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盒填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3655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墨盒填充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墨盒填充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墨盒填充装置。
背景技术
喷墨打印机用墨盒分为一体式墨盒和分体式墨盒。一体式墨盒的喷墨头与储墨腔合二为一,且喷墨头设置在墨盒的墨水供应部上。分体式墨盒与一体式墨盒相反,喷墨头与储墨腔彼此分离,储墨腔仅容纳墨水,喷墨头则设置在喷墨打印机的字车上,墨水消耗完毕后只需要更换储墨腔,而不需要更换喷墨头。为了检测墨盒中的墨水消耗量,其中,分体式墨盒还出现了一种具有压电传感器的分体式墨盒,以通过压电传感器感知墨盒内部的墨水量。当压电传感器感知分体式墨盒中的墨水耗尽后,可使用墨盒填充装置对分体式墨盒进行二次填充,使其获得二次使用价值。现有技术中,上述带有压电传感器的墨盒填充装置包括容纳墨水的墨水容器、固定待填充墨盒的墨盒仓及用来将墨水容器中的墨水抽吸到墨盒中的抽吸器。墨水容器与墨盒仓相互独立,二者之间没有连接关系。墨盒及墨水容器上均插接有L型连接头,两个L型连接头之间连接有软管等。向墨盒填充墨水时,首先将墨盒固定在墨盒仓上,利用钻头经由墨盒仓上与墨盒注入孔相对应的位置插入墨盒,在墨盒上形成注入孔,然后将墨盒以出墨口朝上的方式水平放置在出墨口所在的平面,通过墨水容器上的L型连接头与墨盒上的L 型连接头,使得墨水瓶与墨盒之间形成一封闭系统,最后将抽吸器与墨水容器的开口连接, 抽吸墨水容器内部的空气,即此时墨水容器与墨盒中形成真空,然后,在气压平衡的作用下,墨水容器中的墨水会注入至墨盒中。现有墨盒填充装置的缺陷至少在于不仅墨盒仓与墨水容器相互独立导致墨盒填充装置体积大,浪费空间资源,并且,为了去除墨盒在填充过程中产生的气泡,现有技术中在通过上述墨盒填充装置将墨水会注入至墨盒中后,再将墨盒旋转至出墨口朝向侧面,芯片位于上方的姿态,并利用抽吸器与出墨口连接以抽吸传感器附近带气泡的墨水,最后将墨盒旋转至出墨口朝向下方,芯片位于侧面的姿态,利用抽吸器与出墨口连接抽吸传感器附近带气泡的墨水,使得在使用上述墨盒填充装置向墨盒填充墨水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将墨盒从墨盒仓上取下并旋转成不同的姿态再转入墨盒仓中,当用户不熟悉上述墨盒的操作时,容易出现旋转至错误方向而导致填充动作出错的现象。此外,上述墨盒填充装置使用时需要将墨水容器、软管、连接头等零部件组装后才能进行填充,而且进行填充前还需要用户进行钻孔,存在零部件繁多、操作繁琐、密封性差及占用体积大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墨盒填充装置,以至少达到简化墨水填充过程中的旋转操作的目的。
3[0008]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墨盒填充装置,包括墨水容器、抽吸器及用于放置待填充墨盒的墨盒仓,其中,所述墨盒填充装置还包括框架、与所述待填充墨盒的墨水供应部相连接的抽吸口及与所述墨水容器相连接的回墨口;所述墨盒仓及墨水容器与所述框架可旋转地连接;所述抽吸器可分别与所述回墨口与所述抽吸口连接。如上所述的墨盒填充装置,其中,所述墨盒仓可旋转地连接在所述墨水容器的一侧。所述抽吸口及所述回墨口均可设置在所述框架的顶部。所述墨盒填充装置还可包括一与所述墨水容器连通的针状部,且所述针状部可为中空管,设于所述墨水容器上与所述墨盒仓连接的一侧,并构造成在所述墨盒装入所述墨盒仓的情况下与所述待填充墨盒相连
ο所述墨盒仓上与所述墨水容器连接的一侧可设有卡扣,所述墨水容器上与所述卡扣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卡槽,在所述墨盒仓与所述墨水容器贴合的状态下,所述卡扣卡合在所述卡槽中;[0013]所述框架可位于所述墨水容器上背离所述墨盒仓的一侧,与所述墨水容器连接。如上所述的墨盒填充装置还可包括底座,位于所述墨盒仓与所述墨水容器之间,与所述墨水容器固定连接,所述墨盒仓上与所述墨水容器连接的一侧设有卡扣,所述底座上与所述卡扣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卡槽,在所述墨盒仓与所述底座贴合的状态下,所述卡扣卡合在所述卡槽中,所述底座上具有凹陷的容纳部,所述容纳部的边缘与所述墨盒仓相匹配,且所述容纳部上设有注墨通孔,所述墨盒仓可旋转地连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针状部设置于所述墨水容器上与所述底座连接的一侧,且伸出所述注墨通孔;所述框架,位于所述底座与所述墨水容器之间,且与所述底座及墨水容器可旋转地连接。如上所述的墨盒填充装置还可包括用于使所述墨盒仓及墨水容器相对于所述框架旋转的旋转发生件。所述旋转发生件可为旋钮,设置在所述墨水容器上背离所述底座的一侧,与所述墨水容器固定连接。所述旋转发生件也可为把持部,设置在所述底座边缘。所述墨盒填充装置上还可设置有一与所述墨水容器连通的气孔,且所述气孔靠近或位于所述墨水容器在抽吸方向的最高位置处。所述墨盒仓的底部可设有中空的连通柱,所述连通柱与所述抽吸口连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墨盒填充装置,通过所述墨盒仓及墨水容器与所述框架可旋转地连接,使得旋转操作仅需对装有墨盒的墨盒仓或仅对墨水容器施加作用力,便可实现旋转,解决了现有墨盒填充装置在填充过程中需要不断取出墨盒进行旋转操作导致的误操作及操作繁琐的问题,简化了墨水填充过程中的旋转操作,使得填充操作更加准确,效率更尚ο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a为实施例提供的墨盒填充装置待填充墨水的墨盒10的外观示意图;图Ib为图Ia所示墨盒10的内部正面侧示意图;图Ic为图Ia所示墨盒10的背面侧示意图;图Id为图Ia所示墨盒10的气泡捕获流路的展开示意图;图加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墨盒填充装置分解示意图;图2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墨盒填充装置中墨盒仓与墨水容器的连接示意图;图2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墨盒填充装置背面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墨盒填充装置的示意图;图如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墨盒填充装置中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墨盒填充装置的底座上与墨水容器装配的一侧示意图;图如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墨盒填充装置中墨水容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d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墨盒填充装置中墨水容器的背面示意图;图如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墨盒填充装置中墨水容器剖开后盖的结构示意图;图4f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墨盒填充装置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为更清楚的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墨盒填充装置,首先对待填充墨水的墨盒的结构进行说明。图I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墨盒填充装置待填充墨水的墨盒10的外观示意图。墨盒10具有近似于长方体的形状,可拆卸地安装在喷墨打印机上,用于向喷墨打印机的打印头供应打印墨水。墨盒10具有作为容器主体的盒体、覆盖盒体正面侧的盖、位于盒体与盖之间并覆盖盒体的薄膜、覆盖盒体背面侧的薄膜等部件。如图Ib所示,盒体内部形成用于储存、容纳墨水的墨水容纳部,且盒体内部形成有各种形状的肋。这些肋用来作为分隔壁,将墨水容纳部划分出上部墨水室1011(第一墨水室)、下部墨水室1012(第二墨水室)、传感器部104、墨水捕存室1013、多个凹部等。当薄膜覆盖在盒体正面侧时,其可封闭上述肋而在盒体内部形成上部墨水室1011、下部墨水室1012及多个墨水流路等。具体地,当墨盒10安装在打印机上时,沿着墨水消耗时的流动方向,上部墨水室1011位于下部墨水室1012的上游侧。此外,盒体的底表面上还设有与喷墨打印机的供墨针相连接的墨水供应部102。墨水供应部102用于将上述墨水容纳部中的墨水供应至打印机的打印头。同样的,在形成于上述底表面的凹部侧壁上还设有大气开放孔103。大气开放孔 103与墨盒10内部连通,并用于伴随墨水的消耗而及时补充空气至墨水容纳部中,保证墨盒10内部压力平衡。且如图Ia所示,在墨盒10被使用前,上述凹部利用导气膜进行密封, 即大气开放孔103被导气膜密封。图Ia所示,在墨盒10的侧表面上还设置有锁定杆件105。锁定杆件105上设有突起部分1051,用于当墨盒10装载在打印机的滑架上时与形成在滑架上相应的结构配合。这样,通过锁定杆件105弯曲以及突起部分1051与相应结构之间的卡合,可将墨盒10固定在滑架上。在锁定杆件105的下方还设有芯片106,其包括电路基板及存储器。其中,电路基板上设有多个电极端子1061,通过这些电极端子1061与设置于滑架上的装置侧端子相接触,使得墨盒10与打印机之间电连接。存储器既可为非易失性存储器,也可为带有后备电池的易失性存储器,主要用于在其中存储有与墨盒10相关的各种信息和喷墨打印机的墨水使用信息等,如墨水颜色、墨盒型号、制造厂商、生产日期、墨水消耗量等。芯片106的后侧设置有压电传感器,即图Ib所示的传感器部104,用于实际检测墨盒10中的墨水余量,主要包括传感器腔室、构成上述腔室壁面的一部分的振动板、向上述振动板施加振动的压电元件等元器件。其中,传感器腔室构成从墨水容纳部向墨水供应部102输送墨水的墨水流路的一部分。也就是说,流动至墨水供应部102的墨水必然会经过传感器腔室,因此只需要检测传感器腔室中是否存在墨水,即可判断墨盒10中的墨水是否“将尽”。具体地,当传感器腔室中存在墨水/空气时,来自被压电元件施加振动的振动板的振动被传至墨水/空气中,则打印机控制部只需要根据该残余振动波形的频率、振幅等的差异,即可检测出墨盒10内是否还具有墨水。如当传感器腔室中具有墨水时,其输出的振动频率为33KHZ,当其中具有空气时,其输出的振动频率为100KHZ。但是,上述压电传感器存在以下问题墨水流动时,墨水中混杂的气泡容易进入传感器腔室并停留在其中,使得传感器的检测频率发生变化,则出现即使当时墨水量是充足的,但是打印机却提示用户更换墨盒的状况,即压电传感器出现了误测,为此,需要在墨盒填充装置填充墨水时考虑如何去除压电传感器附近的气泡。从图Ic可知,盒体的背面侧设有容纳墨水压差阀的阀容纳室107。其中,墨水压差阀由阀膜、阀盖、弹簧等零部件组成。根据墨水容纳部与墨水供应部102之间的压力差而开启或关闭,从而选择性连通或阻断上述两者之间的墨水流路。盒体的背面侧还设有放置气液分离膜的气液分离室108。其中,气液分离膜是利用可使气体通过而液体不能通过的材料制成,即利用高斥水性和高斥油性的纤维材料编织为网形状而形成,用于防止墨水容纳室101中的墨水经由其中而流出。盒体的背面侧还形成有构成大气通道的曲折回路109及弯折凹槽110、构成墨水流路的L型凹槽111、细长凹槽 112等。当薄膜与盒体的背面侧相熔融时,上述凹槽即可形成大气连通通道及墨水流路。下面参考图Ib与图Ic对墨盒10的大气连通流路进行详细说明。大气开放孔103 与设置在上述曲折回路109 —端的通孔1091相连通,曲折回路109的另一端与形成在气液
6分离室底面的通孔1081相连接,通孔1081经由长圆形空间113与通孔1101连通,该通孔 1101构成为弯折凹槽11的一端,弯折凹槽110的另一端1102为设置在墨水捕获室1013的通孔1102,墨水捕获室1013经由缓冲流路114、L型凹槽111等而与墨水容纳部连通。显然,外部空气经由大气开放孔103、曲折回路109、长圆形空间113、弯折凹槽110、墨水捕获室1013、缓冲流路114、L型凹槽111而到达墨水容纳部。将从大气开放孔103至缓冲流路 114的大气连通流路设置得如此曲折的目的在于延长从大气开放孔103到墨水容纳部的距离,以抑制墨水中的水分蒸发,并且防止墨水回流时会经由大气开放孔103而泄漏。同样的,上述墨水捕获室1013与缓冲流路114也是基于防止墨水回流的目的而设置,其可在墨水发生回流时容纳、拦截墨水。此外,从图Id所示,在下部墨水室1012与传感器部104之间还设有一气泡捕获流路115,用于捕获混入墨水中的气泡。气泡捕获流路115由多个垂直方向变换部分以及多个水平方向变换部分组合而成。其中,垂直方向变换部将墨水的流向反向地变换成垂直方向,水平方向变换部将墨水的流向每次变化大约90度使其成水平方向,因此可以节省空间并形成为弯曲部众多的复杂流路结构。下面结合上述墨盒10,以实施例一、实施例二为例对墨盒填充装置进行详细具体地说明。实施例一为了使用户更加容易和更省力地将墨盒填充装置上的针状部插入待填充的墨盒中,本实施例中,墨盒仓与墨水容器各自独立成型,墨盒仓可绕墨水容器旋转,从而固定在墨水容器即关闭墨盒仓,或与墨水容器分离即打开墨盒仓,且针状部27直接设置在墨水容器上。如图加所示,墨盒填充装置包括墨盒仓30、墨水容器31、框架32、卡扣301、卡槽 311、旋钮49及抽吸器(图中未示出)。墨盒仓30独立成型,用于放置墨盒10。当墨盒10插入墨盒仓30后,旋转墨盒仓, 使墨盒仓与墨水容器扣合在一起时,针状部27(见图2b)可直接戳穿墨盒背面侧的薄膜而插入墨盒10,以在墨盒上形成注墨口而连通墨水容器与墨盒10,从而在进行安装墨盒10动作的同时完成为注墨口的形成动作。显然,上述针状部构成连通墨水容器与墨盒之间的注墨通道。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墨水容器与墨盒之间的注墨通道不仅限于通过上述针状部27实现,其他任何连通墨水容器与墨盒的方式或结构均可。针状部27为带有中空内腔的圆柱形管,针状部27的位置与上述墨盒10背面侧的弯折凹槽110的通孔1102相对应。具体地,当将墨盒10放置在上述墨盒仓30中时,用户只需要用力按压墨盒10正面侧,针状部27即可戳穿墨盒10盒体背面侧的薄膜而与上述通孔1102连通。如图加及2b所示,墨盒仓30的下方两侧均设有铰轴303,墨水容器31的一侧设置有与铰轴303相匹配的轴孔312。将铰轴303与轴孔312相配合后,墨盒仓30与墨水容器31可旋转地连接在一起。具体地,墨盒仓30以铰轴303为轴线可绕墨水容器31旋转。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铰轴也可设置在墨盒仓30的一侧,只需要墨水容器31上设有与之对应的轴孔即可。墨盒仓30上设有成“厂”状的卡扣301。墨水容器31的侧壁上设置有与卡扣301可卡合的卡槽311。当墨盒仓30与墨水容器31相配合时,卡扣301可与卡槽311相配合,扣入卡槽 311 中。根据上述墨盒填充装置结构,在进行墨盒填充动作之前,需将墨盒10安装在墨盒仓30中,推动墨盒仓30以使其绕墨水容器31发生旋转,即推动墨盒10使其相对于墨水容器31发生旋转,并逐渐靠近墨水容器31。当卡扣301与卡槽311相靠近而未配合时,针状部27与墨盒10上相应位置处的薄膜相接触。当墨盒仓30进一步朝向墨水容器31旋转时, 卡扣301与卡槽311相卡合,针状部27戳穿墨盒10背面侧的薄膜而与通孔1102相连通, 使得墨水容器31与墨盒10彼此连通。显然,如此设置,用户只需要执行墨盒仓30的旋转动作即可完成上述注墨孔形成动作,比直接按压墨盒的方法较为方便、省力。此外,上述墨盒仓30上还设有一中空的连通柱302,与墨水供应部102连通。如图加所示,墨盒填充装置还包括一框架32,墨水容器31被限定在框架32的底部及四个定位腿形成的空间内。框架32的顶部设置有抽吸口 37及回墨口 38,框架32与墨水容器31之间设置有抽吸通道47。抽吸口 37为抽吸通道47的第一端口,抽吸通道47的第二端口伸出墨水容器 31。抽吸通道47既可为一设有两端管头的软管,也可为直接在框架32及墨水容器31上形成的通道。其中,抽吸口 37及回墨口 38在不使用的情况下可用密封件密封。如抽吸口 37可利用自闭密封圈进行密封。自闭密封圈可采用硅胶制成,具有良好的弹性。自闭密封圈上设有一贯穿自身的自闭缝,平时该自闭缝由于其两侧的压力平衡而处于封闭状态,当抽吸器插入时,该自闭缝变成打开状态,则抽吸器与墨盒10之间经由上述抽吸口 37及抽吸通道 47而彼此连通,抽吸器与抽吸口 37及抽吸通道47相配合而进行抽吸动作。类似地,回墨口 38可采用普通胶塞进行密封。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该回墨口 38也可利用自闭密封圈进行密封,该自闭密封圈结构与上述抽吸口 37的自闭密封圈结构类似,不使用时自闭缝在其自身弹力的作用下保持封闭状态,而当将抽吸器插入至上述自闭密封圈时,自闭缝可以打开,则此时抽吸器与墨水容器31相连通,抽吸器中多余的墨水可注回至墨水容器31中。当墨盒仓30卡扣在墨水容器31上时,连通柱302套设在抽吸通道47的第二端口上,连通柱302通过抽吸通道47与抽吸口 37连通。当墨盒10放入墨盒仓30时,连通柱302插入墨盒10,与墨水供应部102连通。这样,墨盒10通过连通柱302、抽吸通道47与抽吸口 37连通。当抽吸器插入抽吸口 37时,抽吸器与墨盒10的墨水供应部102相连通。抽吸器进行抽吸时,通过抽吸口 37、抽吸通道47及连通柱302抽吸墨盒10内部的空气。墨水容器31的顶部靠近回墨口 38的一端附近设置有气孔(图中未示出),即进气通道。该气孔所在位置在进行填充操作时总是位于或靠近抽吸方向的最高处,这样可在保证空气进入或排出的同时降低墨水泄漏的可能性。该气孔在墨盒填充装置未进行填充操作的情况下可利用胶塞、自闭密封圈等密封件进行密封。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密封件结构更简单、用户操作更简单,优选地,利用防水透气膜进行密封,即只允许空气通过而不允许液体通过,既可达到进气、排气的目的,又可以防止墨水容器31中的墨水发生泄漏。当墨盒填充装置进行抽吸操作时,随着墨水容器31中的墨水量的减少,外部大气可及时经由气孔而补充进入墨水容器31中,保证墨水容器31内部平衡,防止其内部负压过大而引起注墨通道的墨水回流,即此时气孔用作进气通道。当抽吸器通过回墨口 38向墨水容器31注墨时,上述进气通道变为排气通道,将墨水容器31中的空气及时排出。具体地,当墨盒填充装置进行回墨操作时,由于抽吸器中的墨水回注在墨水容器31中,则根据密闭空间压力平衡原理,此时墨水容器31的空气经由气孔而向墨水容器31外部排出,保持墨水容器31内部压力平衡,此时气孔用作排气通道。即为使加工工艺简单化,本实施例中进气通道与排气通道同轴设置。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回墨口在利用普通胶塞进行密封的情况下,当填充工具进行填充时,上述回墨口中的胶塞被取下,则此时该回墨口除了其本身的回墨功能外,还充当了进气通道及排气通道的功能,即此时,回墨通道、进气通道及排气通道同轴设置。本实施例中,墨盒仓30旋转后与墨水容器31可固定连接,并相对于框架32进行旋转。如图2c所示,墨水容器31的背面(即背离墨盒仓30的一侧)设置有旋钮49,旋钮 49与墨水容器31固定连接,其旋转可带动墨水容器31及墨盒仓30在框架32内旋转,从而使得墨盒填充装置在向墨盒填充墨水的过程中所需要的旋转操作更加简便,只需旋转旋钮达到需要的状态即可。为了提高工艺效率,优选地,针状部27与上述墨水容器31—体成型。而且,上述针状部27在墨盒填充装置不使用时,针状部27的外围套设有密封管271 (如图2b所示), 可利用密封件进行密封。优选地,上述密封件为一由硅胶制成的胶塞(图中未示出)。胶塞在墨盒填充装置使用时从密封管271上取下,而在墨盒填充装置使用完毕后再装回密封管 271,使针状部27处于密封状态。本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密封件也可为设置在上述针状部27的自闭阀膜,确切地说,是装载在针状部27中的自闭阀膜。该自闭阀膜可根据墨盒10与墨水容器31之间的压差而关闭或打开。本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 为了使用户的按压更为省力,可将针状部27设置成圆锥状,即与墨盒10相配合的一端具有较小的直径,而与墨盒仓30相配合一端具有较大的直径。上述针状部27也可采用与墨盒填充装置不同的材料制成,再装配在墨水容器31上。实施例二如图3所示,墨盒填充装置200包括框架36、墨盒仓34、底座35及墨水容器33。 其中,墨盒仓34、底座35、框架36、墨水容器33依次装配连接在一起。如图如所示,框架36主体为圆形,顶部设置有抽吸口 37及回墨口 38,一侧设置有凸壁362形成的沟槽(图中未示出),另一侧设置有凸起363,底部具有承载部361,以稳定支撑整个墨盒填充装置200。抽吸口 37及回墨口 38在不使用的情况下可用密封件371密封,密封件371详见上述实施例一中密封件的说明。如图4b所示,底座35外部轮廓与框架36的外部轮廓匹配,装配在框架36有凸起 363的一侧。底座35靠近框架36的一侧,中心设置有连接轴351,连接轴351两侧对称设置有卡槽352。如图3所示,底座35背离框架36的一侧具有凹陷的容纳部353。容纳部353 的一竖边侧设置有卡槽354,容纳部353底部具有注墨通孔355。底座35上还设有一旋转发生件,其可使墨水容器33及底座35发生旋转。该旋转发生件为设置在底座35上的把持部,该把持部可为形成在底座35上的数个与用户手指相吻合的凹部。优选地,在本实施例
9中,该把持部设置成自底座35上方向外突出的圈状部39,用户在使用时,只需要握住圈状部39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即可带动墨盒10与墨水容器33进行旋转。如图3所示,墨盒仓34的外形轮廓与容纳部353的外形轮廓相匹配,可通过铰轴与容纳部353的一竖边侧相连。该竖边侧与卡槽邪4所在的竖边侧相对。墨盒仓34靠近底座35的一侧设置有托挡部341,用于放置墨盒10。墨盒仓34上远离铰轴的一边设置有与卡槽3M相匹配的卡扣342,卡扣342朝向框架36 —侧。将墨盒10插入墨盒仓34中后, 旋转墨盒仓;34至卡扣342与卡槽3M扣合,墨盒10便装入由墨盒仓34和底座35构成的空间中。此时,墨盒仓34的外表面与底座35连接墨盒仓34 —侧的外表面大致持平,如同录音带装入录音机的结构一样,使得填充装置200的整体厚度降低。抽吸通道的设置类似实施例一,连通柱302位于托档部341的底部,通过软管并经由孔356而与框架36上的抽吸口 37连通。墨盒仓34上背离卡扣342的一侧设置有凸起 343,便于用户打开墨盒仓34。打开墨盒仓34时,对凸起343施加向上及倾向铰轴一侧的作用力,可轻松打开墨盒仓34。如图4c、图4d、图4e、图4f所示,墨水容器33的前侧边缘与框架36的圆形框架的内边缘相匹配,嵌于圆形框架内。墨水容器33的后侧边缘设置有相对称的卡钩331,墨水容器33的中心设置有轴孔332,轴孔332与底座35上的连接轴351对应匹配。墨水容器33 的前侧设置有针状部27及回墨孔333,回墨孔333通过软管与框架36上的回墨口 38连通。 墨水容器33的圆周壁上靠近回墨口的位置设置有通气孔(图中未示出),以用作进气通道及排气通道。装配时,将墨水容器33前侧插入框架36中,连接有墨盒仓34的底座35的连接轴 351插入墨水容器33的轴孔332,针状部27从底座35上的注墨通孔355伸出,连接回墨孔 333与回墨口 38的软管以及连接连通柱302与抽吸口 37的软管,墨水容器33上的卡钩331 与底座35上的卡槽352对应扣合,完成墨盒填充装置200的装配。为了减少墨水填充装置的整体厚度,也可将底座与墨水容器33的圆周壁及后侧盖密封在一起形成墨水容器。此外,同实施例一,上述抽吸口 37与回墨口 38可经由设有管头的软管或形成在底座35、框架36上的通道而分别与墨水供应部102及墨水容器33相连通。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利用软管形成抽吸通道及回墨通道,这样,当进行上述旋转动作时,软管可发生一定的变形并保持连通,从而只需要设置一个抽吸口、一条抽吸通道即可。同样的,本实施例中,墨盒填充装置200其它结构与前述实施例类似,在此不作赘述。下面以墨盒填充装置200对墨盒10填充墨水为例,对本实施例的墨盒填充装置 200向墨盒填充墨水的方法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第一步.将墨盒填充装置200放置在一平面上,承载部361在最底部与该平面接触,支撑整个墨盒填充装置200。打开墨盒仓34,并取下密封针状部27的胶塞。第二步.如图3所示,将墨盒10放置在墨盒仓34中,使得连通柱302插入墨盒10 的墨水供应部102中。然后,推动墨盒仓34使其绕底座35旋转,直至墨盒仓34的卡扣342 与底座35的卡槽3M相配合。此时,针状部27戳穿墨盒10盒体背面侧的薄膜,与弯折凹槽的通孔1102相连通,即墨水容器33与墨盒10之间彼此连通,墨盒10被固定在上述底座35的容纳部分353中。第三步.将抽吸器插入抽吸口 37,拉动手柄使动活塞杆带动活塞向上运动,以使墨水供应部102中的空气流向抽吸器。墨水供应部102中的空气流向抽吸器的过程中,墨盒10的墨水压差阀在墨水容纳室101与墨水供应部102之间的压差作用下被打开,墨水容纳室101中的空气也流向抽吸器,墨水容纳室101中形成负压。由于墨水容纳室101与墨水容器33经由针状部27而连通,使得墨水容器33中的墨水在压力差的作用下经由针状部 27而填充至墨盒10的墨水容纳室101中。当墨水容器33中的墨水因流动而减少时,外部空气通过墨水容器33上的气孔进入墨水容器33中,使墨水容器33内部的压力维持平衡。 当抽吸器中的墨水量到达一定值时,则表示墨盒10已被注满墨水,停止向上拉动手柄,并拔出抽吸器。第四步.将抽吸器插入回墨口 38,向下推动手柄,使得活塞杆带动活塞向下运动, 从而将抽吸器中的墨水回注至墨水容器33中。墨水容器33中的空气随着墨水量的增加经由气孔而排出墨水容器33。回墨完毕后,拔出抽吸器。第五步.握住圈状部39,沿顺时针方向将底座35旋转90度,使得位于容纳部353 中的墨盒10处于“墨水供应部102朝向侧面、底表面位于竖直方向、芯片106朝上而位于水平面、气泡捕获流路115向上延伸”的状态,即“锁定杆件105位于侧面”的状态。由于底座35与墨水容器33之间固定连接,墨水容器33随着底座35的转动也旋转了 90度,而框架36保持不变。第六步.将抽吸器再次插入抽吸口 37中,拉动手柄以再次抽吸墨盒10中的空气, 确切地说,是抽吸墨水供应部102附近带气泡的墨水。当抽吸器中的墨水到达既定量时,停止向上拉动抽吸器,并拔出抽吸器。第七步.重复上述第四步,将抽吸器中多余的墨水回注至墨水容器33中,然后,拔出并密封抽吸器,逆时针旋转底座35,使其回到第一步时所处的状态。第八步.打开墨盒仓34,取出墨盒10,利用原有的胶塞重新密封针状部27。如有需要,还可以利用芯片复位器等装置对墨盒10的芯片106内部的信息进行复位。本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为,上述实施例的填充方法中,第三步与第六步的顺序可调换,也就是说,先以墨盒维持“墨水供应部朝向侧面、底表面位于竖直方向、芯片朝上而位于水平面、气泡捕获流路向上延伸”的状态进行第一次抽吸,再以墨盒以“墨水供应部朝上、设有墨水供应部的底表面水平放置、芯片朝向侧面”的状态进行第二次抽吸,并且,为保证墨盒的填充质量,完成上述第二次抽吸后,还需要以墨盒处于“墨水供应部朝向下方”的状态从墨水供应部进行第三次抽吸。本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二所述的旋转发生件也可为内径与上述轴孔外径相当的旋钮,相当于上述轴孔作为一轴,旋钮作为一轴孔,如图2c所示,用户只需要旋转旋钮49,即可经由轴孔、连接轴而带动墨盒及墨水容器转动,并在旋钮49的周围设置0、I、II等符号来表示墨盒的不同状态。本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为,上述实施例一与实施例二的墨盒仓上设有一密封件,以当墨盒装入其中时可密封大气开放孔。如在墨盒仓底部设置硅胶垫等,等等。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为,回墨通道与进气通道同轴设置时,回墨口可直接利用自闭密封圈进行密封,即自闭密封圈的自闭缝既可在压差的作用下打开,也可在抽吸器插入时打开。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在回墨通道与进气通道同轴设置时,若抽吸器的抽气嘴上设有一突起,且当抽气嘴与回墨口的密封圈相配合时,上述突起可使密封圈的周壁发生部分变形,而在抽气嘴与密封圈之间形成缝隙,该缝隙即可用作排气通道。显然,此时回墨通道、进气通道及排气通道同轴设置。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回墨时上述墨水容器上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排气而无需在墨水容器上设气孔。具体地,向墨水容器回注墨水的动作时,只需要将抽吸器插入回墨口的自闭密封圈中,并向上拉伸抽吸器的拉杆以抽吸墨水容器中的部分空气,使墨水容器中形成负压,然后放开手,则抽吸器的拉杆会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向下移动而将抽吸器中的墨水注入至墨水容器中。综上所述,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墨盒填充装置中,墨水容器与墨盒仓及定位件形成一体,减小了墨盒填充装置的体积,节约了墨盒填充装置的占用空间。进一步地,墨盒填充装置中抽吸通道与墨水供应部进行连接,使得每次抽吸量保持恒定,这是因为抽吸通道与墨水供应部连接时,每次抽吸都是抽吸墨盒内部的空气,而墨盒内部的容积是固定的,因此其抽吸的空气量也是恒定的。并且,墨盒填充装置中进气通道、回墨通道、抽吸通道尽可能地设置在填充装置的定位件等零部件上,与零部件成为一体,使其可直接注塑得到,既使得制造成本较低,又保证了较好的密封性能。墨盒填充装置中墨水容器可拆卸,使得在其中的墨水消耗完毕后,可通过更换新的墨水容器使墨盒填充装置得以继续使用,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墨盒填充装置中的旋转发生部分,使得在墨盒填充装置的使用过程中旋转更为简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墨盒填充装置中墨盒仓与墨水容器的结构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结构,也可采用其他结构,只要墨盒仓与墨水容器可固定连接在一起相对于框架旋转即可。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墨盒填充装置,包括墨水容器、抽吸器及用于放置待填充墨盒的墨盒仓,其特征在于,所述墨盒填充装置还包括框架、与所述待填充墨盒的墨水供应部相连接的抽吸口及与所述墨水容器相连接的回墨口;所述墨盒仓及墨水容器与所述框架可旋转地连接; 所述抽吸器可分别与所述回墨口与所述抽吸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填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墨盒仓可旋转地连接在所述墨水容器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墨盒填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口及所述回墨口均设置在所述框架的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墨盒填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墨盒填充装置还包括一与所述墨水容器连通的针状部,且所述针状部为中空管,设于所述墨水容器上与所述墨盒仓连接的一侧,并构造成在所述墨盒装入所述墨盒仓的情况下与所述待填充墨盒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4的任一项所述的墨盒填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墨盒仓上与所述墨水容器连接的一侧设有卡扣,所述墨水容器上与所述卡扣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卡槽,在所述墨盒仓与所述墨水容器贴合的状态下,所述卡扣卡合在所述卡槽中;所述框架位于所述墨水容器上背离所述墨盒仓的一侧,与所述墨水容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墨盒填充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位于所述墨盒仓与所述墨水容器之间,与所述墨水容器固定连接,所述墨盒仓上与所述墨水容器连接的一侧设有卡扣,所述底座上与所述卡扣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卡槽,在所述墨盒仓与所述底座贴合的状态下,所述卡扣卡合在所述卡槽中,所述底座上具有凹陷的容纳部,所述容纳部的边缘与所述墨盒仓相匹配,且所述容纳部上设有注墨通孔,所述墨盒仓可旋转地连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针状部设置于所述墨水容器上与所述底座连接的一侧,且伸出所述注墨通孔;所述框架,位于所述底座与所述墨水容器之间,且与所述底座及墨水容器可旋转地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墨盒填充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使所述墨盒仓及墨水容器相对于所述框架旋转的旋转发生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墨盒填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发生件为设置在所述底座边缘的把持部。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墨盒填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墨盒填充装置上还设置有一与所述墨水容器连通的气孔,且所述气孔靠近或位于所述墨水容器在抽吸方向的最高位置处。
10.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墨盒填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墨盒仓的底部设有中空的连通柱,所述连通柱与所述抽吸口连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墨盒填充装置,包括墨水容器、抽吸器及用于放置待填充墨盒的墨盒仓,其中,所述墨盒填充装置还包括框架、与所述待填充墨盒的墨水供应部相连接的抽吸口及与所述墨水容器相连接的回墨口;所述墨盒仓及墨水容器与所述框架可旋转地连接;所述抽吸器可分别与所述回墨口与所述抽吸口连接。通过所述墨盒仓及墨水容器与所述框架可旋转地连接,使得旋转操作仅需对装有墨盒的墨盒仓或仅对墨水容器施加作用力,便可实现旋转,解决了现有墨盒填充装置在填充过程中需要不断取出墨盒进行旋转操作导致的误操作及操作繁琐的问题,简化了墨水填充过程中的旋转操作,使得填充操作更加准确,效率更高。
文档编号B41J2/175GK202046000SQ20112016379
公开日2011年1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20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20日
发明者刘文科, 钦雷, 陈伟健, 马达荣 申请人: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