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465200发布日期:2019-01-02 22:45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打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现如今无论是办公还是装修都需要用到打印设备,如今市场上也充斥着大大小小各种型号的打印机,但是这些打印机都存在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仅能进行平面打印,而在需要进行圆柱面打印时需要将圆柱面展开铺平才可进行,如此打印方式费时费力,因此,设计一种能够对管类外圆柱面进行打印的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的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本方法所使用装置包括装置主体、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夹持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打印装置,所述夹持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且前后贯穿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左右对称且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一转动块,所述第一转动块内设置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上啮合设置有四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一丝杠,所述第二空腔的上下前后侧内壁内分别设置有开口朝向为远离另一侧的所述第一转动块一侧的第三空腔,所述第一丝杠远离所述第二锥齿轮的一端延伸通入到所述第三空腔内并通过轴承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第三空腔远离所述第二空腔一侧的内壁上,所述第三空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一丝杠螺纹配合连接的第一滑块,其中,左右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一滑块相互远离一侧的端面上固定连接有与左右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一转动块相互远离一侧的端面滑动配合连接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远离所述第二空腔一侧的端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三滑块,左右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一转动块相互远离一侧的端面上固定连接有第四滑块,所述第四滑块内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锥齿轮通过转轴动力配合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机上,其中,右侧的所述第一空腔的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四空腔,所述第四空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五滑块,所述第五滑块内设置有开口向左的第五空腔,右侧的所述第四滑块的右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五空腔内并与所述第五空腔的内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五空腔的右侧内壁内设置有开口向上且向右第六空腔,所述第四空腔的上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六空腔内的第六滑块,所述第六滑块的右侧端面上通过轴承可转动的连接有第二丝杠,所述第六空腔下侧内壁的右端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四空腔的内壁滑动配合连接且与所述第二丝杠螺纹配合连接的第七滑块,所述第四空腔的右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七空腔,所述第七空腔的左侧内壁与所述第四空腔的右侧内壁之间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一转动腔,所述第一转动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八滑块,所述第二丝杠的右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八滑块的左侧端面上,所述第八滑块内设置有开口向右的第一锥齿槽,所述第七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九滑块,所述第九滑块内设置有开口向左的第二锥齿槽,所述第八滑块与所述第九滑块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七空腔内滑动的设置有第一滑动块,所述第一滑动块内固定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左端通过转轴动力配合连接有可与所述第一锥齿槽相啮合的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二电机的右端通过转轴动力配合连接有可与所述第二锥齿槽相配合的第四锥齿轮,所述第七空腔周侧弧形内壁的右端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转动腔,所述第九滑块的周侧弧形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二转动腔内的转动齿环,所述第二转动腔的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三转动腔,所述第三转动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可与所述转动齿环相啮合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三转动腔的左侧内壁内设置有第四转动腔,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左端延伸通入所述第四转动腔内并固定连接有第五锥齿轮,所述第五锥齿轮的下端啮合配合连接有第六锥齿轮,所述第六锥齿轮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四转动腔的下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五转动腔,所述第二转动轴的下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五转动腔内并固定连接有第七锥齿轮,所述第七锥齿轮的下端啮合配合连接有第八锥齿轮,所述第八锥齿轮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三转动轴,所述第五转动腔的左侧内壁内设置有第六转动腔,所述第三转动轴的左端延伸通入所述第六转动腔内并固定连接有第九锥齿轮,所述第九锥齿轮的左端啮合配合连接有第十锥齿轮,所述第十锥齿轮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第四转动轴,其中,所述第一空腔的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八空腔,左侧的所述第四滑块的左端延伸通入所述第八空腔内并与所述第八空腔的内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左侧的所述第四滑块的左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第十一锥齿轮,其中,所述第四转动轴的上端延伸通入所述第八空腔内并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十一锥齿轮相啮合的第十二锥齿轮,其中,左右对称设置的所述第四滑块可同步转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打印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空腔上侧内壁内设置第一移动腔,所述第一移动腔的下侧内壁与所述第一空腔的上侧内壁之间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移动腔,所述第一移动腔的左侧内壁内固定设置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右端动力配合连接有第三丝杠,所述第一移动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三丝杠螺纹配合连接的第一滑动块,所述第一滑动块内设置有第一墨腔,所述第一滑动块的下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二移动腔的打印头,所述第一墨腔上端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一进墨管,所述第一移动腔的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一开腔,所述第一开腔的上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二开腔,第二开腔下侧内壁的左端相连通的设置有延伸通入到所述第一开腔内的第二进墨管,其中,所述第一进墨管的上端与所述第二进墨管的下端分别连接于放置于所述第一开腔内的导通管道两端,所述第二开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四丝杠,所述第四丝杠的右端延伸出所述装置主体的右侧端面外并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把手,所述第二开腔的左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三开腔,所述第四丝杠的左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三开腔内并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三开腔内转动的第一转块,所述第一转块与所述第三开腔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扭力弹簧,所述第二开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四丝杠螺纹配合连接的第二滑动块,其中,所述第二滑动块可将所述第二开腔隔成左右两个空间并且相互之间不导通。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七空腔的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九空腔,所述第九空腔的左侧内壁内固定设置有第四电机,所述第四电机的右端动力配合连接有第五丝杠,所述第五丝杠的右端通过轴承可转动的连接与所述第九空腔的右侧内壁上,所述第一滑动块的下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九空腔内并与所述第五丝杠螺纹配合连接的第一移动块。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开腔上侧内壁的右端上下贯穿的设置有进墨孔,使用人员可将所述第二滑动块移动至所述第二开腔的最右侧并可通过所述进墨孔对所述第二滑动块左侧的所述第二开腔内进行墨水的添加。

本方法的具体工作步骤:

首先,通过本装置进行管状工件进行外表面打印工作时,使用人员将管状工件套设于左侧的第一转动块上,此时第二电机启动,进而通过转轴带动第三锥齿轮转动,进而通过第八滑块带动第二丝杠转动,进而带动第七滑块在第四空腔内向左侧移动,进而带动第五滑块向左侧移动,进而带动右侧的第一转动块移入管状工件的左端开口内,此时第一电机启动,进而通过转轴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进而通过第二锥齿轮带动第一丝杠转动,进而带动第一滑块在第三空腔内向远离第十一锥齿轮的一侧移动,进而通过第二滑块带动第三滑块向远离第二空腔的一侧移动,进而通过环形阵列分布的第三滑块支撑柱管状工件的内壁,进而对管状工件进行固定;

其次,第四电机启动,进而通过第五丝杠带动第一移动块转动,进而带动第一滑动块在第七空腔内向右侧移动,进而带动第二电机向左侧移动并带动第四锥齿轮啮合入第二锥齿槽内,此时第二电机再次启动,进而通过转轴带动第四锥齿轮转动,进而通过第九滑块带动第三转动腔转动,进而通过第一转动轴带动第五锥齿轮转动,进而通过第六锥齿轮带动第二转动轴转动,进而通过第七锥齿轮带动第八锥齿轮转动,进而通过第三转动轴带动第九锥齿轮转动,进而通过第十锥齿轮带动第四转动轴转动,进而通过第十二锥齿轮带动第十一锥齿轮转动,进而通过左侧的第一电机带动左侧的第一转动块转动,进而带动套于第三滑块上的管状工件转动;

最终,打印头开启,此时第一扭力弹簧带动第四丝杠转动,进而带动第二滑动块在第二开腔内向左侧移动,此时第二滑动块将第二开腔内的墨水向左侧挤压并通过第二进墨管及第一进墨管挤压入第一墨腔内,进而对管状工件的外表面进行打印工作,同时第三电机启动,进而通过第三丝杠带动第一滑动块左右移动,进而带动打印头左右移动,此时可对管状工件的最上端进行打印,同时配合以工件的转动可完成对工件外侧弧形端面进行打印工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本装置进行管状工件进行外表面打印工作时,使用人员将管状工件套设于左侧的第一转动块上,此时第二电机启动,进而通过转轴带动第三锥齿轮转动,进而通过第八滑块带动第二丝杠转动,进而带动第七滑块在第四空腔内向左侧移动,进而带动第五滑块向左侧移动,进而带动右侧的第一转动块移入管状工件的左端开口内,此时第一电机启动,进而通过转轴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进而通过第二锥齿轮带动第一丝杠转动,进而带动第一滑块在第三空腔内向远离第十一锥齿轮的一侧移动,进而通过第二滑块带动第三滑块向远离第二空腔的一侧移动,进而通过环形阵列分布的第三滑块支撑柱管状工件的内壁,进而对管状工件进行固定,此时,第四电机启动,进而通过第五丝杠带动第一移动块转动,进而带动第一滑动块在第七空腔内向右侧移动,进而带动第二电机向左侧移动并带动第四锥齿轮啮合入第二锥齿槽内,此时第二电机再次启动,进而通过转轴带动第四锥齿轮转动,进而通过第九滑块带动第三转动腔转动,进而通过第一转动轴带动第五锥齿轮转动,进而通过第六锥齿轮带动第二转动轴转动,进而通过第七锥齿轮带动第八锥齿轮转动,进而通过第三转动轴带动第九锥齿轮转动,进而通过第十锥齿轮带动第四转动轴转动,进而通过第十二锥齿轮带动第十一锥齿轮转动,进而通过左侧的第一电机带动左侧的第一转动块转动,进而带动套于第三滑块上的管状工件转动,同时打印头开启,此时第一扭力弹簧带动第四丝杠转动,进而带动第二滑动块在第二开腔内向左侧移动,此时第二滑动块将第二开腔内的墨水向左侧挤压并通过第二进墨管及第一进墨管挤压入第一墨腔内,进而对管状工件的外表面进行打印工作,同时第三电机启动,进而通过第三丝杠带动第一滑动块左右移动,进而带动打印头左右移动,此时可对管状工件的最上端进行打印,同时配合以工件的转动可完成对工件外侧弧形端面进行打印工作,通过本装置可对管状工件的外表面进行打印图案或者文字,如此弥补了现在打印机仅能对平面进行打印的缺陷,同时本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仅需人工将管类打印工件装夹上本装置即可自动进行打印。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及其使用方法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第一转动块内部结构的左视图;

图4为图1中“b”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4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本方法所使用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1、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11内的夹持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11内的打印装置,所述夹持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11内且前后贯穿的第一空腔21,所述第一空腔21内左右对称且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一转动块85,所述第一转动块85内设置有第二空腔87,所述第二空腔87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一锥齿轮86,所述第一锥齿轮86上啮合设置有四组第二锥齿轮88,所述第二锥齿轮88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一丝杠93,所述第二空腔87的上下前后侧内壁内分别设置有开口朝向为远离另一侧的所述第一转动块85一侧的第三空腔92,所述第一丝杠93远离所述第二锥齿轮88的一端延伸通入到所述第三空腔92内并通过轴承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第三空腔92远离所述第二空腔87一侧的内壁上,所述第三空腔92内可滑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一丝杠93螺纹配合连接的第一滑块91,其中,左右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一滑块91相互远离一侧的端面上固定连接有与左右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一转动块85相互远离一侧的端面滑动配合连接的第二滑块94,所述第二滑块94远离所述第二空腔87一侧的端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三滑块95,左右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一转动块85相互远离一侧的端面上固定连接有第四滑块83,所述第四滑块83内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84,所述第一锥齿轮86通过转轴动力配合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机84上,其中,右侧的所述第一空腔21的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四空腔30,所述第四空腔30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五滑块57,所述第五滑块57内设置有开口向左的第五空腔82,右侧的所述第四滑块83的右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五空腔82内并与所述第五空腔82的内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五空腔82的右侧内壁内设置有开口向上且向右第六空腔78,所述第四空腔30的上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六空腔78内的第六滑块81,所述第六滑块81的右侧端面上通过轴承可转动的连接有第二丝杠79,所述第六空腔78下侧内壁的右端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四空腔30的内壁滑动配合连接且与所述第二丝杠79螺纹配合连接的第七滑块58,所述第四空腔30的右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七空腔73,所述第七空腔73的左侧内壁与所述第四空腔30的右侧内壁之间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一转动腔,所述第一转动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八滑块59,所述第二丝杠79的右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八滑块59的左侧端面上,所述第八滑块59内设置有开口向右的第一锥齿槽77,所述第七空腔73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九滑块68,所述第九滑块68内设置有开口向左的第二锥齿槽69,所述第八滑块59与所述第九滑块68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七空腔73内滑动的设置有第一滑动块74,所述第一滑动块74内固定设置有第二电机75,所述第二电机75的左端通过转轴动力配合连接有可与所述第一锥齿槽77相啮合的第三锥齿轮76,所述第二电机75的右端通过转轴动力配合连接有可与所述第二锥齿槽69相配合的第四锥齿轮71,所述第七空腔73周侧弧形内壁的右端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转动腔72,所述第九滑块68的周侧弧形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二转动腔72内的转动齿环67,所述第二转动腔72的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三转动腔66,所述第三转动腔66内可转动的设置有可与所述转动齿环67相啮合的第一齿轮66,所述第一齿轮66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轴56,所述第三转动腔66的左侧内壁内设置有第四转动腔53,所述第一转动轴56的左端延伸通入所述第四转动腔53内并固定连接有第五锥齿轮55,所述第五锥齿轮55的下端啮合配合连接有第六锥齿轮54,所述第六锥齿轮54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轴27,所述第四转动腔53的下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五转动腔24,所述第二转动轴27的下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五转动腔24内并固定连接有第七锥齿轮25,所述第七锥齿轮25的下端啮合配合连接有第八锥齿轮23,所述第八锥齿轮23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三转动轴22,所述第五转动腔24的左侧内壁内设置有第六转动腔28,所述第三转动轴22的左端延伸通入所述第六转动腔28内并固定连接有第九锥齿轮29,所述第九锥齿轮29的左端啮合配合连接有第十锥齿轮31,所述第十锥齿轮31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第四转动轴32,其中,所述第一空腔21的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八空腔96,左侧的所述第四滑块83的左端延伸通入所述第八空腔96内并与所述第八空腔96的内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左侧的所述第四滑块83的左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第十一锥齿轮97,其中,所述第四转动轴32的上端延伸通入所述第八空腔96内并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十一锥齿轮97相啮合的第十二锥齿轮98,其中,左右对称设置的所述第四滑块83可同步转动。

有益地,所述打印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空腔21上侧内壁内设置第一移动腔34,所述第一移动腔34的下侧内壁与所述第一空腔21的上侧内壁之间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移动腔33,所述第一移动腔34的左侧内壁内固定设置有第三电机42,所述第三电机42的右端动力配合连接有第三丝杠35,所述第一移动腔34内可滑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三丝杠35螺纹配合连接的第一滑动块41,所述第一滑动块41内设置有第一墨腔39,所述第一滑动块41的下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二移动腔33的打印头38,所述第一墨腔39上端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一进墨管40,所述第一移动腔34的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一开腔36,所述第一开腔36的上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二开腔48,第二开腔48下侧内壁的左端相连通的设置有延伸通入到所述第一开腔36内的第二进墨管46,其中,所述第一进墨管40的上端与所述第二进墨管46的下端分别连接于放置于所述第一开腔36内的导通管道两端,所述第二开腔48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四丝杠47,所述第四丝杠47的右端延伸出所述装置主体11的右侧端面外并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把手,所述第二开腔48的左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三开腔43,所述第四丝杠47的左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三开腔43内并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三开腔43内转动的第一转块44,所述第一转块44与所述第三开腔43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扭力弹簧45,所述第二开腔48内可滑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四丝杠47螺纹配合连接的第二滑动块49,其中,所述第二滑动块49可将所述第二开腔48隔成左右两个空间并且相互之间不导通。

有益地,所述第七空腔73的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九空腔64,所述第九空腔64的左侧内壁内固定设置有第四电机61,所述第四电机61的右端动力配合连接有第五丝杠63,所述第五丝杠63的右端通过轴承可转动的连接与所述第九空腔64的右侧内壁上,所述第一滑动块74的下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九空腔64内并与所述第五丝杠63螺纹配合连接的第一移动块62。

有益地,所述第二开腔48上侧内壁的右端上下贯穿的设置有进墨孔51,使用人员可将所述第二滑动块49移动至所述第二开腔48的最右侧并可通过所述进墨孔51对所述第二滑动块49左侧的所述第二开腔48内进行墨水的添加。

本方法的具体工作步骤:

首先,通过本装置进行管状工件进行外表面打印工作时,使用人员将管状工件套设于左侧的第一转动块85上,此时第二电机75启动,进而通过转轴带动第三锥齿轮76转动,进而通过第八滑块59带动第二丝杠79转动,进而带动第七滑块58在第四空腔30内向左侧移动,进而带动第五滑块57向左侧移动,进而带动右侧的第一转动块85移入管状工件的左端开口内,此时第一电机84启动,进而通过转轴带动第一锥齿轮86转动,进而通过第二锥齿轮88带动第一丝杠93转动,进而带动第一滑块91在第三空腔92内向远离第十一锥齿轮97的一侧移动,进而通过第二滑块94带动第三滑块95向远离第二空腔87的一侧移动,进而通过环形阵列分布的第三滑块95支撑柱管状工件的内壁,进而对管状工件进行固定;

其次,第四电机61启动,进而通过第五丝杠63带动第一移动块62转动,进而带动第一滑动块74在第七空腔73内向右侧移动,进而带动第二电机75向左侧移动并带动第四锥齿轮71啮合入第二锥齿槽69内,此时第二电机75再次启动,进而通过转轴带动第四锥齿轮71转动,进而通过第九滑块68带动第三转动腔66转动,进而通过第一转动轴56带动第五锥齿轮55转动,进而通过第六锥齿轮54带动第二转动轴27转动,进而通过第七锥齿轮25带动第八锥齿轮23转动,进而通过第三转动轴22带动第九锥齿轮29转动,进而通过第十锥齿轮31带动第四转动轴32转动,进而通过第十二锥齿轮98带动第十一锥齿轮97转动,进而通过左侧的第一电机84带动左侧的第一转动块85转动,进而带动套于第三滑块95上的管状工件转动;

最终,打印头38开启,此时第一扭力弹簧45带动第四丝杠47转动,进而带动第二滑动块49在第二开腔48内向左侧移动,此时第二滑动块49将第二开腔48内的墨水向左侧挤压并通过第二进墨管46及第一进墨管40挤压入第一墨腔39内,进而对管状工件的外表面进行打印工作,同时第三电机42启动,进而通过第三丝杠35带动第一滑动块41左右移动,进而带动打印头38左右移动,此时可对管状工件的最上端进行打印,同时配合以工件的转动可完成对工件外侧弧形端面进行打印工作。

初始状态时,第二滑动块49的右侧端面位于进墨孔51左侧内壁的左侧,此时第一扭力弹簧45处于最大变形状态,同时第三滑块95靠近第二空腔87一侧的端面与第一转动块85远离第二空腔87一侧的端面相抵接,此时第一滑块91在第三空腔92内最大限度靠近第二空腔87,同时第七滑块58的右侧端面与第四空腔30的右侧内壁相抵接,第六滑块81的左侧端面与第六空腔78的左侧内壁相抵接,此时第五滑块57在第四空腔30内最大限度右移,此时第一滑动块74在第七空腔73内最大限度左移,第三锥齿轮76啮合入第一锥齿槽77内。

通过本装置进行管状工件进行外表面打印工作时,使用人员将管状工件套设于左侧的第一转动块85上,此时第二电机75启动,进而通过转轴带动第三锥齿轮76转动,进而通过第八滑块59带动第二丝杠79转动,进而带动第七滑块58在第四空腔30内向左侧移动,进而带动第五滑块57向左侧移动,进而带动右侧的第一转动块85移入管状工件的左端开口内,此时第一电机84启动,进而通过转轴带动第一锥齿轮86转动,进而通过第二锥齿轮88带动第一丝杠93转动,进而带动第一滑块91在第三空腔92内向远离第十一锥齿轮97的一侧移动,进而通过第二滑块94带动第三滑块95向远离第二空腔87的一侧移动,进而通过环形阵列分布的第三滑块95支撑柱管状工件的内壁,进而对管状工件进行固定,此时,第四电机61启动,进而通过第五丝杠63带动第一移动块62转动,进而带动第一滑动块74在第七空腔73内向右侧移动,进而带动第二电机75向左侧移动并带动第四锥齿轮71啮合入第二锥齿槽69内,此时第二电机75再次启动,进而通过转轴带动第四锥齿轮71转动,进而通过第九滑块68带动第三转动腔66转动,进而通过第一转动轴56带动第五锥齿轮55转动,进而通过第六锥齿轮54带动第二转动轴27转动,进而通过第七锥齿轮25带动第八锥齿轮23转动,进而通过第三转动轴22带动第九锥齿轮29转动,进而通过第十锥齿轮31带动第四转动轴32转动,进而通过第十二锥齿轮98带动第十一锥齿轮97转动,进而通过左侧的第一电机84带动左侧的第一转动块85转动,进而带动套于第三滑块95上的管状工件转动,同时打印头38开启,此时第一扭力弹簧45带动第四丝杠47转动,进而带动第二滑动块49在第二开腔48内向左侧移动,此时第二滑动块49将第二开腔48内的墨水向左侧挤压并通过第二进墨管46及第一进墨管40挤压入第一墨腔39内,进而对管状工件的外表面进行打印工作,同时第三电机42启动,进而通过第三丝杠35带动第一滑动块41左右移动,进而带动打印头38左右移动,此时可对管状工件的最上端进行打印,同时配合以工件的转动可完成对工件外侧弧形端面进行打印工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本装置进行管状工件进行外表面打印工作时,使用人员将管状工件套设于左侧的第一转动块上,此时第二电机启动,进而通过转轴带动第三锥齿轮转动,进而通过第八滑块带动第二丝杠转动,进而带动第七滑块在第四空腔内向左侧移动,进而带动第五滑块向左侧移动,进而带动右侧的第一转动块移入管状工件的左端开口内,此时第一电机启动,进而通过转轴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进而通过第二锥齿轮带动第一丝杠转动,进而带动第一滑块在第三空腔内向远离第十一锥齿轮的一侧移动,进而通过第二滑块带动第三滑块向远离第二空腔的一侧移动,进而通过环形阵列分布的第三滑块支撑柱管状工件的内壁,进而对管状工件进行固定,此时,第四电机启动,进而通过第五丝杠带动第一移动块转动,进而带动第一滑动块在第七空腔内向右侧移动,进而带动第二电机向左侧移动并带动第四锥齿轮啮合入第二锥齿槽内,此时第二电机再次启动,进而通过转轴带动第四锥齿轮转动,进而通过第九滑块带动第三转动腔转动,进而通过第一转动轴带动第五锥齿轮转动,进而通过第六锥齿轮带动第二转动轴转动,进而通过第七锥齿轮带动第八锥齿轮转动,进而通过第三转动轴带动第九锥齿轮转动,进而通过第十锥齿轮带动第四转动轴转动,进而通过第十二锥齿轮带动第十一锥齿轮转动,进而通过左侧的第一电机带动左侧的第一转动块转动,进而带动套于第三滑块上的管状工件转动,同时打印头开启,此时第一扭力弹簧带动第四丝杠转动,进而带动第二滑动块在第二开腔内向左侧移动,此时第二滑动块将第二开腔内的墨水向左侧挤压并通过第二进墨管及第一进墨管挤压入第一墨腔内,进而对管状工件的外表面进行打印工作,同时第三电机启动,进而通过第三丝杠带动第一滑动块左右移动,进而带动打印头左右移动,此时可对管状工件的最上端进行打印,同时配合以工件的转动可完成对工件外侧弧形端面进行打印工作,通过本装置可对管状工件的外表面进行打印图案或者文字,如此弥补了现在打印机仅能对平面进行打印的缺陷,同时本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仅需人工将管类打印工件装夹上本装置即可自动进行打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