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梳理机的喂入和梳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668阅读:8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梳理机的喂入和梳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纤维梳理机,具体的说涉及梳理机中的喂入和梳理系统。
背景技术
纤维梳理机是一种非织造布中干法成网的重要设备。但是,目前的纤维梳理机无法完成150mm以上的长纤维的梳理成网、且纤网中无纤维束存在,因而不能适应汽车内饰专用材料的性能需求。
通常的纤维梳理机,如麻纤维用梳理机,由喂入罗拉、刺辊、工作辊、剥毛辊、预梳理锡林、锡林、道夫、斩刀等主要机件组成。其由喂入罗拉将纤维喂入到刺辊进行初步开松并转移,然后通过预梳理锡林、锡林与工作辊、剥毛辊之间的反复梳理和转移,使纤维得到充分的梳理和开松,以达到锡林表面覆盖一层均匀的纤维层,再经道夫凝聚、斩刀剥取形成一定克重的纤维网。
由于该类梳理机的喂入和梳理系统对纤维的梳理过于充分,如CN25575397专利公开的技术,纤维的损伤较大,特别是对于麻纤维、玻璃纤维梳理后均为单纤维,纤维撕破和断裂较严重。且麻纤维用梳理机只能梳理120mm以下的纤维,对120mm~250mm的长切纤维是无法进行梳理,120mm~250mm的长切纤维由于过长,会缠绕工作辊造成梳理机死机和损坏梳理设备。因而该类梳理机梳理制备的纤维成型毡,经后备工艺制成的材料,其拉伸、弯曲等强度指标均受到影响,无法满足特殊汽车内饰材的特性要求。

发明内容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公开一种梳理机的喂入和梳理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
本发明的用于梳理机的喂入和梳理系统,包括锡林、与锡林配合的刺辊、与刺辊配合的主喂入罗拉、与主喂入罗拉配合的次喂入罗拉、与锡林和刺辊配合的喂入挡风辊、与锡林配合的梳理区和与锡林配合的纤维网剥取区;所说的梳理区包括与锡林配合的工作辊和剥毛辊;所说的纤维网剥取区包括与锡林配合的道夫和纤维网剥取挡风辊;其特征在于,在锡林上设有2~4组梳理区和两个纤维网剥取区,优选3组梳理区,所说的主喂入罗拉包括上主喂入罗拉和下主喂入罗拉,主上下罗拉间距为10~70mm,所说的次喂入罗拉1包括上次喂入罗拉和下主喂入罗拉,次上下罗拉间距为10~70mm,主喂入罗拉与次喂入罗拉的间距为20~100mm,主喂入罗拉与刺辊间距为10~80mm;本发明在纤维喂入系统中采用具有上述间距的喂入罗拉,降低了对纤维的握持和打击力,此刻纤维接受适度的平行处理,纤维没有被破坏和产生纤伸,避免了纤维的撕破和断裂,常规工艺中采用紧隔距、重打击使纤维得到进一步开松,本发明为了减少对纤维梳理过于充分,在取消预梳理锡林的同时,将常规的五个梳理区减少为2~4个梳理区,减少了梳理单元,降低对长纤维的损伤,确保纤网中束状长切纤维的长度和比例,众所周知通常梳理机在主锡林上配置5~6对工作辊和剥毛辊,形成5~6个梳理单元,对纤维进行紧隔距、强分梳,使纤维得到充分梳理。如下是梳理机梳理区的多少对纤网中束状纤维比例和长度的影响。
注喂入主纤维长度300mm,相同隔距,相同型号针布状态下。
为了解决长切纤维缠绕无法梳理,本技术增大了梳理和转移圆弧,分别将喂入罗拉增大为88~110mm、刺辊增大为260~305mm、工作辊增大为223~230mm、剥毛辊直径增大为129~175mm,这样纤维可以顺利通过梳理和转移,避免了工作辊缠绕死机发生,如下是工作辊和剥毛辊的直径改变,对梳理束状纤维长度的影响。
注喂入主纤维长度300mm、相同隔距、相同型号针布状态下。
在满足以上工艺同时,为了提高梳理机产量本技术方采用双道夫凝聚、斩刀剥取纤维网,因整个工艺可采用低速比,所说的低速比指的是锡林与工作辊、工作辊与剥毛辊、锡林与道夫之间的速度比,其目的是为了降低对纤维的损伤。本发明采用的速比为锡林与工作辊0~100∶0~6,工作辊与剥毛辊0~6∶170,锡林与道夫0~100∶0~6,速度影响了梳理机梳理产量,但是通过双道夫凝聚转移出双层纤网,已达到增产目的。双道夫不仅确保了梳理机产量,还避免纤维剥取不清,残留纤维在以后梳理过程中因纤维间搓揉形成棉团,影响纤网质量,同时因道夫的直径减少,能增加纤网的杂乱效果,改善纤网的纵横向强度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十分明显的,对纤维的损伤较小,特别是对于麻纤维、玻璃纤维的梳理,纤维撕破和断裂较轻,能够梳理120mm~250mm的长切纤维,不会缠绕工作辊造成梳理机死机和损坏梳理设备。制备的纤维成型毡,经后备工艺制成的材料,其拉伸、弯曲等强度指标均不受到影响,能够满足特殊汽车内饰材的特性要求。特别适合于合成纤维、天然麻纤维、竹纤维、玻璃纤维等纤维的梳理。
图1为用于束状长切纤维梳理机的喂入和梳理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喂入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本发明的梳理机的喂入和梳理系统,包括锡林30、与锡林30配合的刺辊3、与刺辊3配合的主喂入罗拉2、与主喂入罗拉2配合的次喂入罗拉1、与锡林30和刺辊3配合的喂入挡风辊31、与锡林30配合的梳理区和与锡林配合的纤维网剥取区;所说的梳理区包括与锡林30配合的工作辊8和剥毛辊6;所说的纤维网剥取区包括与锡林30配合的道夫14和纤维网剥取挡风辊12;其特征在于,在锡林30上设有2~4组梳理区和两个纤维网剥取区,优选3组梳理区;所说的主喂入罗拉2包括上主喂入罗拉201和下主喂入罗拉202,上主喂入罗拉201和下主喂入罗拉202间距H为10~70mm;所说的次喂入罗拉1包括上次喂入罗拉101和下次喂入罗拉102,上次喂入罗拉101和下次喂入罗拉102间距与H相同,为10~70mm;主喂入罗拉2与次喂入罗拉1的间距H2为20~100mm;主喂入罗拉2与刺辊间距H3为10~80mm;进一步,本技术方案中金属针布选择也至关重要,为了满足轻打击、大隔距、低纤伸、低速比的工艺原则,刺辊的金属针布采用直齿,以便于纤维转移;喂入罗拉、工作辊、剥毛辊、锡林、道夫的金属针布均采用降低齿针高度、增大纵向齿距,以降低对纤维的握持和穿刺分梳能力,使纤维顺利通过,满足梳理过程中尽量减少纤维损伤、确保了纤网中束状纤维的比例要求。
刺辊多采用开螺旋槽镶嵌式包覆齿条,所说的直齿是指金属针布的工作面、背面为直线;所说的罗拉、工作辊、剥毛辊、锡林、道夫的金属针布的齿针高度为2.8~4mm,齿针纵向齿距为2.2~3.5mm。
实施例中,复合纤维指的是ES纤维、PP纤维、PEI纤维等,增强纤维指的是玻璃纤维、碳纤维、麻纤维、竹纤维,所述的复合纤维与增强纤维在化学工业出版社沃丁柱主编《复合材料大全》、郑洪主编《纤维增强热塑性片材的工艺技术和应用》等文献中已经有具体的描述。
实施例1喂入主纤维长度300mm,复合纤维与增强纤维的重量比例为55∶45,在纤维喂入系统中采用两对喂入罗拉,上下罗拉间距60mm、主次两对喂入罗拉间距55mm,罗拉直径为88mm,刺辊直径为305mm,工作辊直径为210mm,剥毛辊直径为125mm,4组梳理区,喂入罗拉、工作辊、剥毛辊、锡林、道夫的金属针布的齿针高度为分别为6mm、4mm、3.3mm、3.2mm、4mm,齿针纵向齿距分别为7.6mm、2.5mm、3.2mm、3.2mm、2.5mm,刺辊的金属针布采用直齿。
梳理后束状纤维长度120mm~150mm,束状纤维比例15%~20%,(见表1)。
实施例2重复实施例1过程,喂入主纤维长度300mm,复合纤维与增强纤维比例为55∶45,在纤维喂入系统中采用两对喂入罗拉,上下罗拉间距65mm、主次两对喂入罗拉间距100mm,罗拉直径为110mm,刺辊直径为305mm,梳理机工作辊、剥毛辊直径分别为210mm、125mm,3组梳理区,罗拉、工作辊、剥毛辊、锡林、道夫的金属针布的齿针高度分别为6mm、4.0mm、3.3mm、3.2mm、4mm,齿针纵向齿距分别为7.6mm、2.5mm、3.2mm、3.2mm、2.5mm,刺辊的金属针布采用直齿。梳理后束状纤维长度140mm~180mm,束状纤维比例15%~20%(见表1)。
实施例3
重复实施例1过程,喂入主纤维长度300mm,复合纤维与增强纤维比例为55∶45,在纤维喂入系统中采用两对喂入罗拉,上下罗拉间距20mm、两对喂入罗拉间距50mm,罗拉直径为110mm,刺辊直径为305mm,梳理机工作辊、剥毛辊直径分别为210mm、125mm,2组梳理区,喂入罗拉、工作辊、剥毛辊、锡林、道夫的金属针布的齿针高度分别为6mm、4mm、3.3mm、3.2mm、4mm,齿针纵向齿距分别为7.6mm、2.5mm、3.2mm、3.2mm、2.5mm,刺辊的金属针布采用直齿。梳理后束状纤维长度120mm~150mm,束状纤维比例15%~20%(见表1)。
表1 实施例4喂入主纤维长度3005mm,复合纤维与增强纤维比例为55∶45,在纤维喂入系统中采用两对喂入罗拉,上下罗拉间距35mm、主次两对喂入罗拉间距75mm,罗拉直径为110mm,刺辊直径为296mm,梳理机工作辊、剥毛辊直径分别为230mm、135mm,4组梳理区,喂入罗拉、工作辊、剥毛辊、锡林、道夫的金属针布的齿针高度分别为5.6mm、3.9mm、3.6mm、3.0mm、3.9mm,齿针纵向齿距分别为7.3mm、2.5mm、3.0mm、3.2mm、2.5mm,刺辊的金属针布采用直齿。梳理后束状纤维长度140mm~170mm,束状纤维比例18%~25%(见表2)。
实施例5重复实施例3过程,喂入主纤维长度300mm,复合纤维与增强纤维比例为55∶45,在纤维喂入系统中采用两对喂入罗拉,上下罗拉间距40mm、主次两对喂入罗拉间距75mm,罗拉直径为100mm,刺辊直径为296mm,梳理机工作辊、剥毛辊直径分别为230mm、135mm,3组梳理区,喂入罗拉、工作辊、剥毛辊、锡林、道夫的金属针布的齿针高度分别为5.6mm、3.9mm、3.6mm、3.0mm、3.9mm,齿针纵向齿距为7.6mm、2.5mm、3mm、3.2mm、2.5mm,刺辊的金属针布采用直齿。梳理后束状纤维长度160mm~230mm,束状纤维比例23%~35%(见表2)。
实施例6重复实施例3过程,喂入主纤维长度300mm,复合纤维与增强纤维比例为55∶45,在纤维喂入系统中采用两对喂入罗拉,上下罗拉间距65mm、主次两对喂入罗拉间距60mm,罗拉直径为100mm,刺辊直径为296mm,梳理机工作辊、剥毛辊直径分别为230mm、135mm,2组梳理区,喂入罗拉、工作辊、剥毛辊、锡林、道夫的金属针布的齿针高度分别为5.6mm、3.9mm、3.6mm、3.0mm、3.9mm,齿针纵向齿距分别为7.3mm、2.5mm、3mm、3.2mm、2.5mm,刺辊的金属针布采用直齿。梳理后束状纤维长度180mm~250mm,束状纤维比例25%~40%(见表2)。
表2
权利要求
1.一种梳理机的喂入和梳理系统,包括锡林(30)、与锡林(30)配合的刺辊(3)、与刺辊(3)配合的主喂入罗拉(2)、与主喂入罗拉(2)配合的次喂入罗拉(1)、与锡林(30)和刺辊(3)配合的喂入挡风辊(31)、与锡林(30)配合的梳理区和与锡林配合的纤维网剥取区;所说的梳理区包括与锡林(30)配合的工作辊(8)和剥毛辊(6);所说的纤维网剥取区包括与锡林(30)配合的道夫(14)和纤维网剥取挡风辊(12),其特征在于在锡林(30)上设有2~4组梳理区和2个纤维网剥取区;所说的主喂入罗拉(2)包括上主喂入罗拉(201)和下主喂入罗拉(202),上主喂入罗拉(201)与主喂入罗拉(202)间距为10~70mm;所说的次喂入罗拉(1)包括上次喂入罗拉(101)和下次喂入罗拉(102),上次喂入罗拉(101)与下主喂入罗拉(102)间距为10~70mm,主喂入罗拉(2)与次喂入罗拉(1)的间距为20~100mm,主喂入罗拉(2)与刺辊(3)间距为10~80mm。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梳理机的喂入和梳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刺辊的金属针布采用直齿,喂入罗拉、工作辊、剥毛辊、锡林、道夫的金属针布的齿针高度为2.8~6.0mm,齿针纵向齿距为2.2~7.6mm。
3.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梳理机的喂入和梳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罗拉直径为88~110mm。
4.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梳理机的喂入和梳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刺辊直径为260~305mm。
5.根据权利要求
4所述的梳理机的喂入和梳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工作辊直径为223~230mm。
6.根据权利要求
5所述的梳理机的喂入和梳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剥毛辊直径为129~175mm。
7.根据权利要求
1~6任一项所述的梳理机的喂入和梳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设有3组梳理区。
专利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梳理机的喂入和梳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锡林上设有2~4组梳理区和两个纤维网剥取区,主上下罗拉间距为10~70mm,次上下罗拉间距为10~70mm,主喂入罗拉与次喂入罗拉的间距为20~100mm,主喂入罗拉与刺辊间距为10~80mm。本发明对纤维的损伤较小,特别是对于麻纤维、玻璃纤维的梳理,纤维撕破和断裂较轻,能够梳理120mm~250mm的长切纤维,制备的纤维成型毡,经后备工艺制成的材料,其拉伸、弯曲等强度指标均不受到影响,能够满足特殊汽车内饰材的特性要求。特别适合于合成纤维、天然麻纤维、竹纤维、玻璃纤维等纤维的梳理。
文档编号D01G15/20GK1990919SQ200510111974
公开日2007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26日
发明者蒋建云, 黄云清, 黄亦赛 申请人:上海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