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文物建筑的移动式防火分隔装置、应用及检验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431200发布日期:2019-04-17 03:31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文物建筑的移动式防火分隔装置、应用及检验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文物建筑的移动式防火分隔装置、应用及检验方法,属于防火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防火间距是一幢建筑物起火,相邻建筑物在热辐射的作用下,即使没有任何保护措施,也不会起火的最小距离。火灾能否蔓延到相邻建筑物,除建筑物间的距离外,还受建筑物发生火灾时的热辐射、热对流和飞火等三个因素的制约。在建筑物间距离一定的条件下,辐射热强度越高,相邻建筑物被引燃的可能性越大;起火建筑物内外冷热空气对流速度越快,越容易把尚未燃的物件(即飞火)抛向邻近的可燃物体,从而导致火灾蔓延。

我国北方的文物建筑大多数为砖木结构,耐火等级低,火灾荷载大,虽然在设计初期会有防火间距的设置考虑,但是文物建筑之中原本没有任何电气设备,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文物建筑内的电气设备数量日渐增多,造成文物建筑火灾风险显著增大,火灾时有发生。文物建筑一旦引发火灾,燃烧蔓延快,导致文物建筑火灾难防难控。由于文物建筑具有原生性、不可复建性等诸多特点,一旦受损,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会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以上特点决定了文物建筑火灾风险大,且原有的防火间距无法满足有效控制火灾蔓延的现实需要。因此当下迫切需要研究一种用于文物建筑的防火分隔装置、应用及检验方法,以有效控制火灾蔓延的速度,在不损坏文物建筑历史风貌的前提下,避免火灾继续发展,并提供一种检验方法,验证该装置及方法的效果。

该装置与传统的水幕系统有显著差别,首先传统的用于防火分隔的水幕系统应用于建筑物室内空间的保护,通常设置在保护空间的顶部;其次防火分隔水幕系统不具备直接灭火的能力,是利用密集喷洒形成的水墙或多层水帘,封堵防火分区处的孔洞,阻挡火灾和烟气的蔓延;最后根据现有规范要求水幕系统的喷水强度为2.9l/s·m,水量计算需要根据保护位置的长度确定,主要用于水平方向的火灾蔓延控制。本装置设置根据文物建筑起火高度,一方面用于火灾发生时竖向的防火分隔,另一方面用于着火文物建筑的灭火。

cn101785910公开了一种快速扑灭森林大火的方法及装置,通过数架大中型直升机向着火区域吊铺所需的数根专用主输水管,然后再吊铺被动防蔓延的水幕墙组管并供水,在数千米或更长的水幕管线上,从树冠到地面形成防火蔓延的水幕墙。该装置及方法能形成防火分隔水幕墙,但是水幕系统所需水量大,很多实际工程市政条件并不满足,且其对文物建筑是否适用也无法验证。

cn205516134u公开了一种网格分布式文物建筑灭火系统,该灭火系统适用于室内固定安装,无法根据室外火灾蔓延情况建立移动式的保护系统,其应用于室外时的效果也无法验证。cn206434750u公开了多角度地喷细水雾隔热墙喷射装置,该装置针对交通隧道风向问题进行设计研发,主要考虑对人员疏散的用于隔热及控制火灾蔓延。但该装置主要用于室内,需要提供固定水源,且为固定安装,无法根据文物建筑具体的火势特点,对室外的火灾蔓延进行有效控制。

cn1204502225公开了一种移动式消防水幕水带,该水幕水带用于大范围火场分隔冷却的移动式消防水幕水带,通过在该水带上设置若干喷孔,套管通过喷孔固定在消防水带上。当接入消防水源上,喷孔向上方均匀连续垂直喷射水幕,形成水幕防火带,预防火灾蔓延。但是该方法仅是针对普通大范围火场,并没有考虑文物建筑特点,其应用效果也没有进行验证。由于文物建筑其价值宝贵,灭火系统压力过小无法形成有效控火作用,压力过大则会破坏文物建筑结构,甚至破坏了建筑结构,导致建筑倒塌,其验证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当下需要解决的迫切技术问题是,采用何种系统,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文物建筑的移动式防火分隔装置、应用及检验方法,该装置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安装,用于需要进行防火隔热的建筑之间。可通过消防水箱、消火栓、天然水源等为其供水。通过本发明提供的应用方法,可根据火灾现场风向和火势发展,选取不同喷头安装角度,根据火灾发生位置,选取不同的系统供水压力。通过对着火文物建筑形成定向保护,最终达到有效降温和控制火灾蔓延的目的。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检验方法,可检验该装置及其应用的控火效果,在不对文物建筑造成二次伤害的前提下,达到有效控火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文物建筑的移动式防火分隔装置、应用及检验方法,

一种用于文物建筑的移动式防火分隔装置,主要由消防总管道(1)、长支管道(3)、短支管道(4)、喷头(2)、支架、卡箍及滑轮(5)组成;

消防总管道(1)主要用于消防水的传输和供给,是由多段平行地面的管道段(8)连接而成;沿消防总管道(1)长度方向分别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长支管道(3)和短支管道(4),长支管道(3)和短支管道(4)垂直消防总管道(1);长支管道(3)和短支管道(4)交替间隔分布,且长支管道(3)和短支管道(4)在同一平面内;每个长支管道(3)的上端部和每个短支管道(4)的上端部安装有喷头(2),喷头(2)的喷水方向与长支管道(3)和短支管道(4)的长度方向一致;长支管道(3)、短支管道(4)均为:与消防总管道(1)的管道段(6)同轴连接的圆筒管和轴向垂直的支管固定在一起的;

长支管道(3)、短支管道(4)与地面的夹角可调,为60°或90°,夹角采用支架进行调节和固定,长支管道(3)和短支管道(4)分别与消防总管道(1)采用支架支撑固定与地面的夹角。

长支管道(3)、短支管道(4)总称竖直消防管道,竖直消防管道长度越长或者布置间距越小时,水头损失越大,不一定有利于末端喷头的灭火效果,通过实验研究确定竖直消防管道采用两种长度规格,长度分别为2.2m和1m,长度为2.2m和长度为1m的竖直管道间距均为1m,交替间隔布置,消防总管道(1)和竖直消防管道的管径经确定均为dn32。

支架用于水平消防管道和竖直消防管道的连接,该支架能变化竖直方向消防管道的安装角度,保证喷洒角度。当需要变化竖直消防管道安装角度时,所有的竖直管道均应改变安装角度,并且向着被保护的文物建筑方向。

消防总管道(1)、长支管道(3)、短支管道(4)之间的连接均采用卡箍进行连接,卡箍可用于不同位置、不同安装角度的消防管道的连接和固定。

消防总管道(1)下面还设有滑轮(5),滑轮(5)用于该装置的移动,便于安装好后在不同的地面上变换位置。

该装置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文物建筑着火时,该装置布置于距离文物建筑3m处,竖直消防管道喷头的固定方向应于地面呈60°,并向着文物建筑喷水。当文物建筑周围建筑着火时,竖直消防管道喷头的固定方向应于地面呈90°,形成保护水幕;系统供水压力太大,水头损失大,不一定有利于灭火效果,但是供水压力太小时,无法保证末端喷头足够的压力。因此确定供水压力为10~15mpa,其确定原则为:当文物建筑着火高度为6m及以下时,系统供水压力为10mpa;当文物建筑着火高度为6m~9m时,系统供水压力为12mpa;当文物建筑周围着火时,系统供水压力为15mpa。

该装置及应用的检验方法,测量距离防火分隔装置保护侧1.5m的热辐射通量及温度,当辐射热通量减少2.5kw及以上,温度减少15℃及以上,该装置和方法可行。

采用上述装置进行火灾蔓延的控制,按以下步骤进行安装和操作:

1.确定布置位置,根据着火建筑周围的风向,判断可能的蔓延方向,在最不利边布置该装置。

2.确定安装角度:根据着火建筑的着火高度位置,判断竖直消防管道的安装角度,有60°和90°可供选择。

3.进行安装:在着火建筑与周围建筑间,先长边方向布置滑轮位置,安装水平方向的消防管道,安装竖直方向的消防管道及喷头,接入水源。

4.确定系统供水压力:根据着火位置及着火高度,确定系统的供水压力。

5.打开水源闸门,开始喷雾控火。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文物建筑有的位于城市郊区地带,市政供水条件差,本装置采用雾化喷头,所需水量小,符合文物建筑特点;

2、采用水作为灭火剂,并通过试验研究确定了系统的供水压力,对文物建筑损坏小,也避免了消火栓对文物建筑较大的水压压力的不良影响;

3、该装置可变化消防管道的安装角度,既可以实现对着火建筑的控火,也可以减少对周边建筑的热辐射;

4、该装置不需要固定在文物古建上,减少了对文物建筑本体的影响,且安装快捷、操作简单、便于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移动式防火分隔装置示意图;

1消防总管道、2喷头、3长支管道、4短支管道、5滑轮、6管道段。

图2检验方法时火源及测点位置室外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支架可变化角度,从而改变竖直消防管道与地面的角度。当接入水源时,该装置可连续喷出喷雾形成防火分隔水幕,起到防火分隔的作用。当改变竖直消防管道的安装角度,使水雾喷洒到着火建筑上时,可有效降低着火建筑的温度,实现对着火建筑的控火效果。

为验证该装置的阻火隔热效果,采用实体试验的方式,测试设置该装置后的温度变化和热辐射变化。在室外设置了一组移动式防火分隔装置。

竖直消防管道采用两种长度规格,长度分别为2.2m和1m,长度为2.2m和长度为1m的竖直管道间距均为1m,交替间隔布置,供需设置4组,长度为2.2m和长度为1m的竖直管道分别需要4根,长度为1m的水平管道需要7根。水平管道和竖直管道的管径经确定均为dn32。

采用油池火,火源功率4.5mw,油盘尺寸1.5mx1.5m,20l柴油,1.5l汽油。火源距离防火分隔装置距离为3m,主要测量试验过程中的温度和热流变化,分别采用热电偶及热流计进行数据采集。在火源周围两边4.5m处各布置1组热电偶,每组3个,共6个,同时在火源中间两边4.5m处各布置1个热流计。具体测点位置及编号如图2所示。防火分隔装置系统工作压力为10mpa,竖直管道与地面呈90°。

按照如下程序进行试验:

1)在试验场地准备火源,火源采用油池火,布置在水幕系统3m的位置;

2)水系统、测试装备(热电偶、热流计、压力传感器、摄像、照相、秒表、风速仪);

3)将泵组位于手动控制状态,打开数据采集设备,至少在试验开始前1min开始记录并在试验结束至少1min后停止记录并保存数据;

4)点火后即刻启动水泵,并持续喷水约3min后停泵;

5)摄像、照相、秒表记录时间、水泵房记录水泵压力值,记录喷头处压力值;

6)保存数据;

7)每次试验结束后,更换火源。

根据温度结果显示,保护侧平均温度比未保护侧平均温度减少6℃,保护侧温度最高达到55℃,未保护侧温度最高达到40℃。根据辐射热结果,保护侧平均辐射热比未保护侧平均辐射热减少1.1kw。

实施例2:

本实施实例中改变竖直管道与地面呈60°,并向着文物建筑喷水,其他条件和实施例1相同。保护侧平均温度比未保护侧平均温度减少20℃,保护侧温度最高达到57℃,未保护侧温度最高达到25℃。保护侧平均辐射热比未保护侧平均辐射热减少3.2kw。

实施例3:

本实施实例中改变竖直管道与地面呈45°,并向着文物建筑喷水,其他条件和实施例1相同。保护侧平均温度比未保护侧平均温度减少10℃,保护侧温度最高达到60℃,未保护侧温度最高达到35℃。保护侧平均辐射热比未保护侧平均辐射热减少2.3kw。

实施例4:

本实施实例中改变火源距离地面高度为4m,其他条件和实施例2相同。保护侧平均温度比未保护侧平均温度减少15℃,保护侧温度最高达到52℃,未保护侧温度最高达到25℃。保护侧平均辐射热比未保护侧平均辐射热减少2.8kw。

实施例5:

本实施实例中改变火源距离地面高度为8m,防火分隔装置的工作压力为12mpa,其他条件和实施例2相同。保护侧平均温度比未保护侧平均温度减少25℃,保护侧温度最高达到70℃,未保护侧温度最高达到28℃。保护侧平均辐射热比未保护侧平均辐射热减少3.5kw。

实施例6:

本实施实例中改变防火分隔装置的工作压力为15mpa,其他条件和实施例1相同。保护侧平均温度比未保护侧平均温度减少15℃,保护侧温度最高达到65℃,未保护侧温度最高达到32℃。保护侧平均辐射热比未保护侧平均辐射热减少2.5kw。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