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自动纸袋压痕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448492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半自动纸袋压痕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半自动纸袋压痕机,包括上设水平运输轨道的机架,机架顺次布置有前压痕装置、侧板装置、分翼压痕装置,其中前压痕装置包括前上压痕轮和前下压痕轮,侧板装置设有露出缝,分翼压痕装置包括上下布置的后上压痕轮组和后下压痕轮组,前压痕装置、侧板装置、分翼压痕装置均各有两副,对称布置在机架左右两边。水平运输轨道让纸袋筒往前输送,前压痕装置在纸袋筒上压出封边基础线,纸袋筒继续前进并从露出缝中将封边基础线之外的两头露出,由工人完成纸袋筒的撑开压扁动作,之后分翼压痕装置压出上下的分翼线,工人再折叠出纸袋压痕成品。本实用新型减轻了人力劳动负担,节省了生产成本,适用于中小批量的纸袋压痕加工。
【专利说明】—种半自动纸袋压痕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纸质包装袋加工机械,特别是一种用于纸袋筒压痕工序中的压痕机。
【背景技术】
[0002]参照图1,较大的纸质包装袋(如混凝土包装袋)的压痕工序过程是这样的,首先制作出如图1的步骤A所示的纸袋筒,它是平放的,压得扁平,左右两边开口 ;然后压出步骤B所示的两条虚线压痕作为封边基础线,并按照空心箭头所示方向将两边开口撑开,折成如步骤C所示的形状,使纸袋筒的左右两边形成一副临时竖纸板;之后,再在每个所述临时竖纸板的上下位置都压出如步骤D所示的两条水平虚线作为分翼线,从而将临时竖纸板划分出上翼、中翼和下翼三部分,然后如步骤D所示那样,将上翼和下翼均往中翼方向折叠,最后折成如步骤E所示的纸袋压痕成品。所述纸袋压痕成品可以送往后续的如涂胶、撑袋等工序环节中。
[0003]目前的纸袋压痕工作,几乎全部都由人手完成,亦即图1的步骤A至步骤E均为人工翻折、人工压痕,生产效率低下,并不足以满足中等批量的纸袋生产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半自动纸袋压痕机,它能够机械化地完成纸袋压痕工序中的绝大多数动作。
[000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0006]一种半自动纸袋压痕机,包括上设水平运输轨道的机架,以水平运输轨道的前进方向为正前方,在机架上,按照自后往前的顺序依次布置有:
[0007]前压痕装置,其包括前上压痕轮和前下压痕轮,前上压痕轮和前下压痕轮的轮轴均水平,且前上压痕轮和前下压痕轮的轮边相靠;
[0008]侧板装置,其竖立设置,中间开有水平的露出缝;
[0009]分翼压痕装置,其包括分别上下布置的后上压痕轮组和后下压痕轮组,后上压痕轮组和后下压痕轮组各自均包括两个轮轴都是竖直的、且两轮的轮边相靠的压痕轮;
[0010]所述前压痕装置、侧板装置和分翼压痕装置均各有两副,对称布置在机架的左右两边。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平运输轨道包括多个轮轴水平的下滚轮以及设在下滚轮上方、与之配合来将待加工的纸袋压住的弹性压紧装置。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压紧装置包括水平的上滚轮轴,上滚轮轴的中部套接有可相对于上滚轮轴转动的上滚轮,上滚轮轴由与机架连接的、位于上滚轮轴两端的两个导轨板限制自身转动以及上下行程,上滚轮轴与弹性部件联接,使自身保持向下运动的趋势。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滚轮轴的两端均为方头,导轨板上开设有与对应的方头配合的腰形槽,从而限制上滚轮轴的转动以及上下行程。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轨板设有盲孔,所述弹性部件为弹簧,其竖直放置在导轨板的盲孔内,上端固定,下端与上滚轮轴的方头接触。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前压痕装置的前上压痕轮和前下压痕轮之间的轴距可调。
[00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机架上设有前上压痕动力输出轴,前上压痕轮的轮轴端部与前上压痕动力输出轴通过万向节联接;前下压痕轮高度固定,前上压痕轮的高度可调。
[00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后上压痕轮组和后下压痕轮组分别跟上滑架和下滑架联接,支架上设有竖直的调节螺杆,调节螺杆具有上螺纹段以及旋向与上螺纹段相反的下螺纹段,上滑架和下滑架分别与上螺纹段和下螺纹段螺纹连接,上滑架和下滑架均被止转机构限制转动。
[00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侧板装置与分翼压痕装置之间,还设有与支架联接的预压平装置,所述预压平装置包括靠近侧板装置的、轮轴竖直设置的压平轮;预压平装置具有两个,对称布置在机架的左右两边。
[00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水平运输轨道可以让左右开边的纸袋筒持续往前输送,通过前压痕装置时,前上压痕轮与前下压痕轮配合在纸袋筒上压出两边线作为封边基础线;纸袋筒继续前进并从侧板装置的露出缝中将封边基础线之外的两头露出,工人手动将纸袋筒撑开、压扁,做成临时竖纸板;之后分翼压痕装置的后上压痕轮组和后下压痕轮组分别压出上下的分翼线,工人再根据分翼线进行折叠,即可完成纸袋压痕成品。本实用新型减轻了人力劳动负担,节省了生产成本,且制作轻松便利,适用于中小批量的纸袋压痕加工。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0021]图1是纸袋压痕成品的制作过程示意图;
[002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机轴测示意图;
[0023]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弹性压紧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0024]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前压痕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5]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分翼压痕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发明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0027]参照图2?图5,一种半自动纸袋压痕机,包括上设水平运输轨道的机架,以水平运输轨道的前进方向为正前方,在机架上,按照自后往前的顺序依次布置有:
[0028]前压痕装置,其包括前上压痕轮11和前下压痕轮12,前上压痕轮11和前下压痕轮12的轮轴均水平,且前上压痕轮11和前下压痕轮12的轮边相靠;
[0029]侧板装置2,其竖立设置,中间开有水平的露出缝;
[0030]分翼压痕装置,其包括分别上下布置的后上压痕轮组31和后下压痕轮组32,后上压痕轮组31和后下压痕轮组32各自均包括两个轮轴都是竖直的、且两轮的轮边相靠的压痕轮;
[0031]所述前压痕装置、侧板装置2和分翼压痕装置均各有两副,对称布置在机架的左右两边。
[0032]为了让纸袋传送动作更加直接、单元衔接更加合理紧密,本实用新型令整机各单元装置作直线排布,侧板装置2的露出缝与对应的前上压痕轮11和前下压痕轮12的相靠轮边公切线齐平,这样便于纸袋筒经过前压痕之后就可直接输入到侧板装置2中进行撑开边口的动作,省却一些翻转、调位等机构。
[0033]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水平运输轨道包括多个轮轴水平的下滚轮以及设在下滚轮上方、与之配合来将待加工的纸袋压住的弹性压紧装置。因为纸袋的厚度是有差异的,为了保证本实用新型的通用性和适配性,特别设置弹性压紧装置与下滚轮来配合压住纸袋传送,这样即使纸袋的厚度有变化,也能避免卡纸现象。
[0034]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弹性压紧装置包括水平的上滚轮轴41,上滚轮轴41的中部套接有可相对于上滚轮轴41转动的上滚轮42,上滚轮轴41由与机架连接的、位于上滚轮轴41两端的两个导轨板43限制自身转动以及上下行程,上滚轮轴41与弹性部件联接,使自身保持向下运动的趋势。当然,为了令上滚轮轴41与上滚轮42之间能够顺畅转动,应当设置轴承作支承。
[0035]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上滚轮轴41的两端均为方头,导轨板43上开设有与对应的方头配合的腰形槽,从而限制上滚轮轴41的转动以及上下行程。因为端部为方头而不是圆头,故被腰形槽夹住之后,上滚轮轴41就不可绕自身转轴而转动了。腰形槽可通过设置具有上下定位块的导向轨道等机构来代替。
[0036]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导轨板43设有盲孔,所述弹性部件为弹簧44,其竖直放置在导轨板43的盲孔内,上端固定,下端与上滚轮轴41的方头接触。弹簧44给上滚轮轴41提供持续的向下的弹性预紧力,这样,当上滚轮42遇到向上的顶力(例如纸袋筒厚度发生变化)时,上滚轮42将向上移动来自动调整高度。
[0037]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前压痕装置的前上压痕轮11和前下压痕轮12之间的轴距可调。此要求亦是为了调节压痕线的深浅。
[0038]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机架上设有前上压痕动力输出轴,前上压痕轮11的轮轴端部与前上压痕动力输出轴通过万向节联接;前下压痕轮12高度固定,前上压痕轮11的高度可调。此处的高度可调的实现手段有多种,比如安排一高度调节螺钉13,让前上压痕轮11的转轴的外轴套与一只具有上下移动的自由度的、设有竖直螺纹孔的连接座联接,高度调节螺钉13与连接座的螺纹孔旋接,这样通过拧动高度调节螺钉13即可调节前上压痕轮11的高度;或者设置其他任何能够抬高和降低前上压痕轮11轮轴的机械来控制高度。
[0039]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后上压痕轮组31和后下压痕轮组32分别跟上滑架和下滑架联接,支架上设有竖直的调节螺杆33,调节螺杆33具有上螺纹段以及旋向与上螺纹段相反的下螺纹段,上滑架和下滑架分别与上螺纹段和下螺纹段螺纹连接,上滑架和下滑架均被止转机构限制转动。由于上螺纹段与下螺纹段的螺纹旋向相反,故只需旋转调节螺杆33,即可加大或缩小竖直方向上的后上压痕轮组31和后下压痕轮组32的间距,便于满足不同的分翼线的位置要求。
[0040]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侧板装置2与分翼压痕装置之间,还设有与支架联接的预压平装置5,所述预压平装置5包括靠近侧板装置2的、轮轴竖直设置的压平轮;预压平装置5具有两个,对称布置在机架的左右两边。参照图1,由于步骤B和步骤C之间的动作主要是依靠人手操作来撑开边口,故此时斜向的压痕还不够深入,较难保证后续的分翼线能够压准位置,故本实用新型还设置了预压平装置5。边口撑开之后,临时竖纸板的雏形经过压平轮与侧板装置2之间的空隙,即可被压平、抚顺,便于分翼压痕装置进行后续的分翼线压制。
[004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是:在水平运输轨道的上滚轮、下滚轮的持续转动牵引下,一个个扁平的纸袋筒持续进入机器;纸袋筒的左右两边先是通过前上压痕轮11和前下压痕轮12的轮间,被两轮压出封边基础线,然后继续前进,从侧板装置2的露出缝中露出两头,由工人手动将两袋口边撑开;预压平装置5将纸袋两头压平,成为竖直的临时竖纸板;纸袋筒再继续前进,临时竖纸板的上部分与下部分分别通过后上压痕轮组31和后下压痕轮组32这两个压痕轮组各自的压痕轮轮间,压制出上下的分翼线;之后工人再手动将上下翼折叠,做出纸袋压痕成品
[0042]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半自动纸袋压痕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设水平运输轨道的机架,以水平运输轨道的前进方向为正前方,在机架上,按照自后往前的顺序依次布置有: 前压痕装置,其包括前上压痕轮(11)和前下压痕轮(12 ),前上压痕轮(11)和前下压痕轮(12)的轮轴均水平,且前上压痕轮(11)和前下压痕轮(12)的轮边相靠; 侧板装置(2),其竖立设置,中间开有水平的露出缝; 分翼压痕装置,其包括分别上下布置的后上压痕轮组(31)和后下压痕轮组(32),后上压痕轮组(31)和后下压痕轮组(32)各自均包括两个轮轴都是竖直的、且两轮的轮边相靠的压痕轮; 所述前压痕装置、侧板装置(2 )和分翼压痕装置均各有两副,对称布置在机架的左右两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自动纸袋压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运输轨道包括多个轮轴水平的下滚轮以及设在下滚轮上方、与之配合来将待加工的纸袋压住的弹性压紧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自动纸袋压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压紧装置包括水平的上滚轮轴(41 ),上滚轮轴(41)的中部套接有可相对于上滚轮轴(41)转动的上滚轮(42),上滚轮轴(41)由与机架连接的、位于上滚轮轴(41)两端的两个导轨板(43)限制自身转动以及上下行程,上滚轮轴(41)与弹性部件联接,使自身保持向下运动的趋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自动纸袋压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滚轮轴(41)的两端均为方头,导轨板(43)上开设有与对应的方头配合的腰形槽,从而限制上滚轮轴(41)的转动以及上下行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半自动纸袋压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板(43)设有盲孔,所述弹性部件为弹簧(44),其竖直放置在导轨板(43)的盲孔内,上端固定,下端与上滚轮轴(41)的方头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自动纸袋压痕机,其特征在于:前压痕装置的前上压痕轮(11)和前下压痕轮(12)之间的轴距可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半自动纸袋压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设有前上压痕动力输出轴,前上压痕轮(11)的轮轴端部与前上压痕动力输出轴通过万向节联接;前下压痕轮(12)高度固定,前上压痕轮(11)的高度可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自动纸袋压痕机,其特征在于:后上压痕轮组(31)和后下压痕轮组(32)分别跟上滑架和下滑架联接,支架上设有竖直的调节螺杆(33),调节螺杆(33)具有上螺纹段以及旋向与上螺纹段相反的下螺纹段,上滑架和下滑架分别与上螺纹段和下螺纹段螺纹连接,上滑架和下滑架均被止转机构限制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自动纸袋压痕机,其特征在于:在侧板装置(2)与分翼压痕装置之间,还设有与支架联接的预压平装置(5 ),所述预压平装置(5 )包括靠近侧板装置(2)的、轮轴竖直设置的压平轮;预压平装置(5)具有两个,对称布置在机架的左右两边。
【文档编号】B31B1/25GK203391379SQ201320327474
【公开日】2014年1月15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7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7日
【发明者】司徒达肯 申请人:司徒达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