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效果好的凹版印刷辊筒,尤其涉及外周面上深度较浅网穴的印刷辊筒。
背景技术:
凹版印刷与凸版、平版相比较, 凹版保存并传递油墨的载体是网穴。由于网穴的油墨容积可以各不相同,则传递的油墨量也就各异,因此,凹版印刷的印品具有墨层厚实、色彩鲜艳、层次清晰丰富和真实感强等特点,在包装印刷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印品的品质与油墨转移情况有很大关系,对于深度比较浅的网穴,转移出来的油墨网点是缩小的,比如网穴深度14μm的网点是缩小的,尤其在亮调部分,说明凹版印刷高光阶调转移不良,原因是网穴浅,相应的它们的网穴深度和开口面积比较小,而雕刻凹版的锥形网穴底部的油墨很难转移出来。
电雕版的图案是由网点组成的,而网点是电雕针机械运动形成的,图案边缘由 于网点排列的原因不能形成连续的网点,就会形成不光滑的感觉。图案边缘无法保 证像柔印一样光滑,就会产生锯齿的现象。锯齿不能被完全消除,只能是尽量调整 使锯齿不明显。目前一般通过调整网线、网角进行改进,但是通过调整网线、网角后锯齿虽然很小,图案边缘也柔和了许多,可是雕刻深度却难以达到要求,印出颜色会浅了很多。无法满足客户的正常印刷。
另外,印刷辊筒上同一图案的网穴形状都是一致的,这样会使得印品的反差较大,因为不同的网穴形状对于亮调和暗调的油墨传递情况不同,同样的网穴形状会增强其优点,也会增强了其印品反差,如果配合设置不同形状的网穴,能很好地消除印品的反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印刷效果好的凹版印刷辊筒,其转移出来的油墨网点不会缩小,并且印成的印品反差小。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印刷效果好的凹版印刷辊筒,包括辊筒本体与伸出辊筒本体两端的主轴,所述主轴与辊筒本体一体成型,所述辊筒本体的外周面上设有若干个网穴,同一图案区域内的网穴在网穴底部互通。这样的设置当某个锥形网穴底部的油墨很难转移出来(尤其是浅网穴)时,可以通过与其相连的其相邻的两个网穴提供油墨,虽然其相邻的两个网穴的油墨传递到了此网穴而导致其相邻的两个网穴的油墨量少,但由于同一图案区域内的所有网穴互通,因此这样的差异被平均,最后结果就是反映在图案上的反差显得很小,而不像原先网穴未互通时,一旦出现某个或某一片网穴底部的油墨很难转移出来时,就会出现油墨网点缩小的现象,这样的设置使得印刷出的产品通过人眼无法分辨出印品的反差,因为其降低了明显视觉上的瑕疵。
作为本实用新型印刷效果好的凹版印刷辊筒的进一步改进,同一图案区域内的每个网穴的底壁设有圆孔,相邻的网穴之间通过圆孔连通。相邻网穴相连互通,这样只有位于边缘的网穴其底壁设有一个圆孔,其余网穴的底壁均设有两个圆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印刷效果好的凹版印刷辊筒的进一步改进,同一图案区域内的每个网穴的下部侧壁上设有圆孔,相邻的网穴之间通过圆孔连通。相邻网穴相连互通,这样只有位于边缘的网穴其侧壁设有一个圆孔,其余网穴的侧壁均设有两个圆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印刷效果好的凹版印刷辊筒的进一步改进,同一图案区域边缘处的网穴在主轴弦向的截面形状为方形,网穴角度是45°;而中间的网穴在主轴弦向的截面形状为菱形或扁菱形,网穴角度为30°或60°。在边缘处采用网穴角度为45°的方形网穴,为利于图像层次的再现,优选方形细网穴,有利于图像中间调的细节再现,这样的设置不会出现图案边缘锯齿的情况。
作为本实用新型印刷效果好的凹版印刷辊筒的进一步改进,网穴呈盆形或倒锥体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印刷效果好的凹版印刷辊筒的进一步改进,网穴内壁涂覆一层疏油涂层。这样的设置使得网穴内的油墨与网穴的结合力变弱,网穴内的油墨有脱离网穴的趋势,一旦承印物压上来油墨即具备很大的与承印物吸附的趋势,增大了油墨转移的趋势,提高油墨的转移量,即使是浅网穴也不用担心锥形网穴底部的油墨很难转移出来。
作为本实用新型印刷效果好的凹版印刷辊筒的进一步改进,同一图案区域中间的网穴由在主轴弦向的截面形状为菱形、扁菱形及方形的网穴混合构成。这样的设置能够充分平衡或平均不同形状网穴印刷出的印品的反差,这样印刷出的印品反差小,可以适应不同的油墨,不论是亮调还是暗调,不论是颜色较浅的黄版,还是品红版和青版抑或是黑版,均能很好地实现图像的完美再现。
本实用新型通过网穴互通的设置,提高了油墨的转移量,转移出来的油墨网点不会缩小;不同网穴形状的选择,利于图像层次的再现;本实用新型还能平衡不同形状网穴印刷出的印品的反差,可以适应不同的油墨,不论是亮调还是暗调,不论是颜色较浅的黄版,还是品红版和青版抑或是黑版,均能很好地实现图像的完美再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印刷效果好的凹版印刷辊筒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辊筒本体上凹印版图案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或图2中方形网穴的示意图;
图4为图1或图2中扁菱形网穴的示意图;
图5为图1或图2中菱形网穴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网穴在主轴径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7为图6中左边网穴的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印刷效果好的凹版印刷辊筒实施例二的网穴在主轴径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中:1、辊筒本体 2、主轴 3、网穴 4、疏油涂层 5、圆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以及效果有更加清楚地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7所示,印刷效果好的凹版印刷辊筒,包括辊筒本体1与伸出辊筒本体1两端的主轴2,所述主轴2与辊筒本体1一体成型,所述辊筒本体1的外周面上设有若干个网穴3,同一图案区域内的网穴3在网穴3底部互通。同一图案区域内的每个网穴3的底壁设有圆孔5,相邻的网穴3之间通过圆孔5连通。 同一图案区域边缘处的网穴3在主轴2弦向的截面形状为方形,网穴3角度是45°;而中间的网穴3在主轴2弦向的截面形状为菱形或扁菱形,网穴3角度为30°或60°。网穴3呈盆形或倒锥体状。网穴3内壁涂覆一层疏油涂层4。同一图案区域中间的网穴3由在主轴2弦向的截面形状为菱形、扁菱形及方形的网穴3混合构成。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的不同在于,如图8所示,同一图案区域内的每个网穴3的下部侧壁上设有圆孔5,相邻的网穴3之间通过圆孔5连通。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技术方案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