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流式压力筛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00849阅读:7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升流式压力筛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纸浆分离装置,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升流式压力筛。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对废纸浆、漂前浆进行筛选的设备很多,如:内流式压力筛、外流式压力筛、网前筛等均能实现其加工。纸浆筛选从原理上讲,筛转子在旋转过程中,转子上的叶片也叫旋翼,沿筛鼓表面运动(其与筛鼓间隙可调节),对浆料产生压力,使筛鼓内外压差增大,浆料通过筛鼓;当旋翼尾部与筛鼓间隙渐渐增大,旋翼对浆的压力降低,在这一区域出现局部负压,当负压使筛鼓内外浆料压力绝对值相等,浆料停止过筛,当负压继续增加,筛鼓外的良浆中的水份及部分浆料通过筛鼓返回,起到对筛鼓上浆团、长纤维杂质反冲洗的作用,这样保证压力筛连续正常运行。

目前,公告号为CN20192422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升流式压力筛,它包括筒体及与筒体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的上盖,筒体内设有同轴连接的筛鼓与转子,筒体底部设置与筛鼓相对应的进浆口及重渣口,筒体上部设置与筛鼓相对应的良浆出口,上盖上设置与筛鼓相对应的稀释水口及排渣口,转子包括封闭式的转鼓及设置在转鼓上的旋翼片。

这种升流式压力筛结构简单,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发生纸浆将筛鼓封堵的情况,这就需要将上盖从筒体上取下,完成检修,但是拆卸过程较为繁琐,严重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升流式压力筛,达到方便将上盖从筒体上取下,提升生产效率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升流式压力筛,包括筒体以及盖设于筒体上的盖板,所述的盖板铰接于筒体上,所述的盖板远离铰接处的一端通过固定机构连接,所述的固定机构包括下定位环、上定位环、定位栓和驱动组件,所述的下定位环固定于筒体上,所述上定位环固定于盖板上,所述驱动组件带动定位栓沿自身的长度方向移动并穿过下定位环和上定位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盖板沿着铰接处翻转,并盖设于筒体上,继而使驱动组件带动定位栓移动,使定位栓穿过上定位环和下定位环,从而实现盖板固定于筒体上,操作简便;同理,将定位栓从上定位环和下定位环中抽出,即可使盖板沿着铰接处翻转,便于工人对筒体内进行检修,有效提升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盘、连接杆、开设于连接杆远离驱动盘一端的夹持腔,所述驱动盘转动连接于盖板上,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驱动盘连接,所述的定位栓上转动连接有置于所述夹持腔的转动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盘转动,使驱动盘带动连接杆转动,连接杆带动位于夹持腔中的转动轮移动,使转动轮带动定位栓沿着自身的长度方向移动,操作简便,通过把握驱动盘的外圆带动驱动盘转动,具有较大的动力臂,使得驱动定位栓移动较为省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盖板盖设于筒体上时,所述上定位环与下定位环的轴心平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定位栓穿设于上定位环和下定位环中时,下定位环、上定位环以及定位栓同轴,使得盖板与筒体之间产生相互的挤压力,有效提升盖板与筒体之间的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定位栓远离驱动组件的一端开设有用于与下定位环抵触的引导切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定位栓穿设于上定位环和下定位环中的过程中,引导切面与下定位环的内壁抵触,便于实现下定位环与上定位环之间的相对移动,操作简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驱动盘的外圆上铰接有延伸杆,所述的延伸杆通过限位组件与所述驱动盘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延伸杆能够进一步提升动力臂,使得人们在通过延伸杆带动驱动盘转动更为省力,有效提升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孔、第一弹性件和限位轴,所述的限位轴滑动连接于延伸杆上,所述限位孔开设于驱动盘上,所述的限位轴沿自身的长度方向滑动并穿设于限位孔中,所述的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限位轴连接,另一端与延伸杆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延伸杆沿着铰接处翻转,通过第一弹性件的弹力作用,将限位轴穿设于限位孔中,从而实现对延伸杆的限位;将限位轴从限位孔中抽出,即可实现延伸杆的翻转,操作简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驱动盘的外圆上开设有用于嵌设所述延伸杆的放置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延伸杆置于放置凹槽中,减小空间占用体积,同时,使延伸杆不易发生损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放置凹槽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延伸杆限位的定位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定位组件的设置,使得驱动盘在转动的过程中,延伸杆不易从放置凹槽中移出,进一步提升对延伸杆的保护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定位组件包括第二弹性件、用于与延伸杆抵触的挡杆,所述的挡杆滑动连接于驱动盘上,所述的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挡杆连接,另一端与驱动盘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延伸杆置于放置凹槽中,挡杆沿自身的长度方向滑动,并与放置凹槽的内壁抵触,并通过第二弹性件的弹力作用将挡杆定位,使延伸杆不易从放置凹槽中脱出;同理,将挡杆滑动,第二弹性件压缩,使得延伸杆可以从放置凹槽中取出,操作简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挡杆的两侧开设有用于与延伸杆抵触的引导斜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延伸杆沿着铰接处翻转时,需要对延伸杆施加一定的作用力,使延伸杆与引导斜面抵触,并使挡杆滑动,使延伸杆可以从放置凹槽中取出;当需要将延伸杆置于放置凹槽中时,将延伸杆沿着铰接处翻转,并与引导斜面抵触,使挡杆滑动,延伸杆顺利置于放置凹槽中,操作简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将延伸杆从放置凹槽中取出,通过限位组件将延伸杆限位后,继而将驱动盘正向转动,通过连接杆带动定位栓移动并从下定位环和上定位环中抽出,从而使盖板可以沿着铰接处翻转,便于对升流式压力筛检修;将盖板盖设于筒体上,反向转动驱动盘,即可将定位栓穿过下定位环和上定位环,完成盖板的定位,操作简便,有效提升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处放大图,用以体现固定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体现驱动盘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筒体;11、进浆口;12、重渣口;13、良浆出口;14、稀释水口;2、盖板;3、固定机构;31、下定位环;32、上定位环;33、定位栓;331、引导切面;34、驱动组件;341、驱动盘;342、连接杆;343、夹持腔;4、支撑架;5、转动轮;6、限位组件;61、限位孔;62、第一弹性件;63、限位轴;631、滑动部;632、连接部;7、定位组件;71、第二弹性件;72、挡杆;721、引导斜面;8、转动轴;9、延伸杆;91、放置凹槽;92、安装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升流式压力筛,包括筒体1和盖板2,在筒体1内设置筛鼓与转子,筒体1的底部设置与筛鼓对应的进浆口11与重渣口12,在筒体1的上部设置于筛鼓对应的良浆出口13,在盖板2上设置于筛鼓对应的稀释水口14与排渣口。固定于筒体1上的电机通过转子带动筛鼓转动。

纸浆从底部的进浆口11进入筛鼓后,靠筛鼓内外的压力差和转鼓的高速旋转使浆料中的合格纤维通过筛鼓上的筛孔并从良浆出口13排出,重渣在离心力和重力作用下从重渣口12排出,尾浆在浆料压力的推动下经排渣口排出,此为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中不做赘述。

见图2,将盖板2的一端铰接与筒体1的开口处,另一端通过固定机构3实现盖板2的固定。固定机构3包括下定位环31、上定位环32、定位栓33和驱动组件34。

将下定位环31固定于筒体1的开口处。将上定位环32固定于盖板2的边缘处。将盖板2盖设于筒体1上时,下定位环31的轴心与上定位环32的轴心平行,并且上定位环32位于下定位环31的上方。

盖板2上设置有上述的驱动组件34。驱动组件34包括驱动盘341、连接杆342和夹持腔343。驱动盘341通过转动轴8转动连接于盖板2上,为了减小摩擦力,使转动轴8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盖板2上。将连接杆342一端固定于驱动盘341的边缘处,另一端往远离驱动盘341的方向延伸并开设上述的夹持腔343。

在盖板2上固定有支撑架4,支撑架4位于上定位环32与驱动盘341之间。沿着支撑架4的长度方向滑动连接有一个定位栓33。定位栓33靠近驱动盘341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转动轮5,将转动轮5置于上述的夹持腔343中。驱动盘341转动,带动连接杆342转动,使连接杆342通过转动轮5推动定位栓33前后移动。在定位栓33远离转动轮5的一端的上下表面均开设有用于和上定位环32、下定位环31抵触的引导切面331。

将盖板2盖设在筒体1上,转动驱动盘341后定位栓33依次穿过上定位环32和下定位环31,同时,上定位环32与定位栓33位于下表面的引导切面331抵触,下定位环31与定位栓33位于上表面的引导切面331抵触,使上定位环32产生向下移动的趋势,下定位环31产生向上移动的趋势,使盖板2稳定盖设于筒体1上。

见图3,为了便于带动驱动盘341转动,在驱动盘341的外圆上开设有一个长条形的放置凹槽91,在放置凹槽91的一端铰接有一个延伸杆9,用以增加带动驱动盘341转动所需的动力臂。延伸杆9通过限位组件6与驱动盘341连接。

限位组件6包括限位孔61、第一弹性件62和限位轴63。限位孔61开设于驱动盘341的外圆上。限位轴63包括一体化设置的滑动部631和连接部632,滑动部631沿着自身的长度方向滑动连接于延伸杆9上,连接部632位于滑动部631背对延伸杆9的一侧。第一弹性件62为弹簧,一端固定在限位轴63上,另一端固定在连接杆342上。通过第一弹性件62的弹力作用,推动滑动部631移动,连接部632插设于限位孔61中,实现对延伸杆9的定位。

在放置凹槽91的中部设置有定位组件7。定位组件7包括第二弹性件71、挡杆72。第二弹性件71为弹簧。在放置凹槽91的内壁上开设有一个安装凹槽92,将第二弹性件71置于安装凹槽92中,一端与安装凹槽92的内壁固定,另一端与挡杆72的一端固定。挡杆72滑动连接于安装凹槽92,远离第二弹性件71的一端的上下表面均开设有引导斜面721。

综上所述,使用时,将延伸杆9往远离放置凹槽91的方向翻转,与引导斜面721抵触,推动挡杆72回缩到安装凹槽92中,第二弹性件71压缩产生弹力,随着延伸杆9的进一步移动,当延伸杆9与挡杆72分离后,挡杆72通过弹力复位,将限位轴63穿设于限位孔61中,实现延伸杆9的定位,继而将延伸杆9带动驱动盘341转动,使驱动盘341带动连接杆342转动,连接杆342带动定位栓33移动,使定位栓33快速实现与上定位环32、下定位环31的分离,操作简便,有效提升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