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以及口罩用功能加强件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731118阅读:来源:国知局
t;1.第1实施方式>
[0090][结构的说明]
[0091]图1是用于对应用了本发明的口罩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的示意图,此处所示的口罩1具有:由过滤性能高的无纺布等材料形成的口罩主体2、和安装于口罩主体2的两端部的绳部3。此外,在佩戴口罩1时,使用者将口罩主体2贴靠于鼻子与嘴巴的周边,并将绳部3挂在耳朵上。
[0092]此处,在佩戴□罩1后,在□罩使用者的脸侧(以下,称为“口罩的内侧”。)设置有功能加强部4(第1收容部的一个例子)、功能材料收容部5(第2收容部的一个例子)以及功能抑制部6(第2收容部的其他一个例子)。
[0093]此外,图1是示意图,主旨并非限定于在图1所示的位置配置功能加强部4、功能材料收容部5以及功能抑制部6。同样,主旨也并非限定于设置功能加强部4、功能材料收容部5以及功能抑制部6的位置处于口罩的内侧,例如,在重叠多块无纺布而构成口罩主体的情况下,也可以设置于无纺布彼此之间。
[0094]在功能加强部4包含将聚丙烯酸钠形成为颗粒状的高吸水性高分子,并构成为功能加强部4能够通过吸收水等液体而膨胀。例如,构成为在由可伸缩的材料形成的袋状物收容高吸水性高分子,或构成为在能够在规定的形状内变形的袋状物收容高吸水性高分子。此外,功能加强部4 一般配置于口罩主体2与使用者的脸的间隙较大的位置。
[0095]另外,高吸水性高分子以能够向后述的功能抑制部6移动的状态收容于功能加强部4。因此,由于功能加强部4被施加压力,例如在佩戴口罩1后从与口罩使用者的脸相反的一侧(以下,称为“口罩的外侧”。)用手指按压口罩主体2而按压功能加强部4,能够使高吸水性高分子的至少一部分向功能抑制部6移动。
[0096]此外,高吸水性高分子为亲水性的聚合物,由于具有自重的10倍以上的吸水力,所以功能加强部4所吸收的水等液体极难脱水。
[0097]在功能材料收容部5收容有水(液体的一个例子),并构成为通过被施加压力,例如从口罩的外侧用手指按压口罩主体2而按压功能材料收容部5,能够将所收容的水供给至功能加强部4。
[0098]功能抑制部6构成为能够从功能加强部4收入高吸水性高分子。此外,高吸水性高分子构成为能够以能够再次向功能加强部4移动的状态被收入,因此,由于功能抑制部6被施加压力,例如从口罩的外侧按压口罩主体2,能够使所收入的高吸水性高分子再次向功能加强部4移动。
[0099]此处,对于水、高吸水性高分子在功能材料收容部5与功能加强部4之间、功能加强部4与功能抑制部6之间的移动而言,以能够从其供给来源向其供给对象可靠地供给水、高吸水性高分子的方式,适当地设置有机构。
[0100]例如,作为从供给来源向供给对象供给移动对象物(水、高吸水性高分子等)的一个机构,举出有以与外压对应而阶段性地形成有流通路的方式构成的“间隔壁”。
[0101]具体而言,将供给来源与供给对象之间划分为几个区域(sect1n),使将这种区域的边界缝合的线的强度不同,并成为在利用极细线缝合的情况下通过小的压力来破坏,在利用细线缝合的情况下通过中等大小的压力来破坏,在利用粗线缝合的情况下通过大的压力来破坏的状态。同样,也可以通过粘合区域的边界的粘合剂等的强度、粘合面积的大小,使破坏的压力不同。
[0102]在采用了这种“间隔壁”的情况下,与外压的大小对应而按顺序进展区域的边界的破坏,从而能够调整移动对象物的流通量。
[0103]另外,作为从供给来源向供给对象供给移动对象物的一个其他机构,举出有使用“管状的导管”的方法。在采用了这种“管状的导管”的情况下,能够从一个位置的供给来源向相互分离的多个供给对象供给移动对象物,从而仅通过按压一个位置便实现向多个位置供给移动对象物。
[0104]此外,例如举出有如下情况,S卩:在利用导管连接供给来源与供给对象,并且在导管的中途形成分隔片而在初始状态下划分供给来源与供给对象,并且分隔片因从供给来源供给的移动对象物而受到规定的压力的情况下,移动对象物越过分隔片而从供给来源向供给对象移动。
[0105]另外,例如举出有如下情况,S卩:配置为供给对象能够收入从供给来源向外部排出的全部移动对象物(作为一个例子,供给对象完全覆盖供给来源的情况等),并使从供给来源向外部排出的移动对象物向供给对象移动。
[0106]此外,也可以在上述的“间隔壁”、“管状的导管”设置用于防止逆流的排出专用阀、流入专用阀。
[0107][效果]
[0108]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用手指按压功能材料收容部5,向功能加强部4供给水,从而功能加强部4从图2(A)所示那样的状态向图2(B)所示那样的状态膨胀(扩张)。
[0109]另一方面,用手指按压功能加强部4,使高吸水性高分子向功能抑制部6移动,从而功能加强部4的高吸水性高分子从图2(B)所示那样的状态向图2(C)所示那样的状态减少,作为结果,功能加强部4的膨胀(扩张)的大小减小。
[0110]这样,通过使过剩的高吸水性高分子向功能抑制部6移动,能够与口罩使用者对应而适度地调整功能加强部4的膨胀(扩张)的大小,从而能够充分抑制口罩主体2与使用者的脸的间隙。
[0111]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图2图示了功能加强部4不与使用者的脸接触的状态,但实际上功能加强部4填补口罩主体2与使用者的脸的间隙。
[0112][分隔部的说明]
[0113]图9是用于对分隔部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0114]此处所示的分隔部10A配置于功能材料收容部5与功能加强部4之间,并构成为可开闭。
[0115]分隔部10A借助弹簧力等被向关闭的方向施力,在功能材料收容部5未被施加压力的状态(以下,称为“通常状态”)下,如图9(A)所示那样,构成为大致关闭而使材料无法在功能材料收容部5与功能加强部4之间往返。即,在通常状态下,分隔部10A因作用力而大致关闭,成为无法从功能材料收容部5向功能加强部4供给水的状态。
[0116]此外,此处的“大致关闭”意味着以能够使材料无法在功能材料收容部5与功能加强部4之间往返的程度关闭,意味着即便是存在极小的开口,只要材料无法在功能材料收容部5与功能加强部4之间往返,便属于“大致关闭”。
[0117]此处,在功能材料收容部5被施加了压力的状态(以下,称为“压力状态”)下,向靠功能材料收容部5侧的分隔部10A施加水压,该水压向克服作用力的方向发挥作用。而且,若向功能材料收容部5施加的压力增大,基于向克服作用力的方向作用的水而产生的按压变得比作用力大,则如图9(B)所示那样,分隔部10A开口,从而材料能够在功能材料收容部5与功能加强部4之间往返。即,若成为恒定的压力状态,则分隔部10A因克服作用力的水压而开口,从而成为能够从功能材料收容部5向功能加强部4供给水的状态。
[0118]此外,此处的“开口”与所施加的压力的大小对应而变化,因此若向功能材料收容部5施加的压力为高压则开口区域增大,若所施加的压力为低压则开口区域变小。另外,若不再向功能材料收容部5施加压力,则再次恢复图9(A)的通常状态,成为无法从功能材料收容部5向功能加强部4供给水的状态。
[0119]然而,在功能加强部4与功能抑制部6之间也配置有分隔部10A,在通常状态(此处,意味着功能加强部4未被施加压力的状态)下分隔部10A关闭而成为高吸水性高分子无法从功能加强部4向功能抑制部6移动的状态。另一方面,在功能加强部4被施加了压力的压力状态下分隔部10A开口而成为高吸水性高分子能够从功能加强部4向功能抑制部6移动的状
??τ ο
[0120]此外,以在功能加强部4被施加了压力的压力状态下,高吸水性高分子不向功能材料收容部5移动的方式适当地进行设计。
[0121]图10是用于对分隔部的其他一个例子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0122]此处所示的分隔部10Β配置于功能材料收容部5与功能加强部4之间,并设置有构成为可开闭的开闭体13。
[0123]分隔部10Β由弹性材料(例如,橡胶材料)构成,因弹性材料自身的弹力,而在通常状态下,如图10(A)所示那样,开闭体13构成为大致关闭而使材料无法在功能材料收容部5与功能加强部4之间往返。即,在通常状态下,开闭体13因弹力而大致关闭,成为无法从功能材料收容部5向功能加强部4供给水的状态。
[0124]此处,在功能材料收容部5被施加了压力的压力状态下,分隔部10Β沿纵向(从口罩的外侧朝向脸的方向)被压破,如图10 (Β)所示那样,开闭体13扩张而开口,另外,向靠功能材料收容部5侧的分隔部10Β施加水压,该水压向克服弹力的方向发挥作用,从而材料能够在功能材料收容部5与功能加强部4之间往返。即,若以开闭体13扩张的大小压破分隔部,或者,以开闭体13扩张的大小增高水压,则成为能够从功能材料收容部5向功能加强部4供给水的状态。
[0125]此外,若不再向功能材料收容部5施加压力,则再次恢复图10(A)的通常状态,成为无法从功能材料收容部5向功能加强部4供给水的状态。
[0126]然而,在功能加强部4与功能抑制部6之间也配置有分隔部10B,在通常状态(此处,意味着功能加强部4未被施加压力的状态)下开闭体13关闭而成为高吸水性高分子无法从功能加强部4向功能抑制部6移动的状态。另一方面,在功能加强部4被施加了压力的压力状态下开闭体13开口而成为高吸水性高分子能够从功能加强部4向功能抑制部6移动的状态。
[0127]此外,以在功能加强部4被施加了压力的压力状态下,高吸水性高分子不向功能材料收容部5移动的方式适当地进行设计。
[0128]此处,在图10中举因分隔部10B的弹力,而在通常状态下开闭体13关闭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只要在通常状态下开闭体13关闭,另一方面,在压力状态下开闭体13开口,便足够,无需一定由弹性材料构成分隔部10B。
[0129]例如,也可以在分隔部形成开口部,并利用伸缩性能优异的材料(例如,橡胶制的线)缝合开口部构成开闭体13。在该情况下,开闭体在通常状态下因伸缩性能优异的材料的收缩力而关闭,在压力状态下克服收缩力而开口。
[0130]另外,例如,也可以在分隔部形成开口部,并利用直径不同的三种伸缩性能优异的材料(例如,细的橡胶制的线,中等粗细的橡胶制的线,粗的橡胶制的线)缝合开口部构成开闭体13。在该情况下,开闭体在通常状态下因伸缩性能优异的材料的收缩力而关闭,在压力状态下与所施加的压力对应而开口。具体而言,在施加了小的压力的情况下,仅细的橡胶制的线伸长而开口,在进一步施加了压力的情况下,中等粗细的橡胶制的线也伸长而进一步开口,在施加了更大的压力的情况下,粗的橡胶制的线也伸长而最大限度地开口。
[0131][效果]
[0132]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用手指按压功能材料收容部5,向功能加强部4供给水,从而功能加强部4从图11(A)所示那样的状态向图11(B)所示那样的状态膨胀(扩张)。
[0133]另一方面,用手指按压功能加强部4,使高吸水性高分子向功能抑制部6移动,从而功能加强部4的高吸水性高分子从图11(B)所示那样的状态向图11(C)所示那样的状态减少,作为结果,功能加强部4的膨胀(扩张)度减小。
[0134]这样,通过使过剩的高吸水性高分子向功能抑制部6移动,能够与口罩使用者对应而适度地调整功能加强部4的膨胀(扩张)的大小,从而能够充分抑制口罩主体2与使用者的脸的间隙。
[0135]S卩,利用配置于功能材料收容部5与功能加强部4之间、功能加强部4与功能抑制部6之间的分隔部限制具有流动性能的材料的自由移动,并且通过用手指按压功能材料收容部5、功能加强部4以及功能抑制部6,能够将具有流动性能的材料配置于所希望的位置,从而能够充分发挥口罩佩戴者所要求的口罩的功能。
[0136]此外,图11为了便于说明而图示了功能加强部4不与使用者的脸接触的状态,但实际上功能加强部4填补口罩主体2与使用者的脸的间隙。
[0137]此外,用手指按压功能抑制部6,使高吸水性高分子向功能加强部4移动,从而功能加强部4的高吸水性高分子增加,作为结果,功能加强部4的膨胀(扩张)度增大,还能够反复调整功能加强部4的膨胀(扩张)的大小。
[0138]另外,能够通过用手指按压功能材料收容部5而向功能加强部4供给水,另外,能够通过用手指按压功能加强部4而使高吸水性高分子向功能抑制部6移动,换言之,仅通过用手指按压口罩主体2便能够调整功能加强部4的膨胀(扩张)的大小,从而能够极容易地充分抑制口罩主体2与使用者的脸的间隙。
[0139]此外,仅通过用手指按压口罩主体2便能够调整功能加强部4的膨胀(扩张)的大小,因此即便是在佩戴口罩1的状态下,也能够充分抑制口罩主体2与使用者的脸的间隙。
[0140]此外,在以未佩戴口罩的状态调整膨胀(扩张)的大小的情况下,需要在调整作业后为了确认调整状态而进行佩戴,再次进行调整时,再次解除佩戴状态等作业,因而难以实现尚效的调整。
[0141][变形例1]
[0142]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举从功能材料收容部5向功能加强部4供给水,过剩的高吸水性高分子从功能加强部4向功能抑制部6移动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然而,只要能够实现能够向功能加强部4供给水,并能够从功能加强部4收入过剩的高吸水性高分子的结构便
当前第3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