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编织袋折口机及折口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328509发布日期:2022-06-08 04:59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一种编织袋折口机及折口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编织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编织袋折口机及折口方法。


背景技术:

2.编织袋的加工要经过袋口裁切、折口、缝纫、热封多道工序。现有的编织袋在进行折口这一部分操作时,大多还是需要人工手动操作,这样就会造成加工效率低,人工成本高,并且人工进行加工时,容易导致各编织袋折口存在偏差,各编织袋折口均不相同。
3.而且编织袋有多种款式,有带有m边的编织袋,有不带有m边的编织袋,两款编织袋在折口时,会有一定的操作步骤的差别,通过人工进行加工,加工效率慢,且加工质量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编织袋折口机,采用自动化进行折口,提高工作效率,并且使得各折口均相同。
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编织袋折口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相对设置的上吸板、下吸板、驱动两吸板做相向运动或相背运动的驱动组件i、撑袋组件、顶角杆、折口板以及限位组件,所述撑袋组件以及折口板位于在两吸板一侧,所述顶角杆设置在两吸板一端,并位于折口板一侧,所述撑袋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上撑袋板和下撑袋板,所述机架上还设有驱动撑袋组件向两吸板方向运动并插入两吸板之间的驱动组件ii、驱动顶角杆向两吸板方向运动的驱动组件iii以及驱动折口板向两吸板方向运动并插入两撑袋板之间的驱动组件iv,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气缸i、上限位板、下限位板以及限位气缸ii,所述机架上还设有支撑板以及与上吸板同步运动的两限位杆i,所述的上限位板套设在两限位杆i外周,所述上限位板设置在上吸板i的上方,所述的限位气缸i设置在支撑板上端面,且限位气缸i的输出轴穿过支撑板与上限位板连接,两限位杆i上设有与其可拆卸连接的两定位件i,其中一个定位件i位于上限位板的下方,另一个定位件ii位于上限位板的上方,所述机架上还设有与下吸板同步运动的两限位杆ii,所述的下限位板套设在两限位杆ii外周,所述限位气缸ii设置在下吸板的下方,且限位气缸ii的输出轴与下限位板连接,两限位杆ii上设有与其可拆卸连接的两定位件ii,其中一个定位件ii位于下限位板的上方,另一个定位件ii位于下限位板的下方。
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动组件i驱动上下吸板运动将位于上下吸板之间的编织袋布料的袋口吸开,吸开袋口时编织袋的上层布料与下层布料分开,然后驱动组件ii驱动上、下撑袋板向吸板方向运动,并插入到袋口内,上撑袋板支撑编织袋的上层布料,下撑袋板支撑编织袋的下层布料,驱动组件iii驱动顶角杆运动,从编织袋后端插入,抵压编织袋,使得折口后端编织袋更加平整,驱动组件iv驱动折口板向两撑袋板方向运动,折口板将编织袋布料向两撑袋板之间进行折口,然后驱动组件ii带动上撑袋板和下撑袋板一起平移从两吸板之间移出退回至初始位置,驱动组件iii驱动顶角杆移出,两吸板做相向运动,对折口后的编织袋进行压紧,防止折口松散,然后上吸板向远离下吸板方向运动,驱动组件iv
驱动折口板从两吸板之间移出,完成折口工作,设置限位组件,使得在加工带有m边的编织袋时或者是加工不带有m边的编织袋时,驱动组件i在驱动两吸板做相向运动或相背运动时,这样可以限制吸板的运动距离。
7.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还包括有用于调节两撑袋板之间间距的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调节气缸i、调节气缸ii以及位于调节气缸两侧的两导向杆,所述的调节气缸i的输出轴与上撑袋板连接,调节气缸ii的输出轴与下撑袋板连接,两调节杆上沿其竖直方向设有上、下轴承,上撑袋板滑动设置在两导向杆上,且上撑袋板的下端面抵触设置在上轴承的上端面,下撑袋板滑动设置在两导向杆上,且下撑袋板的上端面抵触设置在下轴承的下端面。
8.采用上述进一步设置,通过调节气缸可以调节两撑袋板之间的间距,这样可以根据需要折口的编织袋类型进行调节,在对带有m边的编织袋进行折口时,编织袋整体高度较高,撑袋板插入到编织袋内部后,需要调节气缸驱动两撑袋板做相背运动,将编织袋的袋口撑开,方便后续的折口工作,而在对没有m边的编织袋进行折口时,因编织袋高度较低,两撑袋板则无需做相背运动,调节两撑袋板的间距,导向杆的设置使得撑袋板在驱动气缸的作用下运动时更加平稳,防止其倾斜,无法插入到两吸板之间。
9.本发明的再进一步设置:所述上吸板的上端面设有上吸气腔,上吸板的下端面设有若干与上吸气腔相通的上吸气口,所述上吸气腔的上端面设有与上吸气腔导通的上进气管,所述下吸板的下端面设有下吸气腔,下吸板的上端面设有若干与下吸气腔相通的下吸气口,所述下吸气腔的下端面设有与下吸气腔导通的下进气管,所述上进气管和下进气管均通过管道与风机连接,且管道上设有气阀。
10.采用上述再进一步设置,可以更好的产生吸力,将位于两吸板之间的编织袋上下层布料分离,使得袋口吸开,便于两撑袋板的插入,从而可以对编织袋进行折口,气阀的开启或关闭,控制管道的通断。
11.本发明的再更进一步设置:所述驱动组件i包括设置在上吸板上方的上连接板、两驱动气缸i、设置在下吸板下方的下连接板以及两驱动气缸ii,所述上连接板与上吸板连接,两驱动气缸i设置在机架上并位于上连接板的两端,两驱动气缸i的输出轴均与上连接板连接从而驱动上吸板作升降运动,两限位杆i与所述的上连接板连接,所述下连接板与下吸板连接,两驱动气缸ii设置在机架上并位于下连接板的两端,两驱动气缸ii的输出轴均与下连接板连接从而驱动下吸板作升降运动,两限位杆ii与所述的下连接板连接。
12.采用上述再更进一步设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便于将编织袋的袋口吸开。本发明的再更进一步设置:所述驱动组件ii包括驱动电机、主动轮、从动轮以及套设置主动轮以及从动轮外周的传送带,所述机架上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设有固定轴以及与传送带平行的导向轨,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固定座上,且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主动轮连接,所述的从动轮转动设置在固定轴上,还包括有安装座,两撑袋板设置在安装座上,所述安装座上设有滑座以及固定板,所述滑座与导向轨滑动配合,所述的固定板与传送带固定连接从而驱动两撑袋板向两吸板方向运动。
13.采用上述再更进一步设置,驱动电机驱动主动轮转动,并通过从动轮实现传送带的运动,固定板与传送带连接,这样在传送带的运动下可以带动固定板运动,固定板运动可以带动滑座在导向轨上滑动,进而带动两撑袋板向两吸板方向运动,导向轨与滑座的滑移
配合使得两撑袋板在运动时更加稳定,更好的插入到编织袋的袋口内。
14.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该折口机在对带有m边的编织袋进行折口时,包括以下步骤:s1:气阀开启,风机开始工作,上吸板向靠近下吸板方向运动;s2:限位气缸i驱动上限位板向远离上吸板方向运动,限位气缸ii驱动下限位板向远离下吸板方向运动;s3:下吸板向远离上吸板方向运动带动编织袋与下吸板接触的一面同步运动;s4:上吸板向远离下吸板方向运动带动编织袋与上吸板接触的一面同步运动实现袋口的打开;s5:驱动组件ii驱动两撑袋板向吸开袋口的编织袋内运动;s6:调节气缸i驱动上撑袋板向远离下撑袋板方向运动,调节气缸ii驱动下撑袋板向远离上撑袋板方向运动从而将袋口撑大撑开;s7:驱动组件iii驱动顶角杆插入至两撑袋板之间;s8:驱动组件iv驱动折口板插入到两撑袋板之间对编织袋进行折口;s9:气阀关闭,两调节气缸驱动对应的撑袋板做相向运动;s10:驱动组件iii驱动顶角杆从两撑袋板之间退出并推至原始位置,驱动组件ii驱动两撑袋板从袋口内退出并退回至原始位置;s11:两吸板做相向运动,限位气缸i驱动上限位板向靠近上吸板方向运动,限位气缸ii驱动下限位板向靠近下吸板方向运动;s12:上吸板向远离下吸板方向运动;s13:驱动组件iv驱动折口板从两吸板之间退出并退回至原始位置,完成折口工作。
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带有m边的编织袋进行折口时,编织袋会被运输至下吸板上,首先需要控制气阀开启,风机开始工作,然后驱动组件i会驱动上吸板向下吸板方向运动,限位气缸i驱动上限位板向远离上吸板方向运动,运动至指定位置,限位气缸ii驱动下限位板向远离下吸板方向运动,运动至指定位置,上、下限位板的设置用于限制上、下吸板在做相背运动时的运动距离,防止其将袋口吸开过大,然后先驱动下吸板向远离上吸板方向运动,再驱动上吸板向远离下吸板方向运动,将两吸板之间的编织袋的袋口吸开,因为设置了限位板以及定位件,因此在吸板做相背运动时,设置在上限位板下方的定位件i以及设置在下限位板上方定位件ii触碰到对应的限位板后,吸板就无法再继续运动,同理两吸板在做相向运动时,则由另一个定位件与限位板的配合,达到限制吸板运动距离的效果,上、下吸板先后运动,是因为下吸板与编织袋之间的吸附力更好,可以更好的将袋口打开,袋口吸开后,驱动组件ii驱动撑袋板运动,从袋口处插入带编织袋内,然后调节组件驱动两撑袋板做相背运动,将袋口撑大,然后驱动组件iii驱动顶角杆向两吸板之间运动,并从编织袋一侧插入,顶角杆使得编织袋折口后更加平整,驱动组件iv驱动折口板运动,对编织袋进行折口,折口后,气阀关闭,同时两调节气缸驱动两撑袋板做相向运动,不再对编织袋进行支撑,顶角杆退回,撑袋板从编织袋内移出,并回到原始位置,等待下一次折口,两吸板做相向运动,对折口后的编织袋进行压紧,防止折口位置松散,限位板在限位气缸的驱动下,回到原始位置,然后上吸板向远离下吸板方向运动,最后折口板从两吸板之间退出,退回至原始
位置,完成折口工作,编织袋折口后从两吸板之间取出,进行下一个编织袋的折口工作,继续上述步骤,采用上述操作流程实现全自动折口,更加方便,折口效率高,并且折口效果好。
16.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该折口机对不带有m边的编织袋进行折口时,包括以下步骤:s1:气阀开启,上吸板向靠近下吸板方向运动;s2:限位气缸i驱动上限位板向远离上吸板方向运动,限位气缸ii驱动下限位板向远离下吸板方向运动;s3:下吸板向远离上吸板方向运动带动编织袋与下吸板接触的一面同步运动;s4:上吸板向远离下吸板方向运动带动编织袋与上吸板接触的一面同步运动实现袋口的打开;s5:驱动组件ii驱动两撑袋板向吸开袋口的编织袋内运动;s6:驱动组件iv驱动折口板插入到两撑袋板之间对编织袋进行折口;s7:气阀关闭;s8:驱动组件ii驱动两撑袋板从袋口内退出并退回至原始位置;s9:两吸板做相向运动,限位气缸i驱动上限位板向靠近上吸板方向运动,限位气缸ii驱动下限位板向靠近下吸板方向运动;s10:上吸板向远离下吸板方向运动;s11:驱动组件iv驱动折口板从两吸板之间退出并退回至原始位置,完成折口工作。
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不带有m边的编织袋进行折口时,编织袋会被运输至下吸板上,首先需要控制气阀开启,风机开始工作,然后驱动组件i会驱动上吸板向下吸板方向运动,限位气缸i驱动上限位板向靠近上吸板方向运动,运动至指定位置,限位气缸ii驱动下限位板向靠近下吸板方向运动,运动至指定位置,上、下限位板的设置用于限制上、下吸板在做相背运动时的运动距离,防止其将袋口吸开过大,然后先驱动下吸板向远离上吸板方向运动,再驱动上吸板向远离下吸板方向运动,将两吸板之间的编织袋的袋口吸开,因为设置了限位板以及定位件,因此在吸板做相背运动时,设置在上限位板下方的定位件i以及设置在下限位板上方定位件ii触碰到对应的限位板后,吸板就无法再继续运动,同理两吸板在做相向运动时,则由另一个定位件与限位板的配合,达到限制吸板运动距离的效果,上、下吸板先后运动,是因为下吸板与编织袋之间的吸附力更好,可以更好的将袋口打开,袋口吸开后,驱动组件ii驱动撑袋板运动,从袋口处插入带编织袋内,驱动组件iv驱动折口板运动,对编织袋进行折口,折口后,气阀关闭,撑袋板从编织袋内移出,并回到原始位置,等待下一次折口,两吸板做相向运动,对折口后的编织袋进行压紧,防止折口位置松散,限位板在限位气缸的驱动下,回到原始位置,然后上吸板向远离下吸板方向运动,最后折口板从两吸板之间退出,退回至原始位置,完成折口工作,编织袋折口后从两吸板之间取出,进行下一个编织袋的折口工作,继续上述步骤,采用上述操作流程实现全自动折口,更加方便,折口效率高,并且折口效果好。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上、下吸板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上吸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上吸板下端面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下吸板上端面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下吸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驱动组件iv与折口板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驱动组件ii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发明的折口机对带有m边的编织袋进行折口时的工作方法;图12为本发明的折口机对无m边的编织袋进行折口时的工作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0.需要说明,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1.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2.另外,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3.如图1-12所示,一种编织袋折口机,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设有相对设置的上吸板2、下吸板3、驱动两吸板2、3做相向运动或相背运动的驱动组件i4、撑袋组件5、顶角杆、折口板7以及限位组件8,所述撑袋组件5以及折口板7位于在两吸板2、3一侧,所述顶角杆设置在两吸板2、3一端,并位于折口板7一侧,所述撑袋组件5包括相对设置的上撑袋板51和下撑袋板52,所述机架1上还设有驱动撑袋组件5向两吸板2、3方向运动并插入两吸板2、3之间的驱动组件ii9、驱动顶角杆向两吸板2、3方向运动的驱动组件iii以及驱动折口板7向两吸板方向运动并插入两撑袋板51、52之间的驱动组件iv11,驱动组件iii可以采用气缸或者电缸驱动顶角杆运动,也可以采用电机、齿轮以及齿条配合的方式等,所述限位组件8包括限位气缸i81、上限位板82、下限位板83以及限位气缸ii84,所述机架1上还设有支撑板12以及与上吸板2同步运动的两限位杆i13,所述的上限位板82套设在两限位杆i13外周,所述上限位板82设置在上吸板i2的上方,所述的限位气缸i81设置在支撑板12上端面,且限位气缸i81的输出轴穿过支撑板12与上限位板82连接,两限位杆i13上设有与其可拆卸连接的两定位件i131、132,定位件可以是定位块或定位板等或者是螺母,限位杆采用螺杆,便于调节定位
件位置,其中一个定位件i131位于上限位板82的下方,另一个定位件ii132位于上限位板82的上方,所述机架1上还设有与下吸板3同步运动的两限位杆ii14,所述的下限位板83套设在两限位杆ii14外周,所述限位气缸ii84设置在下吸板3的下方,且限位气缸ii84的输出轴与下限位板83连接,两限位杆ii14上设有与其可拆卸连接的两定位件ii141,其中一个定位件ii141位于下限位板83的上方,另一个定位件ii位于下限位板83的下方,通过驱动组件4i驱动上下吸板2、3运动将位于上下吸板2、3之间的编织袋布料的袋口吸开,吸开袋口时编织袋的上层布料与下层布料分开,然后驱动组件ii9驱动上、下撑袋板51、52向吸板方向运动,并插入到袋口内,上撑袋板51支撑编织袋的上层布料,下撑袋板52支撑编织袋的下层布料,驱动组件iii驱动顶角杆运动,从编织袋后端插入,抵压编织袋,使得折口后端编织袋更加平整,驱动组件iv11驱动折口板7向两撑袋板51、52方向运动,折口板7将编织袋布料向两撑袋板51、52之间进行折口,然后驱动组件ii9带动上撑袋板51和下撑袋板52一起平移从两吸板2、3之间移出退回至初始位置,驱动组件iii驱动顶角杆移出,两吸板2、3做相向运动,对折口后的编织袋进行压紧,防止折口松散,然后上吸板2向远离下吸板3方向运动,驱动组件iv11驱动折口板7从两吸板2、3之间移出,完成折口工作,设置限位组件8,使得在加工带有m边的编织袋时或者是加工不带有m边的编织袋时,驱动组件i4在驱动两吸板2、3做相向运动或相背运动时,这样可以限制吸板的运动距离。
24.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有用于调节两撑袋板51、52之间间距的调节组件100,所述调节组件100包括相对设置的调节气缸i101、调节气缸ii102以及两导向杆103、104,两导向杆设置在调节气缸i101的两侧,两撑袋板51、52均滑动设置在两导向杆上,所述的调节气缸i101的输出轴与上撑袋板51连接,调节气缸ii102的输出轴与下撑袋板52连接,两导向杆上沿其竖直方向设有上、下轴承,上撑袋板51滑动设置在两导向杆上,且上撑袋板51的下端面抵触设置在上轴承的上端面,下撑袋板52滑动设置在两导向杆上,且下撑袋板52的上端面抵触设置在下轴承的下端面,通过调节气缸可以调节两撑袋板之间的间距,这样可以根据需要折口的编织袋类型进行调节,在对带有m边的编织袋进行折口时,编织袋整体高度较高,撑袋板插入到编织袋内部后,需要调节气缸驱动两撑袋板做相背运动,将编织袋的袋口撑开,方便后续的折口工作,而在对没有m边的编织袋进行折口时,因编织袋高度较低,两撑袋板则无需做相背运动,调节两撑袋板的间距,导向杆的设置使得撑袋板在驱动气缸的作用下运动时更加平稳,防止其倾斜,无法插入到两吸板之间。
25.具体的,所述上吸板2的上端面设有上吸气腔21,上吸板2的下端面设有若干与上吸气腔21相通的上吸气口22,所述上吸气腔21的上端面设有与上吸气腔21导通的上进气管23,所述下吸板3的下端面设有下吸气腔31,下吸板3的上端面设有若干与下吸气腔31相通的下吸气口32,所述下吸气腔31的下端面设有与下吸气腔31导通的下进气管33,所述上进气管23和下进气管33均通过管道与风机连接,且管道上设有气阀,可以更好的产生吸力,将位于两吸板2、3之间的编织袋上下层布料分离,使得袋口吸开,便于两撑袋板51、52的插入,从而可以对编织袋进行折口,气阀的开启或关闭,控制管道的通断。
26.具体的,所述驱动组件i4包括设置在上吸板2上方的上连接板41、两驱动气缸i42、设置在下吸板3下方的下连接板43以及两驱动气缸ii44,所述上连接板41与上吸板2连接,两驱动气缸i42设置在机架1上并位于上连接板41的两端,两驱动气缸i42的输出轴均与上连接板41连接从而驱动上吸板2作升降运动,两限位杆i13与所述的上连接板41连接,所述
下连接板43与下吸板3连接,两驱动气缸ii44设置在机架1上并位于下连接板43的两端,两驱动气缸ii44的输出轴均与下连接板43连接从而驱动下吸板3作升降运动,两限位杆ii14与所述的下连接板43连接,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便于将编织袋的袋口吸开。所述驱动组件ii9包括驱动电机91、主动轮92、从动轮93以及套设置主动轮92以及从动轮93外周的传送带94,驱动电机采用伺服电机,所述机架1上设有固定座15,所述固定座15上设有固定轴151以及与传送带94平行的导向轨152,所述驱动电机91设置在固定座152上,且驱动电机91的输出轴与主动轮92连接,所述的从动轮93转动设置在固定轴151上,还包括有安装座200,两撑袋板51、52设置在安装座200上,所述安装座200上设有滑座201以及固定板202,所述滑座201与导向轨152滑动配合,所述的固定板202与传送带94固定连接从而驱动两撑袋板52、53向两吸板2、3方向运动,驱动电机91驱动主动轮92转动,并通过从动轮93实现传送带94的运动,固定板202与传送带94连接,这样在传送带94的运动下可以带动固定板202运动,固定板202运动可以带动滑座204在导向轨152上滑动,进而带动两撑袋板51、52向两吸板方向运动,导向轨152与滑座201的滑移配合使得两撑袋板51、52在运动时更加稳定,更好的插入到编织袋的袋口内,可以根据加工的编织袋大小,进行调节撑袋板移动的距离,驱动组件iv的具体结构与驱动组件ii的结构相同,故不再具体展开说明。
27.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该折口机在对带有m边的编织袋进行折口时,包括以下步骤:s1:气阀开启,风机开始工作,上吸板向靠近下吸板方向运动;s2:限位气缸i驱动上限位板向远离上吸板方向运动,限位气缸ii驱动下限位板向远离下吸板方向运动;s3:下吸板向远离上吸板方向运动带动编织袋与下吸板接触的一面同步运动;s4:上吸板向远离下吸板方向运动带动编织袋与上吸板接触的一面同步运动实现袋口的打开;s5:驱动组件ii驱动两撑袋板向吸开袋口的编织袋内运动;s6:调节气缸i驱动上撑袋板向远离下撑袋板方向运动,调节气缸ii驱动下撑袋板向远离上撑袋板方向运动从而将袋口撑大撑开;s7:驱动组件iii驱动顶角杆插入至两撑袋板之间;s8:驱动组件iv驱动折口板插入到两撑袋板之间对编织袋进行折口;s9:气阀关闭,两调节气缸驱动对应的撑袋板做相向运动;s10:驱动组件iii驱动顶角杆从两撑袋板之间退出并推至原始位置,驱动组件ii驱动两撑袋板从袋口内退出并退回至原始位置;s11:两吸板做相向运动,限位气缸i驱动上限位板向靠近上吸板方向运动,限位气缸ii驱动下限位板向靠近下吸板方向运动;s12:上吸板向远离下吸板方向运动;s13:驱动组件iv驱动折口板从两吸板之间退出并退回至原始位置,完成折口工作。在对带有m边的编织袋进行折口时,编织袋会被运输至下吸板上,首先需要控制气阀开启,风机开始工作,然后驱动组件i会驱动上吸板向下吸板方向运动,限位气缸i驱动上限位板向远离上吸板方向运动,运动至指定位置,限位气缸ii驱动下限位板向远离下吸板方向运动,运动至指定位置,上、下限位板的设置用于限制上、下吸板在做相背运动时的运动距
离,防止其将袋口吸开过大,然后先驱动下吸板向远离上吸板方向运动,再驱动上吸板向远离下吸板方向运动,将两吸板之间的编织袋的袋口吸开,因为设置了限位板以及定位件,因此在吸板做相背运动时,设置在上限位板下方的定位件i以及设置在下限位板上方定位件ii触碰到对应的限位板后,吸板就无法再继续运动,同理两吸板在做相向运动时,则由另一个定位件与限位板的配合,达到限制吸板运动距离的效果,上、下吸板先后运动,是因为下吸板与编织袋之间的吸附力更好,可以更好的将袋口打开,袋口吸开后,驱动组件ii驱动撑袋板运动,从袋口处插入带编织袋内,然后调节组件驱动两撑袋板做相背运动,将袋口撑大,然后驱动组件iii驱动顶角杆向两吸板之间运动,并从编织袋一侧插入,顶角杆使得编织袋折口后更加平整,驱动组件iv驱动折口板运动,对编织袋进行折口,折口后,气阀关闭,同时两调节气缸驱动两撑袋板做相向运动,不再对编织袋进行支撑,顶角杆退回,撑袋板从编织袋内移出,并回到原始位置,等待下一次折口,两吸板做相向运动,对折口后的编织袋进行压紧,防止折口位置松散,限位板在限位气缸的驱动下,回到原始位置,然后上吸板向远离下吸板方向运动,最后折口板从两吸板之间退出,退回至原始位置,完成折口工作,编织袋折口后从两吸板之间取出,进行下一个编织袋的折口工作,继续上述步骤,采用上述操作流程实现全自动折口,更加方便,折口效率高,并且折口效果好,限位板、吸板、撑袋板、顶角杆以及折口板所移动的距离均是实现在程序中设定好,控制对应的驱动件工作。
28.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该折口机对不带有m边的编织袋进行折口时,包括以下步骤:s1:气阀开启,上吸板向靠近下吸板方向运动;s2:限位气缸i驱动上限位板向远离上吸板方向运动,限位气缸ii驱动下限位板向远离下吸板方向运动;s3:下吸板向远离上吸板方向运动带动编织袋与下吸板接触的一面同步运动;s4:上吸板向远离下吸板方向运动带动编织袋与上吸板接触的一面同步运动实现袋口的打开;s5:驱动组件ii驱动两撑袋板向吸开袋口的编织袋内运动;s6:驱动组件iv驱动折口板插入到两撑袋板之间对编织袋进行折口;s7:气阀关闭;s8:驱动组件ii驱动两撑袋板从袋口内退出并退回至原始位置;s9:两吸板做相向运动,限位气缸i驱动上限位板向靠近上吸板方向运动,限位气缸ii驱动下限位板向靠近下吸板方向运动;s10:上吸板向远离下吸板方向运动;s11:驱动组件iv驱动折口板从两吸板之间退出并退回至原始位置,完成折口工作。在对不带有m边的编织袋进行折口时,编织袋会被运输至下吸板上,首先需要控制气阀开启,风机开始工作,然后驱动组件i会驱动上吸板向下吸板方向运动,限位气缸i驱动上限位板向靠近上吸板方向运动,运动至指定位置,限位气缸ii驱动下限位板向靠近下吸板方向运动,运动至指定位置,上、下限位板的设置用于限制上、下吸板在做相背运动时的运动距离,防止其将袋口吸开过大,然后先驱动下吸板向远离上吸板方向运动,再驱动上吸板向远离下吸板方向运动,将两吸板之间的编织袋的袋口吸开,因为设置了限位板以及定位件,因此在吸板做相背运动时,设置在上限位板下方的定位件i以及设置在下限位板上方定位
件ii触碰到对应的限位板后,吸板就无法再继续运动,同理两吸板在做相向运动时,则由另一个定位件与限位板的配合,达到限制吸板运动距离的效果,上、下吸板先后运动,是因为下吸板与编织袋之间的吸附力更好,可以更好的将袋口打开,袋口吸开后,驱动组件ii驱动撑袋板运动,从袋口处插入带编织袋内,驱动组件iv驱动折口板运动,对编织袋进行折口,折口后,气阀关闭,撑袋板从编织袋内移出,并回到原始位置,等待下一次折口,两吸板做相向运动,对折口后的编织袋进行压紧,防止折口位置松散,限位板在限位气缸的驱动下,回到原始位置,然后上吸板向远离下吸板方向运动,最后折口板从两吸板之间退出,退回至原始位置,完成折口工作,编织袋折口后从两吸板之间取出,进行下一个编织袋的折口工作,继续上述步骤,采用上述操作流程实现全自动折口,更加方便,折口效率高,并且折口效果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