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底薄膜袋生产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68486发布日期:2019-08-07 01:29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底薄膜袋生产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薄膜袋生产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方底薄膜袋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的薄膜袋一般为条形底,条形底薄膜袋一般加工方式是将薄膜筒展平为薄片状,然后对薄膜筒的一端进行热封形成纵向热封线01,薄膜筒的另一端展开后作为袋口02,形成如图1所示的条形底薄膜袋。

这种条形底薄膜袋在装入水等液体后,无法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形态,例如,无法维持袋底贴地、袋口02朝上的形态;另外,当自袋口02向上提起装有液体的条形底薄膜袋时,条形底薄膜袋的袋壁一般都往中间靠拢,并在袋底的纵向热封线01处形成尖部,液体的压力大部分作用于袋底的纵向热封线01处,容易导致纵向热封线01局部脱离而漏液;另外,条形底薄膜袋的袋壁没有受到任何定型约束,整个条形底薄膜袋随液体的流动而任意变形,即是无法维持相对稳定的形态,在装入液体之后,难以在液体的上部形成较大的充气空间,因此,这种条形底薄膜袋无法用于装鱼苗、虾苗等进行运输。

为解决条形底薄膜袋上述存在的问题,目前一般是在条形底薄膜袋的基础上增加两条横向热封线03,即是将条形底薄膜袋撑开后,在袋底纵向热封线01的两端分别再封合一条横向热封线03,横向热封线03与纵向热封线01均处于袋底所在的平面并且相垂直,从而构成如图2所示的方底薄膜袋,装入液体后能够保持直立的相对稳定形态。

但是,目前对于方底薄膜袋的生产,一般都是采用人工热封的方式,需要两个工人,其中一个工人拉住条形底薄膜袋袋底的纵向热封线01两端,另一个工人袋底下部的两侧袋壁并向外拉开,然后进行折边,再放置到热封剪切装置上沿折边进行封合,形成两条横向热封线03并切断,最后形成如图2所示的方底薄膜袋,人工封合方式生产方底薄膜袋,其生产效率低,而且容易出现次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底薄膜袋生产设备,这种方底薄膜袋生产设备能够将条形底薄膜袋加工成方底薄膜袋,自动化程度高,大幅度提高合格率和生产效率。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方底薄膜袋生产设备,包括机架和薄膜袋供给机构,薄膜袋供给机构安装在机架上,其特征是:还包括袋底夹持转移机构、袋口撑开机构、袋底撑开机构、热封平移机构、热封剪切装置和退袋机构,袋底夹持转移机构、袋口撑开机构、袋底撑开机构、热封平移机构、退袋机构均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热封剪切装置安装在热封平移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上;袋底夹持转移机构设置在所述薄膜袋供给机构的上方;袋口撑开机构和袋底撑开机构均设置在薄膜袋供给机构的一侧;热封平移机构和退袋机构均设置在袋底撑开机构的上方。

这种方底薄膜袋生产设备的工作原理是:由薄膜袋供给机构提供条形底薄膜袋,袋底夹持转移机构将条形底薄膜袋的袋底两端夹持住并提起,然后袋底夹持转移机构将条形底薄膜袋转移到袋口撑开机构/袋底撑开机构的正上方处,袋口撑开机构将条形底薄膜袋的袋口撑开,然后,袋底撑开机构将条形底薄膜袋的袋底撑开,由于袋底夹持转移机构一直夹持住条形底薄膜袋的袋底两端,袋底撑开机构就从两侧将条形底薄膜袋的袋底撑开成方形,然后,热封平移机构将热封剪切装置平移到条形底薄膜袋袋底的纵向热封线处,在撑开成方形的袋底热封形成两条垂直于纵向热封线的横向热封线,同时进行剪切以切除多余的边角,就制成方底薄膜袋,随后袋底夹持转移机构、袋口撑开机构、袋底撑开机构、热封剪切装置复位,退袋机构将方形底薄膜袋送出到外部的输送带或其它收集装置上。通过上述工作原理可知,这种方底薄膜袋生产设备能够将条形底薄膜袋加工成方底薄膜袋,而且以机械代替两个人工,自动化程度高,大幅度提高合格率和生产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袋底夹持转移机构包括吸附升降机构、吸附装置、转移机构、夹持升降机构和翻转夹具;吸附升降机构安装在所述机架上,吸附装置安装在吸附升降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上;转移机构安装在机架上并处于吸附装置的上方,夹持升降机构安装在转移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上,翻转夹具安装在夹持升降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上。在条形底薄膜袋的夹持及转移过程中,吸附升降机构先驱动吸附装置下降,吸附装置吸住条形底薄膜袋袋底附近的袋壁,然后,吸附升降机构先驱动吸附装置上升,将条形底薄膜袋的袋底稍微向上提起,接着夹持升降机构驱动翻转夹具下降,翻转夹具的夹持口自水平方向夹住条形底薄膜袋袋底的纵向热封线两端,接着翻转夹具的夹持口翻转至竖直向下状态,即是将条形底薄膜袋竖直提起,然后吸附装置松开对条形底薄膜袋的吸附,夹持升降机构驱动翻转夹具上升将条形底薄膜袋提起到预定高度,最后转移机构将夹持升降机构、翻转夹具及条形底薄膜袋转移到预定位置。先吸住条形底薄膜袋的袋底附近并向上提起,以使翻转夹具可以从条形底薄膜袋的袋底纵向热封线的上下两侧夹持住热封线的两端,再通过翻转夹具的翻转,从而实现在条形底薄膜袋水平放置的情况下,夹持住条形底薄膜袋的纵向热封线两端并竖直将条形底薄膜袋提起,大幅度简化了薄膜袋供给机构的结构,仅仅一个用于堆叠条形底薄膜袋的平台就可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转移机构包括转移导轨、转移滑动座和转移平移机构,转移导轨、转移平移机构均安装在所述机架上,转移滑动座安装在转移导轨上并与转移平移机构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夹持升降机构安装在转移滑动座上。通过转移滑动座沿转移导轨的移动,带动夹持升降机构、翻转夹具及条形底薄膜袋移动到预定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袋口撑开机构包括第一吸袋机构和第二吸袋机构,第一吸袋机构、第二吸袋机构并排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第一吸袋机构、第二吸袋机构均包括吸袋平移机构、吸头座和至少一个真空吸头,吸头座安装在吸袋平移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上,各个真空吸头安装在吸头座上;第一吸袋机构的真空吸头与第二吸袋机构的真空吸头相对设置。第一吸袋机构的真空吸头和第二吸袋机构的真空吸头分别从条形底薄膜袋的袋口两侧吸附住袋壁,然后通过相应的吸袋平移机构向外拉,将条形底薄膜袋的袋口撑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袋底撑开机构包括撑开升降机构、撑开升降座、开合机构和两条撑开杆,撑开升降机构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撑开升降座安装在撑开升降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上,开合机构安装在撑开升降座上,两条撑开杆安装在开合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上。撑开升降机构驱动两条撑开杆上升插入到条形底薄膜袋的袋底,开合机构驱动两条撑开杆向外运动将条形底薄膜袋的袋底撑开成方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开合机构包括开合平移机构、第一齿条、第一导向套、第二齿条、第二导向套和齿轮,开合平移机构、第一导向套、第二导向套均安装在所述撑开升降座上,第一齿条处于第一导向套中,第二齿条处于第二导向套中,并且第一齿条与第二齿条的齿面相向设置,齿轮安装在撑开升降座上并分别与第一齿条、第二齿条相啮合,开合平移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与第一齿条或第二齿条连接,所述两条撑开杆分别安装在第一齿条、第二齿条上。通过开合平移机构拉动第一齿条、第二齿条相对运动,从而使两条撑开杆作相向或相背运动的开合动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退袋机构包括退袋平移机构和退袋夹具,退袋平移机构安装在所述机架上,退袋夹具安装在退袋平移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上。

上述热封平移机构、吸附升降机构、夹持升降机构、转移平移机构、吸袋平移机构、撑开升降机构、开合平移机构、退袋平移机构均可采用气缸,也可以采用电机、齿轮、齿条相配合的结构,还可以采用电机、丝杆、螺母、导向杆相配合的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方底薄膜袋生产设备,通过设置袋底夹持转移机构、袋口撑开机构、袋底撑开机构、热封平移机构、热封剪切装置,自动取袋、自动将袋底撑开成方形,最后自动进行封合和切断,将条形底薄膜袋加工成方底薄膜袋,而且以机械代替两个人工,自动化程度高,大幅度提高合格率和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条形底薄膜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方形底薄膜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沿A-A的剖视图;

图5是开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3、图4所示(图1中画出了两套设备的不同工作状态,只看一套就可以),这种方底薄膜袋生产设备,包括机架1、薄膜袋供给机构2、袋底夹持转移机构3、袋口撑开机构4、袋底撑开机构5、热封平移气缸6、热封剪切装置7和退袋机构8;薄膜袋供给机构2、袋底夹持转移机构3、袋口撑开机构4、袋底撑开机构5、热封平移气缸6、退袋机构8均安装在机架1上,热封剪切装置7安装在热封平移气缸6的活塞杆上;袋底夹持转移机构3设置在薄膜袋供给机构2的上方;袋口撑开机构4和袋底撑开机构5均设置在薄膜袋供给机构2的一侧;热封平移气缸6和退袋机构8均设置在袋底撑开机构5的上方。

上述薄膜袋供给机构2可以是一个用于薄膜袋堆叠的薄膜袋供给平台,或者还在薄膜袋供给平台的两侧设置弹性压条,以将整叠薄膜袋紧压在薄膜袋供给平台上,当然,薄膜袋供给机构2还可以是单独一个薄膜袋的输送机构,例如带有夹具的输送链。

上述热封剪切装置7一般包括热封底板和设置在热封底板上方的热封刀和切刀,热封剪切装置7为现有技术的常规装置,在这里不再详述。

上述袋底夹持转移机构3包括吸附升降气缸301、吸附装置302、转移机构303、夹持升降气缸304和翻转夹具305;吸附升降气缸301安装在机架1上,吸附装置302安装在吸附升降气缸301的活塞杆上;转移机构303安装在机架上并处于吸附装置302的上方,夹持升降气缸304安装在转移机构303的动力输出端上,翻转夹具305安装在夹持升降气缸的活塞杆上。其中,转移机构303包括转移导轨3031、转移滑动座3032和转移平移气缸3033(采用无杆气缸),转移导轨3031、转移平移气缸3033均安装在机架1上,转移滑动座3032安装在转移导轨3031上并与转移平移气缸3033的活塞杆连接,上述的夹持升降气缸304安装在转移滑动座3032上。上述吸附装置302一般包括至少两个真空吸头。上述翻转夹具305只要能够对夹头进行水平方向的平移,然后在竖直面上进行翻转就可以;翻转夹具305一般包括夹具支架、翻转气缸、平移气缸和夹头,平移气缸安装在夹具支架上,翻转气缸安装在平移气缸的活塞杆上,夹头安装在反转气缸的活塞杆上,翻转夹具305还可以是其它结构形式,属于现有技术,在这里不再详细列举。上述转移机构303也可以采用旋转结构,例如包括电机、转轴和摆臂,转轴与电机传动连接,摆臂的一端与转轴固定连接。

上述袋口撑开机构4包括第一吸袋机构401和第二吸袋机构402,第一吸袋机构401、第二吸袋机构402并排安装在机架1上;第一吸袋机构401、第二吸袋机构402均包括吸袋平移气缸4011、吸头座4012和两个真空吸头4013,吸头座4012安装在吸袋平移气缸4011的活塞杆上,各个真空吸头4013安装在吸头座4012上;第一吸袋机构401的真空吸头4013与第二吸袋机构402的真空吸头4013相对设置。由于条形底薄膜袋的袋口撑开并没有严格的定型要求,只要将袋口撑开以便袋底撑开机构能够进入即可,因此,袋口撑开机构4还有其它很多结构形式,例如,袋口撑开机构4可以包括两个叉子和驱动两个叉子作开合动作的开合机构,开合机构能够驱动两个叉子作相向或相背运动即可。

上述袋底撑开机构5包括撑开升降气缸501、撑开升降座502、开合机构503和两条撑开杆504,撑开升降气缸501安装在机架1上,撑开升降座502安装在撑开升降气缸501的活塞杆上,开合机构503安装在撑开升降座502上,两条撑开杆504安装在开合机构503的动力输出端上。其中,如图5所示,开合机构503包括开合平移气缸5031、第一齿条5032、第一导向套5033、第二齿条5034、第二导向套5035和齿轮5036,开合平移机构5031、第一导向套5033、第二导向套5035均安装在撑开升降座502上,第一齿条5032处于第一导向套5033中,第二齿条5034处于第二导向套5035中,并且第一齿条5032与第二齿条5034的齿面相向设置,齿轮5036安装在撑开升降座502上并分别与第一齿条5032、第二齿条5034相啮合,开合平移气缸5031的活塞杆与第一齿条5032连接,两条撑开杆504分别安装在第一齿条5032、第二齿条5034上。

上述退袋机构8包括退袋平移气缸801和退袋夹具802,退袋平移气缸801安装在机架1上,退袋夹具802安装在退袋平移气缸801的活塞杆上。

上述热封平移气缸6、吸附升降气缸301、夹持升降气缸304、转移平移气缸3033、吸袋平移气缸4011、撑开升降气缸501、开合平移气缸5031、退袋平移气缸801均可采用电机、齿轮、齿条相配合的结构进行代替,还可以采用电机、丝杆、螺母、导向杆相配合的结构进行代替。

这种方底薄膜袋生产设备的工作原理是:由薄膜袋供给机构提供条形底薄膜袋,袋底夹持转移机构3将条形底薄膜袋的袋底两端夹持住并提起,然后袋底夹持转移机构3将条形底薄膜袋转移到袋口撑开机构4/袋底撑开机构5的正上方处,袋口撑开机构4将条形底薄膜袋的袋口撑开,然后,袋底撑开机构5将条形底薄膜袋的袋底撑开,由于袋底夹持转移机构3一直夹持住条形底薄膜袋的袋底两端,袋底撑开机构5就从两侧将条形底薄膜袋的袋底撑开成方形,然后,热封平移气缸6将热封剪切装置7平移到条形底薄膜袋袋底的纵向热封线01处,在撑开成方形的袋底热封形成两条垂直于纵向热封线的横向热封线03,同时进行剪切以切除多余的边角,就制成如图2所示的方底薄膜袋,随后袋底夹持转移机构3、袋口撑开机构4、袋底撑开机构5、热封剪切装置7复位,退袋机构8将方形底薄膜袋送出到外部的输送带或其它收集装置上。通过上述工作原理可知,这种方底薄膜袋生产设备能够将条形底薄膜袋加工成方底薄膜袋,而且以机械代替两个人工,自动化程度高,大幅度提高合格率和生产效率。

在一种更优方案中,如图3所示,上述袋底夹持转移机构3、袋口撑开机构4、袋底撑开机构5、热封平移气缸6、热封剪切装置7、退袋机构8均设置两套,分别设置在薄膜袋供给机构2的两侧,将两台设备整合为一台,减少占用面积、简化结构、降低设备成本和生产成本。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各部分名称等可以不同,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