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冒沿晶体管用自动印字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70597阅读:5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冒沿晶体管用自动印字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半导体的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带冒沿晶体管用自动印字机。



背景技术:

印字机也称为线号机,可分为标签印字机、标牌印字机、喷码机等等,其广泛应用于开关、机车、半导体、电力、电信、钢铁等行业标识领域。

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关行业对晶体管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然而现有用于带冒沿晶体管的印字机还存在如下缺陷:

1、一部分晶体管因为带有冒沿以及不规则数量的引脚(有2脚、3脚、4脚),所以很难实现自动化印字;

2、工厂大多采用手工印字的方法,因而对操作人员熟练程度要求高,并且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非常低;

3、印字机整体结构非常复杂,体积及重量大,同时负载要求较高,维修保养非常繁琐,制造及运行成本高昂。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冒沿晶体管用自动印字机,该印字机很好地实现了自动化印字,大大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工作效率高,同时其整体结构简单,维修保养方便快捷,制造及运行成本低廉。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带冒沿晶体管用自动印字机,包括了机身、油墨传动机构和动力传动机构;所述机身包括:机架、面板、立板、电控箱、上料治具、下料轨道和对照光纤;所述机架顶部依次接有面板和立板,一侧设有电控箱;所述立板一侧依次接有对照光纤、下料轨道以及上料治具;所述油墨传动机构和动力传动机构分别安装于立板的两侧。本实用新型通过机身、油墨传动机构以及动力传动机构三者之间的精密配合,从而将纯手工印字转化成了自动印字,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另一方面,该印字机整体结构简单,体积及重量小,极大缩小了生产场地的面积,大幅降低了负载,同时装卸维修也非常便捷,因此制造及运行成本低廉。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油墨传动机构包括:入墨斗、匀墨组、油墨钢轮、字模轮、胶条轮和带料轮;所述入墨斗依次与油墨钢轮、匀墨组、字模轮、胶条轮以及带料轮相连。工作时,油墨加入油墨斗中,经油墨钢轮转出,再经匀墨组匀墨后,给字模轮上的字模加墨,最后加好油墨的字模将字拓印到胶条轮上。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动力传动机构包括:马达、马达出力轮、从动轮、过渡轮、墨斗入力轮、字模轮出力轮、胶条出力轮、换向入力轮、分割器入力轮和分割器;所述马达通过马达出力轮、从动轮与字模轮出力轮相连,所述字模轮出力轮通过左右两个过渡轮分别与墨斗入力轮和胶条出力轮相连;所述胶条出力轮通过换向入力轮、分割器入力轮与分割器相连,所述分割器的出力轴与带料轮配合连接。工作时,马达动力经马达出力轮、从动轮将动力传至字模轮,字模轮出力轮通过两个过渡轮一方面驱动墨斗入力轮,另一方面驱动胶条出力轮,之后胶条出力轮再驱动换向入力轮,并通过一组锥齿轮副带动分割器入力轮,进而驱动分割器,最后分割器出力轴带动带料轮作间隙运动。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胶条轮、带料轮的下方分别对应设有收料盒和挡料片,收料方便快捷,进一步提高了印字机整体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机架表面设有操作面板,工作人员通过操作面板可以对印字机进行集中的操作控制,方便快捷,劳动量小。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一种带冒沿晶体管用自动印字机,其通过机身、油墨传动机构以及动力传动机构三者之间的精密配合,从而将纯手工印字转化成了自动印字,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一种带冒沿晶体管用自动印字机,其整体结构简单,体积及重量小,极大缩小了生产场地的面积,大幅降低了负载,同时装卸维修也非常便捷,因此制造及运行成本低廉。

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一种带冒沿晶体管用自动印字机,其胶条轮、带料轮的下方分别对应设有收料盒和挡料片,收料方便快捷,进一步提高了印字机整体的工作效率。

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一种带冒沿晶体管用自动印字机,工作人员通过操作面板可以对印字机进行集中的操作控制,方便快捷,劳动量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印字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动力传动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机架00、面板01、立板02、电控箱03、操作面板04、上料治具05、下料轨道06、对照光纤09、入墨斗10、匀墨组11、油墨钢轮12、字模轮13、胶条轮14、收料盒15、带料轮16、挡料片17、马达20、马达出力轮21、从动轮22、过渡轮23、墨斗入力轮24、字模轮出力轮25、胶条出力轮26、换向入力轮27、分割器入力轮28、分割器29。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但同时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的具体范围,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带冒沿晶体管用自动印字机,包括:机架00、面板01、立板02、电控箱03、操作面板04、上料治具05、下料轨道06、对照光纤09、入墨斗10、匀墨组11、油墨钢轮12、字模轮13、胶条轮14、收料盒15、带料轮16、挡料片17、马达20、马达出力轮21、从动轮22、过渡轮23、墨斗入力轮24、字模轮出力轮25、胶条出力轮26、换向入力轮27、分割器入力轮28和分割器29。

上述各部件的连接关系如下:所述机架00顶部依次接有面板01和立板02,一侧设有电控箱03;所述立板02一侧依次接有对照光纤09、下料轨道06以及上料治具05。其中所述入墨斗10依次与油墨钢轮12、匀墨组11、字模轮13、胶条轮14以及带料轮16相连;所述马达20通过马达出力轮21、从动轮22与字模轮出力轮25相连,所述字模轮出力轮25通过左右两个过渡轮23分别与墨斗入力轮24和胶条出力轮26相连;所述胶条出力轮26通过换向入力轮27、分割器入力轮28与分割器29相连,所述分割器29的出力轴与带料轮16配合连接;所述胶条轮14、带料轮16的下方分别对应设有收料盒15和挡料片17,所述机架00表面设有操作面板04。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首先操作人员把待印元件排列到上料治具05上,再装到下料轨道06上;元件经下料轨道06下落被对照光纤09检测到后,动力传动机构开始启动,并由分割器29驱动的带料轮16把元件带至印字位置后,带料轮16和元件均作短暂的停留,待胶条轮14贴紧元件表面使之旋转一周后,便完成印字任务。

另外对于没有引脚的晶体管来说,还可采用料盘来自动供料,进而代替上料治具05,同样实现了自动印字。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