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火隔热的防护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69512发布日期:2020-10-20 12:46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火隔热的防护服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护服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耐火隔热的防护服。



背景技术:

目前,防护服是保护在救援第一线的消防员人身安全的重要装备品之一,它不仅是救援现场不可或缺的必备品,也是保护消防员身体免受伤害的防护服饰。

在火灾现场或高温环境下,现有的消防服如图4所示,具有耐火层1、隔热层2,耐火层1包括阻燃纤维织物和真空镀铝膜,隔热层2包括棉,从而可隔绝外界的热量,可起到阻燃的效果。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由于效防护隔热效果强,衣服内的温度难以从外界散出,导致衣服内的温度逐渐升高,严重损失消防员的体力,给消防员增添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耐火隔热的防护服,其可降低消防服内的温度,减少消防员体力的损失。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耐火隔热的防护服,包括耐火层和隔热层,所述耐火层套设于所述隔热层上,所述隔热层包括绝热层和内层,所述绝热层套设于所述内层上;

所述内层贴合人体的面层上设置有第三口袋和第四口袋,所述第三口袋及所述第四口袋均设置有多处,所述第三口袋设置于所述内层的前胸处,所述第四口袋设置于所述内层的背部,所述第三口袋和第四口袋内设有冰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耐火层起到阻燃的作用,使防护服即使直接接触明火也不会燃烧,隔热层用于阻拦由耐火层传递的热量,将热量大部分阻挡在隔热层外,内层继续阻拦由隔热层透过的残余热量,防员在救援过程中,消防服隔热性强,由体内散发的热量不易排出,第三口袋及第四口袋可用于冰袋,从而可降低防护服内的温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口袋和第四口袋通过魔术贴设置在内层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可将第三口袋和第四口袋粘粘在内层的任意位置上,可将冰袋置于衣服热量较高的地方,便于控制衣服内的温度。

进一步,所述耐火层的门襟处通过拉链闭合,拉链中子链的底部设置有延伸带,所述耐火层的门襟处设置有防风条,所述防风条设置于拉链中母链一侧,所述防风条一侧通过魔术贴闭合在所述耐火层的门襟处,并遮盖住拉链布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母链是指拉链中带有拉锁头的一侧,子链是指拉链中不带有拉锁头的一侧,耐火层作为防护服的外层,门襟处设置拉链可方便防护服门襟处的打开与闭合,便于穿戴,延伸带方便子链底部插入拉锁头内,防风条保护拉链,防止外界风从拉链的缝隙进入到衣服内,魔术贴方便防风条的闭合和打开,便于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耐火层上设置有第一口袋和第二口袋,所述第一口袋及所述第二口袋均设置多处,所述第一口袋设置于所述耐火层的前过肩下方,所述第二口袋设置于所述耐火层的前身处下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口袋离头部较近,主要用于放置通讯器,便于通话,第二口袋用于放置工具或其他用品,布置的位置方便手伸入,从而便于拿去第二口袋中的物品。

进一步的,所述耐火层上设置有荧光条,所述荧光条设置有多处,所述荧光条设置于所述耐火层的前胸、底边、背部,且所述荧光条在所述耐火层上横向布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荧光条可吸收入射光并发射出比入射光波长更长的出射光,使消防员具有更高的醒目性,在夜晚或光线不足的环境下警示待救人员。

进一步的,所述耐火层的肘部设置有耐磨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人在工作或生活中,肘部与外界物接触频繁,进而防护服的肘部是防护服磨损最大的部位,耐磨片自身具有高耐磨性,可增强防护服肘部的耐磨性。

进一步的,所述耐火层的袖口内设置有罗纹袖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罗纹袖口具有良好的横向延展性及弹性,能贴合消防员的手腕处,防止外界物从袖口处进入到防护服内。

进一步的,所述耐火层的衣领处一侧上设置有防风面罩,所述防风面罩的一端固定在衣领上靠近人右脸颊的侧上防风面罩另一端通过魔术贴固定在衣领上靠近人左脸颊的一侧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风面罩闭合后可保护口鼻,具有防风的效果,还可以防止外界物进入到口鼻内,人大多都是右利手,防风面罩靠近人的右脸颊布置,方便右利手的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内层包括棉,所述内层绗缝布置,将棉分割成多处等量的方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层的绗缝将棉均匀地分割成多处方块,使内层里的棉絮固定,以免内层发生“跑棉”而造成隔热不均匀。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1.防护服由耐火层、隔热层、内层共三层结构组成,隔热层用于阻拦由耐火层传递的热量,将热量大部分阻挡在隔热层外,内层继续阻拦由隔热层透过的残余热量,可最大限度地将热量阻拦在外;2.防护服上设置有荧光条、防风面罩、耐磨片、多种口袋,可为防护服增添警示、防风、肘部耐磨、降温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侧打开的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图4是背景技术示意图。

图中,1、耐火层;11、延伸带;12、防风条;13、第一口袋;14、第二口袋;15、荧光条;16、耐磨片;17、防风面罩;2、隔热层;21、绝热层;22、内层;23、第三口袋;24、第四口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图2、图3,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耐火隔热的防护服,包括耐火层1和隔热层2,耐火层1套设于隔热层2上,且隔热层2边缘缝合在耐火层1边缘处上,隔热层2包括绝热层21和内层22,绝热层21套设于内层22上,且内层22边缘缝合至绝热层21,绝热层包括玻璃纤维,可起到增强防护服强度的效果;内层22包括棉,内层22绗缝布置,将棉分割成多处等量的方块。

耐火层1起到阻燃的作用,隔热层2用于阻拦由耐火层1传递的热量,将热量大部分阻挡在隔热层2外,内层22继续阻拦由隔热层2透过的残余热量,防护服三层结构布置,可最大限度地将热量阻拦在外,同时内层22的绗缝将棉均匀地分割成多处方块,使内层22里的棉絮固定,以免内层22发生“跑棉”而造成隔热不均匀。

耐火层1的门襟处通过拉链闭合,拉链中子链的底部缝有延伸带11,耐火层1的门襟处缝有防风条12,防风条12设置于拉链中母链一侧,防风条12一侧通过魔术贴或按扣闭合在耐火层1的门襟处,并遮盖住拉链布置,方便防风条12的闭合和打开,便于使用。

母链是指拉链中带有拉锁头的一侧,子链是指拉链中不带有拉锁头的一侧,耐火层1作为防护服的外层,门襟处设置拉链可方便防护服门襟处的打开与闭合,便于穿戴,延伸带11方便子链底部插入拉锁头内,防风条12保护拉链,防止外界风从拉链的缝隙进入到衣服内。

耐火层1上设置有第一口袋13和第二口袋14,第一口袋13设置有一处,第二口袋14设置有两处,第一口袋13设置于耐火层1的前过肩下方,第二口袋14设置于耐火层1的前身处靠近左手及右手两侧,第一口袋13离头部较近,主要用于放置通讯器,便于通话,第二口袋14用于放置工具或其他用品,布置的位置方便手伸入,从而便于拿去第二口袋14中的物品。

耐火层1上设置有荧光条15,荧光条15设置有多处,荧光条15设置于耐火层1的前胸、底边、背部,且荧光条15在耐火层1上横向布置,荧光条15可吸收入射光并发射出比入射光波长更长的出射光,使消防员具有更高的醒目性,在夜晚或光线不足的环境下警示待救人员。

耐火层1的肘部设置有耐磨片16,耐磨片16缝合在防护服肘部上,人在工作或生活中,肘部与外界物接触频繁,进而防护服的肘部是防护服磨损最大的部位,耐磨片16自身具有高耐磨性,可增强防护服肘部的耐磨性。

耐火层1的袖口内设置有罗纹袖口,罗纹袖口具有良好的横向延展性及弹性,能贴合消防员的手腕处,防止外界物从袖口处进入到防护服内。

耐火层1的衣领处一侧上设置有防风面罩17,防风面罩17的一端固定在衣领上靠近人右脸颊的侧上防风面罩17另一端通过魔术贴或按扣固定在衣领上靠近人左脸颊的一侧上,防风面罩17闭合后可保护口鼻,具有防风的效果,还可以防止外界物进入到口鼻内,人大多都是右利手,防风面罩17靠近人的右脸颊布置,方便右利手的使用。

面层上设置有第三口袋23和第四口袋24,第三口袋23设置有两处,第四口袋24设置一处,第三口袋23设置于内层22的前胸左右两侧,第四口袋24设置于内层22的背部,消防员在救援过程中,消防服隔热性强,由体内散发的热量不易排出,第三口袋23及第四口袋24可用于冰袋,从而可降低防护服内的温度。

第三口袋23和第四口袋24均用魔术贴设于内层上,具体是在第三口袋23和第四口袋24的两侧边和底边设有魔术贴中带有刺毛的一层,利用这一带刺毛的一层粘粘在内层上。并且底边的魔术贴宽度大于两侧的宽度,这样可增强第三口袋23和第四口袋24的承受能力,增强稳定性。如此可将第三口袋23和第四口袋24调整到适合用户自己的位置,增强消热效果。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次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