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途救援逃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9910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用途救援逃生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逃生救援设备,尤其涉及高空、深井、洞穴逃生救援设备。
背景技术
现代社会高楼建筑不断兴起,越来越多的人搬进高楼大厦或住宿或办公;人们在休息或假期也纷纷走出家门走进大山攀登或下入深井洞穴旅游、探险;越来越多的地质勘探、科研人员在山中天坑陡壁采集样品。当发生意外或灾难时,人们必须自救逃生或解救在危险中的人们,此时就需要一种有效的逃生救援设备,以帮助人们逃生。目前,现在的逃生救援设备主要存在安装复杂、体积庞大、功能单一、不易携带等问题,给逃生救援者带来不便,影响逃生救援行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装简单、体积小、多功能、携带方便以及可折叠的多用途救援逃生器。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蜗轮壳体、壳罩,所述壳罩通过端盖与蜗轮壳体连接, 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轮壳体内设置蜗轮轴、蜗轮、大齿轮、大齿轮轴、小齿轮、蜗杆、小齿轮轴、 绳盘、绳索,所述蜗轮壳体下端设置吊环孔,所述蜗轮轴一端通过轴承3设置在蜗轮壳体上,另一端依次连接蜗轮、绳盘,所述绳盘上连接绳索,所述大齿轮轴通过轴承3设置在蜗轮壳体上,其一端设置下降手柄,另一端与大齿轮连接,大齿轮与小齿轮啮合,所述小齿轮与小齿轮轴连接,小齿轮轴通过轴承3设置在蜗轮壳体上,小齿轮轴一端依次连接蜗杆、上升手柄,所述蜗杆与蜗轮啮合。所述的多用途救援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轮壳体上设置导向阻尼,所述导向阻尼包括钢球、导向套、柱头螺栓、弹簧,所述钢球侧壁设置柱头螺栓,所述导向套连接弹簧设置在钢球上。所述的多用途救援逃生器,其特征在于上升手柄、下降手柄为可折叠结构。所述的多用途救援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绳索为航空钢绳。所述的多用途救援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齿轮轴与小齿轮轴为同体结构。所述的多用途救援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罩上设置有手柄。所述的多用途救援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用途救援逃生器还包括一个U形墙壁夹紧支架,所述U形墙壁夹紧支架主要由外支承板、内支承板和连接支承板组成,所述外支承板、内支承板与连接支承板之间通过一组支承角铁连接,支承角铁通过定位螺母与连接支承板固定,所述内支承板上设置一组锁紧螺栓,所述支承板靠近外支承板端设置支承轴,所述支承轴与吊钩连接,所述吊钩与绳索连接
所述的多用途救援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支承板与连接支承板内铰链,所述内支承板与连接支承板外铰链。所述的多用途救援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组支承角铁数量为4块的直角铁,
3所述一组锁紧螺栓数量为6颗。所述的多用途救援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吊钩包括钩头、保险扣、连接杆,所述钩头与保险扣配合连接,钩头未端与连接杆连接,所述连接杆上端设置绳索孔,中间设置加固U形螺栓,未端设置绳头孔,所述绳头孔对应设置有加固螺栓。上述多用途救援逃生器包括U形墙壁夹紧支架、吊钩、救援逃生器主体,在使用逃生器时不需要任何工具、外力和电源,凭一个人就完成援救或逃生行动。当高楼发生险情时,利用U形墙壁夹紧支架扣接在墙壁边缘,在宁紧锁紧螺栓即可,不使用时可将U形墙壁夹紧支架拆装后可折叠。当在悬崖、深井使用逃生器,利用绳索缠绕到如树木等固定上,在用吊钩扣住绳索即可。救援逃生器主体体积非常小,可以对如洞口狭小深井的实行救援逃生行动,携带方便也变的很方便。另外这种多用途救援逃生器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可以广泛推广使用。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的B-B剖视图。
图4、图5、图6、图7为本发明使用状态下的参考图。
图8为本发明U形墙壁夹紧支架结构图。
图9为图8的仰视图。
图10为本发明U形墙壁夹紧支架折叠后的状态图。
图11为本发明吊钩结构图。
图12为图11的左视图。
图13为本发明吊钩U开螺栓结构图。
图14为本发明导向阻尼结构图。
蜗轮壳体(1)、卡簧(2)、轴承(3)、平键(4)、蜗轮(5)、油封(7)、端盖(8)、阻尼
(9)、壳罩(10)、绳索(11)、开口螺母(13)、开口销(14)、蜗轮轴(15)、上升手柄(18)、吊环孔(19)、下降手柄(21)、大齿轮轴(22)、大齿轮(26)、蜗杆(33)、小齿轮轴(38)、小齿轮 (39)、螺栓(40)、绳盘(41)、手柄(42)、内支承板(43),外支承板(44),连接支承板(45)、内百叶(46)、锁紧螺栓(47)、支承轴(48)、定位螺母(49)、支承角铁(50)、外百叶(51)、保险扣(52)、钩头(53)、连接杆(54)、绳头孔(55)、加固螺栓(56)、绳索孔(57)、加固U形螺栓 (58)、导向套(59)、弹簧(60)、柱头螺栓(61)、钢球(62)、吊钩(63)。
具体实施例方式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的多用途救援逃生器,包括蜗轮壳体1、壳罩10,壳罩10通过端盖8与蜗轮壳体1连接,并通过螺栓40固定。蜗轮壳体1、壳罩10内设置蜗轮轴15、蜗轮5、大齿轮26、大齿轮轴22、小齿轮39、蜗杆33、小齿轮轴38、绳盘41、绳索11,蜗轮壳体1下端设置2个吊环孔19,蜗轮轴15 —端过两个轴承3设置在蜗轮壳体1上,对应两个轴承3之间连接蜗轮5,并通过卡簧2及平键4固定,蜗轮轴15另一端连接绳盘41,并通过平键4固定,蜗轮轴15右侧末端设置开口螺母13和开口销14进一步固定轮轴15与绳盘41之间的连接,防止绳盘41脱落。绳盘41上连接绳索11,大齿轮轴22 —端通过两个轴承3设置在蜗轮壳体1上,对应两个轴承3之间设置大齿轮26,并通过平键4固定,其另一端设置下降手柄21,大齿轮26与小齿轮39啮合,小齿轮39与小齿轮轴38 —端连接,小齿轮轴38 —端通过两个轴承3设置在蜗轮壳体1上,对应两个轴承3之间连接蜗杆33,并通过平键4固定,小齿轮轴38另一端连接上升手柄18,蜗杆33与蜗轮5啮合。为让设备具有安全保护作用,蜗杆33与蜗轮5啮合之间具有自锁性,即只能由蜗杆带动蜗轮,而不能由蜗轮带动蜗杆。为保证轴承与蜗杆之间的润滑,在对应轴承上方设置油封7,
如图14所示,为让绳索11顺利的绕在绳盘41上,防止绳索的缠绕、打结,在蜗轮壳体 1上设置导向阻尼9,绳索11通过导向阻尼9与绳盘41连接。导向阻尼9包括钢球62、导向套59、柱头螺栓61、弹簧60,钢球62侧壁设置柱头螺栓61,导向套59连接弹簧60设置在钢球62上。为保证绳索的牢固,及缩小体积,绳索11采用航空钢绳。为保证强度,小齿轮轴39与小齿轮轴38采用同体结构设计。为使用时便于抓握或便于携带,在壳罩10上设置有手柄42。为保护蜗轮壳体1内零件及美观作用,在蜗轮壳体上设置保护罩(图中未画出)。如图8、9和10所示,本发明还包括一个U形墙壁夹紧支架,U形墙壁夹紧支架主要由外支承板44、内支承板43和连接支承板45组成,外支承板44、内支承板43与连接支承板45之间通过一组支承角铁50连接,支承角铁50通过定位螺母49与连接支承板45固定,内支承板43上设置一组锁紧螺栓47,连接支承板45靠近外支承板44端设置支承轴48, 支承轴48与吊钩63连接,吊钩63与绳索11连接。为让U形墙壁夹紧支架便于携带,在外支承板44与连接支承板45之间通过内百叶46铰链,在内支承板43与连接支承板45之间通过外百叶51铰链,这样支架装后便可折叠。为让U形墙壁夹紧支架整体更加坚固以及更牢固的连接在墙壁上,支承角铁50数量为4块的直角铁,上下各设置2块,锁紧螺栓47数量为6颗,上下各3颗设置在内支承板 43上。如图11、12和13所示,本发明还为提供一个专用的吊钩63,吊钩63包括钩头53、 保险扣52、连接杆54,钩头53与保险扣52配合连接,钩头53未端与连接杆54连接,连接杆54上端设置绳索孔57,中间设置加固U形螺栓58,未端设置绳头孔55,绳头孔55下方设置加固螺栓56。使用时,绳索11穿过绳索孔57,将绳头穿进绳头孔55,通过下方的加固螺栓56加固,最后通过U形螺栓58进一步加固。如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使用时,首先取出U形墙壁夹紧支架,展开外支承板和内支承板使之与连接支承板垂直,将四块支承角铁依次放入外支承板、内支承板和连接支承板之间相应连接处的槽内,然后将两颗定位螺栓螺纹端穿进支承直角铁的定位孔和连接支承板的定位孔内,连接支承板定位孔内后部是与定位螺栓相匹配的螺纹。并通过定位螺栓固定,确保连接安全。再接着将六颗锁紧螺栓旋进内支承板相应的孔内,用于在墙壁上的固定,至此折叠墙壁夹紧支架装配完毕。外支承板由内铰链与连接支承板相连,内支承板由外铰链与连接支承板相连,将装配好的U形墙壁夹紧支架套进可靠墙壁上,通过六颗锁紧螺栓拧紧固定。绳索一端与专用的吊钩相连,另一端与救援器主体相连并且缠绕在其线盘上。将专用的吊钩挂进U形墙壁夹紧支架的支承轴,救援人员或逃生者戴上保险带,把保险带上的吊钩挂进救援器主体下部2个吊环孔任一孔内,救援人员或逃生者爬出栏杆,一只手抓住救援器主体拉手,另一只手摇动下降手柄,下降手柄带动大齿轮轴和轴上大齿轮转动,大齿轮带动与它啮合的小齿轮一起转动,小齿轮轴与小齿轮同体带动其上的蜗杆一起旋转,蜗杆与蜗轮啮合,蜗杆带动蜗轮旋转,蜗轮与蜗轮轴连接并同时旋转,装在蜗轮轴上的绳盘也一同旋转,绳索从绳盘上旋出,救援人员或逃生者向下救援或逃生,停止转动下降手柄救援器主体停止升降,救援人员或逃生者实施救援和逃生。转动上升手柄,上升手柄带动蜗杆轴和轴上蜗杆转动,蜗杆与蜗轮啮合,蜗杆带动蜗轮旋转,蜗轮与蜗轮轴连接并同时旋转,装在蜗轮轴上的绳盘也一同旋转,绳索旋入绳盘整齐排列,救援人员或逃生者向上救援或逃生;当野外陡壁深井洞穴发生险情时,首先取出安全套索,套在牢固可靠的物体上如巨石、大树、木桩等,将与绳索相连的吊钩挂进安全套索的吊环内,救援人员戴上保险带, 把保险带上的吊钩挂进救援器主体下部2个吊环孔任一孔内,救援人员慢慢爬下野外陡壁深井洞穴,手摇下降手柄救援人员向下安全下降,找到受困人员戴上保险带,把保险带上的吊钩挂进救援器主体下部2个吊环孔任一孔内,手摇上升手柄救援人员和受困人员向上升,或摇下降手柄救援人员和受困人员下降,到达安全地带。
权利要求
1.一种多用途救援逃生器,包括蜗轮壳体(1)、壳罩(10),所述壳罩(10)通过端盖(8) 与蜗轮壳体(1)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轮壳体(1)、壳罩(10)内设置蜗轮轴(15)、蜗轮 (5)、大齿轮(26)、大齿轮轴(22)、小齿轮(39)、蜗杆(33)、小齿轮轴(38)、绳盘(41)、绳索 (11),所述蜗轮壳体(1)下端设置吊环孔(19),所述蜗轮轴(15)—端通过轴承(3)设置在蜗轮壳体(1)上,另一端依次连接蜗轮(5)、绳盘(41),所述绳盘(41)上连接绳索(11 ),所述大齿轮轴(22)通过轴承(3)设置在蜗轮壳体(1)上,其一端设置下降手柄(21),另一端与大齿轮(26)连接,大齿轮(26)与小齿轮(39)啮合,所述小齿轮(39)与小齿轮轴(38)连接,小齿轮轴(38)通过轴承(3)设置在蜗轮壳体(1)上,小齿轮轴(38) —端依次连接蜗杆 (33)、上升手柄(18),所述蜗杆(33)与蜗轮(5)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救援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轮壳体(1)上设置导向阻尼(9),所述导向阻尼(9)包括钢球(62)、导向套(59)、柱头螺栓(61)、弹簧(60),所述钢球(62)侧壁设置柱头螺栓(61),所述导向套(59)连接弹簧(60)设置在钢球(62)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救援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升手柄(18)、下降手柄(21)为可折叠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救援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绳索(11)为航空钢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救援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齿轮轴(39)与小齿轮轴(38)为同体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救援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罩(10)上设置有手柄 (4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救援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用途救援逃生器还包括U形墙壁夹紧支架,所述U形墙壁夹紧支架主要由外支承板(44)、内支承板(43)和连接支承板(45)组成,所述外支承板(44)、内支承板(43)与连接支承板(45)之间通过一组支承角铁(50)连接,支承角铁(50)通过定位螺母(49)与连接支承板(45)固定,所述内支承板(43)上设置一组锁紧螺栓(47),所述连接支承板(45)靠近外支承板(44)端设置支承轴 (48),所述支承轴(48)与吊钩(63)连接,所述吊钩(63)与绳索(11)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用途救援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支承板(44)与连接支承板(45 )内铰链,所述内支承板(43 )与连接支承板(45 )外铰链。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用途救援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组支承角铁(50)数量为4块的直角铁,所述一组锁紧螺栓(47)数量为6颗。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用途救援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吊钩(63)包括钩头 (53)、保险扣(52)、连接杆(54),所述钩头(53)与保险扣(52)配合连接,钩头(53)未端与连接杆(54)连接,所述连接杆(54)上端设置绳索孔(57),中间设置加固U形螺栓(58),未端设置绳头孔(55),所述绳头孔(55)对应设置有加固螺栓(56)。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多用途救援逃生器,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装简单、体积小、多功能、携带方便以及可折叠的多用途救援逃生器。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蜗轮壳体、壳罩,所述壳罩通过端盖与蜗轮壳体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轮壳体内设置蜗轮轴、蜗轮、大齿轮、大齿轮轴、小齿轮、蜗杆、小齿轮轴、绳盘、绳索,所述蜗轮壳体下端设置吊环孔,所述蜗轮轴一端通过轴承3设置在蜗轮壳体上,另一端依次连接蜗轮、绳盘,所述绳盘上连接绳索,所述大齿轮轴通过轴承3设置在蜗轮壳体上,其一端设置下降手柄,另一端与大齿轮连接,大齿轮与小齿轮啮合,所述小齿轮与小齿轮轴连接,小齿轮轴通过轴承3设置在蜗轮壳体上,小齿轮轴一端依次连接蜗杆、上升手柄,所述蜗杆与蜗轮啮合。上述多用途救援逃生器包括U形墙壁夹紧支架、吊钩、救援逃生器主体,在使用逃生器时不需要任何工具、外力和电源,凭一个人就完成援救或逃生行动。
文档编号A62B99/00GK102166391SQ20101056847
公开日2011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1日
发明者周峰 申请人:周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