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防水箱集装箱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16856发布日期:2019-05-07 21:43阅读:532来源:国知局
一种消防水箱集装箱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装箱式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消防水箱集装箱结构。



背景技术:

消防泵房是一类用于提供消防水源的防火安全设施。消防泵房在满足消防用水量的同时,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压力,满足灭火时对水压的要求。消防泵房长久不使用都会出现消防泵或者水箱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

除此之外,消防泵房还存在:第一,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第二,搭设周期长;第三;消防泵房搭设不规范;第四,冬季施工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消防水箱集装箱结构,要解决现阶段消防水箱建设周期长、消防水箱设计不规范、消防水箱搭设受季节限制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消防水箱集装箱结构,包括集装箱本体1以及设置在集装箱本体1内部的设备间2和消防水箱3,设备间2和消防水箱3之间设置有隔墙4;

所述集装箱本体1包括立柱11、顶框梁12和底框梁13构成的框架结构、设置在相邻立柱11之间的箱体墙板、敷设在顶框梁12箱体顶板15以及铺设在底框梁13上的箱体底板;所述集装箱本体1前侧设置有集装箱锁杆门14;

消防水箱3截面呈矩形,消防水箱3包括水箱本体33、间隔设置在水箱本体33外侧面的加强梁34、方形人孔结构31和设置在人孔结构31内的爬梯32;

所述设备间2通过管路与水箱本体33连通。

进一步,消防水箱3顶面敷设有保温层35。

进一步,箱体墙板包括外墙板156和敷设在外墙板156内侧面的玻璃丝绵彩钢夹芯板层157,外墙板156为厚度1.6mm的钢板,玻璃丝绵彩钢夹芯板层157厚度为50mm;

箱体顶板15由上至下依次为波纹板层152、型钢杆件151和玻璃丝绵复合板层,波纹板层152厚度为2mm,玻璃丝绵复合板层厚度为50mm;

箱体底板由上至下依次为承接板153、玻璃丝绵卷毡层154和彩钢板封底层155,承接板153为厚度2mm的钢板,彩钢板封底层155的厚度为0.5mm。

进一步,所述人孔结构31设置在水箱本体33顶部、靠近隔墙4一侧;

人孔结构31包括方形入口支撑座311和人孔盖312,所述入口支撑座311由型钢焊接而成,入口支撑座311底部设置在水箱本体33的顶板上;人孔盖312设置在入口支撑座311顶部,人孔盖312一侧与入口支撑座311铰接。

进一步,人孔结构31还包括开合组件;开合组件包括固定板313、竖部支撑块314和转动杆315,所述固定板313焊接设置在消防水箱3上,竖部支撑块314底部与固定板313焊接固定,竖部支撑块314顶部与转动杆315铰接。

进一步,爬梯32顶面与水箱本体33顶面平齐。

进一步,人孔盖312顶部设置有把手。

进一步,集装箱本体1外侧面顶部和底部设置有用于吊装运输的角件。

进一步,设备间2内设置有循环泵、循环备用泵、消防泵、消防备用泵以及控制柜。其中,循环泵、循环备用泵、消防泵、消防备用泵的设计扬程100m与50m,循环泵、循环备用泵、消防泵、消防备用泵与管道通过法兰连接,并设置阀门及水表。管道通过法兰与消防水箱连接,消防水箱设置水位计、清扫口及溢水孔。

进一步,设备间2的墙体采用波纹板,设备间2的墙体内侧面还贴合设置有用于降低设备噪声的消音板。

进一步,水箱本体33由4mm钢板焊接而成;钢板外侧面焊接有加强梁34。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消防水箱集装箱结构,搭设快速、设计合理、成本可控、拆装方便,更为重要的是在满足用水压力的同时可以方便的调运到指定地点,大大节约了使用消防泵房的建设时间。使生产、工作效率大幅提高。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消防水箱集装箱结构为一体化搭设提供了搭设模板,搭设非常规范、安全。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消防水箱集装箱结构周转率高,通过汽车运输到不同的施工现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选址灵活、运行安全可靠并且不需要建设周期,充分考虑冬季施工的不利因素,能有效地为建筑工程提供消防水源。

4,并且在水箱顶部开设人孔,为后期检修维护提供保障。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和其它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中所特别指出的方案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消防水箱集装箱结构的总装图;

图2是消防水箱集装箱结构的平面图;

图3是消防水箱集装箱结构的南立面图;

图4是消防水箱集装箱结构的北立面图;

图5是消防水箱集装箱结构的东立面图;

图6是消防水箱集装箱结构的西立面图;

图7是消防水箱集装箱结构的结构图;

图8是消防水箱集装箱结构的结构剖面图;

图9是消防水箱集装箱结构的结构剖面图;

图10是消防水箱集装箱结构的结构做法图;

图11是人孔结构剖面图;

图12是墙体墙板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墙体顶板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墙体底板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集装箱本体、11-立柱、12-顶框梁、13-底框梁、14-门、15-箱体顶板、151-型钢杆件、152-波纹板层、153-承接板、154-玻璃丝绵卷毡层、155-彩钢板封底层、

2-设备间、3-消防水箱、31-人孔结构、311-入口支撑座、312-人孔盖、313-固定板、314-竖部支撑块、315-转动杆、

32-爬梯、33-水箱本体、34-加强梁、35-保温层、4-隔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下的实施例仅仅是示例性的,仅能用来解释和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如图1、2、3、4、5、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搭设快速、设计合理的一种消防水箱集装箱结构,包括集装箱本体1以及设置在集装箱本体1内部的设备间2和消防水箱3,设备间2和消防水箱3之间设置有隔墙4;所述集装箱本体1包括立柱11、顶框梁12和底框梁13构成的框架结构、设置在相邻立柱11之间的箱体墙板、敷设在顶框梁12顶部的箱体顶板15以及铺设在底框梁13上的箱体底板;所述集装箱本体1前侧保留集装箱锁杆门14。其中,箱体墙板包括厚度为1.6mm的钢板外墙板156和敷设在钢板外墙板156内侧面的厚度为50mm玻璃丝绵彩钢夹芯板层157;箱体顶板15由上至下依次为厚度2mm的波纹板层152、型钢杆件151和厚度为50mm的玻璃丝绵复合板层;箱体底板由上至下依次为2mm的钢板承接板153、玻璃丝绵卷毡层154和厚度为0.5mm彩钢板封底。

如图7、8、9、10所示,消防水箱3截面呈矩形,消防水箱3包括水箱本体33、间隔设置在水箱本体33外侧面的加强梁34、方形人孔结构31和设置在人孔结构31内的爬梯32;所述设备间2通过管路与水箱本体33连通。爬梯32顶面与水箱本体33顶面平齐。

如图11所示,所述人孔结构31设置在水箱本体33顶部、靠近隔墙4一侧;人孔结构31包括方形入口支撑座311和人孔盖312,所述入口支撑座311由型钢焊接而成,入口支撑座311底部设置在水箱本体33的顶板上;人孔盖312敷设在入口支撑座311底部顶部、一侧与入口支撑座311底铰接。

人孔结构31还可以设置开合组件;所述开合组件包括固定板313、竖部支撑块314和转动杆315,所述固定板313焊接设置在消防水箱3上,竖部支撑块314底部与固定板313焊接固定,竖部支撑块314顶部与转动杆315铰接。人孔盖312顶部还可以设置方便提拉的把手。水箱顶部开设人孔,为后期检修维护提供保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消防水箱集装箱结构周转率高,通过汽车运输到不同的施工现场,集装箱本体1外侧面顶部和底部设置还设置有用于吊装运输的角件。

设备间2包括循环泵、循环备用泵、消防泵、消防备用泵以及控制柜;其中,循环泵、循环备用泵、消防泵、消防备用泵的设计扬程100m与50m,循环泵、循环备用泵、消防泵、消防备用泵与管道通过法兰连接,并设置阀门及水表。管道通过法兰与消防水箱3连接,消防水箱3设置有水位计、清扫口及溢水孔。设备间2的墙体采用波纹板,设备间2的墙体内侧面还贴合设置有用于降低设备噪声的消音板。

上述消防水箱集装箱结构的施工方法,具体包括:

步骤一,按照深化后的图纸,裁料;

步骤二,焊接拼装集装箱本体1,并在集装箱本体1顶部预留人孔结构31位置;

进一步参照图12、13、14所示,箱体墙板包括外墙板156和敷设在外墙板156内侧面的玻璃丝绵彩钢夹芯板层157,外墙板156为厚度1.6mm的钢板,玻璃丝绵彩钢夹芯板层157厚度为50mm;箱体顶板15由上至下依次为波纹板和玻璃丝绵复合板,波纹板厚度为2mm,玻璃丝绵复合板厚度为50mm;箱体底板由上至下依次为承接板153、玻璃丝绵卷毡和彩钢板封底,承接板153为厚度2mm的钢板,彩钢板封底的厚度为0.5mm;

步骤三,焊接安装消防水箱3,并检查消防水箱3的密封性;在消防水箱3顶面敷设保温层35;将消防水箱3放入集装箱本体1内;

步骤四,在人孔结构31内放入爬梯32,搭设人孔盖312;

步骤五,在集装箱本体1设置隔墙4;

步骤六,焊接拼装设备间2所需墙体,在设备间2内设置多孔消音板;

步骤七,完成设备间2内的循环泵、循环备用泵、消防泵、消防备用泵以及控制柜的管路连接;

步骤八,验收合格后,投入使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消防水箱集装箱结构,大大节约了使用消防泵房的建设时间。使生产、工作效率大幅提高。消防水箱集装箱结构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选址灵活、运行安全可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所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