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设备、控制方法和非暂时性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15591913发布日期:2018-10-02 19:03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打印设备、控制方法和非暂时性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已知的打印设备以如下方式来进行双面打印:卷绕通过打印部打印了正面的薄片,并且将卷绕的薄片再次供给至打印部以打印该薄片的背面。日本特开2008-126530公开了包括各自可以供给从卷筒(roll)中所引出的薄片的两个薄片供给部。在日本特开2008-126530的设备所进行的双面打印期间,在从其中一个薄片供给部引出之后正面被打印了的薄片绕另一薄片供给部卷绕,随后将卷绕的薄片再次供给至打印部,以打印该薄片的背面。

可以进行双面打印的设备被普遍使用,并且存在需要提高可以进行双面打印的操作性的需求。

本发明提高了可以进行双面打印的设备的操作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打印设备,包括:打印部,其能够打印记录介质的第一面和该记录介质的与所述第一面相反的第二面;第一供给部,用于将记录介质供给至所述打印部;第二供给部,其与所述第一供给部不同,并且用于将记录介质供给至所述打印部;第一打印单元,用于利用所述打印部对从所述第一供给部供给的记录介质的第一面进行打印;卷绕单元,用于通过沿第一方向转动所述第二供给部中所设置的卷绕构件,来绕所述卷绕构件卷绕从所述第一供给部供给的被所述打印部打印了第一面的记录介质;控制单元,用于对绕所述卷绕构件卷绕的记录介质的端部的位置进行控制以使得所述端部位于特定地方,其中,在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所述卷绕构件的情况下,将所述端部从所述特定地方引导至在绕所述卷绕构件卷绕的记录介质被供给至所述打印部时该记录介质通过的输送路径的开口部;供给单元,用于在控制所述端部以使得所述端部位于所述特定地方之后,通过沿所述第二方向转动所述卷绕构件,来将绕所述卷绕构件卷绕的记录介质经由所述开口部供给至所述打印部;以及第二打印单元,用于在绕所述卷绕构件卷绕记录介质之后,利用所述打印部对从所述第二供给部供给至所述打印部的记录介质的第二面进行打印,其中,在所述第二供给部绕所述卷绕构件卷绕打印了第一面的记录介质的情况下,所述第二供给部将所卷绕的记录介质供给至所述打印部,以及在用户针对所述第二供给部设置预先卷绕的记录介质的情况下,所述第二供给部将所设置的记录介质供给至所述打印部。

本发明提供一种打印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打印设备包括:打印部,其能够打印记录介质的第一面和该记录介质的与所述第一面相反的第二面;第一供给部,用于将记录介质供给至所述打印部;以及第二供给部,用于在所述第二供给部绕卷绕构件卷绕打印了第一面的记录介质的情况下,将所卷绕的记录介质供给至所述打印部,以及在用户针对所述第二供给部设置预先卷绕的记录介质的情况下,将所设置的记录介质供给至所述打印部,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利用所述打印部对从所述第一供给部供给的记录介质的第一面进行打印;通过沿第一方向转动所述第二供给部中所设置的卷绕构件,来绕所述卷绕构件卷绕从所述第一供给部供给的被所述打印部打印了第一面的记录介质;对绕所述卷绕构件卷绕的记录介质的端部的位置进行控制以使得所述端部位于特定地方,其中,在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所述卷绕构件的情况下,将所述端部从所述特定地方引导至在绕所述卷绕构件卷绕的记录介质被供给至所述打印部时该记录介质通过的输送路径的开口部;在控制所述端部以使得所述端部位于所述特定地方之后,通过沿所述第二方向转动所述卷绕构件,来将绕所述卷绕构件卷绕的记录介质经由所述开口部供给至所述打印部;以及在绕所述卷绕构件卷绕记录介质之后,利用所述打印部对从所述第二供给部供给至所述打印部的记录介质的第二面进行打印。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暂时性存储介质,其存储指令,其中在利用打印设备的计算机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来执行所述指令时,控制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实现控制方法,所述打印设备包括:打印部,其能够打印记录介质的第一面和该记录介质的与所述第一面相反的第二面;第一供给部,用于将记录介质供给至所述打印部;以及第二供给部,用于在所述第二供给部绕卷绕构件卷绕打印了第一面的记录介质的情况下,将所卷绕的记录介质供给至所述打印部,以及在用户针对所述第二供给部设置预先卷绕的记录介质的情况下,将所设置的记录介质供给至所述打印部,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利用所述打印部对从所述第一供给部供给的记录介质的第一面进行打印;通过沿第一方向转动所述第二供给部中所设置的卷绕构件,来绕所述卷绕构件卷绕从所述第一供给部供给的被所述打印部打印了第一面的记录介质;对绕所述卷绕构件卷绕的记录介质的端部的位置进行控制以使得所述端部位于特定地方,其中,在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所述卷绕构件的情况下,将所述端部从所述特定地方引导至在绕所述卷绕构件卷绕的记录介质被供给至所述打印部时该记录介质通过的输送路径的开口部;在控制所述端部以使得所述端部位于所述特定地方之后,通过沿所述第二方向转动所述卷绕构件,来将绕所述卷绕构件卷绕的记录介质经由所述开口部供给至所述打印部;以及在绕所述卷绕构件卷绕记录介质之后,利用所述打印部对从所述第二供给部供给至所述打印部的记录介质的第二面进行打印。

通过以下参考附图对典型实施例的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打印设备的立体图。

图2是打印设备的主体部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3a至3c示出用于通过使用卷轴构件来在薄片供给装置之一中设置卷筒薄片的过程。

图4是设置了卷轴构件上所设置的卷筒薄片r的薄片供给装置的截面图。

图5是图4的截面图中的薄片传感器附近的部分的放大图。

图6是示出用于自动将薄片供给至输送路径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7a至7c示出表示从薄片传感器输出的输出值随着时间的变化的图以及薄片供给装置的截面图。

图8示出打印装置包括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的示例的框图。

图9示出以向内卷绕方式绕纸管卷绕薄片的打印设备的状态。

图10示出以向外卷绕方式绕纸管卷绕薄片的打印设备的状态。

图11a和11b示出用于以向内卷绕方式卷绕薄片的固定方法、以及用于以向外卷绕方式卷绕薄片的固定方法。

图12是示出打印设备在“单面打印模式”下进行的打印处理的流程图。

图13是示出打印设备在“单面卷绕打印模式”下进行的打印处理的流程图。

图14是示出打印设备在“双面打印模式”下进行的打印处理的流程图。

图15a至15c示出在通过使用带来固定薄片的前端的状态下卷绕薄片的情况下的薄片供给装置的状态。

图16是卷轴构件的正面图。

图17a至17d示出正进行打印处理的打印设备的截面图。

图18通过使用直线来示意性示出从上部的薄片供给装置中所设置的卷轴构件输送薄片的输送路径。

图19a和19b示出去卷曲处理。

图20a至20d示出正进行去卷曲处理的打印设备的截面图。

图21是示出打印设备进行的去卷曲处理的流程图。

图22示出打印设备显示的画面的示例。

图23a至23d示出以向外卷绕方式卷绕薄片以进行双面打印的打印设备的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不限制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本发明。根据这些实施例所述的特征的所有组合不必是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

第一实施例

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打印设备。根据本实施例,将喷墨打印机作为打印设备的示例来进行说明。打印设备可以是具有除了诸如扫描器、复印机、或者传真机的功能等的打印功能以外的功能的多功能外围设备(mfp),或者可以是具有打印功能的单功能外围设备(sfp)。打印设备中所使用的打印方式不限于喷墨方式,并且例如可以是电子图像拍摄方式。这里所述的打印意味着在通过使用诸如墨等的记录材料在诸如纸张等的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处理。

根据本实施例的打印设备包括各自将卷筒薄片(薄片)作为记录介质进行供给的薄片供给装置、以及通过使用记录材料在薄片上形成(打印)图像的打印部。

图8是示出打印设备100包括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的示例的框图。cpu201根据rom204中所存储的控制程序来控制包括后述的薄片供给装置200、薄片输送部300和打印部400的打印设备100的组件。经由输入接口202来在cpu201中输入与基于对操作面板28的用户操作的各种配置有关的信息,并且cpu201将所输入的信息存储在ram203中。cpu201适当读取存储在ram203中的信息,并且针对各种处理使用所读取的信息。

薄片传感器6(检测部)和薄片传感器16检测薄片的前端,并且滚动传感器32检测卷轴构件2是否设置在要设置卷轴构件2的位置处,并且将检测结果输入cpu201中。检测结果意味着检测到各对象物的信息。从薄片传感器6和滚动传感器32输入检测结果的事实表示向打印部400的薄片的自动供给准备就绪。因此,在输入了检测结果的情况下,cpu201使加压驱动马达34之一转动,以调节向臂构件4中的相应臂构件4的按压力。随后,cpu201使滚动驱动马达33之一转动,以沿箭头c1的方向向卷筒薄片r中的相应卷筒薄片r给予正向转动,并将薄片1进给至薄片输送部300。此时,臂构件4中所包括的从动转动体(压接体)8和9从下方与卷筒薄片r的侧面相接触,并且减少了薄片1的松弛和变形的发生,并且直接进给薄片1。根据本实施例,从动转动体8和9例如不是通过马达来直接转动,而是随着所传递的卷筒薄片r的转动而与卷筒薄片r的转动一起转动。

根据本实施例,将输送薄片1的、且薄片1在单面打印或双面打印期间通过的路径称为输送路径。

滚动驱动马达33是用于使卷筒薄片r正向转动和反向转动的马达,并且形成可以转动卷筒薄片r的驱动机构(转动机构)。加压驱动马达34是用于使转动凸轮3a转动以调整向臂构件4的按压力的马达。输送辊驱动马达35是用于使输送辊14正向转动和反向转动的马达。

如图1所示,打印设备100可以通过使用两个薄片供给装置200中的相应薄片供给装置200来保持两个卷筒薄片r,其中各卷筒薄片r是通过将薄片1卷绕卷筒芯(纸管)绕成卷筒形状所获得。在从所选择的卷筒薄片r之一所引出的薄片1上打印图像。打印设备100包括的薄片供给装置200的数量不限于两个,并且可以是一个或者三个以上。根据本实施例,薄片供给装置200可以用作供给单元或者用作卷绕单元,但也可以仅用作供给单元。打印设备100可以包括能够仅用作卷绕单元的单元。

操作面板28是用于接受来自用户的各种操作的接口模块。用户可以使用操作面板28中所包括的各种开关来进行打印设备100的各种配置。打印设备100的各种配置的示例包括用于登记薄片1的大小和类型的配置、用于表示打印设备100是否可以上网的配置、以及用于切换后述的操作模式的配置。

图2是打印设备100的主体部的示意性截面图。在打印设备100中配置有可以供给各卷筒薄片r的两个薄片供给装置200。通过使用薄片输送部(输送机构)300来将通过使用相应的薄片供给装置200而从各卷筒薄片r引出的薄片1输送至作为用于打印的模块的打印部400。打印部400以用于喷墨打印的打印头18排出墨的方式来在位于与打印头18相对的位置的台板17的薄片1上形成图像。打印头18通过使用诸如热电转换元件(加热器)或压电元件等的排出能量生成元件来从排出口排出墨。在打印头18使用热电转换元件的情况下,打印头18使用在打印头18产生的热使墨成为气泡时所生成的气泡生成能量,使得墨能够从排出口排出。

打印头18中所使用的记录方式不限于如上所述的喷墨方式。根据本实施例,打印部400的打印方法是串行扫描方法。然而,打印方法不限于此,并且例如可以是全幅型方法。在使用串行扫描方法的情况下,打印部400在输送路径上将薄片1输送预定距离,随后沿与薄片1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扫描打印头18以在薄片1上形成图像。打印部400将薄片1在输送路径上重复输送预定距离,并扫描打印头18以形成图像。在全幅型方法的情况下,打印部400将拉长的且沿与薄片1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打印头18固定在输送路径上,并且在连续输送薄片1的同时使打印头18排出墨以形成图像。形成图像的薄片1继续被输送,并通过薄片排出口,并且由于自身重量而垂下。

将轴形状的各卷轴构件2插入在相应的卷筒薄片r的中空部内。通过后述的相应的滚动驱动马达来沿箭头c1和c2的方向转动卷轴构件2。因而,卷筒薄片r在其中心被保持的状态下沿箭头c1和c2的方向转动。c1的方向与面对打印头18的打印位置处的薄片1的输送方向相反。c2的方向与面对打印头18的打印位置处的薄片1的输送方向相同。如稍后所述,各薄片供给装置200包括驱动部3、臂构件(可移动体)4、臂转动轴5、第一薄片传感器6、摆动构件7、从动转动体(压接体)8和9、分离挡板(上部引导体)10以及挡板转动轴11。

输送引导件12形成将从各薄片供给装置200引出的薄片1引导至打印部400的路径。各输送引导件12引导薄片1的下表面,并且各分离挡板10引导薄片1的上表面。因此,输送引导件12和分离挡板10形成将薄片1引导至打印部400的各路径的开口部。各开口部与在相应的薄片供给装置200中所设置的纸管的中心相比位于重力方向的下侧。通过后述的输送辊驱动马达沿箭头d1和d2的方向转动输送辊14。在夹持辊15与输送辊14靠近接触的靠近接触状态下,夹持辊15随着输送辊14的转动而转动。未示出的夹持辊分离马达使夹持辊15的状态在靠近接触状态和夹持辊15从输送辊分离的分离状态之间切换。夹持辊15调节向输送辊14和夹持辊15之间所夹持的薄片的夹持力。输送辊14在第二薄片传感器16检测到薄片1的前端时转动。通过使用输送辊14所输送的薄片1的速度高于各卷筒薄片r转动时所引出的薄片1的速度,并且向薄片1施加反张力。这防止了薄片1的松弛的发生,并且减少了薄片1的皱褶和输送误差的发生。

打印部400的台板17通过使用抽风机19经由抽吸孔17a所产生的负压来吸引薄片1的背面。因而,限制薄片1的位置,并且沿台板17输送薄片1。因此,薄片1不使上述的台板17上升,并且可以实现打印头18的精确打印。切割器20(切割部)沿薄片1的形成图像的区域的后端切割薄片1。在打印具有页边空白的情况下,沿从薄片1的形成图像的区域的后端向后隔开了页边空白的位置切割薄片1。

打印设备100具有诸如从打印头18到切割器20的距离、以及在打印头18形成图像之后直到形成图像的区域的后端到达切割器20的位置为止的输送距离等的预定配置。形成图像的薄片1由于被切割而落在切割器20的下方。各卷筒薄片r的盖42防止落下的薄片1再次返回至相应的薄片供给装置200。打印设备100的这些操作由cpu201控制。

图3a、3b和3c示出用于通过使用相应的卷轴构件2来在相应的薄片供给装置200中设置各卷筒薄片r的过程。各卷轴构件2包括卷轴21、摩擦构件22、基准卷轴凸缘23、非基准卷轴凸缘24和卷轴齿轮25。基准卷轴凸缘23安装于卷轴21的一端部,并且使卷轴21转动的卷轴齿轮25安装于另一端部。基准卷轴凸缘23和非基准卷轴凸缘24各自包括摩擦构件22。

在将卷筒薄片r设置在卷轴构件2上的情况下,与卷轴21接合的非基准卷轴凸缘24首先从卷轴21脱离,并且将卷轴21插入至卷筒薄片r的中空部内。卷轴21的外部直径小于卷筒薄片r的中空部的内部直径。因而,即使在将卷轴21插入至卷筒薄片r的中空部内的情况下,在卷轴21和卷筒薄片r之间也形成间隙,因此,用户可以利用微弱的力来将卷轴21插入至卷筒薄片r的中空部内。在将卷轴21插入至卷筒薄片r的中空部内的情况下,图3a中的卷筒薄片r的右侧的底部与基准卷轴凸缘23相接触。此时,基准卷轴凸缘23中所包括的摩擦构件22配合至卷筒薄片r的中空部内。因而,摩擦构件22和卷筒薄片r彼此相接触,因此消除了卷轴21和卷筒薄片r之间所形成的间隙,并且可以使卷轴21和卷筒薄片r彼此固定。随后,非基准卷轴凸缘24与卷轴21接合,并且非基准卷轴凸缘24内的摩擦构件22配合至卷筒薄片r的中空部内。因而,基准卷轴凸缘23和非基准卷轴凸缘24可以使卷筒薄片r固定,并且禁止卷筒薄片r在卷轴21的左右方向上移动。

因而,将卷筒薄片r设置在卷轴构件2上。图3b示出设置了卷筒薄片r的卷轴构件2。随后,将如此设置了卷筒薄片r的卷轴构件2的两端部配合至薄片供给装置200之一的卷轴保持部31中,并且设置了卷筒薄片r。图3c是两端部配合至卷轴保持部31的卷轴构件2的侧面图。

在卷轴构件2之一上设置纸管27以卷绕薄片1的情况下,代替卷筒薄片r,通过使用纸管27来进行上述处理。

在与卷轴21的两端部相对应的位置处,在各薄片供给装置200中形成卷轴保持部31。各卷轴保持部31的内表面具有u形状。用户可以从卷轴保持部的开口部配合卷轴21的端部。在卷轴构件2配合在卷轴保持部31中的状态下,利用置于其间的薄片供给装置200的驱动齿轮30来将卷轴齿轮25连接至后述的滚动驱动马达。滚动驱动马达向卷轴构件2和卷筒薄片r给予正向转动和反向转动,并且这使得供给并卷绕薄片1。各滚动传感器32检测相应的卷轴构件2的存在或不存在。即,滚动传感器32检测在相应的薄片供给装置200中要设置卷轴构件2的位置处是否设置有卷轴构件2。

薄片供给的构造的说明

图4是在设置了以上述方式设置在卷轴构件2上的卷筒薄片r的状态下的薄片供给装置200之一的截面图。薄片1从薄片供给装置200中所设置的卷筒薄片r引出,通过由后述的分离挡板10和输送引导件12所形成的用于将薄片1引导至输送打印部400的相应路径的开口部,并且被引导至打印部400。根据本实施例,两个薄片供给装置200具有同样的结构。

传统上,用户从各薄片供给装置200中所设置的卷筒薄片r中手动引出薄片1,以将薄片1引导至相应的开口部。具体地,传统上,用户寻找卷筒薄片r的薄片1的前端,并且将所找到的前端手动插入至开口部中。根据本实施例,各薄片供给装置200自动将薄片1引导到相应的开口部,并且用户可以省去手动操作。现在将说明该情况。将薄片供给装置200自动将薄片1引导至开口部的功能称为自动薄片供给功能。

通过以使得臂转动轴5能够沿箭头a1和a2的方向转动的方式使用臂转动轴5来将臂构件(可移动体)4安装在输送引导件12上。在臂构件4的上部形成用于引导从卷筒薄片r中引出的薄片1的下表面的引导部4b(下部引导体)。将用于沿箭头a1的方向按压臂构件4的扭力螺旋弹簧3c置于臂构件4和驱动部3的转动凸轮3a之间。加压驱动马达34转动转动凸轮3a,并且扭力螺旋弹簧3c沿箭头a1的方向向臂构件4的按压力相应地改变。在转动凸轮3a的具有相对大的直径的部分3a-1与扭力螺旋弹簧3c相接触时,按压力增大,并且产生后述的“强夹持按压力”。在转动凸轮3a的具有相对小的直径的部分3a-2与扭力螺旋弹簧3c相接触时,按压力减小,并且产生后述的“弱夹持按压力”。在转动凸轮3a的平坦部分3a-3与扭力螺旋弹簧3c相接触时,用于沿箭头a1的方向按压臂构件4的按压力被解除,并且后述的第一从动转动体和第二从动转动体与卷筒薄片r分离。即,薄片供给装置200可以切换如下三种状态:利用“弱夹持按压力”按压臂构件4的状态、利用“强夹持按压力”按压臂构件4的状态、以及向臂构件4的按压力被解除的状态。这些状态可以以cpu201控制加压驱动马达34的驱动的方式来进行切换。

摆动构件7以可摆动的方式安装在臂构件4上。第一从动转动体和第二从动转动体(转动体8和9)可转动地安装在摆动构件7上,并且沿卷筒薄片r的圆周方向配置。沿箭头a1的方向的向臂构件4的按压力使从动转动体8和9从卷筒薄片r的水平中心轴在重力方向上的下方与卷筒薄片r的外周部压接。压接力根据用以沿箭头a1的方向按压臂构件4的按压力而改变。因此,驱动部3用作按压臂构件4的按压机构。驱动部3还用作用于移动臂构件4以使得从动转动体8和9与卷筒薄片r的外周部分离的移动机构。

位于臂构件4的上方的分离挡板10安装在打印设备100的主体(打印机主体)上,以使得沿箭头b1和b2的方向绕挡板转动轴11可摆动。分离挡板10由于自身重量而轻微按压卷筒薄片r。在需要强按压卷筒薄片r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诸如弹簧等的施力构件的施力。从动辊10a可转动地配置在分离挡板10的、分离挡板10和卷筒薄片r彼此相接触的部分处,以降低按压力对卷筒薄片r的影响。利用根据本实施例的打印设备的结构,沿c1的方向转动卷筒薄片r,以将卷筒薄片r的薄片1的前端引导至由输送引导件12和分离挡板10形成的用于将薄片1引导至打印部400的路径的开口部。在分离挡板10按压卷筒薄片r的状态下卷筒薄片r沿c1的方向转动的情况下,卷筒薄片r的从卷筒薄片r的正面上升的薄片1的前端卡在分离挡板10的端部的分离部10b处。因而,薄片1的前端与卷筒薄片r分离,并且绕卷筒薄片r卷绕薄片1的前端的状态自动改变成薄片1的前端位于输送路径上的状态(图4所示的状态),并且不需要用户寻找薄片1的前端。分离部10b被形成为使得尽可能接近卷筒薄片r的正面,以便于薄片1的前端从卷筒薄片r分离。

沿从动转动体8和9从卷筒薄片r引出薄片1,并且在由臂构件4的上部的引导部4b引导薄片1的下表面之后,在分离挡板10和臂构件4之间所形成的路径(供给路径)上供给薄片1。引导部4b由此以从动转动体8和9从下方与卷筒薄片r的外周部压接的方式,引导沿从动转动体8和9引出的薄片1的下表面。因而,可以通过使用薄片1自身的重量来平滑地供给薄片1。从动转动体8和9以及引导部4b根据卷筒薄片r的外部直径而转动,因此可以从卷筒薄片r引出薄片1,并且在没有受到卷筒薄片r的外部直径的影响的情况下确实地输送薄片1。

从卷筒薄片r引出的薄片1通过分离挡板10的下表面10c的下方,并且通过输送引导件12(供给路径)的下表面12a的下方。根据本实施例,在薄片1的前端位于适当位置(该适当位置使得能够将薄片1供给至供给路径)的状态下沿c1的方向转动卷筒薄片r,因此打印设备100可以自动将薄片1引导至供给路径。具体地,使得能够将薄片1供给至供给路径的适当位置的示例是从动转动体8和分离部10b之间的位置。

薄片传感器6检测薄片1的前端的位置。图5是图4的截面图中的薄片传感器6附近的部分的放大图。薄片传感器6包括led发光部6c和光接收部6d。从led发光部6c向卷筒薄片r发出的led光从卷筒薄片r的正面反射,并且入射在光接收部6d上。因而,薄片传感器6输出与入射在光接收部6d上的光相对应的输出值。从led发光部6c向卷筒薄片r发出的并且入射在光接收部6d上的光随着直到光入射为止的光通过的路径的长度的增大而更强地衰减。即,从薄片传感器6到卷筒薄片r的正面的距离(附图中虚线箭头的距离)越长,则从薄片传感器6输出的输出值越小。距离越短,输出值越大。

在薄片1的前端从卷筒薄片r分离的情况下,薄片1的前端由于自身重量而向着薄片传感器6垂下。即,从薄片传感器6到卷筒薄片r的正面的距离减小,并且从薄片传感器6输出的输出值增大。有鉴于此,在输出值增大的情况下,薄片传感器6检测薄片1的前端是否位于使得能够将薄片1自动供给至供给路径的适当位置处。

在假定输出值根据薄片传感器6和卷筒薄片r(包括薄片1的前端部)之间的距离而改变的情况下,薄片传感器6的结构不限于使用led进行发光的传感器。光接收部6d所检测到的光不限于规则反射的光。薄片传感器6连接至cpu201。cpu201可以在适当的定时获得从薄片传感器6输出的输出值。

图6是示出将薄片1自动供给至供给路径的处理的流程图。该流程图所示的处理是以cpu201从rom204或外部存储器(未示出)读取程序、将该程序载入ram203中并运行该程序的方式来进行的。该流程图所示的处理在滚动传感器32之一检测到卷轴构件2设置于相应的薄片供给装置200中的情况下开始。例如,该流程图所示的处理可以在用户使用操作面板28指示开启自动薄片供给功能的情况下开始。

在s601中,cpu201开始针对对象薄片传感器6所获得的输出值的轮询。

随后,在s602中,cpu201开始转动相应的滚动驱动马达33,以开始沿卷绕方向转动对象卷轴构件2。在卷绕方式是后述的向内卷绕方式的情况下,卷绕方向是c2的方向。在卷绕方式是后述的向外卷绕方式的情况下,卷绕方向是c1的方向。在这里所述的示例中,卷绕方式是向内卷绕方式。

随后,cpu201控制用以使薄片1的前端移动至使得能够将薄片1自动供给至供给路径的适当位置的操作。

图7a是示出从薄片传感器6之一所输出的输出值随着时间而变化的图。图的纵轴表示从薄片传感器6输出的输出值,以及横轴表示沿c2的方向转动的卷筒薄片r随着时间的转动角度。cpu201开始轮询的角度被认为是0度。如上所述,从薄片传感器6到薄片1的前端部的正面的距离越长,则从薄片传感器6输出的输出值越小,以及距离越短,则输出值越大。cpu201可以以轮询从薄片传感器6输出的输出值的变化的方式来检测薄片1的前端是否通过了各薄片传感器6的上方。

根据本实施例,大于阈值th1的输出值被认为是水平h(以下称为水平h),以及阈值th1以下的输出值被认为是水平l(以下称为水平l)。阈值th1是为了判断而预先确定的,并且存储在打印设备100的主体或者各薄片传感器6内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具体地,阈值th1被确定为(h0+l0)/2,其中l0是在薄片1的前端位于从动转动体8和薄片传感器6之间的情况下的输出值,以及h0是在薄片1的前端位于薄片传感器6的正上方的情况下的输出值。所确定的值随着传感器的变化而变化。阈值th1可以通过用于使用传感器测量与从卷筒薄片r反射的光量相对应的l0和h0的值、并且基于所测量出的值计算阈值th1的处理来确定。

在薄片1的前端通过分离挡板的从动辊10a并且由于自身重量落在臂构件4上的情况下,从薄片1的前端到卷筒薄片r的正面的距离减小,并且输出值从水平l改变成水平h。在图7a所示的示例中,卷筒薄片r在输出值超过阈值th1的情况下的转动角度为约170度。由于这个原因,在卷筒薄片r从轮询的开始起转动了约170度的情况下,可知薄片1的前端部由于自身重量落在臂构件4上。

在输出值从水平l改变成水平h之后卷筒薄片r沿c2的方向继续转动的情况下,如图7c所示,薄片1的前端通过薄片传感器6的上方。在这种情况下,薄片传感器6再次接收到从卷筒薄片r的正面反射的光,并且输出值从水平h改变成水平l。在薄片1的前端通过了薄片传感器6的上方之后,将输出值维持在水平l,至少直到沿c2的方向的转动继续并且薄片1的前端部通过从动转动体9上方为止。

有鉴于此,在薄片传感器6所获得的输出值从水平l改变成水平h之后,在s603中,cpu201判断输出值是否从水平h改变成水平l。在判断为“是”的情况下,cpu201进行s606中的处理。在判断为“否”的情况下,cpu201进行s604中的处理。

在s606中,在薄片传感器6所获得的输出值从水平h改变成l之后、卷轴构件2沿c2的方向转动了预定转动角度a以上的情况下,cpu201判断薄片传感器6所获得的输出值是否维持在水平l。预定转动角度a是基于在将卷轴构件2的中心视为轴的状态下与薄片传感器6和从动转动体9之间所形成的角度相对应的角度θ’所确定出的角度。根据本实施例,预定转动角度被确定为a=θ’/2。例如,可以以如下方式来进行判断:在薄片传感器6所获得的输出值从水平h改变成l之后,判断在卷轴构件2沿c2的方向转动了预定时间的情况下薄片传感器6所获得的输出值是否维持在水平l。在该判断为“是”的情况下,cpu201进行s607中的处理。在该判断为“否”的情况下,cpu201进行s604中的处理。例如,在从卷筒薄片r分离的薄片1是波状的情况下,该判断可以为“否”。在这种情况下,薄片传感器6在波状的薄片1的凸部处所获得的输出值从水平h改变成l。然而,随后,薄片传感器6在波状的薄片1的凹部处所获得的输出值再次从水平l改变成水平h。即,由于薄片传感器6所获得的输出值从水平h改变成水平l不一定意味着薄片1的前端通过薄片传感器6的上方,因此进行上述判断,以减少误检测的发生。

在s603中的判断为“否”的情况下或者在s606中的判断为“否”的情况下,在s604中,cpu201判断卷轴构件2是否转动了预定角度以上或者预定时间以上。在该判断为“是”的情况下,cpu201进行s605中的处理。在该判断为“否”的情况下,cpu201再次进行s603中的处理。

在s605中,cpu201进行错误应对的处理。具体地,错误应对的处理是cpu201使得操作面板28显示用于促使用户将薄片1的前端手动引导至供给路径的画面。随后,处理结束。

s606中的判断为“是”的情况表示:在薄片传感器6所获得的输出值从水平h改变成l的情况下,薄片1的前端通过薄片传感器6的上方。即,这意味着:在薄片传感器6所获得的输出值从水平h改变成l的情况下,薄片1的前端位于薄片传感器6的上方(附近)。将薄片1移动至使得能够将薄片1从薄片传感器6的上方自动供给至供给路径的适当位置所需的转动角度b可以是预先基于打印设备的结构来确定的。因此,在s607中,cpu201使卷轴构件2沿c2的方向进一步转动考虑到薄片1的前端的位置所确定的转动角度b,以将薄片1的前端移动至使得能够将薄片1自动供给至供给路径的适当位置。随后,cpu201使卷轴构件2的转动停止。例如,在假定可以快速使卷轴构件2的转动停止的情况下,cpu201可以不紧接着s606中的判断为“是”之后就使卷轴构件2的转动停止。cpu201可以在s606中判断为“是”的情况下使卷轴构件2的转动停止。通过上述处理,将薄片1的前端移动至使得能够将薄片1自动供给至供给路径的适当位置。

随后,在s608中,cpu201开始转动滚动驱动马达33,以开始沿输送方向转动卷轴构件2。输送方向与卷绕方向相反。即,在卷绕方式是向内卷绕方式的情况下,输送方向是c1的方向。此时,薄片1的前端由于自身重量落在臂构件4上。因此,在卷轴构件2沿c1的方向转动的情况下,薄片1的前端从卷筒薄片r引出,沿臂构件4移动,因此被引导至供给路径。即使在薄片1由于例如卷曲而沿卷筒薄片r移动的情况下,也通过使用分离挡板10将卷筒薄片r的外周面和薄片1的前端彼此分离(薄片1的前端从卷筒薄片r的外周面分离)。因而,薄片1的前端被引导至供给路径。

在薄片1的前端被引导至供给路径之后,cpu201使卷轴构件2继续沿c1的方向转动。在卷轴构件2沿c1的方向转动的情况下,薄片传感器16检测通过薄片传感器16的上方的薄片1的前端。在从薄片传感器16输入检测结果的情况下,cpu201使输送辊驱动马达35沿箭头d1的方向向输送辊14给予正向转动,以将薄片1输送至打印部400。

这种自动输送功能使得用户能够省去用以将薄片1的前端引导至供给路径的手动操作。

在一些情况下,例如,在薄片供给装置200之一中没有设置卷轴构件2的情况下,或者在薄片供给装置200之一中所设置的卷轴构件2上没有设置卷筒薄片r的情况下,指示开启自动输送功能。在这些情况下,不存在用于反射从相应的薄片传感器6的发光部发出的光的卷筒薄片r,并且薄片传感器6所获得的输出值极大地减小。由于这个原因,例如,cpu201还可以在薄片传感器6所获得的输出值极大地减小的情况下进行错误应对的处理。在这种情况下,具体地,在卷轴构件2沿卷绕方向转动了预定转动角度c以上的情况下,cpu201判断薄片传感器6所获得的输出值是否维持在小于预定阈值th2的水平。在该判断为“是”的情况下,cpu201进行错误应对的处理。在错误应对的处理中,操作面板28可以显示与s605的错误应对的处理中所显示的画面不同的画面。例如,操作面板28可以显示用以促使用户设置卷轴构件2或卷筒薄片r的画面。随后,在从用户接受了表示设置了卷轴构件2或卷筒薄片r的输入的情况下,可以再次进行从s601起的处理。

卷绕的说明

根据本实施例,在打印设备100处于后述的“单面卷绕打印模式”或“双面打印模式”的状态下,可以绕两个薄片供给装置200中所设置的纸管27之一来卷绕所打印的薄片。将此时所使用的卷绕方式分成向内卷绕方式和向外卷绕方式。现在将说明这些方式。根据本实施例,纸管27是与卷轴构件2分离的构件。例如,可以绕卷轴构件2直接卷绕薄片。在这种情况下,卷轴构件2被视为纸管27。

图9示出以向内卷绕方式绕纸管27之一卷绕薄片1的打印设备100的状态。向内卷绕方式是卷绕薄片1以使得薄片1的形成图像的面面向内侧的方式。换句话说,向内卷绕方式是卷绕薄片1以使得薄片1的形成图像的面与纸管27相接触的方式。图10示出以向外卷绕方式卷绕薄片1的打印设备100的状态。向外卷绕方式是卷绕薄片1以使得薄片1的形成图像的面面向外侧的方式。换句话说,向外卷绕方式是卷绕薄片1以使得薄片1的没有形成图像的面与纸管27相接触的方式。

在以下说明中,使用上部的薄片供给装置200作为用于薄片1的供给单元(供给部),并且使用下部的薄片供给装置200作为用于薄片1的卷绕单元(卷绕部)。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即,可以将供给单元和卷绕单元之间的关系反转。上部和下部的薄片供给装置200各自可以包括用于检测安装在相应的卷轴构件2的基准卷轴凸缘23上的未示出的凸缘附件的传感器。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各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判断使用哪个薄片供给装置200作为用于薄片1的供给单元。更具体地,例如,将设置了包括基准卷轴凸缘23上的凸缘附件的卷轴构件的薄片供给装置200判断为供给单元。将设置了没有包括基准卷轴凸缘23上的凸缘附件的卷轴构件的薄片供给装置200判断为卷绕单元。可以基于对用于供给单元的开关的用户操作来判断使用哪个薄片供给装置200作为用于薄片1的供给单元。

在打印了薄片1的一面之后薄片1通过薄片排出口的情况下,薄片1由于自身重量而垂下。需要用户将薄片1固定至薄片供给装置200之一中设置的卷轴构件2所设置的纸管27,以通过薄片供给装置200来卷绕垂下的薄片1。因此,如图11a和11b所示,用户通过使用诸如带等的粘接材料来使薄片1固定至薄片供给装置200中设置的卷轴构件2上所设置的纸管27。此时,用户固定薄片1,以使得薄片1的前端侧与纸管27的轴平行,从而使得能够在没有变形的情况下对薄片1进行卷绕。使薄片1固定至纸管27的方法不限于使用诸如带等的粘接材料。例如,纸管27可以具有夹持薄片1的前端的结构,并且可以通过使用该结构来将薄片1固定至纸管27。

图11a示出以向内卷绕方式卷绕薄片1的情况下所使用的固定方法。具体地,在移动薄片1以使得通过相应的卷轴构件2和打印设备100的主体之间之后,通过使用带51来将薄片1固定至相应的纸管27,以使得薄片1的形成图像的面与纸管27的正面相接触。在薄片1如此固定至纸管27的状态下,使卷轴构件2沿c2的方向转动,并且以向内卷绕方式绕纸管27卷绕薄片1。

图11b示出以向外卷绕方式卷绕薄片1的情况下所使用的固定方法。具体地,从相应的卷轴构件的与面向打印设备100的主体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卷绕薄片1,并且通过使用带51使薄片1固定至相应的纸管27,以使得薄片1的没有形成图像的面与纸管27的正面相接触。在薄片1如此固定至纸管27的状态下,使卷轴构件2沿c1的方向转动,并且以向外卷绕方式绕纸管27卷绕薄片1。

操作模式的说明

现在将说明打印设备100的操作模式。根据本实施例,将打印设备100可以操作的操作模式分成三个模式:“单面打印模式”、“单面卷绕打印模式”和“双面打印模式”。打印设备100在针对打印设备100所选择的这三个操作模式其中之一下进行操作。

在“单面打印模式”下,打印设备100首先打印从上部或下部的薄片供给装置200引出的薄片1的第一面(正面)。随后,在“单面打印模式”下,打印设备100不绕薄片供给装置200中所设置的卷轴构件2卷绕薄片1,而是切割所打印的薄片1。

在“单面卷绕打印模式”下,打印设备100首先打印从上部或下部的薄片供给装置200引出的薄片1的第一面(正面)。随后,在“单面卷绕打印模式”下,打印设备100利用另一薄片供给装置200来卷绕所打印的薄片1。

在“双面打印模式”下,打印设备100首先打印从上部或下部的薄片供给装置200引出的薄片1的第一面(正面)。随后,在“双面打印模式”下,打印设备100利用另一薄片供给装置200来卷绕所打印的薄片1。随后,在“双面打印模式”下,打印设备100再次将卷绕的薄片1供给至供给路径,并且打印与薄片1的第一面相反的第二面(背面)。

例如,以经由操作面板28接受用户操作的方式,针对打印设备100选择这些操作模式。根据本实施例,在打印设备100刚刚接通的初始状态下,针对打印设备100选择“单面打印模式”。由于这个原因,在用户在除了“单面打印模式”以外的其它操作模式下操作打印设备100的情况下,用户例如操作操作面板28以针对打印设备100选择除了“单面打印模式”以外的其它操作模式。根据本实施例,除了操作面板28以外,打印设备100还包括在组件上配置的未示出的模式开关。用户可以以用户操作这些模式开关的方式来切换表示是否利用薄片供给装置200之一卷绕所打印的薄片1的配置。即,用户可以判断选择“单面打印模式”还是除了“单面打印模式”以外的其它模式(“单面卷绕打印模式”或“双面打印模式”)作为打印设备100的操作模式。在选择了除了“单面打印模式”以外的其它模式作为打印设备100的操作模式的情况下,操作面板28显示用于询问用户针对打印设备100选择“单面卷绕打印模式”和“双面打印模式”中的哪一个的画面。用户可以在该画面中输入应答,以针对打印设备100选择“单面卷绕打印模式”或“双面打印模式”。

根据本实施例,用户可以针对打印设备100选择操作模式之一,以在所选择的操作模式下操作打印设备100,从而进行打印。

例如,在打印设备100的操作模式发生改变的状态下断开打印设备100的电源的情况下,cpu201可以例如使rom204存储在打印设备100断开电源之前所改变后的操作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当之后接通打印设备100的电源时,cpu201可以针对打印设备100选择所改变后的操作模式作为初始操作模式。

根据上述实施例,在接受了打印指示时,打印设备100在针对打印设备100所选择的操作模式下进行打印,这不限于本实施例。例如,在打印作业包括与用以指示用于进行打印的操作模式之一的打印配置有关的信息的情况下,在与同该打印配置有关的信息相对应的操作模式下进行打印作业。

单面打印模式下的打印的说明

图12是示出打印设备100在“单面打印模式”进行的打印处理的流程图。该流程图所示的处理是以cpu201从rom204或外部存储器(未示出)读取程序、将该程序载入ram203中并运行该程序的方式来进行的。在打印设备100处于“单面打印模式”的状态下,初始化处理或者用户操作开始该流程图所示的处理。

在s1201中,cpu201首先接受打印指示。该打印指示可以是通过使用例如操作面板28指示开始打印处理的对打印设备100的直接用户操作,或者可以是利用无线通信或有线通信从打印设备100外部的外部设备接收到的打印作业。

随后,在s1202中,cpu201判断通过使用薄片传感器16是否检测到薄片1。在通过上述的自动薄片供给功能从相应的薄片供给装置200所设置的卷筒薄片r中引出了薄片1的状态下,通过使用薄片传感器16来进行薄片1的检测。例如,可以通过判断上部的薄片供给装置200中所包括的滚动传感器32是否检测到在要设置卷轴构件2的位置处所设置的相应的卷轴构件2,来进行该判断。例如,可以通过判断上部的薄片供给装置200中所包括的薄片传感器6是否检测到薄片1来进行该判断。在该判断为“是”的情况下,cpu201进行s1204中的处理。在该判断为“否”的情况下,cpu201进行s1203中的处理。

在s1203中,cpu201指示用户在上部的薄片供给装置200中设置卷筒薄片r。具体地,例如,cpu201使操作面板28显示用以指示在上部的薄片供给装置200中设置卷筒薄片r的画面。随后,cpu201再次进行s1202中的处理。

随后,在s1204中,在适当输送薄片1的同时,cpu201在薄片1的面向打印头18的正面的区域中,基于该打印指示来使打印头18形成图像。在打印设备100处于“单面打印模式”的状态下,cpu201在从薄片1的前端到薄片1的形成图像的区域的区域中不留页边空白,或者仅留了小的页边空白。因而,cpu201使得能够减小薄片1的无用区域。

随后,在s1205中,在薄片1的形成图像的区域的后端部输送至切割器20的位置的情况下,cpu201使切割器20切割薄片1。因而,形成图像的薄片1由于自身重量而垂下,并且容纳在筐62内。针对每个图像切割薄片1。因此,在将图像形成在薄片1上的情况下,薄片1被切割多次。打印头18可以在切割薄片1的同时打印下一图像。

单面卷绕打印模式下的打印的说明

图13是示出打印设备100在“单面卷绕打印模式”下进行的打印处理的流程图。该流程图所示的处理是以cpu201从rom204或外部存储器(未示出)读取程序、将该程序载入ram203中并运行该程序的方式来进行的。在打印设备100处于“单面卷绕打印模式”的状态下,用户操作例如开始该流程图所示的处理。根据本实施例,上部的薄片供给装置200用作供给单元,并且下部的薄片供给装置200用作卷绕单元,以进行打印。

如上所述,需要使薄片1的前端固定至下部的薄片供给装置200中设置的卷轴构件2上所设置的纸管27,以通过下部的薄片供给装置200来卷绕所打印的薄片1。因此,在s1301中,cpu201首先经由操作面板28或者物理按钮(未示出)来接受来自用户的对薄片1的输送指示。

随后,在s1302中,cpu201判断薄片传感器16是否检测到薄片1。该判断的详情与s1202中的处理相同。例如,可以通过判断上部的薄片供给装置200中所包括的滚动传感器32是否检测到在要设置卷轴构件2的位置处所设置的相应的卷轴构件2来进行该判断。可选地,例如,可以通过判断上部的薄片供给装置200中所包括的薄片传感器6是否检测到薄片1来进行该判断。在该判断为“是”的情况下,cpu201进行s1304中的处理。在该判断为“否”的情况下,cpu201进行s1303中的处理。

在s1303中,cpu201指示用户在上部的薄片供给装置200中设置卷筒薄片r。该指示的详情与s1203中的处理相同。随后,cpu201再次进行s1302中的处理。

在s1304中,cpu201判断下部的薄片供给装置200中所包括的滚动传感器32是否检测到在要设置卷轴构件2的位置处所设置的相应的卷轴构件2。在该判断为“是”的情况下,cpu201进行s1306中的处理。在该判断为“否”的情况下,cpu201进行s1305中的处理。在该判断为“是”的情况下,cpu201还可以判断卷筒薄片r是否设置在下部的薄片供给装置200中所设置的卷轴构件2上。在该判断为“否”的情况下,cpu201进行s1306中的处理。在该判断为“是”的情况下,cpu201使操作面板28显示用于指示用户将卷筒薄片r从下部的薄片供给装置200中所设置的卷轴构件2移除、或者将纸管27设置在卷轴构件2上的画面。例如,通过检测滚动传感器32和薄片传感器6的输出值的大小来判断卷筒薄片r是否设置在下部的薄片供给装置200中所设置的卷轴构件2上。在接受了表示进行基于该指示的操作的输入之后,cpu201进行s1306中的处理。

在s1305中,cpu201指示用户在下部的薄片供给装置200中设置卷轴构件2。具体地,例如,cpu201使操作面板28显示用于指示在下部的薄片供给装置200中设置卷轴构件2的画面。此时,除了在下部的薄片供给装置200中设置卷轴构件2以外,还可以指示在卷轴构件2上设置纸管27。随后,cpu201进行s1304中的处理。

在下部的薄片供给装置200的臂构件4与相应的纸管27压接的状态下,臂构件4禁止薄片1的前端的固定至纸管27。由于该原因,在s1306中,cpu201使臂构件4移动至离开纸管27的位置。

随后,在s1307中,cpu201使得输送薄片1,以使得在打印部400打印薄片1之前,薄片1的前端到达下部的薄片供给装置200。在如此输送薄片1之后,用户使薄片1的前端固定至下部的薄片供给装置200中设置的卷轴构件2上所设置的纸管27。此时,cpu201可以使操作面板28显示用于指示用户将薄片1的前端固定至下部的薄片供给装置200中设置的卷轴构件2上所设置的纸管27的画面。在打印设备100处于“单面卷绕打印模式”的状态下,可以通过向向内卷绕方式或向外卷绕方式的方法来固定薄片1的前端。这在薄片1的前端和薄片1的形成图像的区域之间留有预定长度l1的页边空白。该预定长度l1是输送路径上的、从薄片1的面向打印头18的位置到薄片1的前端固定于的位置的长度。

随后,在s1308中,cpu201经由例如操作面板28从用户接受表示固定了薄片1的前端的输入。

随后,在s1309中,cpu201接受打印指示。该处理与s1201中的处理相同。

随后,在s1310中,cpu201进行向内卷绕检测处理(向内卷绕判断处理)。具体地,向内卷绕检测处理是通过利用使用向内卷绕检测传感器50来判断薄片1的前端是否为利用用于向内卷绕方式的固定方法来固定的处理。这是必要的,因为各卷轴构件2的转动方向根据卷绕方法而不同,并且cpu201需要判断要使用哪一种卷绕方法。在该判断为“是”的情况下,cpu201判断为以向内卷绕方式来卷绕薄片1,并且进行s1313中的处理。在该判断为“否”的情况下,cpu201判断为以向外卷绕方式来卷绕薄片1,并且进行s1311中的处理。

现在将详细说明向内卷绕检测处理。

图15b示出在通过使用带51、利用用于向内卷绕方式的固定方法来将薄片1的前端固定至下部的薄片供给装置200中所设置的卷轴构件2的状态下的下部的薄片供给装置200的状态。图15a和15c示出在通过使用带51、利用用于向外卷绕方式的固定方法来将薄片1的前端固定至下部的薄片供给装置200中所设置的卷轴构件2的状态下的下部的薄片供给装置200的状态。图11a示出用于向内卷绕方式的固定方法。图11b示出用于向外卷绕方式的固定方法。

分离挡板10之一配备有包括发光部(未示出)和光接收部(未示出)的向内卷绕检测传感器50。在薄片1的前端是通过用于向内卷绕方式的固定方法来固定的状态下从发光部发出光的情况下,如图15b所示,薄片1位于发光部附近(在路径pb上)。因此,从薄片1反射从发光部发出的光,并且光接收部接收所反射的光。即,从向内卷绕检测传感器50输出的输出值是大的值。有鉴于此,在从向内卷绕检测传感器50输出的输出值在预定阈值以上的情况下,cpu201判断为薄片1的前端是通过用于向内卷绕方式的固定方法来固定的。

在薄片1的前端是通过用于向外卷绕方式的固定方法来固定的状态下从发光部发出光的情况下,如图15c所示,薄片1位于离开发光部的位置处(在路径pa上)。因此,从发光部发出的光在光到达薄片1之前发生扩散,并且没有从薄片1反射,并且光接收部没有接收到所反射的光。即,从向内卷绕检测传感器50输出的输出值是小的值。有鉴于此,在从相应的向内卷绕检测传感器50输出的输出值小于预定阈值的情况下,cpu201判断为薄片1的前端不是通过用于向内卷绕方式的固定方法来固定的。

向内卷绕检测传感器50被配置成使得在薄片1的前端是通过用于向内卷绕方式的固定方法来固定的情况下能够检测薄片1通过的路径。向内卷绕检测传感器50优选配置成使得从向内卷绕检测传感器50输出的输出值在薄片1的前端是通过用于向内卷绕方式的固定方法来固定的情况和薄片1的前端不是通过用于向内卷绕方式的固定方法来固定的情况之间显著不同。具体地,例如,向内卷绕检测传感器50优选被配置成使得在薄片1的前端是通过用于向外卷绕方式的固定方法来固定的情况下光接收部不会接收到从相应的纸管27反射的光。

针对各卷筒薄片r,通常使用8至60英寸宽的薄片。因此,配置在相应的薄片供给装置200中的向内卷绕检测传感器50的位置优选为使得能够与绕各卷轴构件的薄片的宽度无关地进行向内卷绕检测处理。在该说明中,将可以在薄片供给装置200中设置的卷筒薄片r的最小宽度称为最小卷筒薄片宽度l8a,以及将可以在薄片供给装置200中设置的卷筒薄片r的最大宽度称为最大卷筒薄片宽度l8b。根据本实施例中,最小宽度是8英寸,以及最大宽度是60英寸。

图16是卷轴构件2之一的正面图。将参考图16来说明向内卷绕检测传感器50在附图的x方向上的位置。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在各卷筒薄片r设置在相应的卷轴构件2的情况下,用户将卷轴21插入至卷筒薄片r的中空部内,直到附图的卷筒薄片r的右侧的底面与基准卷轴凸缘23相接触为止。因此,与薄片的宽度无关地,卷轴构件2上所设置的卷筒薄片r位于基准卷轴凸缘23内的右侧。在卷轴构件2中,将相对于基准卷轴凸缘23的位置在向着卷轴构件2内侧的方向上离开了最小卷筒薄片宽度l8a的位置称为位置a。根据本实施例,向内卷绕检测传感器50被配置成使得能够检测卷轴构件2的在基准卷轴凸缘23和位置a之间的区域。具体地,向内卷绕检测传感器50被配置在下部的纸管的中心的在重力方向的上方的、打印设备100的背面侧。向内卷绕检测传感器50仅需要能够检测到上述区域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区域。

将相对于基准卷轴凸缘23的位置在向着卷轴构件2的内侧的方向上离开了最大卷筒薄片宽度l8b的位置称为位置b。例如,在向内卷绕检测传感器50被配置成仅检测位置a和位置b之间的区域的情况下,向内卷绕检测传感器无法检测到具有最小卷筒薄片宽度l8a的卷筒薄片r。根据本实施例,向内卷绕检测传感器50被配置在薄片供给装置200的上述位置处,并且这使得能够与卷筒薄片r的宽度无关进行向内卷绕检测处理。

例如,在各卷筒薄片r设置在相应的卷轴构件2上的情况下,卷筒薄片r的底面在一些情况下与除了基准卷轴凸缘23以外的部分相接触。在这种情况下,向内卷绕检测传感器50可以被配置在同与卷筒薄片r的底面相接触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处。具体地,该位置的示例是可以检测到如下两个位置之间的区域的位置:卷轴构件2与卷筒薄片r的底面相接触的位置、以及相对于与卷筒薄片r的底面相接触的位置在向着卷轴构件2内侧的方向上离开了最小卷筒薄片宽度l8a的位置。例如,在卷筒薄片r设置在卷轴构件2的大致中央区域的情况下,向内卷绕检测传感器50可以被配置成使得能够检测到卷轴构件2的大致中央区域。仅需将向内卷绕检测传感器50如此配置在与卷轴构件2上所设置的卷筒薄片r的位置相对应的适当位置处。

在s1311中,在适当输送薄片1的同时,cpu201在薄片1的正面的面向打印头18的区域中,基于打印指示使打印头18形成图像。同时,cpu201使下部的卷轴构件2沿c1的方向转动,来以向外卷绕方式绕下部的纸管27卷绕所打印的薄片1。

随后,在s1312中,在薄片1的形成图像的区域的后端部输送至切割器20的位置的情况下,cpu201使切割器20切割薄片1。cpu201使下部的卷轴构件2进一步沿c1的方向转动,以绕下部的纸管27卷绕所打印的薄片1,直到卷绕了整个薄片为止。随后,处理结束。

在s1313中,在适当输送薄片1的同时,cpu201在薄片1的正面的面向打印头18的区域中,基于打印指示使打印头18形成图像。同时,cpu201使下部的卷轴构件2沿c2的方向转动,来以向内卷绕方式绕下部的纸管27卷绕所打印的薄片1。在薄片1以向内卷绕方式卷绕的情况下,cpu201使相应的臂构件4与通过卷绕薄片1所形成的卷筒薄片r相接触。这在卷绕薄片1的同时减少了薄片1的松弛和变形的发生。根据本实施例,在薄片1以向外卷绕方式卷绕的情况下,臂构件4没有与通过卷绕薄片1所形成的卷筒薄片r相接触。原因在于:存在所形成的图像受到臂构件4和打印面之间的接触的影响的风险。

随后,在s1314中,在薄片1的形成图像的区域的后端部输送至切割器20的位置的情况下,cpu201使切割器20切割薄片1。cpu201使下部的卷轴构件2进一步沿c2的方向转动以绕下部的纸管27卷绕所打印的薄片1,直到卷绕了整个薄片为止。随后,处理结束。

根据本实施例,可以绕纸管27卷绕打印了正面的薄片1。

单面卷绕打印模式下的打印处理不限于上述实施例。

例如,根据上述实施例,在薄片1的前端和薄片1的形成图像的区域之间留有预定长度l1的页边空白。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如在单面打印模式的打印处理中那样,在薄片1的前端和薄片1的形成图像的区域之间可以不留页边空白,或者仅留有小的页边空白。在这种情况下,在打印了薄片1的具有预定长度l1的区域之后,用户使薄片1的前端固定至纸管27。

根据上述实施例,根据向内卷绕检测处理的结果来自动确定要使用的卷绕方法。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cpu201可以从用户接受表示使用哪一种卷绕方法的输入作为对操作面板28或者开关按钮(未示出)的操作,并且可以通过与所接受的输入相对应的卷绕方法来卷绕薄片1。例如,在cpu201从用户接受了表示使用哪一种卷绕方法的输入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在打印之前所要使用的卷绕方法来改变薄片1上要留的页边空白的预定长度l1。具体地,在使用向内卷绕方式的情况下的预定长度l1大于在使用向外卷绕方式的情况下的预定长度l1。

cpu201可以进行检测向内卷绕和接受要使用哪一种卷绕方法的指示的处理这两者。在这种情况下,cpu201仅在所指示的卷绕方法与通过向内卷绕检测处理所确定出的卷绕方法相同的情况下使得利用所指示的卷绕方法来卷绕薄片1。在所指示的卷绕方法与通过向内卷绕检测处理所确定出的卷绕方法不同的情况下,cpu201使操作面板28显示表示该情况的错误画面,并且除非卷绕方法相同,否则既不打印也不卷绕薄片。

双面打印模式下的打印的说明

图14是示出打印设备100在“双面打印模式”进行的打印处理的流程图。该流程图所示的处理是以cpu201从rom204或外部存储器(未示出)读取程序、将该程序载入ram203中并运行该程序的方式来进行的。在打印设备100处于“双面打印模式”的状态下,用户操作例如开始该流程图所示的处理。根据本实施例,上部的薄片供给装置200用作供给单元,并且下部的薄片供给装置200用作卷绕单元,以进行打印。

s1401至s1405的处理与s1301至s1305的处理相同,并且省略其说明。

在s1406中,如s1306中的处理那样,cpu201使臂构件4移动至离开纸管27的位置。图17a是在该状态下的打印设备100的截面图。

随后,在s1407中,cpu201使薄片1进一步输送,以使得在打印部400打印薄片1之前,薄片1的前端到达下部的薄片供给装置200。根据本实施例,由于后述的原因,在打印设备100处于“双面打印模式”的情况下,cpu201需要使得以向内卷绕方式绕纸管27来卷绕薄片1。在薄片1如此输送之后,用户通过用于向内卷绕方式的固定方法(即,图11a所示的固定方法)使薄片1的前端固定至下部的薄片供给装置200中所设置的卷轴构件2所设置的纸管27。图11a示出用于向内卷绕方式的固定方法。此时,cpu201可以使操作面板28显示用于指示用户通过用于向内卷绕方式的固定方法将薄片1的前端固定至下部的纸管27的画面。图17b是在通过用于向内卷绕方式的固定方法将薄片1固定至下部的纸管27的状态下的打印设备100的截面图。

s1408和s1409中的处理与s1308和s1309中的处理相同,并且省略其说明。

根据本实施例,cpu201在打印设备100处于“双面打印模式”的状态下进行双面打印。双面打印是如下的打印方法:卷绕打印了一面(正面)的薄片1、随后将薄片1再次供给至打印部400以使得薄片1的没有打印的面(背面)面向打印头18,以打印薄片1的背面。利用根据图17d所示的本实施例的结构,在绕下部的纸管27卷绕薄片1的状态下使下部的卷轴构件2沿c1的方向转动,并且将卷绕的薄片1再次供给至打印部400。根据本实施例中,cpu201使得在打印设备100处于“双面打印模式”的情况下以向内卷绕方式来卷绕薄片1。然而,在一些情况下,用户错误地通过用于向外卷绕方式的固定方法将薄片1的前端固定至下部的薄片供给装置200中所设置的卷轴构件2。

图15a示出在通过使用带51、利用用于向外卷绕方式的固定方法将薄片1的前端固定至下部的纸管27的状态下以向内卷绕方式卷绕薄片1的情况下的薄片供给装置200的状态。图11b示出用于向外卷绕方式的固定方法。根据本实施例,cpu201使下部的卷轴构件2沿c2的方向转动,来以向内卷绕方式绕下部的纸管27卷绕薄片1。然而,在通过用于向外卷绕方式的固定方法将薄片1的前端固定至纸管27的状态下使卷轴构件2沿c2的方向转动的情况下,将用于使带51从纸管51分离的力施加至带51。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在卷轴构件2如上所述那样转动、以使得带51的状态改变成图15a中的由虚线表示的状态51a和状态51b的情况下,带51从纸管27分离。在由于使用了用于向外卷绕方式的固定方法而以向外卷绕方式卷绕薄片1的情况下,存在如下问题:即使转动了卷轴构件2,薄片1也不会被成功地引导至供给路径,并且薄片1没有被适当地供给至打印部。

根据本实施例,在s1410中,cpu201进行用以减少上述问题的发生的向内卷绕检测处理。向内卷绕检测处理的详情与同单面卷绕打印模式下的打印处理有关的说明相同。在向内卷绕检测处理下的判断为“是”的情况下,cpu201进行s1412中的处理。在向内卷绕检测处理中的判断为“否”的情况下,cpu201进行s1411中的处理。

在s1411中,cpu201指示用户通过用于向内卷绕方式的固定方法来将薄片1的前端固定至下部的纸管27。具体地,cpu201使操作面板28显示用于指示用户通过使用用于向内卷绕方式的固定方法将薄片1的前端固定至下部的纸管27的画面(图22所示的画面)。随后,cpu201进行s1410中的处理。在图22中,指示画面220例如包括区域221至224。区域221是显示用以指示用户通过用于向内卷绕方式的固定方法来将薄片1的前端固定至下部的纸管27的消息的区域。区域222是用于在薄片1的前端是通过用于向内卷绕方式的固定方法来固定的情况下接受来自用户的输入的区域。在从用户接受了向区域222的输入的情况下,cpu201进行s1410中的处理。区域223是用于从用户接受用以取消双面打印的输入的区域。在从用户接受了向区域223的输入的情况下,cpu201在没有进行双面打印的情况下结束处理。区域224是示出用于向内卷绕方式的固定方法的区域。

在s1412中,在打印部400打印薄片1之前,cpu201使得薄片进一步输送,并且使得绕卷轴构件2来绕薄片1的一部分。

将详细说明s1412中的处理。根据本实施例,通过使用带51来将薄片1的前端固定至下部的纸管27,以卷绕薄片1。在对背面进行打印期间,薄片1沿与在对正面进行打印期间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并且使薄片1的后端固定至下部的纸管27。

根据本实施例,在固定了薄片1的后端的状态下将薄片1供给至打印部400。根据本实施例,存在如下问题:薄片1的从后端起具有预定长度lp的区域没有被输送至打印部400,并且没有被打印部400打印。预定长度lp是在从下部的薄片供给装置200中所设置的卷轴构件2输送薄片1的输送路径上的、从卷轴构件2的位置到打印部400的位置的长度。根据本实施例,在切割器20切割了薄片1的双面打印的区域的后端部的情况下结束双面打印。存在如下的问题:在薄片1的后端被固定的情况下,薄片1的从后端起具有预定长度lc的区域没有被输送至切割器20,并且没有被切割器20切割。预定长度lc是在从下部的薄片供给装置200中所设置的卷轴构件2输送薄片1的输送路径上的、从卷轴构件2的位置到切割器20的位置的长度。

根据本实施例,考虑到在后端被固定的情况下薄片1的既没有打印也没有切割的区域,将薄片1的所打印区域的后端部输送至切割器20的位置和打印部400。由于该原因,在s1412中,进一步输送薄片1,以使得从薄片1的前端到薄片1的形成图像的区域的前端的长度变成长度l2以上。即,在薄片1的前端和薄片1的形成图像的区域之间留了长度l2以上的页边空白。在打印部400的位置位于在从下部的薄片供给装置200中所设置的卷轴构件2输送薄片1的输送路径上的、切割器20的位置的上游的情况下,长度l2是在输送路径上的从卷轴构件2的位置到切割器20的位置的长度。在切割器20的位置位于在从下部的薄片供给装置200中所设置的卷轴构件2输送薄片1的输送路径上的、打印部400的上游的情况下,长度l2是在输送路径上的从卷轴构件2的位置到打印部400的位置的长度。

在对背面进行打印期间强行输送薄片1以将薄片1的后端从下部的纸管27分离的情况下,薄片1可能被损坏,或者薄片1可能在从下部的纸管27分离的带51粘接至薄片1的状态下被打印。

因此,优选地,在结束双面打印之前,薄片1的后端不会从下部的纸管27分离,以减少上述问题的发生。根据本实施例,在切割器20切割了薄片1的双面打印的区域的后端部的情况下,结束双面打印。即,优选地,在薄片1的后端没有从下部的纸管27分离的状态下,切割器20切割薄片1的双面打印的区域的后端部。

有鉴于此,在薄片1的后端和薄片1的双面打印的区域的后端之间留有长度l2以上的页边空白,以使得在薄片1的后端没有从下部的纸管27分离的状态下,薄片1的双面打印的区域的后端部到达切割器20。即,根据本实施例,至少在薄片上留有长度l2以上的页边空白的状态下,打印正面。长度l2是在从下部的薄片供给装置200中所设置的卷轴构件2输送薄片1的输送路径上的、从卷轴构件2的位置到切割器20的位置的长度。

图18在(a)至(f)中通过使用直线示意性示出从上部的薄片供给装置200中所设置的卷轴构件2输送薄片1的输送路径(用于对薄片1的正面进行打印的输送路径)。图18在(g)至(i)中通过使用直线示意性示出从下部的薄片供给装置200中所设置的卷轴构件2输送薄片1的输送路径(用于对薄片1的背面进行打印的输送路径)。

如图18在(a)中所示,首先从上部的薄片供给装置200引出薄片1。在该状态之后,如图18在(b)中所示,通过使用带51来将薄片1固定至下部的纸管27(s1407)。此时,输送薄片1,以使得在其上留有至少l1a的长度的页边空白。l1a的长度是在从上部的薄片供给装置200中所设置的卷轴构件2输送薄片1的输送路径上的、从打印头18到下部的薄片供给装置200中所设置的卷轴构件2的位置的长度。

因此,在s1412中,如图18在(c)中所示,在使具有与l2-l1a相对应的l1b的长度以上的薄片1被打印之前,cpu201使该薄片1进一步输送,以在该薄片上留有l2的长度以上的页边空白。根据本实施例,双面打印至少需要具有l2的长度以上的薄片1,因此,l2、l1a、l1b以及上部的薄片供给装置200中所设置的卷筒薄片r的剩余量l3需要满足以下关系:

l2≤l1a+l1b<l3

可以检测到上部的薄片供给装置200中所设置的卷筒薄片r的剩余量l3,因此在cpu201判断为上述值不满足上述关系的情况下,cpu201使操作面板28或者其它组件显示例如警告画面并停止操作。l1a、l1b和l2的值通过使用输送路径的长度来确定,并且在产品之间可能有所不同。因此,这些值例如预先存储在主体内的存储器(未示出)中,并且根据需要被读取并用于上述判断。在假定打印设备100的结构使得页边空白l1a满足l1a>l2的情况下,cpu201无需使得在s1412中进一步输送薄片1。在假定打印设备100的结构使得页边空白l1a满足l1a<l2的情况下,在各模式下的薄片1的前端留有的页边空白之间的大小关系被给出为如下:

“单面打印模式”下的页边空白≤“单面卷绕打印模式”下的页边空白<“双面打印模式”下的页边空白。

随后,在s1413中,cpu201使得通过使用滑架扫描打印头18,来在向打印部400输送的薄片1所具有的面向打印头18的正面的区域中,基于打印指示形成图像。此时,在以上方式输送薄片1的状态下开始打印处理,因此在薄片1的前端和薄片1的形成图像的区域之间留有大约l2的页边空白。在该打印指示表示要形成图像的情况下,cpu201使得在薄片1上连续形成图像,并且切割器20不切割薄片1。因此,随着打印的进行,在输送路径上的薄片1的状态变成图18在(d)中所示的状态。可以以使下部的薄片供给装置200中所设置的卷轴构件2转动来进行打印的方式绕卷轴构件2卷绕输送辊14所输送的进行了单面打印的薄片1。用于驱动滚动驱动马达33的扭矩被确定为充分小于用于输送辊驱动马达35的扭矩。因此,即使在绕卷轴构件2卷绕薄片1的同时通过输送辊14输送薄片1的情况下,通过使用输送辊14来输送薄片1的精度也不会受到影响。图17c是正进行打印的打印设备100的截面图。

随后,在s1414中,cpu201进行去卷曲处理。去卷曲处理将从各卷筒薄片r引出的薄片1的卷曲平滑化。图19a示出在没有进行去卷曲处理的状态下切割薄片1并且绕卷轴构件2之一卷绕薄片1的情况下的下部的薄片供给装置200的状态。在没有进行去卷曲处理的情况下,由箭头a示出的从卷筒薄片r引出的薄片1的后端部的卷曲残留。在该状态下将薄片1供给至供给路径以进行双面打印的情况下,具有卷曲的弯曲的薄片1撞击分离挡板10、臂构件4或其它组件,并且如图19b所示,存在薄片1卡在供给路径上的风险。根据本实施例,进行去卷曲处理以解决该问题。

将参考图20a至20d和图21来详细说明去卷曲处理。图21是示出打印设备100进行的去卷曲处理的流程图。该流程图所示的处理是以cpu201从rom204或外部存储器(未示出)读取程序、将该程序载入ram203中并运行该程序的方式来进行的。该流程图所示的处理与图14中的s1414的处理相对应。该流程图所示的处理在打印头18打印了薄片1的一面的情况下开始。

图20a示出在结束单面打印的情况下的打印设备100的状态。在图20a至20d中,通过实线来示出从卷筒薄片r之一引出的薄片1的进行了打印的部分,并且通过虚线来示出薄片1的没有进行打印的其它部分。

在s2101中,cpu201使输送辊14输送薄片1,并且使下部的薄片供给装置200卷绕薄片,直到薄片1被卷绕成卷筒形状直至薄片1的所打印区域的后端部为止。图20b示出打印设备100在此时的状态。

随后,在s2102中,在停止通过使用输送辊14的对薄片1的输送的状态下,cpu201使滚动驱动马达33沿附图中的t的方向被驱动以转动下部的薄片供给装置200中所设置的卷轴构件2。图20c示出打印设备100在此时的状态。此时,由于停止通过使用输送辊14的对薄片1的输送,因此卷轴构件2基本不转动。然而,沿附图中的t的方向向卷轴构件施加转动力,并且向绕卷轴构件2卷绕的薄片1施加张力。这会将薄片1的在箭头a的方向上的卷曲拉直,以使得矫正下部的薄片供给装置200中所形成的卷筒的卷曲,因此可以将薄片1在箭头a的方向上的卷曲平滑化。

随后,在s2103中,如图20d所示,cpu201使得沿相反方向输送(反向进给)薄片1,直到薄片1的所打印区域的后端部移动至切割器20的位置为止。此时,为了防止下部的薄片供给装置200中所形成的卷筒未被卷绕,通过相应的臂构件4来按压卷筒。

可以以在进行了单面打印的薄片1再次供给至打印部400之前如此进行去卷曲处理的方式来降低薄片1卡在供给路径上的可能性。

薄片1越硬,薄片1的卷曲程度越大。有鉴于此,去卷曲处理中所使用的参数可以根据薄片1的硬度和类型而改变。例如,在薄片1的硬度高的情况下,增大滚动驱动马达33的驱动力,并且增大s2102中向薄片1施加的张力。例如,增加s2102中向薄片1施加张力的时间。与此相对,例如,在薄片的硬度低的情况下,减小滚动驱动马达33的驱动力,并且减小s2102中向薄片1施加的张力。例如,减少s2102中向薄片1施加张力的时间。例如,省略去卷曲处理本身。

引出薄片1的卷筒薄片r的直径越小,则薄片1的卷曲程度越大。cpu201使得能够通过使用各薄片供给装置200中所包括的旋转编码器来计算卷筒薄片r的直径。因此,在卷筒薄片r的直径小的情况下,增大滚动驱动马达33的驱动力,并且增大s2102中向薄片1施加的张力。例如,增加s2102中向薄片1施加张力的时间。与此相对,例如,在卷筒薄片r的直径大的情况下,减小滚动驱动马达33的驱动力,并且减小s2102中向薄片1施加的张力。例如,减少s2102中向薄片1施加张力的时间。例如,省略去卷曲处理本身。

在单面打印模式或单面卷绕打印模式下的打印期间,没有将薄片1供给至用于双面打印的供给路径,因此不需要进行去卷曲处理。由于该原因,根据本实施例,仅在双面打印模式下进行去卷曲处理。根据本实施例,可以通过省略去卷曲处理来快速结束单面打印模式下的打印和单面卷绕打印模式下的打印。

去卷曲处理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并且可以是将薄片1的卷曲平滑化的任何处理,诸如使用用于去卷曲的辊的处理等。进行去卷曲处理的定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仅需要至少在将进行了单面打印的薄片1再次供给至打印部400之前进行去卷曲处理。例如,可以在卷绕薄片1之前或者卷绕薄片1之后进行去卷曲处理。然而,根据上述实施例,可以利用双面打印所需的结构来进行去卷曲处理。

随后,在s1415中,在薄片1的形成图像的区域的后端部沿相反方向输送至切割器20的位置的情况下,如图18在(e)中所示,cpu201使切割器20切割薄片1。

随后,在s1416中,如图18在(f)中所示,cpu201在薄片1被切割之后使得相应的卷轴构件2转动,来以向内卷绕方式绕下部的纸管27卷绕形成图像的薄片1,直到卷绕了整个薄片为止。cpu201使得上部的卷轴构件2沿卷绕方向转动,以使从卷筒薄片r引出的薄片1退回。

随后,在s1417中,cpu201使绕下部的薄片供给装置200中所设置的卷轴构件2卷绕的薄片1再次输送至打印部400,以进行双面打印。根据本实施例,通过自动薄片供给功能来将薄片1再次输送至打印部400。这使得即使在单面打印之后用户没有将薄片1引导至供给路径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双面打印。在s1417中,cpu201进行图6所示的处理,以通过自动薄片供给功能来将薄片1再次输送至打印部400。此时,cpu201使分离挡板10与纸管27相接触。原因在于:在以分离挡板10与纸管27相接触的方式来将薄片1再次供给至打印部400以进行双面打印的情况下,可以将薄片1引导至供给路径。图17d是在从上部的卷筒薄片r引出的薄片1退回并且将薄片1再次输送至打印部400的状态下的打印设备100的截面图。图18在(g)中示出在输送路径上正再次输送薄片1的状态。

随后,在s1418中,cpu201在向打印部400输送的薄片1所具有的面向打印头18的背面的区域中,基于打印指示来使打印头18形成图像。由于此时进行双面打印,因此打印与薄片1的一个面的所打印区域相反的区域。通过s1412中的处理,在薄片1的后端部留有约l2的页边空白。因此,即使在通过使用带51将薄片1的后端固定至卷轴构件2的状态下,与薄片1的一个面的所打印区域相反的区域的后端也到达打印部400。图18在(h)中示出正对背面进行打印的薄片1的状态。

随后,cpu201在薄片1的形成图像的区域的后端部被输送至切割器20的位置的情况下使切割器20切割薄片1。因而,形成图像的薄片1由于自身重量而垂下,并且被容纳在筐62内。此时,针对每个图像切割薄片1。因此,在将图像形成在薄片1上的情况下,如图18在(i)中所示,薄片1被切割多次。可以在切割薄片1同时打印头18打印下一图像。

例如,在薄片供给装置200的数量是三个以上的情况下、或者在单面打印之后从上部的薄片供给装置200移除卷筒并且作为替代设置纸管的情况下,可以卷绕进行了双面打印的薄片1。

这使得根据本实施例的打印设备不仅能够对卷筒薄片进行单面打印,而且还能够对卷筒薄片进行双面打印。

其它实施例

根据上述实施例,在打印设备100处于“双面打印模式”的情况下,以向内卷绕方式卷绕薄片1。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可以根据打印设备100的结构以向外卷绕方式卷绕薄片1。图23a至23d示出以向外卷绕方式卷绕薄片1以进行双面打印的打印设备100的示例。根据图23a至23d所示的实施例,以以向外卷绕方式卷绕薄片1的方式进行双面打印。图23a示出在打印薄片1的其中一面的同时、正在以向外卷绕方式绕下部的纸管27卷绕薄片1的打印设备100。图23b示出在打印了薄片1的其中一面之后、正在以向外卷绕方式绕下部的纸管27卷绕薄片1的打印设备100。图23c示出在检测到从卷筒薄片r之一的外周面分离的薄片1的前端之后、正在通过沿c2的方向转动下部的卷轴构件2来将薄片1的前端引导至供给路径的打印设备100。图23d示出在供给路径上、将薄片1再次供给至打印部400的状态下的打印设备100。根据在下部的卷轴构件2沿c2的方向如此转动以将绕下部的纸管27所卷绕的薄片1再次供给至打印部400的实施例,可以通过以向外卷绕方式卷绕薄片1来进行双面打印。此外,根据本实施例,如图23a至23d所示那样,可以在薄片传感器6之一配置在相应的卷筒薄片r和供给路径的入口(开口部)之间的情况下,实现自动薄片供给功能。如图23a至23d所示,在将向内卷绕检测传感器50配置在与开口部附近的卷筒薄片的上部相同的水平的情况下,可以检测固定薄片1的方法是否为用于向内卷绕方式的方法。然而,根据本实施例,在该方法被检测为用于向内卷绕方式的固定方法的情况下,进行错误应对的处理,并且在该方法被检测为用于向外卷绕方式的固定方法的情况下,通常进行双面打印。

根据上述实施例,从各卷筒薄片引出薄片1以进行打印。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打印设备可以包括用于在背面供给切割薄片的结构,并且可以打印从该结构供给的记录介质。

本发明还可以用于包括用于将薄片作为记录介质供给至打印设备的薄片供给装置的各种薄片供给装置。例如,本发明可以用于供给通过诸如扫描器或复印机等的读取设备所要读取的薄片的设备、用于将薄片状材料供给至诸如切割设备等的处理设备的设备。这种薄片供给装置可以与打印设备、读取设备、处理设备和其它设备分离,并且可以包括用于薄片供给装置的控制单元(cpu)。

还可以在将实现根据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程序经由网络或存储介质供给至系统或设备、并且该系统或设备的计算机的处理器执行程序的情况下执行上述实施例。还可以使用具有这些功能的电路(例如asic)来执行上述实施例。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可以通过如下的方法来实现,即,通过网络或者各种存储介质将执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软件(程序)提供给系统或装置,该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或是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单元(mpu)读出并执行程序的方法。

尽管已经参考典型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局限于所公开的典型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符合最宽的解释,以包含所有这类修改、等同结构和功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