一种楼宇救生方法及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8696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楼宇救生方法及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建筑物上降人的火灾营救方法及其装置,尤其是使用绳降的营救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楼宇发生火灾时,电梯不能使用,楼道和楼梯中往往充满烟雾,人员逃生很困难。救生的方法,最初是将绳索固定在窗户或阳台上,逃生人员沿绳索攀下,安全落地。但是,老人、妇女和儿童通常没有足够的体力和胆量沿绳索攀下,人们就想到使用盘绕安全绳的放绳轮,将逃生人员身上的救生带挂到安全绳自由端的保险钩上,转动放绳轮释放安全绳,使逃生人员落地。由于重力加速度的作用,放绳轮的转动必须以某种形式人为控制,才能使逃生人员慢速的安全落地。而在没有他人帮助的情况下,惊慌失措的逃生人员很难正确使用放绳轮的控制机构。为解决上述问题,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CN87201163U公开了专利号为ZL87201163,名为“高空安全下降器”的一种技术方案。它提出用盘绕安全绳的绳盘、缓降器和保险钩组成一个随时备用的高空安全下降器,该高空安全下降器中安全绳从绳盘引出,绕经缓降器后其自由端的保险钩外露。遇险时,把绳盘用腰包带系在逃生人员的腰上,在逃生人员的身体上方挂上缓降器,拉出安全绳自由端的保险钩,并使安全绳自由端钩挂固定在楼内可承受载荷的物体上之后逃生人员再从楼宇的窗户或阳台下落。缓降器中有放绳轮和与放绳轮同轴的转轮,转轮的外周嵌有摩擦块;逃生人员下降时绳盘释放的安全绳盘绕经过放绳轮使转轮与放绳轮一起转动,转轮外周的摩擦块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与缓降器壳体内周摩擦。从而自动调整下降速度而稳速下降。这种技术方案需要逃生人员在遇险时先找出平时收存的高空安全下降器,再将高空安全下降器的绳盘、缓降器按要求披挂在身上,进而用保险钩使安全绳自由端钩挂固定在楼内可承受载荷的物体上,最后才能使用高空安全下降器逃生。逃生人员在遇险时,多会惊慌失措,要找出高空安全下降器往往就要耽误很多宝贵的时间,更不要说完成后续的准备工作。因此对于惊慌失措的逃生人员而言,需要更加简洁迅速的楼宇救生方法及安全的楼宇救生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简洁迅速的楼宇救生方法及适用于该方法的安全的楼宇救生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一种楼宇救生方法,在楼宇的外墙固定预设一个包含盘绕安全绳的放绳轮和杠杆的救生装置;所述杠杆的支点固定在外墙上,一个力点设摩擦块顶抵放绳轮的外周,另一个力点设定滑轮并伸出外墙;放绳轮上安全绳的自由端穿过定滑轮;遇险时,逃生人员从救生装置中拉出安全绳自由端的保险钩,将身上的救生带挂到安全绳自由端的保险钩上,然后沿外墙下落;救生装置的杠杆受力,其摩擦块与放绳轮的外周摩擦,限制放绳轮低速放绳使逃生人员安全落地。
一种楼宇救生装置,包括固定在楼宇外墙的一个包含盘绕安全绳的放绳轮和一副杠杆,所述杠杆的支点固定在外墙上,一个力点设摩擦块顶抵放绳轮的外周,另一个力点设定滑轮并伸出外墙;放绳轮上安全绳的自由端穿过定滑轮并固定有一个保险钩。
一种推荐的结构是所述的放绳轮的轴向截面呈“工”字形;所述杠杆设摩擦块的力点向两侧分支,每一个分支设一个摩擦块,每个摩擦块顶抵放绳轮一侧的外周。
所述杠杆的支点为一组轴承副,其转轴与杠杆固定联接,轴承固定在外墙上。
一种实施方式是所述杠杆的两个力点位于支点的两侧。
另一种实施方式是所述杠杆的两个力点位于支点的同一侧。
本发明楼宇救生方法,在楼宇的外墙固定预设一个包含盘绕安全绳的放绳轮和杠杆的救生装置;遇险时,逃生人员预知救生装置的位置,跑到近前从救生装置中拉出安全绳自由端的保险钩,将身上的救生带或足够牢靠织物系成的临时救生带挂到安全绳自由端的保险钩上,就可沿外墙下落。该方法预知性强,步骤少而可靠,既可节省逃生时间,又不必担心救生装置的固定问题;该方法利用杠杆控制摩擦块顶抵放绳轮的外周的压力,不需人员操控,对体重愈大的人,摩擦块的压力愈大,因此都可以低速放绳使逃生人员安全落地。因而该方法安全性好,老人、妇女和儿童都能使用。
本发明楼宇救生装置,基本组成部分包括一个包含盘绕安全绳的放绳轮和一副杠杆。杠杆上设摩擦块及定滑轮;安全绳的自由端有保险钩。结构简单,且可装在墙体内,不影响室内的外观。放绳轮的轴向截面呈“工”字形,用两块摩擦块从两侧与绳轮两侧的外周摩擦,放绳轮的转动平衡。杠杆的支点采用轴承副,转动灵活,固定牢靠。采用杠杆两个力点位于支点两侧的结构,零件数量少。采用杠杆两个力点位于支点同一侧的结构,零件数量略有增加,但结构可以更加紧凑。


图1是本发明楼宇救生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实施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楼宇救生装置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楼宇救生装置的第三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楼宇救生装置的第四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楼宇救生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请参见图1。该楼宇救生装置的主要部件是一个包含盘绕安全绳2的放绳轮1和一副杠杆3。放绳轮1的转轴被轴承8固定在楼宇的外墙上。杠杆3的支点为一组轴承副7,其转轴与杠杆3固定联接,轴承固定在外墙上。杠杆3的两个力点位于支点的两侧。杠杆3短臂的力点即端头31设摩擦块4顶抵放绳轮1的外周,长臂的力点即端头32设定滑轮5并伸出外墙。放绳轮1上安全绳2的自由端穿过定滑轮5并固定有一个保险钩6。
请参见图2。放绳轮1的轴向截面呈“工”字形;杠杆3短臂的端头固定设一根横杆31向两侧分支,每一个分支装设一个摩擦块4,每个摩擦块4向上顶抵放绳轮1一侧的外周11。显然,在摩擦块4所受压力相同的情况下,放绳轮1两侧的外周11直径愈大,摩擦阻力矩愈大,放绳轮1减速的效果愈明显。逃生者体重愈大,杠杆3对面摩擦块4所受压力愈大,摩擦阻力愈大。因此,不同体重的人,都可以使用。
本发明楼宇救生装置又一个实施例,请参见图3。本实施例是在前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绳盘9。两者相同的结构,这里不作重复说明,仅指明不同之处。绳盘9的转轴由轴承固定在楼宇的外墙上。安全绳2主要是绕在绳盘9上,而放绳轮1的轴可以做得比较细,只盘绕一圈或两圈安全绳2。这样一来,放绳轮1的转速,即放绳的速度与放绳轮1两侧的外周11处摩擦阻力建立直接的关系,在摩擦块4所受压力相同的情况下,放绳轮1转速愈大,放绳轮1两侧的外周所受到的摩擦阻力愈大,放绳轮1减速的效果愈明显。使得逃生的人可以慢速的匀速下降。
本发明楼宇救生装置的第三个实施例的结构,请参见图4。本实施例与前两个实施例的最主要区别是杠杆3的两个力点位于支点的同一侧。杠杆3的一端是作为支点的一组轴承副7,其转轴与杠杆固定联接,轴承固定在外墙上;杠杆3的另一端是长臂的力点,此处设定滑轮5并伸出外墙。杠杆3的短臂的力点位于杠杆3的腰部下侧,此处设摩擦块4。放绳轮1的转轴用轴承8固定在楼宇的外墙上,并位于摩擦块4的下方。摩擦块4顶抵下方的放绳轮1的外周。放绳轮1的释放的安全绳2绕经外墙上固定两个导向轮10,从杠杆3的下方引向杠杆3的上方,安全绳2的自由端穿过定滑轮5并且其端头固定的保险钩6垂在外墙之外。
本发明楼宇救生装置的第四个实施例,请参见图5。本实施例是在前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绳盘9。明白了图1实施例与图3实施例之间的关系,就不难理解本实施例与前一实施例的差异。绳盘9的转轴由轴承固定在楼宇的外墙上。安全绳2绕在绳盘9上,放绳轮1的轴可以做得比较细,只盘绕一圈或两圈从绳盘9释放的安全绳2。经放绳轮1的释放的安全绳2绕经外墙上固定的一个导向轮10,从杠杆3的下方引向杠杆3的上方,安全绳2的自由端穿过定滑轮5。这样,放绳轮1的转速,即放绳的速度与放绳轮1的外周处摩擦阻力矩建立直接的关系,在摩擦块4所受压力相同的情况下,放绳轮1转速增大,摩擦阻力增大,放绳轮1放绳的速度就被迫减小,使得逃生的人可以慢速的匀速下降。
现以图1所示实施例为例,说明本发明楼宇救生方法,即图1实施例的使用方法。遇险时,逃生人员从救生装置中拉出安全绳2自由端的保险钩6,将身上的救生带挂到安全绳2自由端的保险钩6上,然后沿外墙下落;救生装置的杠杆3的一个力点定滑轮5受逃生人员重力的作用,绕支点向下转,对面的另一个力点摩擦块4被向上顶,与放绳轮1的外周摩擦,限制放绳轮2低速释放安全绳2使逃生人员安全落地。而整个下降过程中,逃生人员无需对救生装置作任何附加的操控。
对于图4和图5所示的实施例,逃生人员的使用过程是一样的。救生装置内部的杠杆3的一个力点即定滑轮5受逃生人员重力的作用,绕支点向下转时,杠杆3腰部的另一个力点摩擦块4被向下顶,与放绳轮1的外周摩擦,限制放绳轮2低速释放安全绳2保证逃生人员安全落地。
本发明楼宇救生装置中,杠杆3的定滑轮5仅起对被释放出的安全绳2进行导向的作用,因此它可以用固定在杠杆3的该端头的导向叉或导向环来替换,但这样一来会对安全绳2有磨损。又考虑到在图4和图1实施例中,安全绳2盘绕在放绳轮2上时要沿放绳轮2的轴线有层次的排绕,释放时,安全绳2就不可能与杠杆3始终平行。为防止安全绳2脱离定滑轮5,可在放绳轮2与定滑轮5之间固定一个对安全绳2起导向作用的导向叉或导向环,使安全绳2经过该导向叉或导向环到达定滑轮5的那一段始终与杠杆3平行,而不会从定滑轮5脱落。
本发明楼宇救生装置最好做有一侧开口的壳体,各转轴的轴承直接固定在壳体上,释放出来的安全绳2自由端从开口处引出。在楼宇建筑施工阶段,就可将本发明楼宇救生装置预先埋设在靠窗户、门的墙体中或阳台上;对于已建成的楼宇,有壳体也便于整体安装固定在楼宇的上述部位。
本发明楼宇救生装置的安全绳最好采用耐高温的材料,如钢丝或新型的耐热纤维。
权利要求
1.一种楼宇救生方法,其特征是在楼宇的外墙固定预设一个包含盘绕安全绳的放绳轮和杠杆的救生装置;所述杠杆的支点固定在外墙上,一个力点设摩擦块顶抵放绳轮的外周,另一个力点设定滑轮并伸出外墙;放绳轮上安全绳的自由端穿过定滑轮;遇险时,逃生人员从救生装置中拉出安全绳自由端的保险钩,将身上的救生带挂到安全绳自由端的保险钩上,然后沿外墙下落;救生装置的杠杆受力,其摩擦块与放绳轮的外周摩擦,限制放绳轮低速放绳使逃生人员安全落地。
2.一种楼宇救生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固定在楼宇外墙的一个包含盘绕安全绳的放绳轮和一副杠杆,所述杠杆的支点固定在外墙上,一个力点设摩擦块顶抵放绳轮的外周,另一个力点设定滑轮并伸出外墙;放绳轮上安全绳的自由端穿过定滑轮并固定有一个保险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楼宇救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放绳轮的轴向截面呈“工”字形;所述杠杆设摩擦块的力点向两侧分支,每一个分支设一个摩擦块,每个摩擦块顶抵放绳轮一侧的外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楼宇救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杠杆的支点为一组轴承副,其转轴与杠杆固定联接,轴承固定在外墙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楼宇救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杠杆的两个力点位于支点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楼宇救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杠杆的两个力点位于支点的同一侧。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建筑物上使用绳降的降人的火灾营救方法及其装置。在楼宇的外墙固定预设一个包含盘绕安全绳的放绳轮和杠杆的救生装置;遇险时,逃生人员预知救生装置的位置,跑到近前从救生装置中拉出安全绳自由端的保险钩,将身上的救生带或足够牢靠织物系成的临时救生带挂到安全绳自由端的保险钩上,就可沿外墙下落。该方法预知性强,步骤少而可靠,既可节省逃生时间,又不必担心救生装置的固定问题;该方法利用杠杆控制摩擦块顶抵放绳轮的外周的压力,不需人员操控,对体重愈大的人,摩擦块的压力愈大,因此都可以低速放绳使逃生人员安全落地。因而该方法安全性好,老人、妇女和儿童都能使用。
文档编号A62B1/00GK1579578SQ0313888
公开日2005年2月16日 申请日期2003年8月5日 优先权日2003年8月5日
发明者叶庆华 申请人:叶庆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