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纱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749313发布日期:2020-01-21 19:06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一种纺纱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纤维纺纱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纺纱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莲藕种植面积较大,以收获莲藕和莲子为主,因此,大量荷杆作为废弃物被抛弃,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纺纱方法,通过该方法实现了对植物杆茎内纤维丝取用,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纺纱方法,包括如下操作:

s1:对物料进行扭断,使得物料断裂成a物料段和b物料段;

s2:移动a、b物料段,使得a、b物料段内的纤维丝被拉出;

s3:将拉出的纤维丝附着在纺纱台上,然后对纺纱台上的纤维丝进行搓揉纺纱处理;

s4:对纺纱后的纱线进行收纱处理。

较优选的,在纺纱台上进行纺纱时,在纤维丝的一端留一段不进行纺纱处理,用于与下一拉丝出来纤维丝进行接丝。

较优选的,在物料扭断前,先在a、b物料段交接处的物料外周面切割环形切口。

较优选的,通过夹持套夹持a物料段,然后通过扭动夹持套使得物料被扭断。

较优选的,通过设置一环形件,将夹持套的一端插设在环形件内,夹持套的另一端球头连接方式安装,然后通过调节环形件进行摆动或转动使得物料被扭断。

较优选的,通过两布丝杆将拉丝后的纤维丝压附在纺纱台上,纤维丝附着在纺纱台上后对两布丝杆外侧的纤维丝进行截断。

较优选的,纺纱处理时先从纺纱台的一端开始然后逐步向另一端进行。

较优选的,通过纺纱板对纺纱台的纤维丝进行纺纱,通过调整纺纱板与纺纱台上纤维丝长度方向的夹角实现纤维丝各段先后纺丝次序的调整。

较优选的,每隔一段时间对纺纱台进行干燥处理。

较优选的,通过气吹的方式将抽丝后的夹持套内的a物料段进行卸载。

较优选的,布丝杆通过下压纤维丝的方式使得纤维丝附着在纺纱台的表面,通过布丝刀截断纺纱台外侧的纤维丝。

较优选的,上一次纺纱留有d长度的纤维丝不纺纱,下一次选取长度为2/5d~3/5d处开始接丝。

本发明取得的技术效果为:通过纺纱方法实现了对植物杆茎内纤维丝取用,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纺纱设备的正视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纺纱设备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a-a处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纺纱板放大后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5为图3中关于夹持机构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所述约束组件放大后的立体图;

图7为本发明所述扭断机构放大后的左视图;

图8为本发明所述布丝装置放大后的立体图;

图9为拉出的纤维丝的俯视图。

各附图标号对应关系如下:

100-机架、200-纺纱台、300-拉丝装置、310-供料机构、320-夹持机构、321-夹持套、322-夹持气囊、323-吹气嘴、330-扭断机构、331-活动件、332-扭断驱动机构、333-摇杆、340-拉丝机构、341-连接头、342-凸台、343-驱动机构、350-切口机构、360-约束组件、361-约束套、362-凸环、364-连接杆、365-环形圈、370-约束调节组件、371-a调节件、372-b调节件、373-约束驱动弹簧、374-连杆组件、375-活动爪、400-布丝装置、410-布丝杆、411-布丝杆体部、412-磁体、420-布丝架、421-上架体、422-下架体、430-a铰接轴、440-布丝刀、450-c铰接轴、460-b铰接轴、500-纺纱装置、510-纺纱板、520纺纱驱动机构、530-纺纱架、600-收纱装置、610-卷收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明。应当理解,以下文字仅仅用以描述本发明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本发明具体请求的保护范围进行严格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9所示,一种纺纱方法,包括如下操作:

s1:对物料进行扭断,使得物料断裂成a物料段和b物料段;在本实施方式中,选取新鲜的荷杆作为原材料,通过扭断的方式使荷杆断裂成a物料段和b物料段;除此之外,原材料也可以采用莲藕或者其他富含纤维丝的植物杆茎;

s2:移动a、b物料段,使得a、b物料段内的纤维丝被拉出,实现抽丝;

s3:将拉出的纤维丝附着在纺纱台200上,然后对纺纱台200上的纤维丝进行搓揉纺纱处理,使纤维丝合并形成纱线;

s4:对纺纱后的纱线进行收纱处理。

本实施方式实现了对植物杆茎内纤维丝取用,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以荷杆为例,我国莲藕种植面积较大,以收获莲藕和莲子为主,因此,大量荷杆作为废弃物被抛弃。通过本实施方式所述的纺纱方法能够对荷杆重复利用,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同时,有利于推进纤维材料的发展。

为了便于接丝,在步骤s3中,在纺纱台200上进行纺纱时,在纤维丝的一端留一段不进行纺纱处理,该段为多根纤维丝并列的续接段,将下一次拉丝出来纤维丝的一端留出一段搭接在续接段上,进行搓揉,实现接丝。通过不断的接丝,使得纱线的长度逐渐增加。如图9所示,拉出的纤维丝呈中间密两端疏的状态;图9中,虚线c和虚线e之间的区域为纤维丝的留丝区,该区域内的纤维丝不纺纱处理;虚线c和虚线d之间的区域为接丝区,下一次拉丝出来纤维丝的一端留出一段覆盖在该区域的纤维丝上,进行搓揉;采用该方式接丝,使得纱线的粗细趋于一致。

具体的来说,上一次纺纱留有d长度的纤维丝不纺纱,下一次选取长度为2/5d~3/5d处开始接丝。

在物料扭断前,可以先在a、b物料段交接处的物料外周面切割环形切口。在切口处的应力集中,使得物料的断裂面整齐;另外,通过设置切口,使得物料更容易扭断。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夹持套321夹持a物料段,然后通过扭动夹持套321使得物料被扭断。夹持套321的尺寸可以设置的较大,能够夹持更多的荷杆,有利于提高抽丝效率。

为实现物料的扭断,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一环形件,将夹持套321的一端插设在环形件内,夹持套321的另一端球头连接方式安装,然后通过调节环形件进行摆动或转动使得物料被扭断。通过该方式代实现物料的可靠扭断,便于后续拉丝。

为了便于卸料,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气吹的方式将抽丝后的夹持套321内的a物料段进行卸载。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两布丝杆410将拉丝后的纤维丝压附在纺纱台200上。纤维丝附着在纺纱台200上后,需要将两布丝杆410抬升;为了保证纤维丝附在纺纱台200上,对两布丝杆410外侧的纤维丝进行截断。

具体的来说,布丝杆410通过下压纤维丝的方式使得纤维丝附着在纺纱台200的表面,通过布丝刀440截断纺纱台200外侧的纤维丝。

在步骤s3中,纺纱处理时先从纺纱台200的一端开始然后逐步向另一端进行。

为了提高纺纱效率,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纺纱板510对纺纱台200的纤维丝进行纺纱。通过调整纺纱板510与纺纱台200上纤维丝长度方向的夹角实现纤维丝各段先后纺丝次序的调整,从而进行不同位置的纺纱。

每隔一段时间对纺纱台200进行干燥处理。

如图1至图4所示,为实现上述的纺纱方法,本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纺纱设备,包括机架100上设置的纺纱台200,纺纱台200的上方设置有对物料进行拉丝的拉丝装置300,对拉丝机构340拉出的纤维丝在纺纱台200上进行布丝的布丝装置400,对布丝后的纤维丝进行纺纱处理的纺纱装置500,以及对纺纱后的纱线进行收集的收纱装置600。

该纺纱设备的工作过程为:通过拉丝装置300将物料中的纤维丝拉出;通过布丝装置400将拉出的纤维丝附在纺纱台200上;通过纺纱装置500将纺纱台200上的纤维丝搓揉并形成纱线;最后,通过收纱装置600将纱线进行收卷。相对于人工操作,采用本实施方式所述的纺纱设备,能够提高纺纱效率,有利于推进纤维材料的发展。

为实现纤维丝各段先后纺丝次序的调整,在本实施方式中,纺纱装置500包括纺纱板510,纺纱板510的长度方向与纤维丝在纺纱台200上附着的长度方向相匹配,纺纱板510与驱动其进行其沿着方向a进行平移的纺纱驱动机构520相连接,方向a为与纺纱台200附着的纤维丝的长度方向相交状布置的水平方向,纺纱板510的下表面与纺纱台200的上表面接触,实现对纺纱台200上的纤维丝的搓揉纺纱。纺纱驱动机构520可以采用滚珠丝杠机构,除此之外,也可以采用伸缩缸。

为了更好地搓揉,在本实施方式中,纺纱板510的下表面高度沿其板宽方向设置成先逐渐降低、后逐渐增大的变化趋势。如图4所示,纺纱板510的下表面形成向下凸起的弧形面,便于纤维丝逐渐进入纺纱板510的下表面。

为了提高纱线质量,在本实施方式中,纺纱板510的下表面以及纺纱台200的上表面均为皮质材料构成;具体的来说,可以通过粘接的方式将人造合成皮包覆在纺纱板510的下表面以及纺纱台200的上表面。皮质材料柔软且表面有细纹,与手掌的皮肤接近,采用皮质材料揉搓的效果接近手掌揉搓的效果。

具体的来说,纺纱板510可以采用外轮廓为矩形的板体,此时,纺纱板510的板长方向与纺纱台200的上表面上附着的纤维丝的长度方向呈a夹角布置。a夹角的取值可在5~20°的范围内选择。

为了便于纱线的收卷,在本实施方式中,纺纱时纺纱板510的b端较纺纱板510的a端先对纤维丝进行纺纱处理,a、b端为纺纱板510的两端且b端为靠近收纱装置600一侧的端部。收纱装置600靠近纺纱板510的左侧,b端为纺纱板510的左端,a端为纺纱板510的右端。

为了便于调节纺纱台200的高度,在本实施方式中,纺纱台200和纺纱板510安装在纺纱架530上,纺纱架530升降式安装在机架100上,升降式安装的方式可以为:在机架100上固定安装立状布置的螺杆,纺纱架530的下端设置向外侧水平延伸的翼板,翼板上设有用于螺杆穿过的通孔,翼板上下两侧布置螺母,螺母装配在螺杆上,形成螺杆螺母锁紧组件;纺纱台200沿方向a滑动安装在纺纱架530上,滑动安装可以为:在纺纱架530上开设滑槽,滑槽的长度方向与方向a平行,在纺纱台200上设置与滑槽滑动配合的凸起。

为了实现接丝,在本实施方式中,纺纱台200延伸至纺纱板510的a端外侧的区域为留丝区,留丝区的纤维不进行纺纱处理。

在本实施方式中,收纱装置600包括用于对纺纱后的纱线进行导向的导纱扣以及对纱线进行卷收的卷收机构610。导纱扣可以采用圆环体,其靠近纺纱板510的b端;卷收机构610可以采用传统的卷扬机。

另外,还可以在纺纱台200上方外侧设置对物料进行间歇给进的供料机构310,供料机构310的出料端对应设置用于夹持a物料段的夹持机构320,夹持机构320和供料机构310之间设置有从物料上扭下a物料段的扭断机构330,还包括拉丝机构340,拉丝机构340与供料机构310和/或夹持机构320相连接,拉丝机构340使得供料机构310和夹持机构320相互远离使得a物料段和/或b物料段内的纤维丝被拉出。只要供料机构310与夹持机构320能够相对移动,即可拉出a物料段与b物料段之间的纤维丝,因此,纤维丝拉出的实现方式包括:第一种方式:拉丝机构340与供料机构310和/或夹持机构320相连接;第二种方式:拉丝机构340与夹持机构320相连接;第三种方式:供料机构310与一个拉丝机构340相连接、夹持机构320与另一个拉丝机构340相连。

布丝装置400包括夹持机构320行程范围两端分别设置的a、b布丝机构,a、b布丝机构均包括布丝部,a、b布丝机构之间布置有纺纱台200,拉丝机构340位于纺纱台200的上侧,布丝部处于两种状态,其一为:布丝部对拉丝机构340在执行拉丝操作时的平移运动进行避让的避让位;其二为:布丝部移动使得拉丝机构340拉出的纤维丝贴附在纺纱台200上。

这里,a物料段为物料上移出供料机构310的料段,所述b物料段为物料减去a物料段后的剩余料段。

为了便于扭断,在本实施方式中,扭断机构330和供料机构310之间设置的切口机构350,扭断机构330包括环形件构成,夹持机构320包括夹持套321,供料机构310包括供料套,供料套沿其身长方向活动安装在机架100上,环形件上具有供夹持套321插入装配的套孔,供料套处于两种状态为,其一为:供料套的端部缩回至切口机构350外侧的供料位,其二为:供料套的端部伸长至扭断机构330内侧的布丝位,切口机构350外侧为切口机构350上远离纺纱台200的一侧,扭断机构330内侧为扭断机构330上靠近纺纱台200的一侧。供料机构310的实现方式可以为:采用供料驱动机构带动供料套移动。供料驱动机构可以采用滚珠丝杠机构,也可以采用伸缩缸。

具体的来说,切口机构350包括两环形刀和驱使两环形刀具靠近和分离的刀具调节组件。刀具调节组件的实现方式可以为:采用滚珠丝杠机构,在滚珠丝杠机构的丝杠上安装a移动座和b移动座,a移动座具有的内螺纹与b移动座具有的内螺纹的旋向相反且两者均与丝杆上的外螺纹匹配。a移动座与b移动座分别与两环形刀固定连接。

除此之外,本实施方式所述的纺纱设备还包括废料收集装置,废料收集装置对拉丝后的a物料段进行收集。另外,纺纱板510长度的边部或外侧设置有用于干燥纺纱台200的布气装置。布气装置的实现方式:采用提供气源的压力罐,压力罐通过气管与气嘴连通,气嘴的出气端正对纺纱台200。

如图1至图3、图5至图7所示,为了拉出纤维丝,本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拉丝装置300,包括用于对物料进行间歇给进的供料机构310,供料机构310的出料端对应设置用于夹持a物料段的夹持机构320,夹持机构320和供料机构310之间设置有从物料上扭断a物料段的扭断机构330,还包括拉丝机构340,拉丝机构340与供料机构310和/或夹持机构320相连接,拉丝机构340使得供料机构310和夹持机构320相互远离使得a物料段和/或b物料段内的纤维丝被拉出,所述a物料段为物料上移出供料机构310的料段,所述b物料段为物料减去a物料段后的剩余料段,所述物料为含有纤维丝的单根或者束状的料杆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拉丝机构340与夹持机构320相连接。

为了便于扭断,扭断机构330和供料机构310之间设置的切口机构350,切口机构350用于在a、b物料段的交接处在物料的外周面切割切口。

在本实施方式中,夹持机构320包括用于夹持a物料段的夹持套321,夹持套321靠近供料机构310的一端设置成供a物料段插入夹持套321的开口状,夹持套321的另一端活动安装在拉丝机构340上,扭断机构330调节夹持套321进行摆动或转动从物料上扭断a物料段。这里,夹持套321为套筒状,夹持套321的开口尺寸可以设置的较大,以便夹持更多的荷杆,有利于提高抽丝效率

为实现夹持套321的摆动或转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夹持套321的另一端通过滑动连接配合、铰接连接配合、球头连接配合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实现在拉丝机构340上的活动装配。

在本实施方式中,扭断机构330包括活动件331,活动件331活动安装在机架100上,活动件331与夹持a物料段的夹持套321装配,活动件331与扭断驱动机构332相连接,扭断驱动机构332调节活动件331往复移动或转动。具体的来说,活动件331为一环形件构成,环形件上具有供夹持套321插入装配的套孔。

为实现活动件331的活动安装,在本实施方式中,环形件安装在摇杆333的一端,摇杆333的中部设置有球形的滑动部,滑动部安装在对其进行导向的限位孔内,摇杆333的另一端与驱动轮上偏心布置的短轴转动装配连接,驱动轮的中心轮轴与扭断驱动机构332相连接。具体的来说,采用具有限位孔的限位套,将滑动部活动套装在限位孔内,限位套可固定安装在机架100上;扭断驱动机构332可采用电机,驱动轮可由该电机驱动转。

为保证纤维丝拉直,在本实施方式中,夹持机构320和拉丝机构340之间设置有约束组件360,约束组件360至少具备如下结构状态,其一为:a物料段插入夹持套321时对夹持套321的自由度进行约束,其二为:在扭断机构330进行扭断时解除对夹持套321自由度的约束。在扭断物料时,夹持机构320需要自由转动;在拉出纤维丝的过程中,夹持机构320的夹持套321与出料端对应在同一直线上,以便拉直纤维丝。

为了便于卸料,在本实施方式中,约束组件360还具备如下结构状态,夹持机构320移动至距供料机构310最大距离处或其附近,解除对夹持套321自由度的约束。夹持套321可以通过球头连接配合的方式与拉丝机构340相连接,当解除对夹持套321自由度的约束后,夹持套321自然下垂,夹持套321松开a物料段,便于夹持套321中的a物料段向下滚落。

为了实现对夹持套321自由度的控制,在本实施方式中,夹持套321通过球头连接配合的方式与拉丝机构340相连接,约束组件360包括约束套361,约束套361与夹持套321、拉丝机构340均连接时实现夹持套321活动自由度的束缚,约束套361与夹持套321、拉丝机构340中一者断开连接时解除对夹持套321活动自由度的束缚。在拉出纤维丝的过程中,约束套361连接夹持套321与拉丝机构340,对夹持套321的活动自由度进行限制,使得夹持套321能够与出料端对应在同一直线上;在扭断以及卸料过程中,约束套361可以离开夹持套321,以解除对夹持套321活动自由度的束缚。

为了调节约束套361的位置,改变夹持套321的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拉丝机构340包括用于与夹持套321相连接的连接头341,夹持套321滑动装配在连接头341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夹持套321与连接头341上之间可以通过球头连接配合;通过约束调节组件370调节约束套361的状态。

约束套361远离夹持套321一端的端部设置有约束驱动弹簧373,约束驱动弹簧373的驱动力驱使约束套361由解除约束状态向恢复约束状态转变,约束调节组件370沿约束套361的行程范围设置。这里,约束驱动弹簧373可以采用压缩弹簧,自然状态下的压缩弹簧使约束套361与夹持套321、拉丝机构340均连接,压缩弹簧受到外力作用时,使约束套361与夹持套321、拉丝机构340中一者断开连接。

约束调节组件370的实现方式可以为:约束调节组件370包括约束套361行程两端分别设置的a调节件371和b调节件372,a调节件371和b调节件372分别调节约束套361从夹持套321上退离。

具体的来说,如图5至图6所示,约束套361的中部设置有与a调节件371相匹配的凸环362,a调节件371为扭断机构330旁侧设置的与凸环362相对应布置的a抵推块组成,连接头341上设置有用于装配约束驱动弹簧373的凸台342,约束驱动弹簧373安装在约束套361和凸台342之间;b调节件372包括固定设置的固定套,凸环362上设置有连接杆364,连接杆364沿约束套361的周边间隔设置,连接杆364的另一端穿过凸台342并与空套在连接头341上的环形圈365相固连,环形圈365与凸台342之间设置可伸缩的连杆组件374,凸台342上铰接安装有活动爪375,活动爪375位于靠近约束套361一侧的端部延伸至凸台342的外侧,活动爪375另一端延伸至凸台342的内侧并与连杆组件374相连接,固定套内壁抵靠活动爪375翻转拉动连杆组件374进行伸长。通过拉丝机构340带动移动,使约束套361插入活动件331内部并夹持物料的一端;通过a抵推块抵住并推动凸环362移动,约束驱动弹簧373压缩,同时,凸环362连同约束套361向靠近连接头341的方向移动直至约束套361脱离夹持套321,再转动驱动轮,通过摇杆333带动夹持套321上下摆动,以扭断物料;扭断物料之后,通过拉丝机构340带动夹持套321从活动件331中退出,a抵推块与凸环362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大,约束驱动弹簧373恢复自然状态,在约束驱动弹簧373的作用下,约束套361向靠近夹持套321的方向移动,直至约束套361套装在夹持套321外部且两者滑动连接;通过拉丝机构340带动夹持套321继续移动,拉出纤维丝;拉出纤维丝之后,通过拉丝机构340带动夹持套321继续移动,使固定套内壁抵靠活动爪375,活动爪375翻转,以拉动连杆组件374进行伸长,此时,环形圈365向远离夹持套321的方向移动,环形圈365连同约束套361一起移动,直至约束套361脱离夹持套321,夹持套321自然下垂;夹持套321松开a物料段,夹持套321中的a物料段向下滚落。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连杆组件374的实现方式可以为:连杆组件374包括u形件和a连杆,u形件可以由两侧杆和连接在两侧杆之间的中间杆组成,u形件也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结构;u形件的两端部与凸台342铰接连接,a连杆的一端与u形件的中部铰接连接,a连杆的另一端与环形圈365铰接连接,u形件和a连杆呈开口指向连接头341外侧的“<”状布置;活动爪375的一端抵靠u形件的中部上,除此之外,活动爪375的一端也可以与u形件活动连接,活动爪375调节“<”的夹角增大。

为了便于夹持套321进入约束套361中,在本实施方式中,约束套361靠近供料机构310的端部入口设置成喇叭状的导向部,夹持套321靠近拉丝机构340的端部设置成与导向部相匹配的锥顶状。

这里,拉丝机构340可以包括滑座,将连接头341装配在滑座上,滑座与调节其进行平移的驱动机构343相连接。驱动机构343可采用伸缩缸,伸缩缸的活塞杆与滑座固定连接。当然,伸缩缸可选择气压缸、液压缸、电动缸中的任意一种。

为了实现对a物料段的夹持与松开,可以采用的方式可以为:在夹持套321的内壁上设置有夹持气囊322,可通过粘接的方式将夹持气囊322固定在夹持套321的内壁上。夹持气囊322与充排气组件相连接,充排气组件调节夹持气囊322对a物料段进行夹紧和松解,传统的充排气组件一般包括气源,与气源连接的输气管,通过开关控制气源的充气及放气。

另外,夹持套321实现a物料段的夹持与松开的方式还可以为:在夹持套321的内壁上设置有夹块,夹块浮动或转动安装在夹持套321上,夹持套321上还设置有夹块调节件,夹块调节件调节夹块的局部凸出/缩回夹持套321的内壁实现a物料段进行夹紧和松解。

卸料时,为了避免a物料段滞留在夹持套321中,可以在夹持套321与拉丝机构340相连接的端部的内壁面上设置有吹气嘴323,吹气嘴323用于将夹持套321内拉丝后的a物料段吹出。

另外,还可以将夹持套321的物料入口段设置成喇叭状,便于束状的物料更好的进入夹持套321。

如图1、图2、图3、图8所示,为了将拉出的纤维丝附着在纺纱台200上,本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布丝装置400,包括夹持机构320行程范围两端分别设置的a、b布丝机构,a、b布丝机构均包括布丝部,a、b布丝机构之间布置有纺纱台200,拉丝机构340位于纺纱台200的上侧,布丝部处于两种状态,其一为:布丝部对拉丝机构340在执行拉丝操作时的平移运动进行避让的避让位;其二为:布丝部移动使得拉丝机构340拉出的纤维丝贴附在纺纱台200上。将a、b物料段内的纤维丝被拉出之后,通过a、b布丝机构的布丝部将拉出的纤维丝向下贴附在纺纱台200上。这里,a布丝机构、b布丝机构分别布置在纺纱台200的左右两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布丝部包括布丝杆410,布丝杆410可以采用圆形杆,也可以为矩形杆。布丝杆410可以从拉出的纤维丝的上方向下移动,移动过程中,布丝杆410抵住纤维丝直至纤维丝到达纺纱台200上表面。

这里,布丝杆410横状布置,即布丝杆410横跨在纤维丝的上方;布丝杆410由高位时向低位的移动实现避让位向工作位的转变,在纤维丝被拉出之前,布丝杆410在高位并对夹持机构320的移动路径进行避让;纤维丝被拉出之后,布丝杆410由高位向低位移动,直至纤维丝贴附在纺纱台200上。

本实施方式所述的布丝装置400还包括布丝架420,布丝架420升降式装配在机架100上,布丝杆410至少一端活动安装在布丝架420上,通过布丝架420的升降,实现布丝杆410在高位与低位之间的移动。在此基础上,布丝杆410与a布丝调节组件相连接,a布丝调节组件调节布丝杆410对拉丝机构340在执行拉丝操作时的平移运动避让,纤维丝被拉出之后,a布丝调节组件调节布丝杆410进行复位。

这里,如图8所示,布丝杆410通过立状布置的a铰接轴430转动安装在布丝架420上,布丝杆410可以绕a铰接轴430转动和/或调节其复位的a调节组件相连接。具体的来说,可以在布丝杆410的端部设置通孔,a铰接轴430穿过通孔;a调节组件可以采用绕簧,即扭力弹簧,将该扭力弹簧套装在a铰接轴430与通孔之间即可。布丝杆410可绕a铰接轴430转动,实现布丝杆410的避让;a调节组件具有恢复原状的力,在该力的作用下,布丝杆410复位。

在本实施方式中,布丝架420由上、下布置的上架体421和下架体422组成,上架体421升降式装配在机架100上,下架体422通过横状布置的b铰接轴460转动安装在上架体421上,下架体422用于安装布丝杆410,下架体422与调节其进行转动和/或调节其进行复位的b调节组件相连接。b调节组件也可以采用绕簧。上架体421升降式装配在机架100上的实现方式可以为:a、b布丝机构的上架体421可通过升降机构与机架100连接,升降机构可以采用滚珠丝杠机构,其上的螺母座通过杆件与a、b布丝机构的上架体421上端固定连接。

布丝杆410由低位向高位移动过程中,为了避免纤维丝随布丝杆410上移,这里,在下架体422下行的路径上设置驱动块,驱动块调节下架体422向远离纺纱台200一侧进行翻转,以靠近纺纱台200的左侧的a布丝机构为例,a布丝机构的下架体422向左侧翻转,a布丝机构的布丝杆410能够从纺纱台200上的纤维丝的左端向左离开,从而避免纤维丝随布丝杆410上移;驱动块可以通过支架固定在机架100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布丝杆410由两顺延布置的布丝杆体部411组成,两布丝杆体部411相互远离的端部分上,a调节组件用于调节两布丝杆体部411进行复位。

在本实施方式中,两布丝杆体部411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磁性相异的磁体412。复位状态下,两布丝杆体部411相互连接。

为保证纤维丝贴附在纺纱台200上,在布丝杆410抵住纤维丝下移过程中,可以截断纺纱台200外侧的纤维丝,截断纺纱台200外侧的纤维丝的方式可以为:a、b布丝机构沿着拉丝机构340进行拉丝时的移动方向依次设置,布丝杆410下行使得a、b布丝机构之间的纤维丝贴附在纺纱台200上。a布丝机构上的布丝部还包括布丝刀440,通过a布丝机构的布丝刀440截断a布丝机构与供料机构310之间的纤维丝;b布丝机构上的布丝部也可以设置布丝刀440,通过a布丝机构的布丝刀440截断a布丝机构与供料机构310之间的纤维丝。

这里,布丝刀440设置在布丝杆410处于最低位置向远离纺纱台200一侧翻转的路径周边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布丝刀440至少一端活动安装在上架体421上,布丝刀440与c布丝调节组件相连接,c布丝调节组件调节布丝刀440对拉丝机构340进行避让和/或调节布丝刀440进行复位。这里,c调节组件也可以采用绕簧。

具体的来说,布丝刀440通过立状布置的c铰接轴450转动安装在布丝架420上,布丝刀440与调节其复位的c调节组件相连接。

这里,布丝刀440由两顺延布置的布丝刀体部441组成,两布丝刀体部441相互远离的端部分别通过c铰接轴450转动安装在上架体421上,c调节组件调节两布丝刀体部441进行复位。布丝刀体部441可以采用辊刀。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架体421由两立状相对应布置的折杆构成,折杆的上端通过滑块与机架100升降式滑动装配,两折杆的下端分别铰接安装布丝刀体部441,折杆由上杆体部和下杆体部组成,上、下杆体部交接处为弯折处,下杆体部向远离纺纱台200的一侧弯折延伸布置。下架体422包括活动杆,活动杆设置在两折杆的内侧,两活动杆的上端分别与两折杆上的弯折处铰接连接,即活动杆的上端与折杆上的弯折处之间通过b铰接轴460铰接;活动杆的下端铰接安装布丝杆体部411,活动杆的长度与下杆体部的长度相匹配,布丝刀440位于布丝杆410转动路径的外侧。

除此之外,上架体421处于高位时,两活动杆的外侧设置有对其绕b铰接轴460的转动进行限位的限位件,这里,限位件可以采用立状布置的板体,板体上开设限位滑槽,限位滑槽向下贯通;板体可以固定在机架100上。当上架体421移动至高位时,活动杆的上端嵌入限位滑槽中;当上架体421向下移动时,活动杆的上端脱离限位滑槽。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中未具体描述和解释说明的结构、装置以及操作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和限定,均按照本领域的常规手段进行实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