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墨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24506阅读:81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丝网印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回墨刀。



背景技术:

丝网印刷是一种普遍使用的印刷技术,由于该技术使用的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且印刷、制版简易,成本低廉、适应性强,所以很快便被运用到各个领域当中。采用丝网印刷工艺封装显示屏幕时,由于使用丝网印刷工艺进行封装的成本低廉,且只需要网板精度达到要求便能得到很好的效果,所以丝网印刷工艺作为新型的显示屏幕封装方式受到人们的更多关注。

其中,由于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屏幕的内部的有机材料和金属电极等部分容易受到空气中水汽和氧气的腐蚀,所以为了避免OLED屏幕内部被空气中的水汽和氧气腐蚀,从而影响OLED屏幕的整体使用寿命,人们将OLED屏幕内部的各层材料置于玻璃基板和玻璃盖板之间,并在玻璃基板以及玻璃盖板之间填补上用于密封的材料,将OLED屏幕内部的各层材料封装在两层玻璃板之间,以达到隔绝空气中水汽和氧气对OLED内部材料腐蚀的目的。由此可见由于该封装的好坏直接影响到OLED屏幕的使用寿命,所以人们对于OLED屏幕的封装要求更加严格。

现有技术中,一般选用玻璃料(Frit)和丝网印刷工艺实现对于OLED屏幕的封装,通常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首先,在网板上堆填密封材料,优选为玻璃料;

之后,将回墨刀在该网板的表面从一侧平移到另一侧来进行填料;

再后,通过刮刀将网板孔隙中的密封材料挤压而转移到玻璃基板上;

最后,将玻璃盖板覆盖于有密封材料的玻璃基板上,再通过激光照射该密封材料,使该密封材料将玻璃盖板和玻璃基板粘结在一起,完成对该OLED屏幕的封装。

在使用回墨刀进行填料的过程中,回墨刀无法将边侧的浆料(密封材料)回墨到印刷区域,由此容易导致浆料的浪费或者需要人工暂停设备进行处理,从而导致人力成本的增加以及影响生产作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回墨刀,以解决现有的回墨刀无法将边侧的浆料回墨到印刷区域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回墨刀,用于丝网印刷工艺,所述回墨刀包括:回墨刀本体,所述回墨刀本体两侧均贴合有回墨刀端子,所述回墨刀端子能够相对所述回墨刀本体旋转。

可选的,在所述的回墨刀中,所述回墨刀端子相对所述回墨刀本体的旋转角度为0°~180°。

可选的,在所述的回墨刀中,所述回墨刀还包括驱动电机,所述回墨刀端子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并且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回墨刀端子相对所述回墨刀本体转动。

可选的,在所述的回墨刀中,所述驱动电机为伺服电机。

可选的,在所述的回墨刀中,所述回墨刀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驱动电机的开启与关闭。

可选的,在所述的回墨刀中,所述控制器还控制所述驱动电机的工作状态。

可选的,在所述的回墨刀中,所述回墨刀还包括回墨刀悬挂端,所述回墨刀本体及驱动电机均固定于所述回墨刀悬挂端上。

可选的,在所述的回墨刀中,所述回墨刀端子的材料与所述丝网印刷工艺中使用的刮刀的材料相同。

可选的,在所述的回墨刀中,所述回墨刀端子的材料为橡胶。

可选的,在所述的回墨刀中,所述回墨刀本体的材料为金属。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回墨刀中,所述回墨刀包括:回墨刀本体,所述回墨刀本体两侧均贴合有回墨刀端子,所述回墨刀端子能够相对所述回墨刀本体旋转,由此位于回墨刀侧边的浆料在回墨刀端子的作用下,能够回墨到印刷区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回墨刀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回墨刀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请参考图1,其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回墨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回墨刀1包括回墨刀本体10,所述回墨刀本体10两侧均贴合有回墨刀端子11(即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回墨刀1包括两个回墨刀端子11),所述回墨刀端子11能够相对所述回墨刀本体10旋转。

由于所述回墨刀端子11能够相对所述回墨刀本体10旋转,由此,当浆料(在OLED屏幕的封装中主要指密封材料,同时,所述密封材料优选为玻璃料)位于回墨刀1的边侧时,可以使得所述回墨刀端子11发生旋转,从而可以带动边侧的浆料或者说给予边侧的浆料一定的动力,使得位于所述回墨刀1边侧的浆料能够送回至印刷区域。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回墨刀1还包括驱动电机12,其中,所述回墨刀端子11(相对所述回墨刀本体10)的旋转通过所述驱动电机12的驱动来实现。具体的,所述回墨刀端子11与所述驱动电机12连接,所述驱动电机12驱动所述回墨刀端子11相对所述回墨刀本体10转动。

优选的,所述回墨刀端子11相对所述回墨刀本体10的旋转角度为0°~180°。例如,所述回墨刀端子11未旋转时,其与回墨刀本体10之间的角度为180°,即所述回墨刀端子11与所述回墨刀本体10处于同一直线;当所述驱动电机12驱动所述回墨刀端子11转动时,所述回墨刀端子11进行旋转,慢慢减小其与所述回墨刀本体10之间的夹角,例如,将其与所述回墨刀本体10之间的夹角减小至120°、90°或者60°,甚至0°。在这转动的过程中,将位于回墨刀1边侧的浆料推送至印刷区域。

更优选的,所述回墨刀端子11相对所述回墨刀本体10的旋转角度为90°~120°。例如,所述回墨刀端子11未旋转时,其与回墨刀本体10之间的角度为120°;当所述驱动电机12驱动所述回墨刀端子11转动时,所述回墨刀端子11进行旋转,慢慢减小其与所述回墨刀本体10之间的夹角,直至可以将夹角减小至90°。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机12为伺服电机,伺服电机具有容易控制、精度高以及低速运行稳定等优点,可以提高所述回墨刀1的可靠性。

进一步的,所述回墨刀1还包括控制器(图1中未示出),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驱动电机12的开启与关闭。其中,所述控制器可以通过单片机等集成电路芯片实现。具体的,所述控制器对于所述驱动电机12的开启与关闭的控制可包括如下三种方式:

1、当所述回墨刀1进行填料操作时,所述驱动电机12开启,直至所述回墨刀1的填料操作结束,所述驱动电机12关闭。在此过程中,所述驱动电机12可以控制所述回墨刀端子11进行反复的旋转,例如,所述驱动电机12驱动所述回墨刀端子11(与回墨刀本体10之间)的夹角自120°旋转到90°,再自90°返回到120°,再自120°旋转到90°,再自90°返回到120°……如此反复。

2、在所述回墨刀1进行填料操作的过程中,只有当需要的时候,所述驱动电机12开启,控制所述回墨刀端子11转动,当完成一次旋转后,所述驱动电机12关闭;直到下次需要的时候,所述驱动电机12再次被开启。其中,所述驱动电机12每次的开启与关闭均可通过所述控制器控制。

3、在所述回墨刀1进行填料操作的过程中,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驱动电机12以一定的时间间隔开启(和关闭),即所述驱动电机12以一定的时间间隔控制所述回墨刀端子11进行反复的旋转,也就是说所述驱动电机12控制所述回墨刀端子11进行一次的旋转(及回复),然后间隔一定时间,所述驱动电机12控制所述回墨刀端子11进行下一次的旋转(及回复)……如此反复。

此外,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控制所述驱动电机12的开启与关闭,例如采用上述方式2与方式3结合的方式等。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还控制所述驱动电机12的工作状态。主要的,所述控制器还控制所述驱动电机12的转动速度及转动角度,也即控制所述回墨刀端子11的转动速度及转动角度。其中,所述转动角度主要指所述回墨刀端子11与所述回墨刀本体10之间经过转动前的初始夹角及经过转动后的最终夹角;所述转动速度主要指所述回墨刀端子11与所述回墨刀本体10自初始夹角至最终夹角所需的时间。此外,所述控制器还还控制所述驱动电机12的其他工作状态,例如,控制所述驱动电机使得所述回墨刀端子11的转动角度是恒转动角度还是变转动角度等。

优选的,所述回墨刀1还包括回墨刀悬挂端13,所述回墨刀本体10及驱动电机12均固定于所述回墨刀悬挂端13上。通过将所述回墨刀本体10及驱动电机12均固定于所述回墨刀悬挂端13上,可以方便地实现回墨刀1填料过程中所述回墨刀本体10的填料与回墨刀端子11的回墨操作的一致性。

较佳的,所述回墨刀端子11的材料与(丝网印刷工艺中常用的)刮刀的材料相同。如此可以容易的实现所述回墨刀端子11与网板匹配,避免采用所述回墨刀端子11进行回墨的过程中对于网板的损伤。目前刮刀常采用橡胶类材料,因此,所述回墨刀端子11的材料也优选为橡胶。

同时,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回墨刀本体10的材料优选为金属。更佳的,在金属材质外喷涂有聚四氟乙烯表层,从而提高所述回墨刀本体10的使用寿命。

综上可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回墨刀中,所述回墨刀端子能够相对所述回墨刀本体旋转,由此位于回墨刀侧边的浆料在回墨刀端子的作用下,能够回墨到印刷区域。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