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麻(或胡麻)打成麻纺前脱胶及纺纱新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155阅读:14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亚麻(或胡麻)打成麻纺前脱胶及纺纱新工艺的制作方法
一、发明所属技术领域
:该发明是亚麻(或胡麻)打成麻纺制细麻纱的一种新方法。该方法是由化学脱胶(包括接枝变性)和干纺法纺纱两部分组成,仅适用于亚麻(或胡麻)打成麻纺纱。
二、发明的目的亚麻打成麻传统工艺纺制细亚麻纱采用湿纺法,传统工艺在纺制粗纱、细纱或织成布以后再行化学脱胶,该工艺起源于1810年法国拿破化时代,一直沿用至今天,我国哈尔滨亚麻纺织厂50年代初从苏联引进全套亚麻传统工艺设备,80年代初黑龙江省又引进西欧传统工艺设备。我国至今不生产全套亚麻传统工艺设备。为了摆脱传统工艺的老路子、解决我国不生产全套亚麻传统工艺设备,湿纺劳动条件差、湿纺设备不利于保养、湿纺不适于亚麻纤维与各种纤维(包括天然纤维与化学纤维)混纺、湿纺纱麻粒子较多、湿纺纱脆性较大、耐磨性差、衣着服用性差等问题而提出发明的研究。
三、发明依据概述亚麻(或胡麻)打成麻是亚麻(或胡麻)原茎经沤麻,打麻等工序制成的亚麻(或胡麻)长纤维,该纤维长度一般在400-600MM之间,为束纤维组成的工艺纤维,其细度在200-400公支,该纤维已具有一定的可纺性,亚麻传统工艺就直接使用这种工艺纤维纺纱,但是这种工艺纤维仍含有30%左右的非纤维素杂质,我们设想将这种工艺纤维进一步脱胶,再除去一部分非纤维素,(但需控制好脱胶终点),籍机械作用分离纤维(但需控制好梳理强度)提高纤维支数,同时保持纤维最佳的可纺长度,改善纤维的可纺性能,以便采用国产定型设备进行干纺法纺纱,同时还可适应与各种纤维混纺。
亚麻(或胡麻)打成麻脱胶是采用化学脱胶,由于亚麻(或胡麻)打成麻所含有的非纤维素杂质绝大部分都溶解于热碱液中,经水洗以后即可将非纤维素杂质除去。
当亚麻打成麻绝大部分非纤维素杂质除去以后,则有利于亚麻纤维素分子与化学纤维分子在某种介质作用下结合,改变纤维素的某些特性,改善亚麻纤维的可纺性与服用性。

发明内容细节1、亚麻(或胡麻)打成麻脱胶a、工艺流程打成麻→分把装框→一煮→二煮→热水洗→冷水洗→漂白→浸酸→冷水洗→离心脱水→接枝变性→给油→出框离心脱水→烘干→亚麻(或胡麻)精干麻。
打成麻装框以后直至离心脱水时才出框,实现操作连续化。
b、工艺配方及参数一煮烧碱3g/L,矽酸钠3%,温度100℃,时间60分钟,浴比1∶10,正反循环煮液两次(15分/次)。
二煮烧碱5-9g/L,亚硫酸盐1-3%,磷酸盐1-3%,温度100℃,时间120分钟,浴比1∶10,正反循环煮液4次(15分/次)。
漂白次氯酸钠1g/L,常温,时间15分钟,浴比1∶10,连续循环漂白液。
浸酸硫酸1-1.5g/L,常温,时间15分钟。浴比1∶10,连续循环浸酸液。
接枝化纤高分子基团5-20%,温度5.0-600℃,时间1-2小时,浴比1∶30。
给油油剂为吉林省轻工业研究所专供,给油量1-2%温度50-60℃,时间1小时,浴比1∶10,连续循环给油液。
c、脱胶设备。
图1 煮锅图2 煮笼2、亚麻(或胡麻)精干麻纺纱。
a、纺纱工艺流程
b、纺纱工艺参数喂入 输出工序 定量 喂入 欠伸 定量 隔距(克/米) 根数 倍数 (克/米) (MM)软麻机 1000 / / / /中切机 250 / 340 35.7克/棒 锡林-针辊8头道园梳 35.7克/棒 / / 前梳辊-锡林3;后梳辊-锡林2.5。
小切机 240 / 830 32克/棒 锡林-针辊6二道园梳 32克/棒 / / / 前梳辊-锡林4.8;后梳辊-锡林2.5延展机 250 / 7.82 83.30 前罗拉-针排制条机 83.30 1 10.88 36.38 16-20并条机 36.38 6 9.4 30.96 ″-20二并 30.96 8 9.4 26.35 ″-20三并 26.35 10 9.4 28.03 ″-18粗纱机 28.03 1 8.62 0.66 ″-18细纱机 0.66 1 15.44 22公支 /槽筒机 22公支 / / 22公支 清纱器0.51
五、发明优点1、发明是采用干纺法纺纱,纤维在细纱机欠伸机构中是按理想欠伸运动,故纺制的细纱条干均匀度较好,麻粒子少。
2、打成麻经化学脱胶以后,除去大部分非纤维素杂质故在纺纱的全部过程中灰尘较少,特别是干纺细纱机劳动条件要比湿纺细纱机条件好。
3、打成麻经化学脱胶以后精梳所获得的短纤维(亚麻棉)较传统工艺精梳落麻价值高约一倍。
4、发明对亚麻打成麻号的适应性强,低号麻(10#以下)同样适应于该发明。传统工艺10#麻以下打成麻则不适宜于纺细亚麻纱,10#以下打成麻约占打成麻量的四分之一。
5、发明适合于纯亚麻纺,还可适合于各种纤维(包括天然纤维与化学纤维)混纺,织制高级麻类产品。
6、发明全部采用国产定型设备,投资费用低,设备维护保养方便,有利于扩大再生产。
7、发明为纺织工艺设备逐步走向单一化,统一化创造条件。并为亚麻原料初步加工(即亚麻原料厂)技术改造提供了有利条件。
8、亚麻打成麻接枝变性后,使亚麻纤维既具有亚麻特性同时并具有某些化学纤维特性,改善了亚麻纤维的可纺性和服用性。
煮锅煮锅采用正反循环,煮锅壁为双层,内层壁均匀分布φ3孔,煮笼芯亦同样均匀分布φ8孔,消除煮液循环短络。
煮笼煮笼采用活动式隔板层,上下活动自如。当吊车吊起煮笼盖挂勾时,则煮笼各层张开,便于装麻与取麻。当吊车吊起煮笼芯时,依靠煮笼和麻自身重量,使各层压缩,排出麻内所含的水份,以便自上道工序进入下道工序。我们称谓自重压水式煮笼。
权利要求
1.亚麻(或胡麻)打成麻纺前脱胶及纺纱新工艺,其特征在于打成麻不经梳理(包括钢针或其它材料制作的梳针)。直接装入特制的煮笼内,采用化学方法进行脱胶。打成麻脱胶过程中控制好脱胶终点,精干麻纺纱过程中配合以适当的梳理强度,达到获得又长又细的可纺纤维,以适应采用干纺法纺制细亚麻纱与各种纤维混纺纱的目的。
2.如权利1所述,打成麻的脱胶终点和精干麻的梳理强度,是依靠脱胶工艺配方和参数及纺纱工艺流程及参数所决定。工艺流程特征为打成麻→分把装框→一煮→二煮→热水洗→冷水洗→漂白→浸酸→冷水洗→离心脱水→接枝变性→给油→离心脱水→烘干→精干麻→软麻→养生→
工艺配方及工艺参数特征为一煮烧碱3g/L,矽酸钠3%,温度100℃,时间60分钟,浴比1∶10,正反循环煮液两次(15分/次)二煮烧碱5-9g/L,亚硫酸盐1-3%,磷酸盐1-3%,温度100℃,时间120分钟,浴比1∶10正反循环煮液4次(15分/次)。漂白次氯酸钠1g/L,常温,时间15分钟,浴比1∶10,连续循环漂白液。浸酸硫酸1-1.5g/L常温,时间15分钟,浴比1∶10,连续循环浸酸液。给油给油量1-2%,温度50-60℃,时间1小时浴比1∶10,连续循环给油液。喂入 输出工序 定量 定量 隔距(MM)(克/米) (克/棒)中切机 250 35.7 锡林-针辊8头道园梳机 357克/棒 / 前梳辊-锡林3;后梳辊-锡林2.5。小切机 240 32 锡林-针辊6二道园梳机 32克/棒 / 前梳辊-锡林4.5;后梳辊-锡林2.5。DJ562细纱机双皮圈干纺式细纱机。
3.打成麻化学脱胶连续化是依靠脱胶设备装置来实现,脱胶设备装置对于脱胶均匀度亦有直接关系。其特征为煮锅采用正反循环,煮锅壁为双层,内层壁均匀分布φ3孔,煮笼芯亦同样均匀分布φ8孔。消除煮液循环短路。煮笼采用活动式隔板层,上下活动自如。当吊车吊起煮笼盖挂勾时,则煮笼各层张开,便于装麻与取麻。当吊车吊起煮笼芯时,依靠煮笼和麻自身重量,使各层压缩,排出麻内所含的水份,以便自上道工序进入下道工序。我们称谓自重压水式煮笼。
4.如权利2所述,细纱机采用双皮圈干纺式,欠伸理论是控制纤维按理想欠伸运动。传统湿纺细纱机则是要求亚麻纤维在欠伸机构中分裂劈细。因此当麻纤维与其它纤维混纺时亚麻纤维需分裂劈细,其它纤维不需要分裂劈细,而需要按理想欠伸运动,两种不同纤维在同一欠伸机构中则无法同时满足两种纤维的运动。我们采用双皮圈干纺式则能适合于亚麻纤维与各种纤维混纺,因为任何纤维在干纺式欠伸机构中都是按理想欠伸运动。故亚麻(或胡麻)打成麻纺前脱胶及纺纱新工艺适合于各种纤维混纺。
5.亚麻(或胡麻)打成麻在脱胶过程中,当大部胶质除去以后,为亚麻纤维素分子与化纤基团分子结合提供条件。当打成麻经煮炼,漂酸洗后末给油前进行接枝,则构成脱胶,接枝连续生产,节约加工费用。
专利摘要
亚麻(或胡麻)打成麻纺前脱胶及纺纱新工艺摆脱了传统湿纺工艺的老路子。该发明仅适应于亚麻(或胡麻)打成麻,先采用化学脱胶方法除去大部分非纤维素杂质,然后进行与化纤高分子基团接枝,再用机械梳理提高亚麻(或胡麻)的工艺纤维支数,同时保持工艺纤维最佳的可纺长度,以利于采用干纺法纺制细亚麻(或胡麻)纱,以及各种混纺纱,纺制高级麻类产品。
文档编号D01C1/02GK85102919SQ85102919
公开日1986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1985年4月1日
发明者吉林省敦化市亚麻试验厂 申请人:吉林省敦化市亚麻试验厂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