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折纸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6793阅读:11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快速折纸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纸张折叠机械,尤其涉及一种快速折纸机。
背景技术
目前,祭神或是祭祖所用的烧纸,均采用将纸张折叠后再冲出铜钱孔的办法,折叠纸张时一般为人工折叠,其缺点是折叠效率低,且人工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折纸方便的快速折纸机。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快速折纸机,包括金属壳体、送纸板及担纸板,所述金属壳体内设有机架、第一压纸胶辊、第二压纸胶辊、第一传送齿轮及第二传送齿轮,所述第一压纸胶辊与第二压纸胶辊设在所述机架的内侧,且在横向上相互平行,且不连接;所述第一传送齿轮及第二传送齿轮设在所述机架的外侧的其中一侧;所述第一压纸胶辊与第二压纸胶辊的内部均设有中轴,所述其中一个中轴依次穿过所述机架及所述第一传送齿轮,并与所述第一传送齿轮相连接,所述另一个中轴依次穿过所述机架及所述第二传送齿轮,并与所述第二传送齿轮相连接;所述第一传送齿轮及第二传送齿轮在纵向方向上齿合连接;所述送纸板位于所述机架的一侧,且与所述机架相连接;所述担纸板位于所述机架的另一侧,且与所述机架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快速折纸机不但操作简单,而且折纸方便,折纸速度快。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机架由两个侧面支撑板和两个加固板条组成,其中一个侧面支撑板通过所述压纸胶辊上的中轴与另一个侧面支撑板相连接;所述两个加固板条分别位于所述压纸胶辊的两侧,且其中一端与所述其中一个侧面支撑板相连接,另一端与另一个侧面支撑板相连接;所述送纸板与其中一个加固板条相连接,所述担纸板与其中另一个加固板条相连接。进一步,所述两个侧面支撑板上均设有与所述中轴形状相配适的轴承,所述轴承与所述中轴相连接。进一步,所述金属壳体内还设有感应器固位孔,所述感应器固位孔与所述加固板条相连接,所述加固板条与所述担纸板相连接。进一步,所述感应器固位孔内设有计数感应器。进一步,所述金属壳体内还设有电机及电机齿轮,所述电机位于所述第二压纸胶辊的一侧,所述电机齿轮位于所述第二传送齿轮的一侧,且所述电机通过所述电机齿轮与所述第二传送齿轮相连接。进一步,所述快速折纸机还包括电控装置及储纸箱,所述电控装置位于所述金属壳体的顶端,且与所述金属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储纸箱位于所述金属壳体的底端,且与所述金属壳体活动连接。进一步,所述储纸箱包括侧板及托纸底板,所述侧板通过合页轴与所述金属壳体活动连接,所述托纸底板与所述侧板固定连接。

图I为本实用新型快速折纸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左视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I、金属壳体,2、电控装置,3、送纸板,4、储纸箱,4-1、侧板,4-2、托纸底板,5、电机,
6、电机齿轮,7、机架,7-1、侧面支撑板,7-2、加固板条,7-1-1、轴承,8-1、第一压纸胶辊,8-2、第二压纸胶棍,8-3、中轴,9、合页轴,10、担纸板,11-1、第一传送齿轮,11_2、第二传送齿轮,12、感应器固位孔,12-1、计数感应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一种快速折纸机,如图I、图2所示,包括金属壳体I、送纸板3及担纸板10,所述金属壳体I内设有机架7、第一压纸胶辊8-1、第二压纸胶辊8-2、第一传送齿轮11-1及第二传送齿轮11-2,所述第一压纸胶辊8-1与第二压纸胶辊8-2设在所述机架7的内侧,且在横向上相互平行,且不连接;所述第一传送齿轮11-1及第二传送齿轮11-2设在所述机架7的外侧的其中一侧;所述第一压纸胶辊8-1与第二压纸胶辊8-2的内部均设有中轴8-3,所述其中一个中轴8-3依次穿过所述机架7及所述第一传送齿轮11-1,并与所述第一传送齿轮11-1相连接,所述另一个中轴8-3依次穿过所述机架7及所述第二传送齿轮11-2,并与所述第二传送齿轮11-2相连接;所述第一传送齿轮11-1及第二传送齿轮11-2在纵向方向上齿合连接;所述送纸板3位于所述机架7的一侧,且与所述机架7相连接;所述担纸板10位于所述机架7的另一侧,且与所述机架7相连接。所述机架7由两个侧面支撑板7-1和两个加固板条7-2组成,其中一个侧面支撑板7-1通过所述中轴8-3与另一个侧面支撑板7-1相连接;所述两个加固板条7-2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压纸胶辊8-1的两侧,且其中一端与所述其中一个侧面支撑板7-1相连接,另一端与另一个侧面支撑板7-1相连接;所述送纸板3与其中一个加固板条7-2相连接,所述担纸板10与其中另一个加固板条7-2相连接。所述两个侧面支撑板7-1上均设有与所述中轴8-3形状相配适的轴承7-1-1,所述轴承7-1-1与所述中轴8-3相连接。所述金属壳体I内还设有感应器固位孔12,所述感应器固位孔12与所述加固板条7-2相连接,所述加固板条7-2与所述担纸板10相连接。所述感应器固位孔内12设有计数感应器12-1。所述金属壳体I内还设有电机5及电机齿轮6,所述电机5位于所述第二压纸胶棍8-2的一侧,所述电机齿轮6位于所述第二传送齿轮11-2的一侧,且所述电机5通过所述电机齿轮6与所述第二传送齿轮11-2相连接。[0024]所述快速折纸机还包括电控装置2及储纸箱4,所述电控装置2位于所述金属壳体I的顶端,且与所述金属壳体I固定连接;所述储纸箱4位于所述金属壳体I的底端,且与所述金属壳体I活动连接。所述储纸箱4包括侧板4-1及托纸底板4-2,所述侧板4-1通过合页轴9与所述金属壳体I活动连接,所述托纸底板4-2与所述侧板4-1固定连接。送纸板3也可设置为可折叠式送纸板,此种送纸板3可以实现将纸连续折叠两次的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 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快速折纸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壳体(I)、送纸板(3)及担纸板(10),所述金属壳体(I)内设有机架(7)、第一压纸胶辊(8-1)、第二压纸胶辊(8-2)、第一传送齿轮(11-1)及第二传送齿轮(11-2),所述第一压纸胶辊(8-1)与第二压纸胶辊(8-2)设在所述机架(7)的内侧,且在横向上相互平行,且不连接;所述第一传送齿轮(11-1)及第二传送齿轮(11-2)设在所述机架(7)的外侧的其中一侧;所述第一压纸胶辊(8-1)与第二压纸胶辊(8-2)的内部均设有中轴(8-3),所述其中一个中轴(8-3)依次穿过所述机架(7)及所述第一传送齿轮(11-1),并与所述第一传送齿轮(11-1)相连接,所述另一个中轴(8-3)依次穿过所述机架(7 )及所述第二传送齿轮(11-2),并与所述第二传送齿轮(11-2)相连接;所述第一传送齿轮(11-1)及第二传送齿轮(11-2)在纵向方向上齿合连接;所述送纸板(3)位于所述机架(7)的一侧,且与所述机架(7)相连接;所述担纸板(10)位于所述机架(7)的另一侦牝且与所述机架(7)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快速折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7)由两个侧面支撑板(7-1)和两个加固板条(7-2)组成,其中一个侧面支撑板(7-1)通过所述中轴(8-3)与另一个侧面支撑板(7-1)相连接;所述两个加固板条(7-2)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压纸胶辊(8-1)的两侧,且其中一端与所述其中一个侧面支撑板(7-1)相连接,另一端与另一个侧面支撑板(7-1)相连接;所述送纸板(3)与其中一个加固板条(7-2)相连接,所述担纸板(10)与其中另一个加固板条(7-2 )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折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侧面支撑板(7-1)上均设有与所述中轴(8-3)形状相配适的轴承(7-1-1),所述轴承(7-1-1)与所述中轴(8-3)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折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I)内还设有感应器固位孔(12),所述感应器固位孔(12)与所述加固板条(7-2)相连接,所述加固板条(7-2)与所述担纸板(10)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快速折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器固位孔内(12)设有计数感应器(12-1)。
6.根据权利要求I至5任一项所述的快速折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I)内还设有电机(5 )及电机齿轮(6 ),所述电机(5 )位于所述第二压纸胶辊(8-2 )的一侧,所述电机齿轮(6 )位于所述第二传送齿轮(11-2 )的一侧,且所述电机(5 )通过所述电机齿轮(6 )与所述第二传送齿轮(11-2)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I至5任一项所述的快速折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快速折纸机还包括电控装置(2)及储纸箱(4),所述电控装置(2)位于所述金属壳体(I)的顶端,且与所述金属壳体(I)固定连接;所述储纸箱(4)位于所述金属壳体(I)的底端,且与所述金属壳体(I)活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快速折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纸箱(4)包括侧板(4-1)及托纸底板(4-2 ),所述侧板(4-1)通过合页轴(9 )与所述金属壳体(I)活动连接,所述托纸底板(4-2)与所述侧板(4-1)固定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快速折纸机,包括金属壳体(1)、送纸板(3)及担纸板(10),所述金属壳体(1)内设有机架(7)、第一压纸胶辊(8-1)、第二压纸胶辊(8-2)、第一传送齿轮(11-1)及第二传送齿轮(11-2)。本实用新型快速折纸机不但操作简单,而且折纸方便,折纸速度快。
文档编号B31F1/00GK202573127SQ20122023478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3日
发明者李敬彬, 张明辉 申请人:李敬彬, 张明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