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压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34404发布日期:2019-04-17 03:55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薄膜压印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起印张处理作用的薄膜压印机(folienprägemaschine,有时也称为烫箔机)。



背景技术:

在热压印(heißprägen)的情形中,在薄膜压印机中待压印的材料层、例如印刷材料印张(bedruckstoffbogen)或印刷材料幅面被引导穿过压印缝隙,该压印缝隙在压印模具载体设备与配对印刷元件、例如配对印刷滚筒(druckzylinder)或配对印刷板之间形成。压印模具载体设备承载一个或多个压印模具,其在热压印的情形中可借助于加热设备被加热。根据压印装置的类型,压印模具载体设备可例如具有扁平的形状(在所谓的圆形-平面机器或平面-平面机器的情形中)或具有柱形的形状(在所谓的圆形-圆形机器或旋转机器的情形中)。

本发明的应用领域是在圆形-平面技术(rund-flach-technik)中的起印张处理作用的薄膜压印机。此处,压印模具载体设备通过压印基座形成,该压印基座在机器的基架(grundstell)上可线性往复移动地被引导。压印基座在圆形-平面机器的情形中与以水平转动轴线布置在压印基座上方的压印滚筒一起工作。

在薄膜压印机的运行期间,至少一个压印薄膜幅面被如此引导穿过压印缝隙,以至于其在压印间隔期间具有与待压印的材料层相同的运动状态。在压印间隔期间,处在压印薄膜幅面上的压印物、例如离散的依次的压印单元如图片、文字和/或全息图或色漆涂层或金属层的待压印上的部分在压力和温度的作用下传递到材料层上。

压印薄膜幅面通过薄膜传输设备由薄膜储备(folienvorrat)抽出且向前移动。所消耗的压印薄膜被引走且被清理。在下面也被称作“薄膜机构(folienwerk)”的薄膜传输设备具有一个或多个主动参与薄膜幅面运动的控制的控制设备,以便于按照控制程序的说明精确确定在薄膜前移(folienvorzug)的情形中的压印薄膜幅面的前移段。

文件ep2128060a2描述了一种圆形-平面技术(rund-flach-technik)的起印张处理作用的薄膜压印机。在压印基座处安装有用于容纳至少一个用于压印薄膜的储备滚子(vorratsrolle)的薄膜储备容器。用于产生在储备滚子与薄膜机构的紧邻储备滚子跟随的控制设备之间的幅面应力被构造用于产生与储备滚子间隔地直接作用在压印薄膜幅面处的制动力。薄膜压印机根据所谓的“单向回转原理(eintourenprinzip)”工作。在此,压印滚筒进行一次旋转(一次“回转”),而压印基座一次向前且一次向后在压印滚筒下方移动。在向前移动中实现压印过程。压印基座的向后运动在压印滚筒的未印刷部分中实现,在其中在压印滚筒处设置有用于压印基座的通过的空隙。压印滚筒的周缘在单向回转原理的情形中与压印基座在其向前运动和向后运动中经过的距离的总和相符。纸张送纸器(papieranleger)和纸张收纸器(papierausleger)彼此相叠地处在压印机构的相同侧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基于如下任务,即,提供一种该类型的起印张处理作用的薄膜压印机,其可被灵活地使用,在需要时同样可无后装载(nachbeladung)地处理较大量的印张且优选地在较少改装时间和辅助时间的情形中可被调整到不同的压印过程上。

为了解决该任务,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薄膜压印机。有利的改进方案在从属权利要求中进行说明。所有权利要求的字句参照说明书的内容。

一个特点在于如下,即,压印滚筒构造成带有第一叼纸板条(greiferleiste)和相对于第一叼纸板条在周缘上偏移的第二叼纸板条的滚筒。由此,压印滚筒能够同时承载两个相继由送纸垛(anlagestapel)所输送的印刷材料印张。为此,压印滚筒的周缘如此大地来确定大小,以至于在叼纸板条中的每个之后存在柱形弯曲的外罩段(mantelabschnitt),其在周缘方向上被如此伸展,以至于完整的由赶在前面的叼纸板条保持的印张匹配于该外罩段。

压印滚筒关联有用于在压印滚筒与存储卷筒(speichertrommel)之间接收和传递印刷材料印张的存储卷筒。该存储卷筒在运行中相反于压印滚筒转动且被如此地安装在压印滚筒附近,使得可实现在压印滚筒与存储卷筒或者存储卷筒与压印滚筒之间的直接的印张传递。集成的存储卷筒在印刷材料的材料流中处在以其输送新鲜的印刷材料印张的送纸处(anlage)与压印过程之间,从而存储卷筒可暂存尚未被印刷的印刷材料印张(空印张)。由此,存储卷筒用于空印张在送纸处与压印过程之间的临时暂存。

由于存储卷筒可实现如下,即,将送纸器(anleger)和收纸器(ausleger,有时也称为递送器)布置在压印机构的相对而置的侧上。相应的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用于印张进入的设备和用于印张收纸(bogenauslage,有时也称为印张递送)的设备布置在压印机构的相对而置的侧处。因此,相比现有技术明显较高的送纸垛和存放垛(ablagestapel)可被处理,由此生产率可被提高。

此外设置有用于调节压印基座关于基架的高度的带有伺服驱动器(stellantrieb,有时也称为激励器)的高度调节设备。伺服驱动器经由薄膜压印机的控制器被操控。借助于高度调节设备可实现在压印滚筒与由压印基座承载的压印模具之间的压力调节。由此,在印刷材料与压印模具之间的最佳压力可随时以如下方式被调整,即,压印缝隙(在压印滚筒与压印模具之间的间距)被缩小或放大。此外,借助于高度调节设备可移向位置“压力上升(druckan)”和“压力下降(druckab)”。

在一种改进方案的情形中,压印滚筒以固定的转动轴线、这也就是说关于基架不可高度调节地被支承。在该变型方案的情形中因此作如下设置,即,压印缝隙可仅借助于用于压印基座的高度调节设备被调整或者被调节。在压印滚筒的支承侧上的结构由此相比于带有可高度调节的压印滚筒的解决方案可被强烈简化。当在带有可高度调节的压印滚筒的变型方案的情形中所有与压印滚筒对应的组合件(如例如印张传递和卷筒)必须被一起调节时,这可能导致在印张引导中的公差,这些误差源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形中被避免。当压印缝隙仅经由可高度调节的压印基座被改变时,其余组合件如压印滚筒、由送纸器至压印滚筒的印张传递、存储卷筒和收纸辊一直保留在其预先给定的固定位置中。由此,这些部件的支承被简化。

压印机构结构优选地在不带有版台环(schmitzring,有时也称为托架环)和版台条(schmitzleisten)的情形中也行。这样的元件众所周知应防止所谓的“印刷糊涂(schmitz,有时也称为印刷错误)”,即,在印刷进行的情形中的错误,其可以以涂抹的印痕来表达。借助于版台环,彼此协作的元件(压印滚筒和压印基座)可彼此经由摩擦配合被强制引导,以便于使得记录准确的进行成为可能。

在不带有版台环和版台条的实施方式中,可独立于压印基座的移动速度调节调节压印滚筒的周缘速度,若有可能在运转的机器的情形中连续地。由此,印刷长度可连续地改变。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设置有这样的设备用于在两个方向(印刷长度的增大或印刷长度的减小)上改变印刷长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的情形中这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即,设置有用于产生压印基座的工作移动的压印基座驱动器,其中压印基座驱动器可独立于用于压印滚筒的转动驱动器来控制。由此,可实现用于改变印刷长度的设备。

优选地,压印基座驱动器具有伺服电机或电气直接驱动器、例如线性驱动器。当设置有伺服电机时,其可驱动螺纹主轴(gewindespindel,有时也称为丝杠),在其上主轴螺母运转,其与压印基座相连接。相比于借助于曲轴等的传统的驱动,此外可由于较低的质量得到显著更高的生产功率。压印基座的移动速度可通过操控压印基座驱动器关于压印滚筒的周缘速度如此改变,以至于印刷图(druckbild)的延长或缩短是可能的。在运转的机器中的调节是可能的。

在一种改进方案的情形中,压印基座借助于压印基座驱动器可从关联于压印滚筒的印刷运动区域中行进到远离压印滚筒的维护区域中。在该变型方案的情形中通过单独的压印基座驱动器因此如下是可能的,即,在竖立的机器的情形中单独移动压印基座且例如移向变更位置。该位置处在压印基座的被需要用于压印的行驶段(fahrstrecke)的延长部中,但是在该行进区域之外。

优选地,变更位置(wechselposition)如此来布置,以至于完整的压印基座与所有压印模具一起可侧向上从薄膜压印机中取出或可插入到薄膜压印机中。在此,完整的压印模(prägeform)可相对另一压印膜被更换且其可调校各个压印模具。该变型方案降低了改装时间和辅助时间。

压印基座的高度可调节性可以以不同的方式来实现。一种特别耐用的结构通过以下方式来出众,即,压印基座借助于在载体框架上的线性引导装置可往复移动地被引导且载体框架被可摆动地支承在薄膜压印机的基架处,其中,载体框架的摆动轴线相对压印缝隙侧向间隔地布置。虽然如下是同样可能的,即,如此地设计结构,以至于压印基座垂直于在生产运行期间被利用的行进平面通过平行移动来转移;摆动或者倾斜(verkippung)然而在结构上可特别简单地实现。

优选地,压印基座驱动器被装配在载体框架处,从而其可与该载体框架一起移动。

优选地,薄膜机构被配置用于产生带有回拉阶段的非连续的薄膜幅面运动。由此,薄膜消耗可被最小化。

在下面也被称作“薄膜机构”的薄膜传输设备可例如具有一个或多个主动参与薄膜幅面运动的控制的控制设备,以便于按照控制程序的说明精确确定在薄膜前移的情形中压印薄膜幅面的前移段和运动。在一种实施方式的情形中,主动式控制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所谓的节拍辊(或控制辊),其与压印薄膜幅面处在无滑转的滚动接触中且鉴于其转动角和其转动方向可被精确控制,以及包括一种带有滑转驱动器(schlupfantrieb)的拉动设备。节拍辊(控制辊)和拉动设备处在压印缝隙的相对而置的侧处。除了主动式控制设备之外,通常在薄膜机构中设置有多个被动式设备、例如偏转辊和/或空气偏转杆,以便于通过薄膜机构确定一个或多个压印薄膜幅面的走向。

新型的压印机构可与不同设计的薄膜机构组合地被利用。例如如下是可能的,如此地设计薄膜机构,如其在文件ep2128060a2中所描述的那样。同样地,根据文件de3713666a1或文件ep0718099a2或文件ep1155831a2的变型方案是可能的。这些印刷文献的公开内容就此而言通过参考并入该说明书的内容。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另外的优点和方面由权利要求且由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的随后的描述得出,其随后借助附图来阐释。

图1显示了加工印张的薄膜压印机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性的侧视图;

图2至5显示了在压印运行期间在四个时间上相继的阶段中的薄膜压印机的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显示了圆形-平面技术的起处理印张作用的薄膜压印机100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性侧视图。薄膜压印机100具有压印机构110。该压印机构包括在机器的基架120上大致水平可移动地被引导的压印基座130,其也可被称作模具滑座(werkgzeugschlitten),以及压印滚筒140,该压印滚筒以水平的转动轴线141布置在基架和压印基座上方且用作配对印刷元件。压印滚筒也可被称作印刷滚筒。

当压印基座在其水平线性往复运动的情形中处在压印滚筒140下方时,在压印基座130与压印滚筒140之间,在薄膜压印机的运行中有时形成压印缝隙145。

此外,压印机构包括与压印滚筒轴线平行地被支承的存储卷筒150,其相反于压印滚筒转动且以其很大程度上柱形的周面如此靠近地布置在压印滚筒的周面处,以至于印刷材料印张可紧邻地在压印滚筒140与存储卷筒150之间被传递和接收。

压印滚筒140以固定的转动轴线141、也就是说关于基架不可高度调节地被支承在基架120的未更详细地呈现的侧壁中。压印滚筒的轴承的结构由此相比于带有可高度调节的压印滚筒的解决方案可被更强地简化。压印滚筒140经由未呈现的电气转动驱动器被驱动,该转动驱动器被联接到薄膜压印机的控制单元处且在运行中以均匀的转动速度围绕转动轴线141转动压印滚筒,从而其是单向回转系统(eintourensystem)。

压印滚筒140构造成带有第一叼纸板条142-1和相对于第一叼纸板条在周缘上偏移的第二叼纸板条142-2的滚筒且对于印张引导而言与存储卷筒150一起工作,该存储卷筒在被引导的印张的行进方向(laufrichtung)上布置在送纸滚筒(anlegezylinder)166与压印缝隙145之间。细节被结合图2至5更详细地阐释。

压印基座130被设置用于在其面对压印滚筒140的顶面处承载可更换的压印模具(类型)。加热设备被集成到压印基座中,该加热设备使得如下成为可能,即,在运行期间将压印模具加热到明显在100℃之上、优选地在200℃之上的温度上。

压印基座130可借助于一组多个彼此平行的线性引导装置在载体框架134上在滑动平面中线性往复移动。作为同样可能的滚子引导装置(rollenführung)的替代,在压印基座的底面处引导元件可滑动地在载体框架处的笔直的引导元件上被引导。

载体框架134被连续地可摆动地支承在基架120处。摆动轴承的水平摆动轴线136在图1中以相对于压印缝隙的相对较大的间距处在送纸垛的侧上的在载体框架的右端部处的滑动平面下方,其中,该间距大于压印基座在压印间隔期间走过的行进距离(verfahrweg)。通过载体框架134围绕摆动轴线136的摆动,压印基座的滑动平面可由呈现的水平取向被带到相对水平线倾斜的倾斜位置(kippstellung)中。最大的倾斜角度为若干度,例如最大2度至最大5度。如下可看出,即,通过载体框架134关于基架的摆动压印缝隙145的尺寸(或者高度)可被连续地调节。

该摆动运动借助于伺服驱动器138执行,该伺服驱动器在载体框架的与摆动轴线相对而置的端部区域中以与压印缝隙的较大间距作用在载体框架的底面处。例如气动工作的伺服驱动器被联接到薄膜压印机的控制单元处且可通过该控制单元在机器运行期间或在压印停止中被操控。借助于伺服驱动器,压印缝隙(即在压印滚筒与压印模具之间的间距)可通过载体框架的摆动被缩小或被增大,以便于调整在印刷材料与压印模具之间的对于压印过程而言最佳的压力。该压力调整在需要时在运转的机器的情形中是可能的。此外,借助于伺服驱动器可移向可固定地被预先给定的位置“压力上升”和“压力下降”。在位置“压力上升”中,压印基座的滑动平面大致水平地伸延且热压印过程是可能的。在位置“压力下降”中,滑动平面略微(几度)相对水平线倾斜且压印基座与压印滚筒脱离接合。

可摆动的载体框架134以及被设置用于摆动位置的调整的伺服驱动器134是用于调节压印基座关于基架120的高度的高度调节设备的功能组成部分。压印缝隙此处仅经由压印基座的高度调节(此处:摆动)被改变。用于印张引导的部件(尤其压印滚筒140、存储卷筒150以及在送纸侧(anlagenseite)与收纸侧(auslegerseite)上的滚筒)被支撑在不可高度调节的轴承中且由此一直保持在其固定的位置中。由此可实现长期稳定的记录精确的(registergenaue)印张引导。

可线性往复移动的压印基座130借助于以电气伺服电机的形式的压印基座驱动器132被移动,该压印基座驱动器独立于压印滚筒140的转动驱动器可通过薄膜压印机的控制单元被操控。伺服电机驱动被支承在载体框架134中的螺纹主轴133,主轴螺母在该螺纹主轴133上行进,该主轴螺母被固定在压印基座130的底面处。在其它实施方式的情形中,作为替代可设置有电气线性驱动器,其例如包括被固定地装配在载体框架中的定子和被固定在压印基座处的转子。该驱动器设计相对于带有曲轴等等的常规驱动器具有明显较少的重量且由此使得较高的生产效率(produktionsleistung)成为可能。

因为压印基座驱动器132可独立于用于压印滚筒140的转动驱动器被操控且压印滚筒和压印基座不经由版台环或类似物彼此处在接合中,所以压印基座的移动速度相对于压印滚筒的周缘速度(umfangsgeschwindigkeit)在需要时可被如此改变,以至于可实现印刷图的延长或缩短。这样的校准在运转的机器的情形中以如下方式是可能的,即,用于压印基座和压印滚筒的驱动器被相应地操控。压印基座的整个行进距离可被可变地修正,从而行进距离可被匹配于相应的印刷长度。该操控可如此地来实现,以至于不驶过不必要的距离,由此可获得改善的生产速度。

通过用于压印基座的单独的驱动器同样可实现如下,即,在竖立的机器的情形中单独相对于例如竖立的压印滚筒移动压印基座。例如以此可移向变更位置(wechselposition),其在压印基座的对于压印所需要的行驶段的延长部中处在为此所需要的印刷行进距离之外。在图1的示例中,该变更位置在压印滚筒左侧处在收纸系统(auslegesystem)190之下。变更位置在示例情况中如此地布置,以至于完整的压印基座与所有压印模具一起可侧向上从机器中取出或插入。在此,完整的压印基座可相对另一个被更换或各个压印模具可被更换且/或被校准。这样的设计方案降低了改装时间和辅助时间。

待印刷的材料印张在右侧显示的储备垛(vorratsstapel)或者送纸垛162上以待压印的侧被向上持于面前。印张在薄膜压印机的运行中经由倾斜的送纸台(anlegetisch)164和送纸滚筒166被单个地输送给压印机构的压印滚筒140。

压印滚筒的叼纸板条分别探测印张的前缘且将印张拉到周面的处在叼纸板条之后的外罩段上。在叼纸过程(greifvorgang)期间进行印刷材料印张的取向。然后进行空印张的之后还将更精确地阐释的暂存。每个印张之后在印刷滚筒的所显示的转动方向(箭头)的情形中在压印间隔期间由左向右被引导穿过压印缝隙145且在此被压印。在穿过压印缝隙(在图中由左向右)的情形中,材料印张的待印刷的表面具有(取决于印张的材料厚度)大致与连续转动的压印滚筒的承载印张的周面的周缘速度相符的速度。在压印间隔之后,经压印的材料印张被传递到收纸系统190处,其将经印刷的材料印张依次经由收纸滚筒196和部分倾斜的收纸段194输送到存放垛192上,其处在压印机构110的与送纸垛162相对而置的侧处。

在下面,借助图1至5对印张引导装置的特点更详细地阐释。如已提及的那样,压印滚筒140构造成带有两个在周缘上偏移的叼纸板条的单纯较大的滚筒且与存储卷筒150一起工作。图2至5显示了在压印运行期间在四个时间上相继的阶段中与在送纸侧上的送纸滚筒166和在收纸侧处的收纸滚筒196一起的这两个元件。

压印滚筒140具有两个分别平行于转动轴线141在压印滚筒的外周缘处伸延的叼纸板条,即第一叼纸板条142-1和相对着相对转动轴线141相对而置的第二叼纸板条142-2。柱形地弯曲的第一外罩段144-1联接到第一叼纸板条142-1处,该外罩段在周缘方向上被如此地伸展,以至于完整的由赶在前面的第一叼纸板条保持的印张匹配于该第一外罩段。在图1中的情况中,第一印张b1在其前缘处被保持在第一叼纸板条142-1中且被放置在第一外罩段144-1上。第一外罩段144-1是压印滚筒在压印间隔期间可以其与压印基座130产生接合的这样的外罩段,其此处因此也被称作“印刷段(druckabschnitt)”。

在与第一叼纸板条142-1相对着相对而置的第二叼纸板条142-2之后存在柱形地弯曲的第二外罩段144-2,其相对转动轴线的径向间距小于第一周面144-1相对转动轴线的径向间距,例如小了4mm至5mm。由第二叼纸板条142-2保持的印张可被整面地放置在第二外罩段上。第二外罩段此外被用于印张在送纸滚筒166与存储卷筒150之间的传输且此处因此也被称作“传输段(transportabschnitt)”。

图2显示了在如下运行阶段中的压印机构110,在该运行阶段中已经印刷的第一印张b1由第一外罩段144-1经由收纸滚筒196被传递到收纸器处。在时间上在第一印张之后由送纸器拉动的第二印张b2在该阶段中处在存储卷筒150的周缘上,该存储卷筒具有用于接收压印滚筒140的印张的合适的叼纸板条152。存储卷筒的直径如此来确定大小,即,刚好一个印张匹配于在用于叼纸板条的空隙之外的存储卷筒的柱形周面。第三印张b3(空印张)刚好借助于送纸滚筒166被引导至压印滚筒140。其前缘刚好由第二叼纸板条142-2抓住且被对齐。压印基座130在该时刻处于在左侧所显示的起始位置中且等待用于第二印张b2的压印的印刷开始(druckanfang)。

图3显示了压印机构110,在压印滚筒140相对在图2中所显示的起始情况逆时针转动以半圈之后。第三印张(空印张)b3此时完整地被放置在第二外罩段142-2上且紧邻地处于至存储卷筒150的传递之前。第二叼纸板条142-2将第三印张刚好传递到存储卷筒的叼纸板条152处。在图2中所显示的阶段中还处在存储卷筒150上的第二印张b2在其间通过第一叼纸板条142-1抓住、被带到第一外罩段144-1上且被输送穿过压印缝隙145,而压印基座130从其起始位置中在向前运动中在结束位置的方向上被移动。在该压印间隔期间,第一外罩段144-1的周缘速度与压印基座的移动速度相符。

在图4中显示了在压印滚筒140的另一半个转动之后的压印机构110。在其间完全被压印的第二印张b2通过第一叼纸板条142-1释放且赶在前面的区段借助于收纸滚筒196在收纸处(auslage)的方向上被接收。相对经印刷的印张由压印滚筒至收纸器的该传递同步地,在送纸滚筒166处实现新的空印张(第四印张b4)由送纸处(anlage)到压印滚筒的第二外罩段144-2上、即到带有较小半径的这样的外罩段上的传递。该外罩段用于由送纸器至存储卷筒150的传输。第四印张的前缘为此通过第二叼纸板条142-2抓住。在来自图2的阶段期间刚好被拉上到压印滚筒上的第三印张b3在其间被进一步传输至存储卷筒150且被完全传递到该存储卷筒处。第三印张b3的前缘刚好由存储卷筒的叼纸板条152传递到第一叼纸板条142-1处,该叼纸板条在紧接着的阶段中将第三印张拉动到印刷段(第一外罩段144-1)上。在其中没有印张处在压印缝隙的区域中的该阶段期间,压印基座130在压印间隔结束之后由其处在右侧的结束位置移回到处在左侧的起始位置中。该回拉运动在不带有与压印滚筒的触碰的情形中是可能的,因为在该阶段中带有较小半径的传输段(第二外罩段144-2)与压印基座的行进轨道相对而置。

图5显示了相对于在图4中所显示的情况在压印滚筒140进一步转动以大约45°之后的压印机构110。在图4中仍然被完全保持在存储卷筒的周面上的第三印张b3在其间由第一叼纸板条142-1抓住且已经部分被拉动到后面追赶的第一外罩段144-1(也就是说印刷段)上。在另一四分之一转动(vierteldrehung)之后,第三印张b3的前缘的区域走到压印缝隙中且被压印。

压印滚筒由此具有两个叼纸板条,它们以180°彼此在周缘上偏移。第二叼纸板条142-2由送纸处接收印张且传输该印张用于传递到存储卷筒150处。存储卷筒进行翻转且将印张然后传递到第一叼纸板条142-1处。在此,压印滚筒140在其间转动以180°。第一叼纸板条142-1在压印间隔期间将印张传输穿过压印缝隙,在该处印张被压印,且由该处被进一步传输至收纸处叼纸桥(auslagegreiferbrücke)。其后通过第一叼纸板条使下一印张由存储卷筒取出等等。

在薄膜压印机的运行期间,至少一个压印薄膜幅面170被移动穿过压印缝隙145。引导压印薄膜幅面且控制压印薄膜幅面的前移运动(vorzugsbewegung)的这样的设备属于薄膜压印机的所谓的薄膜机构180。压印薄膜幅面通常非常薄(在10μm与20μm之间)且通常由塑料构成的相对坚硬的载体膜形成,在其正面上施覆有带有可热激活的分隔层、实际上的压印层(例如色漆涂层或金属层或全息图或单个图像)和可热激活的热胶层的涂层系统,这些涂层形成压印薄膜幅面的面对印刷材料的正面。

压印薄膜幅面在压印间隔期间与待印刷的材料印张速度相同地行进穿过压印缝隙145。为此,可线性行进的压印基座130由其在图中所显示的起始位置(参见图1)在压印滚筒的左侧被如此地加速,以至于压印模具在压印间隔期间同样具有与待压印的材料印张和在材料印张与压印模具之间被引导的压印薄膜幅面相同的速度。在压印间隔期间(例如图3),在压力和温度的影响下压印单元(例如色漆涂层的部分)被传递到材料印张上。在压印基座在向前运动中在压印间隔期间与材料印张和压印薄膜幅面同步被移动之后,其在压印间隔的结束之后被制动,直至其到达处在右侧的结束位置。压印基座到起始位置中的移回(参见图4)在没有与压印薄膜幅面或压印滚筒接触的情形中是可能的。

在移去(hinlauf)(由左向右)期间且在紧接着的回移期间进行以可预先给定的取决于动机(motiv)的前移段的薄膜前移。薄膜前移经由薄膜机构的节拍辊来控制,该节拍辊为此转动以可预先给定的转动角。借助于薄膜存储器进行长度补偿,以便于随时确保足够的幅面应力。

图1的实施例的薄膜机构180可平行地引导多个并排的压印薄膜幅面。薄膜机构180允许相比待压印的材料层更缓慢地在压印间隔之外引导压印薄膜幅面,在压印间隔之前加速到材料层速度上且紧接着又制动且逆着主传输方向(在图1中由左向右,参见箭头)在回拉阶段中被拉回。通过该非连续的带有回拉阶段的薄膜幅面运动可实现如下,即,所传递的压印单元或色漆涂层区域可紧邻地相继布置在压印薄膜幅面上,即使当压印位置显著地进一步彼此远离地处在压印材料上时,由此薄膜消耗可被最小化。

每个压印薄膜幅面由在左侧所显示的储备滚子182-1,182-2(储备滚子布置在两个不同的平面中)通过负压薄膜环路存储器183经由所谓的节拍辊或控制辊184(在该示例中节拍辊彼此相叠地布置在四个平面中)被引导,其在薄膜机构的系统内为薄膜幅面运动的“零点(nullpunkt)”。由从属的节拍辊,压印薄膜幅面经由被动式偏转设备(例如空气杆或者吹管和/或偏转滚子)在压印缝隙145的方向上且由该处经由多个被动式偏转设备(例如空气杆或者吹管和/或偏转滚子)被引导至带有抽吸辊(saugwalze)的拉动设备185,其顺时针转动,从而抽吸辊的被压印薄膜幅面包围的周缘面(例如在130°与180°之间的包容角)在主传输方向上移动。在抽吸辊下游,压印薄膜幅面通过另一负压薄膜环路存储器186在后置的清理设备(entsorgungseinrichtung)的方向上被引导。在该示例中,压印薄膜幅面被卷上到卷绕滚筒187上且紧接着被清理。其它清理构想(例如根据文件de102008011493a1)同样是可能的。

布置在压印缝隙上游的节拍辊或控制辊184借助于合适的机电式驱动器鉴于转动方向和转动速度可控制,即适合用于向前-向后运行,且属于薄膜机构180的主动控制的控制设备。在该示例情况中,其构造成低质量的抽吸辊且分别具有带有穿孔的由薄膜幅面缠绕的区域,通过该穿孔借助于抽吸风机(sauggebläse)可产生负压,该负压将被缠绕的薄膜幅面段可靠地拉动到抽吸辊的周缘上,从而在不带有任何滑转的情形中保证带有静摩擦的滚动接触。相对于吸入备选地或附加地,无滑转的滚动接触同样可经由按压滚动(andruckrollen)或吹气(aufblasen)或类似的被保证。控制辊184与拉动设备185的连续地在主传输方向上转动的抽吸辊在压印缝隙下游一起工作,以便于在处在其间的使用区域中保证充分的幅面应力且精确地控制薄膜幅面速度和方向。为此,相对于压印缝隙后置的抽吸辊作为带有滑转驱动器的拉动设备185来运行,其在后置的薄膜环路存储器186的方向上连续地将拉力施加到由此被引导的至少一个压印薄膜幅面上。拉力足够大,以便于确保在压印缝隙中的幅面应力且使得压印薄膜幅面的回传(rücktransport)成为可能,当控制辊或者节拍辊184逆时针、即在回传方向上转动时。由滑差驱动器所产生的拉力然而不足以克服在压印薄膜幅面与节拍辊周缘之间构建的静摩擦,从而压印薄膜幅面的幅面位置和其幅面速度仅通过节拍辊184的转动位置和转动速度被精确确定。

在该装置的运行的情形中,由此通过布置在压印缝隙上游的节拍辊184与布置在压印缝隙下游的带有滑转驱动器(抽吸辊)的拉动设备185的共同作用促使带有穿过压印缝隙的回拉阶段的压印薄膜幅面的上面描述的不连续的运动。因为同时未消耗的压印薄膜幅面由连续转动的储备滚子182-1,182-2输送,负压薄膜环路存储器183的填充度变更,该填充度在加速阶段中随着压印薄膜幅面的快速前移部分清空且在压印薄膜幅面的制动阶段中以及在回拉阶段中继续填充。薄膜环路存储器由此将连续的薄膜流入的侧与在无滑转的控制辊184与后置的滑转驱动器185之间的非连续的薄膜幅面运动的区域解耦。

节拍辊和拉动设备的相反布置(即带有滑转驱动器的拉动设备在压印缝隙之前且可控制的无滑转的节拍辊在压印缝隙下游)是可能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