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3D镭射水转印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70578阅读:722来源:国知局
全自动3D镭射水转印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转印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全自动3D镭射水转印设备。



背景技术:

水转印技术被称为比较环保的技术,其主要是利用水的压力和活化剂使水转印载体薄膜上的剥离层溶解转移,基本流程为:膜的印刷、喷底漆、膜的延展、活化、转印、水洗、烘干、喷面漆及烘干等。现有技术中,整个流程的自动化程度欠佳,整个生产流程中,有些工艺环节实现了自动化、半自动化,有些工艺环节还是人工操作,不同工艺环节之间的衔接周转较为麻烦,这些都导致整个生产流程下来,其整体制程效率受局限,难以得到提高,也容易产生不良品,对于质量要求高的工件难以达到要求。

因此,需要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全自动3D镭射水转印设备,其结合导轨形成闭合循环生产线,提高了整个水转印制程的自动化程度,大幅度提高了制程效率及良品率,适于推广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全自动3D镭射水转印设备,包括有主控装置、闭合循环导轨、挂架、用于控制挂架沿闭合循环导轨可滑行设置的驱动组件及沿闭合循环导轨依次布置的上货区、流膜区、喷雾区、转印区、冲洗区、第一次吹水区、滴水区、第二次吹水区、烘干区、卸货区;前述挂架沿闭合循环导轨依次循环途经上货区、流膜区、喷雾区、转印区、冲洗区、第一次吹水区、滴水区、第二次吹水区、烘干区及卸货区;

所述流膜区配置有自动流膜装置,所述喷雾区配置有自动喷雾装置,所述转印区配置有自动转印装置,所述冲洗区配置有自动冲洗装置,所述第一次吹水区配置有第一吹风装置,所述第二次吹水区配置有第二吹风装置,所述烘干区配置有自动烘干装置;前述主控装置分别连接于驱动组件、自动流膜装置、自动喷雾装置、自动转印装置、自动冲洗装置、第一吹风装置、第二吹风装置、自动烘干装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货区、卸货区相邻设置,闭合循环导轨对应上货区呈向上弧形渐变延伸的渐高结构,闭合循环导轨对应卸货区呈向下弧形渐变延伸的渐低结构,所述渐低结构的延伸末端与所述渐高结构的延伸起点之间通过水平连接段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闭合循环导轨对应转印区形成V形结构,所述V形结构的底端设计为弧形连接过渡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闭合循环导轨在俯视状态下呈跑道形状,其包括有位于两端的第一半弧形段、第二半弧形段及连接于第一半弧形段、第二半弧形段之间的第一连侧边、第二连接侧边;前述上货区、卸货区、烘干区对应闭合循环导轨的第一连接侧边布置,前述转印区、冲洗区对应闭合循环导轨的第二连接侧边布置,前述滴水区对应第一半弧形段布置,第一半弧形段、第一连接侧边、第二半弧形段、第二连接侧边依次连接;前述V形结构形成于第二连接侧边上,前述渐低结构、渐高结构形成于第一连接侧边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自动冲洗装置为悬挂式冲洗线。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 所述自动烘干装置为悬挂式烘干线。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悬挂式烘干线的两端设置有阻止热外移的延伸遮挡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有驱动电机及沿闭合循环导轨延伸设置的传动链条或传动带,针对传动链条或传动带设置有活动张力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结合导轨形成闭合循环生产线,在主控装置的控制下完成整个生产线的全自动上货、流膜、喷雾、转印、冲洗、第一次吹水、滴水、第二次吹水、烘干及卸货,提高了整个水转印制程的自动化程度,大幅度提高了制程效率及良品率,适于推广应用。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大致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中上货区、卸货区对应闭合循环导轨部位的结构示意图(主视状态);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中转印区对应闭合循环导轨部位的结构示意图(主视状态)以及流膜区、喷雾区、转印区的相应布置情况;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大致侧视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闭合循环导轨 11、第一半弧形段

12、第二半弧形段 13、第一连侧边

131、渐低结构 132、渐高结构

14、第二连接侧边 141、V形结构

21、上货区 22、流膜区

23、喷雾区 24、转印区

25、冲洗区 26、第一次吹水区

27、滴水区 28、第二次吹水区

29、烘干区 30、卸货区

41、固定架 42、自动流膜装置

43、自动喷雾装置 44、自动转印装置

45、自动冲洗装置 451、第一水洗水箱

452、第二水洗水箱 453、清水水洗箱

454、喷水花洒 46、悬挂式烘干线

47、防护栏 48、活动张力器

50、挂架(或指装设于挂架上的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其包括有主控装置、闭合循环导轨10、挂架50、用于控制挂架50沿闭合循环导轨10可滑行设置的驱动组件及沿闭合循环导轨10依次布置的上货区21、流膜区22、喷雾区23、转印区24、冲洗区25、第一次吹水区26、滴水区27、第二次吹水区28、烘干区29、卸货区30,如图4所示,图示50用于指示挂架或装设于挂架上的工件,其主要是用于显示若干装设有工件的挂架沿闭合循环导轨10依工艺流程设置的大致状态,并非对其具体结构的限定,事实上,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不同的挂架结构(或其它起到类似功能的用于装设或托承工件以移载工件的机构亦可)为满足不同工件的需要。

在驱动组件的作用下,前述挂架沿闭合循环导轨10依次循环途经上货区21、流膜区22、喷雾区23、转印区24、冲洗区25、第一次吹水区26、滴水区27、第二次吹水区28、烘干区29及卸货区30。此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有驱动电机及沿闭合循环导轨延伸设置的传动链条或传动带,针对传动链条或传动带设置有活动张力器48,可以确保传动链条或传动带保持张紧状态,有利于挂架的稳定传输。

通常情形下,所述流膜区22配置有自动流膜装置42,所述喷雾区23配置有自动喷雾装置43,所述转印区24配置有自动转印装置44,所述冲洗区25配置有自动冲洗装置45,所述第一次吹水区26配置有第一吹风装置,所述第二次吹水区28配置有第二吹风装置,所述烘干区29配置有自动烘干装置;前述主控装置分别连接于驱动组件、自动流膜装置42、自动喷雾装置43、自动转印装置44、自动冲洗装置45、第一吹风装置、第二吹风装置、自动烘干装置。本实施例中,前述自动冲洗装置优选设计为悬挂式冲洗线,前述自动烘干装置优选设计为悬挂式烘干线46,所述悬挂式烘干线46的两端设置有阻止热外移的延伸遮挡部,更为节能环保,有利于节约生产成本。

如图2所示,所述上货区21、卸货区30相邻设置,闭合循环导轨10对应上货区21呈向上弧形渐变延伸的渐高结构132,闭合循环导轨10对应卸货区30呈向下弧形渐变延伸的渐低结构131,所述渐低结构131的延伸末端与所述渐高结构132的延伸起点之间通过水平连接段连接。

如图3所示,所述闭合循环导轨10对应转印区24形成V形结构141,所述V形结构141的底端设计为弧形连接过渡结构。

结合图1和图4所示,可以看出闭合循环导轨10的大致俯视状态和侧视状态。该闭合循环导轨10通过固定架41进行固定装设,该闭合循环导轨10装设于固定架41下方,前述自动流膜装置42、自动喷雾装置43、自动转印装置44、自动冲洗装置45等设置于闭合循环导轨10下方,自动流膜装置42的侧旁设置有防护栏47;其中,自动冲洗装置45具有第一水洗水箱454、第二水洗水箱452、清水水洗箱453及相应的喷水花洒454等,当然水箱的个数可按需设置;所述闭合循环导轨10在俯视状态下呈跑道形状,其包括有位于两端的第一半弧形段11、第二半弧形段12及连接于第一半弧形段11、第二半弧形段12之间的第一连侧边13、第二连接侧边14;前述上货区21、卸货区30、烘干区29对应闭合循环导轨10的第一连接侧边13布置,前述转印区24、冲洗区25对应闭合循环导轨10的第二连接侧边14布置,前述滴水区27对应第一半弧形段11布置,第一半弧形段11、第一连接侧边13、第二半弧形段12、第二连接侧边14依次连接;前述V形结构141形成于第二连接侧边12上,前述渐低结构131、渐高结构132形成于第一连接侧边13上。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结合导轨形成闭合循环生产线,在主控装置的控制下完成整个生产线的全自动上货、流膜、喷雾、转印、冲洗、第一次吹水、滴水、第二次吹水、烘干及卸货,提高了整个水转印制程的自动化程度,大幅度提高了制程效率及良品率,适于推广应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