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远红外锦纶纤维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072933发布日期:2018-08-01 00:20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化纤技术,特别涉及一种远红外锦纶纤维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远红外纤维是在纤维加工过程中添加了能吸收和辐射不同波长远红外线的远红外材料组分而制得的一种功能性纤维。远红外纤维制成服装后,能够高效吸收人体以红外辐射向外释放的能量,同时这些能量以人体放热相同的频率反馈给人体,从而达到体感升温的效果,并且通过细胞内水分子的活动激活人体组织细胞,将沉淀在细胞内的废弃物排出体外,增强新陈代谢,改善人体血液微循环,增强人体免疫力,保障人体健康。

远红外锦纶纤维是在高温熔融纺丝过程中添加了具有远红外材料组分的远红外母粒而制得的一种功能性锦纶纤维,远红外锦纶纤维具有良好的蓄热保温功能,同时放射出的远红外线能够促进微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保障人体健康。

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1105199C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远红外放射的纤维的制造方法,将聚酯粒与具远红外放射的母粒混合,通过加温挤压、过滤、纺丝后制得具远红外放射的涤纶纤维。公开号为CN103981589A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远红外锦纶纤维生产工艺,为了避免添加功能性母粒后对纺丝产生不良影响,原料包括锦纶6切片与功能性母粒,纺丝速度为400-450m/min。公开号为CN102766934A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远红外锦纶6FDY纤维纺丝工艺,结合微胶囊技术,以锦纶6切片和添加剂为原料制得的远红外纤维耐久性好。公开号为CN1202294C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锦纶6远红外线纤维及其制作方法,为了解决远红外功能不稳定耐久性差的问题,功能母粒中包含功能粉体、分散剂、偶联剂、抗氧剂,制得远红外纤维耐久性好。

现有技术中,通常以聚酯或聚酰胺材料为基体,在混炼过程中加入远红外材料组分、偶联剂、分散剂与聚酯或聚酰胺切片共混造粒,或在熔融纺丝过程中,降低纺丝速度,以上述添加助剂与降低纺丝速度的方式提高远红外材料组分在聚酯或聚酰胺基体中的分散性,制得远红外纤维。但是,在混炼过程中,偶联剂或分散剂等粉体与聚酯或聚酰胺切片直接混合的方式易因二者粒径的差异影响其混合性和分散性,且在熔融纺丝制备锦纶纤维的过程中,聚酰胺的粘度较高,远红外材料组分、偶联剂、分散剂较难分散均匀,不仅影响远红外锦纶纤维生产的连续性、降低生产效率,而且会对远红外锦纶纤维的功能发挥造成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远红外锦纶纤维的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高速熔融纺丝连续生产远红外锦纶纤维过程中,远红外材料组分的加入对锦纶纤维生产连续性、生产效率和纤维质量的影响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远红外锦纶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聚酰胺切片进行深冷处理,然后依次进行粉碎和过筛,制得100-500目的聚酰胺粉体;

步骤2:将步骤1所得的聚酰胺粉体与远红外材料组分粉体按质量比为80:18-22的比例混合,然后进行造粒,制得远红外锦纶母粒;

步骤3:将步骤2所得的远红外锦纶母粒与聚酰胺切片按质量比为10:88-92的比例混合,然后将混合后的混合物依次经熔融、挤出、喷丝、冷却、上油和卷绕成形,制得远红外锦纶预取向丝;

步骤4:将步骤3所得的远红外锦纶预取向丝经后加工制得所述远红外锦纶纤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是对远红外锦纶母粒制备方法的改进,由于粉状远红外材料组分与切片状聚酰胺材料直接混合时,由于粒径与堆积密度的差异,且二者本身的不相容性,容易造成混合料出现分层、混合不匀、下料不均等情况,造成远红外粉体在聚酰胺材料中的分布不均,制得远红外锦纶拉伸变形纤维的功能发挥不稳定或间歇性丧失;而本发明而是先将聚酰胺切片进行深冷处理再与远红外材料组分粉体混合,有效避免了上述问题的发生。

(2)本发明通过混合方法的改进和纺丝工艺的选择,能够使远红外材料组分粉体在高温熔融纺丝过程中分散均匀,实现远红外锦纶拉伸变形纤维的连续稳定与高效生产,制得远红外拉伸变形纤维的远红外功能稳定且持久。

(3)纺丝工艺选择将远红外锦纶母粒与聚酰胺切片经高温熔融后混合挤出,熔融原料进入纺丝箱体,经喷丝、冷却、上油和卷绕成形,可实现高速纺丝连续生产远红外锦纶拉伸变形丝,提高远红外锦纶纤维的生产效率和物性的稳定。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予以说明。

本发明最关键的构思在于:优化设计远红外锦纶母粒制备工艺,以实现高速纺丝连续生产远红外锦纶预取向丝,提高远红外锦纶拉伸变形纤维的生产效率和物性的稳定,制得远红外锦纶拉伸变形的远红外功能稳定且持久。

本发明提供一种远红外锦纶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聚酰胺切片进行深冷处理,然后依次进行粉碎和过筛,制得100-500目的聚酰胺粉体;

步骤2:将步骤1所得的聚酰胺粉体与远红外材料组分粉体按质量比为80:18-22的比例混合,然后进行造粒,制得远红外锦纶母粒;

步骤3:将步骤2所得的远红外锦纶母粒与聚酰胺切片按质量比为10:88-92的比例混合,然后将混合后的混合物依次经熔融、挤出、喷丝、冷却、上油和卷绕成形,制得远红外锦纶预取向丝;

步骤4:将步骤3所得的远红外锦纶预取向丝经后加工制得所述远红外锦纶纤维。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是对远红外锦纶母粒制备方法的改进,由于粉状远红外材料组分与切片状聚酰胺材料直接混合时,由于粒径与堆积密度的差异,且二者本身的不相容性,容易造成混合料出现分层、混合不匀、下料不均等情况,造成远红外粉体在聚酰胺材料中的分布不均,制得远红外锦纶拉伸变形纤维的功能发挥不稳定或间歇性丧失;而本发明而是先将聚酰胺切片进行深冷处理再与远红外材料组分粉体混合,有效避免了上述问题的发生。

(2)本发明通过混合方法的改进和纺丝工艺的选择,能够使远红外材料组分粉体在高温熔融纺丝过程中分散均匀,实现远红外锦纶拉伸变形纤维的连续稳定与高效生产,制得远红外拉伸变形纤维的远红外功能稳定且持久。

(3)纺丝工艺选择将远红外锦纶母粒与聚酰胺切片经高温熔融后混合挤出,熔融原料进入纺丝箱体,经喷丝、冷却、上油和卷绕成形,可实现高速纺丝连续生产远红外锦纶拉伸变形丝,提高远红外锦纶纤维的生产效率和物性的稳定。

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聚酰胺切片为聚酰胺6切片,聚酰胺6切片粘度为2.4-2.8dL/g。

由上述描述可知,聚酰胺6切片在深冷处理及高温纺丝过程中发生熔融,其特性粘数会影响母粒或熔体的流动性,若特性粘数过大或过小,影响母粒或熔体的流动性和性质稳定性。采用特性粘数为2.4dL/g-2.8dL/g的聚酰胺6切片制备远红外锦纶母粒和远红外锦纶预取向丝,熔体性质稳定,高速纺丝连续生产远红外锦纶纤维能够顺利进行。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聚酰胺6切片进行深冷处理的温度为(-100)-(-30)℃。

由上述描述可知,将聚酰胺6切片经以液氮为冷媒的冷冻设备进行深冷处理,可使聚酰胺6切片在低温环境下实现高度粉碎,获得100-500目的聚酰胺6粉体,该粒径范围的聚酰胺6粉体可与远红外材料组分、分散剂充分混合,制得的远红外锦纶母粒内粉体分散均匀,使远红外锦纶预取向丝连续稳定生产,制得远红外锦纶拉伸变形的远红外功能稳定且持久。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远红外材料组分优选为纳米陶瓷粉末。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还包括分散剂,分散剂优选重量份为远红外材料组分重量份的1%。

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分散剂重量份的优选,能够使远红外材料组分在远红外锦纶母粒中分散均匀,防止纺丝过程中远红外材料组分的团聚,实现远红外锦纶预取向丝的连续稳定与高效生产。

进一步的,步骤2中,所述聚酰胺粉体与远红外材料组分粉体采用混合机进行混合,混合机转速为300-500rpm,混合温度为85-95℃,混合时间为0.5-1.5h。

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远红外材料组分、分散剂和聚酰胺粉体的高速混合,对混合机转速、混合温度和混合时间的控制,能够使远红外材料组分在母粒中分散均匀,防止纺丝过程中远红外材料组分的团聚,高速纺丝连续生产远红外锦纶预取向丝,提高远红外锦纶拉伸变形纤维的生产效率和物性的稳定,制得远红外锦纶拉伸变形的远红外功能稳定且持久。

进一步的,步骤3中,所述熔融的温度为254-262℃。

进一步的,步骤3中,所述喷丝包括:将挤出后的混合物进入纺丝组件,经喷丝板喷出形成丝束,所述喷丝板中喷丝微孔的长径比为3:1或4:1;所述纺丝组件包括无纺布过滤网,无纺布滤网网孔的直径为20-30μm。

进一步的,步骤3中,所述卷绕成形的速度为4100-4400m/min。

具体的,所述步骤3具体可以为:将步骤2所得的远红外锦纶母粒和聚酰胺切片混合熔融后挤出,熔融温度为254-262℃,混合熔体进入纺丝组件,经喷丝板喷出形成丝束,再经单体抽吸,进行侧吹风冷却,侧吹风冷却温度为21.5-23.5℃,湿度为65-75%,风速为0.5-0.6m/s,再经集束上油,油剂为5%的锦纶油剂,然后卷绕成形,卷绕成形速度为4100-4400m/min,得到远红外锦纶预取向丝。

由上述描述可知,上述纺丝方法能够解决熔体不稳定或远红外材料组分团聚使纺丝组件压力出现波动,造成纤维可纺性差的问题,实现远红外锦纶预取向丝的连续稳定生产,提高远红外锦纶拉伸变形纤维的生产效率和物性的稳定。

优选的,所述纺丝组件包括无纺布过滤网,所述无纺布滤网网孔的直径为20-30μm。

由上述描述可知,过滤网网孔直径过小,远红外材料组分粉体易堵塞过滤网,影响高速纺丝工艺生产远红外锦纶纤维的连续性和效率。过滤网网孔直径过大,颗粒较大的远红外材料组分粉体或熔体中的杂质在纺丝过程中极易造成飘丝或断头,影响远红外锦纶预取向丝的稳定生产。以无纺布过滤网进行多层过滤,且通过优选无纺布过滤网的规格,增强无纺布过滤网的过滤效果,确保高速纺丝工艺生产远红外锦纶预取向丝的顺利进行。

优选的,所述纺丝组件包括喷丝板,所述喷丝板中喷丝微孔的长径比为3:1或4:1。

由上述描述可知,因熔体通过喷丝板微孔时由于压力内聚能增大,若长径比小,熔体在释能时易发生膨胀、破裂,造成断丝。将普通喷丝微孔长径比的2:1增大到3:1或4:1,加大喷丝微孔长径比,使熔体在通过较长喷丝孔时以长距离的摩擦来消除内能,实现高速纺丝连续生产远红外预取向丝,提高远红外锦纶预取向丝的生产效率和物性的稳定。

进一步的,步骤4中,所述后加工具体为:将远红外锦纶预取向丝依次经第一冷盘和止捻器处理后后,转移至热箱进行加热,再经冷却板冷却后进行假捻,再依次经第二冷盘和第三冷盘进行牵伸;再依次经过上油和卷绕,制得所述远红外锦纶纤维。

进一步的,步骤4中,所述假捻采用巴马格的摩擦锭组式假捻器,并采用1-7-1的锭组组合。

进一步的,步骤4中,所述上油的油轮转速为0.45-0.85r/m。

进一步的,步骤4中,所述后加工中的卷绕的速度为680-700m/min。

具体的,所述步骤4具体为:将远红外锦纶6预取向丝经第一冷盘、止捻器后至热箱加热,热箱温度为160-175℃;再经冷却板冷却后进行假捻,使用巴马格的摩擦锭组式假捻器,采用1-7-1的锭组组合,假捻速比设定在1.50-1.70;再经第二冷盘、第三冷盘进行牵伸,加弹速度为680-700m/min,牵伸倍数为1.220-1.260;再经过上油、卷绕,油轮转速为0.45-0.85r/m,制得远红外锦纶拉伸变形纤维。

由上述描述可知,上述加弹工艺能够解决远红外材料组分的加入对远红外锦纶预取向丝性能的影响,造成可纺性差的问题,实现远红外锦纶拉伸变形纤维的连续稳定生产,提高远红外锦纶拉伸变形纤维的生产效率和物性的稳定。

且,通过远红外锦纶母粒制备方法的改进以及纺丝组件过滤网、喷丝板微孔长径比的设计以及纺丝工艺、加弹工艺的优化实现了高速纺丝连续生产远红外锦纶预取向丝,提高了远红外锦纶拉伸变形纤维的生产效率和物性的稳定,制得远红外锦纶拉伸变形的远红外功能稳定且持久。

以下实施例中的“份”,均指重量份。

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为:

本实施例的远红外锦纶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粘度为2.4dL/g的聚酰胺6切片进行深冷处理,深冷处理的温度为-30℃,然后粉碎、过筛,得到100-500目的聚酰胺粉体;

步骤2:将步骤1所得聚酰胺粉体、远红外材料组分粉体、分散剂按质量比80:20:2混合均匀,混合机转速为500rpm,混合温度为85℃,混合时间为0.5h,然后造粒制得远红外锦纶母粒;

步骤3:将步骤2所得远红外锦纶母粒与聚酰胺切片按质量比10:90混合均匀,然后经熔融、挤出、喷丝、冷却、上油和卷绕成形,得到远红外锦纶预取向丝;

步骤4:将步骤3所得远红外锦纶预取向丝经后加工制得远红外锦纶拉伸变形纤维。

本发明的实施例二为:

本实施例的远红外锦纶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粘度为2.6dL/g的聚酰胺6切片进行深冷处理,深冷处理的温度为-60℃,然后粉碎、过筛,得到100-500目的聚酰胺粉体;

步骤2:将步骤1所得聚酰胺粉体、远红外材料组分粉体、分散剂按质量比80:20:2混合均匀,混合机转速为400rpm,混合温度为90℃,混合时间为1.0h,然后造粒制得远红外锦纶母粒;

步骤3:将步骤2所得远红外锦纶母粒与聚酰胺切片按质量比10:90混合均匀,然后经熔融、挤出、喷丝、冷却、上油和卷绕成形,得到远红外锦纶预取向丝;

步骤4:将步骤3所得远红外锦纶预取向丝经后加工制得远红外锦纶拉伸变形纤维。

本发明的实施例三为:

本实施例的远红外锦纶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粘度为2.8dL/g的聚酰胺6切片进行深冷处理,深冷处理的温度为-100℃,然后粉碎、过筛,得到100-500目的聚酰胺粉体;

步骤2:将步骤1所得聚酰胺粉体、远红外材料组分粉体、分散剂按质量比80:20:2混合均匀,混合机转速为300rpm,混合温度为95℃,混合时间为1.5h,然后造粒制得远红外锦纶母粒;

步骤3:将步骤2所得远红外锦纶母粒与聚酰胺切片按质量比10:90混合均匀,然后经熔融、挤出、喷丝、冷却、上油和卷绕成形,得到远红外锦纶预取向丝;

步骤4:将步骤3所得远红外锦纶预取向丝经后加工制得远红外锦纶拉伸变形纤维。

本发明的实施例四为:

本实施例的远红外锦纶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粘度为2.4dL/g的聚酰胺6切片进行深冷处理,深冷处理的温度为-30℃,然后粉碎、过筛,得到100-500目的聚酰胺粉体;

步骤2:将步骤1所得聚酰胺粉体、远红外材料组分粉体、分散剂按质量比80:20:2混合均匀,混合机转速为500rpm,混合温度为85℃,混合时间为1.5h,然后造粒制得远红外锦纶母粒;

步骤3:将步骤2所得远红外锦纶母粒与聚酰胺切片按质量比10:90混合熔融后挤出,熔融温度为256-258℃,混合熔体进入纺丝组件,纺丝组件包括无纺布过滤网,无纺布滤网网孔的直径为20μm,经喷丝板喷出形成丝束,喷丝板中喷丝微孔的长径比为4:1,再经单体抽吸,进行侧吹风冷却,侧吹风冷却温度为21.5℃,湿度为65%,风速为0.5m/s,再经集束上油,油剂为5%的锦纶油剂,然后卷绕成形,卷绕成形速度为4400m/min,得到远红外锦纶预取向丝;

步骤4:将步骤3所得远红外锦纶预取向丝经后加工制得远红外锦纶拉伸变形纤维。

本发明的实施例五为:

本实施例的远红外锦纶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粘度为2.5dL/g的聚酰胺6切片进行深冷处理,深冷处理的温度为-50℃,然后粉碎、过筛,得到100-500目的聚酰胺粉体;

步骤2:将步骤1所得聚酰胺粉体、远红外材料组分粉体、分散剂按质量比80:20:2混合均匀,混合机转速为450rpm,混合温度为85℃,混合时间为1.5h,然后造粒制得远红外锦纶母粒;

步骤3:将步骤2所得远红外锦纶母粒与聚酰胺切片按质量比10:90混合熔融后挤出,熔融温度为259-261℃,混合熔体进入纺丝组件,纺丝组件包括无纺布过滤网,无纺布滤网网孔的直径为20μm,经喷丝板喷出形成丝束,喷丝板中喷丝微孔的长径比为4:1,再经单体抽吸,进行侧吹风冷却,侧吹风冷却温度为23.0℃,湿度为70%,风速为0.55m/s,再经集束上油,油剂为5%的锦纶油剂,然后卷绕成形,卷绕成形速度为4200m/min,得到远红外锦纶预取向丝;

步骤4:将步骤3所得远红外锦纶预取向丝经后加工制得远红外锦纶拉伸变形纤维。

本发明的实施例六为:

本实施例的远红外锦纶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粘度为2.6dL/g的聚酰胺6切片进行深冷处理,深冷处理的温度为-60℃,然后粉碎、过筛,得到100-500目的聚酰胺粉体;

步骤2:将步骤1所得聚酰胺粉体、远红外材料组分粉体、分散剂按质量比80:20:2混合均匀,混合机转速为400rpm,混合温度为90℃,混合时间为1.0h,然后造粒制得远红外锦纶母粒;

步骤3:将步骤2所得远红外锦纶母粒与聚酰胺切片按质量比10:90混合熔融后挤出,熔融温度为257-262℃,混合熔体进入纺丝组件,纺丝组件包括无纺布过滤网,无纺布滤网网孔的直径为20μm,经喷丝板喷出形成丝束,喷丝板中喷丝微孔的长径比为4:1,再经单体抽吸,进行侧吹风冷却,侧吹风冷却温度为23.5℃,湿度为75%,风速为0.6m/s,再经集束上油,油剂为5%的锦纶油剂,然后卷绕成形,卷绕成形速度为4100m/min,得到远红外锦纶预取向丝;

步骤4:将步骤3所得远红外锦纶预取向丝经后加工制得远红外锦纶拉伸变形纤维。

本发明的实施例七为:

本实施例的远红外锦纶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粘度为2.46dL/g的聚酰胺6切片进行深冷处理,深冷处理的温度为-30℃,然后粉碎、过筛,得到100-500目的聚酰胺粉体;

步骤2:将步骤1所得聚酰胺粉体、远红外材料组分粉体、分散剂按质量比80:20:2混合均匀,混合机转速为500rpm,混合温度为85℃,混合时间为1.5h,然后造粒制得远红外锦纶母粒;

步骤3:将步骤2所得远红外锦纶母粒与聚酰胺切片按质量比10:90混合熔融后挤出,熔融温度为256-258℃,混合熔体进入纺丝组件,纺丝组件包括无纺布过滤网,无纺布滤网网孔的直径为20μm,经喷丝板喷出形成丝束,喷丝板中喷丝微孔的长径比为4:1,再经单体抽吸,进行侧吹风冷却,侧吹风冷却温度为22.5℃,湿度为65%,风速为0.5m/s,再经集束上油,油剂为5%的锦纶油剂,然后卷绕成形,卷绕成形速度为4200m/min,得到远红外锦纶预取向丝;

步骤4:将远红外锦纶6预取向丝经第一冷盘、止捻器后至热箱加热,热箱温度为165℃;再经冷却板冷却后进行假捻,使用巴马格的摩擦锭组式假捻器,采用1-7-1的锭组组合,假捻速比设定在1.70;再经第二冷盘、第三冷盘进行牵伸,加弹速度为700m/min,牵伸倍数为1.260;再经过上油、卷绕,油轮转速为0.45r/m,制得远红外锦纶拉伸变形纤维。

对通过以上工艺步骤生产出的远红外锦纶拉伸变形纤维(20D/12F)进行检测,结果如下:

纤度为22.47dtex,断裂强度为4.48cN/dtex,断裂伸长率为26.80%,卷曲收缩率为58.89%,卷曲稳定性为64.68%,经后道加工,该面料按GB/T 30127-2013《纺织品远红外性能的检测和评价》的测定方法进行测试,远红外发射率为0.89,温升值为1.6℃,符合国家纺织品远红外性能评价标准。

本发明的实施例八为:

本实施例的远红外锦纶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粘度为2.46dL/g的聚酰胺6切片进行深冷处理,深冷处理的温度为-30℃,然后粉碎、过筛,得到100-500目的聚酰胺粉体;

步骤2:将步骤1所得聚酰胺粉体、远红外材料组分粉体、分散剂按质量比80:20:2混合均匀,混合机转速为500rpm,混合温度为85℃,混合时间为1.5h,然后造粒制得远红外锦纶母粒;

步骤3:将步骤2所得远红外锦纶母粒与聚酰胺切片按质量比10:90混合熔融后挤出,熔融温度为254-259℃,混合熔体进入纺丝组件,纺丝组件包括无纺布过滤网,无纺布滤网网孔的直径为20μm,经喷丝板喷出形成丝束,喷丝板中喷丝微孔的长径比为4:1,再经单体抽吸,进行侧吹风冷却,侧吹风冷却温度为22.5℃,湿度为65%,风速为0.5m/s,再经集束上油,油剂为5%的锦纶油剂,然后卷绕成形,卷绕成形速度为4200m/min,得到远红外锦纶预取向丝;

步骤4:将远红外锦纶6预取向丝经第一冷盘、止捻器后至热箱加热,热箱温度为175℃;再经冷却板冷却后进行假捻,使用巴马格的摩擦锭组式假捻器,采用1-7-1的锭组组合,假捻速比设定在1.60;再经第二冷盘、第三冷盘进行牵伸,加弹速度为690m/min,牵伸倍数为1.220;再经过上油、卷绕,油轮转速为0.80r/m,制得远红外锦纶拉伸变形纤维。

对通过以上工艺步骤生产出的远红外锦纶拉伸变形纤维(70D/48F)进行检测,结果如下:

纤度为81.48dtex,断裂强度为4.21cN/dtex,断裂伸长率为24.60%,卷曲收缩率为37.33%,卷曲稳定性为50.53%,经后道加工,该面料按GB/T 30127-2013《纺织品远红外性能的检测和评价》的测定方法进行测试,远红外发射率为0.89,温升值为1.6℃,符合国家纺织品远红外性能评价标准。

本发明的实施例九为:

本实施例的远红外锦纶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粘度为2.46dL/g的聚酰胺6切片进行深冷处理,深冷处理的温度为-30℃,然后粉碎、过筛,得到100-500目的聚酰胺粉体;

步骤2:将步骤1所得聚酰胺粉体、远红外材料组分粉体、分散剂按质量比80:20:2混合均匀,混合机转速为500rpm,混合温度为85℃,混合时间为1.5h,然后造粒制得远红外锦纶母粒;

步骤3:将步骤2所得远红外锦纶母粒与聚酰胺切片按质量比10:90混合熔融后挤出,熔融温度为255-257℃,混合熔体进入纺丝组件,纺丝组件包括无纺布过滤网,无纺布滤网网孔的直径为20μm,经喷丝板喷出形成丝束,喷丝板中喷丝微孔的长径比为4:1,再经单体抽吸,进行侧吹风冷却,侧吹风冷却温度为21.5℃,湿度为65%,风速为0.5m/s,再经集束上油,油剂为5%的锦纶油剂,然后卷绕成形,卷绕成形速度为4200m/min,得到远红外锦纶预取向丝;

步骤4:将远红外锦纶6预取向丝经第一冷盘、止捻器后至热箱加热,热箱温度为173℃;再经冷却板冷却后进行假捻,使用巴马格的摩擦锭组式假捻器,采用1-7-1的锭组组合,假捻速比设定在1.50;再经第二冷盘、第三冷盘进行牵伸,加弹速度为680m/min,牵伸倍数为1.221;再经过上油、卷绕,油轮转速为0.85r/m,制得远红外锦纶拉伸变形纤维。

对通过以上工艺步骤生产出的远红外锦纶拉伸变形纤维(70D/48F)进行检测,结果如下:

纤度为81.19dtex,断裂强度为4.24cN/dtex,断裂伸长率为25.91%,卷曲收缩率为33.14%,卷曲稳定性为53.25%,经后道加工,该面料按GB/T 30127-2013《纺织品远红外性能的检测和评价》的测定方法进行测试,远红外发射率为0.89,温升值为1.6℃,符合国家纺织品远红外性能评价标准。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远红外锦纶纤维的制备方法具有提高远红外锦纶纤维的生产效率和物性的稳定的优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