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包装制品加工用内膜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80672发布日期:2022-03-01 23:58阅读: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包装制品加工用内膜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复合包装制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复合包装制品加工用内膜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复合包装制品由于外观新颖,已经广泛被用于食品包装、药品包装等,其一般包括塑料热封层以及位于塑料热封层外的塑料阻隔层与纸张层,共同形成层状结构,其原料一般是聚乙烯、聚丙烯等各种化学塑料原料,其广泛用于食品、粮谷、医药、化工、矿产品等粉状、颗粒、块状物品的运输包装,便于装卸、节省劳力、提高效率等特点,而且于日常使用中复合包装制品应用也非常广泛,常用于平常外侧的物品的装载携带等,因此,复合包装制品市场需求潜力很大,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复合包装制品的生产工序中,由于复合包装制品是用于不同的使用用途从而为了保证整体的密封性和防潮性,因此通常会在复合包装制品内套一层内膜,由于现有的内膜必须通过切膜机进行裁切后再次通过人工输送于组装岗位与复合包装制品进行组装而成,通过人工进行输送过程中不仅延长整体输送时间还降低输送效率的情况,同时复合包装制品内膜的方式多为人工一边撑膜和一边套膜的情况,这样导致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复合包装制品加工用内膜输送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通过的现有的内膜必须通过切膜机进行裁切后再次通过人工输送于组装岗位与复合包装制品进行组装而成,通过人工进行输送过程中不仅延长整体输送时间还降低输送效率的情况,同时复合包装制品内膜的方式多为人工一边撑膜和一边套膜的情况,这样导致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复合包装制品加工用内膜输送装置,包括安装体、凸形下料斗、第一输送装置、旋转撑膜装置、旋转下料装置和输送上料装置,所述安装体一侧贯穿开设有进料口,且安装体另一侧贯穿开设有出料口,同时安装体正前方贯穿开设有安装通槽,所述安装体内部一侧固定有对接感应器组,且安装体内部另一侧固定有红外线感应器,所述安装体一侧通过l连接杆组分别固定有半成品盘和成品盘;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有l连接杆组,通过l连接杆组不仅起到双向固定连接的效果,并且通过l连接杆组从而起到受力支撑的效果;
6.所述凸形下料斗一侧贯穿开设有通孔,且凸形下料斗另一侧与固定螺母固定连接,同时凸形下料斗下方一侧固定固定有限位感应器组,所述第一输送装置一侧贯穿开设有通孔,且第一输送装置一侧通过调节螺纹杆贯穿通孔与凸形下料斗调节连接,所述凸形下料斗与安装体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输送装置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有凸形下料斗,通过凸形下料斗不仅起到开设连接的效果,并且通过凸形下料斗一端起到活动连接的效果,同时凸形下料斗通过另一端从而起
到固定连接的效果,依次通过凸形下料斗从而起到输送限料和落料的效果,再次通过凸形下料斗从而起到受力支撑和相对旋转运动的效果;
8.所述旋转撑膜装置安装于安装体内部;
9.所述旋转下料装置安装于凸形下料斗下方一侧;
10.所述输送上料装置安装于旋转下料装置下方。
11.优选的,所述旋转撑膜装置包括有连接盘、丝块、第一多级气缸、撑杆、驱动电机、丝杆和长轴电机,所述连接盘四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丝块一侧与第一多级气缸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多级气缸另一端下方通过连接板固定有另一对接感应器组,所述撑杆一侧安装有接触感应器,且撑杆另一端与第一多级气缸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一端与丝杆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丝杆另一端贯穿丝块与安装槽内部一侧旋转连接,所述驱动电机另一端与安装槽内部另一侧固定连接,所述长轴电机一端安装有旋转感应器组,且长轴电机一端贯穿安装通槽和连接盘通过连接轴承与安装体内部一侧旋转连接,所述第一多级气缸、驱动电机和长轴电机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有连接盘,通过连接盘不仅起到开设连接的效果,并且通过连接盘从而起到固定连接的效果,同时通过连接盘从而起到旋转运动和旋转带动的效果,依次通过连接盘采取高分子聚乙烯材料进行制造而成,通过高分子聚乙烯材料进行制造后不仅降低连接盘整体重量还方便长轴电机工作过程中带动连接盘同向旋转运动,从而避免连接盘采取钢或者铁材料进行制造后不仅增加整体连接盘重力还造成长轴电机一端贯穿连接盘进行安装后造成长轴电机一端长时间受重力的影响导致长轴电机一端容易出现应力变形和弯曲的情况。
13.优选的,所述旋转下料装置包括有安装盘、旋转电机、凹板、落料槽、滑槽、第二多级气缸和落料板,所述安装盘一侧与旋转电机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旋转电机一端与另一旋转感应器组固定连接,所述凹板贯穿开设有落料槽,且凹板内部固定有落料感应器,同时凹板上方一侧固定有另一限位感应器组,所述落料槽内部一侧开设有固定槽,且落料槽内部另一侧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二多级气缸一端与落料板一侧固定连接,且第二多级气缸另一端通过固定槽与落料槽固定连接,所述落料板通过滑槽与凹板活动连接,所述凹板另一侧与安装盘固定连接,所述旋转电机另一端与凸形下料斗下方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旋转电机和第二多级气缸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有安装盘,通过安装盘不仅起到一侧固定连接的效果,并且通过安装盘从而起到四周固定连接的效果,同时通过安装盘同样起到受力带动和旋转运动的效果,依次安装盘同样采取高分子聚乙烯材料进行制造而成,这样不仅降低安装盘的制造成本,还避免安装盘整体重量过重导致旋转电机需要输出较大的旋转力才可以带动安装盘旋转运动的情况。
15.优选的,所述输送上料装置有第二输送装置、f杆、真空吸盘和第三多级气缸,所述第二输送装置内部两侧固定有驱动感应器组,且第二输送装置一端贯穿进料口通过f杆与安装体固定连接,所述真空吸盘一侧安装有压力感应器,且真空吸盘另一侧与第三多级气缸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多级气缸另一端与安装体内部上方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输送装置和第三多级气缸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有f杆,通过f杆不仅起到双向固定连接的效果,并且通
过f杆从而起到受力支撑的效果,同时采取f杆对第二输送装置进行支撑这样是通过f杆一端的形状特征从而于不同连接位置对第二输送装置进行支撑,这样不仅提高整体第二输送装置安装后的稳定性和平衡性还避免采取l杆进行支撑过程中需要长度较长的l杆才可以使第二输送装置保持稳定和平衡安装的状态。
17.优选的,所述丝块、第一多级气缸、撑杆、驱动电机和丝杆构成相对移动机构,且相对移动机构相对移动距离范围为0-15cm。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有撑杆,通过撑杆不仅起到一端安装固定连接的效果,并且通过撑杆另一端从而起到与第一多级气缸一端固定连接的效果,同时通过撑杆从而起到相对调节运动的效果,依次撑杆采取聚氨酯棒进行装置而成,通过聚氨酯棒对撑杆进行制造,这样是避免采取其它材质进行制造后容易导致撑杆与内膜内壁接触后出现撑杆贯穿内膜或者出现内膜内壁出现划痕的情况,这样不仅造成整体内膜无法正常使用还降低整体内膜密封性的情况。
19.优选的,所述第一多级气缸设置有6组,且第一多级气缸关于连接盘环形阵列方式连接。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有第一多级气缸,通过第一多级气缸不仅起到双向固定连接的效果,并且通过第一多级气缸同样起到受力旋转带动的效果,同时第一多级气缸从而起到驱动带动的效果,依次第一多级气缸采取迷你型多级气缸型号进行安装固定,这样不仅降低整体第一多级气缸的安装重量还避免采取正常多级气缸进行安装后导致整体设备制造和安装成本增加的情况。
21.优选的,所述安装盘、旋转电机和凹板连接形状呈“圆形风扇”形。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有凹板,通过凹板不仅起到贯穿开设的效果,并且通过凹板从而起到一侧固定连接的效果,同时通过凹板同样起到旋转受力带动的效果,依次通过凹板凹槽起到落料的效果,从而避免内膜直接落于凹板水平面时由于凹板受旋转的带动力,此时落于凹板水平面上的内膜同样受旋转带动和旋转过程中空气流动性的影响容易造成内膜与凹板出现相对漂浮和脱离的情况,而通过凹板凹槽从而避免上述的情况,内膜落于凹槽内部而凹板两侧的长度从而为内膜避免上述的情况使内膜稳定的落于凹板内部并且方便内膜下一步的下料输送。
23.优选的,所述第二多级气缸、落料板、落料槽和滑槽构成相对环形机构,且相对滑行机构相对滑行距离范围为0-20cm。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有落料板,通过落料板不仅起到一侧固定连接的效果,并且通过落料板另一侧而起到对接限位的效果,同时通过落料板从而起到受力带动的效果,依次通过落料板从而起到二次落料和落料限位的效果,并且通过落料板相对运动距离从而方便不同长度的内膜进行接料和二次落料的情况。
25.优选的,所述第二输送装置、真空吸盘和第三多级气缸构成相对伸缩机构,且相对伸缩机构相对伸缩距离范围为0-10cm。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有真空吸盘,通过真空吸盘不仅起到一端安装连接的效果,并且通过真空吸盘一端从而与第三多级气缸一端起到固定连接的效果,同时通过真空吸盘另一端从而起到吸附连接的效果,依次通过真空吸盘同样起到受力带动和相对运动的效果。
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复合包装制品加工用内膜输送装置,
28.(1)设置有凸形下料斗和第一输送装置,通过第一输送装置与切膜机进行相连接,此时裁切后的内膜通过第一输送装置输送于凸形下料斗内部进行下料输送,通过凸形下料斗和第一输送装置从而避免现有的内膜必须通过切膜机进行裁切后再次通过人工输送于组装岗位与复合包装制品进行组装而成,通过人工进行输送过程中不仅延长整体输送时间还降低输送效率的情况,并且通过手动旋转调节螺杆从而改变凸形下料斗和第一输送装置之间的相对旋转角度,从而方便第一输送装置适应于不同高度的切膜机进行接料输送的效果;
29.(2)设置有旋转撑膜装置,先通过内膜直径对撑杆进行相对调节,当撑杆调节完毕后,此时第一多级气缸带动撑杆向内膜内部进行运动,当撑杆与内膜接触时此时接触感应器将信号传递于控制器,此时控制器控制长轴电机工作,长轴电机工作过程中带动撑杆旋转运动,当撑杆旋转过程中对接感应器组进行对接连接,此时对接感应器将信号传递于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第一多级气缸带动内膜通过出料口时手动将复合包装制品内部与内膜进行套膜,通过旋转撑膜装置对内膜进行撑开过程中从而避免复合包装制品内膜的方式多为人工一边撑膜和一边套膜的情况,这样导致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的情况;
30.(3)设置有输送上料装置,当内膜落与第二输送装置上方时,此时驱动感应器组将信号传递于控制器,此时控制器控制第二输送装置过程中,当内膜与另一驱动感应器接触时此时控制器控制第二输送装置暂停工作和驱动第三多级气缸工作,通过第三多级气缸工作过程中通过真空吸盘与内膜一侧外壁进行吸附,从而通过第三多级气缸反向工作过程中由于内膜一侧受力而内膜另一侧受重力的影响此时整体内膜处于张开状态方便旋转撑膜装置进行撑膜,通过输送上料装置不仅使输料和上料均处于半自动化的状态,还避免裁切后的内膜需要人工进行手动张开的情况,这样不仅减低人工的使用成本还提高整体工作效率的情况;
31.(4)设置有旋转下料装置,当内膜落于凹板上方时此时内膜贯穿落料感应器感应器,落料感应器将信号传递于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旋转电机工作,旋转电机工作过程中通过安装盘带动凹板旋转运动,当旋转电机旋转于一定的旋转角度时此时控制器控制旋转电机工作,并且控制第二多级气缸工作,第二多级气缸工作过程中带动落料板相对运动,同时通过落料板相对运动过程中内膜落于第二输送装置上方进行输料,依次通过旋转下料装置防止通过凸形下料斗的内膜出现落料堆积和无法均下料的情况;
32.(5)设置有半成品盘和成品盘,通过半成品盘和成品盘不仅起到固定连接的效果,并且通过半成品盘和成品盘从而对半成品和成品起到分开放置的效果,同时通过半成品盘和成品盘采取左右安装的方式进行安装,方便操作者快速对半成品进行拿取和成品放置的效果。
附图说明
33.图1为本发明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34.图2为本发明连接盘、长轴电机和第一多级气缸结构示意图;
35.图3为本发明连接盘俯视结构示意图;
36.图4为本发明安装盘、旋转电机和凹板结构示意图;
37.图5为本发明图4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38.图6为本发明输送上料装置结构示意图。
39.图中:1、安装体,2、半成品盘,3、成品盘,4、凸形下料斗,5、第一输送装置,6、旋转撑膜装置,601、连接盘,602、丝块,603、第一多级气缸,604、撑杆,605、驱动电机,606、丝杆,607、长轴电机,7、旋转下料装置,701、安装盘,702、旋转电机,703、凹板,704、落料槽,705、滑槽,706、第二多级气缸,707、落料板,8、输送上料装置,801、第二输送装置,802、f杆,803、真空吸盘,804、第三多级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40.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1.请参阅图1-6,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复合包装制品加工用内膜输送装置,如图1所示,安装体1一侧贯穿开设有进料口,且安装体1另一侧贯穿开设有出料口,同时安装体1正前方贯穿开设有安装通槽,安装体1内部一侧固定有对接感应器组,且安装体1内部另一侧固定有红外线感应器,安装体1一侧通过l连接杆组分别固定有半成品盘2和成品盘3,通过安装体1不仅起到贯穿开设连接的效果,并且通过安装体1从而对整体旋转撑膜装置6起到隐藏安装的效果,同时通过安装体1从而起到固定连接的效果,依次通过安装体1从而使相应设备安装后使整体设备呈现于一体化和半自动化的状态,再次通过安装体1从而起到整体移动和整体限位安装固定的效果,凸形下料斗4一侧贯穿开设有通孔,且凸形下料斗4另一侧与固定螺母固定连接,同时凸形下料斗4下方一侧固定固定有限位感应器组,第一输送装置5一侧贯穿开设有通孔,且第一输送装置5一侧通过调节螺纹杆贯穿通孔与凸形下料斗4调节连接,凸形下料斗4与安装体1一侧固定连接,第一输送装置5与控制器电性连接,通过固定螺母和调节螺杆,通过调节螺纹杆不仅起到贯穿连接的效果,并且通过调节螺纹杆从而起到旋转相对连接的效果,同时通过调节螺纹杆从而改变凸形下料斗4和第一输送装置5之间的相对旋转倾斜角方便适应于不同高度的切膜机进行切膜输料,并且通过固定螺母同样起到固定连接效果,同时通过固定螺母依次起到贯穿连接和旋转螺纹连接的效果,再次固定螺母内环直径对通孔起到包裹相切连接的效果。
42.如图2所示,旋转撑膜装置6安装于安装体1内部,且旋转撑膜装置6包括有连接盘601、丝块602、第一多级气缸603、撑杆604、驱动电机605、丝杆606和长轴电机607,连接盘601四周开设有安装槽,丝块602一侧与第一多级气缸603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多级气缸603另一端下方通过连接板固定有另一对接感应器组,第一多级气缸603设置有6组,且第一多级气缸603关于连接盘601环形阵列方式连接,通过第一多级气缸603设置有6组12个,这样不仅体现第一多级气缸603实用性和对称性,从而体现第一多级气缸603工作过程中对撑杆604的受力带动性、相对受力支撑性和相对运动限位性的效果,同时避免第一多级气缸603单设置6个从而导致第一多级气缸603只能带动单个的撑杆604进行运动,导致单个的撑杆604与内膜接触时无法为内膜起到撑膜的效果,还造成撑杆604受力旋转运动过程中撑杆604与内膜出现受力脱离的情况,依次造成内膜无法与复合包装制品进行套膜,并且通过第
一多级气缸603设置有6组12个从而实现持续机械撑膜和手动套膜持续的工作状态,从而提高整体工作效率的情况,撑杆604一侧安装有接触感应器组,且撑杆604另一端与第一多级气缸603另一端固定连接,驱动电机605一端与丝杆606一端固定连接。
43.如图3所示,丝杆606另一端贯穿丝块602与安装槽内部一侧旋转连接,丝块602、第一多级气缸603、撑杆604、驱动电机605和丝杆606构成相对移动机构,且相对移动机构相对移动距离范围为0-15cm,通过控制器控制驱动电机605工作,驱动电机605工作过程中通过丝杆606带动丝块602和第一多级气缸603相对运动,并且第一多级气缸603相对运动过程中带动撑杆604同向相对运动,通过改变撑杆604之间的相对距离从而方便不同直径的内膜进行撑膜,当整体相对移动机构处于0cm时此时丝块602处于相对接触状态,并且撑杆604同样处于相对靠近接触整体,方便直径最小的内膜进行撑膜,当整体相对移动机构处于15cm时,此时丝块602与安装槽内部两侧靠近,并且撑杆604处于最大相对移动距离,从而方便最大直径的内膜进行撑膜,驱动电机605另一端与安装槽内部另一侧固定连接,长轴电机607一端安装有旋转感应器,且长轴电机607一端贯穿安装通槽和连接盘601通过连接轴承与安装体1内部一侧旋转连接,第一多级气缸603、驱动电机605和长轴电机607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通过连接轴承不仅起到固定连接的效果,并且通过连接轴承内环从而起到贯穿配套连接的效果,同时通过连接轴承从而起到受力支撑和内环旋转带动的效果,依次通过连接轴承从而避免长轴电机一端与安装体内部一侧进行摩擦旋转接触,容易导致长轴电机工作过程中与安装体内部出现摩擦磨损的情况。
44.如图4所示,旋转下料装置7安装于凸形下料斗4下方一侧,且旋转下料装置7包括有安装盘701、旋转电机702、凹板703、落料槽704、滑槽705、第二多级气缸706和落料板707,安装盘701一侧与旋转电机702一端固定连接,旋转电机702一端与另一旋转感应器组固定连接,凹板703贯穿开设有落料槽704,且凹板703内部固定有落料感应器,同时凹板703上方一侧固定有另一限位感应器组,安装盘701、旋转电机702和凹板703连接形状呈“圆形风扇”形,通过安装盘701、旋转电机702和凹板703连接形状呈“圆形风扇”形这样不仅体现上述三者之间连接的实用性,还体现上述三者之间连接的简单和安装角度分布均匀性的效果,由于“圆形风扇”一般采取三叶或者四叶进行安装连接既可以保证“圆形风扇”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平衡性还体现“圆形风扇”运行过程中的速度和效率性,而上述三者采取“圆形风扇”中的四叶连接方式进行安装连接,这样不仅保证凹板703旋转运动过程中的持续性还体现凹板703旋转接料过程中的持续性。
45.如图5所示,落料槽704内部一侧开设有固定槽,且落料槽704内部另一侧开设有滑槽705,第二多级气缸706一端与落料板707一侧固定连接,且第二多级气缸706另一端通过固定槽与落料槽704固定连接,落料板707通过滑槽705与凹板703活动连接,凹板703另一侧与安装盘701固定连接,旋转电机702另一端与凸形下料斗4下方一侧固定连接,通过旋转电机702不仅起到双向固定连接的效果,并且旋转电机702通过另一旋转感应器组进行旋转控制,从而避免旋转电机702旋转角度过大导致凹板703与第二输送装置801处于旋转偏离的状态,最终导致凹板703凹槽的膜下料过程中无法准确落于第二输送装置801上方进行再次输送的情况,由于凹板703设置有4个,从而旋转电机702每次的旋转角度为90
°
从而保证凹板703分别与第二输送装置801和凸形下料斗4进行水平对接,旋转电机702和第二多级气缸706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第二多级气缸706、落料板707、落料槽704和滑槽705构成相对滑
行机构,且相对滑行机构相对滑行距离范围为0-20cm,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二多级气缸706工作,第二多级气缸706工作过程中带动落料板707与落料槽704和滑槽705相对滑行运动,通过落料板707运动过程中从而对内膜起到接料和二次落料的效果,并且整体相对滑行机构处于0cm时此时整体第二多级气缸706不仅处于最大屈伸距离,并且落料板707处于相对接触状态,当整体相对滑行机构处于15cm时,此时第二多级气缸706处于最小屈伸距离,并且落料板707处于相对分离状态。
46.如图6所示,输送上料装置8安装于旋转下料装置7下方,且输送上料装置8有第二输送装置801、f杆802、真空吸盘803和第三多级气缸804,第二输送装置801内部两侧固定有驱动感应器组,且第二输送装置801一端贯穿进料口通过f杆802与安装体1固定连接,真空吸盘803一侧安装有压力感应器,通过压感应器不仅起到固定连接的效果,并且通过压力感应器对第三多级气缸804起到运动限位的效果,从而避免第三多级气缸804持续向下运动过程中使真空吸盘803持续的与第二输送装置801处于挤压接触状态,这样不仅导致后面的内膜无法进行正常输送还造成需要手动对第三多级气缸804进行运动调节的情况,且真空吸盘803另一侧与第三多级气缸804一端固定连接,第三多级气缸804另一端与安装体1内部上方一侧固定连接,第二输送装置801和第三多级气缸804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第二输送装置801、真空吸盘803和第三多级气缸804构成相对伸缩机构,且相对伸缩机构相对伸缩距离范围为0-10cm,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三多级气缸804和真空吸盘803工作,第三多级气缸804工作过程中带动真空吸盘803同向运动,当真空吸盘803与内膜外壁一侧吸附时,此时压力感应器将信号传递于控制器,此时控制器控制第三多级气缸804反向工作过程中带动内膜同向运动进行撑膜,当整体相对伸缩机构处于0cm时此时第三多级气缸804和真空吸盘803均处于初始运动状态,当整体相对伸缩机构处于10cm时此时真空吸盘803和第三多级气缸804均处于最大屈伸吸附状态。
47.工作原理:在使用复合包装制品加工用内膜输送装置,先通过移动设备将安装体1移动于相应切膜机位置,当安装体1安装后通过对第一输送装置5的调节使第一输送装置5与切膜机出料膜孔接触,当第一输送装置5调节完毕后,通过控制器控制驱动电机605工作,驱动电机605通过丝杆606带动丝块602相对运动,丝块602运动过程中带动第一多级气缸603和撑杆604相对运动,当撑杆604调节于相对距离时停止驱动电机605工作,接着手动将半成品复合包装制品放置于半成品盘2内部,此时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输送装置5工作,第一输送装置5工作过程中将裁切后的内膜输送于凸形下料斗4内部,落于凸形下料斗4内部的内膜通过落料感应器落于凹板703内部,此时落料感应器将信号传递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旋转电机702工作,旋转电机702工作过程中通过安装盘701带动凹板703同向运动,当旋转电机702旋转于一定旋转角度时另一旋转感应器组将信号传递于控制器,此时控制器控制旋转电机702停止和启动第二多级气缸706工作,并且此时另一限位感应器组与限位感应器组接触重复上述步骤,第二多级气缸706工作过程中通过落料板707与落料槽704和滑槽705相对运动过程中内膜通过落料槽704落于第二输送装置801上方,当内膜与落料感应器分离时落料感应器再次将信号传递于控制器,此时控制器控制上述设备重复上述步骤工作,当内膜与驱动感应器组接触时,驱动感应器组将信号传递于控制器,此时控制器控制第二输送装置801工作,第二输送装置801工作过程中带动内膜与f杆802相对运动,当内膜通过进料口与另一驱动感应器组接触时,另一驱动感应器组将信号传递于控制器,此时控制器控
制第二输送装置801停止工作,并且启动真空吸盘803和第三多级气缸804工作,第三多级气缸804工作过程中带动真空吸盘803同向运动,当真空吸盘803与内膜一侧接触时此时压力感应器将信号传递于控制器,此时控制器控制第三多级气缸804反向工作,当内膜与红外线感应器接触时,此时红外线感应器将信号传递于控制器,此时控制器控制第三多级气缸804停止工作,并且控制长轴电机607工作,长轴电机607工作过程中通过连接盘601带动第一多级气缸603和撑杆604同向运动,当长轴电机607旋转于一定角度时此时角度感应器组将信号传递于控制器,此时控制器控制第一多级气缸603工作,第一多级气缸603工作过程中带动撑杆604同向运动,当撑杆604与内膜内部接触时,此时接触感应器将信号传递于控制器,此时控制器控制真空吸盘803和第一多级气缸603停止工作,再次控制长轴电机607旋转工作,当另一对接感应器组与对接感应器组接触时,此时第一多级气缸603重复上述步骤将内膜通过出料口输送于安装体1外部,此时外部的操作者将半成品复合包装制品与内膜进行套膜既可,当内膜与复合包装制品套膜完毕后手动将内膜与撑杆604分离,此时接触感应器再次将信号传递于控制器,此时控制器再次控制上述设备重复上述步骤工作,并且套膜完毕的复合包装制品放置于成品盘3既可,这就完成整个操作,且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48.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发明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内容的限制。
49.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