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织物软百页帘的方法

文档序号:2429946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制造织物软百页帘的方法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是1997年10月9日的提交的US专利申请序号08/947,608的部分继续申请。
一种改进类型的软百页帘揭示在授予Froget的US3384519专利中。其中梯形件细绳系统由前后布质条板替代,叶片被热熔接于其上。较好的是,布质的条板和叶片都是由热塑性纱线制成以便有助于通过热熔接而接合在一起。其上连接有条板的上部转筒产生部分转动,即可使条板相对移动,由此使其叶片产生倾斜以进行光线控制。
近来一些较多的专利对Froget的基本构思做了一些改善,其中叶片是由可粘合连接到前后条板的柔性织物制成。此外,整个列阵能够通过提升下轨条的细绳而将其卷绕到一个上卷绕辊上从窗口缩回。这些具有代表性的专利是授予Hunter Douglas,Inc.的US5,287,908;5,313,999;5,320,154;5,394,922和5,456,304以及授予Ren Judkins的US5,339,882。
这些织物软百叶帘是一些大众化且好看的产品,其售价相对比较高并且含有精细和昂贵的织物以达到最佳的美感外观。这样的织物可能包括一些疵点、例如断的或擦损的纱线。这些疵点一般在其它的均匀和细网眼的透明薄纱织物中是能看到的。这样的缺陷在最终的产品中是不令人满意的,其要从复合饰面和带条织物的大匹卷布上剪切掉。成品大小的遮帘必须通过定位从其布卷上切去以避免任何这样的疵点,因此在复合织物卷的剪切中导致非常大的浪费。还有,由织造工和针织工获取完美的布匹是不可能的,并且其废料对于这些遮帘的高成本有很大的影响。
制造织物软百叶帘的第二种方式是在前条板、后条板或前后条板中使用一些带条。授予Jelicd的US5,,664,613揭示了另外的织物软百叶帘的结构形式。相对半透明材料的连续条板形成百页帘的一个饰面。一组平行的织物带条以均匀的间隔接合到条板上。每一带条包括两个相邻的不相同材料的部分,一种是相对半透明的而另一种是相对不透明的。不透明部分的自由端接合到该饰面的条板上,而半透明部分的自由端接合到在该带条两部分的接合线处的相邻带条上。构成带条的组合的半透明部分成为整个百页帘的第二饰面条板。即第二饰面条板,而不是织物的单个连续条板,是由一些平行的带条构成的复合件,每一带条具有近似等于叶片宽度(或深度)的高度尺寸。
授予Hunter Douglas的US5490553和5603369在

图16-19中揭示了一种竖直的百页帘,其中每一百页帘是由相同材料带条形成的作为在叶片一侧上的饰面条板的邻接部分。单一饰面是一种窄的竖直带条的复合物。这种带条的叶片部分其本身是双背面的。授予Hunter Douglas的另一US5638880在图26中揭示了一种具有刚性叶片的竖直百页帘,其中在叶片一侧上的饰面包括一组竖直材料带条,每一个带条沿着一竖直边缘连接到一相邻的带条上,并且每一个带条在另一竖直边缘上连接到位于形成叶片的基本刚性平面材料的一不连续片的那一侧的相对饰面带条上。该专利进一步揭示了前饰面和后饰面两部分可以是由这种带条制成的,并且带条和刚性叶片能够或是在竖直方向或是在水平方向取向。
授予Hunter Douglas的US4631217在图2中揭示了一种蜂窝或网格型窗帘,其中一组打褶的大体Z形的带条以某种方式被接合在一起,其各带条是由一单片织物形成的,由此各带条形成了网格的前部和相邻网格的后部,和两网格之间的分隔壁。然而,分隔壁不可能起软百叶帘类型产品的叶片作用,因为它们在网格的延伸和折叠整个范围内基本保持垂直于窗帘的前、后面。
新近已改进了一种织物软百叶帘成形的方法,其使用一种螺旋卷绕织物细长带条的技术。该方法是悬而未决的US专利申请序号08/947,608(申请日1997年10月9日)的主题。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一种三部分的带条最初是由三个并排纵向带或近似等宽和等长部分形成的。中间部分的各侧通过超声焊接而连接到相邻外部的边缘上。外部部分是由透明薄纱或相对半透明材料构成的,并且中间部分是相对不透明的。螺旋卷绕过程的结果是,中间部分成为百页帘叶片,而两个外部部分最终成为百页帘的前后复合饰面的片段。后续卷被交错排列并部分重叠以致在位于下面的卷的三部分中的两个部分都由上面的卷而覆盖住。沿着横向进给的重叠条板的下侧施加两个纵向延伸粘接剂线,其设置成将相邻卷接合在一起。形成一类似管的卷绕结构,当沿着垂直于螺旋角的直线切开时,其结果将形成一织物软百叶帘。
用于形成织物软百叶帘的织物的带条也有可能包括一些疵点。如同在由条板形成的织物软百叶帘中,在由条板形成的织物软百叶帘中的疵点往往会是非常显著的。因此,这就需要一种方法来测定和去除材料带条中的疵点以把材料损失减至最小并能够快速使用自动化设备。这也需要改善外观并在制造这种遮帘中使废料减至最小而同时不损失任何耐久性或制造优点。
本方法尤其适于单个细长带条绕着一框架螺旋卷绕以形成管状结构的制造方法。当管状结构是通过一些同心重叠排列的带条形成时,也能使用该方法。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优点通过示于附图中的一些优选实施例的描述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简述图1A是本发明优选的织物软百叶帘的简化透视图,示出了叶片处于其最大光线接收位置的情况;图1B是类似于图1A的一个视图,示出了叶片处于部分闭合位置的情况;图2是以简化形式的一示例性的现有技术的织物软百叶帘的侧视图,其中叶片连接到单个连续片状型前后透明薄纱条板上,百页帘示出的是叶片全打开的位置,而部分闭合位置以虚线示出;图3是图1A百页帘的局部放大侧视图;图4是图3百页帘的分解示意图,示出了相邻三部分带条的相互关系;图5是图3的百页帘的放大示意图,其竖直扩大了比例以表示相邻三部分带条的相互关系;图6是例如用于图4和5实施例中的三部分带条的局部透视图;图7是三部分带条的第二种形式的分解视图;图8是类似于图7的一个视图,其示出了三部分带条的第三种形式;图9是适合于使用本发明方法形成百页帘的设备的简化透视图;图10是示于图9的设备的示意侧视图;图11是图9的设备的简化平面图,其示出了支承框架;图12是图11的设备的简化侧视图;图13是百页帘材料的螺旋卷绕管在被切开之前的透视图,其是从示于图9中端部小梁的相对端看到的;图14是在螺旋卷绕管的剪切面C的方向上的示意端视图,其示出如何被切开以形成全部宽度的软百叶帘的情况;图15是本发明检测、切割和接合系统优选实施例的透视图,其具有的可选元件用点划线示出;图16是由已经过图15所示的检测、切割和接合系统的材料而形成的螺旋卷绕管的透视图;图17是本发明检测、切割和接合系统的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透视图;图18是本发明检测、切割和接合系统的第三个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
优选实施例详述附图2表示了其一般结构的织物软百叶帘20,该百页帘的结构为现有技术类型的。实线表示的是叶片全打开的位置。百页帘包括一个前饰面22,一个后饰面24和一些叶片或板条26。前、后饰面通常是由透明材料的连续条板形成的,其材料的选择要结合下述情况柔软性、美的外观、当叶片在其打开位置时允许大量光线被传递的能力、且根据选择的编织型式其通过材料能看到外景的能力。叶片沿着其相应的纵向边缘接合到前饰面和后饰面上。接合可以是通过粘合剂或热熔接。当悬挂有百页帘的卷绕辊被略微转动时,前、后饰面在竖直方向上相互移动,引起叶片的角度变化。接近叶片完全闭合设置的一种位置情况以假想形式示于图2中,其元件标有原有的数字。
图1A和1B以简化的形式示出了在相应的完全开启和接近闭合情况下一整个织物软百叶帘组件28的基本元件。百页帘包括前、后透明或相对半透明的饰面30,32,一些相对不透明的叶片,一卷绕辊36和一下轨条38。未示出的有绳线或其它装置,该装置用于转动所述辊36以调节叶片角度和使遮帘绕着辊卷起以使窗口完全透光或部分透光。
比较图1A和1B,其能够看到前、后饰面与辊的圆周相对侧连接的位置点情况,当辊稍微转动时,其结果是前、后饰面相对竖直运动,由此调节叶片角度。
图3-14举例说明用于生产一管状结构的制造工艺过程,其管状结构被切割成一织物软百叶帘条板。优选的实施例被清楚地表示在图4、5和6中。制造从具有至少两种不一样织物材料的细长带条40开始。外部部分30′, 32′是由相对半透明或透明材料形成的,而中间部分34是由相对不透明的材料形成的。外部部分30′,32′可由相同或不同的织物构成。中间部分能够通过使用更加致密的机织织物、或通过涂覆或叠层而被遮光。这些部分的邻接边缘通过粘接剂、超声波焊接、热粘合或缝合而连接。超声波焊接是较好的方法,因为其快速并且使得邻接边缘的定位准确。该工艺还可有助于压紧焊接区域并填充织物空隙,以致接合部将不会渗透随后施加的粘合剂线。这样,可避免不美观的粘合剂线透过。带条40的宽度近似为3倍的所要求的叶片宽度(即,在叶片完全打开位置时的百页帘的厚度)。
不同于现有技术的已知工艺,本方法的织物软百叶帘优选是通过把带条自身螺旋式卷绕而产生的,尤其是产生重叠方式卷绕,其中各卷沿着均匀设定的纵向接合线接合到随后的卷上。结果是带条材料40的各卷构成了一个叶片和整个织物软百叶帘各前后饰面的相邻片。另一方法是以类似重叠的相互关系接合一组同心的带条。
在图4和5中清楚看到带条40的相邻卷绕的相互关系。各带条卷40近似重叠相邻带条卷的三分之二。特别是,卷的前边缘(即,如在图6中所看到的右边缘)放置在或接近下一个卷的透明/不透明接合部。一个在先施加的前粘合剂线42处在上带条下侧的接触线处,而在先施加的后粘合剂线44位于上带条的下侧或接近后透明部分32′与不透明叶片部分34之间的接合部。后粘合剂线44则将把带条接合到在先卷绕或下部带条40的后边缘上。在下面会描述用于完成卷绕步骤的优选方法和装置。
相对于各卷的透明与不透明部分之间的接合部,粘合剂线42和44的位置选择并不严格。不透明部分不需要完全跨越前、后饰面之间的距离,只要当百页帘处在完全闭合位置时其不透明部分重叠即可。如果需要的话,如当一组未受支撑的条纹形带需要处在一个或两个饰面条板上时,粘合剂线42和44可与带条的边缘分开。
三部分带条40的其它形式示于图7和8中。图7的带条是由一全宽的相对半透明的部分46与借由任何在先描述的接合技术层压到其上的相对不透明的中间部分48构成的。该实施例并非是优选的,因为其往往会太硬以致不能均匀悬挂。在图8的实施例中,三部分带条是由一单片织物构成的,但其具有用于外部部分50的较不致密的织造图案,以及用于中间部分52的较致密或不透明的织造图案,其将成为最终百页帘的叶片。图6和8的实施例是优选的,因为它们会以更均匀、无褶皱的形式悬挂。
用于制造优选实施例的方法和设备被详细说明在附图的图9-12中。制造设备包括一对相对于两个平行压送辊组倾斜一角度的平行、不旋转的小梁56,58。第一压送辊组60通过拉紧织物管88的上作用区以驱动织物。压送辊组60包括一个下部的由电机驱动的辊60和一个上部压送辊62。第二压送辊组66用于把拉紧阻力提供给透明织物管88。其包括一个下部的、由电机驱动的辊68(其以某种方式被驱动以张紧或阻滞其在驱动压送辊组60之间的织物跨度)和一个上部转向(steering)压力辊70。下面描述转向的作用。辊62和68可通过皮带驱动的链轮(未图示)而被驱动。
三部分织物带条40由带条供给辊72喂给,它具有其自己的驱动电机M,该电机以由调节辊73的位置所控制的速度来驱动所述辊72。如果绕在调节辊73上的带条变得较少,驱动辊72的电机速度提高以保持在其带条喂给系统的那部分上的带条量均匀。带条40从调节辊73经过包括有上辊74和由电机驱动的下辊75的压送辊组延续到张力传感辊76,在该张力传感辊的轴上提供有一个测力器。这个测力器检测出在辊76与辊64之间的带条上的张力,并且调节与压送辊75相关的电机M的速度以保持在其喂给带条位置处的所要求的张力。两个相邻的粘合剂施加装置78施加连续的粘合剂线珠42,44。
用于两对压送辊60,66的支撑结构包括一主安装板80(见图11-12)和由悬臂梁连接到其上的端板82。端板82支撑远离主板80的上辊64,70的端部,而下辊62,68由类似的悬臂梁和端板82′支撑。这些端板必须以这种方式支撑以致不会使支撑结构从内部横穿过小梁56,58所限定的织物环路或管88到达外部。小梁56,58从一个分立的框架结构84上悬臂伸出,该框架结构可绕着竖直轴86枢轴转动以使得小梁相对于两个压送辊组以预定的角度设定。这个角度是随着带条40的螺旋卷的所需前置角而变化的,其将在下面说明。一些适当的间隙孔设置在框架84上,使得小梁56,58可以通过。远离固定框架84所悬伸出的小梁的端部没有连接到支撑结构上,使得连续形成的织物管可从其上移去并且能够调节小梁相对于下辊的角度。另外,如果认为小梁角度调节是不需要的,则小辊的端部将固定到下辊支撑件上或固定到完全位于织物环路88之内的任何其它结构上。
如在图9中清楚示出,管状结构的形成是从通过驱动压送辊组74、75由供给辊72拉出的三部分织物带条40开始的。在供给辊72与压送辊组60之间的带条的受控的喂给速率是通过来自调节辊73的电机控制信号而达到的。在压送辊组74、75与驱动压送辊组60之间的带条上的恒定张力是通过如上所述的来自张力传感辊76的电机控制信号而达到的。带条被定向经过粘接剂施加装置78,并且带条的上部粘合剂线承受侧被辊76颠倒过来以致其粘合剂线与在压送辊组60之间在先的卷成为面对面的关系。在此,粘接剂接合部被闭合并且重叠的卷被互相粘合。
参考图5将清楚地知道,具有通过施加装置78施加的粘合剂线42、44的横向进给带条40必需准确地与运行在织物环路的上作用区上的在先的卷对齐,该织物环路从小梁58延伸、经过牵引压送辊66到达驱动压送辊组60,在这里,横向进给的带条40首先开始与在先的卷相接触并进行接合。图9示出了这样的情况。随着其运行到小梁58并且回到驱动压送辊组60的辊之间的位置处,小梁56的偏置使最末端织物带条卷的下作用区产生横向移位,在这里在下侧具有新施加的粘合剂线42、44的所输入的带条紧压着它。由于螺旋前置角的结果,横向移位被选择成为能够产生近似带条40宽度三分之一的移位,以致粘接剂层42,44将与如示于图5中的在先卷对齐。这样,当最终百页帘的叶片被放置在其遮光或完全闭合的角度位置时,具有相对半透明面对面部分30、32′的相对不透明叶片部分34的所要求的相对定位将能够实现。
在连续卷之间的重叠量的精确控制是通过两个独立的控制器而到达的。通过一个控制器(未图示)、或其它已知的带引导装置来提供来自供给辊72的横向进给带条40的第一个横向位置,该控制器或带引导装置沿着转动轴线横向移动辊72的位置。对带条40的重叠卷绕的对准的附加控制是通过一牵引压送辊组66来提供的,其具有一个“转向”能力。两个压力辊64和70都包覆有橡胶,以提供一个可压缩的表面。不同于压送辊组60中的压力辊64,该压力辊64具有一个向下朝着驱动辊62的恒定压力,转向压力辊70具有施加在其相对两端的独立可控制的向下压力(下面描述)。当施加的压力在辊70的两端相等时,辊沿着其整个长度具有一个均匀宽度的带条收缩区域,在这里,橡胶在辊68的不变形表面周围产生变形。所经过的织物带条不会脱离其直线路径,并且能连续最短地从小梁58送到压送辊组60。
由于其通过下辊68的不变形表面的圆筒外形而变形,在辊70的一端处轧点压力的增加提高了其橡胶控制表面的凹度。由于其被压制呈现辊70的进一步变形表面的较长弯曲形状,在辊的端部处织物带条的路径加长。即,在压送辊组66的对置辊之间的带条接触区域(在其端部)增加致使在由辊70表面的额外变形所产生的刚性辊表面周围的一个弧形的较大段跨在下辊68圆周的延长部分上。在边缘上所得到的较长的带条路径与增加的转向压力引起在该边缘上的带条张力增加,朝着该边缘牵引或使织物转向。在一端减小的压力同样减少其相对于正常情况下的路径,朝着其另一边缘牵引带子。
由于织物带条40当卷绕到小梁56(其相对于驱动压送辊组60以一角度斜置)上时具有一螺旋前置角,织物“管”88朝着不转动的小梁的相对端连续地前进。这些小梁被高度抛光以有助于其滑动而不损伤织物。
这些小梁最好有足够的长度以使其能够握持住一个由喂给辊所形成的整个管。例如,已制成的一种机器具有12英尺长的小梁,以供3百码长的喂给辊用。小梁可被打孔以使加压空气提供一种空气轴承,以减少当织物沿着小梁前进时对织物管的拖曳。当机器被关闭用来安装一个新的喂给辊时,使用一剪刀通过绕着管的圆周大体沿着一给定的带条首先进行第一次切割而将管切开。然后,在经切割的管仍挂在小梁上的时候,沿着线C-C将其切割(见图13-14),该线C-C垂直于卷的边缘,以致管可被切开而形成边缘平行的板材形式或具有垂直于平行边缘的卷绕带条的扁材90。在目前所构造的机器中,这种扁材宽约10英尺宽而长约10英尺或更长。织物扁材然后被切成适用于特定窗户的尺寸,并且除了其连接到一卷绕轴和相关的金属构件之外全部形成织物软百叶帘。
如果疵点存在于示在图13的管状结构中,可以沿着平行于线C-C的两切割线切割结构,以去除疵点部分。切下的部分将被丢弃而所保留的部分将被加工成一个或多个百页帘。然而,加工工艺会产生大量的废料。因此,我们提供一种示于图15的检测、切割和接合系统,其将生产一卷在一些选定的位置上具有去除了疵点的拼接或接合部的织物。当织物卷形成图13的管状结构时,所有去除了疵点的接合部将沿着如图16所示的切割线C-C。
示于图15中的检测、切割和接合系统具有一个工作台80,织物放置在该工作台上。织物40退绕到平直的工作台80上,其长度长于正在成形的管状结构80的圆周。在一个实施例中,圆周为121英寸。这样,工作台具有0-130英寸的标示刻度尺。一个惰轮或导辊82设置在工作台的入口端。在织物经过工作台之后,其经过具有显示装置的计量器84,经过焊接装置到达卷绕辊89。一个可移动的刀87设置在工作台80上一选定的位置处以用于切割带条。当形成一具有121英寸圆周的管状结构时,计量器84设有一个121英寸的循环,示出累计的121英寸长度的数量和在加工工艺中长度累计的英寸数量。当一个疵点或拼接需要被操作人员识别到时,焊接装置和带材喂给被停止。通过记录指示计量器上的量度,操作人员能够切去疵点和一些相邻的材料,以便使所得到的拼接恰好将处在121英寸的重复循环的端部处。例如,如果一个疵点出现在平直运行工作台的刻度尺上英寸110的位置处,当停止时,计量器示出73英寸,然后操作人员将从英寸73切至英寸111(如在工作台刻度尺上测量),迫使拼接部出现在英寸73处,其相应于卷绕辊上累计长度121英寸长的端部(或开始处)。操作人员对于每一疵点重复这个过程。将产生的拼接部重复地移到带条40中随后121英寸周期的端部/开始处、或在端部/开始处位置之间的选择点处,以保证当织物螺旋式卷绕成成品织物时,所有这样的拼接部将沿着卷绕管的潜在的切割线对准并且拼接部之外的所有区域将是无疵点的。在图16中可以看到,去除了疵点的接合部106处在管状结构88中的切割线C-C上。如果带条沿直线被观察,连续接合部之间的距离将是管的圆周的多倍。对于一种121英寸的圆周,其间距将是121n,其中n是大于0的一个整数。尽管织物带条被示于在一单个平的工作台上经过,但可用一些辊替代工作台。这些辊在一单个平面上排列成行或被设置成引导织物经过已知长度的Z字形或蛇形路径。
在所描述的方法中,随着织物离开辊,操作人员用目测检验织物,人工切去和丢掉含有疵点的织物部分,然后把将要接合的端部喂入到焊接装置上。可以使所有这些人工操作步骤自动化,如在图15中点划线的箱体所示出。提供一个连接于含有图象识别程序的计算机92上的摄像机90,以检验织物和识别疵点以及它们的位置。计算机也可连接于刀具87和相联的驱动电机97。当检测出疵点时,计算机将引导刀具切去含有疵点的织物93的一部分。这部分织物93通过真空装置而被抽吸丢掉。切开的端部然后在焊接装置86处被接合。计量器84和传感器95将用于保证被切去的织物部分93的尺寸使得在管状结构中的接合部形成一线性列。接合部沿着垂直于织物表面的一条直线将是共线的。
尽管示于图15中的检测、切割和接合系统举例说明了用于螺旋卷绕的管状结构的一卷织物,但该系统不仅能用于螺旋卷绕的管状结构。图17举例说明了系统用于生产一组带条100,101,102,它们被切成一定的长度并堆积起来以形成一堆叠物104。如果当织物在工作台80上经过时检测出一疵点,织物的一部分被切掉并且切开的端部被接合起来,如上面的实施例所述。在一些带条100和102中将形成一接合部106。当织物在工作台80上经过时,如果沿着所要求的带条长度没有发现疵点,将产生一无疵点的带条101。在所有带条被切割之后,在所有带条上的去除了疵点的接合部106将在堆叠物中对齐。提供一些辊108以从焊接装置86接收带条。在一个完整带条在辊上被接收之后,其被推开而落到堆叠物104上。然后从堆叠物中取用这些带条并将其用作叶片或形成按照现有技术的织物软百叶帘的前饰面或后饰面。例如,带条将用于制造揭示在US5,313,999或5,664,613中类型的软百页帘。在组装的百页帘中,接合部将位于单一的平面上,通过该平面进行剪切以形成织物软百叶帘材料的两个板条,每一板条具有标准或所要求的宽度。另外,接合部能够与堆叠物的其中一个边缘对齐,用来去掉最少的边角废料以留下最大宽度的无疵点的板条。
示于图17的织物系统也可用于形成织物软百叶帘的透明织物前板条或后板条。在其生产过程中,辊72将较宽以便与一个或多个百页帘所要求的高度或宽度相对应。而且在先标识为带条100,101和102的将是一些板条。如果辊72的宽度与将要生产的织物软百叶帘的高度相对应,那么接合部106将沿着切割线竖直对齐。组装的织物软百叶帘材料将具有一个对应于辊72宽度的高度并且沿着接合部被切割以形成标准宽度或所要求宽度的两个板条。如果辊72的宽度与将要生产的织物软百叶帘材料的宽度相对应,接合线106将处在其中一叶片被接合到板条上的一些位置上。
示于图15的系统也能如图18所示地成形,以容纳3个织物卷111和112和113,它们粘结在一起形成类似于图6所示的带条形。卷111和113含有透明织物,该透明织物连接在由卷筒112喂入的不透明带材的两侧。粘接剂喷头114向带材的各纵向边缘附近施加一粘接剂线。来自卷111的透明带条通过一粘接剂线而被连接,并且来自卷113的透明带条通过第二粘接剂线连接到不透明的带材上。当它们进入工作台80时,辊116引导并把这些带条压在一起。然后组装的结构经过检测工作台80。在此,结构被检测和切割以及根据需要被拼接以去掉疵点。所检测的材料99被卷绕在卷绕轴89上以用来储存,直到加工成窗帘。在这样的条件下,去除了疵点的接合部存在于材料99中,它们将处在已知的位置上,在百页帘制造期间它们将被切掉。通常这些接合部相互间隔开一选定的间距如121英寸的多倍。
其它构造可包括一个在叶片部分中的织物附加层,以构成一个小袋,不透明的插入件可随后插入到该小袋内,并且形成的产品具有许多成排的叶片或中心带。
在此所描述的卷绕和检验技术也可用于由其它类型材料制成的制造产品或供其它领域使用。例如,由非导热或反射材料制成的多层材料可有利于绝热用途。偏振或着色薄膜也可用于产生所要求的光学效果;并且被选择的多孔的其它材料也可用于形成空气过滤产品。
本发明在下列权利要求的范围内进一步扩展。因此,以上的描述是本发明以少量的可操作实施例举例说明,并不是严格限定的说明。
权利要求
1.一种形成多层片材产品的方法,它包括a.绕着一个支承构件卷绕至少一个细长的材料带条,使每个后续的卷以预定程度部分重叠于紧接在先的卷上,以形成一个覆盖部分并且构成一管状结构;b.把材料的每一后续卷绕接合到在先的卷上;c.在卷绕至少一个细长带条之前,检验至少一个细长材料带条上的疵点并且如果有任何疵点被发现,则i.切去至少一部分材料,该每一部分含有至少一疵点,和ii.在每一部分被去除之后把至少一个带条重新连接在一起以产生用于每一重新连接的接合部,其中被切去的部分的尺寸使得接合部将被对齐以便形成线性阵列;和d.沿着线性阵列切割管状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材料带条是一单独的带条并且所述卷绕是螺旋式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材料的每一后续卷具有第一纵向延伸的边缘和第二纵向延伸的边缘,并且材料的每一后续卷沿着一纵向延伸接合线被接合,该纵向延伸接合线的位置邻近于紧接在先的卷的第一纵向延伸边缘而远离后续卷的第一和第二纵向延伸边缘。
4.根据权利要求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材料的每一后续卷沿着第二纵向延伸接合线接合,该纵向延伸接合线的位置邻近于后续卷的纵向延伸边缘而远离紧接在先的卷的第一和第二纵向延伸边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材料选自下述机织织物和针织织物所构成的组,该机织织物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而第一部分具有的不透明度不同于第二部分的不透明度,该针织织物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该第一部分具有的不透明度不同于第二部分的不透明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细长带条是由不同织物的至少两个平行的、邻接的纵向延伸的部分组成,它们沿着一接合线相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织物部分的其中之一比所述织物部分中的另一个更不透明。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后续卷的接合是沿着每一后续卷的接合线发生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一细长的材料带条是由一种织物带条物构成,该织物已被处理以提供至少两个平行的、邻接的纵向延伸的不同透明度的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织物在纵向延伸部分的至少其中一个之上通过施加覆盖材料被处理。
11.一种形成多层片材产品的改进方法,在该产品中管状结构是由下述步骤形成的把一薄的柔顺材料的细长带条螺旋式卷绕在一支承表面上,每一后续卷以预定程度部分重叠在紧接在先的卷上,所述的带具有第一和第二纵向延伸边缘;和把材料的每一后续卷沿着纵向延伸接合线接合到紧接在先的卷上,所述的接合线邻近于所述紧接在先的卷的所述的第一边缘而远离所述后续卷的第一和第二纵向延伸的边缘;其改进包括a.在卷绕细长带之前,检验至少一个细长材料带条上的疵点并且如果有任何疵点被发现,则i.切去至少一部分材料,该每一部分含有至少一疵点,和ii.在每一部分被去除之后把至少一带条重新连接在一起以产生用于每一重新连接的接合部,其中被切去的部分的尺寸使得接合部将被对齐以便形成线性阵列;和b.沿着线性阵列切割管状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包括将不同织物的至少两个平行、邻接、纵向延伸的部分形成所述带条的另一初始步骤。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部分的其中之一比所述织物部分中的另一个更不透明。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合线邻近于所述后续卷的所述邻接部分之间的接合线。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的另一步骤是沿着垂直于所述纵向延伸接合线的一条切割线切开所得到的多个卷的组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的另一步骤是把所述材料的后续卷沿着第二条基本上连续的纵向延伸接合线接合到所述紧接在先的卷上,所述的接合线邻近于所述后续卷的所述第二边缘。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的另一步骤是从多个独立的材料源同时喂入所述细长的带条,来自每一材料源的带条形成一材料卷,该卷接合到由来自另一材料源的带条所形成的卷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由不同织物的至少两个平行、邻接、纵向延伸的部分形成所述带条的另一初始步骤。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的另一步骤是沿着垂直于所述纵向延伸接合线的一条切割线切开所得到的多个卷的组件。
20.一种连续形成多层片材产品的改进方法,在该产品中管状结构是由下述步骤形成的把薄的柔顺材料的一些细长带条螺旋式卷绕在一支承表面上,每一所述的带条包括许多平行的、纵向延伸的带条部分,各带条部分在所述的卷绕步骤中同时从其自身的独立的材料源喂入;把纵向延伸的带条部分沿着第一组纵向延伸的接合线接合在一起,以形成所述的带条,同时把每一带条的一些部分沿着一组纵向延伸的接合线接合到紧接在先的带卷上,每一连续的带卷以预定的程度重叠在紧接在先的带卷上,所述的带卷具有第一和第二纵向延伸边缘;所述的第二组接合线包括一个第一接合线,其邻近于所述紧接在先的带卷的第一边缘并远离所述后续带卷的所述第一和第二纵向延伸边缘,并且第二接合线邻近于所述后续带卷的所述第二边缘,其中改进包括a.在卷绕细长带条之前,检验至少一个细长材料带条上的疵点并且如果有任何疵点被发现,则i.切去至少一部分材料,该每一部分含有至少一疵点,和ii.在每一部分被去除之后把至少一带条重新连接在一起以产生用于每一重新连接的接合部,其中被切去的部分的尺寸使得接合部将被对齐以便形成线性阵列;和b.沿着线性阵列切割管状结构。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来自其中至少两个独立材料源的带条部分是由不同的织物构成的。
22.一种制造织物类型软百叶帘式窗帘的改进方法,其中的管状结构是由下述步骤形成的形成一细长的织物带条,其具有至少两个平行的、邻接的纵向延伸的第一和第二相对半透明和相对不透明材料的部分,所述的带条螺旋式卷绕到一支承表面上,用每一后续卷以所需程度部分重叠在在先的卷上,以致重叠层的相对不透明部分至少基本上覆盖紧接的重叠层的相对半透明部分;把每一材料卷沿着一基本连续的纵向延伸接合线接合到紧接在先的卷上,所述的接合线与处在其中一个所述卷的邻接的第一和第二部分以及另一个所述卷的相对半透明部分的自由边缘之间的接合线相重合;其中改进包括a.在卷绕细长带条之前,检验至少一个细长材料带条上的疵点并且如果有任何疵点被发现,则i.切去至少一部分材料,该每一部分含有至少一疵点,和ii.在每一部分被去除之后把至少一带条重新连接在一起以产生用于每一重新连接的接合部,其中被切去的部分的尺寸使得接合部将被对齐以便形成线性阵列;和b.沿着线性阵列切割管状结构。
23.一种制造材料卷或材料带条的方法,该材料卷或材料带除了在接合部之外没有疵点,该方法包括a.提供一材料供给源;b.检验材料的疵点并且如果有任何疵点被发现,则i.切去至少一部分材料,该每一部分含有至少一疵点,和ii.在每一部分被去除之后将材料重新连接在一起以产生用于每一重新连接的接合部,其中被切去的部分的尺寸使得这些接合部彼此隔开一选定距离的多倍;和c.收集材料。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材料被收集到一卷取辊上。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把材料切成材料段并堆积材料段而收集所述材料。
26.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材料是织物。
全文摘要
在一种制造材料卷或材料带条的方法中检验疵点,该材料卷或材料带条除了在接合部之外没有疵点。如果有任何疵点被发现,则切去含有疵点的材料部分。在每一部分被去除之后将材料重新连接在一起以产生用于每一重新连接的接合部。其中被切去的部分的尺寸使得这些接合部彼此隔开一选定距离的多倍。所得到的材料随后被加工成窗帘的板条,其中所有接合部沿着垂直于材料表面的直线是共线的。设定这样的接合部使得它们将处在一切割线上以利于随后的加工。在一个实施例中,材料被卷绕成一管状结构,其沿着接合部被切割以形成窗帘材料的板条。
文档编号B31D3/02GK1338022SQ00803013
公开日2002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00年1月21日 优先权日1999年1月22日
发明者J·F·巴斯 申请人:康福特克斯窗户装饰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