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密封型淋膜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8675发布日期:2019-04-20 03:43阅读:6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密封型淋膜纸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合纸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密封型淋膜纸。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于包装纸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有些商品对包装纸的耐油性有更多的要求,有些商品对包装纸的防潮性有特殊的要求,普通纸张成本较低,且无法实现防油、防潮等需求,一些塑料薄膜虽然能防油、防潮,但强度和韧性较差,且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及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结构件简、成本低、韧性高、安全、防水放油效果好的淋膜纸。

一种密封型淋膜纸,包括第一淋膜层、原纸层、第二淋膜层、吸油层、无纺布层以及第三淋膜层,所述第一淋膜层形成于原纸层的下表面,所述原纸层形成于第二淋膜层的下表面,所述第二淋膜层形成于吸油层的下表面,所述吸油层形成于无纺布的下表面,所述无纺布的上表面形成有第三淋膜层,所述第一淋膜层厚度为0.1mm,原纸层的厚度为0.25mm,第二淋膜层厚度为0.05mm,吸油层厚度为0.1mm,无纺布层厚度为0.15mm,第三淋膜层厚度为0.05mm。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淋膜层采用高密度聚乙烯经淋膜涂布制得。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吸油层采用高分子吸油材料制得。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无纺布层由抗菌无纺布制得,所述抗菌无纺布的制作工艺为:将普通无纺布放入到纳米银溶液中,浸泡1-2小时,取出后在55-65℃下恒温干燥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无纺布层中填充有活性炭微粒。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活性炭微粒直径为0.001-0.002mm。

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淋膜层的下表面设有凸块,所述凸块与第一淋膜层为整体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优选,所述吸油层通过淀粉胶粘接在第二淋膜层和无纺布层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互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第一淋膜层和第二淋膜层的双层保护使得淋膜纸的防水防油水能力更佳,第一淋膜层上设置的凸块能够在盛放或抓取物体时,与物体表面具有更小的接触面积,防水防油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吸油层能够吸收透过第二淋膜层而来的油脂,无纺布具有较好的防潮、透气、柔韧性,无纺布中的纳米银能够杀灭淋膜纸中的有害病菌,活性炭起到除湿除异味功能,第三淋膜层起到防水防油防尘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第一淋膜层,2-原纸层,3-第二淋膜层,4-吸油层,5-无纺布层,6-第三淋膜层,11-凸块,51-石墨微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密封型淋膜纸,包括第一淋膜层1、原纸层2、第二淋膜层3、吸油层4、无纺布层5以及第三淋膜层6,所述第一淋膜层1形成于原纸层2的下表面,所述原纸层2形成于第二淋膜层3的下表面,所述第二淋膜层3形成于吸油层4的下表面,所述吸油层4形成于无纺布层5的下表面,所述无纺布层5的上表面形成有第三淋膜层6,所述第一淋膜层1厚度为0.1mm,原纸层2的厚度为0.25mm,第二淋膜层3厚度为0.05mm,吸油层4厚度为0.1mm,无纺布层5厚度为0.15mm,第三淋膜层6厚度为0.05mm。

本实施例的淋膜层采用高密度聚乙烯经淋膜涂布制得,吸油层4采用高分子吸油材料制得,无纺布层5由抗菌无纺布制得,其中,抗菌无纺布的制作工艺为:将普通无纺布放入到纳米银溶液中,浸泡1-2小时,取出后在55-65℃下恒温干燥而成,采用无纺布浸泡纳米银溶液获得抗菌型无纺布的方式能够使纳米银颗粒完全进入到无纺布的内层,无纺布中的纳米银分布均匀,而且,可通过调节纳米银溶液的浓度来改变无纺布中纳米银的分布密度,达到纳米银分布密度可调的能力,无纺布层中填充有直径为0.001-0.002mm的活性炭微粒51,

本实施例中,第一淋膜层1的下表面设有凸块11,凸块11与第一淋膜层1为整体式结构,吸油层4通过淀粉胶粘接在第二淋膜层3和无纺布层5之间,一般的淋膜纸中采用树脂类产品作为粘接剂,而树脂类粘接剂往往在较高温度下会产生有害有异味的气体,无法达到安全无毒的要求,淀粉胶本身是无毒无异味材料,即使在高温条件下也不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与现有技术互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第一淋膜层1和第二淋膜层3的双层保护使得淋膜纸的防水防油水能力更佳,第一淋膜层1上设置的凸块11能够在盛放或抓取物体时,与物体表面具有更小的接触面积,防水防油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吸油层4能够吸收透过第二淋膜层3而来的油脂,无纺布层5具有较好的防潮、透气、柔韧性,无纺布中的纳米银能够杀灭淋膜纸中的有害病菌,活性炭51起到除湿除异味功能,第三淋膜层6起到防水防油防尘功能。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