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9280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喷墨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包装机中的喷墨机构,特别是一种间隙喷墨 机构。
背景技术
包装机在包装产品时,可采用印刷好的纸张或塑料膜进行包装,也可在包装时临 时印刷。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机械产品越来越趋向集成化,因而在包装机上集成印刷装 置越来越普遍。现有的包装机上设置的印刷装置大多为在包装纸或塑料薄膜进行包装之前对包 装纸或塑料薄膜进行印刷,并且其印刷方式大多为喷墨印刷。喷墨印刷的原理如下油墨泵 以一定的压力,把油墨从喷嘴喷射出来,形成连续的墨流,这股墨流在印刷头中充有高电压 的金属管中获得静电,成为排列有序的墨滴流。调节油墨泵的压力和电压的幅度,以产生尽 量多的微墨滴,当墨滴流通过高压电管道时,微墨滴被充电,而大墨滴并不充电。充电信号 一旦去除,被充电的微墨滴,在偏转电极直流电场的作用下发生偏转,形成印刷的油墨束, 射到承印物上,完成印刷。不充电的墨滴不发生偏转,由油墨系统回收再利用。包装机在连 续包装多个产品时,对包装纸的印刷为间歇式,即间歇性的对每个产品的待印刷部位进行 印刷。现有技术中的间歇喷墨方式如下将油墨在极短的时间瞬间加热,使在电阻器附 近的气体体积膨胀,将油墨挤压推出喷嘴,使其飞行至纸面上,形成印纹。然而这种方式的 喷墨时间间隙以及喷墨量难以精确控制,不适用于包装机上对包装纸进行喷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吸墨、喷墨简单的喷 墨机构。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喷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泵 体,所述的主泵体上具有贯穿的喷墨通道,所述的喷墨通道两端分别为进墨口和出墨口,所 述的主泵体上还开设有与喷墨通道相通的气压通道,本喷墨机构还包括一具有空腔的泵吸 组件,所述的气压通道与空腔相通,在上述的泵吸组件作用下所述的空腔内能形成正压和 负压。本喷墨机构用于包装机上,对待喷墨的包装纸进行印刷,设置于墨盒和待喷墨的 墨轮之间,进墨口与墨盒连接,出墨口与待喷墨的墨轮连接,泵吸组件内的空腔与气压通道 和喷墨通道相通,由于空腔内间歇性的产生正压和负压,因而喷墨通道内同样形成正压和 负压,当喷墨通道内产生负压时,进墨口向墨盒内吸油墨,并存储于喷墨通道内,当喷墨通 道内产生正压时,喷油通道内的油墨从出墨口喷出,如此往复,完成吸墨和喷墨过程。在上述的喷墨机构中,所述的泵吸组件包括与主泵体固连的副泵体,所述的副泵 体与主泵体之间形成一密闭的气压腔,所述的主泵体和副泵体之间密封设有由柔性不透气
3材料制成的泵吸,所述的泵吸将气压腔分为上述的空腔和作用腔,所述的副泵体上还设有 与作用腔相通的通孔,所述的通孔处连接有能产生正压和负压的供压装置。泵吸采用柔性材料制成,且泵吸与主泵体和副泵体均为密封连接,通过供压装置 沿通孔作用于作用腔内使之形成正压或负压,可带动泵吸左右运动,从而使空腔内形成正 压或负压,空腔与气压通道和喷墨通道相通,以完成吸墨和喷墨过程。在吸墨和喷墨过程 中,空腔与气压通道相同,因而空腔内难免会残留有油墨,若喷墨量较大,该空腔还可用于 储存油墨。通过设置该泵吸,使得喷墨和吸墨作用在封闭的空腔和喷墨通道以及气压通道 内完成,供压装置间歇控制空腔的正压或负压,供压装置不直接与油墨接触,延长了供压装 置的使用寿命,同时保证了喷墨机构的整洁、卫生。作为另一种方案,在上述的喷墨机构中,所述的泵吸组件包括与主泵体固连的副 泵体,所述的副泵体内形成与气压通道相通的上述空腔,所述副泵体的上端开设有与空腔 相通的通孔,所述通孔处连接有能产生正压和负压的供压装置。空腔与喷墨通道相通,因此在吸墨和喷墨过程中,油墨不可避免的会进入空腔内, 由于重力作用,进入空腔内的油墨位于空腔的下方,因而在副泵体上方设置供压装置,可尽 量避免过多油墨吸入供压装置内。在上述的喷墨机构中,所述的供压装置包括一真空发生器和与真空发生器的出风 口连接的管路,所述的管路另一端与上述通孔连接,所述的管路上设有能改变气体流动方 向的控制阀。通过控制阀间歇性的改变管道内的气流方向,使得管路与通孔连接一端间歇 性转换为出风和吸风,使作用腔内形成正压和负压。在上述的喷墨机构中,所述的控制阀为电磁换向阀。电磁换向阀可通过PLC系统 控制,按照设定的程序有序的进行换向或中断。在上述的喷墨机构中,所述的进墨口处设有使油墨只能单向吸入喷墨通道的单向 吸墨机构。为防止喷墨时位于喷墨通道内的油墨沿进墨口回流至墨盒内,因而设置该单向 吸墨机构。在上述的喷墨机构中,所述的单向吸墨机构包括设置于喷墨通道内的钢珠,所述 的喷墨通道靠近进墨口处设有与钢珠相匹配的斜面。进墨口位于主泵体下方,常态下,钢珠抵靠于斜面上,喷墨通道关闭,当通道喷墨 通道内产生负压时,由于气压作用,钢珠脱离上述斜面,油墨进入喷墨通道内;当喷墨通道 内产生正压时,钢珠在重力和气压作用下抵靠在斜面上,将喷墨通道关闭,防止油墨喷回墨 盒中ο在上述的喷墨机构中,所述的出墨口处设有使油墨只能单向喷出喷墨通道的单向 喷墨机构。为防止吸墨时位于出墨口的油墨被吸回喷墨通道内,因而设置该单向喷墨机构。在上述的喷墨机构中,所述的单向喷墨机构包括设置于喷墨通道内的钢珠,所述 的喷墨通道靠近出墨口处设有与钢珠相匹配的斜面。出墨口位于主泵体上方,当喷墨通道内产生负压时,由于气压和重力作用,钢珠始 终抵靠于斜面上,喷出的油墨不会回到喷墨通道内;当喷墨通道内产生正压时,钢珠在气压 的作用下脱离斜面,喷墨通道打开,油墨可沿出墨口喷出。在上述的喷墨机构中,所述的泵吸采用硅胶材料制成。硅胶材料与主泵体和副泵 体连接能保证其密封效果,并且硅胶材料为柔性材料,作用腔内压力变化时,泵吸形状会发生变化,带动空腔内形成压力变化。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喷墨机构通过向喷墨通道内输送正压和负压,完成喷墨和吸 墨过程,通过电磁换向阀控制正压和负压的形成,具有调节喷墨速度和喷墨压力方便,喷墨 方式简单方便的优点;同时,本喷墨机构采用泵吸将副泵体分隔成作用腔与空腔,使得吸墨 和喷墨在独立的空腔内完成,油墨与供压装置不直接接触,保证了喷墨机构的整洁、卫生, 延长了使用寿命。


图1是本喷墨机构中的主泵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喷墨机构中的副泵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喷墨机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喷墨机构中供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泵体;11、斜面;12、气压通道;2、副泵体;21、通孔;3、喷墨通道;31、进
墨口 ;32、出墨口 ;4、气压腔;41、作用腔;42、空腔;5、泵吸;6、真空发生器;61、管路;62、电 磁换向阀;7、钢珠。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 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 3所示,本喷墨机构设置于墨盒和待喷墨的墨轮之间,包括固连在一起的 主泵体1和副泵体2,主泵体1上具有上下贯穿的喷墨通道3,喷墨通道3下端为用于与墨 盒连接的进墨口 31,喷墨通道3的上端为正对墨轮的出墨口 32,所述的主泵体1与副泵体 2之间形成一密闭的气压腔4,且主泵体1和副泵体2之间密封设有由硅胶材料制成的泵吸 5。泵吸5将气压腔4分为靠近主泵体1 一侧的空腔42和远离主泵体1 一侧的作用腔41, 主泵体1上还设有与喷墨通道3相通的气压通道12,且该气压通道12与副泵体2上的空腔 42相通。副泵体2上还设有与作用腔41相通的通孔21,且在该通孔21处连接有能向作用 腔41内出风和吸风的供压装置。通过供压装置向作用腔41内间歇性的出风和吸风,使得作用腔41内间隙性形成 正压和负压,由于泵吸5采用硅胶材料制成,作用腔41内形成正压或负压时泵吸5的形状 随之发生改变,因而空腔42内的压力也随之发生改变,使空腔42内同样形成正压或负压。 由于空腔42通过气压通道12与喷墨通道3相通,当空腔42内产生负压时,喷墨通道3内 也产生负压,使进墨口 31从墨盒内向喷墨通道3内吸墨,待吸收一定量的油墨后,通过供压 装置的作用,使空腔42内产生正压,此时位于喷墨通道3内的油墨经出墨口 32喷出,如此 往复,完成喷墨机构的吸墨、喷墨过程。泵吸5采用柔性材料制成,且泵吸5与主泵体1和副泵体2均为密封连接,通过供 压装置沿通孔21作用于作用腔41内使之形成正压或负压,可带动泵吸5左右运动,从而使 空腔42内形成正压或负压,以完成吸墨和喷墨过程。在吸墨和喷墨过程中,空腔42与气压 通道12相同,因而空腔42内难免会残留有油墨,若喷墨量较大,该空腔42还可用于储存油 墨。通过设置该泵吸5,使得喷墨和吸墨作用在封闭的空腔42和喷墨通道3以及气压通道12内完成,供压装置间接控制空腔42的正压或负压,供压装置不直接与油墨接触,延长了 供压装置的使用寿命,同时保证了喷墨机构的整洁、卫生。 如图4所示,本喷墨机构中的供压装置包括一真空发生器6和与真空发生器6的 出风口连接的管路61,管路61另一端与副泵体2的通孔21连接,管路61上设有能改变气 体流动方向的电磁换向阀62。通过电磁换向阀62间歇性的改变管道内的气流方向,使得 管路61与通孔21连接一端间歇性的出风和吸风,为作用腔41内提供形成正压和负压的条 件。电磁换向阀62可通过PLC系统控制,按照设定的程序有序的进行换向或中断管路61。在主泵体1吸墨和喷墨过程中,为防止喷墨通道3内的油墨流回墨盒,喷出的油墨 流回喷墨通道3,因而在喷墨通道3的进墨口 31和出墨口 32处均设有使油墨只能单向流动 的单向结构。该单向结构包括设置于喷墨通道3内靠近进墨口 31处的钢珠7,喷墨通道3 靠近进墨口 31处设有与钢珠7相匹配的斜面11。由于进墨口 31位于主泵体1下方,常态 下,钢珠7由于重力原因抵靠于斜面11上,使喷墨通道3关闭,当通道喷墨通道3内产生负 压时,由于气压作用,钢珠7脱离上述斜面11,油墨进入喷墨通道3内,完成吸墨过程,此时 油墨存储于喷墨通道3或空腔42内;当喷墨通道3内产生正压时,钢珠7在重力和气压作 用下抵靠在斜面11上,将喷墨通道3关闭,防止油墨喷回墨盒中。同样,在喷墨通道3靠近出墨口 32处也设有一钢珠7,喷墨通道3靠近出墨口 32 处还设有与钢珠7相匹配的斜面11。由于出墨口 32位于主泵体1上方,当喷墨通道3内 产生负压时,由于气压和重力作用,钢珠7始终抵靠于斜面11上,喷出的油墨不会回到喷墨 通道3内;当喷墨通道3内产生正压时,钢珠7在气压的作用下脱离斜面11,喷墨通道3打 开,油墨可沿出墨口 32喷出。本喷墨机构的工作过程如下首先控制电磁换向阀62使真空发生器6向作用腔 41内吸气,在泵吸5的作用下空腔42内产生负压,喷墨通道3内产生负压,油墨由进墨口 31向喷墨通道3内吸墨,在钢珠7的作用下,油墨储存于喷墨通道3内;然后控制电磁换向 阀62使真空发生器6想作用腔41内出气,使得空腔42内形成正压,因而喷墨通道3内也 形成正压,油墨在压力作用下顶开钢珠7由出墨口 32内喷出,完成一个动作的喷墨。如此 往复运动,完成从墨盒向墨轮之间的吸墨和喷墨。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 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 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喷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泵体(1),所述的主泵体(1)上具有贯穿的喷墨 通道(3),所述的喷墨通道(3)两端分别为进墨口(31)和出墨口(32),所述的主泵体(1) 上还开设有与喷墨通道(3)相通的气压通道(12),本喷墨机构还包括一具有空腔(42)的泵 吸(5)组件,所述的气压通道(12)与空腔(42)相通,在上述的泵吸(5)组件作用下所述的 空腔(42)内能形成正压和负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泵吸(5)组件包括与主泵体 (1)固连的副泵体(2),所述的副泵体(2)与主泵体(1)之间形成一密闭的气压腔(4),所述 的主泵体(1)和副泵体(2)之间密封设有由柔性不透气材料制成的泵吸(5),所述的泵吸 (5)将气压腔(4)分为上述的空腔(42)和作用腔(41),所述的副泵体(2)上还设有与作用 腔(41)相通的通孔(21),所述的通孔(21)处连接有能产生正压和负压的供压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泵吸(5)组件包括与主泵体 (1)固连的副泵体(2),所述的副泵体(2)内形成与气压通道(12)相通的上述空腔(42),所 述副泵体(2)的上端开设有与空腔(42)相通的通孔(21),所述通孔(21)处连接有能产生 正压和负压的供压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喷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供压装置包括一真空发生 器(6)和与真空发生器(6)的出风口连接的管路(61),所述的管路(61)另一端与上述通孔 (21)连接,所述的管路(61)上设有能改变气体流动方向的控制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阀为电磁换向阀(62)。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喷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墨口(31)处设有 使油墨只能单向吸入喷墨通道(3)的单向吸墨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喷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向吸墨机构包括设置于喷 墨通道(3)内的钢珠(7),所述的喷墨通道(3)靠近进墨口(31)处设有与钢珠(7)相匹配 的斜面(11)。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喷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墨口(32)处设有 使油墨只能单向喷出喷墨通道(3)的单向喷墨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喷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向喷墨机构包括设置于喷 墨通道(3)内的钢珠(7),所述的喷墨通道(3)靠近出墨口(32)处设有与钢珠(7)相匹配 的斜面(11)。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泵吸(5)采用硅胶材料制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喷墨机构,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喷墨机构的喷墨时间和喷墨量难以精确控制的问题。本喷墨机构包括主泵体,主泵体上具有贯穿的喷墨通道,喷墨通道两端分别为进墨口和出墨口,主泵体上还开设有与喷墨通道相通的气压通道,本喷墨机构还包括一具有空腔的泵吸组件,气压通道与空腔相通,在上述泵吸组件的作用下所述的空腔内能形成正压和负压。本喷墨机构通过向喷墨通道内输送正压和负压,完成喷墨和吸墨过程,通过电磁换向阀控制正压和负压的形成,具有调节喷墨速度和喷墨压力方便,喷墨方式简单方便的优点。
文档编号B41J2/175GK102001230SQ201010503089
公开日2011年4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12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12日
发明者高合岳 申请人:玉环迪元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