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过滤粉尘及CO防毒口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37413发布日期:2019-11-15 21:46阅读:1123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过滤粉尘及CO防毒口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口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过滤粉尘及co防毒口罩。



背景技术:

在一些密闭空间,如飞机,潜艇,航天器等地方会产生co气体及易富集空气中的有毒有害的细小颗粒。当空气中的co含量大于50ppm,便会使人有明显中毒反应。这是由于co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丧失携氧的能力和作用,并且co对全身的组织细胞均有毒性作用,其中对大脑皮质的影响最为严重,严重时会致人死亡。就当前的条件而言,co氧化脱除需要的温度高,能耗大,而且还会发生爆炸事故。

为了消除工作环境中的低浓度的co,研发人员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无外乎是三种方法。一是物理吸附,使混有co的空气通过活性炭,利用活性炭具有大比表面积和强吸附能力来过滤掉混杂的co和粉尘,但是效果不是很好,仍会有相当一部分co逸出,清除的效果也取决于活性炭的优劣;二是化学吸附,让混合气体通过特定的化学试剂来去除co,但也达不到百分百转化,并且成本高。又或者使混有co的空气通过催化剂,也就是使co氧化成co2。目前很多贵金属催化剂,如纳米型铂催化剂和纳米型au催化剂等都能使得co在常温百分百转化(j.am.chem.soc.2016,138,16130-16139),但是由于贵金属催化剂耐水性差,很容易失活,目前尚未有很好的方法使得贵金属催化剂运用于co过滤材料,尤其是口罩这一领域;三是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付共同作用,采用这种方法是可以将co完全消除,目前市面上的主流便是采用活性炭和化学试剂组成的催化体系。其原理是,通过活性炭去除掉大部分的co,然后又经过特定的化学试剂将剩余的co给去除掉。

研究人员通过以上方法成功研究出消除co的防毒面具,但是那些面具也同样存在着一些缺陷:每个防毒面具都携带了一个滤毒罐,滤毒罐里面装满了上述所说的活性炭以及少量的化学试剂,也就是说主要通过物理吸附吸收co气体。因此造成面具的质量很大,佩戴不便。又因为活性炭吸收co是物理吸附,所以需要时常更换滤毒罐,使用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防毒面具质量大,成本高的缺点,从而提供一种轻便,低成本的高效过滤粉尘及co防毒口罩。本实用新型口罩设置了co过滤层,包括聚氨酯膜和au催化剂,进而实现在对粉尘颗粒充分隔离的同时,并将co去除。本实用新型口罩具有结构简易,佩戴方便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高效过滤粉尘及co防毒口罩,包括口罩本体及安装在口罩本体进出气口的co过滤层,所述co过滤层为口罩的核心,分为三层,内层为聚氨酯膜,中间层为au催化剂,外层也为聚氨酯膜。

进一步地,所述的中间层为棋盘状的方格构成,各方格中间放置au催化剂,方格的边框为粘连材料,与内、外层的聚氨酯膜粘连在一起。所述的粘连材料可以为熔融状态下的聚氨酯。

进一步地,所述的co过滤层可以根据所需大小进行相应的拼接及裁剪。

本实用新型口罩本体设置有与脸部贴合的贴合边,为了使得口罩更好与脸部贴合,贴合边采用不透气的塑料。

进一步地,所述的口罩本体设置有滤毒盒,co过滤层可以设置为分体式可拆卸结构,co过滤层装于滤毒盒,方便更换,且滤毒盒与塑料紧密相连。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co过滤层材料,包括聚氨酯膜,au催化剂。热塑性聚氨酯先用dmf(n,n-二甲基甲酰胺)溶解,然后再将其制成所需聚氨酯膜的大小及形状,并将au催化剂置于设计的方格中间,方格边沿再用熔融状态下的聚氨酯涂匀,使au催化剂固定在两层聚氨酯膜之间。并且可以根据所需的材料大小,进行相应的拼接。之后置于80℃烘箱5分钟,便制成co防毒口罩的材料。

当混有co的空气通过聚氨酯膜层时,由于聚氨酯膜孔径仅为1-2微米,不但可以去掉空气中的细小颗粒,也可以防水。过滤后的气体会和聚氨酯膜间的au催化剂接触,混杂在空气中的co便会立即反应掉。本实用新型口罩采用无毒且轻便的材料制作而成。

所述的聚氨酯膜的质量所需的质量很小,一般为4g左右,也可以根据口罩的大小改变。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比较的特点:首先,所采用的材料为廉价的聚氨酯,每公斤不到70元,而放入一般大小的口罩中所需的聚氨酯只要4克左右,并且聚氨酯可以循环利用,避免浪费;其次,合成周期短且合成方法简单,只需将聚氨酯和dmf(n,n-二甲基甲酰胺)混合溶解,再加入少量致孔剂碳酸氢铵,然后在温水中超声,由于碳酸氢铵在30℃便会大量分解产生气体,使得聚氨酯溶液间产生大量细小孔道,里面的dmf溶液便会分布在孔道间,而又由于dmf极易与水互溶,使得水会占据原本dmf的空间,超声便加速了这一过程的进行,使得孔道与孔道交错相连,便制成所需的多孔透气聚氨酯膜,并且可以通过加入致孔剂的量来控制孔径大小,而这也适用于大批量生产,聚氨酯和dmf均可以回收。最后,聚氨酯膜包裹au催化剂后的质量也很小,是市面上的co滤毒罐的质量几十分之一,并且大部分原料可以进行回收,且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毒口罩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co过滤层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co过滤层纵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au纳米催化剂的co氧化活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催化剂的寿命评价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聚氨酯膜的sem图。a为膜表面,b为膜剖切面,c为膜纵切面,d为膜纵切面局部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聚氨酯膜的主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聚氨酯膜包裹au催化剂的其中一种棋盘状的主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聚氨酯膜包裹au催化剂以及空白聚氨酯的co氧化活性图。

图中,1为口罩本体、2为贴合边、3为滤毒盒、4为co过滤层、5为聚氨酯膜、6为au催化剂、7为聚氨酯液体、8为调节皮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定。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高效过滤粉尘及co防毒口罩,包括口罩本体1,并在口罩本体1上设置与脸部贴合的贴合边2,贴合边2与滤毒盒3无缝相连,co过滤层4装在滤毒盒中,贴合边2采用的是不透气的塑料,并做成拱形与脸部相合,滤毒盒3位于口罩本体1中间。co过滤层4分为三层,第一层为聚氨酯膜5,第二层为au催化剂6,第三层为聚氨酯膜5,并用熔融状态下的聚氨酯液体7固定。在贴合边2上设置有调节皮筋8。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1)au纳米催化剂所采用的是传统的高活性的au/tio2。

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au/tio2。首先,取0.02ghaucl4加入60mlh2o中溶解,并用1m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ph至9.7,然后再将1g二氧化钛加入溶液中,此时溶液为悬浮液,将此悬浮液置于70度的水浴中并磁力搅拌2小时,冷凝回流。待反应结束,静置室温,离心并用去离子水洗涤直至没有氯离子,用硝酸银检测。之后置于40℃的真空干燥箱中,过夜。将处理后的au催化剂放于马弗炉中,并且以2℃/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250℃,并且保持两小时,后取出置于通惰性气体的干燥器中,待用。图2表示au纳米催化剂的活性

取au催化剂于石英管中做co活性测试,将其余的au/tio2放于干燥器保存待用。

将马弗炉的温度按程序分别设为5℃,10℃,15℃,20℃,25℃,30℃,40℃,50℃,依次升温以进行co活性测试,发现在温度为5℃时,co便已反应完全,并且保持在5℃温度下,进行三次重复测试,co依然反应完全。之后进行升温,直至50℃,co还是完全反应。

并对催化剂进行寿命评价,如图3所示。

将上述同一根装有au催化剂的石英管放置于空气中,并且每天于25℃下进行co活性测试,发现在前4周,co依然可以达到百分百去除,直至第五周才开始下降。

(2)聚氨酯膜的制备。

先取4g热塑型聚氨酯,滴加6ml的dmf,置于80℃的油浴锅搅拌溶解。待溶解后,静置降温,再加入1g的致孔剂碳酸氢铵,再次搅拌并于温水中超声,即形成所需的多孔透气聚氨酯膜。

图4表示聚氨酯膜的sem图。

取上述所制得的聚氨酯膜的一小片,分别对它的剖切面,纵切面,膜纵切面的局部图以及膜表面进行电镜扫描;从图3可以明显观察到此聚氨酯膜内部分布着孔道,且互相连通。a图表示膜表面分布着孔径大小不一的孔,但多为1-2微米。bcd图表示聚氨酯膜的内部疏松多孔,表明聚氨酯膜是一种多孔透气的材料。

图5为制成的聚氨酯膜的主观图。

图6为聚氨酯膜包裹au催化剂结构示意图。

图7为聚氨酯膜包裹au催化剂co氧化活性图。

将包裹了au催化剂聚氨酯膜放入蝶阀,并将马弗炉的温度按程序分别设为5℃,10℃,15℃,20℃,25℃,30℃,40℃,50℃,依次升温以进行co活性测试,发现从5℃至50℃,co都反应完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