罩单元及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9749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罩单元及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一端在打印机的装置箱上被支承为旋转自如的开闭罩的宽度方 向的一端侧设置的杆的操作,而将开闭罩从闭位置抬起,从而进行罩打开动作的罩单元、以 及具备此种罩单元的打印机。
背景技术
在热敏式打印机等的对卷纸进行印刷的打印机中,存在设有如下的罩单元的打印 机,该罩单元为为了向内部的卷纸收纳部装填卷纸,而在装置箱上形成能够取出和放入卷 纸的开口,在该开口的缘部将开闭罩的一端支承为旋转自如,通过以该一端为支点使开闭 罩旋转,而对卷纸收纳用的开口进行开闭。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此种热敏式打印机。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热敏式打印机在装 置上表面部分上安装有搭载了压印平板的打印机罩(开闭罩)。该打印机罩的装置后端侧 的端部经由旋转支承部件支承在打印机框架上。在将该打印机罩向装置上方抬起而打开 时,操作设置在打印机罩的上表面的杆。该杆形成在由打印机罩的前端部分设置的旋转支 点支承为旋转自如的臂的一端。对杆进行操作时,臂进行旋转而解除打印机罩的锁定,并且 形成在臂的另一端的罩提升器(压起部)与形成在打印机主体上的罩提升器用基座抵接。 并且,通过以与该罩提升器用基座的抵接位置为支点使臂旋转,而将支承臂的打印机罩向 上方压起。然后,能够用手抬起打印机罩而较大地打开。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4-276521号公报在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在打印机罩的宽度方向的一端设置杆,相对于此,在打印 机罩的宽度方向的两端设置臂。因此,杆的操作(旋转动作)经由沿打印机罩的宽度方向 延伸的旋转传递部件传递给各臂,各臂基于杆的操作进行连动而旋转。在此,在向各臂传递杆的旋转的旋转传递部件上作用有在压起打印机罩时来自打 印机罩侧的载荷等负载。在此种结构中,对设置在旋转传递部件的一方的端部上的杆进行 操作时,由于来自打印机罩侧的负载(载荷)而旋转传递部件产生基于扭曲或弯曲的变形, 接近杆一侧的臂与远离杆一侧的臂的旋转位置不同。其结果是,打印机罩的宽度方向的两 端无法同时开始压起,仅接近杆一侧的部位先开始压起。因此,在压起时打印机罩或杆等成 为弯曲的状态,存在难以顺利地打开打印机罩的问题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是鉴于该点,提出一种将用于压起打印机罩等开闭罩的压起部设置 在开闭罩的宽度方向的两端且在使它们连动而旋转的旋转传递部件的一方的端部侧设有 杆等操作部的结构中,不使旋转传递部件的粗细或厚度增大,而能够减少旋转传递部件的 基于扭曲或弯曲的变形引起的开闭罩的压起时的弯曲并顺利地进行开闭的罩单元及打印 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罩单元的特征在于,具备
罩,其一端由装置主体支承为旋转自如,且在沿所述装置主体躺倒的闭位置和另 一端从所述装置主体离开的开位置之间移动;旋转传递部件,其设置在该罩的所述另一端侧,且从该罩的旋转中心线方向的一 方的缘侧延伸到另一方的缘侧;操作部,其设置在所述旋转传递部件的一方的端部;第一按压部,其设置在所述旋转传递部件中的与所述操作部同侧的端部;第二按压部,其设置在所述旋转传递部件中的与所述操作部不同侧的端部;第一及第二被按压部,它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在所述罩处于所述闭位置的状 态下分别与第一及第二按压部相面对,所述第一及第二按压部及所述操作部都被支承为以与所述罩的旋转中心线平行 的同一旋转中心线为中心旋转自如,在所述罩处于所述闭位置的状态下,使所述操作部旋转时,该旋转经由所述旋转 传递部件向所述第一及第二按压部传递而使所述第一及第二按压部旋转,在所述第一按压 部与所述第一被按压部抵接之前,所述第二按压部与所述第二被按压部抵接。如此,本发明将从罩的旋转中心线方向的一方的缘侧延伸到另一方的缘侧的旋转 传递部件设置在罩上,在该一端侧及另一端侧设置第一及第二按压部,且在与第一按压部 同侧的端部设置操作部,并且将第一及第二按压部及操作部支承为以同一旋转中心线为中 心旋转自如,将操作部的旋转经由旋转传递部件传递给第一及第二按压部。根据此种结构, 在进行罩打开操作时,基于操作部的旋转使第一及第二按压部旋转而使它们分别与装置主 体的第一及第二被按压部抵接,从而能够以该被按压部为支点从装置主体抬起罩。尤其是, 在本发明中,设想到由距操作部远的按压部和近的按压部进行的罩的宽度方向的两端的各 部位的抬起开始由于旋转传递部件的扭曲或弯曲而错开,而预先使距操作部远的按压部 (第二按压部)先与装置主体的被按压部(第二被按压部)抵接。如此构成时,即使由于来自罩侧的负载而旋转传递部件发生基于扭曲或弯曲的变 形,也能够减少或消除由该变形引起的距操作部的近侧和远侧的罩的抬起开始时间的偏 差。由此,能够减少或消除罩打开时的罩的弯曲,从而能够进行顺利的罩打开动作。而且, 由于无需将旋转传递部件增厚、增粗来抑制旋转传递部件的变形,因此能够减小旋转传递 部件的设置空间,并且能够实现罩单元的轻量化。在本发明中,优选以如下方式设定所述第一及第二按压部的位置,该方式为在所 述第二按压部与所述第二被按压部抵接后,使所述操作部进一步旋转时,所述第一及第二 按压部分别成为与所述第一及第二被按压部抵接的状态,再进一步使所述操作部旋转时, 与所述第一及第二按压部相对应的所述罩的各部分朝向所述开位置同时开始移动。如此, 若构成为使与第一及第二按压部相对应的罩的各部位的抬起同时开始,则能够消除罩的弯 曲,并能够进行顺利的罩打开动作。此时,优选以如下方式设定所述第一及第二按压部的位置,该方式为所述旋转传 递部件在所述闭位置将所述操作部的旋转向所述第一及第二按压部传递而使所述罩朝向 所述开位置移动时,由于来自所述罩侧的负载而产生变形,在该变形状态下,使设置在与所 述操作部同侧的端部上的所述第一按压部的旋转位置和设置在与所述操作部不同侧的端 部上的所述第二按压部的旋转位置一致。如此构成时,能够将与第一及第二按压部相对应的罩的部位抬起到相同高度,能够在不产生弯曲的状态下抬起罩。由此,能够进行顺利的罩 打开动作。在本发明中,在所述闭位置,所述旋转传递部件支承在朝向所述装置主体侧的所 述罩的背面侧,所述操作部是贯通所述罩而从所述罩的所述背面侧延伸到表面侧的操作 杆。而且,从关闭状态的罩的表面侧对操作杆进行操作而能够进行罩打开动作。另外,在本发明中,所述罩的一端在打印机的装置箱上设置的开口的缘部被支承 为旋转自如。如此,本发明能够适用作为为了卷纸更换等而形成设置在打印机的装置箱上 的大开口的大型的罩单元,能够实现此种罩单元的轻量化和减少或消除进行罩打开时的罩 的弯曲。此时,能够形成为在所述罩上搭载压纸辊的结构。在罩上搭载压纸辊时,压纸辊的 重量经由罩作用于旋转传递部件。本发明即使在此种大负载的罩单元中,也不将旋转传递 部件增厚、增粗而能够减少或消除进行罩打开时的罩的弯曲。由此,能够进行顺利的罩打开 动作。接下来,本发明为具有上述各结构的罩单元的打印机。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在一端由装置主体支承为旋转自如的罩单元的罩打开动作中,即使 由于来自罩侧的负载而旋转传递部件产生扭曲变形,也能够减少或消除由该扭曲变形引起 的距操作部近侧和远侧的罩的抬起开始时间的偏差。由此,能够减少或消除进行罩打开时 的罩的弯曲,从而能够进行顺利的罩打开动作。而且,由于无需将旋转传递部件增厚、增粗 来抑制旋转传递部件的扭曲变形,因此能够减小旋转传递部件的设置空间,并且能够实现 罩单元的轻量化。


图1是关闭罩单元的状态的打印机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打开罩单元的状态的打印机的外观立体图。图3是关闭罩单元的状态的打印机的剖视图(图1的X-X剖视图)。图4是打开罩单元的状态的打印机的剖视图(图2的Y-Y剖视图)。图5是罩开闭机构的立体图。图6是示出操作杆、右按压杆、左按压杆的配置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适用了本发明的罩单元及具备该罩单元的打印机的实施方 式。图1是关闭罩单元的状态的打印机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打开罩单元的状态的打印机 的外观立体图。而且,图3是关闭罩单元的状态的打印机的剖视图(图1的X-X剖视图), 图4是打开罩单元的状态的打印机的剖视图(图2的Y-Y剖视图)。(整体结构)如图1 图4所示,打印机1具备装置主体2、安装在该装置主体2上部的罩单元 3。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是热敏式打印机,在装置主体2的装置箱加的内部设有用于装 填卷纸的卷纸收纳部4。在装置箱加中的卷纸收纳部4的上部形成有用于取出和放入卷纸的开口 5。在开口 5的装置后方侧的缘部分中的左端位置和右端位置设有罩单元安装部6。罩单元3具备与装置主体2的装置箱加同一宽度的开闭罩7,各罩单元安装部6 在开闭罩7的后端部分的左右的侧面部分的内侧被安装成旋转自如。由此,罩单元3以罩 单元安装部6为支点,以沿装置宽度方向延伸的旋转中心线A为中心旋转自如。将罩单元 3的前端侧向上抬起而使罩单元3旋转,当使其移动到图2、图4所示的开位置时,能够对卷 纸收纳部4取出和放入卷纸。而且,使罩单元3的前端侧下降,如图1、图3所示使其移动到 罩单元3沿装置主体2躺倒的闭位置时,能够通过罩单元3关闭开口 5。在该闭位置,在开 口 5的装置前方侧的缘部分与罩单元3的前端部分的间隙中形成有纸排出口。(罩开闭机构)在罩单元3中的开闭罩7的前端部分的下侧设有罩开闭机构8。图5是罩开闭机 构的立体图。罩开闭机构8具备沿开闭罩7的下表面向装置宽度方向延伸的支承框架9,支 承框架9的装置宽度方向的两端成为向下折弯的支承板部9A、9B。压纸辊10在罩开闭机构8上被支承为旋转自如。即,压纸辊10的旋转支轴11在 其两端被旋转自如地支承在支承板部9A、9B中的罩单元前端侧的部位的状态下,与罩单元 3的旋转中心线A平行地延伸。旋转支轴11的一端贯通支承板部9B,在其前端安装有送纸 齿轮12。关闭罩单元3时,搭载在罩单元3上的压纸辊10与设置在装置主体2上的印刷 头13进行压力接触。而且,此时,成为设置在装置主体2上的未图示的传递齿轮与送纸齿 轮12啮合且送纸电动机14的输出经由传递齿轮及送纸齿轮12向压纸辊10传递的状态。 由此,能够将从卷纸抽出的纪录纸夹持在印刷头13与压纸辊10之间进行送纸,并且能够进 行基于印刷头13的向纪录纸的印刷。与旋转支轴11平行地延伸的旋转支轴15的两端在支承板部9A、9B中的比旋转支 轴11的支承位置靠罩单元后端侧的部分上被支承为旋转自如。该旋转支轴15与旋转支轴 11同样地成为与罩单元3的旋转中心线A平行。旋转支轴15中的支承板部9A侧(装置右 侧面侧)的端部贯通支承板部9A而向支承框架9的宽度方向外侧延伸,其前端安装有操作 杆16(操作部)的基端部。如图1、图2所示,操作杆16的臂部分16a贯通开闭罩7而延 伸,且在开闭罩7的表面侧露出的部分上形成有沿开闭罩7的表面延伸的按手触指突起部 17。由此,在关闭罩单元3的状态下,从罩单元3的上方用手使按手触指突起部17滑动而 进行操作,由此能够使操作杆16旋转。在旋转支轴15中的操作杆16与支承板部9A之间的部分上安装有向装置后方侧 延伸的右按压杆18A(设置在与操作部同侧的端部上的第一按压部)。而且,旋转支轴15中 的支承板部9B侧(装置左侧面侧)的端部贯通支承板部9B而向支承板部9B的左侧面侧 稍突出,且在该部分上安装有向装置后方延伸的左按压杆18B(设置在与操作部不同侧的 端部上的第二按压部)。即,操作杆16、右按压杆18A、左按压杆18B这三个部件都被支承为 以旋转支轴15的旋转中心线C为中心旋转自如。右按压杆18A和左按压杆18B形成为大 致三角形的板状,其下端缘19A、19B都沿罩单元3的前后方向延伸到大致同一长度。另一 方面,右按压杆18A和左按压杆18B的各上端缘成为朝罩单元前端侧倾斜上升的倾斜边。沿装置宽度方向延伸的旋转传递部件20的靠近右端的部分和靠近左端的部分从 罩单元前侧抵接或固定在右按压杆18A和左按压杆18B的罩单元前端侧的部分上。并且, 该旋转传递部件20中的右按压杆18A侧的端部从罩单元后端侧与从旋转支轴15延伸到按手触指突起部17的操作杆16的臂部分16a抵接。在此种结构中,使操作杆16向罩单元后 端侧(图5的B方向)旋转时,臂部分16a的旋转动作经由旋转传递部件20传递给右按压 杆18A及左按压杆18B,右按压杆18A及左按压杆18B向下旋转。右按压杆18A的下端缘19A与设置在装置主体2中的开口 5的右侧的缘部分上的 被按压面21A(第一被按压部)相面对。同样地,左按压杆18B的下端缘19B与设置在装置 主体2中的开口 5的左侧的缘部分上的被按压面21B(第二被按压部)相面对。在关闭罩 单元3的状态下,在下端缘19A与被按压面21A、以及下端缘19B与被按压面21B之间夹设 有规定的间隙。如图5所示,在右按压杆18A的前端侧的部分上安装有螺旋弹簧22的一端,该螺 旋弹簧22的另一端安装在相对于支承框架9或开闭罩7固定的框架材料23上。由此,右按 压杆18A的前端被向开闭罩7侧施力。同样地,左按压杆18B也被向开闭罩7侧施力。并 且,在来自右按压杆18A及左按压杆18B的作用力下,旋转传递部件20及操作杆16也被向 相同方向施力。由此,在关闭罩单元3的状态下,操作杆16被保持在向罩单元前端侧倾斜 的保持位置。由此,操作杆16不会由于装置的倾斜或振动等而意外地移动。而且,右按压 杆18A及左按压杆18B被保持在被按压面21A、21B之间夹设有间隙的保持位置,右按压杆 18A及左按压杆18B不会意外地按压被按压面21A、21B。在进行罩打开动作时,使操作杆16的按手触指突起部17向罩单元后端侧滑动而 使操作杆16旋转。由此,如上所述,臂部分16a的旋转动作经由旋转传递部件20传递给右 按压杆18A及左按压杆18B,与螺旋弹簧22的作用力相反地,右按压杆18A及左按压杆18B 朝装置主体2向下旋转,下端缘19A、19B下降而与被按压面21A、20B抵接。此外,使按手触 指突起部17向罩单元后端侧滑动而使操作杆16的旋转量增大时,以被按压面21A、21B为 支点,安装在右按压杆18A及左按压杆18B的旋转支轴15上的部分向装置上方抬起。相伴 于此,支承旋转支轴15两端的支承框架9的部分向装置上方抬起,包含固定在支承框架9 上的各部件的罩开闭机构8整体向装置上方抬起。由此,罩单元3从闭位置向开位置侧移 动,成为能够在开闭罩7的前端与装置主体2之间形成间隙的状态。在支承板部9B中的向装置下方侧延伸的前端部分上形成有罩锁定用的卡止片 M。在罩单元3从开位置向下下降而关闭时,该卡止片M与设置在被按压面21B附近的卡 合部25卡合而形成罩锁定状态。如上所述,罩开闭机构8以被按压面21A、21B为支点抬起 时,卡止片M从卡合部25脱落,解除罩锁定。因此,用手将从装置主体2的开口 5的缘部 分浮起的状态的开闭罩7的缘部抬起,而能够对罩单元3进行开闭。(按压杆的位置设定)图6(a) (C)是示意性地示出罩单元在闭位置时的操作杆、右按压杆、左按压杆 的配置的说明图,示出从与旋转支轴15的旋转中心线C正交的方向观察各部件时的配置。 图6(a)是使操作杆16不从基于螺旋弹簧22的保持位置进行移动时的配置,图6 (b)是使 操作杆旋转到左按压杆与被按压面抵接时的配置,图6(c)是使操作杆旋转到开闭罩即将 抬起之前时的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a)所示,在基于螺旋弹簧22的保持位置,以使设置在旋 转支轴15中的与操作杆16不同侧的端部上的左按压杆18B的下端缘19B比设置在与操作 杆16同侧的端部上的右按压杆18A的下端缘19A位于下方的方式设定各按压杆的位置。因此,为了进行上述的罩打开动作而使操作杆16旋转时,如图6(b)所示,左按压杆18B的下 端缘19B先(首先)与被按压面21B抵接。换言之,用于使左按压杆18B与被按压面21B 抵接的操作杆16的旋转角度设定为比用于使右按压杆18A与被按压面21A抵接的操作杆 16的旋转角度小的值。在左按压杆18B与被按压面21B抵接后,进一步使操作杆16旋转时,虽然旋转传 递部件20中的左按压杆18B侧的端部与来自开闭罩7侧的负载(载荷)相反地以被按压 面21B为支点要向使左按压杆18B旋转的方向移动,但无法克服该负载而移动。另一方面, 旋转传递部件20的仅接近操作杆16的端部被操作杆16按压而进行移动,仅右按压杆18A 随着操作杆16的旋转而接近被按压面21A。即,此时,在旋转传递部件20产生扭曲或弯曲 等变形。并且,左按压杆18B不移动而仅右按压杆18A旋转,从而旋转传递部件20的变形 增大。如图6(c)所示,旋转传递部件20的变形增大到右按压杆18A的下端缘19A与被 按压面21A抵接为止。然后,在右按压杆18A的下端缘19A与被按压面21A抵接的时刻,来 自变形的复位力与来自开闭罩7侧的负载成为平衡的状态。然后,进一步使操作杆16旋转 时,左按压杆18B也与右按压杆18A—起克服来自开闭罩7侧的负载而以被按压面21A、21B 为支点开始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被按压面21A、21B的高度相同,因此此时,右按压杆18A 和左按压杆18B中的下端缘19A、19B为相同旋转位置。因此,旋转支轴15或支承框架9等 的构成罩开闭机构8的各部件在大致相同时间抬起,开闭罩7的左右的端部在相同时间抬 起。由此,能够在开闭罩7不产生弯曲的状态下进行罩打开动作。在本实施方式中,如此,预先设想到作用于旋转传递部件20的来自开闭罩7侧的 负载引起的旋转传递部件20的变形,将右按压杆18A和左按压杆18B的形成位置设定成, 在旋转时,使旋转传递部件20变形到该负载与来自变形的复位力成为平衡的状态为止,然 后将右按压杆18A和左按压杆18B保持在同一旋转位置进行旋转。具体来说,将距操作杆 16远侧的左按压杆18B的下端缘19B设定成比右按压杆18A的下端缘19A低的位置,而使 下端缘19B先与被按压面21B抵接。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被按压面21A、21B的高度相同,但在被按压面21A、21B的 高度不同时,进而将右按压杆18A和左按压杆18B的形成位置错开该高低差的量进行设定 即可。而且,通过使右按压杆18A与左按压杆18B的形成位置(无负载状态下的位置)相 同,并使被按压面21A、21B的高度错开,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即,左右的按压杆与被按压 面的相对的位置关系构成为使距开闭杆远侧的按压杆和被按压面先碰触即可,而无负载状 态下的错开形成位置的部位由按压杆和被按压面的任一方构成均可。根据以上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不用将旋转传递部件20增厚、增粗来提高刚性, 而能够减少或消除开闭罩7的左右的端部的抬起开始时间的偏差。由此,即使是搭载有压 纸辊10等的大负载的罩单元3,也能够减少或消除进行罩打开时的开闭罩7的弯曲,能够进 行顺利的罩打开动作。同时,能够缩小旋转传递部件20的设置空间,而实现罩单元3的轻 量化。(改变例)(1)上述实施方式在开闭罩7抬起时以使右按压杆18A及左按压杆18B成为同一 旋转位置的方式设定了右按压杆18A及左按压杆18B的位置,但也可以形成为开闭罩7抬 起时的右按压杆18A及左按压杆18B的旋转位置不完全相同的设定。即使两个按压杆的旋转位置不完全相同,只要至少使距操作杆16远侧的左按压杆18B比近侧的右按压杆18A先 与被抵接面21B抵接即可,与右按压杆18A及左按压杆18B同时与被抵接面21A、21B抵接 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开闭罩7的弯曲。(2)上述实施方式将右按压杆18A、左按压杆18B及操作杆16相对于旋转支轴15 安装成旋转自如,经由旋转传递部件20随着操作杆16的旋转而使右按压杆18A、左按压杆 18B旋转,但也可以形成为将右按压杆18A、左按压杆18B、操作杆16固定于旋转支轴15并 经由旋转支轴15传递旋转的结构。这种情况下,旋转支轴15兼作为旋转传递部件,因此考 虑旋转支轴15的扭曲刚性而设定右按压杆18A和左按压杆18B的安装位置即可。(3)上述实施方式将两个按压杆设置在开闭罩7的左右的侧端,但两个按压杆的 设置部位并不局限于此,而能够设定在沿开闭罩7的宽度方向离开的任意两个部位的位置 上。此时,操作杆16设置在比任一方的按压杆近的位置即可。而且,也可以将按压杆沿同 一旋转中心线设置三个以上。这种情况下,能够以距操作杆16远的顺序依次使各按压杆与 装置主体抵接的方式设定各按压杆的位置。(4)上述实施方式说明了在装置上表面设有罩单元3的结构,但也可以将罩单元3 安装在装置的侧面或前表面,而以下端为支点躺倒。这种情况下,能够根据闭位置的旋转传 递部件20的载荷状态来进行各按压杆的位置设定。而且,上述实施方式是适用于对设置在 热敏式打印机的装置箱上的开口进行开闭的罩单元的例子,但也能够将本发明适用于其它 结构的打印机的罩单元。
权利要求
1.一种罩单元,其特征在于,具备罩,其一端由装置主体支承为旋转自如,且在沿所述装置主体躺倒的闭位置和另一端 从所述装置主体离开的开位置之间移动;旋转传递部件,其设置在该罩的所述另一端侧,且从该罩的旋转中心线方向的一方的 缘侧延伸到另一方的缘侧;操作部,其设置在所述旋转传递部件的一方的端部; 第一按压部,其设置在所述旋转传递部件中的与所述操作部同侧的端部; 第二按压部,其设置在所述旋转传递部件中的与所述操作部不同侧的端部; 第一及第二被按压部,它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在所述罩处于所述闭位置的状态下 分别与第一及第二按压部相面对,所述第一及第二按压部及所述操作部都被支承为以与所述罩的旋转中心线平行的同 一旋转中心线为中心旋转自如,在所述罩处于所述闭位置的状态下,使所述操作部旋转时,该旋转经由所述旋转传递 部件向所述第一及第二按压部传递而使所述第一及第二按压部旋转,在所述第一按压部与 所述第一被按压部抵接之前,所述第二按压部与所述第二被按压部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罩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及第二按压部的位置设定为在所述第二按压部与所述第二被按压部抵接 后,使所述操作部进一步旋转时,所述第一及第二按压部分别成为与所述第一及第二被按 压部抵接的状态,再进一步使所述操作部旋转时,与所述第一及第二按压部相对应的所述 罩的各部分朝向所述开位置同时开始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罩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及第二按压部的位置设定为所述旋转传递部件在所述闭位置将所述操作部 的旋转向所述第一及第二按压部传递而使所述罩朝向所述开位置移动时,由于来自所述罩 侧的负载而产生变形,在该变形状态下,使所述第一按压部的旋转位置和所述第二按压部 的旋转位置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罩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闭位置,所述旋转传递部件支承在朝向所述装置主体侧的所述罩的背面侧,所 述操作部是贯通所述罩而从所述罩的所述背面侧延伸到表面侧的操作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罩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罩的一端在打印机的装置箱上设置的开口的缘部被支承为旋转自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罩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罩上搭载压纸辊。
7.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 6中任一项所述的罩单元的打印机。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罩单元及打印机。打印机的罩单元的一端由装置主体支承为旋转自如,其前端设有将两端支承为旋转自如的旋转支轴。在旋转支轴的右端支承有右按压杆和操作杆,在左端支承有左按压杆。使操作杆旋转时,经由沿装置宽度方向延伸的旋转传递部件使右按压杆和左按压杆沿同一旋转方向旋转。在罩关闭状态下使操作杆旋转时,距操作杆远的左按压杆比近的右按压杆先与装置主体抵接。在罩开始抬起时,通过旋转传递部件的变形而将右按压杆和左按压杆设定成相同旋转位置。
文档编号B41J29/13GK102126363SQ201010602970
公开日2011年7月20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21日
发明者山田雅彦 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