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喷墨平台与墨盒间距的装置及喷墨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3653阅读:4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调整喷墨平台与墨盒间距的装置及喷墨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调整喷墨平台与墨盒间距的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调整喷墨平台与墨盒间距的装置及喷墨打印机。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喷墨打印机出厂前,均需要通过人员适当的调校之后,让喷墨打印机的墨盒与支持打印纸张通过的承载平台间的距离保持在一特定范围内。但喷墨打印机出厂之后,由于在实际的使用上,待打印纸张的厚度不同,会造成墨盒与待打印纸张之间的距离有所变更,而此距离会影响到打印时的解析度。简单来说,即是使用同一台喷墨打印机,会因为待打印纸张的厚薄不同而造成打印后的纸张的打印品质受到影响。此外,前述喷墨打印机的零组件在制造及组装时所产生的公差,也可能造成墨盒与待打印纸张之间的距离变化,也是会影响到打印品质,因此须有克服此问题的必要性。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调整墨盒与喷墨平台之间的距离的调整喷墨平台与墨盒间距的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使用上述的可调整墨盒与喷墨平台间距的装置的喷墨打印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调整嗔墨平台与墨盒间距的装直,包括基底、嗔墨单兀、嗔墨平台以及一对调整件。喷墨单元位于基底上,且喷墨单元包括墨盒。喷墨平台位于喷墨单元及基底之间,其中喷墨平台具有平台部以及一对调整部,而调整部设置在平台部的相对两侧,且每一调整部具有阶梯导引面。调整件设置在喷墨平台旁,并与调整部的阶梯导引面对应接触,其中喷墨平台与墨盒之间的距离随调整件相对于阶梯导引面的位置而变化。在本实用新型的调整喷墨平台与墨盒间距的装置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喷墨单元包括轴杆以及上述的墨盒,其中轴杆位于喷墨平台上,而墨盒枢设在轴杆上,且墨盒适于在轴杆上沿着轴杆的轴向移动。在本实用新型的调整喷墨平台与墨盒间距的装置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连接在喷墨平台及基底之间的至少一弹性件。在本实用新型的调整喷墨平台与墨盒间距的装置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弹性件为拉伸弹黃。在本实用新型的调整喷墨平台与墨盒间距的装置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阶梯导引面朝向基底。在本实用新型的调整喷墨平台与墨盒间距的装置的一实施例中,位于喷墨平台相对两侧的阶梯导引面的梯段方向相反。在本实用新型的调整喷墨平台与墨盒间距的装置的一实施例中,位于喷墨平台相对两侧的阶梯导引面的梯段方向相同。[0013]在本实用新型的调整喷墨平台与墨盒间距的装置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弹性件为压缩弹簧。在本实用新型的调整喷墨平台与墨盒间距的装置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阶梯导引面朝向喷墨单元。在本实用新型的调整喷墨平台与墨盒间距的装置的一实施例中,位于喷墨平台相对两侧的阶梯导引面的梯段方向相反。在本实用新型的调整喷墨平台与墨盒间距的装置的一实施例中,位于喷墨平台相对两侧的阶梯导引面的梯段方向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调整喷墨平台与墨盒间距的装置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调整件具有抵靠部,且抵靠部抵靠在其中一个调整部的阶梯导引面。在本实用新型的调整喷墨平台与墨盒间距的装置的一实施例中,其中一个调整件还具有推钮,且推钮与抵靠部连接,并位于抵靠部相对远离平台部的一端。在本实用新型的调整喷墨平台与墨盒间距的装置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调整件之间还具有本体部,连接在抵靠部之间,并位于喷墨平台旁。此外,其中调整件还具有推钮,与抵靠部相连接,并位于抵靠部相对远离平台部的一端。在本实用新型的调整喷墨平台与墨盒间距的装置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推钮、抵靠部及本体部一体成型。在本实用新型的调整喷墨平台与墨盒间距的装置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调整件同时连动或分段做动。在本实用新型的调整喷墨平台与墨盒间距的装置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至少一对磁铁,且其中一个磁铁设置在喷墨平台朝向基底的表面,而另一个磁铁设置在基底朝向喷墨平台的表面。在本实用新型的调整喷墨平台与墨盒间距的装置的一实施例中,位置相对应的磁铁彼此之间磁力相吸。在本实用新型的调整喷墨平台与墨盒间距的装置的一实施例中,位置相对应的该些磁铁彼此之间磁力相斥。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喷墨打印机,包括主机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调整喷墨平台与墨盒间距的装置,其中主机具有机壳,而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调整喷墨平台与墨盒间距的装置配置在机壳内,且机壳具有前述的基底,而至少其中一个调整件暴露在机壳之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喷墨打印机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喷墨单元包括轴杆以及上述的墨盒,其中轴杆位于喷墨平台上,而墨盒枢设在轴杆上,且墨盒适于在轴杆上沿着轴杆的轴向移动。在本实用新型的喷墨打印机的一实施例中,调整喷墨平台与墨盒间距的装置还包括连接在喷墨平台及基底之间的至少一弹性件。在本实用新型的喷墨打印机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弹性件为拉伸弹簧。在本实用新型的喷墨打印机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阶梯导引面朝向基底。在本实用新型的喷墨打印机的一实施例中,位于喷墨平台相对两侧的阶梯导引面的梯段方向相反。在本实用新型的喷墨打印机的一实施例中,位于喷墨平台相对两侧的阶梯导引面的梯段方向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喷墨打印机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弹性件为压缩弹簧。在本实用新型的喷墨打印机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阶梯导引面朝向喷墨单元。在本实用新型的喷墨打印机的一实施例中,位于喷墨平台相对两侧的阶梯导引面的梯段方向相反。在本实用新型的喷墨打印机的一实施例中,位于喷墨平台相对两侧的阶梯导引面的梯段方向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喷墨打印机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调整件具有抵靠部,且抵靠部抵靠在其中一个调整部的阶梯导引面。在本实用新型的喷墨打印机的一实施例中,其中一个调整件还具有推钮,且推钮与抵靠部连接,并位于抵靠部相对远离平台部的一端。在本实用新型的喷墨打印机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调整件之间还具有本体部,连接在抵靠部之间,并位于喷墨平台旁。此外,其中一个调整件还具有推钮,与抵靠部相连接,并位于抵靠部相对远离平台部的一端。在本实用新型的喷墨打印机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推钮、抵靠部及本体部一体成型。在本实用新型的喷墨打印机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调整件同时连动或分段做动。在本实用新型的喷墨打印机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调整喷墨平台与墨盒间距还包括至少一对磁铁,且其中一个磁铁设置在喷墨平台朝向基底的表面,而另一个磁铁设置在基底朝向喷墨平台的表面。在本实用新型的喷墨打印机的一实施例中,位置相对应的磁铁彼此之间磁力相吸。在本实用新型的喷墨打印机的一实施例中,位置相对应的该些磁铁彼此之间磁力相斥。基于上述可知,在本实用新型的调整喷墨平台与墨盒间距的装置及使用此装置的喷墨打印机中,可利用调整件以调整喷墨平台与墨盒之间的距离,因此不管终端使用者所使用的待打印纸张的厚薄,使用者皆可以适当地调整纸张与墨盒之间的距离,进而达到良好的打印效果。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嗔墨打印机的调整嗔墨平台与墨盒间距的装直的俯视不意图;图3 图5为纸张置在喷墨平台上且调整件的抵靠部抵靠在阶梯导引面的不同踏面的不意图;图6为使调整件的抵靠部同时做动的设置方式的示意图;图7及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调整喷墨平台与墨盒间距的装置的示意图;[0051]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调整喷墨平台与墨盒间距的装置的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调整喷墨平台与墨盒间距的装置的示意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调整喷墨平台与墨盒间距的装置的示意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调整喷墨平台与墨盒间距的装置的示意图;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调整喷墨平台与墨盒间距的装置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喷墨打印机;110:主机;120:调整喷墨平台与墨盒间距的装置;122:基底;124:喷墨单元;124a:墨盒;124b:喷嘴;124c:轴杆;125:本体部;126:喷墨平台;126a:平台部;126b:调整部;126c:阶梯导引面;126d、126e、126f:踏面;126g:表面;126h:导引踢面;127:弹性件;128:调整件;128a:推钮;128b:抵靠部;128c:导引斜面;129:承载元件;132、134:齿条;140:齿轮;152、154:磁铁;dl、d2、d3:距离;A:轴向;P:纸张;PPS:间距。
具体实施方式
由于每一种喷墨打印机在出厂时即已大致设定好打印的解析度,而目前的喷墨打印机虽然针对各种不同的纸张可以利用程序来控制墨盒的喷墨量以调校打印品质。而与现有的喷墨打印机相较,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使喷墨平台与墨盒之间的距离可以经由机构来调整,以达到打印品质的最佳化。现将详细参考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例,在附图中说明所述示范性实施例的实例。另外,凡可能之处,在图式及实施方式中使用相同标号的元件/构件代表相同或类似部分。另,所有实施例中所描述的“上、下、左、右、上方、下方、左向、右向”等有关于方位的描述,皆是以图中的元件的相对位置来说明,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的示意图,而图2为图1的喷墨打印机的调整喷墨平台与墨盒间距的装置的俯视不意图。请同时参考图1及图2,本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100包括主机110以及调整喷墨平台与墨盒间距的装置120,其中调整喷墨平台与墨盒间距的装置120装设在主机110的机壳(未标示)中,此机壳具有底部以及与底部垂直连接的多个侧壁。承上述,调整嗔墨平台与墨盒间距的装直120包括基底122、嗔墨单兀124、嗔墨平台126、一对弹性件127以及一对调整件128。基底122为上述的机壳的底部,而喷墨单元124位于基底122上,且喷墨单元124包括墨盒124a。喷墨平台126位于喷墨单元124及基底122之间,其中喷墨平台126具有平台部126a以及一对调整部126b,而调整部126b设置在平台部126a的相对两侧,且每一调整部126b具有阶梯导引面126c。弹性件127连接在喷墨平台126及基底122之间,而调整件128设置在喷墨平台126旁,并对应与调整部126b的阶梯导引面126c接触,其中喷墨平台126与墨盒124a之间的距离随调整件128相对于阶梯导引面126c的位置而变化。此处所提及的喷墨平台126与墨盒124a之间的距离dl是指喷墨平台126朝向墨盒124a的表面126g与墨盒124a的喷嘴124b之间的距离dl,并非是设置在喷墨平台126上且突出于喷墨平台126的表面126g的承载元件129朝向墨盒124a的顶端(未标示)与墨盒124a的喷嘴124b之间的距离d2。承上述,喷墨单元124包括轴杆124c以及上述的墨盒124a,其中轴杆124c位于喷墨平台126上,而墨盒124a枢设在轴杆124c上,且墨盒124a适于在轴杆124c上沿着轴杆124c的轴向A移动。此外,本实施例的弹性件127为拉伸弹簧,且阶梯导引面126c朝向基底122,而位于喷墨平台126相对两侧的阶梯导引面126c的梯段方向相反。需说明的是,此处所述的梯段是指阶梯导引面126c有多个与轴杆124c的轴向平行的踏面126d、126e、126f以及与轴向A夹一角度而连接在踏面126d、126e或踏面126e、126f之间的导引踢面126h。在本实施例中,阶梯导引面126c具有两个导引踢面126h及三个踏面126d、126e、126f,因此为三阶的梯段,而上述的位于喷墨平台126相对两侧的阶梯导引面126c的梯段方向相反,是指越靠近喷墨平台126,阶梯导引面126c的踏面越靠近基底122。意即,越靠近喷墨平台126,梯段向下。另外,至少其中一个调整件128具有推钮128a,且每一个调整件128都具有抵靠部128b,且此推钮128a与相对应的抵靠部128b连接,而抵靠部128b对应抵靠在调整部126b的阶梯导引面126c的其中一个踏面126d、126e或126f,且两个调整部126b的被抵靠部128b抵靠的踏面126d、126e或126f在梯段中是属于同一阶。意即,两个抵靠部128b会同时抵靠在踏面126d。而为了方便使用者操作,推钮128a会暴露主机110的机壳之外。需注意的是,为了让抵靠部128b能够顺利地相对阶梯导引面126c移动,因此使阶梯导引面126c的导引踢面126h是以与轴向A夹一角度而连接在两个踏面126d、126e或踏面126e、126f之间,因此在抵靠部128b往相对接近平台部126a的方向移动时,抵靠部128b的导引斜面128c与阶梯导引面126c的导引踢面126h会互相导引而促使抵靠部128b顺利地到达下一阶踏面。图3 图5为纸张置于喷墨平台上且调整件的抵靠部抵靠在阶梯导引面的不同踏面的示意图。需说明的是,为了图式的简洁及便于说明,因此图3 图5的图皆省略了绘示主机110的机壳,仅直接绘出基底122。请先参考图3,以本实施例而言,两个调整件128的抵靠部128b抵靠在位于相对喷墨平台126最外侧的阶梯导引面126c的第一阶踏面126f上。相较于调整件128的抵靠部128b抵靠在其他阶梯导引面126c的踏面126d、126e上的情况,调整件128的抵靠部128b抵靠在位于相对喷墨平台126的平台部126a最外侧的阶梯导引面126c的踏面126f上使得喷墨平台126的表面126g与墨盒124a之间的距离是最大的。当喷墨打印机100进行打印时,纸张P经由馈纸程序进入至图3中调整喷墨平台126与墨盒124a间距的装置120的喷墨平台126上并位于待打印位置,此时喷墨单元124的墨盒124a与纸张P之间有纸张与墨盒的间距(paperprinthead space, PPS),而因为纸张P是受设置在喷墨平台126上的承载元件129的承载,所以此纸张P与墨盒124a的间距PPS小于喷墨平台126与墨盒124a之间的距离dl。若待打印纸张P的厚度符合该种喷墨打印机100所建议的纸张P厚度时,喷墨平台126与墨盒124a之间的距离dl可不需要调整,即能获得最佳的打印品质。然而,若待打印纸张P的厚度薄于该种喷墨打印机100所建议的纸张P厚度时,终端使用者可以用手指推移推钮128a,让抵靠部128b朝向平台部126a移动,进而抵靠在阶梯导引面126c的第二阶踏面126e上,而喷墨平台126相对基底122抬高,且弹性件127预储弹性恢复力,如图4示。图4中的喷墨平台126与墨盒124a之间的距离d3相较于图3所示的喷墨平台126与墨盒124a之间的距离dl为小,因此在不经由程序调整打印的解析度时,即使纸张P的厚度薄于喷墨打印机100所建议使用的纸张P厚度,因为纸张P与墨盒124a之间的距离变小了,仍可以达到良好的打印品质;而若还搭配经由程序调整打印的解析度(即墨盒124a的喷墨量),可获得更佳的打印品质。承上述,使用者还可以推移使调整件128的抵靠部128b抵靠在阶梯导引面126c的第三阶踏面126f ;如此,将使得纸张P(绘示于图3)与墨盒124a之间的距离为最小。由上述可知,在承载元件129并不会相对喷墨平台126的表面126g有高度的变化且喷墨单元124的高度也不变的情况下,具通常知识者可以知悉,当喷墨平台126与墨盒124a的喷嘴124b之间的距离dl受到调整而有变化时,承载在喷墨平台126上的纸张P与墨盒124a之间的距离PPS也会随着变化,因此可以有效地控制打印的品质。附带一提,虽然本实施例是举终端使用者以手动方式拔移调整件128的推钮128a以改变喷墨平台126与墨盒124a之间的距离为例说明,但是本领域人员也可以依照需求将推钮128a设计为按钮的形式,如此终端使用者可以手动按压按钮以启动程序来控制并调整喷墨平台126与墨盒124a之间的距离,或者也可以是设计成在主机110的机壳中装设传感器(未绘示),经由传感器自动检测纸张厚薄程度来决定是否调整喷墨平台126与墨盒124a之间的距离。而调整喷墨平台126与墨盒124a之间的距离的时机则视设计或实际使用需求而定。举例来说,通常各种厂牌的纸张P都会在外包装上标明纸张厚度,因此使用者可以是在进行打印程序前依据所知的信息先对喷墨平台126与墨盒124a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又或者,经由传感器检测纸张厚薄程度时,则是在打印程序进行中才决定是否调整喷墨平台126与墨盒124a之间的距离。图6为使调整件的抵靠部同时做动的设置方式的示意图。请参考图6,本实施例的调整件128是由使用者推移推钮128a来带动抵靠部128b,而因为只有其中一个调整件128有设置推钮128a,因此当使用者推移推钮128a时,两个抵靠部128b须同时做动以相对靠近平台部126a(绘示于图1)。而本实施例中使两个抵靠部128b同时做动的方式是利用两个齿条132、134以及一个齿轮140,其中推钮128a与齿条132相连接,且每个齿条132、134上都设置有一个抵靠部128b,而齿条132、134的齿与齿轮140相啮合。经由这样的设置方式,当使用者推移推钮128a时,与推钮128a设置在同一个齿条132上的抵靠部128b会相对齿轮140靠近,且与推钮128a相连的齿条132同时驱使齿轮140转动,进而带动另一个与齿轮140相啮合的齿条134的抵靠部128b相对靠近齿轮140移动。简单来说,即是两个抵靠部128b互相接近。当然,也可以是使两个调整件128个别具有推钮128a,且调整喷墨平台126与墨盒124a之间的距离时,两个调整件128可先后受到推移,其中调整件128受到推移可以是经由使用者手动或是程序控制。由上述可知,两个调整件128是一前一后地移动或是同时移动,都可以达到相同的目的。而当欲使喷墨打印机100的喷墨平台126与墨盒124a之间的距离较前一状态为大时,以反向推移推钮128a进而移动抵靠部128b,弹性件127的弹性恢复力会带动喷墨平台126相对基底122靠近,便可使喷墨平台126与墨盒124a之间的距离调整为较前一状态为大。附带说明的是,虽然本实施例中的间距是以两个踢面及三个踏面的梯段三阶段式做调整来说明,但是具通常知识者也可利用多段的方式来调整这些随着纸张P的厚薄程度而调整的间距。举例而言,踏面越多,间距的可调整阶段也就更多。[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且相同或相似的元件标号标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而相同的部份便予以省略而不再详细说明,以下仅说明不同之处。图7及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调整喷墨平台与墨盒间距的装置的示意图,其中图7及图8中的抵靠部128b分别位于不同的踏面上。请同时参考图7及图8,在本实施例中,位于喷墨平台126相对两侧的阶梯导引面126c的梯段方向相同。此处所指的位于喷墨平台126的平台部126a相对两侧的阶梯导引面126c的梯段方向相同,是指位于平台部126a两侧的阶梯导引面126c的踏面朝着轴杆124c的右方的方向越靠近基底122 ;而朝着轴杆124c的左方的方向阶梯导引面126c的踏面越远离基底122。意即,朝向图7中的右边,阶梯导引面126c的梯段越向下;而朝向图7中的左边,阶梯导引面126c的梯段越向上。[0114]由图7及图8可知,当抵靠部128b位于第三阶踏面126d上时(如图7示),喷墨平台126相对于基底122的距离较大,意即喷墨平台126与墨盒124a之间的距离较小;而当抵靠部128b位于第一阶踏面126c上时(如图8示),喷墨平台126相对于基底122的距离较小,意即喷墨平台126与墨盒124a之间的距离较大。因此由图7及图8可知道抵靠部128b抵靠在不同的踏面上,喷墨平台126相对于基底122的高度并不相同;意即喷墨平台126与墨盒124a之间的距离也受到了调整。[第三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一、第二实施例大致相同,且相同或相似的元件标号标是相同或相似的元件;而相同的部份便予以省略而不再详细说明,以下仅说明不同之处。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调整喷墨平台与墨盒间距的装置的示意图。请参考图9,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127为压缩弹簧,且阶梯导引面126c朝向喷墨单元124,而位于喷墨平台126的平台部126a相对两侧的阶梯导引面126c的梯段方向相反。此处所指的梯段方向相反是指越靠近喷墨平台126的平台部126a,阶梯导引面126c的踏面越相对远离基底122。请继续参考图9,抵靠部128b由阶梯导引面126c的上方抵靠着阶梯导引面126c,且随着抵靠部128b从阶梯导引面126c的第一阶踏面126d移往抵靠在第二阶踏面126e上时,喷墨平台126会相对靠近基底122 (即喷墨平台126相对远离墨盒124a),而压缩弹簧会预储弹性恢复力。抵靠部128b所抵靠的踏面相对基底122越远,压缩弹簧所预储的弹性恢复力就越大。由上述可知,随着抵靠部128b所抵靠的踏面的阶段不同,喷墨平台126与墨盒124a之间的距离可有多阶段的选择,且这些间距是依照纸张P的厚薄程度来调整。[第四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大致相同,且相同或相似的元件标号标是相同或相似的元件;而相同的部份便予以省略而不再详细说明,以下仅说明不同之处。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调整喷墨平台与墨盒间距的装置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0,在本实施例中,位于喷墨平台126相对两侧的阶梯导引面126c的梯段方向相同。此处所指的位于喷墨平台126相对两侧的阶梯导引面126c的梯段方向相同,是指位于平台部126a两侧的阶梯导引面126c的踏面朝着图10中轴杆124c的右方的方向越靠近基底122 ;而朝着轴杆124c的左方的方向阶梯导引面126c的踏面越远离基底122。[第五实施例]本实施例与前述四个实施例大致相同,且相同或相似的元件标号标是相同或相似的元件;而相同的部份便予以省略而不再详细说明,以下仅说明不同之处。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调整喷墨平台与墨盒间距的装置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1,在本实施例中,两个调整件128之间还有本体部125,且本体部125连接在两个抵靠部128b之间。此本体部125可以是以横跨过喷墨平台126的侧边、上面或下面的方式连接在两个抵靠部128b之间,依照实际的喷墨打印机100的元件设置需求来决定。本实施例的推钮128a、抵靠部128b及本体部125可为一体成型,但推钮128a、抵靠部128b及本体部125也可以是经由组装的方式结合在一起,并不以本实施例为限。详细而言,利用本体部125使两个调整件128连接在一起以形成一个类似框架的结构,即可达到只要设置一个推钮128a,且当使用者推移推钮128a时,便可以使两个调整件128同时做动。此外,抵靠部128b由调整部126b的下方抵靠在阶梯导引面126c,因此还可通过这个框架结构去承载喷墨平台126,因此还省去了弹性件127的使用。[第六实施例]本实施例与前述五个实施例大致相同,且相同或相似的元件标号标是相同或相似的元件;而相同的部份便予以省略而不再详细说明,以下仅说明不同之处。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调整喷墨平台与墨盒间距的装置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2,在本实施例中,并未使用弹性件来辅助调整喷墨平台126与墨盒124(绘示于图10)的间距,而是在喷墨平台126朝向基底122的表面(未标示)上设置磁铁152,且同时在基底122朝向喷墨平台126的表面(未标示)上设置磁铁154,且位置相对应的磁铁152、154互相磁力相吸。[第七实施例]本实施例与前述第六实施例大致相同,且相同或相似的元件标号标是相同或相似的元件;而相同的部份便予以省略而不再详细说明,以下仅说明不同之处。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调整喷墨平台与墨盒间距的装置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3,在本实施例中,并未使用弹性件来辅助调整喷墨平台126与墨盒124(绘示于图10)的间距,而是在喷墨平台126朝向基底122的表面(未标示)上设置磁铁152,且同时在基底122朝向喷墨平台126的表面(未标示)上设置磁铁154,且位置相对应的磁铁152、154互相磁力相斥。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的调整喷墨平台与墨盒间距的装置及使用此调整喷墨平台与墨盒间距的装置的喷墨打印机中,因为调整件与喷墨平台的调整部的互相配合,喷墨平台与墨盒之间的距离可以因应厚薄程度不同的纸张而受到终端使用者的调整,因此厚薄程度不同的纸张皆可以有良好的打印品质。简单来说,即是终端使用者可以自行针对不同厚度的纸张将喷墨打印机调整至最佳打印品质的模式。此外,由于机构件在制作与组装上难免会有公差,因此都有可能造成墨盒的喷墨头与喷墨平台之间的距离变化,进而影响喷墨头与待打印纸张之间的距离;而经由本实用新型的调整喷墨平台与墨盒间距的装置,调校人员可让喷墨打印机出厂前,先将墨盒的喷墨头与喷墨平台之间的距离调整至预设值。相较于以往的喷墨打印机中的墨盒的喷墨头与喷墨平台之间的距离因为是固定的,因此零组件的公差而无法调整墨盒的喷墨头与喷墨平台之间的距离而对打印品质造成影响,本实用新型的调整喷墨平台与墨盒间距的装置及使用此调整喷墨平台与墨盒间距的装置的喷墨打印机还具有出厂前的调校便利性。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调整喷墨平台与墨盒间距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底; 嗔墨单兀,位于该基底上,包括墨盒; 喷墨平台,位于该喷墨单元及该基底之间,该喷墨平台具有平台部以及一对调整部,而该对调整部设置在该平台部的相对两侧,且每一调整部具有阶梯导引面;以及 一对调整件,设置在该喷墨平台旁,并对应与该对调整部的该些阶梯导引面接触,其中该喷墨平台与该墨盒之间的距离随该些调整件相对于该些阶梯导引面的位置而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整喷墨平台与墨盒间距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喷墨单元包括: 轴杆,位于该喷墨平台上;以及 该墨盒,枢设在该轴杆上,且该墨盒适于在该轴杆上沿着该轴杆的轴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整喷墨平台与墨盒间距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弹性件,连接在该喷墨平台及该基底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调整喷墨平台与墨盒间距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弹性件为拉伸弹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调整喷墨平台与墨盒间距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些阶梯导引面朝向该基底。
6.根据权利要求5所 述的调整喷墨平台与墨盒间距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该喷墨平台相对两侧的该些阶梯导引面的梯段方向相反。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调整喷墨平台与墨盒间距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该喷墨平台相对两侧的该些阶梯导引面的梯段方向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调整喷墨平台与墨盒间距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弹性件为压缩弹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调整喷墨平台与墨盒间距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些阶梯导引面朝向该喷墨单元。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调整喷墨平台与墨盒间距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该喷墨平台相对两侧的该些阶梯导引面的梯段方向相反。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调整喷墨平台与墨盒间距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该喷墨平台相对两侧的该些阶梯导引面的梯段方向相同。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整喷墨平台与墨盒间距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调整件具有: 抵靠部,对应抵靠在其中一个该调整部的该阶梯导引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调整喷墨平台与墨盒间距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一个该调整件还具有: 推钮,与该抵靠部相连接,并位于该抵靠部相对远离该平台部的一端。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调整喷墨平台与墨盒间距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对调整件之间还具有本体部,连接在该对抵靠部之间,并位于该喷墨平台旁。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调整喷墨平台与墨盒间距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一个调整件还具有:推钮,与该抵靠部相连接,并位于该抵靠部相对远离该平台部的一端。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整喷墨平台与墨盒间距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些调整件同时连动或分段做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整喷墨平台与墨盒间距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对磁铁,其中一个磁铁设置在该喷墨平台朝向该基底的表面,而另一个磁铁设置在该基底朝向该喷墨平台的表面。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调整喷墨平台与墨盒间距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位置相对应的该些磁铁彼此之间磁力相吸。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调整喷墨平台与墨盒间距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位置相对应的该些磁铁彼此之间磁力相斥。
20.一种喷墨打印机,其特征 在于,包括: 主机,具有机壳;以及 调整喷墨平台与墨盒间距的装置,配置在该机壳内,包括: 基底,设置于该机壳; 嗔墨单兀,位于该基底上,包括墨盒; 喷墨平台,位于该喷墨单元及该基底之间,该喷墨平台具有平台部以及一对调整部,而该对调整部设置在该平台部的相对两侧,且每一调整部具有阶梯导引面;以及 一对调整件,设置在该喷墨平台旁,并对应与该对调整部的该些阶梯导引面接触,其中该喷墨平台与该墨盒之间的距离随该些调整件相对于该些阶梯导引面的位置而变化,而至少其中一个调整件暴露在该机壳之外。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该喷墨单元包括: 轴杆,位于该喷墨平台上;以及 该墨盒,枢设在该轴杆上,且该墨盒适于在该轴杆上沿着该轴杆的轴向移动。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该调整喷墨平台与墨盒间距的装置还包括:至少一弹性件,连接在该喷墨平台及该基底之间。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该弹性件为拉伸弹簧。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该些阶梯导引面朝向该基底。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位于该喷墨平台相对两侧的该些阶梯导引面的梯段方向相反。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位于该喷墨平台相对两侧的该些阶梯导引面的梯段方向相同。
27.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该弹性件为压缩弹簧。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该些阶梯导引面朝向该喷墨单J Li ο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位于该喷墨平台相对两侧的该些阶梯导引面的梯段方向相反。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位于该喷墨平台相对两侧的该些阶梯导引面的梯段方向相同。
3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每一调整件具有:抵靠部,对应抵靠在其中一个调整部的该阶梯导引面。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一个调整件还具有: 推钮,与该抵靠部相连接,并位于该抵靠部相对远离该平台部的一端。
33.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该对调整件之间还具有本体部,连接于该对抵靠部之间,并位于该喷墨平台旁。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一个调整件还具有: 推钮,与该抵靠部相连接,并位于该抵靠部相对远离该平台部的一端。
35.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该些调整件同时连动或分段做动。
36.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调整喷墨平台与墨盒间距的装置还包括至少一对磁铁,其中一个磁铁设置在该喷墨平台朝向该基底的表面,而另一个磁铁设置在该基底朝向该喷墨平台的表面。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位置相对应的该些磁铁彼此之间磁力相 吸或相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调整喷墨平台与墨盒间距的装置,包括基底、喷墨单元、喷墨平台以及一对调整件。喷墨单元位于基底上,且喷墨单元包括墨盒。喷墨平台位于喷墨单元及基底之间,其中喷墨平台具有平台部以及一对调整部,而调整部设置在平台部的相对两侧,且每一调整部具有阶梯导引面。调整件设置在喷墨平台旁,并对应与调整部的阶梯导引面接触,其中喷墨平台与墨盒之间的距离随调整件相对于阶梯导引面的位置而变化。
文档编号B41J2/01GK203046479SQ201220742608
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5日
发明者陈郁婷 申请人:金宝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泰金宝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