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浓除渣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82110发布日期:2018-06-12 22:29阅读:538来源:国知局
一种低浓除渣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造纸制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浓除渣器。



背景技术:

在造纸行业,由于采用回收废纸或二次纤维原料进行制浆的情况越来越多,纤维浆料中的杂质数量和种类也越来越多,其中有密度较大的杂质如砂砾、石块、玻璃片等,也有密度较小的杂质如木片屑、树脂和油脂等。当各类杂质经过高浓除渣器或中浓除渣器进行筛除后,仍含有细小的、密度接近于纤维的杂质,如细沙、胶料等。在进行造纸时,这些细小杂质会在纸面上形成黑斑或湿斑,影响纸张的清洁度、平滑度等各项物理性能,因此需要使用低浓除渣器进行进一步的除渣,在除渣过程中,浆料和渣在除渣筒内高速旋转,由于纤维和杂质的比重不同,从而在旋转过程中浆料和渣逐渐分离,达到除渣的目的。

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低浓除渣器,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出浆管、喂料头、浆槽体、除渣锥体和排渣口,出浆管伸入到喂料头的内部,且出浆管的底部略高于喂料头的底部,喂料头的顶部设置有进浆口,且进浆口采用切向进料,出浆管的顶部设置有出浆口;喂料头包括上管和下管,上管的管径小于下管的管径,且出浆管的长度长于喂料头,出浆口采用锥形管,且管体弧度为15°。

上述低浓除渣器,由于采用单锥体设计,使锥体非常容易磨损,且容易出现因排渣口堵渣而造成除渣器运行不畅和浆料流失等故障问题,使除渣器存在安全隐患,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低浓除渣器,以提高除渣器的运行效率,减小纤维流失。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低浓除渣器,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设置的上锥体除渣筒和下锥体除渣筒,所述上锥体除渣筒与所述下锥体除渣筒连通;所述上锥体除渣筒的顶部设置有进浆管,所述下锥体除渣筒的底部连接有出渣管和反冲水管,所述反冲水管伸入所述下锥体除渣筒的一端开设有出水孔,所述出水孔倾斜向下设置。

优选地,所述反冲水管垂直设置在所述下锥体除渣筒的底部中间。

优选地,所述出水孔的轴线与所述下锥体除渣筒的底面的夹角为30°~90°。

优选地,所述夹角为55°~85°。

优选地,所述出水孔有多个,多个所述出水孔沿反冲水管的周向均匀设置。

优选地,所述上锥体除渣筒的底部直径小于所述下锥体除渣筒的顶部直径。

优选地,所述下锥体除渣筒的顶部设置有高压进水管,用于往下锥体除渣筒内增加高压稀释水,以降低下锥体除渣筒内的浆料浓度,从而增加浆料的旋转速度,提高分离效率。

优选地,所述高压进水管倾斜设置在所述下锥体除渣筒的顶部。

优选地,所述出渣管设置在所述下锥体除渣筒的底部侧边。

优选地,所述出渣管沿浆渣的排出方向向外扩口,可以使分离的渣更容易从出渣管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采用上锥体除渣筒和下锥体除渣筒的两极锥体设计,可以减小低浓除渣器的锥体磨损;通过在下锥体除渣筒的底部设置反冲水管,可以对下锥体除渣筒底部的纤维进行反冲洗,有效减少纤维流失,并能有效减小卡渣故障;通过在反冲水管上设置出水孔,可以进一步增强反冲水管的反冲洗作用,提高低浓除渣器的运行效率;通过将出水孔倾斜向下设置,可以使出水孔的吹水直接射入下锥体除渣筒的底部,对下锥体除渣筒底部的纤维和渣进行冲刷洗涤,进一步降低纤维的流失率和出渣管的卡渣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低浓除渣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反冲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如下:

1-进浆管;2-上锥体除渣筒;3-高压进水管;4-下锥体除渣筒;5-反冲水管;51-出水孔;6-出渣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低浓除渣器,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设置的上锥体除渣筒2和下锥体除渣筒4,且上锥体除渣筒2的锥体下部与下锥体除渣筒4的锥体上部连通。上锥体除渣筒2的顶部侧面设置有进浆管1,下锥体除渣筒4的底部侧面设置有出渣管6。在低浓除渣器运行过程中,浆料从进浆管1沿切线方向快速进入,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浆料中的细小重杂质沿上锥体除渣筒和下锥体除渣筒的内壁向下螺旋运动,并从出渣管6中排出,除渣后的良浆从低浓除渣器顶部的浆料出口排除。为使分离的渣更容易从出渣管6中排出,出渣管沿浆渣的排出方向向外扩口。

为减小除渣器工作过程中的纤维损失及卡渣故障,在下锥体除渣筒4的底部连接有反冲水管5,反冲水管5的一端伸入下锥体除渣器4的腔体内,且垂直于下锥体除渣器4的底部。如图2所示,反冲水管5沿周向开设有多个出水孔51,出水孔51的个数可以为图2所示的三个,也可以为1个、2个或多个。多个出水孔51可以均匀分布在反冲水管5的同一水平面上,也可以设置在反冲水管5沿轴向的不同位置,且最好沿反冲水管5的周向分布,以使出水孔51的反冲水能作用在反冲水管5的四周;为提高反冲水管5的反冲效果,反冲水管5设置在下锥体除渣筒5的底部中间位置。

为进一步增强反冲水管5对纤维的冲刷洗涤作用,出水孔51倾斜向下设置,且出水孔51的轴线与下锥体除渣器4的底面的呈锐角,以使出水孔51的出水可倾斜地射入下锥体除渣筒4的底部位置,以实现对下锥体除渣筒4底部中的纤维进行反冲刷,防止纤维从底部的出渣管6流出,造成纤维流失和出渣管6卡渣,从而降低低浓除渣器的故障率、减小纤维流失率及提高低浓除渣器的运行效率。出水孔51的轴线与底面的夹角范围可选择为30°~90°,优选为55°~85°,且在本实施例中,当夹角选为60°时,纤维流失率最低,即反冲效果最好。出水孔51的轴线与下锥体除渣筒4的底面的最优夹角的选择应对出水孔51相对底面的高度、底面的大小及吹水的流量等综合考虑。

下锥体除渣筒4的顶部还设置有高压进水管3,该高压进水管3用于往下锥体除渣筒4内增加高压稀释水,以降低下锥体除渣筒4内的浆料浓度,从而增加浆料的旋转速度,提高分离效率。

由于反冲水管5和高压进水管3对低浓除渣器中浆料浓度的稀释作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低浓除渣器不仅能处理常规低浓除渣器处理的浓度1.5%以下的浆料,还能够处理浓度大于1.5%的浆料。由于适用浓度高,可以大大降低除渣器供浆泵流量,从而降低浆泵动力配置,节省电力损耗。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低浓除渣器,通过上、下锥体除渣筒的设计,提高了低浓除渣器的效率,减小了除渣器锥体的磨损;通过设置反冲水管5和出水孔51对下锥体除渣筒4的底部进行反冲洗涤,可以减少纤维流失,防止出渣管6卡渣故障,提高了排渣的洁净度,增加了浆料和渣的分离效率,有效减少了卡渣故障,延长锥体使用时间;通过设置高压进水管3对浆料进行稀释,提高了分离效率,且可增大普通低浓除渣器的适用范围,尤其适用于含渣量高的浆料的除渣;同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低浓除渣器,结构简单,方便实用。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