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落丝小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31634阅读:47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落丝小车,特别是涉及一种纺织用落丝小车。



背景技术:

落丝机是后纺和准备工程中的必备设备之一。目前,市面上的落丝机品种多样,但存在一些问题,一般的落丝机结构比较复杂,不方便移动,所需要的人员多,人工成本高,实用性不强。此外落丝机在落丝时易发生卡丝的问题,落丝工人操作难度加大,且容易造成安全隐患,常发生人员手指划伤等工伤事故。为解决上述问题,特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落丝小车。其目的在于该落丝小车改造装置可以自由的在落丝车间的地面行走,且落丝机的落丝机柱整体呈圆柱形,顶端呈圆锥形,从而减少卡丝机会,操作简单,同时降低了工人的工作强度。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落丝小车,包括落丝小车底座、主杆、把手、若干车轮、余料槽和落丝机,其中主杆,垂直固定在落丝小车底座上方的一侧,把手水平安装在主杆顶部的上方;落丝机包括落丝机底座、落丝机套筒和落丝机柱,落丝机柱通过落丝机底座和落丝机套筒安装在主杆上;落丝机柱整体呈圆柱形,顶端呈圆锥形。本实用新型采用人力推动落丝小车的方式,避免了安全隐患,缩短了丝卷的转运时间,降低了劳动强度和劳动成本,减少了丝卷的转运人数,从而降低了送丝成本。

进一步地,落丝小车底座位于落丝机柱的自由端的正下方设有余料槽,所述余料槽整体呈U型结构,方便清理落丝处理之后的残渣。

进一步地,落丝小车底座上还设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其中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靠近落丝机柱的自由端一侧设置,并且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对称地设置于落丝小车底座的上,进而在小车停止的时候进行限位。

进一步地,主杆靠近落丝小车底座的一端还设有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并且所述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分别倾斜地连接落丝小车底座与主杆,最终保证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落丝小车底座围成三角形结构,从而达到增强螺丝小车的使用寿命和强度。

进一步地,若干车轮安装在落丝小车底座底部,落丝小车底座通过至少四个车轮在落丝车间自由行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落丝小车改造装置,采用人力推动落丝小车的方式,避免了安全隐患,缩短了丝卷的转运时间,降低了劳动强度和劳动成本,减少了丝卷的转运人数,从而降低了送丝成本;落丝机柱的顶端设为了圆锥形,减少了落丝机卡丝问题的发生;由于设置了余料槽,可以对废丝和余料进行有效收集,使落丝小车和落丝车间更为整洁;由于落丝小车底座设有2个挡板,在小车停止的时候限位,更安全可靠,降低工人工伤事故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是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示意图;

其中: 1-落丝小车底座,101-第一挡板,102-第二挡板;2-,3-支撑架,4-车轮,5-余料槽,6-主杆,7-把手,8-落丝机,801-落丝机底座,802-落丝机套筒,803-落丝机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定。

如图1所示,一种落丝小车,包括落丝小车底座1、主杆6、把手7、若干车轮4、余料槽5和落丝机8,其中主杆6,垂直固定在落丝小车底座1上方的一侧,把手7水平安装在主杆6顶部的上方;落丝机8包括落丝机底座801、落丝机套筒802和落丝机柱803,落丝机柱803通过落丝机底座801和落丝机套筒802安装在主杆6上;落丝机柱803整体呈圆柱形,顶端呈圆锥形。

在上述实施例中,落丝小车底座1位于落丝机柱803的自由端的正下方设有余料槽5,所述余料槽5整体呈U型结构,方便清理落丝处理之后的残渣。

在上述实施例中,落丝小车底座1上还设有第一挡板101和第二挡板102,其中第一挡板101和第二挡板102靠近落丝机柱803的自由端一侧设置,并且所述第一挡板101和第二挡板102对称地设置于落丝小车底座1的上,进而在小车停止的时候进行限位。

在上述实施例中,主杆6靠近落丝小车底座1的一端还设有左支撑架3和右支撑架2,并且所述左支撑架3和右支撑架2分别倾斜地连接落丝小车底座1与主杆6,最终保证左支撑架3和右支撑架2、落丝小车底座1围成三角形结构,从而达到增强螺丝小车的使用寿命和强度。

此外,若干车轮4安装在落丝小车底座1底部,落丝小车底座1通过至少四个车轮在落丝车间自由行走。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落丝小车,本实用新型的落丝小车改造装置,采用人力推动落丝小车的方式,避免了安全隐患,缩短了丝卷的转运时间,降低了劳动强度和劳动成本,减少了丝卷的转运人数,从而降低了送丝成本;落丝机柱的顶端设为了圆锥形,减少了落丝机卡丝问题的发生;由于设置了余料槽,可以对废丝和余料进行有效收集,使落丝小车和落丝车间更为整洁;由于落丝小车底座设有2个挡板,在小车停止的时候限位,更安全可靠,降低工伤事故发生率。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布的是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极易根据上述实施例,领会本发明的精神,并做出不同的引申和变化,但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