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用直通式旋流液体雾化喷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0796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消防用直通式旋流液体雾化喷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消防灭火器材,具体涉及一种灭火装置的关键部 件直通式旋流液体雾化喷头。
背景技术
现有的细水雾产生方法及细水雾发生装置的结构品种繁多,在机械式 细水雾产生方法中,目前使用较多,并且人们公认有效的一种方法是借 助螺旋水流产生细水雾的方法。且国内外已开始推广应用的旋流型细水雾 喷头,其螺旋水流的产生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在喷头主流通控体内加 装带有螺旋流道的喷嘴芯,该芯体通过螺纹与喷头主体结构相连接。这种 结构的缺点是结构相对复杂,液体在喷头体内多次改变流动方向,增加了 内部流动损失和能量耗散。另一种方式是内、外腔结构的旋流喷头,其工 作原理是来液与外腔相连,喷孔与内腔相连,内外腔之间用三 四个特殊 的孔连通,这几个孔使流体从外腔进入内腔时产生旋流。这种结构的优点 是流体流动过程阻力较小,产生旋流的效果也较好,但加工难度较大,喷 头的结构尺寸也相对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 单,加工、安装方便,直通式旋流中低压细水雾消防用直通式旋流液体雾 化喷头。
本实用新型的消防用直通式旋流液体雾化喷头,包括喷嘴主体和喷 孔,喷嘴主体设计为中空圆柱体,喷嘴主体的中空圆柱体内滑装有螺杆,
螺杆的外周设有螺旋槽,螺旋槽与喷嘴主体内壁形成螺旋流道,在喷嘴主 体的下部设有轴向通孔即喷 L,喷孔的外侧设有外锥角,内侧设有内锥角。 本实用新型的消防用直通式旋流液体雾化喷头,所述的螺旋杆外周的 螺旋槽的数量为1-3条,所述多条螺旋槽为不同的多条螺旋,每条螺旋槽 的圈数由螺旋升角和螺杆长度限定。螺旋槽的形状为矩形、三角形或圆弧
形。所述螺杆螺旋槽的螺旋升角8 24度。
本实用新型的消防用直通式旋流液体雾化喷头,所述的喷孔外侧的外 锥角90 120度,喷孔内侧的内锥角90 120度。根据实际需要,喷孔的 形状可以设计为圆形,也可以设计为椭圆形、三角形、梅花形等异形孔。
本实用新型的消防用直通式旋流液体雾化喷头,所述的喷嘴主体的外 侧设有外接螺纹,通过喷嘴主体的外连接螺纹,喷头与喷头座相连接,组 成单个喷头。根据所需保护面积的大小,可分散安装多个单喷头,亦可将 两个或两个以上喷嘴主体安装在一个喷头内构成组合喷头,以增大喷洒面 积。细水雾喷头安装在灭火剂压力输送管的末端,构成一个完整的细水雾 灭火系统;灭火剂通过压力联接管到达喷头内腔喷出细水雾扑灭喷头保护 范围内的早期火灾。
本实用新型采用直通式旋流喷射的方式,使单流体灭火剂从喷孔喷 出,同时雾化成细水雾,与以往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以下优点
1. 由于改进了螺杆结构,采用直流通道,灭火剂在喷嘴内的能量损失小。
2. 喷嘴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便于装配。
3. 喷嘴的结构尺寸经流场数值分析和参照上千组实验数据优化而来, 在中、低压范围内(压力在0.8 2.0MPa)就可以产生雾粒直径Dv0.09在 20(Him左右,所以,灭火效率高,节省灭火剂。
4. 针对不同的灭火场所、火灾类型、火灾规模,可提供不同系列、不
同规格的喷头。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喷嘴主体l、外接螺纹2、内锥角3、喷孔4、螺旋流道5、螺杆6、外锥 角7。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螺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组合喷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的消防用直通式旋流液体雾化喷头,包括喷嘴主体1和喷 孔4,喷嘴主体1设计为中空圆柱体,喷嘴主体1中空圆柱体内滑装有螺 杆6,螺杆6的外周设有1条横截面为矩形螺旋槽,螺旋槽与喷嘴主体1 内壁形成螺旋流道5,在喷嘴主体1的下部设有轴向圆形通孔即喷孔4, 喷孔4的外侧设有外锥角7,角度90度,内侧设有内锥角3,角度90度。 所述螺杆螺旋槽的螺旋升角为8度。
所述的喷嘴主体的外侧设有外接螺纹2,通过喷嘴主体1的外连接螺 纹2,喷头与喷头座相连接,组成单个喷头。细水雾喷头安装在灭火剂压 力输送管的末端,构成一个完整的细水雾灭火系统;灭火剂通过压力联接 管到达喷头内腔喷出细水雾扑灭喷头保护范围内的早期火灾。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的消防用直通式旋流液体雾化喷头,包括喷嘴主体1和喷 孔4,喷嘴主体1设计为中空圆柱体,喷嘴主体1中空圆柱体内滑装有螺 杆6,螺杆6的外周设有1条横截面为三角形螺旋槽,螺旋槽与喷嘴主体 1内壁形成螺旋流道5,在喷嘴主体1的下部设有轴向椭圆形通孔即喷孔4, 喷孔4的外侧设有外锥角7,角度90度,内侧设有内锥角3,角度90度。
螺旋槽与螺杆低面的夹角16度。
所述的喷嘴主体的外侧设有外接螺纹2,通过喷嘴主体l的外连接螺 纹2,喷头与喷头座相连接,组成单个喷头。细水雾喷头安装在灭火剂压 力输送管的末端,构成一个完整的细水雾灭火系统;灭火剂通过压力联接 管到达喷头内腔喷出细水雾扑灭喷头保护范围内的早期火灾。
实施例3
本实用新型的消防用直通式旋流液体雾化喷头,包括喷嘴主体和喷 孔,喷嘴主体l设计为中空圆柱体,喷嘴主体l中空圆柱体内滑装有螺杆 6,螺杆6的外周设有1条横截面为圆弧形螺旋槽,螺旋槽与喷嘴主体1 内壁形成螺旋流道5,在喷嘴主体1的下部设有轴向三角形通孔即喷孔4, 喷孔4的外侧设有外锥角7,角度120度,内侧设有内锥角3,角度120 度。螺旋槽与螺杆低面的夹角24度。
所述的喷嘴主体的外侧设有外接螺纹2,通过喷嘴主体1的外连接螺 纹2,喷头与喷头座相连接,组成单个喷头。细水雾喷头安装在灭火剂压 力输送管的末端,构成一个完整的细水雾灭火系统;灭火剂通过压力联接 管到达喷头内腔喷出细水雾扑灭喷头保护范围内的早期火灾。
实施例4
本实用新型的消防用直通式旋流液体雾化喷头,包括喷嘴主体和喷 孔,喷嘴主体l设计为中空圆柱体,喷嘴主体l中空圆柱体内滑装有螺杆 6,螺杆6的外周设有2条横截面为矩形螺旋槽,螺旋槽与喷嘴主体1内 壁形成螺旋流道5,在喷嘴主体1的下部设有轴向梅花形通孔即喷孔4, 喷孔4的外侧设有外锥角7,角度90度,内侧设有内锥角3,角度120度。 螺旋槽与螺杆低面的夹角8度。
所述的喷嘴主体的外侧设有外接螺纹2,通过喷嘴主体l的外连接螺 纹2,喷头与喷头座相连接,组成单个喷头。细水雾喷头安装在灭火剂压
力输送管的末端,构成一个完整的细水雾灭火系统;灭火剂通过压力联接 管到达喷头内腔喷出细水雾扑灭喷头保护范围内的早期火灾。 实施例5
本实用新型的消防用直通式旋流液体雾化喷头,包括喷嘴主体和喷 孔,喷嘴主体1设计为中空圆柱体,喷嘴主体1中空圆柱体内滑装有螺杆
6,螺杆6的外周设有2条横截面为矩形螺旋槽,螺杆6滑装在喷嘴主体1 内,螺旋槽与喷嘴主体1内壁形成螺旋流道5,在喷嘴主体1的下部设有 轴向圆形通孔即喷孔4,喷孔4的外侧设有外锥角7,角度120度,内侧 设有内锥角3,角度90度。螺旋槽与螺杆低面的夹角24度。
所述的喷嘴主体的外侧设有外接螺纹2,通过喷嘴主体1的外连接螺 纹2,喷头与喷头座相连接,组成单个喷头。细水雾喷头安装在灭火剂压 力输送管的末端,构成一个完整的细水雾灭火系统;灭火剂通过压力联接 管到达喷头内腔喷出细水雾扑灭喷头保护范围内的早期火灾。
实施例6
实施例l-5所述的消防用直通式旋流液体雾化喷头,根据所需灭火保 护面积的大小,可分散安装多个单喷头,亦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喷嘴主体 1,集成在一起形成组合喷头,以增大保护面积。
如图3所示,将三个喷嘴主体1,集成在一个金属块内形成组合喷头, 细水雾组合喷头安装在灭火剂压力输送管的末端,构成一个完整的细水雾 灭火系统;灭火剂通过压力联接管到达喷头内腔喷出细水雾扑灭喷头保护 范围内的早期火灾。
权利要求1、消防用直通式旋流液体雾化喷头,包括喷嘴主体(1)和喷孔(4),其特征在于,喷嘴主体(1)设计为中空圆柱体,喷嘴主体内设有螺杆(6),螺杆(6)的外周设有螺旋槽,螺杆(6)滑装在喷嘴主体(1)内,螺旋槽与喷嘴主体内壁形成螺旋流道(5),在喷嘴主体的下部设有轴向通孔即喷孔(4),喷孔的外侧设有外锥角(7),内侧设有内锥角(3)。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防用直通式旋流液体雾化喷头,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螺杆(6)外周的螺旋槽的数量为1-3条。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防用直通式旋流液体雾化喷头,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螺旋槽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三角形或圆弧形。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防用液体雾化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 螺杆螺旋槽的螺旋升角8 24度。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防用直通式旋流液体雾化喷头,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喷孔外侧的外锥角(7)90 120度,喷孔内侧的内锥角(3) 90 120度。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防用直通式旋流液体雾化喷头,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喷孔(4)形状为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梅花形。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防用直通式旋流液体雾化喷头,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喷嘴主体(1)的外侧设有外接螺纹(2),通过喷嘴主体(1) 的外接螺纹(2),喷头与喷头座相连接,组成单个喷头。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消防用直通式旋流液体雾化喷头,其特征 在于,两个及以上喷嘴主体(1)集成在一起形成组合喷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消防用直通式旋流液体雾化喷头,包括喷嘴主体和喷孔,喷嘴主体设计为中空圆柱体,喷嘴主体内设有螺杆,螺杆的外周设有螺旋槽,螺杆滑装在喷嘴主体内,螺旋槽与喷嘴主体内壁形成螺旋流道,在喷嘴主体的下部设有轴向通孔即喷孔,喷孔的外侧设有外锥角,内侧设有内锥角。喷嘴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便于装配,灭火效率高,节省灭火剂。
文档编号A62C31/12GK201006215SQ20072010312
公开日2008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07年1月5日 优先权日2007年1月5日
发明者于水军, 余明高, 刘志超, 潘荣锟, 牛国庆, 贾海林, 郑立刚 申请人:河南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