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纳米蛋白纤维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652896发布日期:2020-07-29 03:06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抗菌纳米蛋白纤维,由蚕丝蛋白、玉米醇溶蛋白、硫化锌、纳米级二氧化钛、溶剂、硅烷偶联剂通过气体喷纺工艺制备得到,其中各组分的质量份数为:蚕丝蛋白20-50、玉米醇溶蛋白20-30、硫化锌2-5、纳米级二氧化钛10-12、溶剂400-600、硅烷偶联剂10-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纳米蛋白纤维,其特征在于,硅烷偶联剂为kh56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纳米蛋白纤维,其特征在于,蛋白纤维直径为200-350nm。

4.一种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抗菌纳米蛋白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玉米醇溶蛋白加入到75%含量的乙醇水溶液中,在200-300r/min下搅拌混合均匀;

(2)将蚕丝蛋白加入到甲酸溶液中,搅拌混合均匀;

(3)在搅拌下,将步骤(2)所得溶液加入到步骤(1)溶液中混合均匀,然后加入硅烷偶联剂,在酸性条件下,搅拌反应5-11h;

(4)加入纳米级二氧化钛,超声分散均匀,然后加热,回流反应2-5h,加入硫化锌;

(5)将所得纺丝溶液通过计量泵供给到注射器中,通过注射泵使纺丝溶液通过喷丝口挤出,使用高压气体实现对纺丝液细流的拉伸,在收集板上收集获得纳米纤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纺丝工艺参数:载气压力为0.02-100mpa,纺丝溶液供给至喷丝口的速率为0.1-10m/s,喷丝口到收集板的距离为5-30cm。


技术总结
本发明使用了一种新的纺丝工艺对玉米醇溶蛋白和蚕丝蛋白进行纺丝,纺丝工艺简单,不需要使用电场,所制备的纳米纤维直径较静电纺丝纤维直径要小的多,可达200‑350nm,由于采用硅烷偶联剂将纳米二氧化钛接枝到蛋白质链上,避免了无机粒子间的团聚,有助于提高其分散性,同时,硫化锌和二氧化钛作为抗菌材料,当其两者共同使用时,具有长久的抗菌效果,抗菌性能够达到99%以上,且水洗40次后仍具有较好的抗菌性,抗菌率仍可达90%以上。

技术研发人员:张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泽塔纳米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1.20
技术公布日:2020.07.28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