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空救援平台及高空救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51806发布日期:2019-06-11 22:16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消防救援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高空救援平台。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高空救援平台的高空救援系统。



背景技术:

高空救援的难度大,危险性高,因此,高空救援工作一直是困扰世界各国的社会难题。

例如,当楼层爆炸或失火等高空危险事故发生时,由于事故往往是突发的且危险性持续扩大蔓延,因此,处于火灾楼层或火灾楼层之上楼层的人员往往受困于楼层中,无法转移到下方安全的楼层。这种情况下,现有技术中,受困人员通常只能躲避在相对封闭的空间以远离火势,或者逃到天台等待救援,然而,当楼梯无法通行或天台楼层不通时,则受困人员只能困于原地,无法通过其它渠道进行自救,为等待救援和安全脱险赢得时间。

另一方面,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索道下降装置、弹力管救援装置、柔性救生滑梯、可挂式救生梯以及各种样式的便携升降机等消防救援设备进行高空救援,然而,这些设备在使用之前,需先把设备固定到高于高空受困人员的位置,然后才能展开救援。而这些救援设备固定点的选择比较麻烦,受制于场地特殊、环境复杂,因此,需要针对复杂环境先观察再研究设备固定点,往往耽误了最佳救援时间。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作为临时转移点或挂靠点的高空救援平台,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空救援平台,可固定于高空承载应力表面,作为受困人员的临时转移点或作为特定救援设备的挂靠点。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高空救援平台的高空救援系统,能够突破特殊场地和复杂环境的限制,快速响应高空救援需求,提高了救援工作的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空救援平台,包括:

用于承载的支撑板;

用于通过预设压力固定于高空承载应力表面的固定装置,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固定装置相连。

优选地,所述固定装置包括:

用于与高空承载应力表面贴合相抵的固定面,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固定面相连;

设于所述固定面的若干个钢钉;

用于驱动所述钢钉打入高空承载应力表面的火药推动器,所述火药推动器与所述固定面相连。

优选地,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固定面相对设置的活动面,所述固定面与所述活动面之间设有用于驱动所述活动面远离或靠近所述固定面的伸缩机构,以使所述支撑板展开或收起。

优选地,所述支撑板包括:

与支撑面转动连接的第一踏板,其中,所述支撑面为所述固定面和所述活动面中的一者;

用于对所述第一踏板进行转角限位的限位装置,以使所述第一踏板转动并定位至与所述支撑面共面或垂直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限位装置包括与所述固定面和所述活动面中的另一者垂直固连的第二踏板,所述第二踏板的自由端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踏板的转轴的高度,当所述活动面靠近所述固定面时,所述第二踏板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一踏板相抵压,以使所述第一踏板与所述支撑面共面;当所述活动面远离所述固定面时,所述第一踏板依靠重力转动至与所述第二踏板搭接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伸缩机构包括:

两组相对设置的伸缩架,每组所述伸缩架均包括两个伸缩单元,所述伸缩单元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面和所述活动面铰接;每个所述伸缩单元包括至少两个连杆,相邻两个连杆铰接;同一组所述伸缩架的两个所述伸缩单元中相对应的连杆交叉设置;

连接于两组所述伸缩架之间的横梁;

与所述横梁螺纹连接的螺杆;

与所述螺杆相连、用于驱动所述螺杆转动的电机;当所述螺杆转动时,所述横梁沿所述螺杆移动,以带动两组所述伸缩架同步伸缩。

优选地,所述活动面的顶侧设有用于防护受困人员的护栏。

优选地,还包括滑轮组件,所述滑轮组件与所述固定装置相连,所述滑轮组件包括滑轮、绕设于所述滑轮的沟槽内且用于与升降绳相连的导引线、用于驱动所述滑轮转动的电机和用于卡紧或松开所述导引线的锁止机构。

一种高空救援系统,包括:

至少一个上述任意一种高空救援平台;

用于携带所述高空救援平台到达目标位置的无人机。

优选地,所述无人机设有用于抓取或松开所述高空救援平台的机械臂;

或者,所述无人机设有用于可拆卸的挂接所述高空救援平台的挂接部。

本发明提供的高空救援平台,自带有固定装置,可固定于高空承载应力表面,从而使与固定装置相连的支撑板支伸在所需的目标位置处,以便于对受困人员和/或救援人员和/或救援设备等进行承载,使受困人员和/或救援人员借助支撑板作为临时落脚点进行转移,或者使升降机、索道、弹力管、可挂式救生梯等救援设备固定挂靠。

例如,可将该高空救援平台设置在高层建筑的各楼层窗台之间,或者将其搭建在同一楼层的受困房间与安全房间之间,作为“墙外安全楼梯”或“墙外安全走廊”,实现受困人员跨楼层或跨房间的安全转移,为等待救援和安全脱险赢得时间。

另外,还可以根据需要将该高空救援平台固定到所需的目标位置处,以便于特定消防救援设备的固定挂靠,从而使受困人员和/或救援人员借助特定消防救援设备进行自救或实施救援。

本发明提供的高空救援系统,包括上述高空救援平台和无人机,通过无人机携带高空救援平台到达目标位置,能够突破特殊场地和复杂环境的限制,快速响应高空救援需求,提高了救援工作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高空救援系统具体实施例中高空救援平台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高空救援平台处于收缩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提供的高空救援平台未完全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高空救援平台完全展开时的局部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1至图6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为固定面、11为钢钉、2为活动面、3为伸缩机构、31为横梁、32为螺杆、4为第一踏板、5为第二踏板、6为护栏、7为滑轮组件、71为导引线、72为锁止机构、81为第一侧壁、82为第二侧壁、83为第一底板、9为无人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高空救援平台,可固定于高空承载应力表面,作为受困人员的临时转移点或作为特定救援设备的挂靠点。本发明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高空救援平台的高空救援系统,能够突破特殊场地和复杂环境的限制,快速响应高空救援需求,提高了救援工作的效率。

请参考图1-图6,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高空救援系统具体实施例中高空救援平台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高空救援平台处于收缩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提供的高空救援平台未完全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高空救援平台完全展开时的局部示意图;图6为图5中a的局部放大图。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空救援平台,包括支撑板和固定装置。

支撑板用于承载,例如,供受困人员和/或救援人员踩踏,或者,用来放置升降机、索道、弹力管、可挂式救生梯等救援设备,以使受困人员和/或救援人员借助支撑板作为临时落脚点进行转移,或者作为救援设备的固定挂靠点。

支撑板的具体形状和尺寸大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设定,优选地,支撑板为矩形板。可以理解的是,使用时,支撑板水平设置。

固定装置用于通过预设压力固定于高空承载应力表面,支撑板与固定装置相连,以通过固定装置将支撑板设置于目标位置,方便救援工作的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对固定装置的具体结构及其驱动形式不做限定,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固定装置包括用于与高空承载应力表面贴合相抵的固定面1,支撑板与固定面1相连;固定面1设有若干个钢钉11,优选地,固定面1设有沿固定面1的长度方向排列的至少一排钢钉11,钢钉11的排数越多,则固定面1与高空承载应力表面固定的越牢固;固定装置还包括火药推动器,以通过触发引信引燃火药,依靠火药的爆炸式燃烧产生大量高温燃气,通过高温燃气的推力作用,使固定面1上的钢钉11射入高空承载应力表面。

当然,固定装置还可以是以下结构:固定装置包括用于与高空承载应力表面贴合相抵的固定面1和用于对固定面1施加预设压力的驱动装置,固定面1设有若干个锚钩,通过锚钩与高空建筑的窗台或预埋的挂钩挂接,使支撑板支伸于窗台处。

对固定面1施加预设压力的驱动装置可以为高压气体发生器,也可以为液压缸等。固定装置还可以通过对固定面1施加预设压力,使固定面1与高空承载应力表面之间具有较大的摩擦力,通过固定面1与高空承载应力表面之间的摩擦力保持两者的相对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对预设压力的具体压力值不做限定,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设定,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通过数次试验得到能够满足要求的最佳压力值,只要能够将固定面1与高空承载应力表面固定牢固即可。可以理解的是,高空承载应力表面可以为建筑外墙、钢架结构、岩石或木制等承力材质表面。

综上可以看出,本发明的高空救援平台自带固定装置,可固定于高空承载应力表面,从而使与固定装置相连的支撑板支伸在所需的目标位置处,以便于对受困人员和/或救援人员和/或救援设备等进行承载,使受困人员和/或救援人员借助支撑板作为临时落脚点进行转移,或者使升降机、索道、弹力管、可挂式救生梯等救援设备固定挂靠。

例如,可将该高空救援平台设置在高层建筑的各楼层窗台之间的墙壁上,当发生火灾时,使受困人员借助该高空救援平台实现跨楼层的安全转移,比如在失火层的受困人群,可以通过搭建在各楼层之间的若干高空救援平台,转移到下方安全的楼层,也即,该高空救援平台可作为“墙外安全楼梯”。

或者,将该高空救援平台搭建在同一楼层的相邻房间之间,作为“墙外安全走廊”,使位于受困房间的受困人员通过该高空救援平台转移到远离火势区域的安全房间内,为等待救援和安全脱险赢得时间。

当然,还可以根据需要将该高空救援平台固定到所需的目标位置处,以便于特定消防救援设备的固定,从而使受困人员和/或救援人员借助特定消防救援设备进行自救或实施救援。

考虑到将高空救援平台输送至所需目标位置的方便性,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支撑板可收起且可展开。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支撑板具有两种状态,即,收起状态和展开状态。需要说明的是,支撑板的收起状态是指支撑板所占用的水平面积减小的状态,例如,支撑板沿水平方向收缩,或支撑板通过旋转一定角度竖起的状态;支撑板的展开状态是指支撑板的水平面积增大的状态,例如,支撑板水平伸展或者支撑板通过旋转一定角度达到平铺的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当输送该高空救援平台时,使支撑板位于收起状态,以便于输送;当高空救援平台固定于目标位置时,支撑板位于展开状态,以增大支撑板的面积,为受困人员提供较大的支撑空间,保证受困人员的安全。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支撑板包括与支撑面转动连接的第一踏板4和用于对第一踏板4进行转角限位的限位装置,以使第一踏板4转动并定位至与支撑面共面或垂直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支撑面主要是指用于安装并支撑第一踏板4的支撑结构。本发明中的支撑面可以是固定面1,也可以是活动面2。

下面以支撑面为固定面1为例,做详细说明。优选地,第一踏板4通过转轴与固定面1转动连接。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通过第一踏板4的转动,使第一踏板4竖起或平铺,来实现支撑板的收起或展开。当第一踏板4竖起时,第一踏板4与固定面1共面,支撑板处于收起状态;当第一踏板4平铺时,第一踏板4与固定面1垂直设置,支撑板处于展开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踏板4在水平面与竖直面之间转动,转角范围为0°至90°。

限位装置用于限定第一踏板4的转动角度,以使第一踏板4定位在水平位置或竖直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限位装置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例如,限位装置可以为液压缸,液压缸的活塞杆与支撑板的底部铰接,液压缸的另一端可与固定面1铰接,从而通过活塞杆的伸缩实现支撑板的转动。

考虑到限位装置设置的方便性,同时避免与固定装置干涉,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还包括与固定面1相对设置的活动面2,固定面1与活动面2之间设有用于驱使活动面2远离或靠近固定面1的伸缩机构3,限位装置与活动面2相连,以当伸缩机构3驱动活动面2靠近固定面1时,使第一踏板4与固定面1共面;当伸缩机构3驱动活动面2远离固定面1时,使第一踏板4与固定面1垂直。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限位装置设于活动面2上,并随着活动面2的运动而运动,活动面2由伸缩机构3驱动。本实施例对伸缩机构3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只要能够实现活动面2靠近或远离固定面1即可。

考虑到限位装置具体结构的简单及便于实现性,同时为了节约成本及减轻高空救援平台的整体重量,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限位装置包括与活动面2的顶侧垂直固连的第二踏板5,第二踏板5远离活动面2的自由端的高度高于第一踏板4的转轴的高度,当活动面2靠近固定面1时,第二踏板5的自由端与第一踏板4相抵压,以使第一踏板4与固定面1共面;当活动面2远离固定面1时,第一踏板4依靠重力转动至与第二踏板5搭接的位置。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通过简单的机械结构,即第二踏板5,并借助伸缩机构3的伸缩动力,实现第一踏板4在竖直位置与水平位置之间的切换。

第二踏板5与活动面2固定连接,且第二踏板5与活动面2垂直设置,第二踏板5相当于悬臂板,第二踏板5的自由端朝向固定面1。当伸缩机构3带动活动面2靠近固定面1时,第二踏板5朝向固定面1同步移动,当活动面2移动至靠近固定面1的极限位置时,第二踏板5的自由端刚好抵压在第一踏板4靠近转轴处,由杠杆原理,第二踏板5使第一踏板4转动至竖直位置,使第一踏板4处于收起状态。

优选地,第一踏板4的顶侧边沿的高度高于转轴的高度,以通过第一踏板4的顶侧边沿对第一踏板4的转角进行辅助定位,以避免第一踏板4因转动过度而向远离第二踏板5的方向偏转。

当伸缩机构3带动活动面2远离固定面1时,第二踏板5随活动面2同步远离第一踏板4,这时,第一踏板4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自动平铺于第二踏板5之上,与第二踏板5交叠搭接。第二踏板5对第一踏板4起到支撑的作用。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踏板4的面积大于第二踏板5的面积,优选地,在展开状态下,第一踏板4完全覆盖第二踏板5,以增大第一踏板4与第二踏板5的重叠面积,使第二踏板5对第一踏板4提供稳定的支撑力。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对第二踏板5与活动面2的具体固定方式不做限定,第二踏板5与活动面2可以通过焊接固定,也可以通过一体结构折弯成型。

当然,还可以是另外一种实现方式,也即,第一踏板4与活动面2转动连接,第二踏板5与固定面1垂直固连,在伸缩机构3的作用下,第一踏板4随活动面2的移动而远离或靠近第二踏板5,从而在第一踏板4远离第二踏板5时,使第二踏板5逐渐撤除对第一踏板4的抵压,因此,第一踏板4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转动至与第二踏板5搭接的位置;并在第一踏板4靠近第二踏板5时,使第二踏板5的自由端对第一踏板4施加抵压力,从而推动第一踏板4转动至与第二踏板5垂直的位置。

考虑到伸缩机构3具体结构的简单及便于实现性,优选地,伸缩机构3包括至少一个可伸缩的连杆机构和用于驱动连杆机构伸缩的连杆驱动装置。

考虑到伸缩机构3伸缩运动的平稳性,优选地,伸缩机构3包括两组相对设置的伸缩架,每组伸缩架均包括两个伸缩单元,伸缩单元的两端分别与固定面1和活动面2铰接;每个伸缩单元包括至少两个连杆,相邻的两个连杆铰接,同一组伸缩架的两个伸缩单元中相对应的连杆交叉设置;两组伸缩架通过横梁31连接,伸缩机构3还包括与横梁31螺纹连接的螺杆32和与螺杆32相连用于驱动螺杆32转动的电机,当螺杆32转动时,横梁31沿螺杆32升降,以带动两组伸缩架同步伸缩,实现固定面1和活动面2的相互远离或靠近。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伸缩机构3包括两组相对设置的伸缩架,每组伸缩架均包括至少一个十字交叉形的伸缩单元,每个伸缩单元均包括两个交叉设置且铰接的连杆。

当同一伸缩架的伸缩单元为至少两个时,同一伸缩架的相邻两个伸缩单元的对应连杆铰接,位于一端的伸缩单元的两个连杆分别与固定面1铰接,位于另一端的伸缩单元的两个连杆分别与活动面2铰接。

此时,优选地,两组伸缩架相对的两个伸缩单元之间通过横梁31相连。伸缩机构3还包括电机、与电机的输出轴相连的螺杆32,螺杆32与横梁31螺纹连接。优选地,电机固设于第二踏板5的底部。

当同一伸缩架的伸缩单元为一个时,伸缩单元中的两个连杆分别称为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的一端与固定面1铰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活动面2滑动连接;第二连杆的一端与固定面1滑动连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活动面2铰接。此时,伸缩机构3还包括用于驱动第二连杆相对固定面1滑动的驱动装置。

优选地,固定面1设有用于使第二连杆的端部沿其滑动的滑轨或滑槽;活动面2设有用于使第一连杆的端部沿其滑动的滑轨或滑槽。

可以理解的是,当支撑板处于展开状态时,伸缩机构3和横梁31对于第一踏板4和第二踏板5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从而可以保证该高空救援平台的稳固支撑力。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活动面2的顶侧设有用于防护受困人员的护栏6,护栏6沿活动面2所在平面的高度方向延伸设置,也就是说,护栏6的高度高于第二踏板5一定距离,以作为受困人员的中心支撑点,对受困人员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本实施例对护栏6与活动面2的固定方式不做限定,优选地,护栏6的底侧与活动面2的顶侧焊接固定。

另外,为了使救援人员能够快速地到达受困地点,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还包括滑轮组件7,滑轮组件7与固定装置相连。滑轮组件7主要用于牵拉救援人员和/或受困人员,还可以挂载救援装备,用于救援装备的升降,从而使受困人员通过滑轮组件7进行垂降,实现自救;或者使救援人员和/或救援装备通过滑轮组件7到达受困地点进行救援实施工作。

具体地,滑轮组件7包括滑轮、绕设于滑轮的沟槽内的导引线71,导引线71的一端用于与升降绳相连,滑轮组件7还包括用于驱动滑轮转动的电机和用于卡紧或松开导引线71的锁止机构72。

救援时,可以通过滑轮组件7将救援装备牵拉至高空救援平台处,使受困人员利用升降绳带上来的救援装备进行自救,然后通过升降绳安全降落到地面。

还可以是受困人员在原地等待救援人员上来进行援救,具体地,使锁止机构72松开导引线71,导引线71优选在重锤作用下快速释放到地面,消防员将升降绳连接到导引线71,启动滑轮电机,通过滑轮的转动将升降绳牵拉至高空救援平台处,然后通过锁止机构72将导引线71卡紧,使消防员通过升降绳快速到达受困人员所在位置,以实施救援。

另外,还可以将该高空救援平台作为“临时挂臂或升降系统”,例如,在高空巡检或维修等高空危险作业中,如遇到安全装备故障或者作业人员突发身体状况等突发情况,受困人员将无法依靠自己回到安全区,只能等待救援人员穿越层层障碍物到达目的地营救。这种情况下,可以在作业区域设置若干小型的该高空救援平台,发生危险时,高空救援平台可以作为临时的承载和挂靠点,救援人员通过滑轮组件7可以迅速到达指定地点。考虑到滑轮组件7的具体设置位置,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固定面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与固定面1垂直设置的第一侧壁81,固定面1的底侧设有与固定面1垂直设置的第一底板83,滑轮组件7的滑轮优选固定于第一侧壁81上,锁止机构72设于第一底板83上,导引线71穿过锁止机构72和第一底板83延伸至第一底板83下方。

优选地,活动面2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与活动面2垂直设置的第二侧壁82,活动面2的底侧设有与活动面2垂直设置的第二底板。也就是说,第一踏板4和/或第二踏板5、固定面1、活动面2、第一侧壁81、第二侧壁82以及第一底板83和第二底板形成中空的长方体平台。当伸缩机构3收缩时,第二踏板5、固定面1、活动面2、第一侧壁81、第二侧壁82以及第一底板83和第二底板形成完全闭合的中空平台;当伸缩机构3伸展时,第一底板83与第二底板相互远离,形成半开半合状态。

除了上述高空救援平台,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实施例公开的高空救援平台的高空救援系统,该高空救援系统还包括用于携带高空救援平台到达目标位置的无人机9,高空救援平台可被释放的设置在无人机9上。本发明对无人机9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请参考现有技术,本文不再赘述。

优选地,无人机9可以为旋翼无人机、固定翼无人机、喷气式无人机等各种样式的无人机或飞行器,只要能够携带高空救援平台到达受困地点即可。

当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可通过无人机9将高空救援平台携带至目标位置(例如,各楼层窗台之间的墙壁上或受困房间与安全房间之间),当高空救援平台通过自身带有的固定装置与高空承载应力表面固定后,无人机9释放该高空救援平台,然后,无人机9返回地面,再携带另一个高空救援平台到达所需的目标位置,如此循环,通过无人机9搭建多个高空救援平台,可使多个高空救援平台形成“墙外安全楼梯”或“墙外安全走廊”。

可以理解的是,目前采用的云梯消防车和消防车提升装置,其理论临界高度是50m,而实际可达高度只有30m;而且在拥挤的城市里使用时,其尺寸、使用条件、数量等均受到严重的限制。因此,使得高空救援的响应时间慢,效率低。

而无人机9则突破了特殊场地和复杂环境的限制,且飞行速度快,因此,可以快速响应救援需求,效率高。本实施例通过无人机9和高空救援平台相结合的方式,搭建临时平台或临时通道实施救援,在实际运用中,可以灵活多变的调整各种救援方案,为高空救援方案提供了新的形式和思路。

考虑到无人机9携带高空救援平台的具体实现方式,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无人机9设有用于可抓取且可松开高空救援平台的机械臂;或者,无人机9设有用于可拆卸的挂接高空救援平台的挂接部。

也就是说,可以通过机械臂的抓取或松开来固定或释放高空救援平台;或通过挂接部实现高空救援平台与无人机9的固定或分离。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高空救援平台及高空救援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