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有色聚丙烯纤维空变纱前纺工艺的喷丝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12633发布日期:2018-12-25 20:55阅读:58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有色聚丙烯纤维空变纱前纺工艺的喷丝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纤生产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有色聚丙烯纤维空变纱前纺工艺的喷丝板。



背景技术:

空气变形又称喷气变形,是指利用压缩空气喷射处理长丝,以获得蓬松性以及使其具有类似短纤纱某些特性的加工方法。其产品为空气变形纱(ATY),简称空变纱。

空气变形技术是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杜邦公司首先研究成功的,其首创产品为“Taslan”,故又称“塔斯纶”技术,欧美各国至今仍沿用此名。但该技术在发明后的25年里没有多大进展,主要原因在于当时只能制中粗特丝,不适于衣着用,且喷嘴结构不理想,产品均匀度差,压缩空气消耗量太大,成本高。直到最近几年,由于对喷嘴结构的不断改进,使变形速度不断提高,成本日益降低。由于空气变形技术具有加工原丝品种多,纤度范围大,拉伸、变形、混纤可同时进行,省去加捻工序,操作简单,且产品具有类短纤纱的天然纤维外观,可灵活多变,故得到世界各地纤维生产者的重视,有了很大的发展。

本公司曾经申请过一种用于制造孔变纱的喷嘴,其授权公告号为CN 2853827 Y,但是该空变纱的制备过程中采用的是实心的空变原丝,通过实心原丝制备的空变纱虽然性能也已经大大的提升,但是还是不能满足日益严苛的使用条件。

本公司曾申请专利一种有色聚丙烯纤维其,授权公告号为CN 201241222Y,该有聚丙烯纤维的横截面内设有一个空腔,其为空心有色聚丙烯纤维,因此其密度大大小于普通的聚丙烯纤维,同时由于其内部拥有孔洞因此其保温性能以及吸水性能能够大大提升。因此若本聚丙烯纤维若能用于空变纱的原丝能够大大提升现有空变纱的性能,但本聚丙烯纤维生产时所使用的喷丝板却依然无法很好的制备出合格率较高的空心有色聚丙烯纤维。

喷丝板又称纺丝帽。喷丝板的作用是将黏流态的高聚物熔体或溶液,通过微孔转变成有特定截面状的细流,经过凝固介质如空气或凝固浴固化而形成丝条。按纤维的类别和规格不同,有不同的规格、形状、孔型、材质等。喷丝板在较高的温度和压力下工作。要求耐压、耐腐蚀和足够的机械强度。

例如一种在中国专利文献上报道的一种喷丝板,其授权公告号为为CN 204959108 U,该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纺织化纤的生产设备的配件,尤其涉及一种喷丝板。该喷丝板进料口和出料口均为方形,连接进料口和出料口的喷丝通道从上至下依次由初级阶梯孔、次级阶梯孔、三级阶梯孔和出丝孔相通构成,初级阶梯孔、次级阶梯孔、三级阶梯孔和出丝孔的截面呈边长逐级减小的正方形;即喷丝通道采用多级方形阶梯结构。喷丝板使用时,通过喷丝通道的多级方形阶梯结构可对高聚物胶体原料进行多次塑形,成型度高,纺出的纤维丝具有柔软度好、蓬松度高,易于染色的特质。但是该实用新型也存在着其不足之处,例如其喷丝板上喷丝孔密集散纤维热固化不及时,所成的纤维为实心纤维,其表面积较小保温性能较差,无法满足某些特定的严苛使用条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喷丝板中喷丝孔密集散热较差,纤维为实心纤维,所成纤维比比表面积小,保温性能差的问题,提供一种喷丝孔排列科学,所成纤维散热固化效果好,所成纤维为空心纤维,所成纤维比表面积大保温性能好的一种用于有色聚丙烯纤维空变纱前纺工艺的喷丝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有色聚丙烯纤维空变纱前纺工艺的喷丝板,包括圆形的喷丝板本体,所述的喷丝板本体上贯通设有呈对数螺旋线形状排列的喷丝孔。

本实用新型中的喷丝板中的喷丝孔采用对数螺旋线形状排列,能够有效的使得喷丝孔之间的距离拉大,从而使得生产出来的纤维的降温固化速率变快,防止了纤维之间的相互黏连,提高了纤维制品的质量。

作为优选,所述的喷丝孔的数量为88个,其中位于对数螺旋线最内侧的喷丝孔位于喷丝板本体的圆心处。

作为优选,所述的喷丝孔的喷丝孔从上至下依次连接设有第一导孔、第二导孔、第三导孔以及第四导孔。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导孔与第二导孔呈圆柱体,所述的第二导孔的圆形端面半径小于第一导孔端面半径;所述的第三导孔呈圆台形,其上端面直径与第二导孔直径相同,其下端面直径大于上端面直径;所述的第四导孔呈圆台形,其上端面直径与第三导孔下端面直径相同,其下端面直径大于上端面直径。

本实用新型中熔融的聚合物树脂依次从第四导孔进入第三导孔与第二导孔最后从第一导孔出来,固化成为纤维。同时第四导孔与第三导孔,依次为圆台形,能够有效的增大出丝压力,使得纤维能够快速的成型。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三导孔与第四导孔连接处还设置有一个隔离板。

作为优选,所述的隔离板上设有若干个树脂通孔。

设置树脂通孔能够使得聚酯熔体能够快速的通过隔离板从而进入第三导孔。

作为优选,所述的隔离板上还设置有通孔针,所述的通孔针设置于贯通穿过第一导孔、第二导孔以及第三导孔,所述的通孔针上端的针尖低于第一导孔上端面。设置通孔针能够使得所成的纤维的内部存在孔洞,从而增加了其相对比表面积,使得其保温性能也同时得到了提高。通孔针上端低于第一导孔上端面保证了通孔针不会扎到人手。

作为优选,所述的通孔针包括针体与针尖。

作为优选,所述的针体外表面竖直向下设置有半圆形的第一导流柱,所述的针尖上沿母线设置有半圆形的第二导流柱。设置第一导流柱与第二导流柱能够使得熔融的聚酯在通过喷丝孔时,通孔针能够使得所成的通孔表面更加均匀。

作为优选,所述的针体外表面的第一导流柱与针体底端设有锥形坡面。设置锥形坡面能够帮助聚酯熔体的流动。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喷丝孔排列科学;(2)所成纤维散热快固化效果好;(3)所成纤维为空心纤维表面积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 是本实用新型的喷丝孔的剖面结构图图。

图3 是本实用新型的通孔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4 是本实用新型的通孔针的俯视图。

其中:喷丝板本体1 喷丝孔2 第一导孔21 第二导孔22 第三导孔23 第四导孔24隔离板25 树脂通孔26 通孔针27 针体271 针尖272 第一导流柱273 第二导流柱274 锥形坡面27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4所示的实施例中,一种用于有色聚丙烯纤维空变纱前纺工艺的喷丝板,包括圆形的喷丝板本体1,所述的喷丝板本体1上贯通设有88个呈对数螺旋线形状排列的喷丝孔2,其中位于对数螺旋线最内侧的喷丝孔2位于喷丝板本体1的圆心处,所述的喷丝孔2的喷丝孔2从上至下依次连接设有第一导孔21、第二导孔22、第三导孔23以及第四导孔24,所述的第一导孔21与第二导孔22呈圆柱体,所述的第二导孔22的圆形端面半径小于第一导孔21端面半径;所述的第三导孔23呈圆台形,其上端面直径与第二导孔22直径相同,其下端面直径大于上端面直径;所述的第四导孔24也呈圆台形,其上端面直径与第三导孔23下端面直径相同,其下端面直径大于上端面直径,所述的第三导孔23与第四导孔24连接处还设置有一个隔离板25,所述的隔离板上设有若干个树脂通孔26和一个通孔针27,所述的通孔针27设置于贯通穿过第一导孔21、第二导孔22以及第三导孔23,所述的通孔针27包括针体271与针尖272,所述的通孔针27的针尖272上端低于第一导孔21上端面,所述的针体271外表面竖直向下设置有半圆形的第一导流柱273,所述的针尖272上沿母线设置有半圆形的第二导流柱274,所述的针体271外表面的第一导流柱273与针体271底端设有锥形坡面275。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