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开封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5336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易开封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易开封袋,特别涉及气体阻隔性高,长期保存性好,使用时能够容易地且直线开封,可准确取出内装物的袋子。
背景技术
作为能够将医药品和食品等分成少量份,可容易开封的袋子,通常使用将赛璐玢(cellophane)和聚乙烯层合的袋子。这些袋子被热封成,赛璐玢侧位于袋的外侧,聚乙烯膜侧位于袋的内侧。与使用其它薄膜为表面材料的袋子相比,它能够从边部撕开,可作为易开封袋使用。
然而,该袋的开封性并不充分,有时撕裂面向与撕开的方向不同的方向偏移,使内装物洒落,或难以取出。另外,由于赛璐玢原本是由纤维制造的,吸收水分较多。由于吸收水分,叠层薄膜有较大卷起,从而由该叠层薄膜制袋时损失大。另外,已制袋并且内装物品的袋子,吸水会造成内装物变湿。例如,在装有药粉等的袋中,甚至会湿到药粉,开封后难以取出,也存在药品变质的危险。
进而,赛璐玢根据其吸湿度不同,使得薄膜的刚性和耐冲击性不同。其结果是,制袋时和层合加工时产生损耗,或受冲击易破裂,或在折叠的部分产生孔。上述情况会使内装物洒落在外面,特别是在医药品的情况下,与内装物的变质相关。
由于上述原因,有人尝试用一般的聚乙烯、聚丙烯或聚酯的薄膜来代替赛璐玢。可是,由于这些薄膜原本的薄膜刚性低等原因,作为袋子时不一定易开封。因此,在袋子上设置了切口部分或豁口,可是这并不能容易地从袋子的任意位置开封,而有时会在加工阶段使内装物受损或是带来不好的影响。
为了消除这些不好的情形,已公开了一种技术,使用由作为热塑性树脂的通常的聚苯乙烯树脂形成的双轴拉伸聚苯乙烯薄膜来代替赛璐玢,通过将其与具有热封性的聚烯烃薄膜叠层作成叠层薄膜,将其热封,从而得到易开封袋(专利文献1)。
然而,在使用该叠层薄膜时,由于使用的聚苯乙烯树脂和聚烯烃树脂间的熔点差小,存在难以热封的缺点。由上述的赛璐玢和聚乙烯形成的叠层薄膜通常被广泛用作医药品包装袋。但由于将它们制袋的设备是考虑基本不熔融的赛璐玢而设计的机械,因此其热封温度不适合,热封部分收缩,得不到良好的袋子。另外,即便制成袋,由于聚苯乙烯树脂熔融,制作膜的树脂固化,也成了不易开封袋。另外,若为了得到良好的袋子而降低热封温度来制袋,则制袋速度变慢,效率变差。因此,实际上这样的层合还未被用于实现上述目的。
为了解决该问题,通过使用特殊的聚烯烃作为热封树脂,使叠层薄膜的聚苯乙烯薄膜和聚烯烃薄膜的树脂熔点差变大,可有效制袋(专利文献2)。然而,公开的聚烯烃的熔点是70℃~105℃,即使使用该聚烯烃并使用一般聚苯乙烯制成叠层薄膜,也不能得到良好的热封性。即,一般的聚苯乙烯,其软化温度是105℃左右,基本上得不到有效的熔点差,也不能提高热封的效率。另外,通常普及的制袋机的设定温度对热封产生不好的作用。若制成良好的袋子,需要一个使热封温度下降的特殊的制袋机,因此,上述袋子没达到普及的程度。
通过使用采用了具有高度间同立构结构的结晶性苯乙烯类聚合物的树脂组合物,叠层薄膜的聚苯乙烯薄膜树脂的维卡软化点与聚烯烃薄膜树脂的熔点差变大,通过热封两层薄膜,可有效制袋(专利文献3)。可是,由于具有间同立构结构的聚苯乙烯具有结晶性,与聚烯烃层合以制作叠层薄膜时,或由所得叠层薄膜制袋时,由于各工序中的热在薄膜上传导,结果薄膜变得不透明或者部分白化,得到的袋子也不耐用。另外,将具有间同立构结构的聚苯乙烯制成透明薄膜时,需要专用的设备,难以进行工程序上的管理,从而难以得到均一、透明的薄膜,结果变成了高成本物品。因此,这类袋子也还没有达到普及。
已有将聚丙烯薄膜或聚酯薄膜等一般广泛使用的树脂薄膜、与聚苯乙烯薄膜等容易撕开的薄膜叠层在一起,将该叠层薄膜作为基材薄膜,以达到易开封性的发明(专利文献4)。但在此发明中,因为使用以一般难以破裂为目标的薄膜,所以只不过是具有相反性能的薄膜的相互叠加,撕开性和撕开直线性都不好。
专利文献1特开昭63-79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平11-171196号公报专利文献3特开平5-338089号公报专利文献4特开平10-166529号公报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加工制袋时,不起皱、不变形,加工适应性优异,可容易地、且方向与撕开同向地直线开封,能够确实将内装物更方便地取出的袋子。进而,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内层存在铝箔,提高了防湿效果,内装物的保存稳定性高的袋子。
本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进行了反复深入地研究,结果完成了本发明。本发明包括下述内容。
(1)一种袋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袋子由含有非晶态聚苯乙烯类共聚树脂的、维卡软化温度为110~155℃的双轴拉伸聚苯乙烯薄膜和聚乙烯薄膜的叠层薄膜形成,袋子的外侧设有双轴拉伸聚苯乙烯薄膜,袋子的内侧设有聚乙烯薄膜。
(2)如(1)所述的袋子,其特征在于,在双轴拉伸聚苯乙烯薄膜和聚乙烯薄膜之间设有铝箔。
(3)如(1)所述的袋子,其特征在于,双轴拉伸聚苯乙烯薄膜的热收缩应力为300KPa~6000KPa。
(4)如(1)所述的袋子,其特征在于,非晶态聚苯乙烯类共聚树脂是由选自苯乙烯-丙烯酸共聚树脂、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树脂、苯乙烯、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树脂、和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共聚树脂中的至少一种形成的。
(5)如(1)所述的袋子,其特征在于,双轴拉伸聚苯乙烯薄膜含有0.5~35wt%的选自高抗冲聚苯乙烯、苯乙烯-共轭二烯类共聚物、以及苯乙烯-脂肪族羧酸类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聚苯乙烯类共聚弹性体。
(6)如(1)所述的袋子,其特征在于,叠层薄膜的浊度(HAZE)为70%以下。
(7)如(1)所述的袋子,其特征在于,聚苯乙烯薄膜含有防静电剂。
(8)如(1)所述的袋子,其特征在于,叠层薄膜仅由双轴拉伸的聚苯乙烯薄膜和与其接合的聚乙烯薄膜形成。
(9)如(8)所述的袋子,其特征在于,双轴拉伸的聚苯乙烯薄膜和聚乙烯薄膜用粘结剂接合。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在加工制袋时,不起皱、不变形,加工适应性优异,能够容易地、且与开封方向同向地直线开封,能够确实将内装物更简便取出的袋子。另外,通过使内层附有铝箔,防湿效果优异,提高了内装物的保存稳定性。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以本发明特别优选的方案为中心,对本发明进行详细地说明。
本发明中使用的双轴拉伸聚苯乙烯薄膜包含非晶态聚苯乙烯类共聚树脂。从袋的耐热性观点考虑,双轴拉伸聚苯乙烯薄膜中的非晶态聚苯乙烯类共聚树脂的重量比例,优选为65wt%以上,更优选为70wt%以上。
本发明中使用的包含非晶态聚苯乙烯类共聚树脂的双轴拉伸聚苯乙烯薄膜的维卡软化温度为110~155℃,优选为113~147℃,更优选为120~140℃。
薄膜的维卡软化温度是以ASTM-D-1525为基准测定的。维卡软化温度若高于110℃,袋的刚性适当变高,撕开直线性以及撕开性(即使在薄膜上没有缺口,用手也能容易撕开的撕开性)特别好。另外,在与作为热封层的聚乙烯薄膜进行多层层合加工时,聚苯乙烯薄膜不易出现热收缩,在加工制袋热封时,被热封的部分也不易出现热收缩,袋子不会变形,热封部分不出现孔。
薄膜的维卡软化温度若低于155℃,袋子得到适度的强韧性,袋子受到冲击时不易破裂,也不出现孔。另外能赋予袋子充分的撕开直线性、撕开性。
由于所用薄膜的维卡软化温度能够左右该袋的撕开直线性和撕开性,所以它是一个重要的条件。
对非晶态聚苯乙烯类共聚树脂没有限定,苯乙烯共聚树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在苯乙烯共聚树脂中添加各种树脂和/或添加剂使用也可以。
苯乙烯共聚树脂可以是苯乙烯单体和任意单体共聚形成的。具体可以列举出,邻甲基苯乙烯、间甲基苯乙烯、对甲基苯乙烯、叔丁基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β-甲基苯乙烯、二苯基乙烯等苯乙烯类衍生物,丁二烯、异戊二烯等共轭二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环己基酯等烷基取代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己酯、丙烯酸环己基酯等烷基取代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丙烯酸、马来酸酐、N-取代马来酰亚胺、丙烯腈、甲基丙烯腈、氯代苯乙烯、溴代苯乙烯等乙烯基单体,这些单体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将两种以上混合使用。在本发明中,这些苯乙烯类共聚树脂单独或者两种以上混合使用均可。
为了赋予耐热性,且提高所得袋子的撕裂性和硬度,更优选选自苯乙烯-丙烯酸共聚树脂、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树脂、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树脂、和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共聚树脂中的至少一种共聚树脂。
制备非晶态聚苯乙烯类共聚树脂的苯乙烯的重量比例,只要可使本发明的维卡软化温度在110~155℃的范围内即可,优选50wt%以上,更优选70wt%以上。由于这些苯乙烯的重量比例,根据进行共聚的苯乙烯以外的单体的比例、和在制备双轴拉伸聚苯乙烯薄膜时添加的添加物的不同而变化,因此,并没有限定。例如,作为优选的共聚树脂,在使用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马来酸酐时,为使包含非晶态聚苯乙烯类共聚树脂的双轴拉伸聚苯乙烯薄膜的维卡软化温度在110~155℃,该树脂的共聚比例优选3~30wt%。同样地,在使用α-甲基苯乙烯时,优选9~50wt%。通过在优选范围内共聚这些树脂,不仅提高了耐热性,而且在制备薄膜时挤出加工性变良好。
非晶态聚苯乙烯类共聚树脂优选具有无规立构结构或等规立构结构。在本发明中,所谓非晶态,是指结晶度为10%以下,结晶度优选5%以下,越接近于完全非晶态越好。结晶度可通过示差扫描量热法(DSC法)来测定,该方法一般可从结晶熔解散热量算出结晶度。如果是非晶态,则树脂的结晶性低,所以制备薄膜时没有白化,之后与聚烯烃进行多层层合加工时或制袋时,不会发生热引起的结晶化,透明性高,强韧性增加,因而优选。进而,通过采用非晶态的,在加工制袋时可以解决再结晶化等问题,提高热收缩性和撕开性。
在本发明中,对非晶态聚苯乙烯类共聚树脂的制备方法没有限定,可以利用公知的方法。作为一般苯乙烯类聚合物的聚合方法,有例如,通过使用热和引发剂的自由基溶液聚合、自由基悬浊聚合、自由基乳化聚合、使用了有机金属化合物的阴离子聚合、利用过渡金属配合物的配位阴离子聚合、使用了路易斯酸的阳离子聚合等方法。另外可以使用市售的树脂,可举出例如,作为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树脂的ポリスチレンジヤパン社制的名为G9001的商品、和大日本インキ化学工业社制的リユ一レツクス(注册商标)A-14,作为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树脂的NOVA社制DYLARK(注册商标)232、332等。不过并不限于这些树脂。
对非晶态聚苯乙烯类共聚树脂的分子量没有限定,只要在薄膜化时能得到足够的熔融粘性就可以。另外,对所得双轴拉伸聚苯乙烯薄膜中残留的单体、二聚体、三聚体等苯乙烯类低分子量成分并没有限定,但如果考虑内装物为医药品或食品时,优选残留成分低,优选10000ppm以下。
只要不损害本发明的关键要素和特性,出于赋予制膜性能和耐冲击性的目的,可以在非晶态聚苯乙烯类共聚树脂中添加各种树脂。作为各种树脂,只要与非晶态聚苯乙烯类共聚树脂相容的树脂即可,可以列举出例如,ABS树脂、PPE树脂、聚苯乙烯类的弹性体等。但从相容性的观点看,优选聚苯乙烯类弹性体。
所谓的聚苯乙烯类弹性体,是指赋予非晶态聚苯乙烯类共聚树脂制膜性和耐冲击性的物质,即通常说的在室温下具有橡胶弹性的物质,也称作在分子中具有显示弹性的橡胶成分(软的片断)的物质。聚苯乙烯类弹性体的维卡软化温度比聚苯乙烯的维卡软化温度(105℃)低,通常低于90℃。作为聚苯乙烯类弹性体,可举出例如,高抗冲聚苯乙烯、苯乙烯-共轭二烯类共聚树脂、苯乙烯-脂肪族羧酸类共聚树脂等,更加优选的方案是从这些中选择至少一种聚苯乙烯类弹性体进行添加。
从制造薄膜时的制膜性、所得袋子的耐冲击性、耐热性、与硬度的平衡、对透明性能恶化的影响度来看,聚苯乙烯类弹性体在双轴拉伸聚苯乙烯薄膜中优选添加0.5~35wt%,更优选1~30wt%。当添加量在0.5wt%以上时,膜化时制膜性能稳定,所得袋子的耐冲击性增强。另外,当添加量在35wt%以下时,袋子的撕开性、耐冲击性,硬度良好、透明性高。添加这些聚苯乙烯类弹性体,只要在制备薄膜时选择种类和添加量即可,优选在不损害本发明的必要特征的范围内,当事人进行适当选择。
为了提高热稳定性、机械稳定性、耐气候性、耐光性,向非晶态聚苯乙烯类共聚树脂中添加热稳定剂、防氧化剂、耐光剂、防静电剂等稳定剂也是有效果的。作为热稳定剂、防氧化剂、耐光剂的例子,有酚类、胺类、磷类、硫类、位阻胺类稳定剂等。优选在不损害本发明的目的和特性的范围内,配合这些稳定剂。
除了上述的稳定剂以外,可以在不损害本发明的要点和特性的范围内,配合无机类微粒,有机类微粒等微粒状的抗粘连剂、增塑剂、润滑剂、着色剂、防静电剂等公知的添加剂。
对双轴拉伸聚苯乙烯薄膜的制备方法并没有限定,可列举出,熔融该树脂,从T型模等挤出,将所得挤出物用拉伸辊纵向拉伸后,用拉幅机横向拉伸的拉幅法,或从圆型口模挤出,进行吹塑拉伸的方法等。为达到作为本发明的重要目的的易撕开性,需要为双轴拉伸薄膜。即,通过使薄膜在纵向(MD)和横向(TD)上双轴拉伸,在任意方向用手可容易地撕开所得袋子,可制造易撕开性袋。即,通过使用本发明的聚苯乙烯类共聚树脂,进而通过控制这些树脂分子的取向,能够用手容易地撕开,并且撕开的直线性好。树脂分子的取向性高时,则开始撕裂时的撕开性就增加,能用手容易撕开,并且因为在撕开的方向上发生分子取向,所以撕开的直线性良好。
从得到薄膜的硬度和热收缩性以及撕开性的角度考虑,本发明的双轴拉伸聚苯乙烯薄膜的热收缩应力,在任意方向上优选为300~6000Kpa,更优选400~4000Kpa。热收缩应力通过后述方法测定。本发明中的撕开直线性和撕开性的好坏,由该树脂的分子取向决定,作为能够定量表示其分子取向的指标,可以列举热收缩应力。即,本发明的聚苯乙烯类树脂薄膜的热收缩应力在300KPa以上时,袋子的耐冲击强度和耐挠曲强度强,外力作用下不会简单地曲折、破裂。另外,由于树脂聚合物已得到充分取向,因此,袋子的撕开直线性和撕开性提高。在6000KPa以下时,加工制袋成型时薄膜和叠层物不收缩,袋子不易起皱。
在拉幅拉伸法和吹塑拉伸法等中,这些薄膜的热收缩应力可以通过其拉伸度和拉伸温度等来控制。即,拉伸度低时,热收缩应力变小,拉伸度大时,热收缩应力变大。另外,即使是相同拉伸度的情况下,拉伸温度高时,热收缩应力则变小,拉伸温度低时,热收缩应力则变大。控制它们的拉伸温度和拉伸度是成型薄膜时的重点。另外,作为控制热收缩应力的方法,用拉幅拉伸法或吹塑拉伸法等得到薄膜后,进行热定型也是好方法。薄膜的热定型,长度可以固定或任选,定型温度只要适当选择就可以。
对本发明所用的双轴拉伸聚苯乙烯薄膜的热收缩率(在120℃的油中浸渍10秒时的收缩率)没有限定,但优选为0~10%,更优选0~7%。如果热收缩率为10%以下,制袋时不起皱。
作为从T型模等挤出聚苯乙烯薄膜的拉伸方法,可以列举出吹塑拉伸法和拉幅拉伸法等,但并没有限定。另外,拉伸温度低时,树脂的熔融粘度变高,即使拉伸倍率低,树脂的分子取向也变高。另一方面,拉伸温度高时,树脂的熔融粘度变低,即使拉伸倍率高,树脂的分子取向也变低。因此,对拉伸温度没有限定。本发明中,树脂分子的取向与双轴拉伸聚苯乙烯薄膜的热收缩应力直接相关,对其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在吹塑拉伸法中,优选纵向(MD)、横向(TD)拉伸倍率分别为3~12倍。从赋予拉伸取向所带来的该袋的特征,即撕开性的好坏、硬度的体现、和拉伸的均一性的观点考虑,特别优选5~10倍的范围。拉伸倍率在3倍以上时,拉伸取向度适中,袋的耐冲击性变高,所得袋子的撕开性变好,所以优选。当拉伸倍率在12倍以下时,薄膜的热收缩率降低,制袋时不起皱。
在拉幅拉伸法中,在用同时双轴拉伸法时,MD方向或TD方向的拉伸倍率分别优选为1.5~8倍。从赋予拉伸取向所带来的该袋的特征,即撕开性、拉伸的均一性的观点考虑,特别优选2~6倍的范围。拉伸倍率在1.5倍以上时,拉伸取向度适中,袋的耐冲击性变高,所以优选。另外,也由于所得袋子的撕开性良好,所以优选。当拉伸倍率在8倍以下时,拉伸取向度适中,2次成型时,即在多层层合加工或制袋时,薄膜不出现收缩,所以优选。
在依次双轴拉伸拉幅法中,MD方向的拉伸倍率优选为1.3~4.0倍,TD方向优选为4~8倍,依次双轴拉伸拉幅法首先在MD方向进行拉伸,然后在TD方向进行拉伸,优选在拉伸倍率不同的条件下实施拉伸以获得分子取向平衡。
在本发明中,将该袋撕开时,由于撕开性在任意方向上几乎是相同的,因此,能够从任意方向容易地开封袋子,并且容易在相同方向继续撕开。由于通常将袋子做成四边形,因此这些袋子的开封方向是袋的纵向或横向,从任意方向都容易用手打开,也容易在同方向进行继续撕开。这些特性与赛璐玢和其他的塑料薄膜有很大不同,是本发明的特别有效的部分。即,已撕开部分向方向不同于要开封的方向继续撕开时,包装粉末状的医药品和食品等的袋子,其内装物有可能在开封时洒落。在医药品的情况下,因为是根据对每个人开的处方规定的药品使用量,很多情况下其内装量有严格规定,所以此撕开方向的直线性是特别有效的。
另外,能够制造仅从袋子的一个方向,容易地且直线撕开的上述袋子。即,能够制造仅从袋子的一个方向容易开封,从与开封垂直的方向不能简单开封的袋子。此类袋子在制备双轴拉伸的聚苯乙烯薄膜时,通过极端改变MD方向和TD方向的拉伸倍率等手段,能够改变所得袋子的撕开性。例如,只要使薄膜的一个方向的撕开性良好,就能够用此薄膜制出仅一个方向容易撕开,而另一个方向几乎不能撕开的袋制品。因上述理由,例如,包装医药品或食品的袋子、条状包装等,仅横向易于分开,所以效果好。
双轴拉伸聚苯乙烯薄膜的厚度优选为5~60μm,从袋子的硬度、加工适应性能,撕开性的平衡考虑,更优选10~50μm,进一步优选15~40μm。若薄膜的厚度为5μm以上,袋难以破裂,而且硬度增强,加工适应性和可操作性好。另外,若为60μm以下,成袋时撕开性好,容易用手撕开。另外,可降低最终的袋子价格。
对形成热封层的聚乙烯树脂种类没有限定,作为聚乙烯树脂,可以使用线形低密度聚乙烯(LL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等,也可以使用它们的混合物。另外,这些树脂,为了提高粘结性,或控制树脂的软化点和热封温度,优选具有热封性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酸共聚物的离子交联体(离子聚合物)、使用单中心催化剂(金属茂类的催化剂)制备的乙烯和α-烯烃的共聚物,这些树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也可是与其它的烯烃树脂混合的组合物。
聚乙烯薄膜的厚度,只要作为热封层有效,可以适当选择它的厚度,优选为5μm~50μm,更优选为10μm~40μm,进一步优选为15μm~30μm。聚乙烯薄膜的厚度在5μm以上时,能得到足够的粘结强度,制袋时不易出现粘结不好,也不易产生孔。另外,50μm以下时,成本降低,而且制成的袋子易撕开性也变好。
对成为热封层的聚乙烯树脂的熔点没有限定,不过优选比非晶态聚苯乙烯类共聚树脂的维卡软化温度低5℃以上,更优选低10℃以上,进一步优选低20℃以上。低5℃以上时,可热封的温度范围变宽,可以得到良好的袋子。
成为热封层的聚乙烯树脂薄膜的拉伸度优选较低。如果聚乙烯树脂薄膜的拉伸度低,则制得的袋子容易撕开。即,聚乙烯树脂薄膜的拉伸度大时,撕开袋子时,仅聚乙烯树脂形成的薄膜被拉伸,出现层间剥离,结果阻碍了双轴拉伸聚苯乙烯薄膜具有的良好的易撕开性,袋子难以开封。为此,聚乙烯薄膜的拉伸度优选900%以下,更优选700%以下,同样,由于模量高的聚乙烯树脂薄膜较好,制得的袋子容易撕开,所以聚乙烯树脂的弯曲弹性模量优选50MPa以上,更优选100MPa以上。这里的拉伸物性根据JIS K7113测定,弯曲弹性模量用JIS K7203测定。
在袋中装的医药品或食品等为粉末的情况下,在填充包装时,为了防止粉末带电难以装入,或为了从袋中容易取出被填装的粉末,在聚乙烯树脂和聚苯乙烯树脂中混入防静电剂,或者涂布防静电剂的方法是更优选的方案。特别是,优选将防静电剂置于与内装物直接接触的聚乙烯面的树脂层,即内层。而且,如果内装物是药品,混入树脂中的方法比在表面涂布的方法更优选,使用时不会在内装物中残留。特别是,医药品的情况下,由于其摄取量应该被限定,所以更优选在内层进行防静电加工。
对将热封性的聚乙烯薄膜和双轴拉伸聚苯乙烯薄膜叠层,制成叠层薄膜的方法没有限定。可以将事先制好的双轴拉伸聚苯乙烯薄膜和聚乙烯薄膜层合、叠层,也可以在双轴拉伸聚苯乙烯薄膜上,挤出并涂布熔融的聚乙烯(多层层合)。从易于加工的观点考虑,多层层合的方法更简单,能够进一步提高叠层薄膜的粘结性。多层层合时,优选使用预先提高了粘结性的双轴拉伸聚苯乙烯薄膜。通过臭氧处理或放射线处理等来提高聚乙烯树脂活性(使粘结的树脂层氧化,以提高其粘结性)的方法,叠层薄膜经叠层加工后老化(放入热处理炉中一段时间)的方法都为优选。多层层合时熔融挤出聚乙烯树脂的温度越高,粘结性越提高,通常优选280℃~300℃。
在本发明中,为了提高聚苯乙烯薄膜层和聚乙烯薄膜层的粘结性,优选在叠层前,事先涂布作为粘结剂的打底胶浆(anchor coat)。打底胶浆只要可提高粘结性即可,没有限定,可使用例如,氨酯类、亚胺类、丁二烯类、天然橡胶类、酪蛋白、聚乙烯醇类、聚丙烯酰胺类,醚-马来酸酐类共聚物、苯乙烯类共聚物、聚苯撑醚类共聚物等打底胶浆。另外,将溶解打底胶浆的溶剂或稀释液涂布在聚苯乙烯薄膜上时,为了不使溶剂影响薄膜,更优选使用醇系或水系等的溶剂。此类作为粘结剂使用的打底胶浆的涂布量,只要不使粘结性受损,可以是需要的最低限量,通常优选以干燥重量计为10mg/m2以下,更优选为5mg/m2以下。
聚苯乙烯薄膜的粘结性,作为其指标,优选表面张力为35mN/m以上,更优选为40mN/m以上,虽然对上限没有限制,但优选为80mN/m以下。这些表面张力值是根据上述的物理方法和/或化学方法得到的。若粘结性好,则上述所述的聚苯乙烯薄膜产生良好撕开性,通过与聚乙烯薄膜叠层,所得袋子能够满足易开封性。另外,有时要在最终使用的袋子的表面上进行印刷,为了提高印刷性,优选进行放电加工等物理加工或涂层等处理。
另一方面,出于降低叠层薄膜制造成本的目的,优选将各种树脂共挤出来制备叠层薄膜的方法。共挤出时制造叠层薄膜的方法,与制备本发明的双轴拉伸聚苯乙烯薄膜的条件相同。另外,共挤出时,出于提高聚苯乙烯薄膜层和聚乙烯薄膜层的粘结性的目的,优选在聚苯乙烯薄膜层和聚乙烯薄膜层之间加入作为粘结剂的粘结性树脂。作为此类粘结剂用途的树脂,可以列举出,丙烯酸酯改性的聚乙烯树脂(例如,乙烯-丙烯酸甲酯、乙烯-丙烯酸乙酯、乙烯-丙烯酸丁酯等)、离子聚合物树脂、酸改性聚乙烯树脂(例如,作为酸改性,是通过马来酸酐、羧酸改性的树脂)、乙烯·乙酸乙烯酯树脂、苯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氢化苯乙烯类弹性体、聚苯乙烯-聚(乙烯/丁烯)嵌段-聚苯乙烯树脂、苯乙烯-乙烯-烯烃结晶嵌段共聚物、聚苯乙烯-聚(乙烯/丙烯)嵌段高分子树脂、聚苯乙烯-聚(乙烯/丙烯)嵌段-聚苯乙烯树脂、聚苯乙烯-聚(乙烯-乙烯/丙烯)嵌段-聚苯乙烯树脂等。作为提高粘结性的树脂,优选丙烯酸酯改性聚乙烯树脂、酸改性聚乙烯树脂。作为此类粘结剂使用的粘结性树脂的量,只要粘结性不受损,可以是需要的最低限的量,优选5μ/m2以下,更优选3μ/m2以下。
本发明的双轴拉伸聚苯乙烯薄膜与聚乙烯薄膜的叠层薄膜的热收缩应力,优选在任意方向上为50~3000KPa,更优选为100~2000KPa。
出于赋予制品和成型品防静电性、防雾性、耐油性等功能的目的,可以将叠层薄膜做成一面或两面带有防静电剂和/或防雾剂的薄膜。另外,出于提高双轴拉伸聚苯乙烯薄膜和聚乙烯薄膜的粘结的目的,优选在叠层双轴拉伸聚苯乙烯薄膜的一侧,实施电晕处理或等离子处理等放电加工,以提高表面张力。
本发明的袋子,将上述的双轴拉伸聚苯乙烯薄膜设置为外层,聚乙烯薄膜设置为内层。通过将双轴拉伸聚苯乙烯薄膜作为外层,能够发挥该薄膜的良好撕开性,制成更加直线易开封的袋状物。
在本发明中,对使用叠层薄膜进行热封,得到袋状物的粘结方法没有限定,可以采用各种粘结方法,可以列举出例如,将2片薄膜通过热辊之间进行热封的方法,用热板从2层薄膜上进行压印的方法等。
另外,本发明的袋子是包装用袋,特别优选热封使热封线位于袋的至少2个外围边,从而得到的易开封的包装用袋。例如三角形袋子的情况,只要将折叠的两边热封即可,在通常的四角形袋子中,封3向,或封4向,做成袋状物即可,另外也可以是枕状包装。此类袋状物的形状,由装药品或食品的袋的供给者根据内装物品的性状来选定,或考虑实际消费该袋的使用者的便利性来选定。另外,热封部位和宽度与上述相同,可由使用者适当选定。
在本发明中,得到透明的袋子时,叠层薄薄膜的透明性(浊度HAZE)优选为70%以下,更优选为50%以下。HAZE为70%以下时,加工制袋后,从外面可清楚看见装入袋中的医药品或食品等的种类、颜色、形状等信息,因此优选。特别是医药品的情况下,为了确认医药品的识别号码和颜色,透明性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这个意义上讲,薄膜的颜色优选接近无色。
本发明的袋子,可以在双轴拉伸聚苯乙烯薄膜和聚乙烯薄膜之间设置铝箔。通过设置铝箔,能提高袋子的防湿效果,增加内装物的保存稳定性。
在本发明中,在制袋时,只要不损害其撕开性和撕开直线性,除了双轴拉伸聚苯乙烯薄膜和聚乙烯薄膜的叠层薄膜以外,可以使用其它的树脂薄膜。在要提高通常的树脂薄膜(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聚酯薄膜、尼龙薄膜等)的撕开性和撕开直线性的情况下,通过复合本发明的叠层薄膜,能够进一步提高袋子的开封性。但通常使用的树脂薄膜,用手容易撕开的撕开性和撕开直线性非常不好,因此如果需要袋子满足易开封性的目的,优选只包含双轴拉伸的聚苯乙烯和与其接合的聚乙烯薄膜。
本发明使用的铝箔优选为根据JIS4160,铝及铝合金箔所示的种类中的1N30。铝箔大致分为硬质箔和软质箔,使用软质箔时,由于影响叠层薄膜的粘结性,所以需要考虑表面残留的压延油。从气体阻隔性、撕开性考虑,铝箔的厚度优选为3~70μm,更优选为5~50μm。厚度为3μm以上的铝箔气体阻隔性充分,不用担心产生孔。另外,70μm以下的铝箔,撕开性好,能够用手容易地开封。
为提高铝箔与双轴拉伸聚苯乙烯薄膜、聚乙烯薄膜的粘结力,优选在与这些薄膜叠层时,涂布氨酯类、亚胺类、丁二烯类等打底胶浆。
铝箔层与双轴拉伸聚苯乙烯薄膜的粘结叠层方法,可以通过湿式层合法、干式层合法、无溶剂层合法、挤出层合法等进行。在通过粘结剂粘结拉伸聚苯乙烯薄膜和铝箔时,优选将粘结剂涂布在铝箔面并干燥后与聚苯乙烯薄膜层合。
实施例下面,通过实施例和比较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对实施例和比较例中使用的评价的测定方法和判定基准进行以下说明。
(1)维卡软化温度(以下称为Vsp)根据ASTM-D-1525测定(荷重9.8N,升温速度5℃/min)。
(2)浊度(HAZE)根据ASTM-D1003测定,四舍五入到小数点后一位值求出。
(3)已加工制袋的袋子的外观检查用下述观点进行制袋加工后的袋子的外观检查○无论热封部分,还是整体都没有热收缩引起的褶皱和不良状况,袋子外观良好。
△热封部分稍有收缩,袋子外观不好。
×袋子热封部分或整体出现热收缩引起的褶皱或不好的状况。
(4)成形品的撕开性(易开封性)用手撕开5个加工制袋后的袋子试样,以显示最好的易开封性的袋子作为标准,用以下的评价基准判定。
○轻易地撕开△撕开时感到稍微用力×很难撕开(5)成型品的撕开性(直线开封性)用手在垂直于袋的边侧的方向撕开加工制袋后的10个试样,用以下的评价基准判定,撕开面是否在其开封方向成直线继续。
○10个都能直线撕开。
△1个~2个撕开面偏移。
×3个以上撕开面偏移。
(6)气体阻隔性氧气透过性用MOCON社制,商品名OX-TRAN-200H100,以ASTM-D3985为基准,在23℃、65%RH条件下测定。
水蒸气透过性用MOCON社制,商品名PERMATRAN,W-200,以ASTM-F1249为基准,在38℃、90%RH条件下测定。
(7)热收缩应力(ORS)根据ASTM-D-1504,在高于各树脂维卡软化温度15℃的硅油浴中,分别在试样(双轴拉伸聚苯乙烯薄膜和叠层薄膜)的MD方向和TD方向上,测定定向缓和应力的峰值,四舍五入求出整数值。
(8)热收缩率根据ASTM-D-1504制备试样,在温度为120℃的硅油浴中浸渍10秒,从初始试样长度和浸渍后的试样长度求出收缩率(%)。
<聚苯乙烯薄膜的制备方法>
<拉幅法>
将非晶态聚苯乙烯类共聚树脂用具有L/D=32的65mmφ的螺杆的挤出机从T型模挤出坯料,将上述坯料在辊轧加热式纵向拉伸机中拉伸,然后通过拉幅机在TD方向拉伸,冷却,卷取薄层,从而得到所期望的薄膜。薄膜的厚度可根据口模窄缝的宽度和拉伸倍率进行适当调整。挤出温度和拉伸温度等如表1所示。
<吹塑法>
将非晶态聚苯乙烯类共聚树脂用具有L/D=45的65mmφ的螺杆的带有圆形口模的挤出机挤出成管,吹塑,冷却,然后作为所期望的薄膜卷取。这时,薄膜的厚度可根据口模直径和拉伸倍率进行适当调整。挤出温度以及拉伸温度等如表1所示。
<叠层薄膜的制备方法>
<多层层合法>
使用得到的双轴拉伸聚苯乙烯薄膜,在表面处理的一侧将打底胶浆以干燥涂布量为4mg/cm2进行涂布,干燥后,将各种聚乙烯在树脂温度320℃下挤在双轴聚苯乙烯薄膜上,使厚度为20μm,形成由未拉伸的聚乙烯薄膜形成的热封层,制成叠层薄膜。
<层合法>
使用所得双轴拉伸聚苯乙烯薄膜,在表面处理的一侧涂布打底胶浆,使其干燥涂布量为4mg/cm2,干燥,然后将形成热封层的聚乙烯薄膜和上述的双轴聚苯乙烯薄膜进行叠合,通过热进行层合(温度为130℃,线压为2.5kg/cm),制成叠层薄膜。
<袋子的制备>
将使试制的叠层薄膜对折,使未拉伸的聚乙烯薄膜为内层,热封4个边,做成边长10cm的包装用袋,封线宽为7mm、封线时间为0.2秒,封线力强为1kg/cm2。封线温度120℃。
实施例1~8和比较例1~5是本发明中的内部没有铝箔的袋的实施例和比较例,上述袋子的拉伸条件以及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1作为非晶态聚苯乙烯类共聚树脂,使用PSジヤパン社制的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树脂,G9001(商品名)(结晶度0%),用拉幅法制膜。制膜条件如表1所示,所得薄膜的维卡软化温度为126℃,所得薄膜的平均厚度为21μm。使用此薄膜,对一个面进行放电加工,使作为表面润湿指数的接触角为33度,在此薄膜的放电加工侧涂布亚胺类打底胶浆(东洋モ一トン社制,EL-420(商品名)),使干燥涂布量约为4mg/m2,干燥后,将作为聚乙烯树脂的旭化成ケミカルズ社制的L2340(商品名)在320℃的口模温度下,以20μm厚度挤在上述的聚苯乙烯薄膜上,制成叠层薄膜。对折所得叠层薄膜的聚乙烯面,在125℃热封温度下热封0.2秒,制成4边封袋。
该袋子外观优良,从热封线的任意位置,都能够沿大致垂直于封线的方向容易地用手撕开。另外,将上述的叠层薄膜用汤山制作所社制的制袋机、SHARTY机(注册商标),装入粉末药品,做成3边封袋。该袋外观优良,从热封线的任意位置,以及薄膜的没被封侧,都能沿大致垂直于各侧面的方向容易地用手撕开。将实验条件和评价结果一并示于表1。
实施例2作为非晶态聚苯乙烯类共聚树脂,使用PSジヤパン社制的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树脂、G9001(商品名)(结晶度0%),向其中依次切片混合PSジヤパン社制的丙烯酸丁酯-苯乙烯共聚弹性体、SC004(商品名),和PSジヤパン社制的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HT478(商品名),并使它们的重量比为75∶10∶15,将它们挤出,用拉幅法制膜。制膜条件如表1所示。
所得薄膜的维卡软化温度为118℃,所得薄膜的平均厚度为22μm。将它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通过多层层合加工制成叠层薄膜,用相同的方法,分别制成4边封袋、3边封袋。这些袋子外观良好,从热封线的任选位置,以及薄膜的未热封侧,都能沿大致垂直于各侧边的方向容易地用手撕开。实验条件和评价结果集中示于表1。
实施例3作为非晶态聚苯乙烯类共聚树脂,用大日本インキ化学工业社制的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树脂、リユ一レツクス(注册商标)A-14(结晶度0%),用拉幅法制膜。制膜条件如表1所示。所得薄膜的维卡软化温度为133℃,所得薄膜的平均厚度为25μm。将其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进行多层层合加工,制成叠层薄膜,进一步用相同的方法,制成3边封袋、4边封袋。这些袋子外观良好,从热封线的任选位置,以及薄膜的未热封侧,都能沿大致垂直于各侧边的方向容易地用手撕开。实验条件和评价结果集中示于表1。
实施例4作为非晶态聚苯乙烯类共聚树脂,使用大日本インキ化学工业社制的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树脂、リユ一レツクス(注册商标)A-14(结晶度0%),向其中依次切片混合PSジヤパン社制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弹性体、SX100(商品名),和PSジヤパン社制的HIPS、HT478(商品名),按照重量比80∶10∶10的比例混合,将它们挤出,用拉幅法制膜。制膜条件如表1所示。所得薄膜的维卡软化温度为128℃,所得薄膜的平均厚度为22μm。将它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进行多层层合加工,制成叠层薄膜,进而用相同的方法得到3边封袋、4向封袋。这些袋子外观良好,从热封线的任选位置,以及薄膜的未热封侧,都能沿大致垂直于各侧边的方向容易地用手撕开。实验条件和评价结果集中示于表1。
实施例5作为非晶态聚苯乙烯类共聚树脂,使用大日本インキ化学工业社制的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树脂、リユ一レツクス(注册商标)A-14(结晶度0%),向其中依次切片混合PSジヤパン社制造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弹性体、SX100(商品名),和PSジヤパン社制造的HIPS、HT478(商品名),按照重量比90∶5∶5的比例混合,将它们挤出,用拉幅法制膜。制膜条件如表1所示。所得薄膜的维卡软化温度为131℃,所得薄膜的平均厚度为22μm。将它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通过多层层合加工制成叠层薄膜,进而用相同的方法得到3边封袋、4边封袋。这些袋子外观良好,从热封线的任选位置,以及薄膜的未热封侧,都能沿大致垂直于各侧边的方向容易地用手撕开。实验条件和评价结果集中示于表1。
实施例6作为非晶态聚苯乙烯类共聚树脂,使用α-甲基苯乙烯的共聚比率为35wt%的α-甲基苯乙烯/苯乙烯共聚树脂(结晶度0%),干混按照重量换算为1wt%的平均橡胶粒径为0.8μm、接枝橡胶成分为16.4%的HIPS,通过拉幅法制膜。制膜条件如表1所示。所得薄膜的维卡软化温度为125℃,所得薄膜的平均厚度为23μm。将它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通过多层层合加工制成叠层薄膜,进而用相同的方法得到3边封袋、4边封袋。这些袋子外观良好,从热封线的任选位置,以及薄膜的未热封侧,都能沿大致垂直于各侧边的方向容易地用手撕开。实验条件和评价结果集中示于表1。
实施例7按照与实施例4相同的树脂组成,将它们挤出,用吹塑法(拉伸温度为92℃)制膜。所得薄膜的维卡软化温度为128℃,所得薄膜的平均厚度为23μm。将它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进行多层层合加工,制成叠层薄膜,进而用相同的方法得到3边封袋、4边封袋。这些袋子外观良好,从热封线的任选位置,以及薄膜的未热封侧,都能沿大致垂直于各侧边的方向容易地用手撕开。实验条件和评价结果集中示于表1。
实施例8使用与实施例4相同的聚苯乙烯薄膜,对一个面进行放电加工,使作为表面润湿指数的接触角为33度,在此薄膜的放电加工侧,涂布大日精化社制造的丁二烯类打底胶浆、セイカダイン4300(注册商标),使干燥涂布量约为4mg/m2,干燥后,将作为聚乙烯树脂的宇部兴产社制的ユメリツト(注册商标)015AN在口模温度为300℃下挤在上述的聚苯乙烯薄膜上,使其厚度成为20μm,做成叠层薄膜。将它用与实施例4相同的方法加工制袋,分别得到3边封袋、4边封袋。这些袋子外观良好,从热封线的任选位置,以及薄膜的未热封侧,都能沿大致垂直于各侧边的方向容易地用手撕开。实验条件和评价结果集中示于表1。
比较例1使用赛璐玢(二村化学社制,太閤(注册商标)PF-3,厚21μm)作为基材薄膜,将它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通过多层层合加工制成叠层薄膜。进而用相同的方法进行3边封袋、4边封袋制作。制成的袋产品品质良好,但撕开性不好。特别是从薄膜边用手撕开时,如果不用相当大的力,就几乎不能撕开。另外,一部分试样即使从热封边侧开封,开封时不能笔直地打开,撕裂面弯曲,有时内装物洒落。
比较例2使用聚丙烯制薄膜(东京セロフアン社制,ト一セロOP(注册商标),20μm厚)作为基材薄膜。将它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通过多层层合加工制成叠层薄膜,而且用相同的方法,进行3边封袋、4边封袋制作。制成的袋产品在袋的热封面起皱,外观受损,且撕开性不好。特别是从薄膜边用手几乎不能撕开,在用剪刀剪开豁口时,好不容易才能撕开。另外,即使从热封边侧开封,开封时不能笔直地打开,撕裂面弯曲,有时内装物洒落,或者撕开面被拉伸,几乎每次内装物都洒落。
比较例3作为聚苯乙烯薄膜,使用旭化成ライフ&リビング社制的25μm厚的OPS薄膜(注册商标)GM25(结晶度0%)。将它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通过多层层合加工制成叠层薄膜,进而用相同的方法,进行制作3边封袋、4边封袋。不过,尽管完成了制袋产品,但是发现部分收缩、结果袋子品质不好。另外,尽管好不容易撕开薄膜,但撕开性却都不好。
比较例4作为聚苯乙烯薄膜,使用大石产业社制的30μm厚的セロマ一(注册商标)30(结晶度0%)。将它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通过多层层合加工制成叠层薄膜。进而用相同的方法,进行制作3边封袋、4边封袋。多层层合的薄膜收缩,得不到品质良好的袋子。另外,虽然用品质不好的叠层薄膜进行制袋,但都得不到良好的袋子。另外,采用汤山制作所社制造的SHARTY机(注册商标)时,由于薄膜的收缩,设备在加工中途停止。撕开性基本上是不能进行评价的状态,即使勉强评价,袋子也不能评价成容易撕开的。
比较例5使用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树脂(结晶度0%)作为非晶态聚苯乙烯类共聚树脂,制膜条件如表1所示。所得薄膜维卡软化温度为107℃,平均厚度22μm。将其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通过多层层合加工进行薄膜叠层,进而用相同的方法得到3边封袋、4边封袋。然而,尽管完成制袋产品,可是发现一部分收缩,结果袋子品质不好。另外,尽管好不容易撕开薄膜,但撕开性都不好。实验条件和评价结果集中示于表1。
下面是内层存在铝箔时的实施例和比较例。
实施例9使用PSジヤパン社制造的G9001(商品名)(结晶度0%)作为非晶态聚苯乙烯类共聚树脂,通过拉幅法制膜。制膜条件如表2所示。所得薄膜的维卡软化温度为126℃,所得薄膜的平均厚度为21μm。使用此薄膜,对一个面进行放电加工,使作为表面润湿指数的接触角为33度,制成聚苯乙烯树脂薄膜。接着,在所得聚苯乙烯树脂薄膜的放电加工侧,涂布亚胺类打底胶浆(东洋モ一トン社制,EL-420(商品名)),使干燥涂布量约为4mg/m2,然后干燥,从而得到聚苯乙烯类树脂薄膜(PS-9)。接着,在9μm的铝箔(住友轻金属社制,SA30(商品名))上涂布与上述相同的打底胶浆,使干燥涂布量约为40mg/m2,然后干燥(AL-1)。接着,在得到的PS-9和AL-1之间,将作为聚乙烯树脂的旭化成ケミカルズ社制、L2340(商品名)(PE-1)在模具正下方温度为320℃下,边对聚乙烯薄膜进行臭氧处理,边挤出成薄膜状,使其厚度为15μm,将PS-1和AL-1进行喷砂层合。然后在所得叠层薄膜(PS-1/PE-1/AL-1)的铝箔上,将与上述同样的聚乙烯树脂在相同的条件下挤出,成30μm厚,形成热封层(PE-1’)。
将所得叠层薄膜(PS-9/PE-1/AL-1/PE-1’)的聚乙烯面对折,在150℃热封温度下热封0.2秒,做成4边封袋。取袋子一侧的叠层薄膜,评价其气体阻隔性。该袋外观良好,从热封线的任意位置,都能沿大致垂直于封线的方向容易地用手撕开。另外,这些叠层薄膜通过トパツク社制的制袋机,做成装入药粉的3边封袋。这些袋子的外观良好,从热封线的任意位置,以及未热封侧,都能沿大致垂直于各侧边的方向容易地用手撕开。实验条件和评价结果集中示于表2。
实施例10作为非晶态聚苯乙烯类共聚树脂使用PSジヤパン社制的G9001(商品名)(结晶度0%),向其中依次切片混合PSジヤパン社制的丙烯酸丁酯-苯乙烯共聚弹性体、SC004(商品名),和PSジヤパン社制的HIPS、HT478(商品名),使得重量比例为75∶10∶15,将它们挤出,用拉幅法制膜。所得薄膜的维卡软化温度为118℃,所得薄膜的平均厚度为22μm。使用此薄膜,对其一个面进行放电加工,使作为表面润湿指数的接触角为33度,进行与实施例9相同的后处理,从而得到聚苯乙烯类树脂薄膜(PS-10)。然后,与实施例1相同地进行层合,得到叠层薄膜(PS-10/PE-1/AL-1/PE-1’),用和实施例9相同的方法制袋,进行评价。这些袋子外观良好,从热封线的任意位置,未热封侧,都能沿大致垂直于各侧边的方向容易地用手撕开。实验条件和评价结果集中示于表2。
实施例11作为非晶态聚苯乙烯类共聚树脂,使用大日本インキ化学工业社制的リユ一レツクス(注册商标)A-14(结晶度0%),用拉幅法制膜。制膜条件如表2所示。所得薄膜的维卡软化温度为133℃,所得薄膜的平均厚度为25μm。使用此薄膜,对一个面进行放电加工,使作为表面润湿指数的接触角为33度,进行与实施例9相同的后处理,得到聚苯乙烯类树脂薄膜(PS-11)。然后,与实施例9相同地进行层合,得到叠层薄膜(PS-11/PE-1/AL-1/PE-1’),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袋,进行评价。这些袋子外观良好,从热封线的任意位置,以及未热封侧,都能沿大致垂直于各侧边的方向容易地用手撕开。实验条件和评价结果集中示于表2。
实施例12作为非晶态聚苯乙烯类共聚树脂,使用大日本インキ化学工业社制的リユ一レツクス(注册商标)A-14(结晶度0%),向其中依次切片混合PSジヤパン社制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弹性体、SX100(商品名),和PSジヤパン社制的HIPS、HT478(商品名),并以80∶10∶10的重量比例混合,将它们挤出,用拉幅法制膜。所得薄膜的维卡软化温度为128℃,所得薄膜的平均厚度为22μm。使用该薄膜,对一个面进行放电加工,使作为表面润湿指数的接触角为33度,进行与实施例9相同的后处理,制成聚苯乙烯类树脂薄膜(PS-12)。然后,与实施例1相同地进行层合,得到叠层薄膜(PS-12/PE-1/AL-1/PE-1’),与实施例9相同地制袋,进行评价。这些袋子外观良好,从热封线的任意位置,以及未热封侧,都能沿大致垂直于各侧边的方向容易地用手撕开。实验条件和评价结果集中示于表2。
实施例13作为非晶态聚苯乙烯类共聚树脂,使用大日本インキ化学工业社制的リユ一レツクス(注册商标)A-14(结晶度0%),向其中依次切片混合PSジヤパン社制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弹性体、SX100(商品名),和PSジヤパン社制的HIPS、HT478(商品名),并以90∶5∶5的重量比例混合,将它们挤出,用拉幅法制膜。所得薄膜的维卡软化温度为131℃,所得薄膜的平均厚度为22μm。使用该薄膜,对一个面进行放电加工,使作为表面润湿指数的接触角为33度,进行与实施例9相同的后处理,得到聚苯乙烯类树脂薄膜(PS-13)。然后,用与实施例9相同的方法进行层合,得到叠层薄膜(PS-13/PE-1/AL-1/PE-1’),与实施例9相同地制袋,进行评价。这些袋子外观良好,从热封线的任意位置,以及未热封侧,都能沿大致垂直于各侧边的方向容易地用手撕开。实验条件和评价结果集中示于表2。
实施例14作为非晶态聚苯乙烯类共聚树脂,使用α-甲基苯乙烯的共聚比率为35wt%的α-甲基苯乙烯/苯乙烯共聚树脂(结晶度0%),将其与1wt%的平均橡胶粒径为0.8μm、接枝橡胶成分为16.4%的HIPS干混,通过拉幅法制膜。制膜条件如表2所示。所得薄膜的维卡软化温度为125℃,所得薄膜的平均厚度为23μm。使用该薄膜,对一个面进行放电加工,使作为表面润湿指数的接触角为33度,进行和实施例9相同地后处理,得到聚苯乙烯类树脂薄膜(PS-14)。然后,进行与实施例9相同地层合,得到叠层薄膜(PS-14/PE-1/AL-1/PE-1’),和实施例9相同地制袋,进行评价。这些袋子外观良好,从热封线的任意位置,以及未热封侧,都能沿大致垂直于各侧边的方向容易地用手撕开。实验条件和评价结果集中示于表2。
实施例15用和实施例12相同的树脂组成,将它们挤出,用吹塑法进行制膜,所得薄膜的维卡软化温度为128℃,所得薄膜的平均厚度为23μm。使用该薄膜,对一个面进行放电加工,使作为表面润湿指数的接触角为33度,与实施例9进行相同后处理,得到聚苯乙烯类树脂薄膜(PS-15)。然后,与实施例9相同地进行层合,得到叠层薄膜(PS-15/PE-1/AL-1/PE-1’),和实施例9相同地制袋,进行评价。这些袋子外观良好,从热封线的任意位置,以及未热封侧,都能沿大致垂直于各侧边的方向容易地用手撕开。实验条件和评价结果集中示于表2。
实施例16用和实施例12相同的树脂组成成分,将它们挤出,仅改变拉伸倍率,用拉幅法进行制膜。以MD方向拉伸倍率为2倍,TD方向为6倍进行拉伸。所得薄膜的维卡软化温度为128℃,所得薄膜的平均厚度为22μm。使用该薄膜,对一个面进行放电加工,使作为表面润湿指数的接触角为33度,与实施例9进行相同后处理,得到聚苯乙烯类树脂薄膜(PS-16)。该PS-8薄膜是在MD方向上用手难以撕开,而在TD方向却是开口性良好的薄膜。然后,与实施例9相同地进行层合,得到叠层薄膜(PS-16/PE-1/AL-1/PE-1’),和实施例9相同地制袋,进行评价。这些袋子外观良好,从热封线的任意位置,以及未热封侧,都能沿大致垂直于各侧边的方向容易地用手撕开。实验条件和评价结果集中示于表2。还有,本实验的撕开性在TD方向上用手能较好地撕开,其直线性良好,而在薄膜的MD方向上难以开口。表2的结果是考虑该开口性的不同方向性,进行评价的。
实施例17用与实施例12相同的薄膜(PS-17),使铝箔厚为40μm(AL-17),与实施例9相同地进行层合,得到叠层薄膜(PS-17/PE-1/AL-17/PE-1’),与实施例9相同地制袋,进行评价。这些袋子外观良好,从热封线的任意位置,以及未热封侧,都能沿大致垂直于各侧边的方向容易地用手撕开。实验条件和评价结果集中示于表2。
实施例18使用与实施例12相同的薄膜(PS-18),改变作为热封层的外层聚乙烯(宇部兴产社制,ユメリツト(注册商标)015AN)的树脂和厚度,在300℃温度下进行挤出,厚度为55μm(PE-18)。与实施例9相同地进行层合,得到叠层薄膜(PS-18/PE-1/AL-1/PE-18),与实施例9相同地制袋,进行评价。这些袋子外观良好,从热封线的任意位置,以及未热封侧,都能沿大致垂直于各侧边的方向容易地用手撕开。实验条件和评价结果集中示于表2。
比较例6使用赛璐玢(二村化学社制,太閤(注册商标)PF-3,21μm厚)作为基材薄膜。将其用与实施例9相同的方法,通过多层层合加工成叠层薄膜(CE-5/PE-1/AL-1/PE-1’)。进而用相同的方法,进行3边封袋、4边封袋的制作。制成的袋产品的品质良好,但是撕开性不好,特别是从热封以外的部分用手撕开,如果不用力,就几乎不能打开。另外,在一部分试样中,即使从热封边侧开封,开封时也不能笔直地打开,撕裂面弯曲,有时内装物洒落。结果集中示于表3。
比较例7作为聚苯乙烯薄膜,使用旭化成ライフ&リビング社制的25μm厚的OPS薄膜(注册商标)GM25(结晶度0%)。将其用与实施例9相同的方法,通过多层层合加工成叠层薄膜。使用该薄膜,对一个面进行放电加工,使作为表面润湿指数的接触角为33度,与实施例9进行相同的后处理,得到聚苯乙烯类树脂薄膜(GPS-6)。然后,和实施例9相同地进行层合,得到叠层薄膜(GPS-6/PE-1/AL-1/PE-1’),和实施例9相同地制袋,进行评价。进一步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制作3边封袋、4边封袋。但是,尽管完成了制袋产品,但发现一部分收缩,袋子品质不好。且好不容易从薄膜侧撕开了,但撕开性却都不好。结果集中示于表3。
比较例8作为聚苯乙烯薄膜,使用大石产业社制的30μm厚的セロマ一(注册商标)HA30CPS薄膜GK(结晶度0%)。使用该薄膜,对该薄膜的一个面进行放电加工,使作为表面润湿指数的接触角为33度,进行与实施例9相同的后处理,得到聚苯乙烯类树脂薄膜(CPS-7)。然后,用和实施例9相同的方法进行层合,得到叠层薄膜(CPS-7/PE-1/AL-1/PE-1’),和实施例9相同地制袋,进行评价。多层层合出现薄膜收缩,不能得到良好品质的叠层薄膜。另外,尽管用品质不好的叠层薄膜进行了制袋,但都不能得到良好的袋子。还有,在通过制袋机时,由于薄膜收缩,结果设备中途停止。撕开性几乎是不能评价的状态,即使勉强评价,也不能评价成容易撕开的袋子。结果集中示于表3。
比较例9作为聚苯乙烯薄膜,使用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树脂(结晶度0%),制膜条件如表3所示。所得薄膜的维卡软化温度为107℃,所得薄膜的平均厚度为22μm。使用该薄膜,对一个面进行放电加工,使作为表面润湿指数的接触角为33度,进行与实施例9相同方法的后处理,得到聚苯乙烯类树脂薄膜(PS-H4)。然后,与实施例9相同地进行层合,得到叠层薄膜(PS-H4/PE-1/AL-1/PE-1’),和实施例9相同地制袋,进行评价。然而,尽管完成了制袋产品,但发现一部分收缩,产品品质不好。另外,尽管好不容易撕开薄膜,但撕开性却都不好。实验条件和评价结果集中示于表3。
比较例10使用东洋纺绩社制聚脂薄膜、TF110(商品名)的16μm薄膜(结晶度0%)用作表面使用的树脂薄膜,对该薄膜的一个面进行放电加工,使作为表面润湿指数的接触角为33度,和实施例9相同地进行后处理,得到聚脂树脂薄膜(PET-9)。然后,和实施例9相同地进行层合,得到叠层薄膜(PET-9/PE-1/AL-1/PE-1’),和实施例9相同地制袋,进行评价。虽然制成的袋产品的品质良好,可是撕开性不好。特别是从热封以外的部分用手撕开,如果不用相当大的力,就几乎不能撕开。另外,在一部分试样中,即使从热封边侧开封,开封时也不能笔直地打开,撕裂面弯曲,有时内装物洒落。结果集中示于表3。


(注)表中的单位维卡软化温度℃,薄膜的厚度μm,HAZE%各成型温度℃ORSMPa热收缩率%(注)在表中,制袋加工制品是指用热封机加工的情况。
机械加工制品是指用分包机SHARTY加工的情况。


(注)表中的单位维卡软化温度℃,薄膜的厚度μm,各成型温度℃氧气阻隔性cc/m2·天·atm水蒸气阻隔性cc/m2·天ORSMPa热收缩率%(注)在表中,制袋加工制品是指用热封机加工的情况。
机械加工制品是指用制袋机加工的情况。


表中单位和条件与表2相同工业上的可利用性本发明可以在易开封袋领域理想使用。
权利要求
1.一种袋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袋子由含有非晶态聚苯乙烯类共聚树脂、维卡软化温度为110~155℃的双轴拉伸聚苯乙烯薄膜和聚乙烯薄膜的叠层薄膜形成,袋子的外侧设有双轴拉伸聚苯乙烯薄膜,袋子的内侧设有聚乙烯薄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袋子,其特征在于,在双轴拉伸聚苯乙烯薄膜和聚乙烯薄膜之间设有铝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袋子,其特征在于,双轴拉伸聚苯乙烯薄膜的热收缩应力为300KPa~6000KPa。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袋子,其特征在于,非晶态聚苯乙烯类共聚树脂是由选自苯乙烯-丙烯酸共聚树脂、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树脂、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树脂、和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共聚树脂中的至少一种形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袋子,其特征在于,双轴拉伸聚苯乙烯薄膜含有0.5~35wt%的选自高抗冲聚苯乙烯、苯乙烯-共轭二烯类共聚物、以及苯乙烯-脂肪族羧酸类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的聚苯乙烯类共聚弹性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袋子,其特征在于,叠层薄膜的浊度为70%以下。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袋子,其特征在于,聚苯乙烯薄膜含有防静电剂。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袋子,其特征在于,叠层薄膜仅由双轴拉伸聚苯乙烯薄膜和与其接合的聚乙烯薄膜形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袋子,其特征在于,双轴拉伸聚苯乙烯薄膜和聚乙烯薄膜用粘结剂接合。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开封,且与开封方向同向直线开封,能够将内装物确实更简便地取出的袋子。另外,通过使内层附有铝箔,防湿效果优异,提高了内装物的保存稳定性。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袋子,其特征是,袋子由含有非晶态聚苯乙烯类共聚树脂、维卡软化温度为110℃~155℃的双轴拉伸聚苯乙烯薄膜和聚乙烯薄膜的叠层薄膜形成,袋子的外侧面设有双轴拉伸聚苯乙烯薄膜,袋子的内侧设有聚乙烯薄膜。另外,本发明的袋子的特征还在于,通过使内层附有铝箔,防湿效果优异,提高了内装物的保存稳定性。
文档编号B32B27/32GK101052569SQ200580037389
公开日2007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27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1日
发明者加藤一史, 水足祐二 申请人:旭化成化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