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机及打印机的控制方法

文档序号:2496402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打印机及打印机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向连续用纸喷出墨滴来进行打印的打印机及该打印机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有向在纸宽方向的两端部分以规定的间隔形成有输送孔的连续用纸喷出墨滴来进行打印的喷墨打印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喷墨打印机在纸宽方向的整个区域上具备形成有喷嘴的行式头(打印头),从行式头喷出墨滴来对连续用纸进行打印。另外,该喷墨打印机具备与连续用纸的输送孔卡合来输送连续用纸的拉纸器。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5-1303号公报
在为形成有输送孔的连续用纸的情况下,容易从输送孔产生纸屑。因此,在对形成有输送孔的连续用纸进行打印的喷墨打印机中,从输送孔产生的纸屑容易堵塞打印头的喷嘴,其结果是,产生点虚线(卜'' y卜拔K )而导致打印质量容易降低。另外,对连续用纸进行打印的喷墨打印机通常根据来自打印机驱动程序的打印指令而对连续用纸进行打印。因此,当打印机驱动程序所指定的连续用纸的纸宽与安置在喷墨打印机中的连续用纸的实际纸宽不同时,打印头可能会向连续用纸以外的部位喷出墨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因在连续用纸的输送孔中产生的纸屑引起的打印头的喷嘴的堵塞且能够防止打印头向连续用纸以外的部位喷出墨滴的打印机。另夕卜,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出一种能够防止因在连续用纸的输送孔中产生的纸屑引起的打印头的喷嘴的堵塞的打印机、及能够防止打印头向连续用纸以外的部位喷出墨滴的打印机的控制方法。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打印机的特征在于,具有打印头,其朝向在纸宽方向的两端部分以规定的间隔形成有输送孔的连续用纸喷出墨滴;罩构件,其至少在所述连续用纸的输送方向上的所述打印头的设置区域中覆盖形成有所述输送孔的所述连续用纸的所述纸宽方向的端部,且能够向所述纸宽方向移动;检测机构,其用于对所述纸宽方向上的所述罩构件的位置进行检测;纸端位置确定机构,其根据检测出的所述罩构件的所述纸宽方向的位置,来确定所述纸宽方向上的所述连续用纸的纸端的位置。本发明的打印机具有罩构件,该罩构件至少在连续用纸的输送方向上的打印头的设置区域中覆盖形成有输送孔的连续用纸的纸宽方向的端部。因此,能够通过罩构件来防止在输送孔中产生的纸屑朝向打印头扬起的情况。从而,能够防止在输送孔中产生的纸屑附着在打印头的喷嘴上的情况,其结果是,能够防止因纸屑引起的打印头的喷嘴的堵塞。另外,在本发明中,由于罩构件能够向纸宽方向移动,因此即使打印机所使用的连续用纸的宽度变更,通过使罩构件向纸宽方向移动,也能够由罩构件来覆盖输送孔。从而,在本发明中,即使打印机所使用的连续用纸的宽度变更,也能够防止因纸屑引起的打印头的喷嘴的堵塞。另外,本发明的打印机具有用于对纸宽方向上的罩构件的位置进行检测的检测机构;根据检测出的罩构件的纸宽方向的位置来确定纸宽方向上的连续用纸的纸端的位置的纸端位置确定机构。因此,即使形成有输送孔的连续用纸的纸宽方向的端部被罩构件覆盖,也能够根据罩构件的位置的检测结果,来确定纸宽方向上的连续用纸的纸端的位置,从而能够规定安置在打印机中的连续用纸的纸宽。从而,在本发明中,能够在确定的纸宽的范围内进行打印头对连续用纸的打印,其结果是,能够防止打印头向连续用纸以外的部位喷出墨滴。优选在本发明中,打印机具有拉纸器,其在使拉纸器销依次与所述输送孔卡合的同时输送所述连续用纸,且能够向所述纸宽方向移动;连结构件,其将所述拉纸器与所述罩构件连结,所述罩构件与所述拉纸器连动而向所述纸宽方向移动。通过这样构成,当打印机所使用的连续用纸的宽度改变而使拉纸器向纸宽方向移动时,罩构件与拉纸器连动而也向纸宽方向移动。从而,即使打印机所使用的连续用纸的宽度变化,通过使拉纸器移动也能够 利用罩构件覆盖输送孔。因此,用于使罩构件移动的作业变得容易,另外,当连续用纸的宽度变更时,能够使罩构件可靠地移动。另外,通过这样构成,由于罩构件与拉纸器连动而向纸宽方向移动,因此在纸宽方向上,拉纸器销与罩构件的距离始终大致恒定,其结果是,在纸宽方向上,与拉纸器销卡合的连续用纸的输送孔与罩构件的距离始终大致恒定。即,在纸宽方向上,连续用纸的纸端与罩构件的距离始终大致恒定。从而,能够根据罩构件的位置的检测结果,精度良好地确定连续用纸的纸端的位置,其结果是,能够精度良好地确定连续用纸的纸宽。优选在本发明中,所述检测机构为具有发光元件和受光元件的反射型的光学式传感器,所述受光元件接受从所述发光元件射出并由所述罩构件反射来的光。通过这样构成,例如在罩构件的上方配置检测机构时,能够由检测机构检测罩构件的位置。从而,与检测机构例如为发光元件与受光元件以夹着罩构件的方式配置的透射型的光学式传感器的情况相比,容易配置检测机构。优选在本发明中,打印机具有供所述打印头搭载且能够向所述纸宽方向移动的滑架,所述检测机构安装在所述滑架上。通过这样构成,能够在打印头的附近配置检测机构。从而,根据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来确定的连续用纸的纸端位置与连续用纸中的打印头的墨滴实际喷出的部分的纸端位置不易偏离。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打印头向连续用纸以外的部位喷出墨滴的情况。另外,通过这样构成,能够由一个检测机构检测到能够向纸宽方向移动的罩构件的位置。优选在本发明中,打印机具有配置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所述打印头的设置区域且在所述纸宽方向上分割的多个分割压板,在所述罩构件上形成有对光进行反射的罩反射部,在所述分割压板上形成有对光进行反射的压板反射部,所述纸宽方向上的所述罩反射部的宽度与所述压板反射部的宽度不同,所述检测机构为具有发光元件和受光元件的反射型的光学式传感器,所述受光元件接受从所述发光元件射出并由所述罩反射部或所述压板反射部反射来的光。另外,这种情况下,优选,所述滑架以使所述检测机构横穿所述罩反射部及所述压板反射部的方式移动,所述纸端位置确定机构根据所述受光元件接受由所述罩反射部反射来的光的时间和所述受光元件接受由所述压板反射部反射来的光的时间,来区别检测到的是所述罩反射部还是所述压板反射部,从而对所述罩构件的所述纸宽方向的位置进行检测。通过这样构成,由于纸宽方向上的罩反射部的宽度与压板反射部的宽度不同,受光元件接受由罩反射部反射来的光的时间与受光元件接受由压板反射部反射来的光的时间不同,因此即使在打印头的设置区域中配置有分割压板,也能够根据受光元件的受光时间来区别罩构件和分割压板,从而能够适当地检测罩构件的位置。另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打印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印机具有打印头,其朝向在纸宽方向的两端部分以规定的间隔形成有输送孔的连续用纸喷出墨滴;罩构件,其至少在所述连续用纸的输送方向上的所述打印头的设置区域中覆盖形成有所述输送孔的所述连续用纸的所述纸宽方向的端部,且能够向所述纸宽方向移动,在所述打印机的控制方法中,检测所述纸宽方向上的所述罩构件的位置,并根据检测出的所述罩构件的所述纸宽方向的位置来确定所述纸宽方向上的所述连续用纸的纸端的位置。在本发明中,至少在连续用纸的输送方向上的打印头的设置区域中,由罩构件覆 盖形成有输送孔的连续用纸的纸宽方向的端部,因此能够防止在输送孔中产生的纸屑附着在打印头的喷嘴上的情况,其结果是,能够防止因纸屑引起的打印头的喷嘴的堵塞。另外,在本发明中,由于罩构件能够向纸宽方向移动,即使打印机所使用的连续用纸的宽度变更,通过使罩构件向纸宽方向移动,也能够由罩构件来覆盖输送孔,能够防止因纸屑引起的打印头的喷嘴的堵塞。另外,在本发明中,对罩构件的纸宽方向的位置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出的罩构件的纸宽方向的位置来确定纸宽方向上的连续用纸的纸端的位置。因此,即使形成有输送孔的连续用纸的纸宽方向的端部被罩构件覆盖,也能够根据罩构件的位置的检测结果来确定纸宽方向上的连续用纸的纸端的位置,从而确定安置于打印机中的连续用纸的纸宽。从而,根据本发明的打印机的控制方法,对能够防止因在连续用纸的输送孔中产生的纸屑引起的打印头的喷嘴的堵塞的打印机而言,能够在确定的纸宽的范围内进行打印头对连续用纸的打印,其结果是,能够防止打印头向连续用纸以外的部位喷出墨滴的情况。


图I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打印机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打印机的主要部分的简要纵剖视图。图3是从图I所示的打印机取下框体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从其它方向表示取下了框体的状态的打印机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打印区域中的打印机的结构的简图。图6是从上侧表示可动侧的罩构件、拉纸器及连结构件的立体图。图7是从下侧表示可动侧的支承构件、拉纸器及连结构件的立体图。图8是分割压板及保持构件的俯视图。图9是图8的E-E剖面的剖视图。图10是从纸宽方向表示打印头、滑架及可动侧的罩构件的图。图11是可动侧的罩构件及其周边部的放大俯视图。
符号说明I…打印机2…连续用纸2a…定位孔(输送孔)2b…纸端4(4A)…拉纸器7…打印头8…滑架
9…分割压板15…拉纸器销21 (21A)…罩构件21a…罩部(罩反射部)27…连结构件32…支承板(压板反射部)35…检测机构36…控制部(纸端位置确定机构)Hl…罩部的宽度(罩反射部的宽度)H2…支承板的宽度(压板反射部的宽度)P…打印区域(打印头的设置区域)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适用了本发明的打印机进行说明。(打印机的整体结构)图I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打印机I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打印机I的主要部分的简要纵剖视图。图3是从图I所示的打印机I取下框体5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从其它方向表示取下了框体5的状态的打印机I的立体图。打印机I是对连续用纸2进行打印的装置。在连续用纸2的纸宽方向的两端部分,沿着连续用纸2的长度方向以恒定间隔形成有定位孔(输送孔)2a。打印机I具备打印机主体部3、在打印机主体部3的装置前后方向的后侧部分配置的拉纸器4、覆盖打印机主体部3的框体5。在打印机I中,连续用纸2通过拉纸器4而被从装置后方送入到打印机主体部3内,在实施打印后,被从打印机主体部3向装置前方排出。即,装置前后方向为连续用纸2的输送方向。另外,装置左右方向为连续用纸2的纸宽方向。在打印机主体部3的内部,输送连续用纸2的用纸输送路6以沿装置前后方向呈直线状地延伸的方式形成。另外,在打印机主体部3的内部配置有打印头7。打印头7为朝向连续用纸2喷出墨滴的喷墨头,在打印头7形成有喷出墨滴的多个喷嘴。打印头7配置在用纸输送路6的上侧。另外,打印头7搭载在滑架8上。滑架8能够在由驱动用电动机、滑轮及带等构成的驱动机构的驱动力下向装置左右方向移动。另外,在打印机主体部3的内部配置有在装置左右方向分割的多个分割压板9。例如,在打印机主体部3的内部配置有五个分割压板9。分割压板9配置在用纸输送路6的下侧。另外,分割压板9与打印头7配置在装置前后方向上大致相同的位置处。S卩,图2所示,从装置左右方向观察时,分割压板9与打印头7隔着规定的间隙而在上下方向对置配置。在本方式中,由多个分割压板9来限定打印头7对连续用纸2进行打印的打印区域P。打印区域P是装置前后方向上的打印头7的设置区域。在打印区域P与拉纸器4之间配置有用于将连续用纸2向打印区域P供给的送纸辊10。用于将连续用纸2向送纸辊10紧压的按压辊11从上侧与送纸辊10抵接。按压辊11在规定的作用力下被紧压到送纸辊10上。用于将实施打印后的连续用纸2排出的排纸辊12配置得比打印区域P靠装置前方。用于将连续用纸2向排纸辊12紧压的按压辊13从上侧与排纸辊12抵接。按压辊13在规定的作用力下被紧压到排纸辊12上。拉纸器4分别配置在装置左右方向的两端侧。该拉纸器4具备插入到连续用纸2的定位孔2a中的拉纸器销15。拉纸器销15以恒定间隔形成在拉纸器带16的外周面上。拉纸器带16架设在驱动滑轮17和从动滑轮18上。在本方式中,拉纸器4能够向装置左右方向移动,从而能够对不同纸宽的连续用纸2进行输送、打印。其中,在变更连续用纸2的 纸宽时,仅使配置在装置左右方向的一侧的拉纸器4移动,而不使配置在装置左右方向的另一侧的拉纸器4移动。在以下的说明中,将配置在装置左右方向的一侧的拉纸器4称作“拉纸器4A”。在驱动滑轮17的中心形成有沿装置左右方向贯通的方孔状的贯通孔。在该贯通孔中插通有在省略图示的驱动用电动机的动力下旋转的驱动轴19。驱动轴19以装置左右方向为轴向而由打印机I的框架支承为能够旋转。在驱动轴19的一端经由由滑轮或带等构成的动力传递机构连结有驱动用电动机。另外,驱动轴19形成为四棱柱状,当驱动轴19旋转时,驱动滑轮17也与驱动轴19 一起旋转。在从动滑轮18的中心形成有沿装置左右方向贯通的圆孔状的引导孔。在该引导孔中插通有将拉纸器4A向装置左右方向引导的圆柱状的引导轴20。引导轴20以装置左右方向为轴向而固定在打印机I的框架上。从动滑轮18能够相对于引导轴20旋转。另外,从动滑轮18能够相对于引导轴20向装置左右方向移动。需要说明的是,拉纸器4A的驱动滑轮17能够相对于驱动轴19向装置左右方向移动,驱动轴19也作为将拉纸器4A向装置左右方向引导的引导轴而发挥功能。在由拉纸器4来输送连续用纸2时,以成为在定位孔2a中插入有拉纸器销15的状态的方式安置连续用纸2。之后,利用驱动用电动机的驱动力使驱动轴19及驱动滑轮17旋转而使拉纸器带16旋转,使拉纸器销15依次与定位孔2a卡合,从而输送连续用纸2。在打印机I中,在对连续用纸2进行打印时,交替地进行使打印头7向与连续用纸2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扫描方向(即装置左右方向)移动来进行打印的打印动作、及每次将连续用纸2输送规定量的送纸动作。(罩构件、拉纸器及连结构件的结构)图5是表示打印区域P中的打印机I的结构的简图。图6是从上侧观察可动侧的罩构件21A、拉纸器4A及连结构件27的立体图。图7是从下侧观察可动侧的支承构件24、拉纸器4A及连结构件27的立体图。如图5所示,打印机I具备在打印区域P中从上侧覆盖定位孔2a的罩构件21。罩构件21分别设置在装置左右方向的两端侧。另外,罩构件21从装置左右方向观察时配置在打印头7的下侧。在本方式中,为了覆盖不同纸宽的连续用纸2的定位孔2a,而在装置左右方向的一侧配置的罩构件21能够向装置左右方向移动。另一方面,在装置左右方向的另一侧配置的罩构件21被固定,不向装置左右方向移动。罩构件21由对光进行反射的构件形成。例如,罩构件21通过将薄钢板以规定形状折弯而形成。在罩构件21上形成有从上侧覆盖定位孔2a的罩部21a。罩部21a从上侧覆盖纸宽方向上的定位孔2a的整个区域。另外,罩部21a以从装置左右方向的外侧朝向内侧延伸的方式形成,覆盖包括纸宽方向上的连续用纸2的纸端在内的连续用纸2的两端部分。需要说明的是,本方式的罩部21a为形成在罩构件21上且对光进行反射的罩反射部。如图5所示,在装置左右方向的另一侧配置的固定侧的罩构件21 (以下称作罩构件21B)固定在从下侧对连续用纸2的纸宽方向的端部进行支承的支承构件22的上表面。支承构件22由黑色的树脂等不易反射光的(或不反射光的)构件形成。该支承构件22固定在打印机I的框架上。装置左右方向上的支承构件22的内侧部分的上表面构成五个分割压板9中的一个分割压板9。
在装置左右方向的一侧配置的可动侧的罩构件21 (以下称作罩构件21A)固定在从下侧对连续用纸2的纸宽方向的端部进行支承的支承构件24的上表面。支承构件24由黑色的树脂等不易反射光的(或不反射光的)构件形成。装置左右方向上的支承构件24的内侧部分的上表面构成五个分割压板9中的一个分割压板9。另外,在装置左右方向上的支承构件24的两端侧形成有以随着朝向下方向而使装置左右方向上的支承构件24的宽度变窄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部24a。如图7所示,在支承构件24的装置后方侧形成有朝向装置后方突出的两个突出部24b。在突出部24b上形成有沿装置左右方向贯通的圆孔状的引导孔。在该引导孔中插通有将罩构件21A及支承构件24向装置左右方向引导的圆柱状的引导轴26。引导轴26以装置左右方向为轴向而固定在打印机I的框架上。拉纸器4A与罩构件2IA通过连结构件27连结。具体而言,拉纸器4A与支承构件24通过连结构件27连结。因此,拉纸器4A和罩构件21A连动而向装置左右方向移动。连结构件27具备供拉纸器4A搭载的拉纸器搭载部27a和与支承构件24卡合的卡合部27b。拉纸器搭载部27a与卡合部27b通过连接部27c连接。在卡合部27b上形成有一对抵接部27d,这一对抵接部27d配置成从装置左右方向夹着形成在支承构件24上的两个突出部24b。在抵接部27d上形成有从装置左右方向观察时的形状为大致U形状的卡合槽27e。卡合槽27e在装置左右方向上贯通抵接部27d,在卡合槽27e中插通有引导轴26。另外,卡合槽27e以抵接部27d的罩构件21A侧开口的方式形成。在打印机I所使用的连续用纸2的纸宽变更的情况下,使用者抓住拉纸器4A的规定部位而使拉纸器4A向装置左右方向移动。当拉纸器4A向装置左右方向移动时,连结构件27的抵接部27d的装置左右方向的内侧面与突出部24b的装置左右方向的外侧面抵接,罩构件21A也与支承构件24 —起向装置左右方向移动。(分割压板及分割压板的周边部的结构) 图8是分割压板9及保持构件30的俯视图。图9是图8的E-E剖面的剖视图。如上所述,支承构件22的一部分构成五个分割压板9中的一个分割压板9,支承构件24的一部分构成五个分割压板9中的一个分割压板9。其余的三个分割压板9由在装置左右方向以规定的间隔配置的保持构件30来保持。由保持构件30保持的分割压板9能够相对于保持构件30向上下方向相对移动。另外,由保持构件30保持的分割压板9被压缩螺旋弹簧31向上方向施力。以下,将由保持构件30保持为能够上下移动的分割压板9称作“可动压板9A”。可动压板9A由黑色的树脂等不易反射光的(或不反射光的)构件形成。另外,如图9所示,可动压板9A形成为中空状。在可动压板9A的内部形成有向压缩螺旋弹簧31的上端侧插入的筒状的弹簧插入部9a。另外,在可动压板9A的下端形成有朝向装置左右方向的外侧突出的卡合突起%。在可动压板9A的上端侧形成有以随着朝向上方向而使装置左右方向上的可动压板9A的宽度变窄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9c。保持构件30形成为上端开口的箱状。该保持构件30固定在打印机I的框架上。在保持构件30的装置左右方向的外侧部分形成有将卡合突起9b向上下方向引导的引导部30a。引导部30a形成为与卡合突起9b卡合的槽状,限制卡合突起9b在装置前后方向及装置左右方向上的活动。在引导部30a的上端部分形成有限动部30b,该限动部30b与卡合突起9b的上表面抵接来限制可动压板9A的向上方向的移动范围。 压缩螺旋弹簧31的下端与保持构件30的底面部30c的上表面抵接。压缩螺旋弹簧31的上端与可动压板9A的上端侧的内部抵接。另外,在压缩螺旋弹簧31的上端侧插入有可动压板9A的弹簧插入部9a。如上所述,在打印机I所使用的连续用纸2的纸宽变更时,罩构件21A向装置左右方向移动。例如,当罩构件21A朝向装置左右方向的另一方(朝向罩构件21B)移动时,支承构件24的倾斜部24a与可动压板9A的倾斜面9c接触,接着如图5 (B)所示,可动压板9A抵抗压缩螺旋弹簧31的作用力而向下方向避让。另外,在该状态下,当罩构件21A朝向装置左右方向的一方移动时,避让的可动压板9A如图5(A)所示,在压缩螺旋弹簧31的作用力下上升至卡合突起9b与限动部30b抵接的位置处。这样,可动压板9A能够向上下方向移动,以实现罩构件2IA的向装置左右方向的移动。需要说明的是,在分割压板9的上端面固定有由对光进行反射的构件形成的支承板32。支承板32例如由薄钢板形成。通过打印区域P的连续用纸2的下表面与支承板32接触。本方式的支承板32为形成在分割压板9上且对光进行反射的压板反射部。(用于确定连续用纸的纸端位置的结构及连续用纸的纸端位置的确定方法)图10是表示从装置左右方向示出打印头7、滑架8及可动侧的罩构件21A等的图。图11是可动侧的罩构件21A及其周边部的放大俯视图。如上所述,在连续用纸2的纸宽变更时,不使在装置左右方向的另一侧配置的拉纸器4移动,而仅使在装置左右方向的一侧配置的拉纸器4A移动。因此,即使连续用纸2的纸宽变更,装置左右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纸端的位置始终固定。另一方面,当连续用纸2的纸宽变更时,装置左右方向上的一侧的纸端2b的位置发生变动。从而,在连续用纸2的纸宽变更后,在装置左右方向上,需要确定连续用纸2的纸端2b的位置,以防止打印头7向连续用纸2以外的部位喷出墨滴。然而,在本方式中,在打印区域P中,纸端2b由罩构件21A的罩部21a覆盖,因此在打印区域P中无法直接地检测到纸端2b。因此,在本方式中,对装置左右方向上的罩构件21A的位置进行检测,并确定纸端2b与检测出的罩构件21A的位置相距的位置。打印机I具备用于检测装置左右方向上的罩构件21A的位置的检测机构35和与检测机构35连接的控制部(纸端位置确定机构)36来作为用于确定纸端2b的位置的结构。检测机构35为发光元件与受光元件相邻配置的反射型的光学传感器。该检测机构35安装在滑架8的下表面侧,能够向装置左右方向移动。如图11所示,检测机构35以通过在分割压板9的上端面安装的支承板32及罩构件21A的罩部21a的装置后方侧部分的上方的方式安装在滑架8上。检测机构35的发光元件朝向下侧射出光,检测机构35的受光元件接受由罩部21a等反射来的光。如上所述,由于罩构件21A与拉纸器4A连动而向装置左右方向移动,因此在装置左右方向上,拉纸器4A的拉纸器销15与罩部21a的装置左右方向上的内侧的端面21b的距离始终大致恒定。从而,在装置左右方向上,和拉纸器4A的拉纸器销15卡合的定位孔2a与罩部21a的端面21b的距离始终大致恒定,连续用纸2的纸端2b与端面21b的距离L (参照图11)也始终大致恒定。在本方式中,控制部36根据检测机构35的检测结果来检测端面21b的位置,并根 据检查出的端面21b的位置来确定连续用纸2的纸端2b的位置。例如,当检测机构35通过端面21b的上方时,由于检测机构35的受光元件的输出水平发生变化,因此控制部36根据检测机构35的受光元件的输出水平发生变化时的位置来检测端面21b的位置,并进行将检测出的端面21b的位置加上距离L的运算等,从而确定纸端2b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方式中,在将连续用纸2安置于拉纸器4而向打印区域P供给连续用纸2后,且进行向连续用纸2的打印前确定纸端2b的位置。因此,在确定纸端2b的位置时,分割压板9的装置后方侧部分被连续用纸2覆盖。(本实施方式的主要效果)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本方式的打印机I具备在打印区域P中从上侧覆盖定位孔2a的罩构件21A、21B。因此,能够通过罩构件21A、21B来防止在定位孔2a中产生的纸屑朝向打印头7扬起的情况。从而,能够防止在定位孔2a中产生的纸屑附着在打印头7的喷嘴上的情况,其结果是,能够防止因纸屑引起的打印头7的喷嘴的堵塞。另外,在本方式中,罩构件2IA能够向装置左右方向移动,且可动压板9A能够向上下方向移动,以实现罩构件21A的向装置左右方向的移动。因此,即使在打印区域P配置可动压板9A,在打印机I所使用的连续用纸2的纸宽变更时,也能够根据连续用纸2的纸宽而使罩构件21A向纸宽方向移动。即,即使所使用的连续用纸2的纸宽发生变更,也能够通过罩构件21A来覆盖定位孔2a。从而,在本方式中,即使所使用的连续用纸2的纸宽发生变更,也能够防止在定位孔2a中产生的纸屑附着在打印头7的喷嘴上的情况,其结果是,能够防止因纸屑引起的打印头7的喷嘴的堵塞。在本方式中,在打印区域P中,对罩部21a的端面21b的位置进行检测,并确定连续用纸2的纸端2b与检测出的端面21b相距的位置。因此,即使纸端2b被罩部21a覆盖,也能够确定纸端2b的位置,从而确定安置在打印机I中的连续用纸2的纸宽。从而,在本方式中,能够在确定的纸宽的范围内进行打印头7对连续用纸2的打印,其结果是,能够防止打印头7向连续用纸2以外的部位喷出墨滴的情况。尤其在本方式中,在打印区域P中,确定了纸端2b的位置,因此根据检测机构35的检测结果所确定的纸端2b的位置与连续用纸2中的打印头7的墨滴实际喷出的部分的纸端2b的位置一致。从而,在本方式中,能够可靠地防止打印头7向连续用纸2以外的部位喷出墨滴的情况。在本方式中,罩构件2IA与拉纸器4A通过连结构件27连结,罩构件2IA与拉纸器4A连动而向装置左右方向移动。即,罩构件21A与根据打印机I所使用的连续用纸2的纸宽来移动的拉纸器4A连动而向装置左右方向移动。因此,使拉纸器4A移动时,能够由罩构件21A来覆盖定位孔2a。从而,在连续用纸2的纸宽变更时,容易进行使罩构件21A移动的作业。另外,即使连续用纸2的纸宽变更,也能够使罩构件21A可靠地移动。另外,在本方式中,罩构件21A与拉纸器4A连动而向装置左右方向移动,因此如上所述,连续用纸2的纸端2b与罩部21a的端面21b的距离L始终大致恒定。从而,在本方式中,能够根据端面21b的位置的检测结果来精度良好地确定纸端2b的位置,其结果是,能够精度良好地确定连续用纸2的纸宽。在本方式中,检测机构35为发光兀件与受光兀件相邻配置的反射型的光学传感器。因此,将检测机构35安置在滑架8上时,能够由检测机构35来检测罩构件21A的位置。 从而,与检测机构例如为发光元件与受光元件以夹着罩构件21A的方式配置的透射型的光学式传感器的情况相比,容易配置检测机构35。另外,在本方式中,由于检测机构35安装在滑架8上,因此能够由一个检测机构35检测能够向装置左右方向移动的罩构件21A的位置。(其它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中,在将连续用纸2安置于拉纸器4而向打印区域P供给连续用纸2后,且进行向连续用纸2的打印前确定纸端2b的位置,但也可以在将连续用纸2安置于拉纸器4后且向打印区域P供给连续用纸2前确定纸端2b的位置。这种情况下,检测机构35通过没有被连续用纸2覆盖的分割压板9的装置后方侧部分的上方。即,检测机构35除通过罩部21a的上方外,还通过由对光进行反射的构件形成的支承板32的上方。因此,仅从检测机构35的受光元件的输出水平的变化来看的话,控制部36无法区别是检测到罩部21a还是检测到支承板32,无法检测罩部21a的端面21b的位置。这种情况下,以使装置左右方向上的罩部21a的宽度Hl (参照图11)与支承板32的宽度H2(参照图11)不同的方式形成罩部21a和支承板32即可。例如,以罩部21a的宽度Hl比支承板32的宽度H2宽的方式形成罩部21a和支承板32即可。这样,当将滑架8的移动速度设为恒定,滑架8以使检测机构35横穿罩部21a及支承板32的方式移动时,检测到罩部21a时的检测机构35的检测时间(即,检测机构35的受光元件接受由罩部21a反射来的光的时间)与检测到支承板32时的检测机构35的检测时间(即,检测机构35的受光元件接受由支承板32反射来的光的时间)不同。因此,能够根据检测机构35的检测时间来区别是检测到罩部21a还是检测到支承板32,且能够根据检测到罩部21a时的检测机构35的受光元件的输出水平的变化位置来检测出罩部21a的端面21b的位置。S卩,即使固定有反射光的支承板32的分割压板9配置在打印区域P,也能够根据检测机构35的检测时间来区别罩构件21A和分割压板9,从而能够适当地检测出罩部21a的端面21b的位置。另外,能够根据检测出的端面21b的位置来确定连续用纸2的纸端2b的位置。在上述方式中,罩构件2IA与拉纸器4A通过连结构件27连结,但罩构件2IA与拉纸器4A也可以不连结。这种情况下,例如在罩构件21A上形成与连续用纸2的纸端2b抵接的抵接部,并且在连续用纸2的纸宽变更的情况下,以使该抵接部与纸端2b抵接的方式设定罩构件21A的位置即可。或者,在装置前后方向上的罩构件21A的端部侧形成用于使纸端2b对合的记号,并且在连续用纸2的纸宽变更的情况下,以在装置左右方向上使纸端2b与该记号一致的方式设定罩构件21A的位置即可。这种情况下,也能够根据罩部21a的端面21b的位置的检测结果来确定纸端2b的位置。在上述方式中,检测机构35对罩部21a的装置左右方向的内侧的端面21b进行检测,但检测机构35也可以对罩部21a的装置左右方向的外侧的端面进行检測。另外,检测机构35也可以对罩构件21A的任意的位置进行检測。在这种情况下,例如由不易反射光的(或不反射光的)构件形成罩构件21A,且将由反射光的构件形成的位置检测用的标记形成在罩构件21A上即可。在上述方式中,检测机构35为反射型的光学式传感器,但检测机构35也可以为透射型的光学式传感器。另外,检测机构35也可以为通过与罩构件21A接触来检测罩构件21A的位置的机械式传感器。另外,检测机构35还可以由与罩构件21A接触而移动的杆构件和对该杆构件进行检测的光学式传感器来构成。另外,在上述方式中,在滑架8上安装有ー个检测机构35,但也可以在滑架8上安装两个以上的检测机构35。另外,检测机构35也 可以不安装在滑架8上,而是固定在打印机I的框架上。这种情况下,多个检测机构35固定在打印机I的框架上。在上述方式中,罩构件21B固定在打印机I的框架上,但罩构件21B也可以形成为能够向装置左右方向移动。这种情况下,可以与确定连续用纸2的纸端2b的位置的方法同样,通过检测出装置左右方向上的罩构件21B的位置来确定装置左右方向上的连续用纸2的另一端侧的纸端的位置即可。
权利要求
1.一种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打印头,其朝向在纸宽方向的两端部分以规定的间隔形成有输送孔的连续用纸喷出墨滴; 罩构件,其至少在所述连续用纸的输送方向上的所述打印头的设置区域中覆盖形成有所述输送孔的所述连续用纸的所述纸宽方向的端部,且能够向所述纸宽方向移动; 检测机构,其用于对所述纸宽方向上的所述罩构件的位置进行检测; 纸端位置确定机构,其根据检测出的所述罩构件的所述纸宽方向的位置,来确定所述纸宽方向上的所述连续用纸的纸端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拉纸器,其在使拉纸器销依次与所述输送孔卡合的同时输送所述连续用纸,且能够向所述纸宽方向移动; 连结构件,其将所述拉纸器与所述罩构件连结, 所述罩构件与所述拉纸器连动而向所述纸宽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干, 所述检测机构为具有发光元件和受光元件的反射型的光学式传感器,所述受光元件接受从所述发光元件射出并由所述罩构件反射来的光。
4.根据权利要求I 3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干, 具有供所述打印头搭载且能够向所述纸宽方向移动的滑架, 所述检测机构安装在所述滑架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干, 具有配置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所述打印头的设置区域且在所述纸宽方向上分割的多个分割压板, 在所述罩构件上形成有对光进行反射的罩反射部, 在所述分割压板上形成有对光进行反射的压板反射部, 所述纸宽方向上的所述罩反射部的宽度与所述压板反射部的宽度不同, 所述检测机构为具有发光元件和受光元件的反射型的光学式传感器,所述受光元件接受从所述发光元件射出并由所述罩反射部或所述压板反射部反射来的光。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干, 所述滑架以使所述检测机构横穿所述罩反射部及所述压板反射部的方式移动, 所述纸端位置确定机构根据所述受光元件接受由所述罩反射部反射来的光的时间和所述受光元件接受由所述压板反射部反射来的光的时间,来区别检测到的是所述罩反射部还是所述压板反射部,从而对所述罩构件的所述纸宽方向的位置进行检測。
7.—种打印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干, 所述打印机具有 打印头,其朝向在纸宽方向的两端部分以规定的间隔形成有输送孔的连续用纸喷出墨滴; 罩构件,其至少在所述连续用纸的输送方向上的所述打印头的设置区域中覆盖形成有所述输送孔的所述连续用纸的所述纸宽方向的端部,且能够向所述纸宽方向移动, 在所述打印机的控制方法中,检测所述纸宽方向上的所述罩构件的位置,井根据检测出的所述罩构件的所述纸宽方向的位 置来确定所述纸宽方向上的所述连续用纸的纸端的位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打印机及打印机的控制方法,能够防止因在连续用纸的输送孔中产生的纸屑引起的打印头的喷嘴的堵塞,且能够防止打印头向连续用纸以外的部位喷出墨滴的情况。所述打印机具有打印头(7),其朝向在纸宽方向的两端部分形成有输送孔(2a)的连续用纸(2)喷出墨滴;罩构件(21A),其在连续用纸(2)的输送方向上的打印头(7)的设置区域中覆盖形成有输送孔(2a)的连续用纸(2)的纸宽方向的端部,且能够向纸宽方向移动;检测机构(35),其用于检测纸宽方向上的罩构件(21A)的位置。
文档编号B41J2/01GK102729619SQ20121006168
公开日2012年10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9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30日
发明者增田一美, 川崎公嗣, 黑飞周平 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