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机的牵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15097阅读:400来源:国知局
纺织机的牵伸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纺织机的牵伸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如日本特开2014-51766号公报公开所示,纺织机的牵伸装置具有把持粗纱并对其做牵伸的下皮圈和上皮圈。下皮圈卷挂于中下罗拉和张力杆。上皮圈卷挂于中上罗拉和上皮圈摇架。上皮圈摇架具备对张力杆与上皮圈摇架之间的间隔即张力器间隔进行调整的间距卡子(distanceclip)(张力器量规调整件)。

在上述公报中所述的牵伸装置中,张力杆的与上皮圈对置的面具有平面和曲面。间距卡子与张力杆的平面的局部抵接。根据该装置,与间距卡子例如与张力杆的曲面抵接的情况相比,容易确保间距卡子的相对于张力杆的位置精度。因此,能够借助间距卡子精度优良地对张力杆和上皮圈摇架的间隔进行调整。

然而,如上述公报中所述的牵伸装置那样,若下皮圈在张力杆的平面上和曲面上行走,则在下皮圈与张力杆的平面之间会产生缝隙。于是,要么下皮圈与上皮圈之间的按压力会降低,要么下皮圈容易振动,从而难以在下皮圈与上皮圈之间牵伸粗纱。

日本特表2010-539339号公报中公开了具备转向引导件的牵伸装置。转向引导件被安装于张力杆的与上皮圈对置的面。在该牵伸装置,张力杆的与上皮圈对置的面整体形成为平面。另外,转向引导件的与上皮圈对置的面整体形成为曲面。下皮圈在转向引导件的与上皮圈对置的面上行走。采用该装置,在转向引导件的同上皮圈对置的面与下皮圈之间不易产生缝隙。因此,抑制下皮圈与上皮圈之间的按压力降低或下皮圈容易振动这样情况出现。并且,通过使间距卡子与张力杆的同上皮圈对置的面(平面)抵接,能够确保间距卡子的相对于张力杆的位置精度。

然而,在日本特表2010-539339号公报中所述的牵伸装置中,张力杆与转向引导件为独立部件。因此,在张力杆与转向引导件之间会堆积纤维,所堆积的纤维的块会进入粗纱,或者转向引导件的制造误差与将转向引导件安装于张力杆的安装误差累积。由此,每个锭子都会产生下皮圈的行走位置的偏差。于是,纱线质量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确保纱线质量的纺织机的牵伸装置。

实现上述目的的纺织机的牵伸装置具备:张力杆,其具有供下皮圈行走的行走面;和摇架,其供上皮圈卷挂。所述行走面是曲面。所述张力杆在与所述行走面不同的部位具有能够供安装于所述摇架的间距卡子或者所述摇架抵接的抵接面。所述抵接面由平面或者曲率小于所述行走面的曲面的曲面构成。所述行走面与所述抵接面一体形成。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个实施方式的牵伸装置的局部侧剖视图。

图2是张力杆的立体图。

图3是牵伸装置的局部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图3说明将纺织机的牵伸装置具体化了的一个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牵伸装置是两锭子一体型。

如图1所示,纺织机的牵伸装置10在前罗拉11的后方具备皮圈牵伸部12。前罗拉11由前下罗拉11a和前上罗拉11b构成。前下罗拉11a被支承于未图示的罗拉架。前上罗拉11b经由未图示的支承臂被支承于加压摇臂13。此外,在图1中,附图的横右向相当于牵伸装置10的前后方向,图1的左侧与牵伸装置10的前侧对应,图1的右方与牵伸装置10的后侧对应。

皮圈牵伸部12具备下皮圈14和上皮圈15。下皮圈14卷挂于张力杆16、中下罗拉17a以及未图示的下侧的引导部件。上皮圈15卷挂于中上罗拉17b与摇架19之间。中上罗拉17b经由未图示的支承臂,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支承轴18的两端,该支承轴18被支承于加压摇臂13。摇架19由支承轴18支承。

摇架19具备摇架主体20、设置于摇架主体20的皮圈引导件21以及设置于摇架主体20的间距卡子22。皮圈引导件21和间距卡子22相对于摇架主体20独立形成,并且安装于摇架主体20。皮圈引导件21限制上皮圈15沿宽度方向移动。间距卡子22调整张力杆16与摇架主体20之间的间隔,即张力器间隔。

另外,摇架19具备从摇架主体20向后方延伸突出的心轴把持部23。心轴把持部23形成为由圆弧状的部分把持支承轴18。摇架19在心轴把持部23与支承轴18的外周面抵接并把持支承轴18的状态下被支承于支承轴18。而且,摇架19在借助未图示的施力单元将上皮圈15向下皮圈14施力的状态下,被保持于支承轴18。

如图2所示,张力杆16的与上皮圈15对置的面161为弯曲成向上皮圈15凸出的弧状的曲面。此外,在以下说明中,将张力杆16的与上皮圈15对置的面161简单地记载为“张力杆16的面161”。

张力杆16的面161的局部是供下皮圈14行走的行走面16a。行走面16a是图2中以斜线表示的部分。由此,张力杆16具有供下皮圈14行走的行走面16a。而且,行走面16a是弯曲成向上皮圈15凸出的弧状的曲面。

另外,在张力杆16的面161形成有凹部16b。凹部16b是张力杆16的面161中与行走面16a不同的部位,而且,形成于下皮圈14的行走方向即图2中箭头r1所示的方向上的靠下游侧的部位。因此,凹部16b比行走面16a凹陷。

如图3所示,凹部16b的底面是能供间距卡子22抵接的抵接面16c。由此,张力杆16具有能供间距卡子22抵接的抵接面16c。在本实施方式中,抵接面16c是比行走面16a凹陷的凹部16b的底面。

凹部16b仅位于张力杆16的供间距卡子22抵接的部分。抵接面16c由平面构成。另外,间距卡子22的与抵接面16c抵接的面22a也由平面构成。由此,张力杆16与间距卡子22彼此以平面抵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张力杆16,例如通过锻造制造。由此,在张力杆16,行走面16a与抵接面16c被一体形成。因此,行走面16a与抵接面16c形成于一个部件即张力杆16本身。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

当中下罗拉17a旋转时,下皮圈14随着中下罗拉17a的旋转而旋转。而且,上皮圈15因与下皮圈14之间的接触压力而与下皮圈14同步旋转,与下皮圈14一同移送粗纱f。在下皮圈14与上皮圈15之间移送的粗纱f在下皮圈14与上皮圈15之间受到牵伸。

由于行走面16a为曲面,因此在下皮圈14与行走面16a之间不易产生缝隙。由此,抑制下皮圈14与上皮圈15之间的按压力降低或下皮圈14振动这样情况出现。因此,在下皮圈14与上皮圈15之间稳定地进行对粗纱f的牵伸。

另外,间距卡子22的面22a与抵接面16c抵接,由此间距卡子22的面22a与抵接面16c面接触。因此,与间距卡子和张力杆16线接触的情况相比,确保间距卡子22相对于张力杆16的位置精度。由此,借助间距卡子22精度优良地实施张力杆16与摇架19之间的间隔调整,上皮圈15与下皮圈14的驱动同步,在规定位置稳定地旋转。因此,纺出纱的质量稳定。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能够获得以下效果。

(1)张力杆16具有供下皮圈14行走的行走面16a和能供间距卡子22抵接的抵接面16c。行走面16a为曲面,因此在下皮圈14与行走面16a之间不易产生缝隙。另外,抵接面16c由平面构成,因此与抵接面16c由曲率比行走面16a的曲面大的曲面构成的情况相比,能够确保间距卡子22的相对于张力杆16的位置精度。

在张力杆16,行走面16a与抵接面16c一体形成。因此,不会像在张力杆16安装具有抵接面16c的单独部件的情况那样,在张力杆16与单独部件之间堆积纤维,且所堆积的纤维的块不会进入粗纱。而且,不存在单独部件的制造误差与将单独部件安装于张力杆16的安装误差累积,而致使每个锭子都产生下皮圈14的行走位置的偏差的问题。由此,能够确保纱线质量。

(2)抵接面16c是比行走面16a凹陷的凹部16b的底面。据此,例如,与将比行走面16a突出的突出部的突出端面作为抵接面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地制造张力杆16。

(3)凹部16b仅位于张力杆16的供间距卡子22抵接的部分。据此,同凹部与张力杆16上的不与间距卡子22抵接的部分相连续的情况相比,能够确保张力杆16的强度。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如下变更。

○在实施方式中,抵接面16也可以是曲率比行走面16a的曲面小的曲面。据此,与抵接面16c由曲率与行走面16a的曲面相等或者曲率比行走面16a的曲面的曲率大的曲面构成的情况相比,能够确保间距卡子22的相对于张力杆16的位置精度。此外,该情况下,间距卡子22的与抵接面16c抵接的面可以是沿抵接面16c延伸的曲面。

○在实施方式中,例如,可以是,张力杆16具有从张力杆16的面161突出的突出部,并将比行走面16a突出的突出部的突出端面设为能供间距卡子22抵接的抵接面。在该情况下,突出部并不是作为单独部件安装于张力杆16,而是成为张力杆16的局部,与行走面16a一体形成。因此,行走面16a与抵接面形成于一个部件即张力杆16本身。

○在实施方式中,凹部16b也可以还同张力杆16的不与间距卡子22抵接的部分相连续。在该情况下,凹部16b形成于张力杆16的面161中的与行走面16a不同的部位。

○在实施方式中,牵伸装置10并不局限于两锭子一体型,例如,也可以是四锭子一体型。

○在实施方式中,可以不设置间距卡子22,而使摇架主体20与张力杆16的抵接面16c抵接。在该情况下,在变更摇架19与张力杆16的间隔时,将摇架主体20更换为具有其它尺寸的部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