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气道清理的防护头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76516发布日期:2021-02-05 18:21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气道清理的防护头罩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防护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气道清理的防护头罩。


背景技术:

[0002]
医院内感染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或医院感染,其定义是发生在医院内的一切感染。其中呼吸道感染造成的气溶胶传播是医院内感染最常见的原因。尤其是在covid大流行期间,患者由于病毒所造成的肺炎,医护人员在进行气道清洁时,容易在密闭的环境中暴露在高浓度病毒下造成感染,以及造成病毒的播散。
[0003]
目前对于呼吸道感染造成气溶胶的防护设备,主要通过医护人员佩戴口罩、护目镜以及面屏进行防护,其存在的主要缺陷包括:1,这种防护只能保护医护人员,而不能防控病毒和细菌经患者排痰所产生的气溶胶在密闭的病房内播散,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当其它工作人员在不知晓的情况下,会接触到沉降在物品表面的病毒和细菌而造成他人间接感染,或者传染给同病房的其他人员;2,传统的防护装置会因为气雾在护目镜和面屏内,造成视线模糊影响操作;且会造成医护人员的呼吸困难;3,当为患者进行气道抽吸时,会导致患者脱离氧气而发生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气道清理的防护头罩,可降低医护人员在对有肺炎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进行气道清理时的防护等级要求,减少为患者进行气道抽吸时,患者脱离氧气而发生的风险。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道清理的防护头罩,一透明罩体,所述罩体开口设置于罩体的底部;所述罩体的正面设置有护颈槽口,所述护颈槽口和所述罩体底部的连通,用于提供给颈部的让位;在所述罩体的正面位于护颈槽口的两侧和/或所述罩体的两个侧面各设置有一操作口,所述操作口用于医护人员的手伸入罩体内部进行操作;所述罩体的背面设置有氧气输入口,用于给所述罩体的内部供氧;所述罩体的顶面设置有排气过滤口,所述排气过滤口连接有抽气装置。
[0006]
进一步的,所述排气过滤口设置有用于连接抽气装置的排气接口。
[0007]
进一步的,所述排气过滤口设置有可更换过滤器。
[0008]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器是符合或兼容kn95、kn100标准的过滤器。
[0009]
进一步的,所述操作口上设置有环状的收缩套,收缩套的外环固定在操作口上,内环通过弹性带收紧。
[0010]
进一步的,所述操作口上设置有可开启关闭的盖板。
[0011]
进一步的,所述操作口上固定有向内伸展的医用手套,医用手套的袖口固定在操作口上。
[0012]
进一步的,所述罩体为底部开口的六面体结构,包括顶面、正面、背面和两个侧面。
[0013]
进一步的,为便于操作观察,在正面和顶面之间设置有斜面或弧形过渡面。
[0014]
进一步的,为便于仓储、运输,所述罩体为至少一块展开面折叠拼接而成。
[0015]
进一步的,为便于仓储、运输,所述罩体为上小下大的可堆叠结构。
[0016]
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0017]
1、可以防止病毒和细菌经患者排痰所产生的气溶胶在密闭的病房内播散,减少传染;
[0018]
2、医护人员可不用戴护目镜和面屏,降低对医护人员的防护要求,方便医护人员操作;
[0019]
3、当为患者进行气道抽吸时,可以持续给氧,避免患者因脱离氧气而发生危险。
附图说明
[0020]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护头罩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护头罩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护头罩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0024]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25]
实施例一
[0026]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气道清理的防护头罩,包括一透明罩体1,罩体1的开口设置在罩体的底部;罩体1的正面设置有护颈槽口2,护颈槽口2和罩体1底部的开口连通,当罩体1罩住患者头部时,提供给患者颈部的让位,从而使得罩体1的底部贴合病床或医疗台。在所述正面位于护颈槽口2两侧各设置有一操作口3,医护人员的双手通过操作口3伸入罩体1的内部对患者进行气道清理动作;罩体1的背面设置有氧气输入口4,氧气管从氧气输入口4穿过,从而不影响患者氧气面罩的使用,同时在患者摘下氧气面罩时,氧气管直接给罩体1的内部供氧,在罩体1内形成富氧区,保证重症患者在气道清理过程中不会出现严重缺氧;罩体1的顶部设置有排气过滤口5,排气过滤口5设置于顶部,靠近患者的口鼻处,能够有效的用于排出罩体1内的废气,以降低罩体1内的二氧化碳溶度,同时及时吸附或杀灭从患者肺部喷出的细菌、病毒。
[0027]
操作口3通常为2个,当罩体1的宽度较小时,也可以分别设置在罩体1的两个侧面,医护人员的双手从两侧面穿入罩体1进行气道清理动作。
[0028]
可选的,操作口3也可以为4个,分设于罩体1的正面和两个侧面,方便医护人员选择操作角度。
[0029]
将操作口3设置在罩体1的正面或侧面,可避免在气道清理时,患者的呼出的气溶胶直接从操作口3溢出。
[0030]
通过防护头罩的阻隔,患者喷出的携带细菌、病毒的气溶胶不会直喷医护人员的面部,从而可降低医护人员的防护要求,可不用带防护镜和/或面罩。
[0031]
为减少患者呼出的携带的细菌、病毒的气溶胶从防护头罩内溢出,可采用对操作口3进行优化,优化的方式包括:
[0032]
(1)在操作口3设置可开合的盖板,该盖板仅使用时打开。该结构密封效果最好。
[0033]
(2)在操作口3设置环状的收口套,收口套的外环固定在操作口上,内环通过弹性带收紧。在使用时,医护人员的双手可撑开收口套的内环进入罩体1内进行操作。该方式可有效缩小气溶胶从操作口3溢出的可能。该收口套通常为无纺布制作,采用可更换设计,以避免细菌、病毒附着引起交叉感染。(1)和(2)可组合应用。
[0034]
(3)在操作口3设置医疗手套,医疗手套的袖口撑开并固定在操作口3上,医疗手套向罩体1内伸展,医护人员双手可直接套上该医疗手套在罩体1内进行操作。采用该方式,操作口直接通过医疗手套封闭,在操作期间,气溶胶不会通过操作口3溢出。
[0035]
在本实施例中,氧气输入口4用于接入氧气管,该氧气管连接患者的呼吸面罩,当医护人员进行气道清理时,需要摘除患者的呼吸面罩,此时氧气可充盈整个罩体1,或在罩体1内部的局部形成富氧区,保证重症患者在气道清理过程中不会缺氧。
[0036]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排气过滤口5内设置有过滤器51,通过过滤器51连通罩体1内外。当患者的头部罩上防护头罩时,由于空间狭小,需要及时排出患者呼出的二氧化碳,避免二氧化碳中毒,通过排气过滤口5可将罩体1内的二氧化碳排出,排气过滤口5的排气接口52可以和外部的抽气装置连接,从而加速罩体1内气体的更新,排出二氧化碳,同时在罩体1内形成负压,降低携带细菌、病毒的气溶胶从操作口3、护颈槽口2和氧气输入口4溢出,造成细菌、病毒扩散。该过滤器51可更换,符合或兼容kn95、kn100标准,能有效过滤细菌和病毒,以防止细菌和病毒通过排气过滤口扩散。
[0037]
实施例二:
[0038]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罩体1为底面开口的六面体结构,包括顶面11、正面12、背面13和两个侧面14、15。该结构易于生产制造。
[0039]
优选的,罩体1可拆分成多个面板,以缩小仓储、搬运过程的尺寸,如将图1中的罩体拆成5个面板,便于存储运输,各面板可通过一些枢接装置到现场进行快速拼接。
[0040]
优选的,如图2所示,罩体1可以采用的顶面小,底面大的可堆叠结构,可方便的进行堆叠,便于存储、运输。罩体1的可堆叠结构不局限于六面体结构,可以是弧面结构。
[0041]
实施例三:
[0042]
如图3所示,在罩体1的顶面11和正面12之间设置有斜面17或弧形过渡面,以方便医护人员的操作观察。
[0043]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