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纸尾与纸幅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1080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纸尾与纸幅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造纸行业用的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纸尾与纸幅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造纸生产过程中常使用无绳引纸装置实现纸幅3的传递,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 纸幅3沿着烘缸1表面向前移动,烘缸1 一侧设有刮刀2,在无绳引纸后期,切开的纸幅3和纸尾4容易“藕断丝连”,而因为纸尾4比较小,无法受自身重力作用与纸幅3断开,易被纸幅3带着向后运行,纸尾4跟随纸幅3向后运行有以下弊端纸尾4易贴在纸幅3的边缘, 造成烂边,导致断纸,引纸失败;纸尾4随纸幅3向后运行时易缠到烘缸1等设备上,导致断纸,引纸失败。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技术方案的不足,提供能够在无绳引纸后期将纸尾与纸幅彻底分离,提高引纸成功率的一种纸尾与纸幅分离装置。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纸尾与纸幅分离装置,包括烘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烘缸上附有纸幅,所述烘缸一侧设有刮刀,所述刮刀与纸幅之间设有吹风装置。以下是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吹风装置包括吹风管,所述吹风管连通有软管,所述软管上设有阀门,所述吹风管上倾斜设有吹风口。所述吹风管位于纸幅的下方。所述吹风口与纸幅前进方向的夹角为20° 30°。工作时,阀门开启,压缩空气由软管通入,吹风管开始吹风,在纸幅下方形成负压, 切下的纸尾在负压吸附作用下与纸幅分离,然后纸尾受重力作用向下进入损纸池,提高了引纸成功率。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上述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传统工作过程中的纸尾与纸幅分离时的状态图;附图2为附图1的左视图;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纸尾与纸幅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附图3的左视图。图中1-烘缸;2-刮刀;3-纸幅;4-纸尾;5-吹风管;6-阀门;7_软管;8_吹风口 ; 9-烘缸传动侧;吹风口与纸幅前进方向的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附图3和附图4所示,一种纸尾与纸幅分离装置,包括烘缸1,所述烘缸 1上附有纸幅3,所述烘缸1 一侧设有刮刀2,所述刮刀2与纸幅3之间设有吹风装置,所述吹风装置包括吹风管5,所述吹风管5连通有软管7,所述软管7上设有阀门6,所述吹风管 5上倾斜设有吹风口 8,所述吹风口 8与纸幅前进方向的夹角a为20° 30°,所述阀门6 可以为手动阀也可以为电动阀,所述吹风管5位于纸幅3的下方,所述吹风管5由烘缸传动侧9处深入到纸幅3内部20-30cm。工作时,阀门6开启,压缩空气由软管7通入,吹风管5开始吹风,在纸幅3下方形成负压,切下的纸尾4在负压吸附作用下与纸幅3分离,然后纸尾4受重力作用向下进入损纸池,提高了引纸成功率。
权利要求1.一种纸尾与纸幅分离装置,包括烘缸(1),所述烘缸(1)上附有纸幅(3),所述烘缸 (1)的一侧设有刮刀O),其特征在于所述刮刀(2)与纸幅(3)之间设有吹风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所述纸尾与纸幅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吹风装置包括吹风管(5),所述吹风管(5)连通有软管(7),所述软管(7)上设有阀门(6),所述吹风管 (5)上倾斜设有吹风口(8)。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所述纸尾与纸幅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吹风管(5) 位于纸幅(3)的下方。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所述纸尾与纸幅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吹风口与纸幅前进方向的夹角(a)为20° 3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纸尾与纸幅分离装置,包括烘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烘缸上附有纸幅,所述烘缸一侧设有刮刀,所述刮刀与纸幅之间设有吹风装置,所述吹风装置包括吹风管,所述吹风管连通有软管,所述软管上设有阀门,所述吹风管上倾斜设有吹风口,工作时,阀门开启,压缩空气由软管通入,吹风管开始吹风,在纸幅下方形成负压,切下的纸尾在负压吸附作用下与纸幅分离,然后纸尾受重力作用向下进入损纸池,提高了引纸成功率。
文档编号D21F7/00GK201942945SQ20102063726
公开日2011年8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1日
发明者张延军, 赵永, 辛晓勇, 陈洪国 申请人:山东晨鸣纸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