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救援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65932发布日期:2018-06-12 19:07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消防救援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消防救援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的消防救援设备一般用于灭火和救援。

传统的消防救援设备的一端设置在基座上,另一端延伸至待灭火或待救援的处所附近。

在部分情况下,消防救援设备需要延伸的长度较大,此时,消防救援设备的延伸至待灭火或待救援的处所附近的末端部位会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易因气流等导致晃动。这会影响救援人员或被救人员的安全。

故,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防救援设备,其能提高消防救援设备的稳定性。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消防救援设备,所述消防救援设备包括基座、梯体、扩展柱;所述梯体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扩展柱设置在所述梯体上;所述扩展柱包括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所述第一柱体的第一末端设置有第一锁扣构件,所述第一柱体的第二末端设置有第二锁扣构件,所述第二柱体的第三末端设置有第二锁扣构件,所述第二柱体的第四末端设置有第一锁扣构件,所述第一柱体与所述第二柱体用于通过所述第一锁扣构件和所述第二锁扣构件活动连接;所述第一锁扣构件包括第一巩固筋条,第一壳体,第一锁扣部和第二锁扣部;第一巩固筋条用于加强所述第一锁扣构件的结构强度;在第一壳体的前端面上形成有与第一巩固筋条的前端面对应的通孔;第二锁扣构件包括第二巩固筋条和第二壳体。

在上述消防救援设备中,第一壳体的前端面上形成有与第一巩固筋条的前端面对应的通孔。

在上述消防救援设备中,第一壳体的后端部形成有用于将第一壳体配合到第二壳体内的调节部。

在上述消防救援设备中,所述调节部形成为凸缘状。

在上述消防救援设备中,第一壳体用于容纳第一巩固筋条的前端部。

在上述消防救援设备中,第一壳体用于与第二壳体相嵌套,第二壳体用于与第一壳体相嵌套。

在上述消防救援设备中,所述第二壳体中形成有与第一壳体的第一锁扣部和第二锁扣部对应的导向部和嵌合孔。

在上述消防救援设备中,第二巩固筋条用于加强所述第二锁扣构件的结构强度。

在上述消防救援设备中,第一巩固筋条和第二巩固筋条均具有双芯结构。

在上述消防救援设备中,第一巩固筋条的末端和第二巩固筋条的末端均设置有套圈。

相对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能提高消防救援设备的稳定性,从而保证救援人员或被救人员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消防救援设备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扩展柱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消防救援设备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扩展柱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的消防救援设备包括基座101、梯体102、扩展柱103。

所述梯体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扩展柱设置在所述梯体上。

所述扩展柱包括第一柱体1031和第二柱体1032,所述第一柱体的第一末端设置有第一锁扣构件1033,所述第一柱体的第二末端设置有第二锁扣构件1034,所述第二柱体的第三末端设置有第二锁扣构件1034,所述第二柱体的第四末端设置有第一锁扣构件1033,所述第一柱体与所述第二柱体用于通过所述第一锁扣构件和所述第二锁扣构件活动连接。

所述扩展柱用于固定所述梯体。具体地,所述扩展柱的一末端与所述梯体相连,另一末端用于与待灭火或待救援的处所的设施或者底面设施相连。

第一锁扣构件包括第一巩固筋条,第一壳体,第一锁扣部和第二锁扣部。第一巩固筋条用于加强所述第一锁扣构件的结构强度。

第二锁扣构件包括第二巩固筋条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可以安装在第二壳体中,即,第一壳体用于与第二壳体相嵌套,第二壳体用于与第一壳体相嵌套。在第二壳体中,形成有与第一壳体的第一锁扣部和第二锁扣部对应的导向部和嵌合孔。第二巩固筋条用于加强所述第二锁扣构件的结构强度。

第一巩固筋条和第二巩固筋条均具有双芯结构,第一巩固筋条的末端和第二巩固筋条的末端均设置有套圈。

第一壳体是与第二锁扣构件的第二壳体配合的壳体。具体来说,第一壳体通过树脂等的成型工艺形成为能嵌入第二壳体的形状。

此外,在第一壳体的前端面上形成有与第一巩固筋条的前端面对应的通孔。

在第一壳体的后端部形成有用于将第一壳体配合到第二壳体内的调节部。调节部形成为凸缘状。当第一壳体装配到第二壳体中时,调节部与第二壳体的开口端的壁面接触,并防止第一壳体的过度装配。

第一壳体用于容纳第一巩固筋条的前端部。第一巩固筋条连接到第一壳体,使得第一巩固筋条和第一壳体的在纵向方向(第一壳体到第二壳体的配合方向)上固定。

布置在第一壳体中的第一巩固筋条的前端面通过第一壳体的前端面上的通孔与外部连通。

构成第一壳体的树脂材料可例如为包括耐热性、机械强度和成型性优异的聚苯硫醚树脂(PPS)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考虑到第一壳体用作锁扣构件的壳体,第一壳体由具有耐热性和小的热膨胀系数的树脂制成。

第一锁扣部是通过模制弹性树脂等与第一壳体一体地形成的臂状部件。第一锁扣部与第二锁扣部并排设置有规定的间隔,第一锁扣部与第二锁扣部均从第一壳体的前端向后端倾斜并且形成为向上的延伸。

第一锁扣部的基端部具有弯曲的形状并且弯曲至第一壳体。第一锁扣部的延伸端部是自由端。第一锁扣部具有突出部,该突出部用于装配到第二壳体的嵌合孔中。

突出部从第一锁扣部的上壁面突出,与第二锁扣部的高突起部相邻的部分形成在第一锁扣部的基端部和延伸端部之间。在安装第二壳体和第一壳体时,第一锁扣部用于使得第二壳体的壳体壁表面和突出部的上部彼此接触。在这种弹性变形中,第一锁扣部以其基端部为弯曲支点。

为了完成第二壳体和第一壳体之间的配合,第一锁扣部用于将突出部插入第二壳体的嵌合孔中。

第一锁扣部用于使用上述弹性变形恢复力撞击壳体壁表面,并且锁定第二壳体。

第一锁扣部和第二锁扣部用于共同释放(解除)第一锁扣构件和第二锁扣构件之间的锁定状态。

下推部通过弹性树脂等的成形加工与第一锁扣部的延伸端部形成为一体,第二锁扣部从第一锁扣部的延伸端部延伸,并靠近第一锁扣部的延伸端部的上壁表面。

下推部的下壁面在第二锁扣部的宽度方向(与第二锁扣部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整个区域上延伸到第二锁扣部面向延伸端部的上壁面。

下推部用于通过操作者等的下压操作而与第一锁扣部一起向下推动第二锁扣部。

第一锁扣部和第二锁扣部与第二壳体的壳体壁表面分离。从而,第一锁扣部的突出部和第二锁扣部的高突起部与第二壳体的嵌合孔脱离。从而,释放了由第一锁扣部和第二锁扣部锁定第二壳体。通过以这种方式,下推部可以通过第一锁扣部和第二锁扣部释放第一锁扣构件和第二锁扣构件之间的接合来解除锁定状态。

第一锁扣部设置有用于被第二锁扣部撞击的撞击部。撞击部是从下推部向下方突出的凸部,撞击部位于与第二锁扣部的延伸端部相对的下推部的下方。

第二锁扣部是通过模制弹性树脂等与第一壳体一体地形成的臂状部件。第二锁扣部与上述第一锁扣部并列设置,并且从第一壳体的前端向后端倾斜并且向上延伸。第二锁扣部的基端部具有弯曲形状,并且与第一锁扣部的基端部的第一壳体连续。第二锁扣部的延伸端部是自由端,形成为从第二锁扣部的上壁面下降的台阶。该延伸端部的台阶的高度等同于第一锁扣部和撞击部的下推部的总厚度。

第二锁扣部具有用于嵌入到第二壳体的嵌合孔中的高突起部。高突起部是从第二锁扣部的上壁面突出的部分,与第一锁扣部的突出部相邻配置并且形成在第二锁扣部的基端部和延伸端部之间。

在第一锁扣部和第二锁扣部的上壁面对准的状态下,高突起部的突出高度高于第一锁扣部的突出部的突出高度。并且高突起部用于与突出部一起装配到第二壳体的嵌合孔中。当第二壳体和第一壳体彼此配合时,第二锁扣部用于使得第二壳体的壳体壁表面与高突起部的上部接触。

为了与第一锁扣部配合,以完成第二壳体和第一壳体之间的配合,第二锁扣部具有高突起部。此时,第二锁扣部使用弹性变形的恢复力撞击第一锁扣部的壳体壁表面和撞击部,同时,与第一锁扣部配合以锁定第二壳体。

第一锁扣部和第二锁扣部通过将突出部和高突起部同时嵌入第二壳体的嵌合孔而形成锁扣腔室。第一锁扣部和第二锁扣部锁定接合的第一锁扣构件和第二锁扣构件。

当第一锁扣构件和第二锁扣构件通常安装在一起时,形成锁扣构件连接器。在锁扣构件连接器的内部,第一巩固筋条和第二巩固筋条的实现正常的连接。在第一锁扣构件和第二锁扣构件已正常安装的状态下,第一锁扣部的下推部在插入到第二壳体后暴露在第二壳体的外面。下推部用于在操作者的按下操作下向下推动第一锁扣部和第二锁扣部。通过第一锁扣部和第二锁扣部,释放处于锁定状态的第一锁扣构件和第二锁扣构件。

第一壳体还包括第一缓冲构件,所述第一缓冲构件设置于第一壳体的端部。第二壳体还包括第二缓冲构件,所述第二缓冲构件设置于第二壳体的端部。

所述第一缓冲构件和所述第二缓冲构件用于在所述第一锁扣构件和所述第二锁扣构件相锁扣时缓冲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中的一者对另一者的冲击力,以提高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耐冲击力。

所述第一缓冲构件与所述第一壳体相接触的一面设置为凹陷部,所述第一缓冲构件与所述第一壳体相接触的部位设置有树脂,所述树脂填充所述凹陷部。所述树脂从所述凹陷部溢出并到达至形成在所述第一缓冲构件的侧面的第一外部端子部,并且上升并回流至形成在所述第一缓冲构件的侧面的第二外部端子部。

第二壳体容纳第二巩固筋条的前端部。

第二壳体的上壁设置有导向部。对应于导向部的上内壁表面的壳体壁表面是第二壳体的上内壁。导向部具有用于锁定第一锁扣构件和第二锁扣构件的嵌合状态所需的嵌合孔。突出部和高突起部彼此相邻。嵌合孔是通孔,但不限于通孔。嵌合孔形成在导向部(在第二壳体的上壁)的上壁。第一锁扣部的突出部和第二锁扣部的高的高突起部相适配,以使第一锁扣构件和第二锁扣构件锁定。

高突起部和第一锁扣部、第二锁扣部到达导向部的开口端。

所述第二锁扣部的弯曲形变量比所述第一锁扣部的弯曲形变量大。第二锁扣部和壳体壁表面之间的距离比第一锁扣部和壳体壁表面之间的距离大。因此,第二锁扣部比第一锁扣部累积有更大的弹性变形复原力。

当第二锁扣部撞击壳体壁表面时的弹性变形的恢复力大于当第一锁扣部撞击壳体壁表面时的弹性变形的恢复力。

高突起部是面向所述第二锁扣部的延伸端部侧的高突起部的端部。嵌合孔的前端是位于由贯通孔形成的嵌合孔的内壁的导向部的开口端侧的端部。

第二壳体的材料可例如为PPS或PBT等树脂材料。

当第二壳体和第一壳体接合时,当第二壳体和突出部的壳体壁表面彼此接触时,第一锁扣部弹性变形以在远离壳体壁表面的方向上弯曲。第一锁扣部通过使用该弹性变形的恢复力来拆卸壳体的壁表面,并将突起部配合到第二壳体的装配孔中。当壳体壁表面和高突出部分彼此接触时,第二接合部分在远离壳体壁表面的方向上进行比第一接合部分弯曲得更大的弹性变形。通过使用这种大的弹性变形的恢复力,第二接合部分撞击壳体的壁面,并且同时与第一接合部分的突出部分形成在第二壳体的装配孔中的高突起插入零件。

第一锁扣部的下推部的下壁面在第二锁扣部的宽度方向的整个区域上延伸到第二锁扣部。第一锁扣部的下推部的下壁面与第二锁扣部的延伸端部的上壁面相对或者部分地面对壳体的上壁表面。

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截面为矩形或圆形。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由于在第一锁扣部中设置有用于将第二锁扣部与第一锁扣部一起推压的按压部,所以第一锁定部分和第二锁定部分可以同时被向下推动。因此,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的高突起部的突出部能够同时从第二壳体的嵌合孔移除,以通过第一锁定部分和第二锁定部分释放(解除)第一锁扣构件和第二锁扣构件之间的锁定状态。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能提高消防救援设备的稳定性,从而保证救援人员或被救人员的安全。

综上所述,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