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墨墨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4851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喷墨墨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喷墨打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喷墨墨盒。
背景技术
为了保证喷墨记录装置的正常打印,防止出现因墨盒安装在错误的位置而出现打印偏差,通常需要在墨盒装机时检测墨盒是否正确地安装在喷墨记录装置中的适当位置。 图1为现有技术墨盒装机检测原理示意图一,如图1所示,假设喷墨记录装置设置有四个墨盒,每个墨盒分别安装在对应的墨盒安装位置上;墨盒a对应的正确位置为位置A、墨盒b 对应的正确位置为位置B、墨盒c对应的正确位置为位置C、墨盒d对应的正确位置为位置 D0墨盒的芯片上设置有一光发射部,如LED灯,喷墨记录装置的壳体上固定设置有一可接收光发射部发出光线的光接收部。被检测的墨盒的光发射部将被点亮,并且光接收部与墨盒应在的正确位置对准,如果光接收部在该位置能够接收到达到设定阈值的光量, 则表明被检测墨盒已经正确安装;如果光量未达到设定阈值,则表明墨盒尚未安装到正确位置,提示安装错误。例如,如图Ia所示,当检测墨盒b时,墨盒b上的光发射部被点亮发光,且光接收部与墨盒b应在的正确位置B对准,若光接收部在该位置能够接收到达到阈值的光量,则表明墨盒b安装位置正确。接着,墨盒a d整体在喷墨记录装置中的滑架的带动下,沿图1中所示的箭头方向移动,使得位置C对准光接收部,并点亮墨盒c,按照上述方法检测墨盒c是否正确安装。图Ib为现有技术墨盒装机检测原理受到干扰的示意图,如图lib所示,在具体实施中,可能出现如下情况即,假设墨盒b错误的安装在了墨盒c的位置上,且墨盒c错误的安装在了位置B上;当检测墨盒b时,光接收部与墨盒b应在的正确位置B对准,并点亮墨盒b。此时,由于墨盒b发射的光线是散射的,该光线仍然能够被光接收部接收到,并且,若墨盒b的光发射部发出的光量较大,光接收器仍然会接收到达到设定阈值的墨盒b发出的光线,则光接收器将判断墨盒b正确安装,从而使得墨盒安装位置判断出现错误,墨盒装机检测可靠性大大降低。显然,出现上述问题是因为相邻两墨盒之间发生了“光干扰”现象,为此,曾提出增大相邻的两个墨盒安装位置之间的距离以解决上述问题,例如,增大位置B和位置C之间的距离,以使得即使出现图Ib中所示的情况,墨盒b所发出的光线也不会有足够达到设定阈值的光量到达光接收部,从而防止相邻墨盒安装位置的光线对光接收部的影响;但是这样就会使得喷墨记录装置内部尺寸增大,使喷墨记录装置小型化难以实现,制约喷墨记录装置的设计。而另一种解决上述“光干扰”现象的方法是将墨盒整体利用不透光的材料制成, 仅仅在墨盒把手上与光发射部相对的位置处设有一小孔以允许部分光线透过,从而防止其余光线四处散射。但是,上述不透光的材料一般都是采用黑色PP料,即在进行注塑生产时, 黑色色母需与PP原料调制均勻,如果不均勻或不够均勻,都会造成部分光线发生散射,可能会影响墨盒的装机识别,并且,上述步骤容易使注塑过程工艺复杂化,影响生产效率。另外,用户拿着墨盒时也无法观察到其中的墨水量。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喷墨墨盒,以解决现有喷墨墨盒因降低“光干扰”现象的发生而需要需使用复杂的注塑方式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喷墨墨盒,可拆卸地安装在喷墨记录装置上,所述喷墨记录装置包括一光接收器、存储所述喷墨墨盒的墨盒安装部分和可在喷墨记录装置的驱动下在喷墨记录装置内部来回移动的滑架,所述墨盒安装部分可拆卸地安装在滑架上,所述喷墨墨盒包括墨水容纳部,存储供应至所述喷墨记录装置的墨水;光发射部,设置在所述墨盒上与所述光接收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得所述光接收器可接收所述光发射部发出的光线;其特征是,所述喷墨墨盒在所述光发射部的两侧设置有阻挡所述光发射部发出的光线向两侧散射的凸起。所述凸起设置在所述光发射部沿所述滑架滑动方向的垂直方向的两侧。所述凸起中与所述光发射部相对的表面形成可反射光线的反射面。所述凸起中与所述光发射部相对的表面上覆盖有反光材料或不透光材料。所述凸起中与所述光发射部相背离的表面上覆盖有反光材料或不透光材料。所述喷墨墨盒与所述光接收器相对的侧壁上还设置有可绕所述侧壁而发生移动的弹性构件,操作所述弹性构件可将所述墨盒安装在所述喷墨记录装置上。所述光发射部设置在所述侧壁上与光接收器相对应的位置处或者设置在所述弹性构件上与光接收器相对应的位置上。所述凸起设置在所述侧壁上。所述凸起设置在所述弹性构件上。所述凸起与所述侧壁一体成型。所述凸起与所述弹性构件一体成型。所述喷墨墨盒还包括存储墨盒相关信息的芯片,且所述凸起为设置在所述芯片上的电器元件。在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由于喷墨墨盒在光发射部的沿滑架滑动方向的两侧设置有阻挡光发射部发出的光线向两侧散射的凸起。有效的避免了因光的发散作用而导致的 “光干扰”现象的发生,同时不需要使用复杂的注塑方式,解决了现有喷墨墨盒因降低“光干扰”现象的发生而需要需使用复杂的注塑方式的技术问题。

图Ia为现有技术墨盒装机检测原理示意图;图Ib为现有技术墨盒装机检测受到干扰的示意图;图加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墨盒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芯片结构示意图;[0029]图2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墨盒从另一方向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变形例一的墨盒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变形例二的墨盒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墨盒安装示意图。符号说明1、10、100墨盒,11墨水容纳部,12墨水供应部,13弹性构件,131第一接合部分,14第二接合部分,15、150芯片,151电触点,152LED灯,153电路基板,巧4存储器,16、160、1600凸起,161、162、163、164表面,17侧壁,18导光部件,181斜面,20光接收
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为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方案描述得更加清楚,首先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墨盒和喷墨记录装置的组合结构进行说明。喷墨记录装置内部设有存储多个墨盒的墨盒安装部分,且该墨盒安装部分可拆卸地安装在滑架上,而滑架则可在喷墨记录装置的驱动下在喷墨记录装置内部来回移动。为此,在进行墨盒装机检测时,通过上述滑架的运动可以带动墨盒安装部分移动,也就使得位于墨盒安装部分中的多个墨盒依次对准设置在喷墨记录装置壳体上的光接收器。具体地, 如图5所示,当墨盒1安装在墨盒安装部分后,假设此时墨盒1安装在正确的墨盒安装位置上,则此时墨盒上的光发射部152与设置在喷墨记录装置上的光接收器20之间的位置是对准的,即光接收器20可以接收到从光发射部152发射的光线,并通过检测接收光量判断墨盒是否正确地安装到位。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为了在不增加相邻的两个墨盒安装位置之间距离的前提下,避免注塑过程的复杂化,并尽可能地减少两相邻墨盒之间的光干扰,而在墨盒的光发射部两侧设置有凸起,以阻挡光发射部发出的光线向两侧散射,即改变光发射部发出的部分光线的行进路径,这样可避免在两相邻墨盒之间出现光干扰现象而影响墨盒的装机检测, 保证墨盒装机检测的正确性。以下通过对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而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描述。图加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墨盒结构示意图。如图加所示,墨盒1包括存储供应至喷墨记录装置墨水的墨水容纳部11以及将存储在墨水容纳部11中的墨水输送至喷墨记录装置的墨水供应部12。此外,墨盒1上还设有具有第一接合部分131的弹性构件13 和第二接合部分14,其中,弹性构件13—端为固定在墨盒1的侧壁17上的固定端,另一端为可绕上述固定端而移动的自由端,也就是说,弹性构件13可相对于上述侧壁17而发生一定程度的移动,确切地说,当墨盒1装机时,弹性构件13可从远离上述侧壁17的位置移动至靠近上述侧壁17的位置以使位于其上的第一接合部分131与喷墨记录装置上的第一接合机构相配合,从而将墨盒1固定在喷墨记录装置上。另外,当墨盒1装入喷墨记录装置后,上述侧壁17与上述喷墨记录装置的电触针及光接收器20位置相对,也就是说,上述弹性构件13的位置与上述电触针及光接收器20的位置相对。为了使喷墨记录装置能够更好地对墨盒1进行打印管理,墨盒1上还设置有可存储与墨盒相关信息的芯片15。如图2b所示,芯片15上包括数个与喷墨记录装置的电触针相连接而建立信息交换通道的电触点151、存储各种信息的存储器154、光发射部、控制光发射部152发光的控制器(图中未示出)以及放置上述数个部件的电路基板153。其中,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简化墨盒结构,优选地,上述光发射部为自身可发出光线的LED灯152, 上述电路基板153采用柔性长版基板,且上述LED灯152与电触点151之间经由电传导线而连接,且LED灯152设置在与光接收器20相对应的位置上,并可由控制器进行点亮或熄灭控制。此外,采用柔性的电路基板还可保证芯片上的电触点与墨盒之间的良好接触性能,使用时芯片沿着墨盒的外形轮廓而贴合在墨盒上。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c所示,上述芯片15贴合在弹性构件13上,即LED灯152也设置在弹性构件13上,确切地说, LED灯152设置在弹性构件的自由端,且当墨盒1安装在喷墨记录装置上时,弹性构件13朝向上述侧壁17而移动,上述LED灯152的位置与设置在喷墨记录装置本体上的光接收器20 位置相对准,即LED灯152发出的光线可被光接收器20所接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芯片15也可设置成贴合在上述弹性构件13所在侧壁17上,而此时LED灯152同样设置成位于上述侧壁17上与光接收器20相对准的位置上,且此时弹性构件13自由端的高度不可以超过LED灯所在位置的高度,以避免弹性构件13阻挡LED灯发出的光线到达光接收器20,或者在弹性构件13自由端的高度高于光发射部所在位置的高度时,在弹性构件上与LED灯152相对应的位置处形成一开口以允许LED灯152发出的光透过,或者将上述相对应位置处设置成由高透明的材料制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光发射部也可为设置在墨盒其它位置,而并非设置在芯片上的,接收并转发设置在芯片上的光源发出的光线的转接部件,如变形例图4 所示的斜面181。如图4所示,当光发射部为斜面181时,此时,墨盒100采用的芯片150同样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如控制器、存储器、光源(LED灯)等,且芯片150设置在墨水供应部所在底壁与弹性构件所在侧壁相交的拐角处,但是,此时必须保证当墨盒100装机后斜面181的位置不仅要与光接收器20的位置相对准,还需要与芯片150上的光源(LED灯)的位置也对准,从而保证芯片150上光源发出的光线可经由斜面181转发至光接收器20中, 优选地,在芯片150上光源与斜面181之间设有导光部件18。为此,当墨盒1安装在墨盒安装部分之后,墨盒芯片15上的电触点151与喷墨记录装置内部的电触针相连接而建立信息交换通道,喷墨记录装置内部的对比模块可以通过该信息交换通道,从墨盒芯片15的存储器154中获取墨盒的相关信息,并对比上述相关信息与预先存储在喷墨记录装置中的墨盒信息是否一致,若一致,则指示喷墨记录装置中的控制模块通过电触针而向墨盒芯片15的控制部发送指令以点亮LED灯152,从而光接收器 20可接收到从LED灯152发出的光线,并通过所接收到的光量来判断墨盒1是否正确安装。如前所述,相邻两墨盒之间容易出现“光干扰”的现象而影响墨盒的装机检测精度。为此,本实施例中,在喷墨墨盒1的光发射部两侧还设置有凸起16,其具有阻挡光线向外散射的功能,即可阻挡光发射部发出的光线向相邻墨盒发散,从而可在最大程度上防止
6相邻两墨盒之间出现“光干扰”现象而充分保证墨盒的装机检测。具体地,如图2c所示,上述凸起16分别设置在LED灯152的两侧,且上述凸起16与弹性构件13 —体成型;确切地说,上述凸起16沿着承载墨盒1的滑架的滑动方向的垂直方向而分别设置在LED灯152的两侧,即当墨盒安装在喷墨记录装置上后,阻挡发光部的光散射的凸起设置成沿着承载喷墨墨盒的滑架滑动方向的垂直方向而分别设置在光发射部的两侧。如图5所示,若将光发射部与光接收器之间的光路方向设定为X,而垂直于上述光路方向的方向设定为Y,则上述凸起16在X方向及Y方向的尺寸均大于光发射部在上述两方向的尺寸,这样才能够充分阻挡光线向相邻墨盒方向的散射。而由于采用不同的光发射部其光发射范围不相同,故设置在两侧的凸起16的确切尺寸需要根据光发射部的光发射范围而进行设定;如前所述,上述“光干扰”现象主要发生在相邻两墨盒之间,也就是说,上述凸起16的尺寸应设置成稍大于光发射部朝向相邻墨盒发射的光线的发射范围以更好地完成光阻挡的功能。另外,由于塑料本身的透光性,即使在光发射部的两侧设置有凸起16,也可能会使得部分光线从凸起16中透射出去,为此,为了进一步地降低“光干扰”现象的发生,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凸起16与光发射部(LED灯152)相对的表面161、162上覆盖有反光材料,如反光纸,即光发射部两侧设有两相对的反射表面,这样可使得光发射部发出的散射光无法经由凸起16而透射,而只能在两相对的凸起16之间来回反射,如此可使光发射部发出的光线原有的行进路径被改变,使其无法到达相邻墨盒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反光材料也可覆盖在上述凸起16中与光发射部(LED灯15 相背离的表面163、164上;或者, 为了减少上述凸起16的光线透过率,通过将上述凸起16与光发射部相对的表面161、162 加工成精度较高的反射面亦可。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通过在上述凸起16与光发射部相对的表面 161、162及与光发射部相背离的表面163、164上覆盖不透光材料,也可阻挡光发射部散射的光线向外发射。设置有上述凸起16的墨盒在进行检测时,假设出现了图Ib所示的情况墨盒b错误地装载了位置C处,则当检测墨盒b时,墨盒b的光发射部所发出的光线除部分射向光接收器外,其余均被设置在光发射部两侧的凸起所阻挡或反射,使其改变原有的光线行进路径,无法到达朝向位置B处的光接收器上,从而避免错误判断的发生,提高装机检测的准确性。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光发射部既可设置在墨盒上,也可设置在弹性构件上,相对应地,上述凸起也是既可设置在墨盒上,与墨盒本体一体成型,也可设置在弹性构件上,但是不管怎么样设置,只要保证当墨盒安装在喷墨记录装置上时,上述凸起在承载墨盒的滑架滑动方向的垂直方向上位于上述光发射部的两侧即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凸起除了可为由上述墨盒本体或弹性构件上直接注塑形成的胶件外,当光发射部为设置在芯片上自身发光的光源时,上述凸起可为设置在上述光发射部两侧的电器元件,如电阻、电容等,且上述电器元件还构成芯片内部电路一部分;只需要保证当墨盒安装在喷墨记录装置后,上述电器元件位于光发射部沿着滑架滑动方向的垂直方向的两侧,就可以达到阻挡光线散射的发明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芯片也可设置成以下结构倾斜地设置在墨水
7供应部所在底面和弹性构件所在侧壁的相交拐角处的触点部分以及平行于弹性构件所在平面的平板部分,其中,光发射部设置在上述平板部分上与光接收器相对应的位置上,上述触点部分及平板部分均可由刚性板件构成,仅仅只是两板件之间的连接部分使用柔性电线而组成。 综上所述,通过在墨盒的光发射部两侧设置阻挡光发射部发出的光线向外散射的凸起后,可充分减少两相邻墨盒之间的光干扰问题,充分保证墨盒装机检测的准确性,并且无需增大两相邻墨盒之间的距离,降低对喷墨记录装置的设计制约,减少注塑过程的复杂工艺。
权利要求1.一种喷墨墨盒,可拆卸地安装在喷墨记录装置上,所述喷墨记录装置包括一光接收器、存储所述喷墨墨盒的墨盒安装部分和可在喷墨记录装置的驱动下在喷墨记录装置内部来回移动的滑架,所述墨盒安装部分可拆卸地安装在滑架上,所述喷墨墨盒包括墨水容纳部,存储供应至所述喷墨记录装置的墨水;光发射部,设置在所述墨盒上与所述光接收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得所述光接收器可接收所述光发射部发出的光线;其特征是,所述喷墨墨盒在所述光发射部的两侧设置有阻挡所述光发射部发出的光线向两侧散射的凸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墨盒,其特征是,所述凸起设置在所述光发射部沿所述滑架滑动方向的垂直方向的两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墨墨盒,其特征是,所述凸起中与所述光发射部相对的表面形成可反射光线的反射面。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墨墨盒,其特征是,所述凸起中与所述光发射部相对的表面上覆盖有反光材料或不透光材料。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墨墨盒,其特征是,所述凸起中与所述光发射部相背离的表面上覆盖有反光材料或不透光材料。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喷墨墨盒,其特征是,所述喷墨墨盒与所述光接收器相对的侧壁上还设置有可绕所述侧壁而发生移动的弹性构件,操作所述弹性构件可将所述墨盒安装在所述喷墨记录装置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喷墨墨盒,其特征是,所述光发射部设置在所述侧壁上与光接收器相对应的位置处或者设置在所述弹性构件上与光接收器相对应的位置上。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喷墨墨盒,其特征是,所述凸起设置在所述侧壁上。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喷墨墨盒,其特征是,所述凸起设置在所述弹性构件上。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喷墨墨盒,其特征是,所述凸起与所述侧壁一体成型。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喷墨墨盒,其特征是,所述凸起与所述弹性构件一体成型。
1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墨墨盒,其特征是,所述喷墨墨盒还包括存储墨盒相关信息的芯片,且所述凸起为设置在所述芯片上的电器元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一种喷墨墨盒。包括墨水容纳部,存储供应至所述喷墨记录装置的墨水;光发射部,设置在所述墨盒上与光接收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得光接收器可接收所述光发射部发出的光线;喷墨墨盒在光发射部的沿所述滑架滑动方向的垂直方向的两侧设置有阻挡光发射部发出的光线向两侧散射的凸起。有效的避免了因光的发散作用而导致的“光干扰”现象的发生,同时不需要使用复杂的注塑方式,解决了现有喷墨墨盒因降低“光干扰”现象的发生而需要使用复杂的注塑方式的技术问题。
文档编号B41J2/175GK202264492SQ201120387929
公开日2012年6月6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12日
发明者马浩铭 申请人: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