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调节转辊尺寸的化纤喂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07014发布日期:2019-11-12 22:49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调节转辊尺寸的化纤喂入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造纤维加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调节转辊尺寸的化纤喂入机。



背景技术:

纺丝设备包括卷绕上油机、牵引机、喂入机和往复机,卷绕上油机对片丝上油后,由牵引机将很多片丝集成丝束,再通过喂入机将丝束喂入到下方往复机盛丝桶中。市场上的喂入机包括两传动辊,传动辊连接有电机,两传动辊相对转动将丝束经过两传动辊之间被带入下方的盛丝桶中。在上油和牵引的过程中可能会使一些丝线断裂,之后到达两传动辊之间的丝束会比较薄,但两传动辊只是转动连接在喂入机的板架上,两传动辊之间的间隙是不变的,当丝束变薄时两传动辊不能充分的与丝束抵接,不能有效的将丝束带入下方的盛丝桶中,导致牵引机与喂入机之间的丝束松弛,丝束有卷到牵引机和传动辊上的危险。

目前,申请号为201420707984.2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纺丝喂入机,包括板架,板架上旋转连接有两个间隙设置的传动辊及驱动传动辊转动的驱动装置,板架还设有滑槽、滑移连接至滑槽内的支撑块,传动辊固定于支撑块上,板架上设有用于调节其中一个传送辊与另一传送辊间距的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包括转动连接至板架上用于调节支撑块径向间距的第一螺杆、驱动第一螺杆转动的第一控制件。通过第一控制件转动带动第一螺杆转动,并由第一螺杆的轴端抵触支撑块,调节支撑块径向之间的位置,控制两个传送辊之间的间隙。

这种设置虽然可以通过弹性件的作用使转辊始终充分抵接丝束,但是弹性件具有弹性,每次弹性形变后导致转辊的位置不一,影响化纤成型拉扯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调节转辊尺寸的化纤喂入机,其具有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转辊的尺寸进行调节,而且转辊的位置设置稳定,可以保证化纤成型拉扯质量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便于调节转辊尺寸的化纤喂入机,包括转动连接于机架上的转辊,所述转辊上开设有若干滑槽,所述滑槽沿转辊的长度方向设置,若干所述滑槽环设于转辊侧壁,所述滑槽中滑动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滑槽中设置有用于移动支撑块的驱动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牵引的过程中,当丝束变薄时启动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带动支撑块移动,从而调整两个转辊之间的间隙距离,从而可以保证转辊对丝束进行充分抵触,保证丝束的正常运动,而且支撑块在驱动装置的支撑下设置牢固,能够保证支撑块在与丝束挤压抵触的过程中保持位置稳定,从而保证化纤成型拉扯质量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固定连接于滑槽底面上的微型气缸,所述微型气缸沿垂直于滑槽底面的方向设置,所述微型气缸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于支撑块底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转辊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时,启动微型气缸,微型气缸带动支撑块移动从而实现调整转辊之间的间隙距离的效果。这种驱动装置设置操作简单,而且支撑块在移动过程中运行平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转动连接于滑槽底面的往复丝杠、与往复丝杠转动连接的丝杠螺母,所述支撑块中开设有与往复丝杠配合插接的插接槽,所述丝杠螺母固定连接于插接槽内壁,所述滑槽的底面嵌设有用于转动往复丝杠的微型电机,所述微型电机的输出轴沿垂直于滑槽底面方向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转辊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时,启动微型电机,微型电机带动往复丝杠转动,往复丝杠在转动的过程中带动丝杠螺母沿往复丝杠的长度方向移动,从而带动支撑块的移动,从而实现调整转辊之间的间隙距离的效果。往复丝杠与丝杠螺母之间的配合移动,驱动噪声小,同时有利于支撑块在与线束进行挤压时保持位置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块背向滑槽底面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凹面朝向滑槽底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形板可以增大支撑块与线束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相邻支撑块之间的间隙,使支撑块可以与线束进行充分接触,同时可以使支撑块与线束的接触面变成弧状,避免支撑块侧壁之间的夹角对线束产生刮损,有利于保护丝束的结构完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辊上套设有橡胶套,所述橡胶套与弧形板贴合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套的设置可以使转辊在转动过程中,转辊与线束进行充分接触,有利于线束的稳定运行。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块至少设置有8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块的数量设置过少会导致支撑块之间的距离过大,从而不能保证转辊在转动的过程中支撑块对线束进行充分挤压抵触,从而影响线束的正常运行。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橡胶套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若干防滑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纹的设置可以增大橡胶套的表面摩擦力,使橡胶套与线束之间的挤合更牢固,防止橡胶套与线束之间发生打滑影响线束的流畅运行。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槽底面上固定连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沿垂直于滑槽底面方向设置,所述支撑块的底面上开设有与导向杆滑动插接的导向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杆与导向槽的配合插接有利于使支撑杆在滑动过程中保持稳定,防止支撑块在滑动的过程中发生晃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支撑块、驱动装置的设置可以起到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两个转辊之间的距离,保证转辊对丝束进行充分抵触,保证丝束的正常运动的效果;

2、通过橡胶套的设置,可以起到在转辊在转动过程中,避免因弧形板之间的距离过大而影响转辊与线束的接触效果,保证线束的运行通常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喂入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放大图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中用于体现驱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2中用于体现驱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2、转辊;3、转动电机;4、滑槽;5、支撑块;6、驱动装置;61、微型气缸;62、往复丝杠;63、丝杠螺母;8、安装槽;9、导向杆;10、导向槽;11、弧形板;12、橡胶套;13、防滑纹;14、微型电机;15、插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便于调节转辊尺寸的化纤喂入机,参照图1,包括机架1,机架1上转动连接有两个转辊2,转辊2沿竖直方向呈对称设置,机架1上固定连接有用于转动转辊2的转动电机3,其中,转辊2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滑槽4,滑槽4呈长方体设置且均布于转辊2侧壁,滑槽4的槽口位于转辊2的侧壁表面,每个转辊2上的滑槽4设置有8个,滑槽4中滑动连接有与滑槽4配合滑动的支撑块5,滑槽4中设置有用于移动支撑块5的驱动装置6。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带动转辊2转动,丝束在两根转辊2的挤压转动下实现移动。当丝束的尺寸发生变化时,通过驱动装置6带动支撑块5移动,从而起到调整两个转辊2之间的距离的作用,从而保证转辊2对丝束可以充分抵触,保证丝束的正常移动。

其中,支撑块5的数量设置过少会导致支撑块5之间的距离过大,从而不能保证转辊2在转动的过程中支撑块5对线束进行充分挤压抵触,影响线束的正常运行,滑槽4设置为8个可以尽量减小相邻支撑块5之间的距离,保证转辊2在转动的过程中支撑块5对线束进行充分挤压抵触。

参照图3,驱动装置6包括微型气缸61,滑槽4的底面中部开设有安装槽8,安装槽8呈长方体设置且沿垂直于滑槽4底面设置,微型气缸61固定连接于安装槽8中,微型气缸6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于支撑块5的底面。当需要对转辊2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时,启动微型气缸61,微型气缸61带动支撑块5移动从而实现调整转辊2之间的间隙距离的效果。利用微型气缸61驱动支撑块5的移动操作简单,而且支撑块5在移动过程中运行平稳。

参照图3,滑槽4底面上固定连接有导向杆9,导向杆9呈圆柱形设置且沿垂直于滑槽4底面方向设置,导向杆9位于滑槽4底面远离驱动电机一侧,支撑块5的底面上开设有与导向杆9滑动插接的导向槽10。导向杆9与导向槽10的配合插接有利于使支撑杆在滑动过程中保持稳定,防止支撑块5在滑动的过程中发生晃动。

参照图2,支撑块5背向滑槽4底面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弧形板11,弧形板11沿支撑块5的长度方向设置且弧形板11的凹面朝向滑槽4底面。弧形板11可以增大支撑块5与线束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相邻支撑块5之间的间隙,使支撑块5可以与线束进行充分接触,同时可以使支撑块5与线束的接触面变成弧状,避免支撑块5侧壁之间的夹角对线束产生刮损,有利于保护丝束的结构完整。

参照图2,转辊2外侧套设有橡胶套12,橡胶套12与弧形板11贴合抵触。在驱动装置6的作用下,支撑块5在移动的过程中将橡胶进行撑起,使橡胶套12膨胀,这样可以使转辊2在转动过程中,转辊2与线束进行充分接触,有利于线束的稳定运行。橡胶套12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若干防滑纹13。可以增大橡胶套12的表面摩擦力,使橡胶套12与线束之间的挤合更牢固,防滑纹13可以防止橡胶套12与线束挤压过程中发生打滑影响线束的流畅运行。

实施例2:一种便于调节转辊尺寸的化纤喂入机,参照图,4,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驱动装置6包括转动连接于滑槽4底面的往复丝杠62、与往复丝杠62转动连接的丝杠螺母63,支撑块5中开设有与往复丝杠62配合插接的插接槽15,插接槽15呈圆柱形设置,丝杠螺母63固定连接于插接槽15内壁,滑槽4的底面嵌设有用于转动往复丝杠62的微型电机14,微型电机14的输出轴沿垂直于滑槽4底面方向设置。当需要对转辊2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时,启动微型电机14,微型电机14带动往复丝杠62转动,往复丝杠62在转动的过程中带动丝杠螺母63沿往复丝杠62的长度方向移动,从而带动支撑块5的移动,从而实现调整转辊2之间的间隙距离的效果。往复丝杠62与丝杠螺母63之间的配合移动,驱动噪声小,同时有利于支撑块5在与线束进行挤压时保持位置稳定。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