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用途灭火器及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69711发布日期:2022-01-27 10:11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用途灭火器及其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用途灭火器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2.灭火器是一种可携式灭火工具。灭火器内放置化学物品,用以救灭火灾。灭火器是常见的防火设施之一,存放在公众场所或可能发生火灾的地方,为了应对不同原因的火灾,灭火器内装填的成分也不一样。
3.现有技术中通过移动灭火器到预定区域,开启灭火接头后对火灾区域进行灭火补救;其缺点为:在针对特定目标区域灭火时,例如灭火器无法进入的狭窄空间,常规的灭火器功能单一,无法起到灭火消防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用途灭火器及其系统,解决现有的灭火器功能单一,无法针对特定目标区域消防灭火的技术问题。
5.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多用途灭火器,包括瓶体,所述瓶体内设置有用于容置灭火材料的腔体,所述瓶体的顶端开设有分别与所述腔体连通的第一阀口和第二阀口;
7.所述第一阀口堵设有第一截止阀,所述第一截止阀可拆卸连接有标准喷嘴;
8.所述所述第二阀口堵设有第二截止阀,所述第二截止阀可拆卸连接有固定管道,所述固定管道远离所述第二截止阀的一端连接有固定喷头。
9.可选的,所述腔体的顶端设置有主流道,所述第一阀口和所述第二阀口分别与所述主流道连通;
10.所述主流道内设置有控制阀,所述控制阀用于控制所述主流道的开启和关闭。
11.可选的,所述控制阀包括阀杆,所述阀杆滑动连接于所述主流道内,所述阀杆的底端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与所述主流道的内侧壁相抵接。
12.可选的,所述主流道上设置有主阀口,所述主阀口呈喇叭状;
13.所述密封圈的形状与所述主阀口相匹配,且所述密封圈与所述主阀口相抵接。
14.可选的,所述密封圈的底端连接有顶升块,所述顶升块的底端面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主流道的内侧壁连接。
15.可选的,还包括启动器,所述启动器设置于所述控制阀的顶端;所述启动器包括驱动模组和用于控制所述驱动模组运行的控制器;
16.所述驱动模组的驱动端与所述阀杆连接,所述驱动端用于驱动所述阀杆沿所述主流道向下运动,以使所述主流道开启。
17.可选的,所述第一阀口和所述第二阀口分别相对地设置于所述瓶体的两侧。
18.可选的,所述固定管道靠近所述第二阀口的一端设置有插接式接头,所述插接式接头用于与所述第二截止阀可拆卸连接。
19.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多用途灭火器的系统,包括控制系统和如上所述的多用途灭火器,所述腔体的顶端设置有主流道,所述主流道内设置有控制阀;
20.所述多用途灭火器还包括启动器,所述启动器包括驱动模组和用于控制所述驱动模组运行的控制器,所述驱动模组的驱动端与所述阀杆连接;
21.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控制系统用于发出指令,以控制所述驱动模组运行。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对移动目标进行灭火时,将固定管道从第二截止阀拆卸下来,第二截止阀进入关闭状态,启动灭火器,灭火材料会从标准喷嘴喷出进行灭火;在对预设固定区域进行灭火时,将标准喷嘴从第一截止阀拆卸下来,第一截止阀进入关闭状态,启动灭火器,容置有灭火材料的腔体与第二阀口连通,灭火材料会沿着固定管道流出,并从固定喷头喷出,从而对预设固定区域进行灭火,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24.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25.图1为多用途灭火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多用途灭火器的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7.图示说明:瓶体1、腔体2、第一阀口3、第二阀口4、第一截止阀5、标准喷嘴6、第二截止阀7、固定管道8、固定喷头9、主流道10、阀杆11、密封圈12、主阀口13、顶升块14、弹簧15。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
30.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31.实施例一
3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用途灭火器包括瓶体1,所述瓶体1内设置有用于容置灭火材料的腔体2,所述瓶体1的顶端开设有分别与所述腔体2连通的第一阀口3和第二阀口4;
33.所述第一阀口3堵设有第一截止阀5,所述第一截止阀5可拆卸连接有标准喷嘴6;
34.所述所述第二阀口4堵设有第二截止阀7,所述第二截止阀7可拆卸连接有固定管道8,所述固定管道8远离所述第二截止阀7的一端连接有固定喷头9。其中,固定管道8为接入于预设区域的管道,所述预设区域可以为狭窄空间、密闭箱体或封闭房间,并预先将所述固定喷头9设置在预设区域内。
3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在对移动目标进行灭火时,将所述固定管道8从所述第二截止阀7拆卸下来,第二截止阀7进入关闭状态,启动灭火器,灭火材料会从所述标准喷嘴6喷出进行灭火;在对预设固定区域进行灭火时,将所述标准喷嘴6从所述第一截止阀5拆卸下来,第一截止阀5进入关闭状态,启动灭火器,容置有灭火材料的腔体2与所述第二阀口4连通,灭火材料会沿着所述固定管道8流出,并从所述固定喷头9喷出,从而对预设固定区域进行灭火。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灭火器,本多用途灭火器能够对移动目标或预设固定区域进行消防灭火,适用范围;同时使用步骤简单,无需替换喷嘴,能够为瞬息万变的火灾现场提供更佳的抢救时机。
3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腔体2的顶端设置有主流道10,所述第一截止阀5和所述第一阀口3和所述第二阀口4连通;
37.所述主流道10内设置有控制阀,所述控制阀用于控制所述主流道10的开启和关闭。
38.具体地,所述控制阀包括阀杆11,所述阀杆11滑动连接于所述主流道10内,所述阀杆11的底端设置有密封圈12,所述密封圈12与所述主流道10的内侧壁相抵接。
39.进一步地,所述主流道10上设置有主阀口13,所述主阀口13呈喇叭状;
40.所述密封圈12的形状与所述主阀口13相匹配,且所述密封圈12与所述主阀口13相抵接。所述主阀口13设置成喇叭状,使密封圈12与所述主阀口13相抵接时,能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从而保证了密封效果。
41.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优选方案,所述密封圈12的底端连接有顶升块14,所述顶升块14的底端面连接有弹簧15,所述弹簧15的另一端与所述主流道10的内侧壁连接。
42.工作时,所述弹簧15会对所述顶升块14提供一个向上的弹力,所述顶升块14会顶升所述密封圈12与所述主阀口13相抵接,此时主流道10被密封圈12密封,主流道10处于关闭状态;所述阀杆11受驱向下滑动时,所述会推动所述密封圈12向下移动,与所述主阀口13分离,所述主阀口13处于打开状态,腔体2内的消防材料会喷出,灭火器启动。
43.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启动器16,所述启动器16设置于所述控制阀的顶端;所述启动器16包括驱动模组和用于控制所述驱动模组运行的控制器;
44.所述驱动模组的驱动端与所述阀杆11连接,所述驱动端用于驱动所述阀杆11沿所述主流道10向下运动,以使所述主流道10开启。
45.通过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驱动模组的运行,使灭火器能够自行启动,从而取代人工开启灭火器的工作,方便快捷,保护了用户的人身安全。
4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阀口3和所述第二阀口4分别相对地设置于所述瓶体1的两侧。
4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管道8靠近所述第二阀口4的一端设置有插接式接头,所述插接式接头用于与所述第二截止阀7可拆卸连接。利用插接式接头与所述第二截止阀7的插接,实现固定管道8的快速拆卸,提高了灭火器的使用效率。
48.实施例二:
49.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多用途灭火器的系统,包括控制系统和如实施例一所述的多用途灭火器,所述腔体2的顶端设置有主流道10,所述主流道10内设置有控制阀;
50.所述多用途灭火器还包括启动器16,所述启动器16包括驱动模组和用于控制所述驱动模组运行的控制器,所述驱动模组的驱动端与所述阀杆11连接;
51.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控制系统用于发出指令,以控制所述驱动模组运行。通过控制系统来远程操控所述多用途灭火器的开启或关闭,可以在火灾发生第一时间控制多用途灭火器运行来进行灭火,起到快速灭火的作用,避免救火延误。
52.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