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功能陶瓷生产装置的结构设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半自动印银装置。
背景技术:
功能陶瓷一般是指在电、磁、声、光、热等方面具备优异性能的陶瓷材料,在能源开发、电子技术、传感技术、激光技术、光电子技术、红外技术、生物技术、环境科学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功能陶瓷的加工一般是由陶瓷基片经不同工序叠加不同层结构后形成目标产品,属于精细加工模式,不同层结构的叠加涉及工作效率高低及产品质量的优劣,如何在较高工作效率条件下得到优势产品质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克服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技术问题,现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方便实用的半自动印银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半自动印银装置,该装置包括:基板、设置在基板上的吸片器和印银器、与吸片器连接的抽气泵,吸片器包括:设置在基板上的第一支架、与第一支架通过轴连接的吸片板、设置在基板上的储片台,储片台上设置有储片槽,吸片板包括:与储片槽匹配的第一正面、与抽气泵通过管道连接的第一背面,第一正面设置有微孔;印银器包括:设置在基板上的第二支架、与第二支架通过轴连接的印银板,印银板包括:框架和设置在框架内的丝网面,丝网面与第一正面匹配,丝网面外侧设置有印刷用刮板。
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储片台顶部设置有储片槽,储片台底部设置有与储片槽连通的封闭开关。
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抽气泵和第一背面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开关,吸片板侧面设置有把手;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平行设置。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半自动印银装置的结构设计较为合理,可使得操作人员在较高工作效率条件下得到优势产品质量,方便实用,适宜进一步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板,21.第一支架,22.吸片板,23.储片台,231.储片槽,3.印银器,31.第二支架,32.丝网面,33.刮板,4.抽气泵,41.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所必须的。
如附图所示的一种半自动印银装置,该装置包括:基板1、设置在基板1上的吸片器和印银器3、与吸片器连接的抽气泵4,吸片器包括:设置在基板1上的第一支架21、与第一支架21通过轴连接的吸片板22、设置在基板1上的储片台23,储片台23上设置有储片槽231,吸片板22包括:与储片槽231匹配 的第一正面、与抽气泵4通过管道连接的第一背面,第一正面设置有微孔,抽气泵4通过第一背面、第一正面的微孔可将覆盖在第一正面的覆盖物吸附;印银器3包括:设置在基板1上的第二支架31、与第二支架31通过轴连接的印银板,印银板包括:框架和设置在框架内的丝网面32,丝网面32与第一正面匹配,丝网面32外侧设置有印刷用刮板33。
进一步,所述储片台23顶部设置有储片槽231,储片台23底部设置有与储片槽231连通的封闭开关;抽气泵4和第一背面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开关41,吸片板22侧面设置有把手;所述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31平行设置;框架边缘两侧对称设置有与刮板33匹配的滑槽,通过刮板33在滑槽内来回移动完成对丝网面的滚涂,从而使丝网面32浸透滚涂液。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在使用时,首先将储片槽231中加入瓷基片,在储片台23上放置平面托盘,将吸片板22旋转盖在平面托盘上,然后开启抽气泵4的开关41,关闭储片台23底部设置的与储片槽231连通的封闭开关,待2-3s后,将吸片板22掀开,此时,平面托盘吸在了吸片板22上,平面托盘上表面吸附有瓷基片,关闭抽气泵4的开关41,将印银器3旋下覆盖在平面托盘上,通过刮板33在滑槽内来回移动完成对丝网面32的滚涂,从而使丝网面32浸透滚涂液并在瓷基片上完成对瓷基片的丝网印刷,取出平面托盘即完成同时对多个瓷基片的丝网印刷工序,方便实用,适宜进一步推广应用。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 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