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以及口罩用功能加强件的制作方法_5

文档序号:9731118阅读:来源:国知局
方区域的香料等因其自重而向分隔板施加压力,不从外部施加压力,将位于下方区域的香料等一点点向功能加强部4供给。
[0207]另外,在位于下方区域的香料等移动之后,残存于功能抑制部6内的香料等因自重而位于功能抑制部6的下方区域,功能抑制部6内的香料等始终存在于最接近功能加强部4的区域亦即下方区域。
[0208]通过采用图6所示那样的结构,能够向排出香料等的气味的最优选的位置(例如,鼻子、嘴巴的周边)集中排出香料等。另外,由于香料等可靠地位于下方区域,所以仅通过始终按压特定的位置,便能够排出香料等的气味,因而不会对按压位置感到迷茫。
[0209]此外,在图6中图示了在功能抑制部6的上方形成开口区域,并用盖部7关闭该开口区域的状态。在图6所示的状态下,功能抑制部6还兼作功能材料收容部5,因此在功能材料收容部5中的香料等伴随使用而减少的情况下,取下盖部7,实现经由开口区域补充香料等。通过形成为这种状态,能够持续将香料等向功能加强部4供给。
[0210][变形例3]
[0211]在上述的第3实施方式中,举将功能材料收容部5配置于功能加强部4的附近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以在功能材料收容部5进一步充分破损时,能够将所内含的香水供给至功能加强部4的方式,用功能加强部4完全覆盖功能材料收容部5的周围。
[0212][变形例4]
[0213]在上述的第3实施方式中,举能够使香料从功能抑制部6向功能加强部4再次移动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然而,只要至少能够通过使香料从功能加强部4向功能抑制部6移动,而减小功能加强部4所起到的功能(在第3实施方式中为排出的气味的大小)便充分,无需一定使香料从功能抑制部6向功能加强部4移动。
[0214][变形例5]
[0215]在上述的第3实施方式中,举通过被施加压力而使香料移动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香料移动的契机可以为任何情况,无需一定限定于施加压力的情况。
[0216]例如,也可以以检测到口罩佩戴者的呼气、体温的变化等口罩佩戴者的异常的情况;检测气温、湿度等外部环境的变化的情况为契机。
[0217][变形例6]
[0218]在上述的第3实施方式中,举功能抑制部6由非通气性的部件构成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只要能够减小从功能加强部4向外部排出的气味便足够,无需一定使功能抑制部6由非通气性的部件构成,只要是与功能加强部4相比香料等难以向外部排出的结构便足够。例如,也可以与功能加强部4相比减少功能抑制部6的开口数量减小、开口面积减小。
[0219][变形例7]
[0220]在上述的第3实施方式中,功能加强部4由海绵、无纺布等构成,将从功能加强部4整体挥发的香料等向外部排出。但是,无需一定将从功能加强部4整体挥发的香料等向外部排出,也可以构成为能够仅从功能加强部4的特定的区域将香料等向外部排出。
[0221]具体而言,也可以构成为能够通过利用具有开口区域(或者高通气性区域)的非通气性部件(或者低通气性部件)覆盖功能加强部4,而仅从开口区域将香料等向外部排出。
[0222][变形例8]
[0223]在上述的变形例7中,举构成为能够通过利用非通气性部件覆盖功能加强部4,而仅从特定的区域将香料等向外部排出的情况为例,但也可以如图15(A)所示那样,构成为能够通过利用在口罩的内侧具有开口区域(或者高通气性区域)19的非通气性部件(或者低通气性部件)20进行覆盖,而仅从开口区域将香料等向外部排出。
[0224]此外,如图15(B)所示那样,也可以形成多个开口区域19,在初始状态下在开口区域预先粘贴非通气性薄膜等,并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将非通气性薄膜等拆下进行使用。
[0225]<4.第4实施方式>
[0226]图9是用于对应用了本发明的口罩的另一其他一个例子进行说明的示意图,此处所示的口罩1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同样具有:由过滤性能高的无纺布等材料形成的口罩主体2、和安装于口罩主体2的两端部的绳部3。此处,在口罩的内侧设置有功能加强部4以及功能材料收容部5。另外,在功能加强部4与功能材料收容部5之间配置有分隔部(未图示)。
[0227]在功能加强部4包含将聚丙烯酸钠形成为颗粒状的高吸水性高分子,并构成为功能加强部4能够通过吸收水等液体而膨胀。例如,构成为在由可伸缩的材料形成的袋状物收容有高吸水性高分子。此外,功能加强部4一般配置于口罩主体2与使用者的脸的间隙较大的位置。
[0228]另外,高吸水性高分子以能够向后述的功能材料收容部5移动的状态收容于功能加强部4。因此,由于功能加强部4被施加压力,例如,从口罩的外侧用手指按压口罩主体2而按压功能加强部4,能够使高吸水性高分子的至少一部分向功能材料收容部5移动。
[0229]构成为在功能材料收容部5收容有水,通过被施加压力,例如,从口罩的外侧用手指按压口罩主体2而按压功能材料收容部5,能够将所收容的水供给至功能加强部4。
[0230]此处,对于水、高吸水性高分子在功能材料收容部5与功能加强部4之间的移动而言,以能够从其供给来源向其供给对象可靠地供给水、高吸水性高分子的方式,适当地设置有机构(未图示)。这方面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
[0231]分隔部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构成为在通常状态下成为水无法从功能材料收容部5向功能加强部4移动的状态,另一方面,在功能材料收容部5被施加了压力的压力状态下成为水能够从功能材料收容部5向功能加强部4移动的状态。
[0232][效果]
[0233]在上述的第4实施方式中,用手指按压功能材料收容部5,向功能加强部4供给水,从而功能加强部4从图8(A)所示那样的状态向图8(B)所示那样的状态膨胀(扩张)。
[0234]此处,通过调整用手指按压功能材料收容部5的力,能够与口罩使用者对应而适度地调整功能加强部4的膨胀(扩张)度,从而能够充分抑制口罩主体2与使用者的脸的间隙。
[0235]此外,即便是用手指按压功能材料收容部5的力过强,过剩向功能加强部4供给水的情况下,也通过用手指按压功能加强部4,使高吸水性高分子向功能材料收容部5移动,而使功能加强部4的高吸水性高分子从图8(B)所示那样的状态向图8(C)所示那样的状态减少,作为结果,功能加强部4的膨胀(扩张)度减小。
[0236]这样,通过使过剩的高吸水性高分子向功能材料收容部5移动,能够与口罩使用者对应而适度地调整功能加强部4的膨胀(扩张)度,从而能够充分抑制口罩主体2与使用者的脸的间隙。
[0237]此外,图8为了便于说明而图示了功能加强部4不与使用者的脸接触的状态,但实际上功能加强部4填补口罩主体2与使用者的脸的间隙。
[0238]另外,能够通过用手指按压功能材料收容部5而向功能加强部4供给水,另外,能够通过用手指按压功能加强部4而使高吸水性高分子向功能材料收容部5移动,换言之,仅通过用手指按压口罩主体2便能够调整功能加强部4的膨胀(扩张)度,从而能够极容易地充分抑制口罩主体2与使用者的脸的间隙。
[0239]此外,仅通过用手指按压口罩主体2便能够调整功能加强部4的膨胀(扩张)度,因此即便是在佩戴口罩1的状态下,也能够充分抑制口罩主体2与使用者的脸的间隙。
[0240]此外,在以未佩戴口罩的状态调整膨胀(扩张)的大小的情况下,需要在调整作业后为了确认调整状态而进行佩戴,再次进行调整时,再次解除佩戴状态等作业,因而难以实现尚效的调整。
[0241][变形例1]
[0242]在上述的第4实施方式中,举能够使高吸水性高分子从功能加强部4向功能材料收容部5移动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然而,只要至少能够通过使水从功能材料收容部5向功能加强部4移动,而调整功能加强部4所起到的功能(在第4实施方式中为扩张的大小)便足够,无需一定使高吸水性高分子从功能加强部4向功能材料收容部5移动。
[0243][变形例2]
[0244]在上述的第4实施方式中,举功能材料收容部5能够向功能加强部4供给水,功能加强部4能够向功能材料收容部5移动高吸水性高分子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向功能加强部4的供给物、与从功能加强部4的排出物也可以为相同物质。
[0245]S卩,也可以由通过吸收水而膨胀并且容易脱水的材料构成功能加强部4,并使向功能加强部4的供给物以及从功能加强部4的排出物均为水。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在功能材料收容部5收容凝胶状材料,功能加强部4能够通过收入该凝胶状材料而膨胀(扩张),并且通过功能加强部4向功能材料收容部5排出凝胶状材料而膨胀(扩张)度减小。
[0246][变形例3]
[0247]在上述的第4实施方式中,作为功能加强部4,举包含高吸水性高分子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无需一定包含高吸水性高分子。即,功能加强部4只要构成为能够通过收入收容于功能材料收容部5的水等具有流动性能的材料而膨胀(扩张)便足够,无需一定包含高吸水性高分子。
[0248][变形例4]
[0249]在上述的第4实施方式中,举在功能材料收容部5收容有水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只要在功能材料收容部5收容有使功能加强部4扩张的具有流动性能的材料便足够,无需一定收容水。例如,还能够在收容有水溶性香料等的情况下,使功能加强部4扩张的同时,从功能加强部4产生气味。
[0250][变形例5]
[0251]在上述的第4实施方式中,举通过被施加压力而使水、高吸水性高分子移动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水、高吸水性高分子移动的契机可以为任何情况,无需一定限定于施加压力的情况。
[0252]例如,也可以以检测到口罩佩戴者的呼气、体温的变化等口罩佩戴者的异常的情况;检测到气温、湿度等的外部环境的变化的情况为契机。
[0253][变形例6]
[0254]在上述的第4实施方式中,举功能加强部4膨胀(扩张)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如上述的第3实施方式那样,构成为功能加强部4能够将水溶性香料等向口罩的内部或者外部排出。
[0255]<5.其他 >
[0256]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举在通常状态下分隔部10A大致关闭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然而,只要能够使材料在通常状态下无法往返便足够,无需一定在通常状态下分隔部10A关闭。
[0257]S卩,即便是利用往返的材料的粘性等性质,如图12、图13所示的分隔部那样,在通常状态下未关闭的情况下,也能够使材料无法往返。
[0258]图12所示的分隔部10C配置于功能材料收容部5与功能加强部4之间,并具有沿阻挡材料的移动的方向配置的抵抗体14。
[0259]在为这样构成的分隔部10C的情况下,在通常状态下如图12(A)所示那样,利用材料Y的粘性,无法在功能材料收容部5与功能加强部4之间往返。另一方面,在压力状态下如图12 (B)所示那样,从抵抗体14的间隙推出材料Y,从而能够在功能材料收容部5与功能加强部4之间往返。
[0260]图13所示的分隔部10D配置于功能材料收容部5与功能加强部4之间,并开口有多个孔部15。
[0261]在为这样构成的分隔部10D的情况下,在通常状态下如图13(A)所示那样,利用材料Y的粘性,无法在功能材料收容部5与功能加强部4之间往返。另一方面,在压力状态下如图13(B)所示那样,从分隔部10D的孔部15推出材料Y,从而能够在功能材料收容部5与功能加强部4之间往返。
[0262]另外,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第2实施方式以及第4实施方式中,作为在初始状态下在功能加强部4收容高吸水性高分子的结构,举从功能材料收容部5、外部供给水,从而高吸水性高分子吸水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然而,只要高吸水性高分子吸水而扩张便足够,也可以如图14所示那样,构成为在功能加强部4设置第1区域17与第2区域18,在第1区域收容高吸水性高分子,在第2区域收容水,并且通过向功能加强部4施加压力,来破坏第1区域与第2区域的边界,将高吸水性高分子与水混合。
[0263]此外,功能加强部4构成为能够经由分隔部(在图14中未图示)向功能抑制部6排出高吸水性高分子,通过向功能抑制部6排出高吸水性高分子,能够调整功能加强部4的扩张(膨胀)度。
[0264]另外,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第4实施方式中,举在口罩主体2配置有功能加强部
4、功能材料收容部5、功能抑制部6、分隔部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无需一定与口罩主体2形成为一体。即,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S卩:构成为能够将功能加强部4、功能材料收容部5、功能抑制部6、分隔部安装于口罩主体2,并根据需要,安装于口罩主体2。
[0265]在形成为能够安装于口罩主体2的结构的情况下,通过安装于所谓市售的口罩,能够获得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第4实施方式所记载那样的效果。此外,也可以在将市售的口罩安装于规定的框架来使用的情况下,在该框架安装功能加强部4、功能材料收容部5、功能抑制部6、分隔部。
[0266]另外,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第4实施方式中,举口罩的使用者主动用手指按压功能材料收容部5、功能加强部4、功能抑制部6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利用安装于口罩主体2、或者构成为能够安装于口罩主体2的通知部,向口罩的使用者通知用手指按压功能材料收容部5、功能加强部4、功能抑制部6的时机。在因这种通知部的存在,而
当前第5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