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纸盖圈压扁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40997阅读:796来源:国知局
一种纸盖圈压扁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杯盖成型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纸盖圈压扁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速食文化也随之大行其道。速食文化的基础在于方便、卫生、易携带的食品盒、饮料杯和一次性餐具。常见的饮料杯一般为一次性的纸杯和塑料杯,其主要作为在日常餐饮中的饮料承装使用。而包装领域中杯具大多具有包装杯盖,常见的杯盖一般需要经过冲裁、粘接、定型、冲孔等加工环节,且加工环节多为半自动半人工干预,其加工环节流转较长、工序复杂、效率较低,且加工过程中的交叉污染风险严重,很难满足食品、药品等等包装的需求。现有杯盖成型机结构和功能较为简单,不能加工可堆叠杯盖,成型后的杯盖粘接牢固度和美观度较差。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加工灵活、高效稳定的纸盖圈压扁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纸盖圈压扁机构,包括机架和装载纸盖的工位,所述机架上端设有驱动气缸,驱动气缸竖直设于工位的上方,且驱动气缸的输出轴上设有可水平转动的内压轮;所述内压轮的一侧设有传动轴,传动轴横向可活动地穿设于机架上,且传动轴的里端上设有可水平转动的外压轮;所述机架上设有往复驱动装置和轮辐驱动装置,往复驱动装置与传动轴外端传动连接,轮辐驱动装置与外压轮传动连接。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内压轮的直径与纸盖端口的内径匹配,内压轮的外缘上设有咬齿纹。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外压轮的外缘上设有咬齿纹。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机架上端设有支架,支架的远端设于工位的上方,且驱动气缸固定设置在支架的远端上,内压轮可上下活动地设于支架和工位之间,且内压轮与驱动气缸的输出轴铰接。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往复驱动装置包括主轴、传动杆、联动杆、变向转臂和悬挂架,悬挂架的一端与机架固定连接,变向转臂的转动中心与悬挂架的另一端铰接,变向转臂的竖直端与传动轴外端铰接;所述主轴上设有凸轮,传动杆竖直设置且其下端与凸轮配合连接,传动杆的上端与联动杆下端铰接,联动杆的上端与变向转臂的横向端铰接。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轮辐驱动装置包括固定架、联动轴、传动轮和驱动轴,固定架设于机架的一侧且与其固定连接,所述联动轴竖直穿设于固定架上,传动轮水平设置且与联动轴的上端固定连接,传动轮与外压轮传动连接;所述驱动轴设于固定架的下方且驱动轴上端设有联动轮,联动轮与联动轴的下端啮合传动。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传动轴的里端设有U形叉板,U形叉板上竖直穿设有转动轴,所述外压轮穿设于U形叉板的开口内且转动轴穿过外压轮与其一体转动;所述转动轴上设有被动轮,传动轮与被动轮啮合传动。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工位设于加工轮盘上,且加工轮盘的圆周上间隔设有若干工位,联动轮与加工轮盘之间连接有换位动轮;所述内压轮对应设于加工轮盘上的其中一个工位上方。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半成品的杯盖放置在轮盘的工位上依次经过加工工位,内压轮穿入杯盖上口内,外压轮由凸轮驱动向前与内压轮配合滚压杯盖端口,使杯盖上端口定型产生可堆叠形状,压轮外缘的咬齿纹可对杯盖进行单面或双面压纹处理,可有效提高杯盖牢固度和美观性,且配合定型机构加工杯盖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干预度,提高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机架;2、工位;3、驱动气缸;4、内压轮;5、传动轴;6、外压轮;7、咬齿纹;8、支架;9、凸轮;10、传动杆;11、联动杆;12、变向转臂;13、悬挂架;14、固定架;15、联动轴;16、传动轮;17、驱动轴;18、联动轮;19、U形叉板;20、转动轴;21、被动轮;22、换位动轮;23、主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纸盖圈压扁机构,包括机架1和装载纸盖的工位2,所述机架1上端设有驱动气缸3,驱动气缸3竖直设于工位2的上方,且驱动气缸3的输出轴上设有可水平转动的内压轮4;所述内压轮4的一侧设有传动轴5,传动轴5横向可活动地穿设于机架1上,且传动轴5的里端上设有可水平转动的外压轮6;所述机架1上设有往复驱动装置和轮辐驱动装置,往复驱动装置与传动轴5外端传动连接,轮辐驱动装置与外压轮6传动连接;所述往复驱动装置具有分段行程,从而通过传动轴5带动外压轮6实现向前的触发行程、静止的定型行程、向后的复位行程,杯盖的半成品在工位2上放置,驱动气缸3带动内压轮4向下进入杯盖上端口内,于此同时外压轮6在传动轴5的带动下完成触发行程,进而外压轮6的外缘与杯盖上端口外缘抵触,外压轮6与内压轮4分别从内外两侧夹持杯盖且形成传动连接;此时轮辐驱动装置带动外压轮6使内压轮4同步转动,从而对杯盖侧壁挤压定型使其上端口呈收口状的可堆叠结构,所述往复驱动装置的定型行程与杯盖端口的周长、以及轮辐驱动装置的速率配合,从而在外压轮6在定型行程中能够转动经过杯盖的一周。

所述内压轮4的直径与纸盖端口的内径匹配,内压轮4的外缘上设有咬齿纹7,优选的内压轮4外缘通过咬齿纹7使杯盖上端口的内壁产生压纹,咬齿纹7可提高外压轮6与内压轮4配合的挤压定型效果,提高杯盖封口结构的牢固度和美观度。

所述外压轮6的外缘上设有咬齿纹7,优选的外压轮6外缘通过咬齿纹7使杯盖上端口的外壁产生压纹,咬齿纹7可提高外压轮6与内压轮4配合的挤压定型效果,提高杯盖封口结构的牢固度和美观度。

所述机架1上端设有支架8,支架8的远端设于工位2的上方,且驱动气缸3固定设置在支架8的远端上,内压轮4可上下活动地设于支架8和工位2之间,且内压轮4与驱动气缸3的输出轴铰接,所述驱动气缸3与支架8竖直连接且其输出轴穿过支架8与内压轮4的转动中心连接,内压轮4水平旋转且随驱动气缸3的输出轴可上下活动。

所述往复驱动装置包括主轴23、传动杆10、联动杆11、变向转臂12和悬挂架13,悬挂架13的一端与机架1固定连接,变向转臂12的转动中心与悬挂架13的另一端铰接,变向转臂12的竖直端与传动轴5外端铰接;所述主轴23上设有凸轮9,传动杆10竖直设置且其下端与凸轮9配合连接,传动杆10的上端与联动杆11下端铰接,联动杆11的上端与变向转臂12的横向端铰接;主轴23横向设置且电机连接,主轴23上的凸轮9与传动杆10连接,传动杆10、联动杆11、变向转臂12和传动轴5依次传动连接,从而将主轴23的连续旋转运动转化成外压轮6向前的触发行程、静止的定型行程、向后的复位行程,凸轮9的动作转化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且通过更换和调节凸轮9可实现外压轮6的行程时点调节,从而有效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应用范围和生产效率。

所述轮辐驱动装置包括固定架14、联动轴15、传动轮16和驱动轴17,固定架14设于机架1的一侧且与其固定连接,所述联动轴15竖直穿设于固定架14上,传动轮16水平设置且与联动轴15的上端固定连接,传动轮16与外压轮6传动连接;所述驱动轴17设于固定架14的下方且驱动轴17上端设有联动轮18,联动轮18与联动轴15的下端啮合传动;所述驱动轴17为电机驱动,驱动轴17带动上端的传动轮16,传动轮16可通过啮合传动、柔性传动、摩擦传动以带动外压轮6在定型行程转动做功,优选的外压轮6仅在定型行程与传动轮16连接传动,外压轮6在触发行程和复位行程与传动轮16断开连接,从而使外压轮6与传动轮16组成离合配置,可有效降低电机的负载和能耗。

所述传动轴5的里端设有U形叉板19,U形叉板19上竖直穿设有转动轴20,所述外压轮6穿设于U形叉板19的开口内且转动轴20穿过外压轮6与其一体转动;所述转动轴20上设有被动轮21,传动轮16与被动轮21啮合传动;所述外压轮6和被动轮21为一体结构且通过轴承结构安装在转动轴20上,被动轮21与传动轮16啮合传动从而带动外压轮6在定型行程转动。

所述工位2设于加工轮盘上,且加工轮盘的圆周上间隔设有若干工位2,联动轮18与加工轮盘之间连接有换位动轮22;所述内压轮4对应设于加工轮盘上的其中一个工位2上方,所述加工轮盘为供料装置且与往复驱动装置配合为同步配置,外压轮6完成整个行程后加工轮盘同时转过一个工位2,从而配合外压轮6和内压轮4的循环做功周期。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