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逃生自救头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2166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火灾逃生自救头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火灾逃生自救头罩,是一种火灾发生时的除烟自救逃生装置,适合于发生在高层建筑、大型公共场所等逃生路径较长、烟区较广、烟雾较重的火灾情况。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烟雾,尤其是浓重烟雾,是火灾中造成人身死亡的主要因素,绝大部分的死亡事故都是由于被浓烟所困失去逃生机会或被浓烟直接窒息而死造成的。所以,当火灾发生后,抓紧宝贵的前期时间,有效滤除烟雾,迅速储集洁净空气,在火势曼延、闪燃前快速撤离火场,是火灾逃生的关键所在。但在目前,尚无一种简便有效的既能有效滤除烟雾又能大量采集洁净空气的自救逃生装置供人们在火灾发生时使用。

发明内容
火灾逃生自救头罩,不仅可以在火灾发生的前期、重烟雾尚未大范围弥散的情况下,供使用者迅速采集洁净空气,为穿越烟区逃离火场创造条件,而且,即使在烟雾浓重、烟区路径较远、逃生时间较长的情况下,仍然可以有效滤除烟雾,进行中途换气作业,从而让使用者安全撤离火场。火灾逃生自救头罩从上至下由空气罩袋、泵气气囊和烟雾滤除器三大部分组成。
空气罩袋在使用状态下为圆柱体,体身为阻燃性透明薄膜,底部为弹性橡胶质,可挂带泵气气囊和烟雾滤除器,底部中心有开口可供使用者头部进入,为锥体形弹性结构,可防空气外流,中心开口前一侧有外通管为空气进入管,内置有内锥形弹性防回流瓣膜可防空气回流,下端有螺丝口与泵气气囊上部出气孔相接,中心开口前另一侧有外通管为排气管,设调节开关,供中途换气使用。泵气气囊为双向筒形泵气装置,由左右筒形气囊和内空隔墙三部分组成,内空隔墙为圆形,有两孔分别与左右两侧气囊贯通,居中心位置的前孔为空气进入孔,有内通管向下与烟雾滤除器相接,居内侧位置的后孔为空气排出孔,有内通管向上与空气罩袋进气管相接,两内通管内分别置有内锥形弹性防回流瓣膜防止空气回流。烟雾滤除器由上部海绵箱和下部分室水箱组成,下部分室水箱以中间隔壁为界又分为左右两个水箱组,每个水箱组各有四个小水箱,分别被称为左右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水箱分室,其中第一、二、三分室内分别通有第一、第二、第三三个液态海绵管;第一、二分室间在上部相通,供海绵管和空气通过,第二、三分室间在底部相通,供海绵管和空气通过,第一、四分室间底部为筛状孔眼隔板,供空气通过,第三、四分室隔绝;左右第四分室顶部各有一开孔,供空气进入海绵箱,海绵箱顶部中央有一开孔,设有控制开关,空气由此进入泵气气囊;分室水箱内注有烟雾滤除液体,海绵管和上部海绵箱内置放液态海绵物。当泵气气囊张开,含烟空气在气囊吸纳力的作用下,首先由第一分室内的第一海绵管进入,经第二、三分室内的第二、第三海绵管到达第三分室,并随后开始穿越烟雾滤除液;空气经由第三第二分室底部、第二第一分室上部、第一第四分室底部进入第四分室,并从第四分室顶部出气孔进入海绵箱,再经海绵箱顶部中央排气孔进入泵气气囊,最后,通过泵气气囊的推压作用,将经过海绵管、烟雾滤除液以及海绵箱等层层吸附过滤后的可呼吸空气泵入空气罩袋储存起来,供使用者呼吸。
当火灾发生时,使用者只要拧下烟雾滤除器底部两侧左右第一海绵管帽盖,打开烟雾滤除器顶部开关,泵气气囊就会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自动张开。反复推压——放松泵气气囊,可呼吸空气就会源源不断地进入空气罩袋内储存起来。待袋内空气充盈后,使用者即可将头部套入袋中逃生;若逃生路径较长,一次存气难以维持,使用者还可以打开空气罩袋排气管将废气排出,重新泵入洁净空气。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图1是火灾逃生自救头罩整体结构剖面示意中1为空气罩袋,2为空气罩袋底部使用者头部进入口,3为空气罩袋底部橡胶质体,4为空气罩袋外通进气管中内锥形弹性防回流瓣膜,5为空气罩袋进气管,6为空气罩袋排气管,7为泵气气囊,8为烟雾滤除器,9为烟雾滤除器顶部排气孔开关。
图2为泵气气囊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2分别为左右气囊,3为内空隔墙。
图3为泵气气囊内空隔墙剖面示意图。
图中1为空气进入孔,该孔贯通左右两气囊,2为向下内通管中内锥形弹性防回流瓣膜,向下内通管与烟雾滤除器顶部排气孔相接3为向上内通管中内锥形弹性防回流瓣膜,向上内通管与空气罩袋进气管相接,4为空气排出孔,该孔贯通左右两气囊。
图4为内锥形弹性防回流瓣膜剖面示意图,外体为圆柱体,内体为圆锥体,有弹性。
图5为烟雾滤除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右侧分室水箱组,2为左侧分室水箱组,3为液态海绵箱,4为烟雾滤除器排气孔控制开关。
图6为左右分室水箱组横截面俯视图。
图中1、2、3、4分别为右侧第一、二、三、四水箱分室,5、6、7、8分别为左侧第一、二、三、四水箱分室;9、10、11分别为右侧第一、二、三液态海绵管,12、13、14分别为左侧第一、二、三液态海绵管。分室水箱中注有烟雾滤除液体。
图7为烟雾滤除器左右第一、第二水箱分室剖面示意图。
图中1、2为右侧第一、第二水箱分室,3、4为左侧第一、第二水箱分室;5、6为右侧第一、第二液态海绵管,7、8为左侧第一、第二液态海绵管;第一、第二液态海绵管在第一、第二分室上部相通,其中,第一海绵管也是烟雾滤除器的进气管。9为上部液态海绵箱,10为烟雾滤除器排气孔开关。
图8为烟雾滤除器右侧第二、第三水箱分室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1、2为别第二、第三水箱分室,3为第二、第三分室间隔板,在下部贯通二、三分室;4、5为第二、第三海绵管,二者在二、三分室间下部相通;6为上部液态海绵箱,7为烟雾滤除器排气孔开关。左侧略去不述。
图9为右侧第一分室与第四分室剖面示意图。
图中1、2为别第一和第四水箱分室,3为第一和第四分室间隔板,该隔板在下部有筛状孔眼贯通两室;4为第一液态海绵管;5为上部液态海绵箱;6为第四分室顶部出气孔,下部水箱空气由此进入上部海绵箱。左侧略去不述。
图10为烟雾滤除器第三、第四水箱分室剖面示意图。
图中1、2分别为右侧第三、第四水箱分室,3、4分别为左侧第三、第四水箱分室,5为右侧第三、第四分室间隔板,6为左侧第三、第四分室间隔板,为全闭合隔绝;7为右侧第三海绵管,8为左侧第三海绵管,两管均在下部与第二海绵管相接通;9为右侧第四分室出气孔,10为左侧第四分室出气孔,下部分室水箱中的空气由此二孔进入上部液态海绵箱。11为上部液态海绵箱,12为烟雾滤除器排气孔开关。
图11为烟雾滤除器液态海绵箱顶部示意图。图中中央圆孔为烟雾滤除器排气孔,经吸附过滤后的空气由此进入泵气气囊。
图12为液态海绵箱底部示意图。
图中1为右侧进气孔,即右侧第四分室出气孔,2为左侧进气孔,即左侧第四分室出气孔。
权利要求
1.火灾逃生自救头罩,一种火灾发生时的自救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储集空气的空气罩袋、泵气气囊、烟雾滤除器三者之间按顺序的整体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灾逃生自救头罩,其特征在于泵气气囊由中空隔墙和左右筒形气囊构成,中空隔墙的进气孔、排气孔均贯通左右两气囊,进气孔向下与烟雾滤除器的排气孔相接,排气孔向上与空气罩袋的进气管相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灾逃生自救头罩,其特征在于烟雾滤除器由上部液态海绵箱和下部左右分室水箱组构成,左右分室水箱组各有四个水箱分室,第一、第二分室在上部相通,第三、第四分室在下部相通,第一、第四分室在下部有筛状孔眼贯通,第三、第四分室之间隔绝,其中第一、二、三分室内分别置放第一、二、三液态海绵管,三海绵管相通,第四分室顶部有开孔通向上部液态海绵箱,液态海绵箱顶部中央有开孔为烟雾滤除器排气孔,与泵气气囊相接。
全文摘要
火灾逃生自救头罩,是一种火灾发生时的自救逃生装置。它由空气罩袋、泵气气囊和烟雾滤除器三大主要部件构成。它可在火灾已经发生,但尚未出现大规模火势曼延、闪燃的情况下,通过反复按压―放松泵气气囊,使含烟空气经过烟雾滤除器的吸附过滤作用变成可呼吸空气,并泵入空气罩袋内储存起来,为使用者赢取宝贵的逃生时间提供保障。空气罩袋底部有锥形弹性开口,可防空气流出,待空气罩袋充盈后,使用者便可将头部由罩袋底部入口处套入袋中逃生。空气罩袋进气管和泵气气囊内空隔墙内,置有内锥形弹性防回流瓣膜以防空气回流。若逃生路径较长,使用者还可以打开空气罩袋排气管进行换气作业。
文档编号A62B18/00GK1743028SQ20041004183
公开日2006年3月8日 申请日期2004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04年8月31日
发明者褚延胜 申请人:褚延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