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层建筑火灾逃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73332发布日期:2019-03-22 20:05阅读:1404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层建筑火灾逃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火灾逃生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层建筑火灾逃生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社会的高速发展,城市人口也在快速的增加。为解决城市人口的居住问题,高层建筑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多。高层建筑具有节约有限的土地资源、让生活更集中化的优点,但在火灾险情发生时,高楼逃生却成了最大的难题。据统计,高楼逃生设施的落后是造成重大伤亡事件的关键原因,在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人们只能通过电梯或楼梯逃生,但楼梯的宽度是有限的,人员拥挤又易造成踩踏等危险的状况。而由于发生火灾时供电线路较容易受损,此时乘坐电梯也是最危险的。因此,发明一种能帮助人们有效的逃生的设备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国外高楼火灾逃生装置主要有:1)日本研制的一种不锈钢螺旋型室外楼梯,该装置不能防烟防热,无法保证逃生人员的安全,且因长久置于室外,为其维护和保养带来很大困难。2)德国研制的一种运载器,但是安装复杂,有些只能在有电的情况下才能运行,断电则无法启用。3)以色列研制的一种5层折叠逃生仓,缺点是造价昂贵,保养维护复杂。4)西班牙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安装在楼梯间的逃生装置,该装置会破坏楼梯间的外观,对滑轨精度的要求很高,增加了安装施工难度,一旦烟气窜入楼梯间,该装置将无法使用,目前该装置尚处研发阶段,技术不成熟。

目前国内高楼火灾逃生装置主要有:1)单人或家用的小型缓降逃生器,使用过程中对人体没有外部保护,在火灾中容易受到火苗、烟雾、障碍物等侵袭,加上人们心理上对高度的恐惧和绳索本身的勒紧力,给逃生过程带来痛苦与伤亡。2)救生气垫,由于受困人员可能在气垫尚未完成充气前就向下跳而造成伤亡,受困人员看到气垫后争先向下跳,先跳的人来不及离开气垫,后跳的人已跳下来发生碰撞;而且其使用高度有限,适用于20m以下,充气完成后的气垫重量轻,容易飘动。3)多人逃生箱式缓降装置,该装置结构复杂、布局狭窄和承重有限,导轨安装比较困难,需要建筑结构和规范的配合。4)移动式逃生装置,其使用高度限于30m以下,且该产品价格较高。5)柔性救生滑道,其缺点是橡胶容易老化,弹性受环境温度影响大,下降过程中可能与墙壁及周围突出物产生碰撞。6)链式逃生器,该装置仍属于缓降器的一种,其缺点与单人或家用的小型缓降逃生器相同。7)高楼救生梯,使用高度有限,适用于50m以下,安装和维护费用相对较高,安装位置需要建筑结构和规范的配合,安装在建筑物外会影响建筑物外观。

为克服现有高楼火灾逃生装置的不足,提供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层建筑火灾逃生装置。经文献检索,未见与本实用新型相同的公开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诸多缺陷与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逃生过程安全可靠、不受楼层高度限制、结构简单安装维护方便、不受火灾断电影响、不破坏建筑物结构和外观、能作为快速救援通道的高楼火灾逃生装置。一种高层建筑火灾逃生装置,包括发射部件、牵引无人机部件、逃生溜索部件和接收部件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部件固定在高楼楼顶建筑物中,包括机舱(4),被配置成在没有发生火灾时存放所述牵引无人机部件和所述逃生溜索部件,并将所述逃生溜索部件固定在着火高楼楼顶,并且,所述牵引无人机部件被配置为在火灾发生时把所述逃生溜索部件牵引到所述接收部件位置;所述逃生溜索部件包括逃生管道(27)和溜索结构,所述逃生溜索部件包括逃生管道(27)和溜索结构,所述逃生管道(27)为柔性可收缩拉伸管道;以及,所述接收部件固定在高楼楼顶建筑物中,被配置成在火灾发生时控制所述牵引无人机部件达到指定地点,并将所述逃生溜索部件固定在救援高楼楼顶。所述逃生管道(27)要求是柔性可收缩拉伸的,在没有发生火灾时,收缩置于机舱(4)内;发生火灾时,拉伸开来连接到接收部件上,从而被困人员可通过所述逃生溜索部件撤离。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发射部件通过发射端固定部件固定,在所述发射端固定部件上还设置有发射端控制部件和发射端启动部件;所述牵引无人机部件包括无人机机身(15);所述逃生溜索部件还包括牵引结构,所述溜索结构通过牵引结构在所述发射部件和所述接收部件之间迁移;所述接收部件通过接收端固定部件固定,在所述接收端固定部件上还设置有接收端控制部件。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发射端固定部件包括发射端固定底座(13),所述发射端固定底座(13)上设置发射端绕线轮下轮盘(12),发射端绕线轮绕线盘(10)的下转轴轴心设置于所述发射端绕线轮下轮盘(12)中部,发射端绕线轮绕线盘(10)的上转轴轴心上连接发射端绕线轮上轮盘(9),所述机舱(4)置于所述发射端绕线轮上轮盘(9)上方,机舱(4)外轮廓右侧面连接所述发射端控制部件,所述发射端控制部件包括发射端无人机控制器(7),所述发射端启动部件包括发射端启动开关接口(6),所述发射端启动开关接口(6) 设置在所述机舱(4)内部;所述接收端固定部件包括接收端固定底座(42),所述接收端固定底座(42)上固定连接有连接钢柱(40),所述连接钢柱(40) 上表面固定连接连接钢板(32),所述连接钢板(32)上表面设置接收端绕线轮支架(34),所述接收端绕线轮支架(34)上端通过安装转动轴与接收端绕线轮绕线盘(35)连接,所述接收端绕线轮绕线盘(35)右侧中心位置设置接收端绕线轮手摇柄(36),所述接收端控制部件为接收端无人机控制器(39)。

进一步地,所述无人机机身(15)下方前端中心与边缘中间位置分别安装牵引绳线固定环(17);所述溜索结构包括固定钢绳(24)、溜索钢绳固定滑轮(25)、溜索钢绳(26)、溜索滑轮(28),所述固定钢绳(24)上两端分别设置1个固定钢绳锁定活动连接环(23),所述逃生管道(27)通过所述四个固定钢绳锁定活动连接环(23)连接在所述固定钢绳(24)上,两个所述溜索钢绳固定滑轮(25)分别为固定端连接在所述固定钢绳(24)的两端,所述溜索钢绳(26)穿过两个所述溜索钢绳固定滑轮(25)的滑轮端形成环状连接,所述溜索钢绳(26)上安装所述溜索滑轮(28),在固定钢绳(24)一端的固定钢绳锁定活动连接环(23)上连接锁定活动连接环(21),同时所述锁定活动连接环(21)上连接牵引绳(22)一端,所述牵引绳(22)另一端与锁定活动连接环(21)连接,所述锁定活动连接环(21)同时与固定钢绳(24)上接近所述牵引绳(22)的固定钢绳锁定活动连接环(23)连接;所述发射端固定部件上还设置有发射端钢绳固定环(11),所述发射端钢绳固定环(11)为三个,一个安装在所述发射端绕线轮绕线盘(10)侧面中间位置,一个安装在所述发射端固定底座(13)上方左侧,一个安装在所述发射端固定底座(13)上方右侧;所述接收端固定部件上还设置有接收端牵引绳固定环(37),安装在所述接收端绕线轮绕线盘(35)前方中心位置,和接收端固定钢绳锁定活动连接环(41),所述接收端固定钢绳锁定活动连接环(41)为三个,一个安装在所述连接钢柱(40)中间位置,一个安装在所述接收端固定底座(42)的上方左侧,一个安装在所述接收端固定底座(42)上方右侧。

为了提高安全性,进一步地所述溜索滑轮(28)下方设置有溜索滑轮安全带(29)。

为了避免在火灾发生时,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使用受限于建筑物断电的情况,可采用蓄电池提供电能,优选方案是发射部件和接收部件都使用太阳能蓄电池。所述发射部件设置有发射端太阳能板(1)和发射端太阳能蓄电池(3),所述接收部件设置有接收端太阳能板(30)和接收端太阳能蓄电池(38),从而通过太阳能板向太阳能蓄电池充电,所述发射端太阳能板(1)水平设置在所述机舱(4)的上部,通过发射端转动联轴器(2)连接所述发射端太阳能蓄电池(3),所述发射端太阳能蓄电池(3)设置在所述机舱(4)侧面后部;所述接收端太阳能板(30)通过接收端转动联轴器(31)与所述接收端太阳能蓄电池(38) 连接,所述接收端太阳能蓄电池(38)固定连接在所述牵引无人机部件上。

为有利于受灾人员快速撤离,最优的,在所述发射部件和所述接收部件被设置后,所述发射部件在水平高度上高于所述接收部件1~2米。

优选的,所述发射端无人机控制器(7)通过发射端无人机控制天线(8) 传递信息,所述接收端无人机控制器(39)通过接收端无人机控制天线(33) 传递信息。

最方便的,所述发射部件通过发射端固定螺栓(14)插入建筑物中固定;所述接收部件通过接收端固定螺栓(43)插入建筑物中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层建筑火灾逃生装置,首先把发射部件安装在一幢高楼的楼顶,把接收部件安装在周边另一幢高楼的楼顶,为有利于受灾人员快速撤离,安装后的发射部件在水平高度上需高于接收部件1~2米。

所述发射部件的主要功能是在没有发生火灾时用于存放牵引无人机部件和逃生溜索部件,防止牵引无人机部件和逃生溜索部件老化失效,并在火灾发生时将逃生溜索部件固定在着火高楼楼顶一端。一旦火灾发生,将所述逃生溜索部件与所述发射部件连接,转动发射端转动联轴器(2),让发射端太阳能板(1) 移动到一边,通过发射端无人机控制器(7)启动无人机机身(15),通过无线电自动引导牵引无人机部件飞到接收部件所安装的楼顶,无人机机身(15)在飞行过程中把牵引绳(22)牵引到接收部件所安装的楼顶。然后解开所述锁定活动连接环(21),将其固定到接收端牵引绳固定环(37)上,转动接收端绕线轮手摇柄(36),把牵引绳(22)收卷到接收端绕线轮绕线盘(35)上,通过牵引绳(22)把逃生溜索部件拉到接收部件所安装的楼顶位置,把固定钢绳 (24)固定在接收端固定钢绳锁定活动连接环41上。

此时,受灾人员可通过逃生溜索部件快速撤离着火高楼楼顶,具体为通过溜索滑轮(28)进行逃生,为了加强安全防范,可绑扎溜索滑轮安全带(29)。而逃生管道(27)的存在,不仅作为安全防线,逃生人员还可以直接通过逃生管道(27)进行转移。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1)逃生过程安全可靠。在火灾发生时受灾人员能通过本实用新型装置从着火高楼楼顶逃生到周边其他高楼楼顶,缩短了逃生距离,而设置的逃生管道,不仅为逃生人员筑起一道安全防线,而且筑起了一道心理防线,不会使逃生人员免受火苗、烟雾、障碍物等侵袭,还能有效避免逃生人员在逃生过程中心理上对高度的恐惧。

2)不受楼层高度限制。在火灾发生时受灾人员能通过本实用新型装置从着火高楼楼顶逃生到周边其他高楼楼顶,因此只有着火高楼周边有其他高楼,受灾人员在逃生过程中不受楼层高度限制。

3)不受火灾断电影响。本实用新型装置自身安装蓄电池,在火灾发生时不会受到建筑物断电的影响。

4)不破坏建筑物结构和外观。本实用新型装置的逃生溜索部件和牵引无人机部件收缩放置在发射部件内部,在不使用时发射部件所占位置很小且安装在楼顶,不会破坏建筑物结构和外观。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高层建筑火灾逃生装置在着火高楼和周边高楼之间架设一条逃生通道,救援人员能通过该通道快速到达着火的高楼楼顶组织受灾人员疏散和救助受伤人员,在受灾人员撤离后可以利用该通道运输救灾人员和救灾物资,同时因周边的其他高楼都有电梯和抽水储水设施,在火灾发生时本实用新型能与周边高楼的电梯和抽水储水设施组成一个快速逃生救灾系统。救灾人员能从着火建筑物内部对火灾进行扑救。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高层建筑火灾逃生装置示意图。

图2:发射部件前视图。

图3:发射部件左视图。

图4:发射部件右视图。

图5:发射部件俯视图。

图6:发射部件仰视图。

图7:牵引无人机部件前视图。

图8:牵引无人机部件俯视图。

图9:牵引无人机部件仰视图。

图10:逃生溜索部件侧视图。

图11:逃生溜索部件前视图。

图12:接收部件前视图。

图13:接收部件左视图。

图14:接收部件右视图。

图15:接收部件俯视图。

图16:接收部件仰视图。

图17:本实用新型高层建筑火灾逃生装置安装示意图。

其中,1-发射端太阳能板,2-发射端转动联轴器,3-发射端太阳能蓄电池, 4-机舱,5-发射端充电接口,6-发射端启动开关接口,7-发射端无人机控制器, 8-发射端无人机控制天线,9-发射端绕线轮上轮盘,10-发射端绕线轮绕线盘,11-发射端钢绳固定环,12-发射端绕线轮下轮盘,13-发射端固定底座,14-发射端固定螺栓,15-无人机机身,16-无人机充电接口,17-牵引绳线固定环,18-无人机启动开关、19-无人机闪灯,20-无人机支撑脚,21-锁定活动连接环,22-牵引绳,23-固定钢绳锁定活动连接环,24-固定钢绳,25-溜索钢绳固定滑轮,26- 溜索钢绳,27-逃生管道,28-溜索滑轮,29-溜索滑轮安全带,30-接收端太阳能板,31-接收端转动联轴器,32-连接钢板,33-接收端无人机控制天线,34-接收端绕线轮支架,35-接收端绕线轮绕线盘,36-接收端绕线轮手摇柄,37-接收端牵引绳固定环,38-接收端太阳能蓄电池,39-接收端无人机控制器,40-连接钢柱,41-接收端固定钢绳锁定活动连接环,42-接收端固定底座,43-接收端固定螺栓4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内容。

如图2至图6所示的发射部件,其底部设计了若干个发射端固定螺栓14,通过发射端固定底座13上四周的预留螺栓孔将其插入建筑物中,从而固定整个发射部件,并通过太阳能蓄电池提供电能。具体方案为设置太阳能板和太阳能蓄电池,发射端太阳能板1侧面后方与发射端转动联轴器2上方转动轴连接,发射端转动联轴器2下端与发射端太阳能蓄电池3上端连接,发射端太阳能蓄电池3 侧面前方与无人机机舱4侧面后方连接,无人机机舱4上方中心与发射端充电接口5下方连接,无人机机舱4上方右侧与发射端启动开关接口6下方连接,无人机机舱4侧面右侧与发射端无人机控制器7左侧连接,发射端无人机控制器7 上方与发射端无人机控制天线8下方连接,无人机机舱4下方与发射端绕线轮上轮盘9上方连接,发射端绕线轮上轮盘9下方与发射端绕线轮绕线盘10上方转轴轴心连接,发射端绕线轮绕线盘10下方转轴轴心与发射端绕线轮下轮盘12 上方连接,发射端绕线轮下轮盘12下方与发射端固定底座13上方连接。发射端钢绳固定环11用于固定逃生溜索部件的一端,设计为三个,第一个安装在发射端绕线轮绕线盘10侧面中间位置,第二个安装在发射端固定底座13上方左侧,第三个安装在发射端固定底座13上方右侧。

如图7至图9所示的牵引无人机部件,无人机机身15下方中间位置安装无人机充电接口16,无人机机身15下方前端中心与边缘中间位置安装牵引绳线固定环17,无人机机身15下方左侧中心与边缘中间位置安装无人机启动开关18,无人机机身15下方前后左右四个方向边缘位置安装四个无人机支撑脚20,无人机机身15下方前后左右四个方向中心与边缘之间紧靠无人机支撑脚20的位置安装无人机闪灯19。

如图10至11所示的逃生溜索部件,包括溜索结构和逃生管道27,所述溜索结构包括固定钢绳24、溜索钢绳固定滑轮25、溜索钢绳26和溜索滑轮28,所述固定钢绳24上两端分别设置1个固定钢绳锁定活动连接环23,所述逃生管道27通过所述四个固定钢绳锁定活动连接环23连接在所述固定钢绳24上,两个所述溜索钢绳固定滑轮25分别为固定端连接在所述固定钢绳24的两端,所述溜索钢绳26穿过两个所述溜索钢绳固定滑轮25的滑轮端形成环状连接,所述溜索钢绳26上安装所述溜索滑轮28,在固定钢绳24一端的固定钢绳锁定活动连接环23上连接锁定活动连接环21,同时所述锁定活动连接环21上连接牵引绳 22一端,所述牵引绳22另一端与锁定活动连接环21连接,所述锁定活动连接环21同时与固定钢绳24上接近所述牵引绳22的固定钢绳锁定活动连接环23 连接。

如图12至图16所示的接收部件,与发射部件类似,其底部设计了若干个接收端固定螺栓,穿过接收端固定底座42上四周的预留螺栓孔将其插入建筑物,从而固定整个接收部件,同样通过太阳能蓄电池提供电能。具体方案为:接收端太阳能板30侧面后方与接收端转动联轴器31上方转动轴连接,接收端转动联轴器31下端与接收端太阳能蓄电池38上端连接,接收端太阳能蓄电池38下方与连接钢板32上方后侧连接,连接钢板32上方中心与接收端绕线轮支架34下方连接,接收端绕线轮支架34上端通过安装转动轴与接收端绕线轮绕线盘35连接,连接后能确保绕线盘在支架上转动,接收端绕线轮绕线盘35右侧中心位置与接收端绕线轮手摇柄36一端连接,接收端牵引绳固定环37安装在接收端绕线轮绕线盘35前方中心位置,接收端太阳能蓄电池38侧面右侧与接收端无人机控制器 39左侧连接,接收端无人机控制器39上方与接收端无人机控制天线33下方连接,连接钢板32下方与连接钢柱40上方连接,连接钢柱40下方与接收端固定底座42上方连接。接收端固定钢绳锁定活动连接环41设计为三个,第一个安装在连接钢柱40前方中间位置,第二个安装在接收端固定底座42上方左侧,第三个安装在接收端固定底座42上方右侧,用于固定逃生溜索部件的另一端。

如图1和如17所示,发射部件安装在一幢高楼的楼顶,接收部件安装在周边另一幢高楼的楼顶,安装后的发射部件在水平高度上高于接收部件1米。所述发射部件固定的高楼发生火灾,所述逃生溜索部件被牵引连接在所述发射部件和接收部件之间,架设起一条逃生通道,被困人员即可通过该逃生通道进行逃生。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仍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